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4755B - 一种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4755B
CN102864755B CN201210330630.6A CN201210330630A CN102864755B CN 102864755 B CN102864755 B CN 102864755B CN 201210330630 A CN201210330630 A CN 201210330630A CN 102864755 B CN102864755 B CN 1028647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section
depth
b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06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64755A (zh
Inventor
杨胜发
陈绍文
许祥猛
兰艳萍
张艾文
付旭辉
李文杰
胡江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donghai Group Co., Ltd.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DONGHAI GROUP CO Ltd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DONGHAI GROUP CO Ltd,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DONGHAI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306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647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64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4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64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47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桥梁测设计域,提供了一种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首先提出合理桥长的判断依据,然后由动床模型公式给出桥长公式初值,最后根据3个控制条件,优选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包括最终确定的桥长、导流堤布置型式以及一个系统的桥孔水力计算,解决了现有的计算桥长的公式及方法,对于滩槽难分的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确定基本河宽的标准并不统一,计算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从桥长、壅水、冲刷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整体关系出发,把桥位断面冲深,壅水高度,导流堤冲深作为控制指标,确定出相互平衡的合理桥长,以能够满足泄洪顺畅、输沙平衡、调治构造物防护作为判断标准,有效地发挥了工程的长期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内陆河流大多散失于盆地灌区或荒漠腹地,少数在低洼部位积水成湖泊。区域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决定了山脉(系)前的倾斜平原上广泛分布着大比降卵砾石河流。
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主要特点是河床宽浅,岸坎低矮,滩槽杂乱,流向不定,水流变迁。河床宽度范围可以从几百米到几公里,洪水行洪宽度小于实际河宽,河床中的存在富余的宽度,因此在变迁性河段上建桥是可以压缩河床的,但压缩多少是有争议的。在建桥中有两种现象较为突出:一种是长桥短坝,多利用河流水流季节性强的特点,过量的压缩河床,桥孔设计过小,排洪与输沙不通畅,造成桥前大量壅水,桥下冲刷严重,当遇到粘土层或泥结砾岩时,桥下冲刷终止,洪水将冲向桥梁墩台,甚至绕行导流堤,冲断桥头引道,此类水毁多见于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桥涵,存在较多的水毁隐患。近些年随着公路建设等级提高和建设资金加大,建桥时偏向于不压缩河床或者少压缩现象,甚至过度追求桥渡安全而采取“河有多宽桥有多长”的设计思路,看来有些偏颇,洪水股流对调治构造物的偏斜冲刷依然存在,过分增加桥孔,只能加大建设费用,既不利于桥下导流也不利于水流归束。
