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4747A -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4747A
CN102884747A CN2010800653084A CN201080065308A CN102884747A CN 102884747 A CN102884747 A CN 102884747A CN 2010800653084 A CN2010800653084 A CN 2010800653084A CN 201080065308 A CN201080065308 A CN 201080065308A CN 102884747 A CN102884747 A CN 102884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ck
subframe
signal
gener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53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崎义博
田中良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84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47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6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payload signals; piggyb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以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为课题。为了解决该课题,接收部(2)接收以帧被分割成多个的每一个的区间即子帧为单位发送的多个数据。而且,信号生成部(3)生成表示接收部(2)对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接收是否正常完成的确认信息与用于确定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确定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而且,发送部(4)以同一子帧发送由信号生成部(3)生成的通知信号。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ACK(Acknowledgement)和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作为用于通知数据的转发是否成功的信号。ACK是在数据的转发成功的情况下,从发送目的地向发送源发送的信号,NACK是在数据的转发失败的情况下,从发送目的地向发送源发送的信号。
现在,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正在研究一种在能够进行高速的数据通信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引入中继站等的扩张系统亦即LTE-A(Advanced)。在包括基站、中继站以及移动台的通信系统中,每当在各站间转发数据时,从发送目的地向发送源发送ACK或者NACK。例如,中继站使用ACK或者NACK向基站通知来自基站的数据转发是否成功。数据转发是否成功通过基于附加给数据的循环码校验码串的循环码校验来进行。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1431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8-173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9-118489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低这样的问题。具体而言,在LTE中,利用从发送了数据的子帧开始固定数量后的子帧,发送从发送目的地向发送源发送的ACK或者NACK。因此,在LTE中,利用一个子帧发送一个ACK或者NACK,其结果,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低。
另外,在中继站中,用于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天线与用于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天线靠近,所以中继站发送的信号干扰从其他站对中继站发送的信号。例如,中继站对基站发送的信号干扰从移动台对中继站发送的信号。因此,在中继站中,从移动台发送的信号的接收未正常地完成,移动台重新发送信号。其结果,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低。
发明内容
于是,本次公开的技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的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程序。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达成目的,公开的装置的接收部接收以帧被分割成多个的每一个的区间即、子帧为单位发送的多个数据。而且,信号生成部生成使表示接收部对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接收是否正常完成的确认信息与用于确定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确定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而且,发送部以同一子帧发送由信号生成部生成的通知信号。
公开的装置能够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包括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与基站的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帧的图。
图4是表示下行回程链路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的构成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的图。
图7是表示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的ACK/NACK信号生成部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基站的构成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基站的ACK/NACK信号生成部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进行的处理的步骤的图。
图12是表示中继站中的干扰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中继站的构成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中继站的ACK/NACK信号生成部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基站的构成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中继站进行的处理的步骤的图。
