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4862B - 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 - Google Patents

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4862B
CN102864862B CN201210388597.2A CN201210388597A CN102864862B CN 102864862 B CN102864862 B CN 102864862B CN 201210388597 A CN201210388597 A CN 201210388597A CN 102864862 B CN102864862 B CN 1028648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ard
die cavity
described main
insulation layer
roof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885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64862A (zh
Inventor
刘贤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3885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648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64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4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64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48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坡屋面系统,包括:主体板和辅助配件;所述主体板包括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屋面板层和装饰层之间;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为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能够简化坡屋面的施工操作。

Description

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
背景技术
坡屋面,如图1所示,是指坡度大于等于10度且小于75度的建筑屋面。坡屋面因其良好的防水、保温、美观特性而在房屋建筑中广泛兴起,其中用来配合形成坡屋面的各种建筑板材、建筑配件被统称为坡屋面系统。
现有的坡屋面系统一般是在坡屋面支撑结构上铺设屋面板,该屋面板可以用混凝土现场浇筑形成,也可以使用预制混凝土板、木板或者复合板等,屋面板主要用以承载系统的重量。屋面板铺设完成后,在其表面依次铺设隔气层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以分别形成隔气层、保温层、防水层,以使坡屋面具有隔气、保温、防水的性能。防水层完成后,在防水层上铺设装饰材料,其中该装饰材料主要是指各类瓦片,例如混凝土瓦、彩瓦、沥青瓦等,从而形成坡屋面的装饰层。坡屋面的装饰层具有装饰美观的效果同时也具有防水效果。具体地,所述装饰层包括主体装饰层和辅助装饰层;主体装饰层利用多片主瓦搭接形成。在主瓦搭接的过程中或者主瓦搭接完成后,为了保证坡屋面的防水和整体装饰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铺设辅助装饰层。辅助装饰层主要是指利用多个子辅助配件对坡屋面的房脊、屋檐等处进行辅助性铺设。具体地,所用到的子辅助配件包括正脊瓦、斜脊瓦、三向脊瓦、四向脊瓦、檐口瓦、花脊瓦、避雷脊瓦等,例如在图1中的01处可以铺设避雷脊瓦,02处可以铺设正脊瓦,03处可以铺设四向脊瓦,04处可以铺设三向脊瓦,05处可以铺设檐口瓦。
现有的坡屋面系统的屋面板、隔气层、保温层、防水层以及装饰层一般都需要现场铺设材料施工完成,施工过程繁琐,尤其是装饰层的铺设过程中,需要将主瓦一片一片的铺设搭接,主瓦搭接完成后还需要按照坡屋面系统防水、保温等性能的要求一一铺设子辅助配件,所需要的子辅助配件的种类、规格要求繁多,给坡屋面系统的施工造成一定的难度。进一步地,施工过程中对各种建材的添加混合比例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施工操作不当很容易影响坡屋面的防水、保温、透气等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能够简化坡屋面的施工操作。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坡屋面系统,包括:主体板和辅助配件;
所述主体板包括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
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屋面板层和装饰层之间,且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3-4厘米,所述保温层的材料为泡沫水泥或加气混凝土;
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所述装饰层的厚度为1-2厘米,所述装饰层的材料为石英砂聚合物混凝土;
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为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
所述屋面板层的厚度为1.5-2.5厘米,所述屋面板层内进一步设置有一层或多层增强网,所述增强网的材料为玻璃纤维;
所述主体板进一步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在所述保温层和装饰层之间,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1.5-2.5厘米,所述防水层的材料为刚性防水材料或防水粉;
所述主体板进一步包括:隔气层;所述隔气层设置在所述屋面板层和所述保温层之间,所述隔气层的厚度为1-2毫米,所述隔气层的材料为聚合混凝土。
优选地,该坡屋面系统中的主体板有多个;
多个所述主体板在坡屋面结构上铺设连接;
其中,相邻的所述主体板的侧边具有相互配合的防水沟槽;相邻的所述主体板通过所述防水沟槽连接。
优选地,该坡屋面系统进一步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保温层和防水层;所述连接板垫接在相邻的主体板的连接处。
坡屋面系统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A、制作形成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其中所述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包括:主体板型腔的模具和辅助配件型腔的模具,所述主体板型腔的底面具有与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组合形状相对应的装饰层母组合形状,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形状为与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相对应的辅助配件母组合形状;