在现代桥位设计中,确定桥长的方法通常与河槽基本宽度(也称基本河宽)联系较为紧密。在桥涵设计规范中基本河宽定义是:洪水通过该段河道时向下排泄水沙所必须的河槽宽度。基本河宽反映了多年洪水反复作用下形成的均衡河槽宽度,相当于造床流量或多年平均洪水流量相对应的河槽宽度。桥长公式大多按照基本河宽来确定,基本河宽在原来桥涵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多数基本河宽的判别标准是依照现有桥梁调查情况,认为满足河道行洪条件的桥孔宽度即为该河段的基本河宽。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资料,作出了不同的桥长经验公式。
目前,对于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的桥长确定方法多是建立在基本河宽基础,认为基本河宽就是该河流桥位断面排泄水沙的有效宽度,桥长应在此基础上乘以系数进行压缩,以得到合适的较为经济的桥长。但是根据以上对比发现,对于滩槽难分的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各种方法确定基本河宽的标准并不统一,计算结果差异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计算桥长的公式及方法,对于滩槽难分的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确定基本河宽的标准并不统一,计算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收集桥位河段流量资料,绘制流量过程曲线,选择典型洪水流量过程,推求设计洪水洪峰流量Qs
第二步:收集建桥前的桥位河段地形图,在桥位上下游1~2km河道顺直段各选择一个断面作为计算起始点,选取主流河槽附近河底地形高程,沿主流河槽在两断面之间绘制河心线,测量出两断面间距离,根据绘图比尺得到天然河段两断面间间距,计算床面比降J;
第三步:通过桥位河段钻机在河底钻孔取沙,用不同筛径的筛子分选各级床沙,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小于某一粒径的质量,粒径小于1mm的床沙用粒度分析仪测量确定,绘制级配曲线并确定床沙中值粒径d50
第四步:根据天然河道观测数据做概化动床模型试验,在动床模型中,水位采用精度为0.1mm的测针读取,流量采用自控系统控制,地形采用二维地形测量仪测量,局部流速用旋桨流速器测量;
第五步:根据桥梁初步选线设计要求以及动床模型公式,初步确定桥梁长度L;
第六步:布置概化动床模型试验,根据河床比降、床沙中值粒径、桥位河段压缩比、导流堤布置形式、洪峰过程以及设计洪水单宽流量因素设置不同方案进行实验,流量以自控系统控制,用二维地形测量仪测量地形变化过程以及用测针读取动床模型中纵向断面、桥位断面、导流堤两侧水位;
第七步:根据概化动床模型试验数据,对单宽流量q,导流堤投影流量Q,导流堤迎水面坡度m,河床比降J,床沙中值粒径d50以及主流偏心系数ε,进行相关分析拟合得出桥前壅水最大水深hmax、度hhbε和导流堤冲刷深度Hp上限计算公式;
第八步:根据最大壅水水深控制深度Hyk、桥位断面冲刷控制深度Hk、导流堤施工控制深度Hdk以及导流堤允许冲刷深度Hk对桥前壅水水深、桥位断面冲刷深度、导流堤冲刷深度进行判断,并做相应措施调整;
第九步:选取不同的桥长,作两个以上的方案经济评价,选取合理桥长以及水力计算结果。
进一步,所述根据桥梁设计要求及动床模型公式,初步确定桥梁长度L的实现方法为:
收集桥位河段流量资料,选择典型洪水流量过程,推求设计洪水;若无流量资料就以暴雨资料,选择典型暴雨过程,求设计雨量,拟定设计暴雨过程,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收集建桥前的桥位河段地形图,由桥位河段1~3km天然床面比降确定河床比降J;
根据桥梁设计要求和动床模型公式,初步确定桥梁长度L。
进一步,所述对桥前壅水水深进行计算并判别的实现方法为:
根据洪峰流量及桥长确定桥位断面的单宽流量q;
在桥位河段用钻机在河底钻孔取沙,分析粒径级配,粒径小于1mm的床沙用粒度分析仪测量确定,绘制级配曲线并确定床沙中值粒径d50
计算桥前壅水水深最大值hmax,最大水深控制深度为1.5m。
进一步,所述以控制深度作为判别条件,确定是否选取防冲构造物的实现方法为:
确定主流偏心系数ε;
根据桥位断面最大冲刷深度计算hhb,控制水深为1.5~2.0m;
确定导流堤投影流量,如无法判别进口主流的分布,按照进口均匀分布流量考虑,并确定导流堤迎水面坡度;
根据施工条件确定导流堤施工控制深度,由调治构造物的抗冲性确定导流堤允许冲刷深度;