图17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执行实施例4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程序的计算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申请公开的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程序的实施例。此外,本申请公开的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程序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构成的图。如图1所示,通信装置1具有接收部2、信号生成部3、和发送部4,并向发送源发送数据的接收是否正常地完成的确认信号。
接收部2接收以帧被分割成多个的每一个的区间即、子帧为单位发送的多个数据。信号生成部3生成表示接收部2对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接收是否正常地完成的确认信息与用于确定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确定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发送部4以同一子帧发送由信号生成部3生成的通知信号。
如上述,实施例1所涉及的通信装置1针对各个数据,生成将确定接收到的数据的每一个的信息关联起来的通知信号,并将生成的通知信号发送给发送源。即、实施例1所涉及的通信装置1能够使发送源判定是针对哪个数据的通知信号。因此,实施例1所涉及的通信装置1能够以同一子帧发送生成的多个通知信号,可以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举例说明使用中继站作为通信装置的情况、和使用基站作为通信装置的情况。另外,在实施例2中,首先,说明包括了中继站和基站的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之后,说明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装置。之后,说明实施例2所涉及的基站。图2是表示包括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与基站的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的图。
包括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与基站的通信系统是在LTE中引入中继站的LTE-A,如图2所示,具有基站100、中继站200、以及移动台300。图2所示的区域R1表示基站100覆盖的电波到达的区域。另外,图2所示的区域R2表示中继站200覆盖的电波到达的区域。
如图2所示,基站100在与位于区域R1内的中继站200之间收发数据。另外,如图2所示,中继站200在与位于区域R2内的移动台300之间收发数据。此外,基站100在与位于区域R1内的移动台300之间收发数据。此处,对在LTE-A中在基站100、中继站200以及移动台300各个之间收发数据时的帧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帧的图。
在图3中,横方向表示时间轴。另外,图3所示的所谓“1帧”意味着传送基本单位。另外,图3所示的所谓“子帧”是传送数据时的单位。即、基站100、中继站200以及移动台300以子帧单位收发数据。如图3所示,基站100、中继站200以及移动台300利用将10ms(millisecond)的帧分割成10个后的“#1”~“#10”的子帧收发数据。
返回到图2,在LTE-A中,在从基站至中继站的下行链路中,进行数据转发的子帧被定义为DL(Down Link)backhaul。另外,在LTE-A中,在从中继站至基站的上行链路中,进行数据转发的子帧被定义为UL(Up Link)backhaul。此外,以下,有将DL backhaul记载为下行回程,将UL(Up Link)backhaul记载为上行回程的情况,此处,使用图4,对下行回程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下行回程的图。
图4中表示在基站中所使用的帧、和在中继站中所使用的帧。另外,图4所示的箭头表示来自各子帧的数据转发。另外,图4所示的“×”意味着不进行标上“×”的箭头的数据转发。即、在箭头标上“×”的子帧表示不被设定为下行回程。
在使用于从基站向中继站的数据转发的子帧中存在用于向移动台发送公用控制信号等的子帧,包括不被设定为下行回程的子帧。例如,如图4所示,“#1”、“#5”、“#6”以及“#10”的四个子帧是用于发送公用控制信号等的子帧,不被设定为下行回程。因此,在从基站向中继站的下行链路中,设定6个子帧作为下行回程。
另一方面,在从中继站向基站的上行链路中,如图4所示,全部的子帧被设定为上行回程。即、在中继站中,在“#1”~“#10”的子帧执行数据转发。
[实施例2的中继站的构成]
接下来,对实施例2的中继站的构成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200的构成的图。如图5所示,中继站200具有无线接收部210、接收信号解码部220、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230、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以及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另外,如图5所示,中继站200具有缓存260、发送信号生成部270、以及无线发送部280,并向基站100发送来自基站100的数据的接收是否正常地完成的ACK/NACK信号。
此外,“ACK/NACK信号”意味着“ACK信号或者NACK信号”。即、在来自基站100的数据的接收正常地完成的情况下,中继站200对基站100发送ACK信号。另一方面,在来自基站100的数据的接收未正常地完成的情况下,中继站200对基站100发送NACK信号。
缓存260以外的各部例如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集成电路。或者,缓存260以外的各部例如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控制单元)等电子电路。缓存260例如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内存)、闪存(Flash Memory)等半导体存储器元件,或者硬盘、光盘等存储装置。
无线接收部210接收以帧被分割成多个的每一个区间即、子帧为单位发送的多个数据。具体而言,无线接收部210接收通过基站100按每个子帧发送的多个数据信号。例如,无线接收部210接收基站100利用图4所示的子帧“#2”以及“#3”发送的数据信号。
接收信号解码部220对由无线接收部210接收的数据信号进行解码。例如,接收信号解码部220对无线接收部210利用子帧“#2”以及“#3”接收的数据信号进行解码。
