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4855A - 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动态多址协议 - Google Patents

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动态多址协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4855A
CN102884855A CN2011800217520A CN201180021752A CN102884855A CN 102884855 A CN102884855 A CN 102884855A CN 2011800217520 A CN2011800217520 A CN 2011800217520A CN 201180021752 A CN201180021752 A CN 201180021752A CN 102884855 A CN102884855 A CN 102884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hand
information unit
bootstrap information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17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克里斯托弗·M·卡乔波
戴维·J·迪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ford LP
Original Assignee
Sanford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ford LP filed Critical Sanford LP
Publication of CN102884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48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2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roadcast services or broadcast-related services
    • H04H60/33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the users' behaviour or opin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7/00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 G09B7/06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the multiple-choice answer-type, i.e. where a given question is provided with a series of answers and a choice has to be made from the answ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video stream to network bandwidth; Process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 H04N21/2385Channel allocation; Bandwidth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5End-user interface for inputting end-user data, e.g.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PIN], preference data
    • H04N21/4758End-user interface for inputting end-user data, e.g.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PIN], preference data for providing answers, e.g. vo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38Arrangements for distribution where lower stations, e.g. receivers, interact with the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8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动态多址协议。所述听众响应系统包含一无线聚合点(例如,基站)及多个手持机,所述多个手持机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无线聚合点。为了使所述手持机与所述无线聚合点有效地通信,所述无线聚合点向所述手持机发送出信标帧,所述信标帧规定所述手持机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时隙。然而,所述信标帧并不给任何特定手持机指派任何特定时隙。而是,所述手持机自由地选择由所述信标帧规定的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所述时隙。

Description

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动态多址协议
相关申请案交叉参考
本申请案主张2010年5月6日申请的标题为“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动态多址协议(DYNAMIC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FOR USE IN AN AUDIENCERESPONSE SYSTEM)”的第61/331,919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权益,所述专利申请案特此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来说涉及通信系统,且更特定来说,涉及一种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动态多址技术。
背景技术
本文中所提供的背景描述是出于大体呈现本发明的背景的目的。本发明所指名发明人的作品,在描述于此背景章节以及本描述的在申请时可能原本不能看作现有技术的方面中的情况下,既不能明确地也不能暗示地对照本发明被承认是现有技术。
当今通常使用其中群组成员使用手持机来对话题进行表决、回答问题、确认出席人数等的听众响应系统(ARS)来促进群组交互。听众响应系统可用于多种目的及各种类型的群组环境中。作为一个实例,听众响应系统由教师在教室场景中使用(例如,以查点出席人数或管理测试及测验),且研究指示在此场景中使用听众响应系统存在各种益处。举例来说,听众响应系统减少群众心理的效应,因为不同于举手,听众响应系统可防止学生看到其它学生的答案。出于类似原因,听众响应系统可减少教室中作弊的情况。此外,听众响应系统通常允许较快地对答案进行作表及显示且较高效地追踪个别响应及其它数据(例如,个别学生的响应时间)。另外,教室中的听众响应系统已展示出改进注意力、增加知识保留且一般形成较愉快的教室环境及更积极的学习体验。
在典型的听众响应系统架构中,与不同用户相关联的多个手持机经由共用无线信道(例如,使用射频或红外通信技术)与通常收集且可能处理由听众经由手持机传递的数据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无线聚合点无线地通信。无线聚合点通常(但非始终)通信地耦合到运行一般控制听众响应系统的操作的程序的控制站(例如个人计算机)。也就是说,可使用所述控制站来处理从手持机接收的信息并确定是何种信息发送到了所述手持机。
为了使听众响应系统恰当且有效地发挥作用,手持机通常需要在不彼此干扰的情况下共享共用无线信道。此外,手持机以使得最大化无线信道的容量的方式共享无线信道通常为优选的。也就是说,减少一个以上手持机设法同时经由无线信道发射数据的情况同时还减少无线信道空闲(例如,当至少一个手持机具有待发射到无线聚合点的数据但任何手持机未在发射任何数据时)的时间通常为合意的。
为了共享及/或最大化无线信道的容量,已开发出各种多址方案(也称作信道接入方案)。最常见的多址方案为时分多址(TDMA)方案及载波感测多址(CSMA)方案。然而,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TDMA及CSMA两者可导致无线信道的次最优使用。
