CN102889195A - 压缩机再制造技术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再制造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9195A
CN102889195A CN 201210272578 CN201210272578A CN102889195A CN 102889195 A CN102889195 A CN 102889195A CN 201210272578 CN201210272578 CN 201210272578 CN 201210272578 A CN201210272578 A CN 201210272578A CN 102889195 A CN102889195 A CN 102889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technology
technique
new
desig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2725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虞岩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102725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891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89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91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此发明名称为“压缩机再(绿色)制造技术与压缩机再制造企业(厂)”,属于通用机械领域。它基于占压缩机总重量绝大部分的曲轴箱、曲轴、气缸体等零部件原属于无限寿命设计之科学原理,继承传统制造、无损检测和维修技术;使用现代冷喷涂技术;多功能计算机优化设计;振动、可靠性、结构完整性计算技术;智能监控及软测量一体化技术。提出组建再制造厂,对被淘汰当作废料投入炼钢炉的旧机,重新冶炼要造成重复耗能与增排污染之后果,选用科学和多功能新技术对其实行绿色制造。再制造后的新机能使企业后续技术改造获得更有适应性;比同类型旧机或新机,更能节能降耗和安全运行;具有投入少,周期短,变旧为新,变废为宝之实际效益。

Description

压缩机再制造技术
技术领域
压缩机是设计研究院所、高等学校和压缩机制造企业长期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的往复回转机械;是化肥、化工、石油、矿山、西气东输企业等压缩机使用和运行企业广泛应用的通用机械;是制备空气、氧气、氨气、氢氮气、二气化碳等各种气体压力、输送各种成分气体的空压机、制氧机、氨压缩机、氢氮气压缩机、二气化碳压缩机等气体的制压和输送机械;在结构上,往复压缩机具有M型、H型、L型、Z型、M-H型、8HHE型、BDC型等不同形式。因此“压缩机再(绿色)制造技术”属于通用机械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的“压缩机再(绿色)制造技术与压缩机再制造企业(厂)”,是基于本发明人长期对往复压缩机在生产企业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思考某些工厂和企业冒目淘汰往复压缩机所造成的重大资源浪费,造成新的能量消耗,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依靠和继承传统的往复压缩机的制造和维修技术;基于本发明人长期对往复压缩机的设计和理论研究以及近期新建立的计算模型;基于新的理论在实践应用中所取得实际效益的成功成果;基于发明人长期对疲劳-损伤-断裂现代力学理论研究及其在压缩机上的应用成果;使用多功能多级往复压缩机的优化设计计算软件(优化程序);使用新发明的可调联轴器实现的各种技术方案和技术方法;使用新发明往复压缩机的智能控制及软测量技术;借助于振动计算分析技术,可靠性分析技术,依靠新兴的冷喷涂技术,实行结构完整性设计。从而获得各种类型压缩机优化设计数据和优化运行的结果;达到用最新的理论、最新的科学技术武装传统的往复压缩机产业,最大限度在提高机械效率,降低功耗,促进安全生产,达到更加节能、减排、增效之效益。 
背景技术
据国家工信部统计,工业耗能,占全社会耗能75%以上;全国规模企业的耗能,占工业耗能的75%以上。而化肥、化工、石油、矿山、机械工业企业普遍运行或制造的大、中、小型(包括特大型)压缩机是众所周知的高耗能和高危机械。以氮肥行业为例,压缩机耗电量通常占全厂总耗电量的80%以上,因此抓住这类机械的节能降耗,有着特别的实际意义。 
随着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不断推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往复压缩机是一类结构复杂、体积和重量庞大,设计、计算和制造技术都比较严密、苛刻,且价格又十分昂贵的复杂机械。所以一般企业几经改造后,而压缩机因上述原因往往无力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由此引起了企业改造后新工艺运行参数与压缩机运行参数的不一致,也因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因扩建需要,常常是增加了压缩机的新机型。而机型一旦繁多,又带来各机型运行参数不一,也引发了各段 活塞力不平衡。上述情况,往往带来了种种巨大损失的结果,有些问题,却又是人们所未能认识的问题。 