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230决定发送针对通过无线接收部210接收的数据信号的每一个的ACK/NACK信号的时刻。图6是表示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230的图。图6中表示在基站100中所使用的帧、和在中继站200中所使用的帧。另外,图6所示的从基站100朝向中继站200的箭头表示数据信号的发送。另外,图6所示的从中继站200朝向基站100的箭头表示ACK/NACK信号的发送。
如图6所示,例如,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230决定利用子帧“#6”~“#9”的任一发送针对通过基站100利用子帧“#2”发送的数据信号的ACK/NACK信号。例如,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230决定利用子帧“#7”发送针对无线接收部210利用子帧“#2”接收的数据信号的ACK/NACK信号。同样地,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230决定利用子帧“#6”~“#9”中的子帧“#7”发送针对无线接收部210利用子帧“#3”接收的数据信号的ACK/NACK信号。
另外,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230决定由后述的缓存260存储的面向基站100的数据的发送时刻。例如,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230决定利用子帧“#5”发送面向基站100的数据。
返回到图5,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决定基于发送了多个数据的子帧与发送通知信号的子帧的差的信息。具体而言,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基于接收信号解码部220的解码结果、发送了数据的子帧、和发送ACK/NACK信号的子帧,决定用于识别ACK/NACK信号的识别信息。
图7是表示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的图。图7所示的“子帧”意味着,发送了数据信号的子帧、与由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230决定的发送ACK/NACK信号的子帧的差的子帧数量。另外,图7所示的“信号”意味着发送给发送源的信号。另外,图7所示的“识别信息”意味着用于识别是针对哪个数据的ACK/NACK信号的信息。
如图7所示,从发送了数据信号的子帧开始“4子帧”后发送“ACK信号”的情况下,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决定“识别信息”为“100”。另外,如图7所示,在从发送了数据信号的子帧开始“4子帧”后发送“NACK信号”的情况下,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决定“识别信息”为“000”。同样地,如图7所示,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决定针对在“5子帧”后~“7子帧”后发送的“ACK/NACK信号”的每一个的“识别信息”。
例如,在利用子帧“#7”发送针对利用子帧“#2”接收的数据信号的ACK信号的情况下,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决定“识别信息”为“101”。另外,在利用子帧“#7”发送针对利用子帧“#3”接收的数据信号的ACK信号的情况下,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决定“识别信息”为“100”。
返回到图5,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生成表示无线接收部210对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接收是否正常完成的确认信息与用于确定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确定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另外,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将基于发送了多个数据的子帧与发送通知信号的子帧的差的信息作为确定信息,生成与确认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具体而言,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基于通过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决定的识别信息,生成ACK/NACK信号。
图8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200的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的图。图8中表示在基站100中所使用的帧、和在中继站200中所使用的帧。另外,图8所示的从基站100朝向中继站200的箭头表示数据信号的发送。另外,图8所示的从中继站200朝向基站100的箭头表示ACK信号的发送。
如图8所示,例如,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生成“ACK(101)”,作为针对利用子帧“#2”发送的“data1”的ACK信号。另外,如图8所示,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生成“ACK(100)”,作为针对利用子帧“#3”发送的“data2”的ACK信号。
返回到图5,缓存260对从移动台300接收的面向基站100的数据、和由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生成的ACK信号或者NACK信号进行存储。发送信号生成部270基于由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230决定的发送时刻,生成发送由缓存260存储的ACK/NACK信号或者面向基站100的数据信号的发送信号。例如,发送信号生成部270生成利用子帧“#7”发送“ACK(101)”以及“ACK(100)”的发送信号。
无线发送部280对基站100发送由发送信号生成部270生成的发送信号。例如,无线发送部280对基站100发送利用子帧“#7”发送“ACK(101)”以及“ACK(100)”的发送信号。
基站100基于由中继站200发送的通知信号,使多个数据与确认信息关联起来接收。具体而言,基站100基于与从中继站200发送的发送信号相关联的确定信息,接收针对自装置发送给中继站200的数据的每一个的确认信息。例如,基站100根据通过中继站200利用子帧“#7”发送的“ACK(101)”以及“ACK(100)”的识别信息“101”与“100”,识别是针对哪个数据的ACK信号。
即、基站100根据识别信号是“101”,识别出“ACK(101)”是针对用子帧“#7”的5子帧前的子帧“#2”发送的“data1”的ACK信号。另外,基站100根据识别信号是“100”,识别出“ACK(100)”是针对用子帧“#7”的4子帧前的子帧“#3”发送的“data2”的ACK信号。
[实施例2所涉及的基站的构成]
