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6853A - 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6853A
CN102846853A CN 201110180719 CN201110180719A CN102846853A CN 102846853 A CN102846853 A CN 102846853A CN 201110180719 CN201110180719 CN 201110180719 CN 201110180719 A CN201110180719 A CN 201110180719A CN 102846853 A CN102846853 A CN 102846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dosage form
shizao
nano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807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洪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iweit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iweit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iweit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iweit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18071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468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46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68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芫花1.5份、大戟1.5份、甘遂1.5份、大枣10份。其生产过程包括:超音速气流粉碎、醇水提取、超声波粉碎提取、水煎浓缩、超音速喷雾干燥、纳米研磨、高压乳匀、纳米粒制备等。本发明注重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所体现出的多协同、多靶向等优点。规模化生产后,可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可使药物的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以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Description

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水煎液复方药效化学反应因化学成分太多,暂时还未被揭示其神秘面纱,但中药方剂中一些神秘黑箱药效作用就藏在中药水煎液中,不能一味最求中药西化、中药现代化而只用单体和有效部位。中药水煎浓缩液不能弃之不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药效的研究,对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增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
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制剂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是造成我国医药工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一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药、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我国口服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2/3,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
十枣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方由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组成。功效:攻逐水饮。主治:(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2)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肿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舌苔滑,脉沉弦。本方主要用于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晚期血吸虫病腹及肾炎水肿等证属水饮内结,形气俱实者。
方义:
(1)芫花、大戟性辛苦以逐水饮。甘遂苦寒,能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2)三药过峻,故用大枣之甘以缓之,益土所以胜水,使邪从二便而出也。
用药禁忌:
本药为攻逐水饮峻剂。如服后虽泻不爽,水饮未尽患者,次日渐加再服,总以快利为度。体虚邪实者,当与补气剂交替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
勿与甘草同服,孕妇忌用。
各家论述:
《伤寒附翼》仲景利水之剂种种不同,此其最峻者也。凡水气为患,或喘或咳,或利或吐,或吐或利而无汗,病一处而已。此则外走皮毛而汗出,内走咽喉而呕逆,下走肠胃而下利。水邪之泛溢者,既浩浩莫御矣,且头痛短气,心腹胁下皆痞硬满痈,是水邪尚留结于中;三焦升降之气,拒隔而难通也。表邪已罢,非汗散所宜;里邪充斥,又非渗泄之品所能治,非选利水之至锐者以直折之,中气不支,亡可立待矣。甘遂、芫花、大戟,皆辛苦气寒,而秉性最毒,并举而任之,气同味合,相须相济,决渎而大下,一举而水患可平矣。然邪之所凑,其气己虚,而毒药攻邪,脾胃必弱,使无健脾调胃之品主宰其间,邪气尽而元气亦随之尽,故选枣之大肥者为君,预培脾土之虚,且制水势之横,又和诸药之毒,既不使邪气之盛而不制,又不使元气之虚而不支,此仲景立法之尽善也。用者拘于甘能缓中之说,岂知五行承制之理乎?
临床应用:
胸膜腔积液:治疗渗出性胸膜炎51例,胸水在11天内改善达96%,20天内完全消失者达88.2%,积液平均消失时间为16.2天。结果表明,十枣汤治疗本病较单用西药可提高疗效40%,较单用抗痨疗法的效果好一倍左右。《中医药学报》(1984;1:53);王某,男,19岁,发烧以午后为重,盗汗咳嗽,吐少量白痰,右侧胸痛半月,体温39℃,脉搏123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100/70mmHg。右侧胸廓饱满,呼吸明显受限,心尖搏动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胁间外0.5cm处,心界左移,右肺呼吸音消失,叩呈浊音,X线胸片所见:右肺前二肋以下呈致密阴影,肋膈角消失,上界呈反抛物线样,胸水常规,李凡他氏反应阳性,血沉第一小时50mm,第二小时75mm。经用十枣汤二次,48小时体温恢复正常,胸不痛,呼吸平稳。X胸片胸水全部吸收。有胸膜肥厚征象。血沉复查:第一小时为5mm。第二小时10mm,告愈出院,随访6个月良好。上方治疗结核性胸膜炎28例,男17例,女11例,最小者15岁,最大者45岁,胸水量,经X线检查,胸水在2-3前肋以下18例,3-4前肋以下6例,4-5前肋以下4例。治疗结果:24小时内吸收者13例;48小时内吸收者9例;72小时以上吸收者6例。
肾炎水肿:南宗景先生曰:舍妹患腹胀病,初起之时,面目两足皆微肿,继则腹大如鼓,漉漉有声,渴喜热饮,小溲不利,呼吸迫促,夜不成寐,愚本《内经》开鬼门,洁净府之旨,投以麻黄、附子、细辛合胃苓散加减,服后虽得微汗,而未见何效。西医诊为肾脏炎症,与以他药及朴消等下利,便泻数次,腹胀依然,盖以朴消仅能下积,不得下水也。翌日,忽头痛如劈,呕吐痰水则痛稍缓。愚曰,此乃水毒上攻之头痛,即西医所谓自家中毒。乃拟方用甘遂三分(此药须煨透,服后始未致作呕,否则吐泻并作),大戟、芫花炒,各一钱半。因体质素不壮盛,改用枣膏和丸,欲其缓下,并令侍役先煮红米粥以备不时之需。药后四五小时,腹中雷鸣,连泻粪水十余次,腹皮弛缓,头痛也除,惟神昏似厥,呼之不应,进已冷之红米粥一杯,即泻止神清;次日腹中微有水气,因复投十枣丸一钱半,下其余水,亦祛疾务尽之意。嗣以六君子汤补助脾元,调理旬日,即获痊愈。