B、利用所述主体板型腔和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制作所述主体板和所述主体配件;
其中,利用所述主体板型腔制作所述主体板包括: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2-3厘米厚的屋面板形成材料、3.5-4.5厘米的保温材料和1.5-2.5厘米厚的装饰材料,以分别形成1.5-2.5厘米厚的屋面板层、3-4厘米厚的保温层和1-2厘米厚的装饰层,且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屋面板层和装饰层之间,所述保温材料为泡沫水泥或加气混凝土,所述装饰材料为石英砂聚合物混凝土;所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保温材料之后,注入装饰材料之前进一步包括: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2-3厘米厚的防水材料,形成1.5-2.5厘米厚的防水层,所述防水材料为刚性防水材料或防水粉;所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屋面板形成材料之后,注入保温材料之前进一步包括: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1.5-2.5毫米厚的隔气材料,形成1-2毫米厚的隔气层,所述隔气材料为聚合混凝土;所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屋面板形成材料的过程中,在所述屋面板形成材料内和/或屋面板形成材料的上表面放入一层或多层增强网,所述增强网的材料为玻璃纤维。
优选地,所述坡屋面系统用模具进一步包括连接板型腔的模具;
所述步骤B包括:利用所述主体板型腔、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和所述连接板型腔制作所述主体板、所述主体配件和所述连接板;
其中利用所述连接板型腔制作所述连接板包括:向所述连接板型腔中依次注入保温材料和防水材料,以分别形成保温层和防水层。
优选地,所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屋面板形成材料、保温材料和装饰材料之后,进一步包括:
利用机械震压,将所述主体板型腔中的所述屋面板层、隔气层、保温层、防水层和装饰层压为一体;
对压为一体的所述屋面板层、隔气层、保温层、防水层和装饰层进行蒸养脱模处理,得到主体板胚体;
从所述主体板型腔中取出所述主体板胚体;
将所述主体板胚体进行修整,得到所述主体板。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坡屋面系统包括主体板和辅助配件;所述主体板包括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即本发明将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制作为一体,通过铺设主体板即可以实现坡屋面的主体铺设,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的多次施工铺设。同时,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为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本发明的辅助配件是将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设置为一体结构,在铺设的过程中只需要将辅助配件按照预设的位置与主体板安装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子辅助配件需要一一铺设的麻烦,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主体板的装饰层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本发明的主体板的装饰层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的主瓦搭接的装饰效果,而且根据用户装饰的需求可以对主瓦搭接的组合形状、图案进行任意排布设置以形成不同的装饰效果,因此简化了坡屋面系统的施工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坡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体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体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主体板的装饰层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主体板铺设时相邻的主体板防水沟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说明:1-主体板,2-装饰层,3-保温层,4-屋面板层,5-防水层,6-隔气层,7-防水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坡屋面系统,该坡屋面系统包括主体板和辅助配件;主体板1,如图2所示,包括屋面板层4、保温层3和装饰层2;
保温层3设置在屋面板层4和装饰层2之间。
本实施例将屋面板层4、保温层3和装饰层2制作为一体,通过铺设主体板1即可以实现坡屋面的主体铺设,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屋面板层4、保温层3和装饰层2的多次施工铺设。
装饰层2的外表面形状,如图4所示,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本实施例的辅助配件是将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设置为一体结构,在铺设的过程中只需要将辅助配件按照预设的位置与主体板1安装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子辅助配件需要一一铺设的麻烦,因此简化了坡屋面系统的施工操作。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主体板1的装饰层2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本发明的主体板1的装饰层2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的主瓦搭接的装饰效果,而且根据用户装饰的需求可以对主瓦搭接的组合形状、图案进行任意排布设置以形成不同的装饰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进一步给出坡屋面系统的较优实施方案。
坡屋面系统,如图3-4所示,包括:主体板1和辅助配件;
所述主体板1包括屋面板层4、保温层3和装饰层2;