接下来,对实施例2所涉及的基站的构成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基站100的构成的图。如图9所示,基站100具有无线接收部110、接收信号解码部120、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130、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140、以及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另外,如图9所示,基站100具有发送信号生成部160、和无线发送部170,并对中继站200发送来自中继站200的数据的接收是否正常完成的ACK/NACK信号。
上述各部例如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集成电路。或者是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控制单元)等电子电路。
无线接收部110接收通过中继站200按每个子帧发送的多个数据信号。接收信号解码部120执行与接收信号解码部220相同的处理。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130执行与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230相同的处理。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140执行与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相同的处理。
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执行与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相同的处理。即、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基于由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140决定的识别信息,生成ACK/NACK信号。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基站100的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的图。图10中表示在基站100中所使用的帧、和在中继站200中所使用的帧。另外,图10所示的从中继站200朝向基站100的箭头表示数据信号的发送。另外,图10所示的从基站100朝向中继站200的箭头表示ACK/NACK信号的发送。
例如,如图10所示,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生成“ACK/NACK(data3)”,作为针对利用子帧“#1”发送的“data3”的ACK/NACK信号。另外,如图10所示,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生成“ACK/NACK(data4)”,作为针对利用子帧“#2”发送的“data4”的ACK信号。另外,如图10所示,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生成“ACK/NACK(data5)”作为针对利用子帧“#3”发送的“data5”的ACK信号。
返回到图9,发送信号生成部160生成用于向中继站200发送面向中继站的数据信号、和由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生成的ACK/NACK信号的发送信号。无线发送部170对中继站200发送由发送信号生成部160生成的发送信号。如图10所示,例如,无线发送部170向中继站200发送利用子帧“#6”发送“ACK/NACK(data3)”、“ACK/NACK(data4)”以及“ACK/NACK(data5)”的发送信号。
中继站200根据由基站100发送的“ACK/NACK(data3)”、“ACK/NACK(data4)”以及“ACK/NACK(data5)”的识别信息,识别是针对哪个数据的ACK/NACK信号。
接下来,对实施例2所涉及的基站100以及中继站200进行的处理的步骤进行说明。实施例2所涉及的基站100以及中继站200进行的处理的步骤相同,所以以下,对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200的处理的步骤进行说明,省略实施例2所涉及的基站100进行的处理的步骤的说明。
[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进行的处理的步骤]
图11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进行的处理的步骤的图。如图11所示,在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200中,若从基站100接收数据(步骤S101:肯定),则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决定针对各个数据的ACK/NACK信号的识别信息(步骤S102)。具体而言,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根据接收信号解码部220的解码结果以及发送了数据的子帧的信息、和由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230决定的时刻来决定识别信息。
而且,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生成针对各个数据的ACK/NACK信号(步骤S103)。具体而言,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基于由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决定的识别信息,生成针对各个数据的ACK/NACK信号。
之后,若到达发送时刻(步骤S104:肯定),则发送信号生成部270生成在同一子帧上集中针对各个数据的ACK/NACK信号的发送信号(步骤S105)。而且,无线发送部280对基站100发送生成的发送信号(步骤S106),并结束处理。
此外,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200至接收到数据为止是待机状态(步骤S101:否定)。另外,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200至到达发送的时刻为止是待机状态(步骤S104:否定)。
[实施例2的效果]
如上述,根据实施例2,在中继站200中,无线接收部210接收以帧被分割成多个的每一个的区间即、子帧为单位发送的多个数据。而且,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生成表示无线接收部210对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接收是否正常完成的确认信息与用于确定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确定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而且,无线发送部280以同一子帧发送由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生成的通知信号。因此,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200能够以同一子帧发送生成的多个ACK/NACK信号,可以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根据实施例2,在中继站200中,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将基于发送了多个数据的子帧与发送通知信号的子帧的差的信息作为确定信息,生成与确认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因此,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200能够使用现有的通信系统而容易地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中继站200中,以同一子帧集中发送针对多个数据的ACK/NACK信号,从而能够减少因中继站对基站发送的信号所引起的干扰的产生频率。图12是表示中继站200中的干扰的图。在图12中表示在基站100、中继站200、移动台300之间收发的数据信号以及ACK/NACK信号。
