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3451A - 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3451A
CN102883451A CN2012103843382A CN201210384338A CN102883451A CN 102883451 A CN102883451 A CN 102883451A CN 2012103843382 A CN2012103843382 A CN 2012103843382A CN 201210384338 A CN201210384338 A CN 201210384338A CN 102883451 A CN102883451 A CN 102883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transmitting terminal
alpha
value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843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83451B (zh
Inventor
孙君
朱洪波
邵世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3843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834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83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3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83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34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该方法提出了联合基站和D2D通信端物理层、链路层以及网络层对频率、时间、空间和功率资源进行联合调度和优化分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为了不中断传统蜂窝用户链路的正常通信,获得端到端D2D直通技术带来的有效增益,允许D2D用户在共享蜂窝系统上行链路资源时采用同时协调D2D用户端对基站的干扰以及蜂窝用户对D2D干扰的方式,通过链路自适应的手段对资源进行跨层的资源分配方式;其跨层设计方法具体应用于以下的三种场景:1)小区内单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2)针对小区内多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3)针对小区间单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

Description

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针对终端直通(D2D)技术共享蜂窝系统上行资源场景,提出的联合物理层、链路层以及网络层对频率、时间、空间和功率资源进行联合调度和优化分配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克服IMT-Advanced系统中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发展带来的以基站为中心的小区业务提供模式在适应本地业务发展方面的局限性,现引入终端直通(D2D)技术以改善网络结构、增强覆盖、提高系统容量。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D2D技术,将形成蜂窝通信和D2D通信共存情况,D2D终端除了作为一种通信模式外,为了扩展覆盖范围,提升系统容量,D2D终端也作为移动中继节点使用。
虽然引入D2D终端可以为传统蜂窝系统带来额外增益,但是也使得干扰更加复杂。现有的干扰协调技术不再适用。如何设计有效的干扰协调和资源分配方案及算法,保证传统蜂窝系统引入D2D终端后的系统可靠性和性能,提升系统容量并改善网络覆盖,便成为D2D领域研究的热点。
基于以上背景,本发明提出D2D终端在IMT-Advanced系统中与蜂窝用户共享上行资源的跨层资源分配和调度方法及算法,在有效进行干扰协调和抑制的前提下,提高系统上行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覆盖范围。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是一种D2D终端在IMT-Advanced系统中与蜂窝用户复用蜂窝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资源分配和调度的方法,考虑的系统模型包括小区内和小区间两种应用场景。在无线蜂窝网络系统中以自组织形式存在的短距离终端直通技术(D2D)用户对与蜂窝网络用户以underlay方式共存并共同使用相同的上行无线资源(包括频道、时隙、功率、空间),针对干扰协调和抑制问题对这些资源的分配和调度展开讨论。
技术方案:在本发明中,分别考虑了小区内和小区间用户场景,找到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共性特征,并兼顾不同应用场景的个性因素。针对D2D与蜂窝共存系统的特点,克服已有资源分配方案中的不足,提供根据资源的跨层优化分配和调度方法。
本发明考虑的系统模型包括两种场景,即,场景A:小区内D2D通信与蜂窝用户复用上行资源场景和场景B:小区间D2D通信与蜂窝用户复用上行资源场景。相关建模和设计方案讨论以最大化接近工程应用需求为标准,体现成果的实用价值和普适性。
首先,这里定义的术语定义如下:
BS:基站
D2D:端到端
CU1:蜂窝用户
DUE1:单个D2D通信对的发送端
DUE2:单个D2D通信对的接收端
SINR:信干燥比
CM:编码调制方式
LA:链路自适应
M:在D2D链路层备选的CM方案数目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21
D2D通信对中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两者的距离
蜂窝用户CU1到基站(BS或eNB)的距离
CU1到DUE2的距离
DUE2到BS的距离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25
D2D发送端到BS无线信道的衰落系数
CU1与BS之间的无线信道衰落系数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27
CU1与DUE2之间的无线信道衰落系数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28
DUE1与DUE2通信的无线信道衰落系数
PC:CU1的发送功率
PD:DUE1的发送功率
NO:加性白高斯噪声功率
α:路径损耗因子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29
小区间单个D2D通信对接收端处的信干燥比
CU1对DUE2的干扰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211
存在多个D2D终端时,在BS处会产生累积干扰
ND:复用同一个上行资源的D2D发送端的数目
i: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的多个设备端的任意一个
l: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的多个设备端的任意一个
j:M种编码调制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PD,i: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i个D2D发送端的发送功率
PD,l: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1个D2D发送端的发送功率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ND个D2D发送端的发送功率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213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i个D2D发送端到BS的距离
D2D接收端接收D2D通信信号的SINR值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1
D2D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D2D通信信号的SINR的门限值
第j种编码调制方式对应的SINR门限值
BS正确检测出CU1终端发送来的信号的SINR门限值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4
BS端检测出的CU1终端发送来的信号的SINR值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5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CU1到第i个D2D接收端之间无线通信信道的衰落因子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6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CU1到第1个D2D接收端之间无线通信信道的衰落因子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7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CU1到第1个D2D接收端之间无线通信信道的衰落因子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8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CU1到第ND个D2D接收端之间无线通信信道的衰落因子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9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i个D2D对之间无线通信信道的衰落因子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10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1个D2D对之间无线通信信道的衰落因子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11