在根据TDMA方案操作的听众响应系统中,将无线信道划分成多个时隙,且将所述时隙指派给特定手持机。每一手持机可仅在指派给所述手持机的若干时隙(或一时隙)期间经由无线信道来发射数据。因此,TDMA方案的优点为其确保两个手持机不会同时向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然而,如果一个手持机在其经指派时隙期间不具有待经由无线信道发射的任何数据,那么其它手持机将不能够使用所述时隙,即使另一手持机确实具有待经由所述无线信道发射的数据。因此,TDMA可导致未使用的时隙或“空载时间”,从而在无线信道中产生次最优吞吐量。
关于CSMA,虽然存在各种类CSMA方案,但一般来说,根据CSMA方案操作的手持机在经由无线信道发射数据之前检查在所述信道上存在或不存在其它业务。如果不存在其它业务(即,无线信道被感测为空闲),那么手持机将经由无线信道发射其数据。否则,手持机将“退避”且试图在稍后时间处经由无线信道发射其数据。在所述稍后时间处,如果无线信道被感测为空闲,那么手持机将经由无线信道发射其数据。否则,手持机将再次退避且试图在另一时间处经由无线信道发射其数据。此过程可继续直到手持机找到无线信道空闲的时间且接着经由所述无线信道发射其数据。
与TDMA相比,CSMA方案更能响应于个别手持机需要发射的数据量。举例来说,依据CSMA方案,如果手持机不具有待经由无线信道发射的任何数据,那么所述手持机将不独占无线信道。然而,当(如在教室场景中经常发生)多个手持机试图同时经由无线信道发射信息时(例如,当教师向班级提出问题且多个学生近似同时做出响应时),CSMA可导致次最优性能。在此情形中,试图经由无线信道发射数据的多个手持机可感测空闲无线信道并发射其相应数据,从而导致“冲突”及数据丢失。至少一些(如果并非全部)手持机可必须重新发射其相应数据且数据递送可能被延迟(从而导致较高等待时间)。
因此,例如TDMA及CSMA的现有多址方案可能导致无线信道的容量的次最优使用(至少关于吞吐量及等待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般来说描述一种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动态多址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用于经由无线通信信道通信的方法。所述听众响应系统包含一无线聚合点及多个手持机,所述多个手持机经配置以经由所述无线通信信道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无线聚合点。所述方法包含在给定手持机处从用户接收输入。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在所述给定手持机处经由所述无线聚合点接收信标数据单元。所述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多个时隙。然而,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并不给任何特定手持机指派任何特定时隙。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选择所述信标数据单元中所规定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一者。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在所述选定时隙期间将与在所述给定手持机处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数据从所述给定手持机发射到所述无线聚合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无线手持机。所述听众响应系统包含一无线聚合点及多个手持机,所述多个手持机经配置以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无线聚合点。所述无线手持机包含经配置以从用户接收输入的用户接口。所述无线手持机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经由所述无线聚合点接收信标数据单元的通信接口。所述信标数据单元规定任何手持机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多个时隙,但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并不给任何特定手持机指派任何特定时隙。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经配置以在选定时隙期间将与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数据发射到所述无线聚合点。所述无线手持机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选择所述选定时隙的时隙选择器。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听众响应系统包含一无线聚合点及多个手持机,所述多个手持机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无线聚合点。至少一个手持机包含经配置以从用户接收输入的用户接口。所述手持机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经由所述无线聚合点接收信标数据单元的通信接口。所述信标数据单元规定任何手持机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多个时隙,但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并不给任何特定手持机指派任何特定时隙。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经配置以在选定时隙期间将与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数据发射到所述无线聚合点。所述手持机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选择所述选定时隙的时隙选择器。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供在经配置以与听众响应系统一起操作的计算系统中使用的方法。所述听众响应系统包含一无线聚合点及多个手持机,所述多个手持机经配置以经由无线通信信道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无线聚合点。所述计算系统具有处理器及耦合到所述处理器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
所述方法包含产生第一信标数据单元。所述第一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第一时隙群组,但所述第一信标数据单元并不给任何特定手持机指派所述第一群组中的任何特定时隙。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将所述第一信标数据单元发射到所述手持机。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在第一时隙群组中的一者期间从手持机接收数据。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将应答发射到所述手持机。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产生第二信标数据单元。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第二时隙群组,但所述第一信标数据单元并不给任何特定手持机指派所述第二群组中的任何特定时隙。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将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发射到第二手持机、在所述第二群组中的所述时隙中的一者期间从第二手持机接收数据及将应答发射到所述第二手持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说明具有动态多址能力的实例性听众响应系统100的框图;
图2是图解说明实例性动态多址方案的时序图;
图3是图解说明具有动态多址能力的实例性手持机的架构的框图;
图4是图解说明用于经由共用无线信道通信的实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具有动态多址能力的控制站的实例性架构的框图;且