1.第一种结果---压缩机制造企业与压缩机运行企业技术脱节。例1,某企业从美国引进的BDC压缩机,八列气缸,轴功率7700kw,价值约2800万元。企业技术改造后,拿掉两列气缸的气阀,用八列气缸作六列运行,使两列气缸活塞走空行程,只耗电,不打气。运行了几年,浪费严重,在无奈情况下,只好淘汰。例2,国内某几家厂,运行MH-92/314氮氢(七级)压缩机,一级缸盖端余隙21.5毫米(或+0.5毫米,或-0.5毫米),六级缸盖端余隙68毫米(或+0.5毫米,或-0.5毫米)。殊不知,这样的设计,气缸做无用功大大增加。事实上5年多来都维持在这种能源白白浪费的运行中,而制造和运行企业却不知这是设计上的一个大漏洞。上述情况是国内某著名设计和制造企业用国外落后软件或自身缺乏先进优化软件造成的结果,而较小规模的压缩机制造企业,其技术状态,就可想而知。例3,数量不少压缩机制造企业,对压缩机设计制造节能降耗的理念还比较淡薄,更多地是出于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即便自身制造的压缩机对用户节能降耗不利,对国家人力、资源、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不愿改造自身的制造工艺。根据作者10多年研究成果推广的经历和体会,可以说,国内不少往复压缩机制造和运行企业,对先进的压缩机的优化设计技术的推广,很难推动。也可以说,往复压缩机制造和运行企业,节能的潜力和空间十分巨大。 
2.第二种结果---电耗高。由于上述因企业技术改造或因机型繁多带来的工艺参数与压缩机参数相矛盾,造成各机、各段活塞力不平衡,必然引起生产能力下降,振动和摩擦力增大,机械效率降低,电耗增高之结果。目前我国先进企业的吨氨电耗只有1000度左右,而大部分氮肥企业的吨氨电耗是1200度-1450度/吨氨,有的大型企业在1250度左右,还有的企业甚至超过1550度/吨氨。 
3.第三种结果---事故时有发生。不少企业的压缩机,经常发生活塞杆、连杆、曲轴、气缸、曲轴箱断裂,电机烧毁,甚至发生人身伤亡之重大事故。例1,前温州化工总厂,7台电机烧毁,曲轴箱断裂。例2,浙江某几家化工厂,有的H12机发生曲轴断裂;有的活塞杆断裂,引发气缸破坏。例3,前浙江桐乡厂,循环机活塞杆断裂,引发气缸爆炸,造成人员死亡。例4,某企业从中美合资(美国技术)压缩机公司购入的7700千瓦8个气缸的8HHE型压缩机,其曲轴、连杆、轴瓦分别是美国、英国、意大利进口,因在运行中多次发生事故,造成曲轴扭曲,如此长期的停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约达一亿八千多万元。又如某企业,从美国引进的BDC压缩机六级气缸在运行中发生70毫米疲劳裂纹,因缺乏独立自主的技术产权,没有图纸,只得停车、停产1个多月,重新测绘制造,其经济损失,可想而知。 
4.第四种结果---压缩机反复改造,效率低下,多次改造无效。例1,某厂的M-H机,经某一制造厂第一次改造,改造了4,5,6,7级气缸和活塞的尺寸。结果,电耗反而增加;第二次再改造,电耗再度升高。例2,上述美国技术的8HHE压缩机,轴功率7700kw,价值1800万元左右,从八列改造为六列,但是电机仍是7700kw。实际需要功率只用4000多kw。结果是大马力,拉小车,造成电能巨大浪费。改造无效后,现在,又是面临淘汰。诸如此类结果,全国类似的企业比比皆是。 
5.第五种结果---冒目淘汰压缩机。例1,某企业,本身M-H压缩机与原工艺流程参数匹配,运行性能 良好。因扩建新厂,嫌机小,将M-H机全部淘汰,改为6M50。殊不知,某厂的6M50是单根曲轴,今后企业若考虑再进行技术改造,该机的可调节范围比原M-H机更窄,适应能力更小;而且,一个厂全部运行大机,对系统负荷增减调节,特别大、中、小修的开停车过程的适应性更差,电耗也可能再度增加。 
6.第六种结果---工厂关门倒闭。例1,某几家厂,将原来10多台L3.3-15/320机,二级出口压力1.5MPa符合1.5MPa加压变换流程,其中有的厂当时吨氨电耗只有1000度左右。可是他们嫌机小,机老,全部淘汰,改用H12或M-H七级机。而这类机只能适应7.5MPa变换流程。结果电耗反而增加到1350-1500多度。上述诸多企业,几经改造,效益仍然低下,长期运行在高能耗,低效益中,只得被迫关门倒闭。 
另一方面,工厂关门倒闭,这么多设施、设备、管道、电器、仪表都将淘汰,甚至是将重达几十吨,几百吨的原设计合理和完好或通过改造后是合理的曲轴箱、曲轴、气缸体不加计算和分析,都作为旧设备淘汰,变成废料,重新投入炼钢炉内,再用大量的煤、油、电,重新进行冶炼(例如对于BDC机和8HHE机),那不但是几仟万元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实际上是实实在在的大耗能大增排,将必然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再者这么多企业倒闭,长期学习和实践成长起来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科学技术将造成人力资源上的浪费或夭折;而且留给社会这么多人员失业或人员重新再就业,这对人心安定,对社会稳定,可能会从另一反面或侧面带来更多的社会管理问题和负面影响。 