如图12所示,在中继站200中,针对来自基站100的data信号的ACK/NACK信号干扰来自移动台300的data信号。同样地,如图12所示,在中继站200中,针对来自基站100的data信号的ACK/NACK信号以及向基站100发送的data信号干扰来自移动台300的data信号。
然而,在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200中,能够集中发送针对多个数据信号的ACK/NACK信号,例如能够将图12所示的2次的干扰减少为1次。
另外,根据实施例2,在基站100中,无线接收部110接收以帧被分割成多个的每一个的区间即、子帧为单位发送的多个数据。而且,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生成表示无线接收部110对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接收是否正常地完成的确认信息与用于确定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确定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而且,无线发送部170以同一子帧发送由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生成的通知信号。因此,实施例2所涉及的基站100能够以同一子帧发送生成的多个ACK/NACK信号,可以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根据实施例2,在基站100中,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将基于发送了多个数据的子帧与发送通知信号的子帧的差的信息作为确定信息,生成与确认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因此,实施例2所涉及的基站100能够使用现有的通信系统而容易地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基站100中,能够在未被设定为下行回程的子帧之间待机,用被设定为下行回程的子帧集中发送ACK/NACK信号。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2中,说明了使用发送了数据信号的子帧,作为确定已发送的数据信号的情况。在实施例3中,对使用HARQ(HybridAutomatic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编号作为确定已发送的数据信号的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
[实施例3所涉及的中继站的构成]
首先,对实施例3所涉及的中继站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中继站200a的构成的图。如图13所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中继站200a与实施例2所涉及的中继站200相比较,接收信号解码部220a以及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a的处理内容与实施例2不同。以下,以这些为中心进行说明。
接收信号解码部220a对由无线接收部210接收的多个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且,获取附带于各个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所包含的HARQ进程编号。此外,所谓HARQ进程编号意味着,在使用HARQ时分配给数据信号的特定的逻辑信道。
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a将HARQ进程编号作为确定信息,生成与确认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具体而言,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a针对多个数据信号的每一个生成附加了由接收信号解码部220a获取的多个数据信号每一个的HARQ进程编号的ACK/NACK信号。
图14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中继站200a的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a的图。在图14中表示在基站100a所使用的帧、和在中继站200a中所使用的帧。另外,图14所示的从基站100a朝向中继站200a的箭头表示数据信号的发送。另外,图14所示的从中继站200a朝向基站100a的箭头表示ACK信号的发送。
例如,如图14所示,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a生成“ACK(data6HARQ进程编号)”,作为针对利用子帧“#2”发送的“data6”的ACK信号。另外,如图14所示,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a生成“ACK(data7HARQ进程编号)”,作为针对利用子帧“#4”发送的“data7”的ACK信号。此外,“ACK(data6HARQ进程编号)”表示附加了data6HARQ进程编号的ACK信号。另外,“ACK(data7HARQ进程编号)”表示附加了data7HARQ进程编号的ACK信号。
[实施例3所涉及的基站的构成]
接下来,对实施例3所涉及的基站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基站100a的构成的图。如图15所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基站100a与实施例2所涉及的基站100相比较,接收信号解码部120a以及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a的处理内容与实施例2不同。以下,以这些为中心进行说明。
接收信号解码部120a执行与接收信号解码部220a相同的处理。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a执行与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a相同的处理。
而且,实施例3所涉及的基站100a以及中继站200a基于与发送信号相关联的HARQ进程编号,识别出是针对哪个数据的ACK/NACK信号。