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1个D2D对之间无线通信信道的衰落因子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12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ND个D2D对之间无线通信信道的衰落因子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13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i个D2D对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14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1个D2D对之间的距离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1个D2D对之间的距离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ND个D2D对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17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i个D2D发送端与BS之间无线通信信道的衰落因子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18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CU1到第i个D2D接收端的通信距离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19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CU1到第1个D2D接收端的通信距离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320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CU1到第1个D2D接收端的通信距离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41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CU1到第ND个D2D接收端的通信距离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42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i个D2D发送端采用第j个CM方式时对应的SINR门限值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43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1个D2D发送端采用第j个CM方式时对应的SINR门限值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44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1个D2D发送端采用第j个CM方式时对应的SINR门限值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45
多个D2D通信对场景下第ND个D2D发送端采用第j个CM方式时对应的SINR门限值
i′:构成累积干扰的D2D用户端中删除使累积干扰变小的那个D2D用户通信对
N′D:在删除一个或者若干个i′后剩下的D2D通信对的个数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46
本小区蜂窝用户CU1到达邻小区D2D接收端的无线通信信道衰落系数
邻小区D2D通信对之间无线通信信道衰落系数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48
本小区蜂窝用户CU1到达BS的无线通信信道衰落系数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49
邻小区D2D发送端到达BS的无线通信信道衰落系数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410
本小区蜂窝用户CU1到达邻小区D2D接收端的距离
邻小区D2D通信对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412
本小区蜂窝用户CU1到达BS的距离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413
邻小区D2D发送端到达BS的距离
PDA:邻小区D2D发送端的发送功率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414
邻小区D2D接收端采用第j个CM方式时能够正确接收D2D通信信号的SINR的门限值
argmin:寻找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小的那个值
场景A:当D2D通信复用小区内蜂窝系统的上行资源时,蜂窝用户(CU)会对D2D接收机造成干扰。假设D2D通信对中的发送端为DUE1,接收端为DUE2,两者的距离为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415
DUE1发送信号至DUE2。蜂窝用户CU1到基站(BS或eNB)的距离为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51
发送信号至BS。CU1到DUE2的距离为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52
DUE1到达BS的距离为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53
D2D发送端到BS无线信道衰落系数为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54
CU1与DUE2之间的无线信道衰落系数为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55
PC为CU1的发送功率,DUE1与DUE2通信的无线信道衰落系数为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56
PD为DUE1的发送功率,N0为加性白高斯噪声功率,α为路径损耗因子。
此时,在DUE2处的信干燥比(SINR)为
γ D R = | h D T 2 D R | 2 P D d D T 2 D R - α | h CU 1 2 D R | 2 P C d CU 1 2 D R - α + N 0
其中,CU1对DUE2的干扰为
I CU 1 2 D R = | h CU 1 2 D R | 2 P C d CU 1 2 D R - α
由此可见,干扰决定于蜂窝用户发送功率以及D2D接收端与CU的距离两个主要参数。
同时,在该场景下还存在D2D用户发送端DUE1对BS的干扰。如果存在多个D2D终端,在BS处会产生累积干扰,其干扰表达式为
I D T 2 BS = Σ i = 1 N D | h D T , i 2 BS | 2 P D T , i d D T , i 2 BS - α
其中,ND为复用同一个上行资源的D2D发送端的数目,ND=1表示只存在一对D2D通信对的场景。PD,i为第i个D2D发送端的发送功率,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510
为第i个D2D发送端到BS的距离。由此可见,该干扰取决于D2D发送端功率、D2D发送端到BS距离、D2D发送端数目以及累积干扰特性四个主要参数。
干扰决定了D2D接收端和BS接收信号的SINR特性,跨层设计方案的思想就是根据基站处和D2D接收端的SINR特性在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对频率、功率、时间、空间资源进行联合调度和优化分配。首先,D2D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D2D通信信号的SINR值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γ D T 2 D R ≥ γ D T 2 D R th
式中,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512
表示D2D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D2D通信信号的SINR的门限值。当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513
时通信会发生中断。从链路自适应(LA)的角度而言,不同的编码调试方式(CM)对应不同的门限值,即第j中CM方式对应的门限值为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514
同样地,在BS端想成功地从众多接收信号中正确检测出特定终端CU1发送来的信号,也存在以下的关系式
γ CU 1 2 BS ≥ γ CU 1 2 BSth
式中
Figure BDA00002245586700061
表示BS正确检测出特定CU终端发送来的信号的SINR门限值。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的关系式
P D | h D T 2 D R | 2 d D T 2 D R - α | h CU 1 2 D R | 2 d CU 1 2 D R - α P C + N 0 ≥ γ D T 2 D R th , j P C | h CU 1 2 BS | 2 d CU 1 2 BS - α | h D T 2 BS | 2 d D T 2 BS - α P D + N 0 ≥ γ CU 1 2 BSth
上式可以近似为
P D | h D T 2 D R | 2 d D T 2 D R - α | h CU 1 2 D R | 2 d CU 1 2 D R - α P C ≥ γ D T 2 D R th , j P C | h CU 1 2 BS | 2 d CU 1 2 BS - α | h D T 2 BS | 2 d D T 2 BS - α P D ≥ γ CU 1 2 BSth
由此联合求解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
d D T 2 BS - α d CU 1 2 D R - α ≤ | h CU 1 2 BS | 2 | h D T 2 D R | 2 | h CU 1 2 D R | 2 | h D T 2 BS | 2 · d D T 2 D R - α d CU 1 2 BS - α γ D T 2 D R th , j γ CU 1 2 BSth
功率关系表示式为