反之,如果通过某种改造或再制造技术,使旧机能变旧为新,使将要变为废料被淘汰的压缩机,成为变废为宝,那将是锦上添花!回答上述问题是:这种可能性,这样的潜力,这样的技术措施是存在的,是可能的,关键是要有科学的方案和方法。 
造成上述问题和结果,除了上述已提及之原因外,现有的旧机,还与当年原设计计算比较简单,缺乏用现代技术在结构和作用力方面未能做优化设计计算有关;另一方面,即便是当今的某些设计和制造企业,在设计上,有的也还缺乏先进的优化软件;而且,个别大企业,即便是20年代已引用国外的设计软件,而这些国外的软件,现在看来也还存在着某些落后的技术环节。 
应该说,上述原因所造成的6种结果,按本发明人从1982年以来在几家企业,对不同类型往复压缩机改造的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以及近20年来科学研究编制成多功能优化设计软件;本专利权人发明的专利号为201010519529.6的《可调节能压缩机》之专利技术,专利号为201010519534.7的《压缩机智能监控与软测量增效技术》之专利;以及本次提出申请的《压缩机的再制造技术》之专利技术;相信能够解决或减少上述问题所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有利于能促进压缩机的安全运行。 
此外,本发明人还有着如下背景技术和理论基础。 
在压缩机理论研究中,对于多级往复压缩机在实际运行中双作用气缸在盖端和轴端用不同大小余隙容积计算所引起热力学和动力学相关计算模型的修变,进行了重新研究和推导,提出了修正后的适用于实际工程设计的30个计算式及其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了由此引起与单作用气缸、级差式气缸在计算模型、数据传递中复杂的交叉关系,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研究、计算和分析了石化企业和压缩机制造企业普遍运行或制造的多级往复式压缩机,对多类型机并机同时运行发生高电耗和多事故的复杂原因,发现了压 缩机设计制造企业与石化企业,在技术改造、实际运行操作中因技术上相互脱节,使得在热力学方面,引发压缩机各级间压缩比的潜在改变,从而,找出了造成活塞力不平衡的关键参数和关键技术;使得在动力学方面,引发了综合活塞力、总切向力、面积矢量、飞轮矩的潜在改变,从而提出了最大综合活塞力引发最大摩擦力及相应的最大摩擦功耗的新见解;最大综合活塞力的最大幅值,引发了最大机械振动幅值及其相应振动能耗的新见解。提出了现行石化运行企业和制造企业,实行用现代计算机优化技术、智能监控和软测量技术武装的建议,实现用现代完整性设计和完整性再制造技术的新观点。建立和编制了国际上尚属未见或少见的十分详细的热力、动力、强度以及现代疲劳-断裂强度和寿命预测计算分析的新程序,计算和分析了在曲轴旋转360度中对各级、各列、全机每一度角的综合活塞力、切向力、径向力以及总切向力、面积矢量、飞轮矩及其相应的功率能耗等动力学计算分析程序;提出了用热力参数优化、气缸组合优化、曲轴结构优化、动力数据优化等多功能优化数学模型;研究和开发了国际上少见的基于多功能优化设计、数字化计算、可视化分析为基础的优化设计计算软件,提出了相应的完整性设计技术;在结构上采用普通联轴器或齿形联轴器分别用粗调或细调方法,调节多拐曲轴在曲拐和曲拐之间,曲轴和电机主轴之间在旋转方向上的角度来实现节电降耗;在压缩机智能控制上,从理论上研究和开发了多级压缩机热力学、动力学和技术经济分析在线计算模型和计算分析程序,用软测量技术得出了一般测量仪器无法测得的各级气缸综合活塞力等大量软测量参数。2004年和2006年获国家版权局颁发有关压缩机设计、计算、检测、控制之大容量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两件和升级证书两件,取得了单机增产合成氨3%~5%左右和节电5~10%的节能经济效益。初步实现用多学科、多专业科学技术和方法解决M型、H型、L型M-H型以及美国7700千瓦特大型BDC型8HHE型多类型压缩机的节电降耗和安全运行之目的。 
在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结合的道路上,除了完成上述建厂安装工程、甲醇系统机械设备设计等重大和重点工程项目8项外,成功改造了18台L3.3-17/320和H12等不同类型压缩机的优化设计和技术改造任务;解决了包括美国出产和引进的BDC及8HHE大型与多机型往复压缩机并机运行中事故多发和高电耗的理论和实际难题。以科研项目总负责人主持并已完成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八项,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项,国内领先水平两项,获浙江省、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五项。