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6134B - 断路器及其动触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及其动触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56134B CN102856134B CN201110180142.7A CN201110180142A CN102856134B CN 102856134 B CN102856134 B CN 102856134B CN 201110180142 A CN201110180142 A CN 201110180142A CN 102856134 B CN102856134 B CN 1028561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ing contact
- contact
- rotating shaft
- elastic component
- movable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动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和转轴,动触头可转动的安装在转轴上,在动触头和转轴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触头锁止机构,触头锁止机构包括一弹性件和设在动触头背部的一个凸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动触头相连,弹性件的第二端支撑在转轴内部,弹性件的第二端还连接一悬臂,在动触头转动过程中,所述悬臂可与所述凸台相抵触。本发明的动触头系统及具有该结构的断路器,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性能,减少了零件总数,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断路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触头系统及具有该动触头系统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在塑壳式断路器中的动触头转轴系统内,通常采用的动触头转轴系统结构内都是由转轴、动触头、拉簧、转轴盖、浮动轴、连杆、挂簧轴、定位轴等构成的。为了防止斥分的动触头跌落,造成电弧重燃,影响产品的分断性能,都采用了防跌落装置。目前,塑壳式断路器中双断点单极模块化结构的触头转轴系统内,采用的防跌落装置都是通过一根专用挂轴与动触头上或转轴上的限位凸台或凹坑相互作用来实现防跌落性能的。而这种结构零部件多,但其安装空间较小,装配复杂,因此对生产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动触头系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动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和转轴,动触头可转动的安装在转轴上,在动触头和转轴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触头锁止机构,所述触头锁止机构包括一弹性件和设在动触头背部的一个凸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动触头相连,弹性件的第二端支撑在转轴内部,弹性件的第二端还连接一悬臂,在动触头转动过程中,所述悬臂可与所述凸台相抵触。
本发明所述转轴包括转轴底和转轴盖,所述动触头穿设在转轴底和转轴盖围成的空腔内,一浮动轴穿过动触头的中心孔其两端插设在转轴底和转轴盖上,
本发明所述转轴底上还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连接有支撑件,支撑件呈V形折弯,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支撑在所述支撑件内。
本发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触头锁止机构还包括设在动触头上的圆孔,扭簧的第一端插设在圆孔内。
本发明所述圆孔内设有套管,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插设在套管内。
本发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片,所述触头锁止机构还包括设在动触头上的卡槽,弹簧片的第一端并置于所述卡槽内,弹簧片的第二端连接一弯折部,所述悬臂由弯折部构成。
本发明所述动触头为双断点动触头,所述触头锁止机构有两个,两个触头锁止机构关于动触头的转动中心对称布置。
一种断路器,包括静触头和动触头系统,所述动触头系统采用以上所述的任一项动触头系统。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动触头系统及具有该动触头系统的断路器,通过弹性件的悬臂与动触头上的凸台相配合,防止动触头跌落而使动、静触头再次闭合,不仅提高了双触点动触头分断性能,而且减少了零件个数,简化了转轴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动触头系统结构原理图。
图2本发明动触头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所述转轴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述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时的状态图。
图8所述弹性件上的悬臂勾着动触头上的凸台时的状态图。
图9为图8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10所述动触头斥分到位时的状态图。
图11为图10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12本发明动触头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图1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具有该转轴结构的断路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10和转轴,动触头可转动的安装在转轴上,还包括一弹性件3和设在动触头背部的一个凸台101,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动触头10相连,弹性件的第二端支撑在转轴内部,弹性件的第二端还连接一悬臂32。上述弹性件3和凸台101构成一个触头锁止机构,该触头锁止机构在动触头因大电流被斥开时,可以卡住动触头,避免动触头回落再次形成闭合。具体的作用方式为,在动触头被斥开转动过程中,悬臂32可与凸台101相抵触,并卡住动触头,防止动触头回落。