图6是图解说明用于控制听众响应系统中的多个手持机的实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在各个图式中,相似的参考编号及标示指示相似的元件。此外,当个别元件由呈NM形式的参考编号标示时,可将这些元件统称为N。举例来说,图1图解说明手持机1141、1142、…、11432,且可将此些手持机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统称为一手持机114或若干手持机114。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下文陈述众多不同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应理解,本描述的法律范围由本发明开始处所陈述的权利要求书的词语界定。所述详细描述应理解为仅为示范性且并不描述每个可能的实施例,因为如果并非不可能的话,描述每个可能的实施例将不实际。可使用当前技术或在本专利的申请日期之后开发的技术来实施众多替代实施例,其将仍归属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还应理解,除非在本专利中使用句子“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_____’特此界定为意指…”或类似句子明确地界定术语,否则并不打算超过所述术语的普通或一般意义来明确地或通过暗示限制其意义,且此术语不应解释为基于在本专利的任何章节中所做的任何陈述(除权利要求书的语言以外)而在范围上受限。在于本专利开始处的权利要求书中所叙述的任何术语在本专利中以与单个意义相一致的方式提及的情况下,此是仅为清晰起见而进行以便不使读者混淆且并非打算此权利要求术语通过暗示或其它方式限于所述单个意义。最后,除非权利要求元素通过叙述词语“构件”及不具有任何结构的叙述的功能来界定,否则并不打算任何权利要求元素的范围基于35U.S.C.§112(第六段)的应用来解释。
实例性听众响应系统的概述
图1是图解说明具有动态多址能力的实例性听众响应系统100的框图。为易于解释,将在教室环境的背景中描述实例性听众响应系统100(及类似系统)的各种组件,在所述教室环境中教师116可使用听众响应系统100与一个或一个以上学生108交互。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其它场景(例如,公司培训,焦点小组等等)中使用实例性听众响应系统100以及其个别组件。
实例性听众响应系统100包含多个手持机114,手持机114可由学生108用来回答问题(例如,由教师116提出的问题)、对话题进行表决、确认出席人数等等。一般来说,手持机114可经配置以从学生108接收用户输入(例如,对多选题的答案)且在共用无线信道130上(例如,使用射频(RF)或红外(IR)通信技术)将指示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无线地发射到一个或一个以上无线聚合点102。无线聚合点102可耦合到控制站106,且可使用控制站106、无线聚合点102或其组合来处理用户输入数据。
另外,为了确保数据从手持机114到无线聚合点102的恰当递送,使用适合的应答机制(例如,此项技术中已知的那些应答机制)来应答从手持机114传递到无线聚合点102的数据。因此,如果特定手持机114将某一数据发射到无线聚合点102且(举例来说)在预定时间周期内未从无线聚合点102接收到确认所述数据的接收的应答(ACK),那么可推断所述数据在此期间丢失,且手持机114可重新发射所述数据。
短语“无线聚合点”在本文用于广泛地表示能够将信息发送到多个手持机及/或从多个手持机接收信息(因此使所述多个手持机能够同时或大致同时操作)的任何装置(或装置的组合)。无线聚合点的实例包含基站、RF USB/串行软件保护器、IR USB/串行软件保护器、无线接入点(依据IEEE 802.11、IEEE 802.16或其它无线通信协议及标准)等。短语“控制站”也在本文用于广泛地表示能够至少部分地控制无线聚合点及/或手持机114并处理从手持机114接收的数据的任何装置(或装置的组合)。将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或在一些操作模式中,控制站及无线聚合点并非单独的元件。因此,短语“无线聚合点”及“控制站”可用来指代无线聚合点及控制站两者。
在图1中所图解说明的实例性听众响应系统100中,手持机114、无线聚合点及控制站共同地或组合地实施下文将更详细地论述的动态多址方案。可借助或以软件程序或指令及集成电路(IC)(例如,专用IC)来实施动态多址方案的功能性的大部分。预期,尽管可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并因(举例来说)可用时间、当前技术及经济考虑因素等促使产生许多设计选择,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文中所揭示的概念及原理的指导下将能够容易地以最少的实验产生此些软件指令及程序以及IC。因此,为了简洁及最小化混淆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及概念的任何危险,对此些软件及IC的进一步论述(如果有的话)将限于关于优选实施例的原理及概念的本质。
实例性动态多址方案
图2是图解说明实例性动态多址方案的时序图。为易于解释,将参考图1来描述实例性动态多址方案。然而,将理解,尽管动态多址方案的功能性的大部分可分布在控制站106、无线接入点102及/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手持机114或其组合当中,但实例性动态多址方案可与不同于图1的听众响应系统100的听众响应系统一起使用。
一般来说,为了使得手持机114能够高效地共享无线信道130,控制站106、无线聚合点102或其组合可向学生响应系统中的手持机114发送出“信标”数据单元202(另称“信标帧202”),且每一信标帧202识别手持机114可在其间经由无线信道发射数据的时隙204。然而,信标帧202并不给任何特定手持机114指派任何特定时隙204或反之亦然。而是,手持机114自身选择将在其间发射数据的时隙204。
在图2中所图解说明的实例中,在时间t1处,手持机114接收信标帧2021,信标帧2021规定在信标帧2021之后(即,在时间t1+TB处),存在可由个别手持机114选择用于发射的3个时隙204(时隙1到时隙3),且时隙1的持续时间为T1,时隙2的持续时间为T2,且时隙3的持续时间为T3。类似地,在稍后时间t2处,手持机114接收另一信标帧2022,信标帧2022规定在所述信标帧2022之后(即,在时间t2+TB处),存在可由个别手持机114选择以发射数据的4个时隙(时隙4到时隙7),且时隙4的持续时间为T4,时隙5的持续时间为T5,时隙6的持续时间为T6,且时隙7的持续时间为T7
当给定手持机114接收到信标帧202时,如果所述手持机114具有待发射到无线聚合点102的数据,那么所述手持机可选择由所接收信标帧202规定的时隙204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例如,随机或伪随机地)且在选定时隙204期间发射所述数据。如果手持机114以及时方式(例如,在预定ACK超时周期内)接收到所发射数据的ACK,那么可推断所述数据被恰当地发射。否则,手持机114可等待从基站接收另一信标帧202且试图在由所述另一信标规定的时隙204中的一者中重新发射未应答的数据。此过程可继续直到所发射的数据被恰当应答或直到另一事件(例如,超时)发生为止。
在图2中所图解说明的实例中,在时间t1之前,手持机1141、1143及1145从学生接收用户输入,因此这些手持机1141、1143及1145在第一信标帧2021抵达的时间之前具有待发射的数据。手持机1143选择时隙2用于发射其数据,且手持机1141及1145选择时隙1。手持机1143在时隙2期间发射其数据且以及时方式接收到所述数据的ACK。然而,由于两个手持机1141及1145均选择了时隙1,因此发生冲突。因此,手持机1141及1145两者均在时隙1期间发射数据,但无线聚合点102并未成功地接收到数据。因此,并未在手持机1141及1145处以及时方式接收到来自相应手持机114的数据的ACK。
在接收到第一信标帧2021之后,手持机1144从学生接收输入。手持机1144等待直到接收到下一信标帧2022且选择时隙5来发射其数据。另外,由于用于接收来自手持机1141及1145的数据的ACK的超时周期在第二信标帧2022抵达之前期满,因此手持机1141及1145分别选择由第二信标帧2022规定的时隙6及4且在那些时隙期间重新发射其数据。
将理解,信标帧可包含额外信息。举例来说,信标帧可包含识别信标从其处始发的基站102的数据。此数据可帮助手持机114证实所述信标来自可信源。此外,在信标中识别基站102可允许多个基站102或多个听众响应系统紧密接近地(例如,在相同教室中)操作。
具有动态多址能力的实例性手持机
图3是图解说明具有动态多址能力的实例性手持机314的架构的框图。实例性手持机314可在图1中所图解说明的听众响应系统100中用作手持机114。然而,将理解,手持机314可替代地在其它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且图1中所图解说明的听众响应系统100可使用具有不同于图3中所图解说明的手持机314的架构的架构的手持机114。