以独著或第一作者执笔发表的论文98篇,其中发表于《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航空学报》(英文版)、国际上的《PERGAMON PRESS》、《TRANS TECH PUBLICATIONS》出版和刊物中的英文论文30多篇,被SCI、EI、ISTP检索刊物收录30篇;1988-1997年(此后的更多成果均未申报奖项)获市、省自然科学一、二、三等奖10项次。此间曾17次赴美国、日本、瑞典、加拿大、俄罗斯等参加《疲劳》、《损伤》、《断裂》、《压缩机》、《应用力学》、《结构完整性》、《过程技术和集成设计》多学科国际学术会议,有的论文经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与论文评审委员会联合评审推荐给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上述工作在国际上引起一定的反响,2007年印度Kanpur学院学生Atul Kumar来函,希望来华留学,毕业后留华跟随本发明人从事疲劳断裂学科的研究工作;有如著名的本瑟姆(Bentham)科学出版公司,有加拿大的出版杂志journal published by Canadian Center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有美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出版公司,有英国的《journal‘Micro and Nanosystems(MNS)》等10多家国外著名杂志来函邀请为他们的杂志撰稿;还被“第三届国际固体强度和断裂会议”、“第五届一般系统论国际会议”聘为分会场主席;被第四届国际固体强度和断裂学术会议聘为会议论文审稿专家。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和研究成果,成功地实现本项发明是可能的,有把握的。 
发明内容
绿色制造或再制造技术,是人类居住这个地球家园热排放不断增加,在环境日益恶化背景下,在国内外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对于压缩机的再制造技术,更是一门新技术。压缩机的再制造技术应该包括什么内 容,用什么技术方案和技术方法实现绿色制造,从而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这才是本发明人研究和发明的核心内容。 
众所周知,压缩机上使用的曲轴箱、曲轴、气缸体等是压缩机总重量中占绝大部分重量的零部件,它们本来是属于无限寿命设计,这意味着本来就存在着可以继续使用和改造使用的可能性。而且有的旧机,原设计已经比较合理,冒目淘汰,必将造成巨大浪费。例如,M-H机,运行性能较好,改造潜力和调节幅度都较大。即便是老机红旗机,电机两侧的各气缸及其作用力原设计力平衡还属较好,只要将大飞轮和曲轴做再制造,就能降低电耗。 
另一方面,像活塞环、活塞杆、活塞、连杆螺栓等摩损件原是属于有限寿命设计。而且这些机件的重量比值只占全机重量很小的比例。只要更换这些易损件,生产成本就会大大降低。所以应该珍惜整体机器的价值,这是资源节约的重要理念。 
所以,“压缩机再(绿色)制造技术与压缩机再制造企业(厂)”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方法,即发明内容,简要地概括如下几点: 
(1)出于保护地球家园,减少实质性的热排放为目的,回收被淘汰的压缩机,或旧压缩机;在机械制造、机械加工企业或工厂,组建压缩机再(绿色)制造企业(厂);或者在压缩机运行企业或检修工厂,组建压缩机再制造企业,或再制造工厂,或再制造车间,对被淘汰的或委托再制造的压缩机,可以实行以下新的一整套绿色制造技术。 
(2)建立对原属无限寿命设计的零部件实行科学利用之技术方案,对重量占压缩机总重量绝大部分的旧曲轴箱、气缸体、曲轴、连杆体等机体及其它零部件进行严格复合设计计算,采用现代结构和材料疲劳-损伤-断裂力学进行计算分析,采用振动、可靠性、结构完整性设计计算分析,对属于安全可靠的零部件,实行保留,继续使用。 
(3)建立进行严格的强度、寿命复合计算技术程序,使用无损检测、无损探伤设备和仪器(例如X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等),对回收的压缩机全部零部件实行全面无损检测,去除有缺陷且不能修复的零部件,保留完好的或有缺陷可修复的零部件;使用冷喷涂新技术设备和仪器,对以往在运转中磨损量已超过公差标准的零部件,对存在缺陷而可以修复属于安全的曲轴、气缸等关键零件,实行现代冷喷涂工艺技术处理。 
注:冷喷涂技术是20世纪新兴的表面工程新技术,它是利用超音速气流在低温下将粉末粒子加速、喷涂到基体表面并与之结合实现涂层沉积,可喷涂金属、合金、塑料和陶瓷等各种材料。实行这一新技术处理后,其耐磨损性能比原设计的零件性能可能更好。目前俄罗斯的冷喷涂新技术设备,在国际上是比较先进的技术。采用冷喷涂技术,可以使原属淘汰了的零部件成为变废为宝,达到减排、净化环境、投入少、产出多、节约资金的目的。 
(4)使用本企业原有的加工制造设备(例如,现有压缩机制造厂车床、磨床等机床),对经过冷喷涂工艺处理后的零件,施行精车或磨削等再加工工艺技术。 
(5)使用往复压缩机多功能优化设计计算软件技术,进行优化计算分析,实现气缸体与曲轴箱之间关系新的组合装配;改造平衡段连接位置及数据,实现创新性结构安装。 