肝硬化腹水:殷氏用逐水法为主治疗25例肝硬化腹水,从逐水效果看,十枣汤较好。
胃酸过多症:林氏用十枣汤治愈14例胃酸过多症,无一例复发。服法是将大戟、芫花、甘遂各7.5g研细末,大枣十个,先将大枣煎汤两碗,早晨空腹服一碗,一小时后,将药末投入另一碗中服下。服后可有胸中呕恶,腹内嘈杂感,二小时后开始泻下二至三次,泻后自觉疲倦,可用大枣煮粥食之,再用党参、茯苓、橘红、半夏、大枣煎服善后。
结核性胸膜炎:用芫花、甘遂、大戟各等份,研为细末备用,另用肥大枣15枚煎汁3000ml备用,于清晨空腹先服枣汤150ml,5分钟后将配制的药末4g用剩余枣汤送服。治疗本病28例结合西药抗结核。结果:胸水24小时内吸收者13例,48小时内吸收者9例,72小时以上吸收者6例。
小儿肺炎:用大戟、芫花、甘遂各等量。剂量按病儿年龄及身体状况定。0.5-2g上药用醋煮沸后晾干,研成细粉(分别包装为0.5g、0.75g、1g、2g,置干燥处备用)。服用方法;每日服1次,用大枣10枚煎汤约50ml,将药粉用枣汤冲服送下。如服后吐药者,可将上药再重复1次。治疗小儿肺炎45例,患儿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经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证实,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4个月至11岁。结果:除1例入院时已垂危而死亡外,其余44例全部治愈。
本发明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十枣汤现代中药新剂型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关键点,本发明将及时填补国内外在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领域的空白,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等优点,国内外无相同或类似的文献报道。研发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国际一级查新报告和专利检索显示本发明的实质性进步和新颖性。利用国内外数据库进行了查新检索,综合国内外文献阅读、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联用技术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项目,其创新点:1)采用富含微量元素的中药纳米粉体、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等以不同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球、纳米囊、聚合物胶束、固体酯质纳米粒、磁性纳米粒、免疫纳米粒、纳米乳剂、混悬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毫微襄等,然后混匀分别装入软、硬胶囊中同时联合使用并制备成一种整合型新剂型或根据以上方法制备成其他类型的整合型新剂型;2)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缓控释性能强等特点;在国内文献中未见公开报道,该项目综合技术特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科技查新编号:200921c0704948。
进一步来看:本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是整合了中医、西医的各自优点,以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和注重药物间的协同观念及辨证施治为总战略战术思想,结合现代西方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药剂学等理论,注重已证实的中药单一物质单体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注重中药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和有效物质群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整体作用。注重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本中药复方所用中药的药物有效成分明确,药物药效已得到现代医学的承认。注重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研制现代中药。这些必将推动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该整合型新剂型有效成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
芫花1.5份、大戟1.5份、甘遂1.5份、大枣10份。
其中,所述的各中药富含有机锌、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
上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将药物与载体制备成药物载体原料药,原料药可以是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并可根据需要将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载体原料药,也包括在其基础上制备或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的疗效,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载体原料药。
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本新剂型选用的药物载体材料、活性剂、助乳剂、分散剂等药物辅料是明胶、清蛋白、淀粉及其衍生物、海藻酸盐、β-环糊精、蛋白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乳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甲基丙烯醋酸酯、聚乳酸、氰基丙烯酸酯、半固态聚原酸酯、三酰甘油酯(如三硬脂酸、三棕榈酸、三月桂酸、三油酸等中、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甘油酯(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含有单、二、三酰甘油酯的合成甘油酯)、胆固醇、聚乙二醇、微晶石蜡、鲸酯蜡、红细胞、蒙脱石、茶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药物辅料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辅料,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辅料。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说的整合型新剂型根据中医整体理论、配伍理论和药物的药理、药效、药代、毒理等指标,采用药物纳米粉体、微米粉体、药物单体、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和不同的药物辅料、药物载体联合使用。并可根据制备需要将其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最终可形成的整合型新剂型终端产品是:片剂、散剂、栓剂、棒剂、颗粒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泡腾剂、滴丸剂、气雾剂、膏剂、口服溶液剂、缓释片剂、控释片剂。
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称量后置入粉碎机粉碎至80-200目,然后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至1-10微米,得不同中药微米粉,备用。