接下来,对实施例3所涉及的基站100a以及中继站200a进行的处理的步骤进行说明。实施例3所涉及的基站100a以及中继站200a进行的处理的步骤相同,所以以下,对实施例3所涉及的中继站200a的处理的步骤说明,省略实施例3所涉及的基站100a进行的处理的步骤的说明。
[实施例3所涉及的中继站进行的处理的步骤]
图16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中继站进行的处理的步骤的图。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3所涉及的中继站200a中,若从基站100a接收数据(步骤S201:肯定),则接收信号解码部220a获取各个数据信号的HARQ进程编号(步骤S202)。
而且,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a针对各个数据生成附加了HARQ进程编号的ACK/NACK信号(步骤S203)。此处,若到达发送时刻(步骤S204:肯定),则发送信号生成部270生成将针对各个数据的ACK/NACK信号集中在同一子帧的发送信号(步骤S205)。之后,无线发送部280对基站100a发送生成的发送信号(步骤S206),并结束处理。
此外,实施例3所涉及的中继站200a至接收到数据为止是待机状态(步骤S201:否定)。另外,实施例3所涉及的中继站200a在到达发送的时刻为止是待机状态(步骤S204:否定)。
[实施例3的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3,在中继站200a中,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a将HARQ进程编号作为上述确定信息,生成与上述确认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因此,实施例3所涉及的的中继站200a不执行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的处理,就能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即、中继站200a能够缩小自装置内的处理装置的安装面积、实现小型化。
根据上述实施例3,在基站100a中,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a将HARQ进程编号作为上述确定信息,生成与上述确认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因此,实施例3所涉及的基站100a不执行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140的处理,就能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即、基站100a能够缩小自装置内的处理装置的安装面积、实现小型化。
实施例4
至此说明了实施例1~3,但除了上述的实施例1~3以外,可以以各种不同方式实施。于是,以下,将各种不同的实施例分为(1)~(4)进行说明。
(1)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2中,说明了在基站100以及中继站200中,ACK/NACK信号生成部使用发送了数据的子帧、与发送ACK/NACK信号的子帧的差来生成ACK/NACK信号的情况。然而,本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ACK/NACK信号生成部也可以将确定发送了多个数据的子帧的帧中的位置的信息作为确定信息,生成与确认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例如,也可以是使用发送了数据信号的子帧的编号的情况。
图17是表示变形例的图。图17中表示在基站中所使用的帧、和在中继站中所使用的帧。另外,图17所示的从基站100朝向中继站200的箭头表示数据信号的发送。另外,图17所示的从中继站200朝向基站100的箭头表示ACK信号的发送。
如图17所示,例如,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生成“ACK(子帧编号#2)”,作为针对利用子帧“#2”发送的“data1”的ACK信号。另外,如图17所示,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生成“ACK(子帧编号#3)”,作为针对利用子帧“#3”发送的“data2”的ACK信号。此外,“ACK(子帧编号#2)”表示附加了子帧编号#2的ACK信号。另外,“ACK(子帧编号#3)”表示附加了子帧编号#3的ACK信号。而且,基站100基于子帧编号,识别出是针对哪个数据的ACK信号。
上述变形例即使在基站100中也能够适应,在基站100中,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生成附加了发送了数据信号的子帧的编号的ACK /NACK信号。
根据上述变形例,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以及ACK/NACK信号生成部150生成附加了发送了多个数据的子帧的编号的ACK/NACK信号。因此,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能够省略对发送了数据信号的子帧、与发送ACK/NACK信号的子帧的差进行计算的处理,能够减少ACK/NACK信号生成的处理负荷。
(2)通信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2~3以及变形例中,说明了使用基站以及中继站作为通信装置的情况,但本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使用移动台的情况。
(3)系统构成等
图示的各装置的各构成要素是功能概念性的,未必需要与物理图示的构成要素相同。即、各装置的分散、合并的具体的方式不限于图示的,能够根据各种负荷、使用状况等,以任意的单位,功能或者物理性地分散、合并构成其全部或者一部分。例如,可以将图5所示的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240与ACK/NACK信号生成部250合并为一个信号生成部。另外,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图13所示的接收信号解码部220a分散为对接收信号解码的解码部、和获取HARQ进程编号的获取部。
(4)通信控制程序
然而,在上述实施例1中,说明了通过硬件逻辑实现各种处理的情况,但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可以利用计算机执行预先准备的程序。于是,以下,使用图18,对执行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所示的通信装置1相同的功能的通信控制程序的计算机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8是表示执行实施例4所涉及的通信控制程序的计算机的图。
如图18所示,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计算机1000具有键盘1020、显示器1030、RAM1040、HDD1050、CPU1060以及ROM1070。而且,键盘1020、显示器1030、RAM1040、HDD1050、CPU1060以及ROM1070通过总线1010等连接。