手持机314包含用户接口310,用户接口310大体经配置以从学生接收用户输入且将指示所述用户输入的数据传递到无线聚合点,例如图1的无线聚合点102。用户接口310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输入接口元件(例如,按钮、触摸屏上的图标等等),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输入接口元件经配置以使得用户能够回答在听众交互环境(例如教室)中所呈现的问题。用户接口310可进一步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出接口元件(例如,输出显示器),举例来说,以提供手持机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参数的电子指示。适合用户接口310的实例更详细地论述于2009年11月30日申请的标题为“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动态用户接口(DYNAMIC USER INTERFACE FOR USE IN AN AUDIENCERESPONSE SYSTEM)”的第61/265,140号临时申请案中,所述申请案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手持机314进一步包含通信接口302。通信接口302经配置以接收信标帧(例如参考图2所论述的信标帧202),所述信标帧规定手持机114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经由无线信道130向无线聚合点102发射数据的时隙(例如图2中的时隙204)。如上文所解释,信标帧并不给任何特定手持机114指派任何特定时隙。而是,每一手持机114(例如图3中所图解说明的手持机314)使用时隙选择器312来选择(例如,随机或伪随机地)由信标帧规定的时隙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且在选定时隙期间使用通信接口302发射数据。
除通信接口302及用户接口310以外,手持机314可包含若干个其它单元或组件。举例来说,手持机314可包含中央处理单元(CPU)306及耦合到CPU 306的存储器308。所述CPU可经配置以执行存储于存储器308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以便实施上文所描述的手持机314的功能中的至少一些功能。
将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或在一些操作模式中,手持机314可能不包含组件302到312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或替代地可能并不使用组件302到312中的每一者来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多址方案。此外,将了解,可组合组件302到312中的一些组件或将其划分成更多组件。仍然,手持机314可包含为易于解释而未在图3中展示的额外组件。
图4是图解说明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例如,图1中所图解说明的实例性听众响应系统100)中使用的用于经由共用无线信道通信的实例性方法400的流程图。为易于解释,将参考图1到3来描述图4。然而,将理解,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用于经由共用无线信道通信的实例性方法400可与除图1到3中所展示的那些系统、装置及配置以外的系统、装置及配置一起使用。
当手持机(例如图3中的手持机314)从用户接收到输入(框410)时,所述手持机在向无线聚合点且经由无线信道发射指示用户输入的数据之前等待接收信标帧(例如图2的信标帧202)。当手持机接收到信标帧时,所述信标帧规定听众响应系统中的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多个时隙。然而,信标帧并不给任何特定手持机指派任何特定时隙(框420)。而是,所述手持机选择(例如,随机或伪随机地)由信标帧规定的时隙中的一者(框430)且在选定时隙期间经由无线信道将与用户输入相关的数据发射到无线聚合点(框430)。
实例性控制站
图5是控制站506的实例性架构的框图。实例性控制站506可在图1中所图解说明的听众响应系统100中用作控制站106。然而,将理解,控制站506可替代地在其它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且图1中所图解说明的听众响应系统100可使用具有不同于图5中所图解说明的控制站506的架构的架构的控制站106。
控制站506的组件可包含但不限于:处理单元520、系统存储器530及将包含所述系统存储器的各种系统组件耦合到处理单元520的系统总线521。系统总线521可为数个类型的总线结构中的任一者,包含存储器总线或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及使用多种总线架构中的任一者的局部总线。以实例而非限制方式,此些架构包含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微通道架构(MCA)总线、增强型ISA(EISA)总线、视频电子技术标准协会(VESA)局部总线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也称作夹层(Mezzanine)总线)。
控制站506通常包含多种计算机可读媒体。计算机可读媒体可为可由控制站506存取的任何可用媒体且包含易失性及非易失性媒体、可装卸及不可装卸媒体两者。以实例而非限制方式,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计算机存储媒体及通信媒体。计算机存储媒体包含以用于存储信息(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施的易失性及非易失性、可装卸及不可装卸媒体。计算机存储媒体包含但不限于:RAM、ROM、EEPROM、FLASH存储器或其它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用光盘(DVD)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者可用于存储所要信息且可由控制站506存取的任何其它媒体。通信媒体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经调制数据信号(例如载波或其它输送机制)中的其它数据且包含任何信息递送媒体。术语“经调制数据信号”意指如下信号:其特性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是以使得在所述信号中编码信息的方式设定或改变。以实例而非限制方式,通信媒体包含有线媒体(例如,有线网络或直接有线连接)及无线媒体(例如声学、射频、红外及其它无线媒体)。以上各项中的任一者的组合也应包含在计算机可读媒体的范围内。
系统存储器530包含呈易失性及/或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形式的计算机存储媒体,例如只读存储器(ROM)531及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32。基本输入/输出系统533(BIOS)(含有有助于例如在启动期间在控制站506内的元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基本例程)通常存储于ROM 531中。RAM 532通常含有可由处理单元520直接存取及/或由处理单元520即刻进行操作的数据及/或程序模块。以实例而非限制方式,图5图解说明操作系统544、应用程序545、其它程序模块546、程序数据537及动态多址程序548。然而,应注意,程序模块544到548中的至少一些程序模块可至少部分地由听众响应系统中的除控制站506以外的实体实施。举例来说,动态多址程序548的至少一部分可分布在控制站506及无线接入点当中、多个控制站506及/或多个无线接入点当中以及听众响应系统内的其它装置当中。
控制站506还可包含其它可装卸/不可装卸、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媒体。仅以实例方式,图5图解说明从不可装卸非易失性磁性媒体读取或向其写入的硬盘驱动器541、从可装卸非易失性磁盘552读取或向其写入的磁盘驱动器551及从可装卸非易失性光盘556(例如CD ROM或其它光学媒体)读取或向其写入的光盘驱动器555。可在示范性操作环境中使用的其它可装卸/不可装卸、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媒体包含但不限于:盒式磁带、快闪存储器卡、数字多用光盘、数字视频磁带、固态RAM、固态ROM等。硬盘驱动器541通常经由例如接口540的不可装卸存储器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521,且磁盘驱动器551及光盘驱动器555通常通过例如接口550的可装卸存储器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521。
上文所论述且图5中所图解说明的驱动器及其相关联计算机存储媒体提供用于控制站506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及其它数据的存储。在图5中,举例来说,将硬盘驱动器541图解说明为存储操作系统544、应用程序545、其它程序模块546及程序数据547。应注意,这些组件可与操作系统534、应用程序535、其它程序模块536及程序数据537相同或不同。此处对操作系统544、应用程序545、其它程序模块546及程序数据547赋予不同编号以图解说明至少其为不同的副本。用户可经由例如键盘562及光标控制装置561(通常称为鼠标、轨迹球或触摸垫)的输入装置将命令及信息键入到计算机20中。相机563(例如网络相机(webcam))可捕获并输入与控制站506相关联的环境的图片,例如提供用户的图片。网络相机563可按需(举例来说,当由用户指示时)捕获图片或可在控制站506的控制下周期性地拍摄图片。其它输入装置(未展示)可包含麦克风、操纵杆、游戏垫、碟形卫星天线、扫描仪等。这些及其它输入装置通常经由耦合到系统总线的输入接口560连接到处理单元520,但可通过其它接口及总线结构(例如并行端口、游戏端口或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监视器591或其它类型的显示装置也经由例如图形控制器590的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521。除所述监视器以外,计算机还可包含其它外围输出装置,例如可经由输出外围接口595连接的扬声器597及打印机596。