保温层3设置在屋面板层4和装饰层2之间;装饰层2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
屋面板层4在坡屋面系统中起到了主支撑作用。具体地,屋面板层4所用的屋面板层形成材料可以是水泥、混凝土等,屋面板层4的厚度在1.5-2.5厘米。进一步地,为了增加屋面板层4的支撑强度,可以在屋面板层4内设置增强网,设置的增强网的数量可以根据对坡屋面系统支撑强度的要求设置为一层或者多层,具体地增强网的材料可以是玻璃纤维、钢纤维或者其它的增强材料。
另外主体板1还包括保温层3,保温层3能够降低室外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使室内冬暖夏凉。该主体板1中的保温层3的厚度为3-4厘米,保温层3形成中用到的保温材料一般是热导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例如可以是泡沫水泥、加气混凝土或者其它的保温材料。
一般地,如果保温层3内进入了比较多的水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保温层3的保温效果,因此为了防止室内的水分进入保温层3,优选地,主体板1进一步包括:隔气层6;隔气层6设置在屋面板层4和保温层3之间。
该隔气层6可以防止室内的水分透过屋面板层4进入到保温层3内。具体地,该隔气层6的厚度为1-2毫米,形成隔气层6的材料可以是聚合型混凝土。
该主体板1包括的装饰层2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装饰层2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采用主瓦搭接形成的装饰效果,并且装饰的效果可以根据装饰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通过该主体板1的装饰层2可以实现木纹、石纹、鱼鳞纹、竹节瓦、多彩绘和马赛克等装饰效果。
具体地,该装饰层2的厚度可以根据装饰的效果要求进行预先设计,例如可以将装饰层2的厚度设置为1-2厘米,该装饰层2所用的装饰材料可以是石英砂聚合物混凝土。
装饰层2在主体板1的外表面,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进一步地还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能够防止室外的水分进入到保温层3,影响保温层3的保温效果,甚至流入到室内出现坡屋面漏水的现象。因此,优选地,主体板1进一步包括:防水层5;防水层5设置在保温层3和装饰层2之间,通过防水层5可以使主体板1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根据用户要求可以实现坡屋面的二级以上防水要求,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较高等级的防水要求在坡屋面系统中做第二次防水。
具体地,防水层5的厚度可以为1.5-2.5厘米,形成防水层5所用的防水材料可以是刚性防水材料、防水粉等。
本实施例的坡屋面系统的辅助配件的形状为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
现有技术中的主体瓦铺设后或铺设中会用到多种子辅助配件,一般的所用的辅助配件的数量、种类以及在坡屋面系统中的位置、连接关系等使确定的。因此本实施中的辅助配件的形状为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本实施例的辅助配件将现有技术中的多个子辅助配件作为辅助配件单元设置为一体,并且具有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
该辅助配件在坡屋面的施工中按照安装的位置直接进行安装即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子辅助配件一一设置安装的麻烦,简化了坡屋面的施工操作。
另外,为了保证坡屋面系统的防水、保温、装饰效果的一致性,该辅助配件可以包括保温层、防水层和装饰层,其中防水层设置在保温层和装饰层之间。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坡屋面系统中的主体板1有多个,多个主体板1在坡屋面结构上铺设连接。具体地,将多个主体板1一一排布开铺设在坡屋面结构上,但是仅仅将主体板1铺设在坡屋面结构上,相邻的主体板1之间的接缝处可能会有缝隙,进而影响坡屋面系统的防水、保温等性能,因此可以在主体板1的侧边上设置相互配合的防水沟槽7,如图5所示,通过防水沟槽7的配合连接能够防止相邻的主体板1之间出现漏水等情况。
具体地,可以将主体板1的装饰层2伸出屋面板层4、隔气层6和保温层3一部分,将相邻的主体板1的装饰层2设计成可以相互配合的防水沟槽7,通过防水沟槽7的配合能够实现主体板1的紧密连接,使得坡屋面系统具有良好的防水、保温、隔气等性能。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相邻的主体板1之间的紧密连接而不出现漏水、漏气等情况,除了在相邻的主体板1的侧边设置相互配合的防水沟槽7之外,还可以在该坡屋面系统进一步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保温层7和防水层7;所述连接板垫接在相邻的主体板1的连接处。
具体地,当连接板垫接在相邻的主体板1的连接处时,可以是连接板的保温层7直接与主体板1接触,也可以是连接板的防水层7直接与主体板1接触。较优选地,可以是连接板的防水层7直接与主体板1接触。因为设置该连接板的最重要的用途是防止水顺着相邻的主体板1的连接处流入到室内,因此将连接板的防水层与主体板1接触,如果有水沿主体板1之间的接缝流入,连接板的防水层可以直接组织水进一步流入到室内。
假设将连接板的保温层直接与主体板1接触,沿主体板1之间的接缝流入的水首先进入连接板的保温层之后会被连接板的防水层阻止流入到室内,虽然也可以起到防水的效果,但是水分流入到连接板的保温层之后也会影响主体板1的保温效果,进而影响坡屋面系统的保温效果。而且将连接板的保温层邻近室内设置,能够使坡屋面系统具有更好的保温作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针对实施例1的坡屋面系统给出了一种坡屋面系统的制作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301:制作形成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其中所述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包括:主体板型腔的模具和辅助配件型腔的模具,所述主体板型腔的底面具有与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组合形状相对应的装饰层母组合形状,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形状为与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相对应的辅助配件母组合形状。
步骤302:利用所述主体板型腔和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制作所述主体板和所述主体配件;