d D T 2 BS - α | h D T 2 BS | 2 γ CU 1 2 BSth d CU 1 2 BS - α | h CU 1 2 BS | 2 ≤ P C P D ≤ d D T 2 D R - α | h D T 2 D R | 2 d CU 1 2 D R - α | h CU 1 2 D R | 2 γ D T 2 D R th , j
存在多个D2D通信对的情况下,有
P C | h CU 1 2 BS | 2 d CU 1 2 BS - α Σ i = 1 N D | h D T , i 2 BS | 2 d D T , i 2 BS - α P D , i ≥ γ CU 1 2 BSth P D , 1 | h D T , 1 2 D R , 1 | 2 d D T , 1 2 D R , 1 - α | h CU 1 2 D R , 1 | 2 d CU 1 2 D R , 1 P C - α ≥ γ D T , 1 2 D R , 1 th , j 1 . . . P D , N D | h D T , N D 2 D R , N D | 2 d D T , N D 2 D R , N D - α | h CU 1 2 D R , N D | 2 d CU 1 2 D R , N D - α P C ≥ γ D T , N D 2 D R , N D th , j N D
其中,PD,i, h CU 1 2 D R , i , h D T , i 2 D R , i , h D T , i 2 BS , d D T , i 2 D R , i , γ D T , i 2 D R , i th , j i , i=1,…,ND分别表示第i个D2D发送端的发送功率,第i个D2D接收端与CU1之间无线通信信道的衰落因子,第i个D2D对之间无线通信信道的衰落因子,第i个D2D发送端与BS之间无线通信信道的衰落因子,第i个D2D对之间无线通信距离,第i个D2D发送端采用第j个CM方式时对应的SINR门限值。
由公式(10)可以得到
| h CU 1 2 BS | 2 d CU 1 2 BS - α γ CU 1 2 BSth ≥ Σ i = 1 N D | h D T , i 2 BS | 2 | h CU 1 2 D R , i | 2 d CU 1 2 D R , i - α d D T , i 2 BS - α | h D T , i 2 D R , i | 2 d D T , i 2 D R , i - α γ D T , i 2 D R , i th , j i
不等式右边项的值越小越好,因此当出现累积干扰的情况,为满足公式(11)的条件,需要在构成累积干扰的D2D用户端中删除使累积干扰最小的D2D用户通信对i′,即
i ′ = arg min i ′ Σ i = 1 , i ≠ i ′ N D | h D T , i 2 BS | 2 | h CU 1 2 D R , i | 2 d CU 1 2 D R , i - α d D T , i 2 BS - α | h D T , i 2 D R , i | 2 d D T , i 2 D R , i - α γ D T , i 2 D R , i th , j i
如果删除一对D2D通信对仍然不能使公式(11)满足,则根据(12)的原则需要删除若干个D2D通信对,在删除一个或者若干个i′后剩下的D2D通信对的个数为N′D,此时第i个D2D对发送端的功率关系满足
P C P D , i ≥ | h D T , i 2 BS | 2 d D T , i 2 BS - α | h CU 1 2 BS | 2 d CU 1 2 BS - α γ CU 1 2 BSth - Σ l = 1 , l ≠ i N D ′ | h CU 1 2 D R , l | 2 d CU 1 2 D R , l - α | h D T , l 2 D R , l | 2 d D T , l 2 D R , l - α γ D T , l 2 D R , l th , j l
因此,针对单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其跨层设计方案如下:
该提出了联合基站和D2D通信端物理层、链路层以及网络层对频率、时间、空间和功率资源进行联合调度和优化分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为了不中断传统蜂窝用户链路的正常通信,获得端到端D2D直通技术带来的有效增益,允许D2D用户在共享蜂窝系统上行链路资源时采用同时协调D2D用户端对基站的干扰以及蜂窝用户对D2D干扰的方式,通过链路自适应的手段对资源进行跨层的资源分配方式;其跨层设计方法具体应用于以下的三种场景:
1)小区内单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
2)针对小区内多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
3)针对小区间单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
小区内单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下的跨层设计方法为:
在该场景中主要存在D2D用户对基站BS的干扰以及蜂窝用户CU1对D2D接收端的干扰,两种干扰形式,为了对这两种干扰进行控制,并兼顾CU1和D2D用户的性能,资源分配的方案如下:
步骤一:在BS端首先通过公共控制信道获得关于蜂窝用户CU1和D2D发送和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二:在BS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CU1到BS以及D2D发送端到BS的无线传输信道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在此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三:D2D发送端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位置信息传给BS,并通过该信道获得CU1和其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四:D2D发送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D2D通信对之间以及CU1到D2D接收端之间无线信道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并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该值传给BS,在此同样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五:在D2D发送端的链路层有数目为M种的备选的编码调制CM方案,D2D发送端将这M种CM方案对应的信干燥比SINR值通过公共控制信道传给BS,
步骤六:BS在得到以上信息后,计算公式
d D T 2 BS - α d CU 1 2 D R - α ≤ | h CU 1 2 BS | 2 | h D T 2 D R | 2 | h CU 1 2 D R | 2 | h D T 2 BS | 2 · d D T 2 D R - α d CU 1 2 BS - α γ D T 2 D R th , j γ CU 1 2 BSth
步骤七:通过计算BS判断公式(01)的不等式条件是否成立,如果公式(01)的条件成立,执行步骤八,如果BS判断公式(01)的条件不成立,执行步骤十一,
步骤八:如果公式(01)的条件成立,接下来判断使公式(01)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是否唯一,
步骤九:如果唯一,则BS通知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1)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进行通信,同时采用满足公式(02)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
d D T 2 BS - α | h D T 2 BS | 2 γ CU 1 2 BSth d CU 1 2 BS - α | h CU 1 2 BS | 2 ≤ P C P D ≤ d D T 2 D R - α | h D T 2 D R | 2 d CU 1 2 D R - α | h CU 1 2 D R | 2 γ D T 2 D R th , j - - - ( 02 )
步骤十:如果值不唯一,则BS通知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01)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使得D2D的频带利用率最高的CM方式进行通信,并采用满足公式(02)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执行步骤十二,
步骤十一:如果BS判断公式(01)的条件不成立,则通知D2D发送端选用其它上行资源进行复用,
步骤十二: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
针对小区内多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的跨层设计方法为:
在该场景中主要存在多个D2D发送端对BS的累积干扰以及CU1对多个D2D接收端干扰两种干扰形式,为了对这两种干扰进行控制,并兼顾CU1和多个D2D用户的性能,资源分配的方法如下:
步骤一:在BS端首先通过公共控制信道获得关于蜂窝用户CU1和多个D2D发送及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二:在BS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CU1到BS以及多个D2D发送端到BS的无线传输信道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在此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三:每个D2D发送端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位置信息传给BS,并通过该信道获得CU1和其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四:每个D2D发送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每个D2D通信对之间以及CU1到每个D2D接收端之间无线信道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并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该值传给BS,在此同样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五:在每个D2D发送端的链路层有M种备选的CM方案,单个D2D发送端将这M种CM方案对应的SINR值通过公共控制信道传给BS,
步骤六:BS在得到以上信息后,计算公式