控制站506可使用到一个或一个以上远程计算机(例如远程计算机580)的逻辑连接在连网环境中操作。远程计算机580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网络PC、对等装置或其它共用网络节点,且通常包含上文相对于控制站506所描述的元件中的许多或所有元件,但图2A中仅已图解说明存储器存储装置581。图5中所描绘的逻辑连接包含局域网络(LAN)571及广域网络(WAN)573,但还可包含其它网络。此些连网环境在办公室、企业范围计算机网络、内联网及因特网中是常见的。
当在LAN连网环境中使用时,控制站506经由网络接口或适配器570连接到LAN571。当在WAN连网环境中使用时,控制站506通常包含调制解调器572或用于在WAN573(例如因特网)上建立通信的其它构件。可为内部或外部的调制解调器572可经由输入接口560或其它适当机制连接到系统总线521。在连网环境中,相对于控制站506所描绘的程序模块或其部分可存储于远程存储器存储装置中。以实例而非限制方式,图5将远程应用程序585图解说明为驻存于存储器装置581上。
通信连接570、572允许所述装置与其它装置通信。通信连接570、572为通信媒体的实例。通信媒体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经调制数据信号(例如载波或其它输送机制)中的其它数据且包含任何信息递送媒体。“经调制数据信号”可为如下信号:其特性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是以使得在所述信号中编码信息的方式设定或改变。以实例而非限制方式,通信媒体包含有线媒体(例如,有线网络或直接有线连接)及无线媒体(例如声学、RF、红外及其它无线媒体)。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存储媒体及通信媒体两者。
图6是图解说明用于控制听众响应系统中的多个手持机以经由共用无线信道通信的实例性方法600的流程图,方法600可至少部分地在例如图5中所图解说明的控制站506的控制站上实施。为易于解释,将参考图1到5来描述图6。然而,将理解,用于控制听众响应系统中的多个手持机以经由共用无线信道通信的实例性方法600可与除图1到5中所展示的那些系统、装置、配置及方法以外的系统、装置、配置及方法一起使用。此外,将理解,用于控制听众响应系统中的多个手持机以经由共用无线信道通信的方法600的至少一部分可分布在其它控制站、一个或一个以上无线聚合点、一个或一个以上手持机或其组合当中。
一般来说,控制站可产生取决于听众响应系统中的业务而规定不同时隙的信标帧并将所述信标帧发射到听众响应系统中的手持机。举例来说,如果仅几个手持机为作用的,那么控制站可发射规定相对长持续时间的相对少的时隙的信标帧。另一方面,如果手持机中的许多手持机为作用的,那么控制站可发射规定具有较短持续时间的较多时隙的信标帧。因此,可基于听众响应系统中的行动而配置及重新配置发射到手持机的信标帧。
更具体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可产生第一信标数据单元,所述第一信标数据单元规定听众响应系统中的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第一时隙群组,但并不给手持机中的任一者指派任何特定时隙(框610)。控制站可接着将第一信标数据单元发射到手持机(框620)、在由第一信标数据单元规定的时隙中的一者期间从手持机中的一者接收数据(框630)且将应答发射到所述手持机(640)。随后,控制系统可产生第二信标数据单元,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规定听众响应系统中的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第二不同时隙群组(例如,具有不同数目个时隙或每时隙具有不同持续时间),同样不给手持机中的任一者指派任何特定时隙(框650)。控制站可接着将第二信标数据单元发射到手持机(框660)、在第二信标数据单元中所规定的时隙中的一者期间从手持机中的一者接收数据(框670)且将应答发射到所述手持机(框680)。
已图解说明及描述了动态多址技术的特定实施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其它改变及修改。举例来说,本文中所描述的动态多址技术可与除听众响应系统以外的多种不同无线系统一起使用。因此,打算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所有此些改变及修改。

Claims (27)

1.一种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用于经由无线通信信道通信的方法,所述听众响应系统包含一无线聚合点及多个手持机,所述多个手持机经配置以经由所述无线通信信道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无线聚合点,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给定一者处,从用户接收输入;
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经由所述无线聚合点接收信标数据单元,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多个时隙,且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并不给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指派所述多个时隙中的任何特定一者;
选择所述信标数据单元中所规定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一者;及
在所述选定时隙期间,将与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数据从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发射到所述无线聚合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所述信标数据单元中所规定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所述一者包括:随机或伪随机地选择所述信标数据单元中所规定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所述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多个时隙的数目及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在未从与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所述数据接收到应答的情况下,将与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所述数据从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重新发射到所述无线聚合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为第一信标数据单元,所述多个时隙为第一多个时隙,且所述选定时隙为第一选定时隙,且其中重新发射与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所述数据包括:
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经由所述无线聚合点接收第二信标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第二多个时隙,且其中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并不给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指派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任何特定一者;
选择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中所规定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第二者;及