计算导流堤冲刷深度Hp上限,并以控制深度作为判别条件,确定是否选取防冲构造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桥长、壅水及冲刷相互变化关系确定桥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典型的河床边界;
选取桥位断面典型洪峰过程及设计洪水单宽流量;
桥位河段压缩比为7∶1,7∶3;
按照常用的导流形式压缩河床布置,并对桥位河段导流堤布置;
在比降、粒径、压缩比、导流堤布置形式、洪峰过程及设计洪水单宽流量一定情况下,测量动床模型中纵向断面、桥位断面、导流堤两侧水位和地形变化过程;
根据动床模型中桥位纵断面和桥位横断面、导流堤水位、地形变化结果,拟合出各类公式;
根据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的水流、泥沙特性,推导动床模型桥长公式;
根据模型试验成果,提出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合理桥长控制条件的判别标准,并以满足综合控制条件进行桥长选定。
进一步,所述典型河床边界的粒径为d50=13~54mm,比降为J=3~15‰。
进一步,所述桥位断面设计洪水单宽流量为q=1~10m3/s.m,典型的暴雨洪水过程,以大洪水各流域的洪水过程进行概化。
本发明提供的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首先提出合理桥长的判断依据,然后由动床模型公式给出桥长公式初值,最后根据3个控制条件,优选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包括最终确定的桥长、导流堤布置型式以及一个系统的桥孔水力计算,解决了现有的计算桥长的公式及方法,对于滩槽难分的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确定基本河宽的标准并不统一,计算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从桥长、壅水、冲刷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整体关系出发,把桥位断面冲深,壅水高度,导流堤冲深做为控制指标,确定出相互平衡的合理桥长,以能够满足泄洪顺畅、输沙平衡、调治构造物防护作为判断标准,避免了后期以工程手段循环修复,有效地发挥了工程的长期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的流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收集桥位河段流量资料,绘制流量过程曲线,选择典型洪水流量过程,推求设计洪水洪峰流量Qs
在步骤S102中,收集建桥前的桥位河段地形图,在桥位上下游1~2km河道顺直段各选择一个断面作为计算起始点,选取主流河槽附近河底地形高程,沿主流河槽在两断面之间绘制河心线,测量出两断面间距离,根据绘图比尺得到天然河段两断面间间距,计算床面比降J;
在步骤S103中,通过桥位河段钻机在河底钻孔取沙,用不同筛径的筛子分选各级床沙,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小于某一粒径的质量,粒径小于1mm的床沙用粒度分析仪测量确定,绘制级配曲线并确定床沙中值粒径d50
在步骤S104中,根据天然河道观测数据做概化动床模型试验,在动床模型中,水位采用精度为0.1mm的测针读取,流量采用自控系统控制,地形采用二维地形测量仪测量,局部流速用旋桨流速器测量;
在步骤S105中,根据桥梁初步选线设计要求以及动床模型公式,初步确定桥梁长度L;
在步骤S106中,布置概化动床模型试验,根据河床比降、床沙中值粒径、桥位河段压缩比、导流堤布置形式、洪峰过程以及设计洪水单宽流量因素设置不同方案进行实验,流量以自控系统控制,用二维地形测量仪测量地形变化过程以及用测针读取动床模型中纵向断面、桥位断面、导流堤两侧水位;
在步骤S107中,根据概化动床模型试验数据,对单宽流量q,导流堤投影流量Q,导流堤迎水面坡度m,河床比降J,床沙中值粒径d50以及主流偏心系数ε,进行相关分析拟合得出桥前壅水最大水深hmax、度hhbε和导流堤冲刷深度Hp上限计算公式;
在步骤S108中,根据最大壅水水深控制深度Hyk、桥位断面冲刷控制深度Hk、导流堤施工控制深度Hdk以及导流堤允许冲刷深度Hk对桥前壅水水深、桥位断面冲刷深度、导流堤冲刷深度进行判断,并做相应措施调整;
在步骤S109中,选取不同的桥长,作两个以上的方案经济评价,选取合理桥长以及水力计算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桥梁设计要求及动床模型公式,初步确定桥梁长度L的实现方法为:
收集桥位河段流量资料,选择典型洪水流量过程,推求设计洪水;若无流量资料就以暴雨资料,选择典型暴雨过程,求设计雨量,拟定设计暴雨过程,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收集建桥前的桥位河段地形图,由桥位河段1~3km天然床面比降确定河床比降J;