本发明既可以应用于单断点断路器中,也可以应用于双断点断路器中,也可应用于由多组触头组成的动触头系统的断路器中。
图2所示是本发明应用于双断点断路中的第一实施例,其动触头为双断点动触头,包括两个触头锁止机构。动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4、转轴底1、转轴盖7、两个弹性件3、两个支撑件2、两个套管5和一根浮动轴6。动触头4(见图6)在转动中心处设有中心孔43,还设有关于中心孔43对称的两个圆孔42及两个凸台41。动触头可转动的安装在转轴中,转轴由转轴底1和转轴盖7组成。如图3所示,转轴底1和转轴盖7在相对位置上分别设有盲孔11,浮动轴6穿过动触头上的中心孔43两端插入盲孔11内,使动触头4可绕浮动轴转动。转轴底1和转轴盖7在相对位置上分别还设有两个对称的安装槽12,每两个相对的安装槽内放置一个支撑件2,支撑件2为具有弯折曲面21的V形弯折件(见图4)。
如图5所示,弹性件3为扭簧,扭簧的第一端33插设在圆孔42内,扭簧的第二端置于支撑件2内。扭簧的第二端31连接悬臂32,扭簧第二端31与支撑件的弯折曲面21相接触。两个扭簧关于动触头转动中心对称分布,在动触头转动过程中,悬臂32可与凸台41相接触。为更好的使悬臂沿动触头运动,在动触头上还设有边沿曲面44,边沿曲面44设在凸台41的背部并与凸台41相连。
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在圆孔42内设置套管5,扭簧的第一端33插设在套管5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在动、静触头闭合状态下(见图7),弹性件3作用在动触头上的作用力F其方向线位于圆孔42与中心孔43连线的下方,产生一个逆时针方向的力矩,此时弹性件3作用在动触头4上的作用力为压力,弹性件提供触头压力保持动、静触头闭合。在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作用下,动触头4产生分离转动,此时动触头4仍然受到弹性件3的触头压力作用;当动触头继续旋转,弹性件3作用在动触头上的作用力方向线位于圆孔42与中心孔43连线的上方时(见图10及图11),产生一个顺时针方向的力矩,弹性件作用在动触头4上的作用力变成反向拉力,加快了动触头4的分离速度,直至动触头4转到最大的分离位置。若斥分到位的动触头4继续转动,则由于弹性件3上悬臂32与动触头4上的边沿曲面44的碰撞作用,弹性件起到缓冲吸能的功能(见图10及图11);若斥分到位的动触头4因碰撞发生回弹现象,则弹性件3上悬臂32将勾着动触头4上的凸台41(见图8及图9),防止动触头4的跌落。
弹性件3的运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它既能给动触头4提供触头压力或反向拉力,又能起到对动触头4防跌落作用。因此本发明的动触头系统在保证产品分断性能的同时,减少了零部件个数,结构简单化,减少了装配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2所示是本发明应用于双断点断路中的第二实施例,动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4、转轴底1、转轴盖7、两个弹性件8、两个支撑件2和一根浮动轴6。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在结构上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弹性件8本身的结构。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弹性件8为片状结构的弹簧片,弹簧片的第一端83卷成圆筒状,弹簧片的第二端包括弯折部81和由弯折部向外延伸而成的悬臂83。根据本弹性件8的具体结构,动触头上设置了关于中心孔对称的两个卡槽45(见图14),弹簧片的第一端83置于卡槽内,弹簧片的第二端置于支撑件2内,并弯折部81与支撑件的弯折曲面21接触。本实施例采用片状的弹簧片作为弹性件,更易于加工和安装,减少了零件总数,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上述双断点动触头系统的断路器,该断路器内设有静触头9和动触头4,并采用本发明所要保护的动触头系统,使断路器提高了分断性能,减少了生产成本。
Claims (6)
1.一种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4、10)和转轴,动触头可转动的安装在转轴上,其特征在于,在动触头(4、10)和转轴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触头锁止机构,每个触头锁止机构包括一弹性件和设在动触头背部的一个凸台(41、101),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动触头(4、10)相连,弹性件的第二端支撑在转轴内部,弹性件的第二端还连接一悬臂(32、82),在动触头转动过程中,所述悬臂(32、82)可与所述凸台(41、101)相抵触;所述转轴包括转轴底(1)和转轴盖(7),所述动触头(4)穿设在转轴底(1)和转轴盖(7)围成的空腔内,一浮动轴(6)穿过动触头的中心孔,且所述浮动轴的两端插设在转轴底和转轴盖上,所述转轴底上还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内连接有支撑件(2),支撑件呈V形折弯,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支撑在所述支撑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为扭簧,所述每个触头锁止机构还包括设在动触头(4)上的圆孔(42),扭簧的第一端(33)插设在圆孔(4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42)内设有套管(5),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33)插设在套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8)为弹簧片,所述每个触头锁止机构还包括设在动触头上的卡槽(45),弹簧片的第一端(83)置于所述卡槽内,弹簧片的第二端连接一弯折部(81),所述悬臂(82)由弯折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动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为双断点动触头,所述触头锁止机构有两个,两个触头锁止机构关于动触头的转动中心对称布置。