在所述第二选定时隙期间,将与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数据从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发射到所述无线聚合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第二多个时隙的数目及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且其中所述第二多个时隙的所述数目及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所述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不同于所述第一多个时隙的数目及所述第一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持续时间中的对应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信标数据单元是在于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给定一者处从所述用户接收所述输入之后。
8.一种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无线手持机,所述听众响应系统包含一无线聚合点及多个手持机,所述多个手持机经配置以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无线聚合点,所述无线手持机包括:
用户接口,其经配置以从用户接收输入;
通信接口,其经配置以:
经由所述无线聚合点接收信标数据单元,所述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多个时隙,所述信标数据单元不给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指派所述多个时隙中的任何特定一者;及
在所述多个时隙中的选定一者期间,将与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数据发射到所述无线聚合点;及
时隙选择器,其经配置以选择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所述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手持机,其中所述时隙选择器经配置以通过随机或伪随机地选择所述信标数据单元中所规定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所述一者而选择所述信标数据单元中所规定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所述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手持机,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多个时隙的数目及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手持机,其中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经配置以在未从与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给定一者处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所述数据接收到应答的情况下,将与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所述数据从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重新发射到所述无线聚合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手持机,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为第一信标数据单元,所述多个时隙为第一多个时隙,且所述选定时隙为第一选定时隙,且其中重新发射与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所述数据包括:
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经由所述无线聚合点接收第二信标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第二多个时隙,且其中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并不给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指派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任何特定一者;及
在第二选定时隙期间,将与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数据从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发射到所述无线聚合点;
其中所述时隙选择器经配置以选择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中所规定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所述第二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手持机,其中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第二多个时隙的数目及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且其中所述第二多个时隙的所述数目及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所述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不同于所述第一多个时隙的数目及所述第一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持续时间中的对应一者。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手持机,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包含识别所述无线聚合点的数据。
15.一种听众响应系统,其包括:
无线聚合点;及
多个手持机,其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无线聚合点,其中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至少一者包括:
用户接口,其经配置以从用户接收输入;
通信接口,其经配置以:
经由所述无线聚合点接收信标数据单元,所述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多个时隙,所述信标数据单元不给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指派所述多个时隙中的任何特定一者;及
在所述多个时隙中的选定一者期间,将与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数据发射到所述无线聚合点;及
时隙选择器,其经配置以选择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所述一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听众响应系统,其中所述时隙选择器经配置以通过随机或伪随机地选择所述信标数据单元中所规定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所述一者而选择所述信标数据单元中所规定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所述一者。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听众响应系统,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多个时隙的数目及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听众响应系统,其中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经配置以在未从与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给定一者处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所述数据接收到应答的情况下,将与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所述数据从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重新发射到所述无线聚合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听众响应系统,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为第一信标数据单元,所述多个时隙为第一多个时隙,且所述选定时隙为第一选定时隙,且其中重新发射与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所述数据包括:
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经由所述无线聚合点接收第二信标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第二多个时隙,且其中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并不给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指派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任何特定一者;及
在第二选定时隙期间,将与在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处从所述用户接收的所述输入相关的数据从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给定一者发射到所述无线聚合点;
其中所述时隙选择器经配置以选择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中所规定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所述第二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听众响应系统,其中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第二多个时隙的数目及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且其中所述第二多个时隙的所述数目及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所述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不同于所述第一多个时隙的数目及所述第一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持续时间中的对应一者。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手持机,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包含识别所述无线聚合点的数据。
22.一种供在经配置以与听众响应系统一起操作的计算系统中使用的方法,所述听众响应系统包含一无线聚合点及多个手持机,所述多个手持机经配置以经由无线通信信道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无线聚合点,所述计算系统具有处理器及耦合所述处理器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方法包括:
产生第一信标数据单元,所述第一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第一多个时隙,所述第一信标数据单元不给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指派所述第一多个时隙中的任何特定一者;
将所述第一信标数据单元发射到所述多个手持机;
在所述第一多个时隙中的一者期间,从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第一者接收数据;
将应答发射到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第一者;
产生第二信标数据单元,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第二多个时隙,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不给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指派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任何特定一者;
将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发射到所述多个手持机;
在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一者期间,从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第二者接收数据;及
将应答发射到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第二者;
其中所述第一多个时隙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多个时隙的参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第一多个时隙的数目及所述第一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且其中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第二多个时隙的数目及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多个时隙的所述数目及所述第一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所述持续时间中的所述至少一者不同于所述第二多个时隙的所述数目及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所述持续时间中的对应至少一者。
25.一种供与听众响应系统一起使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听众响应系统包含一无线聚合点及多个手持机,所述多个手持机经配置以经由无线通信信道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无线聚合点,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有处理器及耦合所述处理器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以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可读指令:
产生第一信标数据单元,所述第一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第一多个时隙,所述第一信标数据单元不给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指派所述第一多个时隙中的任何特定一者;
将所述第一信标数据单元发射到所述多个手持机;
在所述第一多个时隙中的一者期间,从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第一者接收数据;
将应答发射到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第一者;
产生第二信标数据单元,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可在其间向所述无线聚合点发射数据的第二多个时隙,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不给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任一者指派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任何特定一者;
将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发射到所述多个手持机;
在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一者期间,从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第二者接收数据;及
将应答发射到所述多个手持机中的所述第二者;
其中所述第一多个时隙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多个时隙的参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第一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第一多个时隙的数目及所述第一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且其中所述第二信标数据单元规定所述第二多个时隙的数目及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第一多个时隙的所述数目及所述第一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所述持续时间中的所述至少一者不同于所述第二多个时隙的所述数目及所述第二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所述持续时间中的对应至少一者。