| h CU 1 2 BS | 2 d CU 1 2 BS - α γ CU 1 2 BSth ≥ Σ i = 1 N D | h D T , i 2 BS | 2 | h CU 1 2 D R , i | 2 d CU 1 2 D R , i - α d D T , i 2 BS - α | h D T , i 2 D R , i | 2 d D T , i 2 D R , i - α γ D T , i 2 D R , i th , j i - - - ( 03 )
步骤七:通过计算BS判断公式(03)的不等式条件是否成立,如果公式(03)的条件成立,执行步骤八;如果BS判断公式(03)的条件不成立,执行步骤十一,
步骤八:如果公式(03)的条件成立,说明累积干扰不会对CU1在BS处的正确接收带来干扰,接下来判断使公式(03)成立的每个D2D所提供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是否唯一,
步骤九:如果唯一,则BS通知每个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03)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进行通信,同时采用满足公式(04)的功率条件设置每个D2D的发送功率,
P C P D , i ≥ | h D T , i 2 BS | 2 d D T , i 2 BS - α | h CU 1 2 BS | 2 d CU 1 2 BS - α γ CU 1 2 BSth - Σ l = 1 , l ≠ i N D ′ | h CU 1 2 D R , l | 2 d CU 1 2 D R , l - α | h D T , l 2 D R , l | 2 d D T , l 2 D R , l - α γ D T , l 2 D R , l th , j l - - - ( 04 )
步骤十:如果值不唯一,则BS通知每个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03)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使得D2D的频带利用率最高的CM方式进行通信,并采用满足公式(04)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执行步骤十三,
步骤十一:如果BS判断公式(03)的条件不成立,说明累积干扰对CU1在BS处的正确接收带来干扰,BS需要通过重新分配资源方式协调干扰,此时BS通过查找方式删除使得公式(05)满足的D2D发送端i′,减少累积干扰的影响,
i ′ = arg min i ′ Σ i = 1 , i ≠ i ′ N D | h D T , i 2 BS | 2 | h CU 1 2 D R , i | 2 d CU 1 2 D R , i - α d D T , i 2 BS - α | h D T , i 2 D R , i | 2 d D T , i 2 D R , i - α γ D T , i 2 D R , i th , j i - - - ( 05 )
步骤十二:如果只删除一个D2D发送端就能够使公式(05)满足,则BS通知相应的D2D发送端选用其它上行资源进行复用,如果需要删除若干个D2D发送端,则BS通知相应的每个D2D发送端选用其它上行资源进行复用,
步骤十三: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
针对小区间单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的跨层设计方法为:
步骤一:在BS端首先通过公共控制信道获得关于本小区蜂窝用户CU1和邻小区D2D发送和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二:在BS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CU1到BS以及邻小区D2D发送端到BS的无线传输信道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在此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三:邻小区D2D发送端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位置信息传给BS,并通过该信道获得CU1和其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四:邻小区D2D发送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D2D通信对之间以及CU1到D2D接收端之间无线信道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并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该值传给BS,在此同样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五:在邻小区D2D发送端的链路层有M种备选的CM方案,D2D发送端将这M种CM方案对应的SINR值通过公共控制信道传给BS,
步骤六:BS在得到以上信息后,计算公式
d CU 1 2 D RA - α d D TA 2 D RA - α ≤ P DA | h D TA 2 D RA | 2 P C | h CU 1 2 D RA | 2 γ D TA 2 D RA th , j - - - ( 06 )
步骤七:通过计算BS判断公式(06)的不等式条件是否成立,如果公式(06)的条件成立,执行步骤八;如果BS判断公式(06)的条件不成立,执行步骤十一,
步骤八:如果公式(06)的条件成立,接下来判断使公式(06)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是否唯一,
步骤九:如果唯一,则BS通知邻小区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06)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进行通信,同时采用满足公式(07)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
P DA P C ≥ d CU 1 2 D RA - α | h CU 1 2 D RA | 2 γ D TA 2 D RA th , j d D TA 2 D RA - α | h D TA 2 D RA | 2 - - - ( 07 )
步骤十:如果值不唯一,则BS通知邻小区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06)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使得D2D的频带利用率最高的CM方式进行通信,并采用满足公式(07)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执行步骤十二,
步骤十一:如果BS判断公式(06)的条件不成立,则通知邻小区D2D发送端选用其它上行资源进行复用,
步骤十二: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
有益效果:充分提高引入D2D直通技术的共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有效性,最大限速地开发资源的复用增益,增加系统容量,增加业务类型,保障服务质量。从新的资源分配视角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开发更多的资源复用的机会,尤其是对频谱资源的再次开发和利用。
联合物理层、链路层以及网络层对频率、时间、空间和功率资源进行联合调度和优化分配的方法,发明小区内及小区间单链路和多链路D2D在复用上行资源场景下的资源分配方案。
将基站和D2D用户端的性能进行联合优化的发明方案,兼顾全局和局部的性能,蜂窝系统和D2D子系统的服务质量,保证共存系统获得D2D技术带来的额外增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依据的小区内D2D用户复用上行资源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发明所依据的小区间D2D用户复用上行资源的系统框图;
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小区内单个D2D通信对复用上行资源的跨层资源分配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小区内多个D2D通信对复用上行资源的跨层资源分配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提出的小区间单个D2D通信对复用上行资源的跨层资源分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考虑两种系统模型,即,场景A:小区内D2D通信与蜂窝用户复用上行资源场景和场景B:小区间D2D通信与蜂窝用户复用上行资源场景。围绕不同应用场景中的资源分配问题。
围绕图1的单用户场景,参照图3,针对小区内单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其跨层设计方案具体实施方式为:
在该场景中主要存在D2D用户对BS的干扰以及CU1对D2D接收端的干扰,两种干扰形式。为了对这两种干扰进行控制,并兼顾CU1和D2D用户的性能,资源分配的方案如下:
步骤302:在BS端首先通过公共控制信道获得关于蜂窝用户CU1和D2D发送和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304:在BS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CU1到BS以及D2D发送端到BS的无线传输信道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在此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306:D2D发送端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位置信息传给BS,并通过该信道获得CU1和其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308:D2D发送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D2D通信对之间以及CU1到D2D接收端之间无线信道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并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该值传给BS,在此同样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310:在D2D发送端的链路层有M种备选的CM方案,D2D发送端将这M种CM方案对应的SINR值通过公共控制信道传给BS。