(6)安装压缩机智能监控设备和仪器,使用本专利权人发明的专利号为201010519529.6的《可调节能压缩机》之专利技术以及专利号为201010519534.7《压缩机智能监控与软测量增效技术》之专利技术,将对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电压等检测到的参数实行热力学和动力学做在线计算、分析,用软测量技术获得一般检测仪表无法检测的软测量数据。 
(7)对经过上述加工处理后的所有零部件,加上配置和安装多项专利技术,实现结构完整性结构设计,实行新的完整性装配和整体安装。 
(8)对全部零部件装配和安装后的整机,实行全面调试和试车,直到取得全面成功运行。 
经过上述工艺和技术程序后,实现用更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可调与智能监控数字化运行的往复压缩机,这是一项新的完整的更高水平的往复压缩机绿色再制造技术。 
经过再制造工艺处理后的往复压缩机与原设计同类机型比较,在相同的工艺运行环境中有如下优点: 
(1)对于企业后续的工艺技术改造,再制造处理后的压缩机,其自身调节和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只要用多功能优化设计计算软件,按企业改造的工艺参数,对压缩机再进行优化计算分析,得出优化数据;然后用再制造后装置的可调联轴器,对压缩机按多功能优化计算得出的数据进行调节。这样,就可以避免生产企业因自身实行工艺技术改造后,发生全系统生产工艺参数与压缩机的性能参数不一致的矛盾,避免引发活塞力不平衡而导致电耗增加和发生意外事故的后果。 
(2)经再制造工艺处理后还能节电5%~12%。 
(3)经过再制造工艺处理后还能提高生产能力3%~5%。 
具体实施方式
A.组建新的压缩机再制造企业,实施再制造技术,其方案和方法如下: 
(1)向原关门倒闭的化肥运行企业和压缩机制造企业招聘化工机械、电气、仪表和自动控制专业技术人员和压缩机加工制造、维修的技术工人,组建压缩机再制造企业的技术队伍。 
(2)为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投资,在化肥、化工、机械倒闭企业的厂址上,选择再制造企业的厂址和再制造加工车间;尽可能地利用原有机械加工和维修的设施和设备,无损检测、无损探伤的设备和仪器;然后,按上述再制造技术的需要,添加缺乏的而必需增加的设备和设施。 
(3)按照国家支持发展节约能源和绿色制造的政策,向国家申报项目,申请和要求扶持和补助。 
(4)购置和添加往复压缩机多功能优化设计计算软件技术,使用本专利权人发明的专利号为201010519529.6的《可调节能压缩机》之专利技术以及专利号为201010519534.7《压缩机智能监控与软测量增效技术》之专利技术。 
(5)购置和添加压缩机智能监控设备和仪器,再制造技术所要添加的技术设备,添加冷喷涂新技术设备和仪器。 
按上述方式和方法,组建再制造企业,其投资将大大降低,成本和效益必将自然增加。 
(6)作为第一期工程,回收用户使用过旧的各种类型的往复压缩机;以后逐步扩展到旋转类型压缩机。 
(7)对原属无限寿命设计,其重量占压缩机总重量绝大部分曲轴箱、气缸体、曲轴、连杆体等机体和零部件在经过复合设计计算,属于安全的条件下实行保留; 
(8)对以往在运转中磨损量已超过公差标准的零部件,在严格实行强度、寿命复合计算的前提下,对属于安全的曲轴、气缸等关键零部件实行冷喷涂工艺技术处理。 
(9)对经过冷喷涂工艺处理后的零件,再施行精车或磨削等再加工工艺技术。 
(10)使用本专利权人发明的专利号为201010519529.6的《可调节能压缩机》之专利技术;使用专利号为201010519534.7《压缩机智能监控与软测量增效技术》之专利技术,安装、调试可调联轴器装置,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和仪器。 
(11)对全机各部件实行全部装配和安装后,整机实行全面调试和试车,直到取得全面成功。 
B.对压缩机使用和运行并具备维修改造能力的企业而言,其再制造工艺过程和技术方法可以按上述《压缩机的再制造技术》(1)~(8)点实施。 
C.对压缩机设计和制造企业,可以在本企业内部抽调相关技术力量,重新组建一个压缩机再制造车间,参照上述再制造工艺过程和技术方法《压缩机的再制造技术》(1)~(8)点实施,或者参照上述A.部分中的相关内容实施即可。 

Claims (11)

1.本专利“压缩机再制造技术”是用多学科的现代综合性技术实现创新和发展---本专利技术是由硬件现代冷喷涂设备(外购)技术,《可调节能压缩机》之专利技术,《压缩机智能监控与软测量增效技术》之专利技术;往复压缩机多功能优化设计计算分析技术,“振动和可靠性分析技术”,“软测量技术”多项结构完整性设计技术的综合组成,从而实现往复机的创新和发展。 
2.具有适合于企业后续技术改造的可调节性和适应性---经过再制造技术处理后的往复压缩机,只要用发明人的多功能优化设计计算软件,按用户改造的工艺参数,对压缩机进行优化设计、计算和分析,得出优化数据;然后用再制造后装置的可调联轴器,对压缩机按多功能优化计算得出的数据进行调节。这样,再制造后的往复压缩机就能适应用户对技术改造后新的工艺运行参数的需要。 
3.选用显著节能降耗的工艺技术过程---它将对压缩机作为废料被淘汰的举措,使将投入炼钢或炼铁炉内重新冶炼,再一次消耗大量煤、油、电,成为新的耗能、增排的热排放污染过程,改用科学的方法,用新的技术再制造和武装压缩机。 