步骤二:取60%的芫花、大戟、甘遂微米粉用6-12倍量的30%--90%醇水溶液混合浸泡1-2天,回流提取3次,同时提取水溶性、醇溶性、酯溶性三种有效药物成份,回收酒精,得提取物以备用。
步骤三:取60%的大枣微米粉,采用超声波分散萃取设备分别进行分散提取,超声功率为:800W-3000W、超声频率:28KHz--120KHz、粉碎提取时间为10-100分钟,得提取物以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二、步骤三所得中药提取物,采用纳米球磨机研磨4-16个小时,得粒径分布为50-1000纳米的纳米粉,备用。
步骤五:取40%的各中药微米粉,用水浸泡两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3次,煎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得中药提取物、纳米粉根据需要以及其不同的药性、药理作用,可分别采用层离、大孔吸附、凝胶分子筛选、模分离、超速离心等技术进行制备,得到不同的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等药物原料。
步骤七: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用不同的药物辅料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XIXE“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乳匀法、包合技术、固体技术、研磨法、溶剂-熔融法、挤压法、复凝聚法、乳化交联法、聚合分散法、熔融法、冷冻干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原料药。原料药粒径为10纳米-10微米之间。
步骤八: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要求,取步骤五所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和步骤七所得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微囊等原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配方比例进行混合。
步骤九: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上述混合好的原料药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分别灌装成硬胶囊和软胶囊。也可以按2010年版的《中国药典》相关制剂标准规范制成其它类型的上述终端产品。
步骤十:将制成的终端产品分别进行数粒、装瓶、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包装好的产品按生产批次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
上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中用到的中药粉碎和提取方法,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进、更环保的粉碎方法、提取方法和技术。
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六中的药物单体、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制备技术以及所述步骤七中采用不同药物辅料制备成的不同类型的纳米粒、纳米乳等原料药。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进、更环保的制备方法和技术。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其关键点1是根据原料药的粒径不同和药性的不同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可产生不同的靶向性和缓控释性。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其关键点2是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十枣汤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关键点,本发明将及时填补国内外在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领域的空白,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等优点,国内外无相同或类似的文献报道。通过国际一级查新报告和专利数据库检索显示本发明的实质性进步和新颖性。利用国内外数据库进行了查新检索,综合国内外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联用技术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项目,其创新点:1)采用富含微量元素的中药纳米粉体、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等以不同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球、纳米囊、聚合物胶束、固体酯质纳米粒、磁性纳米粒、免疫纳米粒、纳米乳剂、混悬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毫微襄等,然后混匀分别装入软、硬胶囊中同时联合使用并制备成一种整合型新剂型或根据以上方法制备成其他类型的整合型新剂型;2)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缓控释性能强等特点;在国内文献中未见公开报道,该项目综合技术特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科技查新编号是:200921c0704948。
进一步来看,本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是整合了中医、西医的各自优点,以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和注重药物间的协同观念及辨证施治为总战略战术思想,结合现代西方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药剂学等理论,注重已证实的中药单一物质单体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注重中药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和有效物质群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注重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本中药复方所用中药的药物有效成分明确,药物药效已得到现代医学的承认。注重中药的不同纳米载体剂型制备技术联合使用。配伍上是采用中药生药纳米粉体、单体、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中药浓缩浸膏、水煎浓缩液、纳米药物载体等联合使用。本配方各种中药粉体粒径大部分为50~1000纳米的颗粒。采用不同的纳米药物载体制备成纳米粒、纳米球、纳米囊、固体酯质纳米粒、纳米乳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毫微襄等。其粒径分布在10纳米----10微米之间。然后根据药理、靶向的不同、缓控释时间的不同和中医君臣佐使理论,合理配伍进行混合,分别装入硬胶囊和软胶囊之中。根据胶囊材质的溶解、崩解、分散时间的不同,可分别制备成网状内皮靶向系统、胃部粘膜吸收系统、小肠吸收系统、结肠吸收系统等靶向系统。相比传统中药和药物单体,本中药复方新剂型的整体协同治疗作用的药物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疗效更为突出,毒副作用更少。多载体和多药物单体等联合使用,突破了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配伍理论,为现代中药研制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有效的新剂型配伍方案。是具有实质性的技术创新突破。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别之处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