根据桥梁设计要求和动床模型公式,初步确定桥梁长度L。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桥前壅水水深进行计算并判别的实现方法为:
根据洪峰流量及桥长确定桥位断面的单宽流量q;
在桥位河段用钻机在河底钻孔取沙,分析粒径级配,粒径小于1mm的床沙用粒度分析仪测量确定,绘制级配曲线并确定床沙中值粒径d50
计算桥前壅水水深最大值hmax,最大水深控制深度为1.5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控制深度作为判别条件,确定是否选取防冲构造物的实现方法为:
确定主流偏心系数ε;
根据桥位断面最大冲刷深度计算hhb,控制水深为1.5~2.0m;
确定导流堤投影流量,如无法判别进口主流的分布,按照进口均匀分布流量考虑,并确定导流堤迎水面坡度;
根据施工条件确定导流堤施工控制深度,由调治构造物的抗冲性确定导流堤允许冲刷深度;
计算导流堤冲刷深度Hp上限,并以控制深度作为判别条件,确定是否选取防冲构造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桥长、壅水及冲刷相互变化关系确定桥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典型的河床边界;
选取桥位断面典型洪峰过程及设计洪水单宽流量;
桥位河段压缩比为7∶1,7∶3;
按照常用的导流形式压缩河床布置,并对桥位河段导流堤布置;
在比降、粒径、压缩比、导流堤布置形式、洪峰过程及设计洪水单宽流量一定情况下,测量动床模型中纵向断面、桥位断面、导流堤两侧水位和地形变化过程;
根据动床模型中桥位纵断面和桥位横断面、导流堤水位、地形变化结果,拟合出各类公式;
根据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的水流、泥沙特性,推导动床模型桥长公式;
根据模型试验成果,提出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合理桥长控制条件的判别标准,并以满足综合控制条件进行桥长选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典型河床边界的粒径为d50=13~54mm,比降为J=3~1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桥位断面设计洪水单宽流量为q=1~10m3/s.m,典型的暴雨洪水过程,以大洪水各流域的洪水过程进行概化。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确定桥长的实现步骤如下:第一步:收集桥位河段流量资料,选择典型洪水流量过程,推求设计洪水;若无流量资料就以暴雨资料,选择典型暴雨过程,求设计雨量,拟定设计暴雨过程,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第二步:收集建桥前的桥位河段地形图,由桥位河段1~3km天然床面比降确定河床比降J;
第三步:根据桥梁设计要求和动床模型公式,初步确定桥梁长度L;
第四步:根据洪峰流量及桥长确定桥位断面的单宽流量q;
第五步:在桥位河段用钻机在河底钻孔取沙,分析粒径级配,粒径小于1mm的床沙用粒度分析仪测量确定,绘制级配曲线并确定床沙中值粒径d50
第六步:计算桥前壅水水深最大值hmax,最大水深控制深度为1.5m;
第七步:确定主流偏心系数;
第八步:桥位断面最大冲刷深度进行计算hhb,控制水深为1.5~2.0m。
第九步:确定导流堤投影流量,如无法判别进口主流的分布,按照进口均匀分布流量考虑;确定导流堤迎水面坡度1∶m;
第十步:根据施工条件确定导流堤施工控制深度,由调治构造物的抗冲性确定导流堤允许冲刷深度;
第十一步:计算导流堤冲刷深度Hp上限,并以控制深度作为判别条件,确定是否选取防冲构造物;
第十二步:选择不同的桥长,重复步骤一到步骤十一,至少作两个方案;
第十三步:作两个以上的方案经济评价,选取合理桥长以及水力计算结果。
确定合理桥长选取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根据桥梁初步选线设计要求,根据桥长动床模型公式:
L = 1.18 Q s 0.56 J 0.28 d 50 0.035
式中:L-桥梁总长,单位:m;
Qs-设计洪峰流量,以暴雨洪水作为典型洪水过程;单位:m3/s;
J-建桥前的河床比降;
d50-床沙中值粒径,取样由钻孔资料确定,取样孔不少于3个。
②桥前壅水水深计算并判别。
hmax=0.18×q0.4×J-0.5 d50  0.4,hmax≤Hyk
(q=1~10m3/s.m,J=3~15‰,d50=0.013~0.054m)
式中:hmax-桥前壅水水深最大值,是指水面距建桥前天然河床面的水深,单位:m;
q-桥位断面的单宽流量,由洪峰流量和桥长决定,单位为m3/s·m;
J-河床比降,由桥位河段1~3km天然床面比降确定(建桥前);