在ROM1070中预先存储有发挥与上述的实施例1所示的通信装置1相同的功能的通信控制程序,即,如图18所示,接收程序1071、信号生成程序1072、和发送程序1073。此外,这些程序1071~1073与图1所示的通信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相同,可以适当地合并或者分散。
而且,CPU1060从ROM1070读出这些程序1071~1073来执行,从而如图18所示,作为各进程发挥作用。即、接收进程1061、信号生成进程1062、以及发送进程1063发挥作用。此外,各进程1061~1063分别与图1所示的接收部2、信号生成部3、发送部4对应。
此外,上述各程序1071~1073未必需要从最初开始存储在ROM1070中,也可以在其他存储介质、存储装置存储各程序,计算机1000从它们读出各程序来执行。其他存储介质、存储装置例如是,插入计算机1000的软盘(FD)、CD-ROM、MO盘、DVD盘、光磁盘、IC卡等的“可移动的物理介质”。另外,其他存储介质、存储装置例如是,在计算机1000的内外所具备的HDD等的“固定用物理介质”。另外,其他存储介质、存储装置是经由公用线路、网络、LAN、WAN等与计算机1000连接的“其他计算机(或者服务器)”。
符号说明
1…通信装置
2…接收部
3…信号生成部
4…发送部
100、100a…基站
200、200a…中继站
110、210…无线接收部
120、220…接收信号解码部
130、230…ACK/NACK信号发送时刻决定部
140、240…ACK/NACK信号模式决定部
150、250…ACK/NACK信号生成部
160、270…发送信号生成部
170、280…无线发送部
300…移动台

Claims (7)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部,其接收以子帧为单位发送的多个数据,该子帧为帧被分割成多个的每一个的区间;
信号生成部,其生成使表示所述接收部对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接收是否正常完成的确认信息与用于确定所述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确定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
发送部,其以同一子帧发送由所述信号生成部生成的通知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生成部将基于发送了所述多个数据的子帧与发送通知信号的子帧的差的信息作为所述确定信息,生成与所述确认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生成部将确定发送了所述多个数据的子帧的所述帧中的位置的信息作为所述确定信息,生成与所述确认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生成部将HARQ进程编号作为所述确定信息,生成与所述确认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
5.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是通信装置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包括:
接收以子帧为单位发送的多个数据,该子帧为帧被分割成多个的每一个的区间;
生成使表示所述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接收是否正常完成的确认信息与用于确定所述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确定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
以同一子帧发送所述通知信号。
6.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多个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通信装置具有:
接收部,其接收以子帧为单位发送的多个数据,该子帧为帧被分割成多个的每一个的区间;
信号生成部,其生成使表示所述接收部对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接收是否正常完成的确认信息与用于确定所述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确定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
发送部,其以同一子帧发送由所述信号生成部生成的通知信号,
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中的一个通信装置发送所述通知信号,
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中的其他通信装置基于被发送的所述通知信号,使所述多个数据与所述确认信息相关联而进行接收。
7.一种通信控制程序,其中,
使计算机执行:
接收步骤,接收以子帧为单位发送的多个数据,该子帧为帧被分割成多个的每一个的区间;
信号生成步骤,生成使表示所述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接收是否正常完成的确认信息与用于确定所述多个数据的每一个的确定信息相关联的通知信号;
发送步骤,以同一子帧发送由所述信号生成步骤生成的通知信号。
CN2010800653084A 2010-03-11 2010-03-11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程序 Pending CN1028847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4146 WO2011111212A1 (ja) 2010-03-11 2010-03-11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4747A true CN102884747A (zh) 2013-01-16

Family

ID=44563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53084A Pending CN102884747A (zh) 2010-03-11 2010-03-11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27828A1 (zh)
EP (1) EP2547029A1 (zh)
JP (1) JPWO2011111212A1 (zh)
CN (1) CN102884747A (zh)
WO (1) WO20111112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51335A1 (ja) * 2014-04-04 2015-10-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受信装置、データ送信装置、基地局、移動局、データ送受信装置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07166A1 (en) * 2004-10-05 2006-05-18 Sanjiv Nanda Enhanced block acknowledgement
CN1833379A (zh) * 2003-08-08 2006-09-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动站装置和接收方法