其中,利用所述主体板型腔制作所述主体板包括: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屋面板形成材料、保温材料和装饰材料,以分别形成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且所述隔气层和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屋面板层和装饰层之间。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屋面系统的制作方法制得的坡屋面系统包括主体板和辅助配件;所述主体板包括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即本发明将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制作为一体,通过铺设主体板即可以实现坡屋面的主体铺设,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的多次施工铺设。同时,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为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本发明的辅助配件是将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设置为一体结构,在铺设的过程中只需要将辅助配件按照预设的位置与主体板安装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子辅助配件需要一一铺设的麻烦,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主体板的装饰层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本发明的主体板的装饰层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的主瓦搭接的装饰效果,而且根据用户装饰的需求可以对主瓦搭接的组合形状、图案进行任意排布设置以形成不同的装饰效果,因此按照本实施例的坡屋面系统制得的坡屋面系统简化了坡屋面系统的施工操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针对实施例2提供的坡屋面系统给出了一种坡屋面系统的制作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
步骤401:制作形成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其中所述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包括:主体板型腔的模具和辅助配件型腔的模具,所述主体板型腔的底面具有与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组合形状相对应的装饰层母组合形状,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形状为与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相对应的辅助配件母组合形状。
优选地,所述坡屋面系统用模具进一步包括连接板型腔的模具;
步骤402:利用所述主体板型腔、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和所述连接板型腔制作所述主体板、所述主体配件和所述连接板;
其中,利用所述主体板型腔制作所述主体板包括: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屋面板形成材料、保温材料和装饰材料,以分别形成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且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屋面板层和装饰层之间。
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的屋面板形成材料可以是水泥、混凝土等,注入的厚度可以为2-3厘米,以使制作成型后屋面板层的厚度为1.5-2.5厘米。
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的保温材料一般是热导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例如可以是泡沫水泥、加气混凝土或者其它的保温材料,注入的保温材料的厚度可以为3.5-4.5厘米,以使制作成型后连接板的保温层的厚度为3-4厘米。
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的装饰材料可以是石英砂聚合物混凝土,注入的厚度可以为1.5-2.5厘米,以使制作成型后的装饰层的厚度为1-2厘米。
通过主体板型腔模具制得的主体板的装饰层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装饰层2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采用主瓦搭接形成的装饰效果,并且装饰的效果可以根据装饰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通过该主体板1的装饰层2可以实现木纹、石纹、鱼鳞纹、竹节瓦、多彩绘和马赛克等装饰效果。
其中利用所述连接板型腔制作所述连接板包括:向所述连接板型腔中依次注入保温材料和防水材料,以分别形成保温层和防水层。
向所述连接板型腔中注入的保温材料一般是热导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例如可以是泡沫水泥、加气混凝土或者其它的保温材料,注入的保温材料的厚度可以为3.5-4.5厘米,以使制作成型后连接板的保温层的厚度为3-4厘米。
向所述连接板型腔中注入的防水材料可以是刚性防水材料、防水粉等,注入的厚度为2-3厘米,以使制作成型后连接板的防水层的厚度为1.5-2.5厘米。
优选地,所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保温材料之后,注入装饰材料之前进一步包括: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防水材料,形成防水层,具体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防水材料可以是刚性防水材料、防水粉等,注入的厚度为2-3厘米,以使制作成型后主体板的防水层的厚度为1.5-2.5厘米。
和/或
所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屋面板形成材料之后,注入保温材料之前进一步包括: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隔气材料,形成隔气层,具体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的隔气材料可以是聚合型混凝土,注入的厚度为1.5-2.5毫米,以使制作成型后主体板的隔气层的厚度为1-2毫米。
所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屋面板形成材料的过程中,在所述屋面板形成材料内和/或屋面板形成材料的上表面放入一层或多层增强网,具体地,该处增强网的材料可以是玻璃纤维、钢纤维或者其它的增强材料。