步骤312:BS在得到以上信息后,计算公式(8)。
步骤314:通过计算BS判断公式(8)的不等式条件是否成立。
步骤316:如果公式(8)的条件成立,接下来判断使公式(8)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是否唯一。
步骤318:如果唯一,则BS通知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8)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进行通信,同时采用满足公式(9)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
步骤320:如果值不唯一,则BS通知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8)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使得D2D的频带利用率最高的CM方式进行通信,并采用满足公式(9)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
步骤322:如果BS判断公式(8)的条件不成立,则通知D2D发送端选用其它上行资源进行复用。
步骤324: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
围绕图1的多用户场景,参照图4,针对小区内多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其跨层设计方案具体实施方式为:
在该场景中主要存在多个D2D发送端对BS的累积干扰以及CU1对多个D2D接收端干扰两种干扰形式。为了对这两种干扰进行控制,并兼顾CU1和多个D2D用户的性能,资源分配的方案如下:
步骤402:在BS端首先通过公共控制信道获得关于蜂窝用户CU1和多个D2D发送及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404:在BS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CU1到BS以及多个D2D发送端到BS的无线传输信道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在此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406:每个D2D发送端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位置信息传给BS,并通过该信道获得CU1和其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408:每个D2D发送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每个D2D通信对之间以及CU1到每个D2D接收端之间无线信道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并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该值传给BS,在此同样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410:在每个D2D发送端的链路层有M种备选的CM方案,单个D2D发送端将这M种CM方案对应的SINR值通过公共控制信道传给BS。
步骤412:BS在得到以上信息后,计算公式(11)。
步骤414:通过计算BS判断公式(11)的不等式条件是否成立。
步骤416:如果公式(11)的条件成立,说明累积干扰不会对CU1在BS处的正确接收带来干扰,接下来判断使公式(11)成立的每个D2D所提供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是否唯一。
步骤418:如果唯一,则BS通知每个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11)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进行通信,同时采用满足公式(13)的功率条件设置每个D2D的发送功率。
步骤420:如果值不唯一,则BS通知每个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11)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使得D2D的频带利用率最高的CM方式进行通信,并采用满足公式(13)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
步骤422:如果BS判断公式(11)的条件不成立,说明累积干扰对CU1在BS处的正确接收带来干扰,BS需要通过重新分配资源方式协调干扰,此时BS通过查找方式删除使得公式(12)满足的D2D发送端i′,减少累积干扰的影响。
步骤424:如果只删除一个D2D发送端就能够使公式(12)满足,则BS通知相应的D2D发送端选用其它上行资源进行复用。如果需要删除若干个D2D发送端,则BS通知相应的每个D2D发送端选用其它上行资源进行复用。
步骤426: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
围绕图2的场景,参照图5,针对小区间单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其跨层设计方案具体实施方式为:
在该场景中主要存在本小区CU1对邻小区复用相同资源的D2D接收端的干扰。为了对这种干扰进行控制,并兼顾CU1和邻小区D2D用户的性能,资源分配的方案如下:
步骤502:在BS端首先通过公共控制信道获得关于本小区蜂窝用户CU1和邻小区D2D发送和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504:在BS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CU1到BS以及邻小区D2D发送端到BS的无线传输信道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在此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506:邻小区D2D发送端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位置信息传给BS,并通过该信道获得CU1和其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508:邻小区D2D发送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D2D通信对之间以及CU1到D2D接收端之间无线信道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并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该值传给BS,在此同样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510:在邻小区D2D发送端的链路层有M种备选的CM方案,D2D发送端将这M种CM方案对应的SINR值通过公共控制信道传给BS。
步骤512:BS在得到以上信息后,计算公式(16)。
步骤514:通过计算BS判断公式(16)的不等式条件是否成立。
步骤516:如果公式(16)的条件成立,接下来判断使公式(16)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是否唯一。
步骤518:如果唯一,则BS通知邻小区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16)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进行通信,同时采用满足公式(17)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
步骤520:如果值不唯一,则BS通知邻小区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16)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使得D2D的频带利用率最高的CM方式进行通信,并采用满足公式(17)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
步骤522:如果BS判断公式(16)的条件不成立,则通知邻小区D2D发送端选用其它上行资源进行复用。
步骤524: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

Claims (4)

1.一种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提出了联合基站和D2D通信端物理层、链路层以及网络层对频率、时间、空间和功率资源进行联合调度和优化分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为了不中断传统蜂窝用户链路的正常通信,获得端到端D2D直通技术带来的有效增益,允许D2D用户在共享蜂窝系统上行链路资源时采用同时协调D2D用户端对基站的干扰以及蜂窝用户对D2D干扰的方式,通过链路自适应的手段对资源进行跨层的资源分配方式;其跨层设计方法具体应用于以下的三种场景:
1)小区内单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
2)针对小区内多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
3)针对小区间单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小区内单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下的跨层设计方法为:
在该场景中主要存在D2D用户对基站BS的干扰以及蜂窝用户CU1对D2D接收端的干扰,两种干扰形式,为了对这两种干扰进行控制,并兼顾CU1和D2D用户的性能,资源分配的方案如下:
步骤一:在BS端首先通过公共控制信道获得关于蜂窝用户CU1和D2D发送和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二:在BS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CU1到BS以及D2D发送端到BS的无线传输信道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在此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三:D2D发送端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位置信息传给BS,并通过该信道获得CU1和其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四:D2D发送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D2D通信对之间以及CU1到D2D接收端之间无线信道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并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该值传给BS,在此同样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五:在D2D发送端的链路层有数目为M种的备选的编码调制CM方案,D2D发送端将这M种CM方案对应的信干燥比SINR值通过公共控制信道传给BS,