芫花1.5份、大戟1.5份、甘遂1.5份、大枣10份。
进一步来看,本发明的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药物配伍上起到三足鼎立联合作用:1、用中药饮片制备出纳米、微米粉体,以此增强十枣汤疗效和大幅提高中药饮片细胞破壁后的生物利用度;2、用中药提取物并选择适当的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中药化学单体、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等,以此来证实和加强十枣汤的化学物质的药理、药效性;3、用中药饮片制备出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以此来加强十枣汤中药复方独特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带来的暂时不可预知的药效并保留和加强了中医整体观念、君臣佐使概念。以上三方面联合配伍使用,根据纳米药物粒径和性质的不同,可达到多靶向、多协同、缓控释等效果,并对加强药物药理活性起到有益的作用,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效果显著高于传统制剂。
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称量后置入粉碎机粉碎至80-200目,然后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至1-10微米,得不同中药微米粉,备用。取60%的芫花、大戟、甘遂微米粉用6-12倍量的30%--90%醇水溶液混合浸泡1-2天,回流提取3次,同时提取水溶性、醇溶性、酯溶性三种有效药物成份,回收酒精,得提取物以备用。取60%的大枣微米粉,采用超声波分散萃取设备分别进行分散提取,超声功率为:800W-3000W、超声频率:28KHz--120KHz、提取时间为10-100分钟,得提取物以备用。将上述所得中药提取物,采用纳米球磨机研磨4-16个小时,得粒径分布为50纳米-1000纳米的纳米粉,备用。取40%的各中药微米粉混合,用水浸泡两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3次,煎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用。将上述所得中药提取物、纳米粉根据需要以及其不同的药性、药理作用,可分别采用层离、大孔吸附、凝胶分子筛选、模分离、超速离心等技术进行制备,得到不同的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等药物原料。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用不同的药物辅料及载体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相关制剂部分标准规范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XIXE“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乳匀法、包合技术、固体技术、研磨法、溶剂-熔融法、挤压法、复凝聚法、乳化交联法、聚合分散法、熔融法、冷冻干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原料药。制备出的原料药粒径分布在10纳米-10微米之间。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要求,取上述所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和上述所得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微囊等原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配方比例进行混合。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上述混合好的原料药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分别灌装成硬胶囊和软胶囊。也可以按相关制剂标准规范制成其它类型的上述终端产品。将制成的终端产品分别进行数粒、装瓶、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包装好的产品按生产批次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
〖实施例一〗
按前述方法制备以下原料药:浸膏、纳米粒、微胶囊、毫微粒。
其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
芫花1.5份、大戟1.5份、甘遂1.5份、大枣10份。
其制造过程如下: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浸膏、纳米粒、微胶囊、毫微粒按4∶2∶2∶2比例进行混合后,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制剂部分硬胶囊剂标准,不添加辅料、防腐剂,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灌装硬胶囊,制成硬胶囊剂。再进行数粒、装瓶、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最后按生产批次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
〖实施例二〗
按前述方法制备以下原料药:水煎浓缩液、纳米脂质体、纳米乳、微乳。
其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
芫花1.5份、大戟1.5份、甘遂1.5份、大枣10份。
其制造过程如下: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水煎浓缩液、纳米脂质体、纳米乳、微乳按4∶2∶2∶2比例进行混合后,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制剂部分软胶囊剂标准,不添加辅料、防腐剂,采用全自动软胶囊灌装机分装软胶囊,制成软胶囊剂。再进行数粒、装瓶、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最后按生产批次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
〖实施例三〗
按前述方法制备以下原料药:浸膏、纳米粒、纳米乳。
其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
芫花1.5份、大戟1.5份、甘遂1.5份、大枣10份。
其制造过程如下: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浸膏、纳米粒、纳米乳按4∶3∶3比例进行混合后,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制剂部分膜剂标准,成膜材料采用聚乙烯醇,制成膜剂。再进行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最后按生产批次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每片膜面积大小为2-40平方厘米,每片药膜贴12-72小时,贴药部位:脖颈、胸部、后背部、腹部、腿部、脚底部、阿是穴等部位。