步骤403:利用机械震压,将所述主体板型腔中的所述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压为一体;优选地,当主体板型腔中包括隔气层、防水层和增强网时,通过机械震压将屋面板层、增强网、隔气层、保温层、防水层和装饰层压为一体。
步骤404:对压为一体的所述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进行蒸养脱模处理,得到主体板胚体;
步骤405:从所述主体板型腔中取出所述主体板胚体;
步骤406:将所述主体板胚体进行修整,得到所述主体板。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给出一种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包括主体板模具本体和辅助配件模具本体;
所述主体板模具本体形成所述主体板型腔,所述主体板型腔的底面具有与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组合形状相对应的装饰层母组合形状;
所述辅助配件模具本体形成所述辅助配件型腔,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形状为与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相对应的辅助配件母组合形状;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坡屋面系统用模具进一步包括连接板模具本体,所述连接板模具本体形成连接板型腔;
所述主体板型腔具有与所述主体板的侧边的防水沟槽相对应的弯折型腔单元,以使制得的、铺设在相邻位置的所述主体板通过所述防水沟槽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各种实施例可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通过这种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坡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板和辅助配件;
所述主体板包括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
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屋面板层和装饰层之间,且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3-4厘米,所述保温层的材料为泡沫水泥或加气混凝土;
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所述装饰层的厚度为1-2厘米,所述装饰层的材料为石英砂聚合物混凝土;
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为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
所述屋面板层的厚度为1.5-2.5厘米,所述屋面板层内进一步设置有一层或多层增强网,所述增强网的材料为玻璃纤维;
所述主体板进一步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在所述保温层和装饰层之间,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1.5-2.5厘米,所述防水层的材料为刚性防水材料或防水粉;
所述主体板进一步包括:隔气层;所述隔气层设置在所述屋面板层和所述保温层之间,所述隔气层的厚度为1-2毫米,所述隔气层的材料为聚合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坡屋面系统中的主体板有多个;
多个所述主体板在坡屋面结构上铺设连接;
其中,相邻的所述主体板的侧边具有相互配合的防水沟槽;相邻的所述主体板通过所述防水沟槽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坡屋面系统进一步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保温层和防水层;所述连接板垫接在相邻的主体板的连接处。
4.坡屋面系统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制作形成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其中所述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包括:主体板型腔的模具和辅助配件型腔的模具,所述主体板型腔的底面具有与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组合形状相对应的装饰层母组合形状,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形状为与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相对应的辅助配件母组合形状;
B、利用所述主体板型腔和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制作所述主体板和所述主体配件;
其中,利用所述主体板型腔制作所述主体板包括: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2-3厘米厚的屋面板形成材料、3.5-4.5厘米的保温材料和1.5-2.5厘米厚的装饰材料,以分别形成1.5-2.5厘米厚的屋面板层、3-4厘米厚的保温层和1-2厘米厚的装饰层,且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屋面板层和装饰层之间,所述保温材料为泡沫水泥或加气混凝土,所述装饰材料为石英砂聚合物混凝土;所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保温材料之后,注入装饰材料之前进一步包括: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2-3厘米厚的防水材料,形成1.5-2.5厘米厚的防水层,所述防水材料为刚性防水材料或防水粉;所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屋面板形成材料之后,注入保温材料之前进一步包括: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1.5-2.5毫米厚的隔气材料,形成1-2毫米厚的隔气层,所述隔气材料为聚合混凝土;所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屋面板形成材料的过程中,在所述屋面板形成材料内和/或屋面板形成材料的上表面放入一层或多层增强网,所述增强网的材料为玻璃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坡屋面系统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屋面系统用模具进一步包括连接板型腔的模具;
所述步骤B包括:利用所述主体板型腔、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和所述连接板型腔制作所述主体板、所述主体配件和所述连接板;