步骤六:BS在得到以上信息后,计算公式
d D T 2 BS - α d CU 1 2 D R - α ≤ | h CU 1 2 BS | 2 | h D T 2 D R | 2 | h CU 1 2 D R | 2 | h D T 2 BS | 2 · d D T 2 D R - α d CU 1 2 BS - α γ D T 2 D R th , j γ CU 1 2 BSth - - - ( 01 )
步骤七:通过计算BS判断公式(01)的不等式条件是否成立,如果公式(01)的条件成立,执行步骤八,如果BS判断公式(01)的条件不成立,执行步骤十一,
步骤八:如果公式(01)的条件成立,接下来判断使公式(01)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是否唯一,
步骤九:如果唯一,则BS通知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01)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进行通信,同时采用满足公式(02)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
d D T 2 BS - α | h D T 2 BS | 2 γ CU 1 2 BSth d CU 1 2 BS - α | h CU 1 2 BS | 2 ≤ P C P D ≤ d D T 2 D R - α | h D T 2 D R | 2 d CU 1 2 D R - α | h CU 1 2 D R | 2 γ D T 2 D R th , j - - - ( 02 )
步骤十:如果值不唯一,则BS通知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01)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使得D2D的频带利用率最高的CM方式进行通信,并采用满足公式(02)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执行步骤十二,
步骤十一:如果BS判断公式(01)的条件不成立,则通知D2D发送端选用其它上行资源进行复用,
步骤十二: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小区内多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的跨层设计方法为:
在该场景中主要存在多个D2D发送端对BS的累积干扰以及CU1对多个D2D接收端干扰两种干扰形式,为了对这两种干扰进行控制,并兼顾CU1和多个D2D用户的性能,资源分配的方法如下:
步骤一:在BS端首先通过公共控制信道获得关于蜂窝用户CU1和多个D2D发送及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二:在BS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CU1到BS以及多个D2D发送端到BS的无线传输信道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在此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三:每个D2D发送端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位置信息传给BS,并通过该信道获得CU1和其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四:每个D2D发送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每个D2D通信对之间以及CU1到每个D2D接收端之间无线信道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并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该值传给BS,在此同样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五:在每个D2D发送端的链路层有M种备选的CM方案,单个D2D发送端将这M种CM方案对应的SINR值通过公共控制信道传给BS,
步骤六:BS在得到以上信息后,计算公式
| h CU 1 2 BS | 2 d CU 1 2 BS - α γ CU 1 2 BSth ≥ Σ i = 1 N D | h D T , i 2 BS | 2 | h CU 1 2 D R , i | 2 d CU 1 2 D R , i - α d D T , i 2 BS - α | h D T , i 2 D R , i | 2 d D T , i 2 D R , i - α γ D T , i 2 D R , i th , j i - - - ( 03 )
步骤七:通过计算BS判断公式(03)的不等式条件是否成立,如果公式(03)的条件成立,执行步骤八;如果BS判断公式(03)的条件不成立,执行步骤十一,
步骤八:如果公式(03)的条件成立,说明累积干扰不会对CU1在BS处的正确接收带来干扰,接下来判断使公式(03)成立的每个D2D所提供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是否唯一,
步骤九:如果唯一,则BS通知每个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03)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进行通信,同时采用满足公式(04)的功率条件设置每个D2D的发送功率,
P C P D , i ≥ | h D T , i 2 BS | 2 d D T , i 2 BS - α | h CU 1 2 BS | 2 d CU 1 2 BS - α γ CU 1 2 BSth - Σ l = 1 , l ≠ i N D ′ | h CU 1 2 D R , l | 2 d CU 1 2 D R , l - α | h D T , l 2 D R , l | 2 d D T , l 2 D R , l - α γ D T , l 2 D R , l th , j l - - - ( 04 )
步骤十:如果值不唯一,则BS通知每个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03)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使得D2D的频带利用率最高的CM方式进行通信,并采用满足公式(04)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执行步骤十三,
步骤十一:如果BS判断公式(03)的条件不成立,说明累积干扰对CU1在BS处的正确接收带来干扰,BS需要通过重新分配资源方式协调干扰,此时BS通过查找方式删除使得公式(05)满足的D2D发送端i′,减少累积干扰的影响,
i ′ = arg min i ′ Σ i = 1 , i ≠ i ′ N D | h D T , i 2 BS | 2 | h CU 1 2 D R , i | 2 d CU 1 2 D R , i - α d D T , i 2 BS - α | h D T , i 2 D R , i | 2 d D T , i 2 D R , i - α γ D T , i 2 D R , i th , j i - - - ( 05 )
步骤十二:如果只删除一个D2D发送端就能够使公式(05)满足,则BS通知相应的D2D发送端选用其它上行资源进行复用,如果需要删除若干个D2D发送端,则BS通知相应的每个D2D发送端选用其它上行资源进行复用,
步骤十三: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小区间单个D2D通信对与蜂窝用户共存的场景的跨层设计方法为:
步骤一:在BS端首先通过公共控制信道获得关于本小区蜂窝用户CU1和邻小区D2D发送和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二:在BS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CU1到BS以及邻小区D2D发送端到BS的无线传输信道的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在此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三:邻小区D2D发送端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位置信息传给BS,并通过该信道获得CU1和其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四:邻小区D2D发送端通过信号估计算法得到D2D通信对之间以及CU1到D2D接收端之间无线信道衰落因子的估计值,并通过公共控制信道将该值传给BS,在此同样假设得到的值是理想的,无误差的,
步骤五:在邻小区D2D发送端的链路层有M种备选的CM方案,D2D发送端将这M种CM方案对应的SINR值通过公共控制信道传给BS,
步骤六:BS在得到以上信息后,计算公式
d CU 1 2 D RA - α d D TA 2 D RA - α ≤ P DA | h D TA 2 D RA | 2 P C | h CU 1 2 D RA | 2 γ D TA 2 D RA th , j - - - ( 06 )
步骤七:通过计算BS判断公式(06)的不等式条件是否成立,如果公式(06)的条件成立,执行步骤八;如果BS判断公式(06)的条件不成立,执行步骤十一,
步骤八:如果公式(06)的条件成立,接下来判断使公式(06)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是否唯一,
步骤九:如果唯一,则BS通知邻小区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06)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CM方式进行通信,同时采用满足公式(07)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
P DA P C ≥ d CU 1 2 D RA - α | h CU 1 2 D RA | 2 γ D TA 2 D RA th , j d D TA 2 D RA - α | h D TA 2 D RA | 2 - - - ( 07 )