CN2011800217520A 2010-05-06 2011-05-05 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动态多址协议 Pending CN1028848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3191910P 2010-05-06 2010-05-06
US61/331,919 2010-05-06
PCT/US2011/035287 WO2011140292A1 (en) 2010-05-06 2011-05-05 Dynamic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for use in an audience response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4855A true CN102884855A (zh) 2013-01-16

Family

ID=44263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17520A Pending CN102884855A (zh) 2010-05-06 2011-05-05 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动态多址协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99428A1 (zh)
EP (1) EP2567479A1 (zh)
CN (1) CN102884855A (zh)
WO (1) WO20111402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95033B2 (en) * 2012-01-31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arrowband channel selection
US9048962B2 (en) * 2012-06-22 2015-06-02 Turning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hannel changing
US11107362B2 (en) * 2013-10-22 2021-08-31 Exploro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aborative instruction
US9306686B2 (en) 2014-05-02 2016-04-05 Macmillan New Ventures, LLC Audience respons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06586B2 (en) 2017-03-24 2019-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lot format indicator (SFI) and slot aggregation level indication in group common PDCCH and SFI conflict hand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0974A (en) * 1988-11-01 1990-07-10 Norand Corporation Multi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SE464438B (sv) * 1989-08-25 1991-04-22 Eritel Ab Foerfarande foer att anpassa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med basstation och flera mobilstationer till trafik och prestandakrav
US8320301B2 (en) * 2002-10-25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WLAN system
CA2549245A1 (en) * 2005-06-27 2006-12-27 Renaissance Learning, Inc. Audience response system and method
EP1915007B9 (en) * 2005-07-21 2013-01-09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US9237515B2 (en) * 2008-08-01 2016-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ccessive detection and cancellation for cell pilot detection
WO2011080707A2 (en) * 2009-12-30 2011-07-07 Meterlive Ltd. Analyzing audiences at public venues
US20120278161A1 (en) * 2011-04-28 2012-11-01 Lazzaro William P Co-Mingling System for Delivery of Advertising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67479A1 (en) 2013-03-13
US20110299428A1 (en) 2011-12-08
WO2011140292A1 (en) 2011-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315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nd data device
CN104159159A (zh) 基于视频的交互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02884855A (zh) 供在听众响应系统中使用的动态多址协议
CN103250138A (zh) 多个设备之间的连续应用执行
CN104137439A (zh) 对等发现
KR102191841B1 (ko) 미션을 수행하는 교육용 로봇
KR20140030707A (ko) 스마트 단말기를 이용한 도서관 좌석 예약 및 운영 시스템
CN101669338A (zh) 具有促进的通信带宽的参与者响应系统
CN104917612A (zh) 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6255033A (zh) 信息发送装置、信息发送方法、便携终端
US20220174659A1 (en) Feedback method for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3065235A (zh) 活动出席通知系统及方法
US8230162B2 (en) Block management method for flash memory, and flash memory controller and flash memory storage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3614570A1 (en) Near filed communication (nfc) device and system
CN105262601A (zh) 群成员信息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6911959A (zh) 一种基于智能电视的语音读图方法及系统
JP2022523509A (ja) 情報送信方法、情報検出方法、端末機器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CN108428027A (zh) 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1030052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CN105471998A (zh) 一种用于在多个终端中同步应用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66899A (zh) 语音互动的方法及终端
CN101547163A (zh) 在全屏幕画面程序中即时通信的方法
CN110048865A (zh) 一种总线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812470A (zh) 客观题显示方法及装置
KR102480599B1 (ko) 온라인 교육 참여율 향상을 위한 솔루션 제공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솔루션 제공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