其中利用所述连接板型腔制作所述连接板包括:向所述连接板型腔中依次注入保温材料和防水材料,以分别形成保温层和防水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坡屋面系统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屋面板形成材料、保温材料和装饰材料之后,进一步包括:
利用机械震压,将所述主体板型腔中的所述屋面板层、隔气层、保温层、防水层和装饰层压为一体;
对压为一体的所述屋面板层、隔气层、保温层、防水层和装饰层进行蒸养脱模处理,得到主体板胚体;
从所述主体板型腔中取出所述主体板胚体;
将所述主体板胚体进行修整,得到所述主体板。
CN201210388597.2A 2012-10-12 2012-10-12 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48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88597.2A CN102864862B (zh) 2012-10-12 2012-10-12 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88597.2A CN102864862B (zh) 2012-10-12 2012-10-12 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4862A CN102864862A (zh) 2013-01-09
CN102864862B true CN102864862B (zh) 2015-05-27

Family

ID=47443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8859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4862B (zh) 2012-10-12 2012-10-12 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6486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01234A1 (de) * 1990-02-10 1991-08-14 Eugen Gonon Unterdach-waermedaemmelement
CN2260125Y (zh) * 1996-05-22 1997-08-20 临沂市兰山区朱保新型建材厂 新型隔热保温波形瓦
CN1262370A (zh) * 1999-01-26 2000-08-09 单锦春 废泡塑隔热保温层屋面及施工方法
CN2611471Y (zh) * 2003-02-20 2004-04-14 刘昌安 隔热保温型高强度彩色釉质半波屋瓦
CN1664267A (zh) * 2004-03-09 2005-09-07 淮安爱西彼埃建材有限公司 轻质复合结构式三合一屋瓦和板材
CN2866689Y (zh) * 2005-12-28 2007-02-07 张起翔 防水、保温、承重三合一体屋面板
CN201007060Y (zh) * 2006-12-25 2008-01-16 张厚 保温承重实波屋面板
CN201092714Y (zh) * 2007-09-28 2008-07-30 田鸿健 一种保温隔热节能装饰板
CN201276794Y (zh) * 2008-10-10 2009-07-22 南郁森 复合屋面瓦板
CN202866132U (zh) * 2012-10-12 2013-04-10 刘贤诚 坡屋面系统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01234A1 (de) * 1990-02-10 1991-08-14 Eugen Gonon Unterdach-waermedaemmelement
CN2260125Y (zh) * 1996-05-22 1997-08-20 临沂市兰山区朱保新型建材厂 新型隔热保温波形瓦
CN1262370A (zh) * 1999-01-26 2000-08-09 单锦春 废泡塑隔热保温层屋面及施工方法
CN2611471Y (zh) * 2003-02-20 2004-04-14 刘昌安 隔热保温型高强度彩色釉质半波屋瓦
CN1664267A (zh) * 2004-03-09 2005-09-07 淮安爱西彼埃建材有限公司 轻质复合结构式三合一屋瓦和板材
CN2866689Y (zh) * 2005-12-28 2007-02-07 张起翔 防水、保温、承重三合一体屋面板
CN201007060Y (zh) * 2006-12-25 2008-01-16 张厚 保温承重实波屋面板
CN201092714Y (zh) * 2007-09-28 2008-07-30 田鸿健 一种保温隔热节能装饰板
CN201276794Y (zh) * 2008-10-10 2009-07-22 南郁森 复合屋面瓦板
CN202866132U (zh) * 2012-10-12 2013-04-10 刘贤诚 坡屋面系统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4862A (zh)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13112U (zh) 一种大面积大坡度一体化防水保温挂瓦屋面
CN206053106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
CN201144486Y (zh) 轻质防水保温隔热屋面
CN202866132U (zh) 坡屋面系统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
CN106958358A (zh) 节能环保的工业化商品住宅
CN201943268U (zh) 立体多彩玻纤增强胎防水卷材
CN102864862B (zh) 坡屋面系统、制作方法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
CN105135507A (zh) 一种发泡陶瓷复合地暖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07111B (zh) 装配式混凝土仿古屋面及其建造方法
CN1246570A (zh) 用带支点平板做出建筑空隙夹层的方法
CN101736819A (zh) 一种屋顶墙面隔热建材及其制造方法
CN206681418U (zh) 节能环保的工业化商品住宅
CN201090005Y (zh) 防水保温装饰一体化复合板
CN210658785U (zh) 一种内嵌式轻质墙板钢结构建筑构造
CN201620530U (zh) 一种防水保温隔热天面
CN112709376A (zh) 一种中式传统古典建筑用新型建筑瓦
CN215716628U (zh) 一种双防轻质装配式三维立体改性沥青瓦屋面防水系统
CN2713047Y (zh) 装配疏流式防水隔热整体屋面
CN205875504U (zh) 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的连接件
CN211313114U (zh) 一种保温屋面结构
CN218116914U (zh) 一种防水保温屋面结构
CN202324395U (zh) 保温隔热屋面
US10633859B2 (en) Building element of mineral wool and fiber-reinforced plastic
CN205955022U (zh) 一种仿古瓦
CN202146259U (zh) 层叠式浴缸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