通过上述文字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十枣汤中药复方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关键点,现代中药的复方配伍和制备技术能改变药物单体、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群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这从药代动力学层次证明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奇正相合,阴阳互通、水火既济、精微圆融,有容乃大”是中国周易、道教、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中的精华,是朴素哲学主义思想,也是本药物整合型新剂型的研发思路和基础指导思想。中医历来就有医易同源、医道同源之说。这正是本发明的精微圆融整合理论基础。本发明中:单体、有效部位、纳米粒及载体等可谓是奇、是细小、是阴。中医整体观念、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等可谓是正、是宏大、是阳。奇正相合则阴阳互通、阴阳互通则水火既济,为最佳平衡态。西医研究可谓精微,中医理论可谓圆融,两者奇正相合,才真正体现出了中西医结合之整体观念,“合“为“整合”为容。有容乃大、水火既济才是本发明所最求的最高境界。本整合型新剂型通过中药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中药有效物质群、浸膏、水煎浓缩液、中药饮片纳米颗粒等的合理配伍,可生产出软、硬胶囊剂或纳米膜剂、透皮剂等剂型。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以把纳米中药做成膜剂、透皮剂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进一步看,本发明制备出的各种中药粒径大部分为50~1000纳米的颗粒。采用不同的纳米药物载体和技术可制备成纳米粒、纳米球、固体酯质体、纳米乳、药质体、微粒、毫微球、微襄等。其粒径分布在10纳米----10微米之间。然后根据药物药理、靶向的不同、缓控释时间的不同和中医君臣佐使理论,合理配伍进行混合,可分别装入硬胶囊和软胶囊之中。根据胶囊材质的溶解、崩解、分散时间的不同,可分别制备成网状内皮靶向系统、胃部粘膜吸收系统、小肠吸收系统、结肠吸收系统等靶向系统。相比传统中药和药物单体或西药,本整合型新剂型的整体协同治疗作用及药物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疗效更为突出,毒副作用更少。突破了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是中药传统配伍理论和中医药剂学的革新和典范,为十枣汤现代中药制备和生产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有效的新剂型配伍方案。是具有实质性的创新和技术突破。

Claims (10)

1.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新剂型有效成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
芫花1.5份、大戟1.5份、甘遂1.5份、大枣10份。
其中,所述各中药富含有机锌、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药物与载体制备成药物载体原料药,原料药可以是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并可根据需要将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载体原料药,也包括在其基础上制备或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的疗效,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载体原料药。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新剂型选用的药物载体材料、活性剂、助乳剂、分散剂等药物辅料是明胶、清蛋白、淀粉及其衍生物、海藻酸盐、β-环糊精、蛋白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乳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甲基丙烯醋酸酯、聚乳酸、氰基丙烯酸酯、半固态聚原酸酯、三酰甘油酯(如三硬脂酸、三棕榈酸、三月桂酸、三油酸等中、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甘油酯(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含有单、二、三酰甘油酯的合成甘油酯)、胆固醇、聚乙二醇、微晶石蜡、鲸酯蜡、红细胞、蒙脱石、茶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辅料,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辅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整合型新剂型根据中医整体理论、配伍理论和药物的药理、药效、药代、毒理等指标,采用药物纳米粉体、微米粉体、药物单体、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和不同的药物辅料、药物载体联合使用。并可根据制备需要将其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最终可形成的整合型新剂型终端产品是:片剂、散剂、栓剂、棒剂、颗粒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泡腾剂、滴丸剂、气雾剂、膏剂、口服溶液剂、缓释片剂、控释片剂。
6.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称量后置入粉碎机粉碎至80-200目,然后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至1-10微米,得不同中药微米粉,备用。
步骤二:取60%的芫花、大戟、甘遂微米粉用6-12倍量的30%--90%醇水溶液混合浸泡1-2天,回流提取3次,同时提取水溶性、醇溶性、酯溶性三种有效药物成份,回收酒精,得提取物以备用。
步骤三:取60%的大枣微米粉,采用超声波分散萃取设备分别进行分散提取,超声功率为:800W-3000W、超声频率:28KHz--120KHz、提取时间为10-100分钟,得提取物以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二、步骤三所得中药提取物,采用纳米球磨机研磨4-16个小时,得粒径分布为50-1000纳米的纳米粉,备用。
步骤五:取40%的各中药微米粉,用水浸泡两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3次,煎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得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得中药提取物、纳米粉根据需要以及其不同的药性、药理作用,可分别采用层离、大孔吸附、凝胶分子筛选、模分离、超速离心等技术进行制备,得到不同的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等药物原料。
步骤七: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用不同的药物辅料及载体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相关制剂部分标准规范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XIXE“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乳匀法、包合技术、固体技术、研磨法、溶剂-熔融法、挤压法、复凝聚法、乳化交联法、聚合分散法、熔融法、冷冻干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原料药。原料药粒径为10纳米-10微米之间。
步骤八: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要求,取步骤五所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和步骤七所得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微囊等原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配方比例进行混合。