d50-床沙中值粒径,取样由钻孔资料确定,取样孔不少于3个;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
Hyk-最大水深控制深度,取1.5m。
③桥位断面最大冲刷深度计算并判别。
h hbϵ = 0.98 q 0.73 J 0.15 d 50 - 0.08 ϵ 0.42 , hhbτ≤Hk
(q=1~10m3/s.m,J=3~15‰,d50=0.013~0.054m)
式中:hhbε-桥位断面最大冲刷深度,指冲刷后河床最低点与建桥前天然河床面的距离,单位:m;
Qs-桥位处设计流量,单位为m3/s;
q-桥位断面的单宽流量,由洪峰流量和桥长决定,单位为m3/s·m;
J-河床比降,由桥位河段1~3km天然床面比降确定(建桥前);
d50-床沙中值粒径,取样由钻孔资料确定,取样孔不少于3个;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
ε-主流偏心系数,最小值取为2.0;
Hk-控制深度,取1.5~2.0m。
④根据河床宽度选取导流堤或梨形堤防护结构型式,计算导流堤冲刷上限深度或梨形堤冲刷深度并判断是否选取防冲构造物。
导流堤冲刷深度公式:
Hp上限=0.975Q0.57J0.3d50 -0.08e-0.2m
若hp上限≥Hhk,需设防冲构造物。
(q=1~10m3/s.m,J=3~15‰,d50=0.013~0.054m)
式中:Q-导流堤投影流量,如无法判别进口主流的分布,按照进口均匀分布流量考虑。单位:m3/s;
Qs-桥位处设计流量,单位为m3/s;
q-桥位断面的单宽流量,由洪峰流量和桥长决定,单位为m3/s·m;
J-河床比降,由桥位河段1~3km天然床面比降确定(建桥前);
d50-床沙中值粒径,取样由钻孔资料确定,取样孔不少于3个;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
m-导流堤迎水面坡度1∶m;
Hdk-导流堤施工控制深度,取2.0~3.0m,由施工条件决定。
Hk-导流堤允许冲刷深度,取6.0m,由调治构造物的抗冲性决定。
梨形堤冲刷深度公式:Hpd=0.98Q0.66J0.33
⑤选取不同的桥长,重复②~④,至少作两个以上的方案。
⑥作两个以上的方案经济评价,选取合理桥长以及水力计算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流合理桥长的设计方案,主要内容:
①提出合理桥长的判断依据;
②动床模型公式给出桥长公式初值;
③根据本项目的3个控制条件,优选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包括最终确定的桥长、导流堤布置型式以及一个系统的桥孔水力计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首先提出合理桥长的判断依据,然后由动床模型公式给出桥长公式初值,最后根据3个控制条件,优选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包括最终确定的桥长、导流堤布置型式以及一个系统的桥孔水力计算,解决了现有的计算桥长的公式及方法,对于滩槽难分的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确定基本河宽的标准并不统一,计算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从桥长、壅水、冲刷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整体关系出发,把桥位断面冲深,壅水高度,导流堤冲深做为控制指标,确定出相互平衡的合理桥长,以能够满足泄洪顺畅、输沙平衡、调治构造物防护作为判断标准,避免了后期以工程手段循环修复,有效地发挥了工程的长期经济效益。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其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收集桥位河段流量资料,绘制流量过程曲线,选择典型洪水流量过程,推求设计洪水洪峰流量Qs;
第二步:收集建桥前的桥位河段地形图,在桥位上下游1~2km河道顺直段各选择一个断面作为计算起始点,选取主流河槽附近河底地形高程,沿主流河槽在两断面之间绘制河心线,测量出两断面间距离,根据绘图比尺得到天然河段两断面间间距,计算河床比降J;
第三步:通过桥位河段钻机在河底钻孔取沙,用不同筛径的筛子分选各级床沙,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小于某一粒径的质量,粒径小于1mm的床沙用粒度分析仪测量确定,绘制级配曲线并确定床沙中值粒径d50
第四步:根据天然河道观测数据做概化动床模型试验,在动床模型中,水位采用精度为0.1mm的测针读取,流量采用自控系统控制,地形采用二维地形测量仪测量,局部流速用旋桨流速器测量;