4.是一项传统与现代的技术设备资源的整合,用多功能软件做计算机优化设计计算和分析,用智能监控和检测设备、装置和及其软件的一体化技术---《压缩机智能监控与软测量增效技术》,实现科学检测,实现在线做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计算和分析。 
5.本专利提出对原属无限寿命设计的零部件实行科学利用之技术方案,对重量占压缩机总重量绝大部分的旧曲轴箱、气缸体、曲轴、连杆体等机体及其它零部件进行复合设计计算;再用本发明人提供的往复压缩机多功能优化设计计算软件技术,进行优化计算分析,实现创新性的结构装配和安装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方法。 
6.本专利提出建立进行严格的强度、寿命复合计算程序,使用无损检测、无损探伤设备和仪器(例如X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等),对回收的压缩机全部零部件实行全面无损检测,去除有缺陷且不能修复的零部件,保留完好的或有缺陷可修复的零部件;使用冷喷涂新技术设备和仪器,对以往在运转中磨损量已超过公差标准的零部件,对存在缺陷而可以修复属于安全的曲轴、气缸等关键零件,实行现代冷喷涂工艺技术处理;再施行精加工或磨削等工艺程序。 
7.本专利技术对某一类型往复压缩机用多功能软件做计算机优化设计计算后所得出的气缸与活塞尺寸之技术数据和技术方法;活塞与气缸盖端或气缸轴端之间的余隙尺寸技术数据和技术方法。 
8.本专利技术对某一类型往复压缩机用多功能软件做计算机优化设计计算后所得出的对气缸与气缸之间组装位置的技术调整方法和技术数据。 
9.本专利技术对某一类型往复压缩机用多功能软件做计算机优化设计计算后所得出的对改变平衡段连接位置的技术数据和方法。 
10.本专利技术对同一类型往复压缩机用多功能软件做计算机优化设计计算后所得出的对改变曲轴与曲轴纵截面联轴器之间的错角(角度)调整的技术数据和技术方法,曲轴与电动机主轴联轴器之间的错角(角度)调整的技术数据和技术方法。 
11.本专利技术对同一类型往复压缩机用《压缩机智能监控与软测量增效技术》,将对温度、压力、流量、电流检测到的参数实行热力学和动力学做在线计算、分析,用软测量技术获得一般检测仪表无法检测的技术经济分析功能、软技术数据和技术方法。 
CN 201210272578 2012-07-24 2012-07-24 压缩机再制造技术 Pending CN1028891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272578 CN102889195A (zh) 2012-07-24 2012-07-24 压缩机再制造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272578 CN102889195A (zh) 2012-07-24 2012-07-24 压缩机再制造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9195A true CN102889195A (zh) 2013-01-23

Family

ID=47532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272578 Pending CN102889195A (zh) 2012-07-24 2012-07-24 压缩机再制造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8919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7832A (zh) * 2016-04-05 2016-08-03 苗西魁 压力容器现场修复与再制造工艺
CN105912778A (zh) * 2016-02-22 2016-08-31 上海交通大学 理性公差设计驱动的智能制造方法
CN105930552A (zh) * 2016-02-22 2016-09-07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数字模拟技术的公差确定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2778A (zh) * 2016-02-22 2016-08-31 上海交通大学 理性公差设计驱动的智能制造方法
CN105930552A (zh) * 2016-02-22 2016-09-07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数字模拟技术的公差确定方法
CN105930552B (zh) * 2016-02-22 2019-06-2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数字模拟技术的公差确定方法
CN105912778B (zh) * 2016-02-22 2019-08-09 上海交通大学 理性公差设计驱动的智能制造方法
CN105817832A (zh) * 2016-04-05 2016-08-03 苗西魁 压力容器现场修复与再制造工艺
CN105817832B (zh) * 2016-04-05 2018-02-09 苗西魁 压力容器现场修复与再制造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9207C (zh) 大型锻件镦粗过程的钹形砧锻造方法
CN102889195A (zh) 压缩机再制造技术