步骤九: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上述混合好的原料药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分别灌装成硬胶囊和软胶囊。也可以按2010年版的《中国药典》相关制剂标准规范制成其它类型的上述终端产品。
步骤十:将制成的终端产品分别进行数粒、装瓶、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包装好的产品按生产批次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中用到的粉碎和提取方法,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进、更环保的粉碎方法、提取方法和技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的药物单体、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制备技术以及所述步骤七中采用不同药物辅料制备成的不同类型的纳米粒、纳米乳等原料药,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进、更环保的制备方法和技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关键点1是根据原料药的粒径不同和药性的不同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可产生不同的靶向性和缓控释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关键点2是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CN 201110180719 2011-06-30 2011-06-30 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Pending CN1028468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80719 CN102846853A (zh) 2011-06-30 2011-06-30 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80719 CN102846853A (zh) 2011-06-30 2011-06-30 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6853A true CN102846853A (zh) 2013-01-02

Family

ID=47394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80719 Pending CN102846853A (zh) 2011-06-30 2011-06-30 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4685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3410A (zh) * 2014-04-10 2014-07-02 周广青 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4306476A (zh) * 2021-12-22 2022-04-12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一种用于治疗胸腹腔积液的方药凝胶膏剂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3410A (zh) * 2014-04-10 2014-07-02 周广青 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4306476A (zh) * 2021-12-22 2022-04-12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一种用于治疗胸腹腔积液的方药凝胶膏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7087A (zh) 一种桂芍知母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283895A (zh) 一种苓桂术甘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409A (zh) 一种五子衍宗丸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46790A (zh) 一种大承气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538A (zh) 一种白虎人参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630A (zh) 一种黄芪桂枝五物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47090A (zh) 一种旋复代赭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46876A (zh) 一种五芩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620A (zh) 一种甘草泻心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632A (zh)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46853A (zh) 一种十枣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629A (zh) 一种桂枝牡蛎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46746A (zh) 一种附子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635A (zh) 一种黄芪建中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631A (zh) 一种越婢加术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621A (zh) 一种鳖甲煎丸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334A (zh) 一种甘草附子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628A (zh) 一种甘草干姜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47092A (zh) 一种吴茱萸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47085A (zh) 一种厚朴七物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617A (zh) 一种白术附子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623A (zh) 一种厚朴麻黄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335A (zh) 一种天雄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5625A (zh) 一种桂枝附子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47094A (zh) 一种桂枝加芍药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uzhou Zhiweitang Biotechnology Co.,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before Expiration of Request of Examination as to Substan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uzhou Zhiweitang Biotechnology Co.,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