US20070230416A1 (en) * 2006-03-31 2007-10-04 Harris John M Voice fram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64167A1 (en) * 2000-11-29 2002-05-30 Khan Farooq Ullah Hybrid ARQ with parallel packet transmission
JP4314294B2 (ja) * 2004-04-02 2009-08-12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964219B (zh) 2005-11-11 2016-01-2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中继的方法和设备
JP2008017341A (ja) 2006-07-07 2008-01-24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493873B2 (en) * 2007-06-18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of sounding signals in ACK and CQI channels
KR101237016B1 (ko) 2007-11-08 2013-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계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응답 채널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JP2009147747A (ja) * 2007-12-14 2009-07-02 Toshiba Corp 基地局、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905342B2 (ja) * 2007-12-19 2012-03-28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パケット中継方法
KR20090078723A (ko) * 2008-01-15 2009-07-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송신 요구 방식에 기반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US9203562B2 (en) * 2008-03-07 2015-12-01 Mediatek Inc. Cooperating timer and retransmission counter for buffer management in a HARQ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379A (zh) * 2003-08-08 2006-09-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动站装置和接收方法
US20060107166A1 (en) * 2004-10-05 2006-05-18 Sanjiv Nanda Enhanced block acknowledgement
US20070230416A1 (en) * 2006-03-31 2007-10-04 Harris John M Voice fram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111212A1 (ja) 2013-06-27
WO2011111212A1 (ja) 2011-09-15
EP2547029A1 (en) 2013-01-16
US20120327828A1 (en) 201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214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E fountain relay based network
EP2244404B1 (en) Relay link HARQ operation using an aggregated ACK/NACK
CN105491621B (zh) 多基站联合上行链路数据处理
EP237725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nomous combining in a wireless relay network
CN101790195B (zh) 一种多子帧联合调度数据传输方法
CN110035439B (zh) 一种蜂窝网中的laa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463109A (zh) 被打孔信号的重传
KR101679798B1 (ko) 네트워크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 그 장치에 의해 수행되는 다운링크패킷 전송 기지국 재선택 방법
EP2850744B1 (en) Combined hard/soft relay forwarding for 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exploitation
CN103095408B (zh) 下行子帧调度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WO2020142911A1 (zh) 下行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2118782B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JP5603411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960020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884747A (zh)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程序
CN102377550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的中继链路harq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918040A (zh) 用于多级编码的分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CN106961320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laa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13415A (zh) 调度信息获取方法、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8104288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35887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of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90115046A (ko) 중계기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