第五步:根据桥梁初步选线设计要求以及动床模型公式,初步确定桥梁长度L;动床模型公式为式中:L-桥梁总长,单位:m;Qs-设计洪峰流量,以暴雨洪水作为典型洪水过程;单位:m3/s;J-河床比降;d50-床沙中值粒径,取样由钻孔资料确定,取样孔不少于3个;
第六步:布置概化动床模型试验,根据河床比降J、床沙中值粒径、桥位河段压缩比、导流堤布置形式、洪峰过程以及设计洪水单宽流量因素设置不同方案进行实验,流量以自控系统控制,用二维地形测量仪测量地形变化过程以及用测针读取动床模型中纵向断面、桥位断面、导流堤两侧水位;
第七步:根据概化动床模型试验数据,对单宽流量q,导流堤投影流量Q,导流堤迎水面坡度m,河床比降J,床沙中值粒径d50以及主流偏心系数ε,进行相关分析拟合得出桥前壅水最大水深hmax、桥位断面最大冲刷深度hhbε和导流堤冲刷深度Hp上限计算公式;
第八步:根据最大壅水水深控制深度Hyk、桥位断面冲刷控制深度、导流堤施工控制深度Hdk以及导流堤允许冲刷深度对桥前壅水水深、桥位断面冲刷深度、导流堤冲刷深度进行判断,并做相应措施调整;
第九步:选取不同的桥长,作两个以上的方案经济评价,选取合理桥长以及水力计算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桥梁设计要求及动床模型公式,初步确定桥梁长度L的实现方法为:
收集桥位河段流量资料,选择典型洪水流量过程,推求设计洪水;若无流量资料就以暴雨资料,选择典型暴雨过程,求设计雨量,拟定设计暴雨过程,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收集建桥前的桥位河段地形图,由桥位河段1~3km天然床面比降确定河床比降J;
根据桥梁设计要求和动床模型公式,初步确定桥梁长度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桥前壅水水深进行计算并判别的实现方法为:
根据洪峰流量及桥长确定桥位断面的单宽流量q;
在桥位河段用钻机在河底钻孔取沙,分析粒径级配,粒径小于1mm的床沙用粒度分析仪测量确定,绘制级配曲线并确定床沙中值粒径d50
计算桥前壅水水深最大值hmax,最大水深控制深度为1.5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第八步中的根据最大壅水水深控制深度Hyk、桥位断面冲刷控制深度、导流堤施工控制深度Hdk作为判别条件,确定是否选取防冲构造物的实现方法为:
确定主流偏心系数ε;
根据桥位断面最大冲刷深度计算hhbε,控制水深为1.5~2.0m;
确定导流堤投影流量,如无法判别进口主流的分布,按照进口均匀分布流量考虑,并确定导流堤迎水面坡度;
根据施工条件确定导流堤施工控制深度,由调治构造物的抗冲性确定导流堤允许冲刷深度;
计算导流堤冲刷深度Hp上限,并以控制深度作为判别条件,确定是否选取防冲构造物。
5.一种以桥长、壅水及冲刷相互变化关系确定桥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典型的河床边界;
选取桥位断面典型洪峰过程及设计洪水单宽流量;
桥位河段压缩比为7∶1,7∶3;
按照常用的导流形式压缩河床布置,并对桥位河段导流堤布置;
在河床比降J、床沙中值粒径、压缩比、导流堤布置形式、洪峰过程及设计洪水单宽流量一定情况下,测量动床模型中纵向断面、桥位断面、导流堤两侧水位和地形变化过程;
根据动床模型中桥位纵断面和桥位横断面、导流堤水位、地形变化结果,拟合出各类公式;
根据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的水流、泥沙特性,推导动床模型桥长公式;
根据模型试验成果,提出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合理桥长控制条件的判别标准,并以满足综合控制条件进行桥长选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典型河床边界的床沙中值粒径为d50=13~54mm,河床比降J=3~15‰。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位断面设计洪水单宽流量为q=1~10m3/s.m,典型的暴雨洪水过程,以大洪水各流域的洪水过程进行概化。
CN201210330630.6A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47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0630.6A CN102864755B (zh)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0630.6A CN102864755B (zh)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4755A CN102864755A (zh) 2013-01-09
CN102864755B true CN102864755B (zh) 2015-07-15