步骤十:如果值不唯一,则BS通知邻小区D2D发送端采用使公式(06)成立的SINR门限值对应的使得D2D的频带利用率最高的CM方式进行通信,并采用满足公式(07)的功率条件设置D2D的发送功率,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执行步骤十二,
步骤十一:如果BS判断公式(06)的条件不成立,则通知邻小区D2D发送端选用其它上行资源进行复用,
步骤十二:至此,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流程结束。
CN201210384338.2A 2012-10-12 2012-10-12 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 Active CN1028834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84338.2A CN102883451B (zh) 2012-10-12 2012-10-12 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84338.2A CN102883451B (zh) 2012-10-12 2012-10-12 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3451A true CN102883451A (zh) 2013-01-16
CN102883451B CN102883451B (zh) 2015-04-15

Family

ID=47484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84338.2A Active CN102883451B (zh) 2012-10-12 2012-10-12 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83451B (zh)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5022A (zh) * 2013-08-12 2013-11-27 电子科技大学 基站控制下的d2d频谱分配方法
CN103428767A (zh) * 2013-09-11 2013-12-04 东南大学 基于分式规划和罚函数方法的高能效资源优化方法
CN103442420A (zh) * 2013-09-11 2013-12-11 东南大学 基于进退法和黄金分割法的高能效资源优化方法
CN103826196A (zh) * 2014-02-13 2014-05-28 南京邮电大学 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系统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
WO2014114095A1 (zh) * 2013-01-28 2014-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干扰抑制的方法及设备
WO2014117377A1 (en) * 2013-01-31 2014-08-07 Nec(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4144507A (zh) * 2013-05-10 2014-11-1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d2d对的通信资源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202716A (zh) * 2014-09-12 2014-12-10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异构网络的d2d高能效功率优化方法
CN104244413A (zh) * 2013-06-14 2014-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中的子帧配置指示方法和系统
WO2015113398A1 (zh) * 2014-01-29 2015-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578494A (zh) * 2014-10-09 2016-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及基站、用户设备
CN105594140A (zh) * 2013-10-31 2016-05-18 英特尔Ip公司 Lte网络中用于小区间d2d发现的信令
CN105766042A (zh) * 2014-03-06 2016-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直接链路通信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CN106686737A (zh) * 2017-01-12 2017-05-17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列车位置和吞吐量最大化的资源管理方法
WO2017201685A1 (en) * 2016-05-25 2017-11-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7592672A (zh) * 2016-07-08 2018-01-16 怀化学院 一种适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下设备间通信的资源共享方法
CN108141905A (zh) * 2015-11-06 2018-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与设备之间小区干扰的协调方法及装置
CN110049541A (zh) * 2013-11-01 2019-07-2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干扰避免的方法和装置
CN110753329A (zh) * 2019-10-29 2020-02-04 吉林大学 蜂窝网络中d2d中继通信的功率控制与中继选择方法
CN111884739A (zh) * 2020-02-19 2020-11-0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下行链路干扰抑制区的通信模式选择实现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8396A (zh) * 2010-01-13 2010-07-14 南京邮电大学 认知用户在机会频谱共享系统中的检测方法
CN102638893A (zh) * 2012-03-31 2012-08-15 南京邮电大学 直通蜂窝系统中基站联合直通终端优化资源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8396A (zh) * 2010-01-13 2010-07-14 南京邮电大学 认知用户在机会频谱共享系统中的检测方法
CN102638893A (zh) * 2012-03-31 2012-08-15 南京邮电大学 直通蜂窝系统中基站联合直通终端优化资源分配方法

Cited B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06283B2 (en) 2013-01-28 2018-02-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interference inhibi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4114095A1 (zh) * 2013-01-28 2014-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干扰抑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5144811A (zh) * 2013-01-31 2015-12-09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至设备通信的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117377A1 (en) * 2013-01-31 2014-08-07 Nec(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4144507A (zh) * 2013-05-10 2014-11-1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d2d对的通信资源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144507B (zh) * 2013-05-10 2018-03-2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d2d对的通信资源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244413A (zh) * 2013-06-14 2014-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中的子帧配置指示方法和系统
CN103415022A (zh) * 2013-08-12 2013-11-27 电子科技大学 基站控制下的d2d频谱分配方法
CN103442420A (zh) * 2013-09-11 2013-12-11 东南大学 基于进退法和黄金分割法的高能效资源优化方法
CN103428767B (zh) * 2013-09-11 2016-04-20 东南大学 基于分式规划和罚函数方法的高能效资源优化方法
CN103442420B (zh) * 2013-09-11 2016-05-04 东南大学 基于进退法和黄金分割法的高能效资源优化方法
CN103428767A (zh) * 2013-09-11 2013-12-04 东南大学 基于分式规划和罚函数方法的高能效资源优化方法
CN105594140B (zh) * 2013-10-31 2018-12-04 英特尔Ip公司 Lte网络中用于小区间d2d发现的信令
CN105594140A (zh) * 2013-10-31 2016-05-18 英特尔Ip公司 Lte网络中用于小区间d2d发现的信令
US10136447B2 (en) 2013-10-31 2018-11-20 Intel IP Corporation Signaling for inter-cell D2D discovery in an LTE network