王秋莲 et 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multi-source energy flows for CNC machine tools
Konyuhov et al. Determination of restored units spectrum of equip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ssembly unit repair method at industrial enterprises
CN112328854A (zh)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钢铁企业废气减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CN102230063B (zh) 在金属摩擦副摩擦表面形成纳米结构的方法及专用组合物
CN204583543U (zh) 一种金属表面修复剂用制备喷涂装置
Fang et al. Sustainabl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NC machine tools: sustainable design index based approach and its application perspectives
Zhang et al. An integrated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method for forging workshop based on IoT and data-driven
Zhou et al. An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mechanical part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for proactive remanufacturing
Zhu et al. Simulation of heavy-duty crankshaft sub-dynamic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wear mechanisms
Wan et 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cold extrusion process on residual stress and fatigue life of internal thread of high-strength steel
CN102102659A (zh) 可调节能压缩机
Ning et al. Multiobjective intelligent cooperative design for the multilayer interference fit
CN106570237B (zh) 高炉煤气余热回收装置的透平机静叶厚度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8732034B (zh) 弹性瞬态蠕变条件下含残余应力的蠕变孕育期预测方法
Xie On the tribology design
Jia et al. Design research on forging mark of connecting rod
Kamboh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Drive Shaft with a Critical Review of Advance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the Root Causes of Shaft Failure
Huang et al. Life cycle carbon emissions of industrialized buildings based on BIM
Kamble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Gudgeon Pin to Minimize Stress Concentration
Murthy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onnecting rod for weight and stress reduction
CN106148885A (zh) 一种在金属摩擦与磨损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zarias et al.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turbocharger manufacturing system
Xu et al. Research on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in Forging Production Proc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