Family

ID=47443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063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4755B (zh)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647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1615B (zh) * 2016-04-28 2018-01-16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低成本抗水毁的小桥涵出水口防护设计方法
CN112766625A (zh) * 2019-11-01 2021-05-07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地热井最大产水量与酸压施工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3849A (en) * 1972-07-27 1974-04-16 Offshore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mping wave action
DE20019358U1 (de) * 2000-11-13 2001-04-12 Staab Guenter Wellenerzeuger für fließende Gewässer
CN102002925A (zh) * 2010-11-17 2011-04-06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多沙河流河工动床模型人工转折方法及人工转折导流槽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3849A (en) * 1972-07-27 1974-04-16 Offshore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mping wave action
DE20019358U1 (de) * 2000-11-13 2001-04-12 Staab Guenter Wellenerzeuger für fließende Gewässer
CN102002925A (zh) * 2010-11-17 2011-04-06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多沙河流河工动床模型人工转折方法及人工转折导流槽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新疆宽浅变迁河流桥渡动床模型设计探讨;杨胜发等;《泥沙研究》;20080630(第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4755A (zh)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0193B (zh) 一种基于动力过程的泥石流动态风险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02864756A (zh) 一种桥梁墩台最大冲刷深度的测控方法
Wormleaton et al. Flow structures in a two-stage channel with a mobile bed
CN108132981A (zh) 顾及暴雨洪涝风险影响的电力设施选址方法
CN110219277A (zh) 坝系的溃坝洪水分析系统
CN115375198B (zh) 区域河湖水系连通联合调度和水质安全保障方法及系统
Roy et al. Road-stream crossing an in-stream intervention to alter channel morphology of headwater streams: case study
CN106096203A (zh) 一种枢纽大坝的基底施工方法
CN112227292A (zh) 基于一维水动力模型的空腹拱桥壅水智能分析方法
CN104933268A (zh) 一种基于一维非恒定流数值模型的洪水分析方法
CN102979058B (zh) 一种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的桥位断面冲刷测控方法
CN102864755B (zh) 一种根据动床模型确定桥长的方法
Kamel Application of a hydrodynamic MIKE 11 model for the Euphrates River in Iraq
CN102864754A (zh) 一种桥位河段导流堤冲刷深度的测控方法
CN109736259B (zh) 山区河流复式滩地利用范围及防洪安全位置的水力学确定方法
CN102864753A (zh) 一种桥位河段纵断面最大冲刷深度及冲刷范围的测控方法
Moghadam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energy dissipation and block barriers in stepped spillways
Azarang et al. Simulating the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of Karun Alluvial River in the Region of Ahvaz (southwest of Iran)
CN117236501A (zh)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海水入侵防控方法及系统
CN116522609A (zh) 一种基于Fluent+Infoworks ICM的城市内涝预警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6683019A (zh) 一种泥石流堵江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CN115600527A (zh) 基于水库环境数据的水库运行状态预测分析方法
CN202522430U (zh) 一种隧道雨水收集试验模型
Mahdian Khalili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dune formation downstream of pier scour hole with upstream debris accumulation
CN109472445A (zh) 冰水泥石流的危险性判断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DONG JINDONGHAI GROUP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5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Shengfa

Inventor after: Chen Shaowen

Inventor after: Xu Xiangmeng

Inventor after: Lan Yanp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Aiwen

Inventor after: Fu Xuhui

Inventor after: Li Wenjie

Inventor after: Hu Ji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Peng

Inventor before: Yang Shengfa

Inventor before: Lan Yanp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Aiwen

Inventor before: Fu Xuhui

Inventor before: Li Wenjie

Inventor before: Hu Ji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Pe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YANG SHENGFA LAN YANPING ZHANG AIWEN FU XUHUI LI WENJIE HU JIANG ZHANG PENG TO: YANG SHENGFA CHEN SHAOWEN XU XIANGMENG LAN YANPING ZHANG AIWEN FU XUHUI LI WENJIE HU JIANG ZHANG PE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09

Address after: 400074 Chongqing Nan'an District University Avenue, No. 66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Jindonghai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400074 Chongqing Nan'an District University Avenue, No. 66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