CN110049541A (zh) * 2013-11-01 2019-07-2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干扰避免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49541B (zh) * 2013-11-01 2021-09-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干扰避免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13398A1 (zh) * 2014-01-29 2015-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3826196B (zh) * 2014-02-13 2017-02-22 南京邮电大学 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系统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
CN103826196A (zh) * 2014-02-13 2014-05-28 南京邮电大学 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系统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
CN105766042B (zh) * 2014-03-06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直接链路通信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CN105766042A (zh) * 2014-03-06 2016-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直接链路通信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CN104202716A (zh) * 2014-09-12 2014-12-10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异构网络的d2d高能效功率优化方法
CN104202716B (zh) * 2014-09-12 2018-01-05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异构网络的d2d高能效功率优化方法
CN105578494A (zh) * 2014-10-09 2016-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及基站、用户设备
CN105578494B (zh) * 2014-10-09 2020-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及基站、用户设备
CN108141905B (zh) * 2015-11-06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与设备之间小区干扰的协调方法及装置
CN108141905A (zh) * 2015-11-06 2018-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与设备之间小区干扰的协调方法及装置
US10985857B2 (en) 2015-11-06 2021-04-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WO2017201685A1 (en) * 2016-05-25 2017-11-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7592672A (zh) * 2016-07-08 2018-01-16 怀化学院 一种适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下设备间通信的资源共享方法
CN106686737B (zh) * 2017-01-12 2020-04-2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列车位置和吞吐量最大化的资源管理方法
CN106686737A (zh) * 2017-01-12 2017-05-17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列车位置和吞吐量最大化的资源管理方法
CN110753329B (zh) * 2019-10-29 2020-12-18 吉林大学 蜂窝网络中d2d中继通信的功率控制与中继选择方法
CN110753329A (zh) * 2019-10-29 2020-02-04 吉林大学 蜂窝网络中d2d中继通信的功率控制与中继选择方法
CN111884739A (zh) * 2020-02-19 2020-11-0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下行链路干扰抑制区的通信模式选择实现方法
CN111884739B (zh) * 2020-02-19 2022-08-2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下行链路干扰抑制区的通信模式选择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3451B (zh)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3451B (zh) 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
CN104105158B (zh) 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03024914B (zh) 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下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
CN102970256B (zh) 基于零空间的多天线d2d通信系统干扰消除方法
CN101106807A (zh) 一种基于中继器的蜂窝网络以及空分双工通信方法
JP6367716B2 (ja) 無線通信カバー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6507316A (zh) 一种d2d多播场景下用户分簇与资源分配方法
Xu et al. Performance of D2D aided uplink coordinated direct and relay transmission using NOMA
Kader et al.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for a full-duplex cooperative network with virtually paired users
CN104579441A (zh) 一种室内das系统与小基站下行干扰避免方法
CN104717035B (zh) 一种基于d2d通信的蜂窝网络的干扰对齐方法
CN102196587B (zh) 中继辅助通信系统中考虑多小区协作时的无线资源调度方法
Nai et al. Coexistence in two-tier femtocell networks: Cognition and optimization
CN105246141A (zh) 基于地理频谱数据库的多对终端直通链路联合功率控制方法
CN103209472A (zh) 一种进行协作调度小区间上行干扰协调的方法及系统
Wang et al. A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scheme for device-to-device multicast in spectrum sharing hybrid network
CN102324954B (zh) 基于同步约束和信道能量准则的协作组合优选方法
CN102404750A (zh) 一种频率资源共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31436A (zh) 下行多小区多用户联合传输的方法与装置
Nguyen et al. Outage probability analysis of power splitting power-beacon assisted energy harvesting rel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hen et al. Research on coverage enhancement and sum rate maximization of 5G NOMA network based on multiple IRSs
CN104125616A (zh) 异构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Dun et al. Power allocation for half-duplex relay-based D2D communication with qos guarantee
Zhang et al. Outage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NOMA in 5G systems over Nakagami-m fading channels
Kim et al. Outage analysis of NOMA exploited coordinated direct and relay assisted uplink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Assignee: Jiangsu Nanyou IOT Technology Park Ltd.

Assignor: Nanjing Post & Telecommunication Univ.

Contract record no.: 201632000021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ross layer design method of up resources of shared system by terminal direction connection technology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1118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Jiangsu Nanyou IOT Technology Park Ltd.

Assignor: Nanjing Post & Telecommunication Univ.

Contract record no.: 2016320000218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80116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