6.一种断路器,包括静触头和动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系统采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触头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80142.7A CN102856134B (zh) | 2011-06-29 | 2011-06-29 | 断路器及其动触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80142.7A CN102856134B (zh) | 2011-06-29 | 2011-06-29 | 断路器及其动触头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56134A CN102856134A (zh) | 2013-01-02 |
CN102856134B true CN102856134B (zh) | 2015-03-25 |
Family
ID=47402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80142.7A Active CN102856134B (zh) | 2011-06-29 | 2011-06-29 | 断路器及其动触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5613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28098B (zh) * | 2015-12-10 | 2018-12-11 | 二一三电器(上海)有限公司 | 双断点动触头装置 |
US9842708B1 (en) * | 2016-06-03 | 2017-12-1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Circuit breaker latch mechanism integrated into the rotor assembly |
CN108766842A (zh) * | 2018-08-23 | 2018-11-06 | 无锡新宏泰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断路器分体式转轴结构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8547A (zh) * | 2001-05-28 | 2003-01-01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模制盒断路器 |
CN202126981U (zh) * | 2011-06-29 | 2012-01-25 |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断路器及其动触头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00301B2 (ja) * | 2003-09-16 | 2008-12-24 | 富士電機アセッツ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回路遮断器 |
JP4776638B2 (ja) * | 2008-01-17 | 2011-09-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遮断器 |
-
2011
- 2011-06-29 CN CN201110180142.7A patent/CN1028561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8547A (zh) * | 2001-05-28 | 2003-01-01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模制盒断路器 |
CN202126981U (zh) * | 2011-06-29 | 2012-01-25 |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断路器及其动触头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56134A (zh) | 2013-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09391C (zh) | 电路断路器的可移动的接触器组件 | |
CN102856134B (zh) | 断路器及其动触头系统 | |
CN104037016A (zh) | 一种新型磁性接近开关 | |
CN102386029B (zh) | 塑壳式断路器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 | |
EP2439762B1 (en) | Multiple pole breaker with auxiliary supporting pieces | |
CN107230563A (zh) | 高速开关 | |
CN203644706U (zh) | 一种断路器的动触头斥开跳闸装置 | |
CN203026469U (zh) |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 | |
CN102592896A (zh) | 用于限流型断路器的活动接触器组件 | |
CN202678240U (zh) | 用于低压断路器的电磁脱扣基架组件 | |
CN202126981U (zh) | 断路器及其动触头系统 | |
CN104465235B (zh) | 断路器的触头模块 | |
CN207587618U (zh) | 真空断路器的分合闸装置 | |
CN101859669B (zh) | 断路器旋转双断点结构 | |
CN106531583A (zh) |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 |
WO2013053283A1 (zh) | 旋转双断点动触头模块 | |
CN202423166U (zh) | 不对称的双触点断路器 | |
CN104465254A (zh) | 旋转双断点触头 | |
CN201490122U (zh) | 带辅助支撑件的多极断路器 | |
CN102412103A (zh) | 双断点断路器的触头机构 | |
CN102420082B (zh) | 塑壳断路器动触头防跌落装置 | |
CN204361029U (zh) | 断路器及其储能和复位机构 | |
CN103531409A (zh) |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 |
CN100483595C (zh) | 簧片式转轴卡住机构 | |
CN206331991U (zh) | 双断点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