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3738A - 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以及无线信令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以及无线信令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3738A
CN102843738A CN201110169288.1A CN201110169288A CN102843738A CN 102843738 A CN102843738 A CN 102843738A CN 201110169288 A CN201110169288 A CN 201110169288A CN 102843738 A CN102843738 A CN 102843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ign
wireless signaling
managemen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92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3738B (zh
Inventor
陈丹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1692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4373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4394 priority patent/WO201217493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843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3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3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37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以及无线信令的方法及设备,主要内容包括:当终端进行小区切换时,将源基站为终端在源小区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目标基站为终端在目标小区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建立对应关系,由于终端在归属小区内处理的无线信令中携带了该终端在该小区中的管理标识,因此,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可以将终端在小区切换前后的无线信令进行关联,进而可以实现对终端在切换前后的无线信令进行跟踪。

Description

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以及无线信令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以及无线信令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时分双工长期演进(TD_LTE)和频分双工长期演进(FDD_LTE)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无线技术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规模试验网建设、预商用网建设等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网络中基站(小区)的数量、用户(终端)的数量都大大增加,同时业务形式更加复杂和多样,为了分析定位网络问题、确定用户行为信息等,必须收集终端侧和网络侧信息交互的无线信令,尤其是对终端在小区切换前后产生的无线信令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的采集提出要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将终端在源小区与目标小区间切换时的无线信令实现关联,使得终端在小区切换前后的无线信令能够被正确地采集。
常用终端在源小区与目标小区间切换时的无线信令关联方式是:以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作为标识对终端进行信令跟踪,由于IMSI作为终端全球唯一的标识而且终身不变,因此,使用其进行终端信令跟踪保证了无线信令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当终端在源小区建立业务时,业务请求消息中可携带IMSI,或者,也可携带临时识别码(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TMSI)或P_TMSI。若业务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是IMSI,则终端在源小区的无线信令中都将携带该IMSI,当终端发生小区切换时,终端在切换后的目标小区中的无线信令中也同样携带IMSI,因此,可以根据该IMSI来收集该终端在小区切换前后的无线信令。
若业务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是TMSI,则需要将该终端的TMSI和IMSI配合实现关联,确保无线信令跟踪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例如,在TD_SCDMA系统中,终端在源小区建立业务时,在切换消息时使用TMSI,且该终端后续在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消息中也携带TMSI,使得终端的RRC层信令通过TMSI能够得到关联;同时,终端在同一业务建立过程中,将网络附属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层消息的公用ID(Common ID)的内容设置为终端IMSI,通过解析Common ID消息的内容,可将该终端的IMSI与TMSI关联起来,利用IMSI的全球唯一性以及对于终端的终身不变性,将终端切换前后的无线信令实现关联。
随着无线技术的演进,TD_LTE技术的网络结构和技术规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如: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CS)域取消、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取消、协议标准改变等等,这些新的网元结构和技术标准的运用,对于无线信令跟踪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例如,终端在业务建立过程中NAS层消息的Common ID取消,且业务建立和保持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无线信令中TMSI或IMSI都不可见,使得上述利用IMSI或与IMSI关联的TMSI进行小区间切换的无线信令的跟踪手段失效,当终端发生小区切换时,切换前后的无线信令无法通过上述利用IMSI或与IMSI关联的TMSI方式进行关联,也就意味着终端在进行切换前后的无线信令无法进行跟踪。
综上所述,目前急需找到一种可应用在不断演进的无线技术中的实现小区间关联切换前后终端无线信令跟踪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以及无线信令的方法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网络内的终端在进行小区切换时,无法对该终端的无线信令进行跟踪的问题。
本发明方法包括:
一种确定终端在小区间切换时的管理标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终端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时,确定所述终端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
确定所述终端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
记录所述终端在本次小区切换时,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和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种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方法,所述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方法包括:
采集源小区所在源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以及目标小区所在目标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
根据待查询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第一管理标识,从源基站处理的信令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一无线信令,以及根据与所述第一管理标识对应的第二管理标识,从目标基站处理的信令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二无线信令。
一种确定终端在小区间切换时的管理标识的设备,包括:
第一标识确定模块,用于在终端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时,确定所述终端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
第二标识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
关系建立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终端在本次小区切换时,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和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种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设备,所述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设备包括:
信令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源小区所在源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以及目标小区所在目标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待查询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第一管理标识,从源基站处理的信令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一无线信令,以及根据与所述第一管理标识对应的第二管理标识,从目标基站处理的信令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二无线信令。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当终端进行小区切换时,将源基站为终端在源小区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目标基站为终端在目标小区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建立对应关系,由于终端在归属小区内处理的无线信令中携带了该终端在该小区中的管理标识,因此,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可以将终端在小区切换前后的无线信令进行关联,进而可以实现对终端在切换前后的无线信令进行跟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中确定终端在小区间切换时的管理标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二中确定终端在小区间切换时的管理标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三中以S1AP协议为例,确定终端在小区间切换时的管理标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五中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六中确定终端在小区间切换时的管理标识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七中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7为当本实施例六和本实施例七的设备集成在MME时,本发明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以及无线信令的方案,可应用在诸如TD_LTE和/或FDD_LTE等网络系统中。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终端在接入的各小区中都被分配管理标识,当终端在源小区和目标小区间进行切换时,将源基站为终端在源小区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目标基站为终端在目标小区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建立对应关系,由于终端在小区中的无线信令中将携带终端在该小区中的管理标识,因此,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可以将终端在小区切换前后的无线信令进行关联,进而可以正确、完整地收集终端在源小区以及目标小区中的无线信令。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确定终端在小区间切换时的管理标识的方法,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一的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一的实现方式分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在终端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时,确定终端在源小区的管理标识,在这里将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管理标识记为第一管理标识。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终端接入一个小区后(包括终端开机后首次接入小区或终端从一个小区切换接入至另一个小区的情况),小区所在基站将会为该终端分配一个管理标识,基站可利用该管理标识对终端进行识别,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无线信令中都会携带该管理标识。
步骤102:确定所述终端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管理标识,在这里将终端在目标小区中的管理标识记为第二管理标识。
当终端进行小区切换接入目标小区后,该目标小区所在目标基站将会为接入的终端分配管理标识。
步骤101和步骤102中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二管理标识都是终端接入小区所在的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管理标识,为了区分终端在不同小区中分配的管理标识,这里用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二管理标识加以区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一中终端的小区切换可以是终端在不同基站间的小区切换,也可以是在同一基站的不同小区间切换,不论终端的小区切换是哪种方式,在接入目标小区后,目标小区所在基站都会为该终端新分配一个管理标识。
步骤103:记录终端在本次小区间切换时,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和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上述实施例一的方案,建立了终端在进行小区切换前的第一管理标识和切换后的第二管理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以利用该对应关系连接终端在源小区中的无线信令与在目标小区中的无线信令之间的关联,实现对终端的无线信令的不间断跟踪。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是对实施例一各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的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二的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采集源小区所在的源基站向移动管理器(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MME)发送的第一切换消息。
在实施例一的步骤101中,需要确定终端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本实施例二的步骤201是步骤101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步骤201的方案中,为了获得终端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当源小区所在源基站确定终端需要进行小区切换时,向MME发送携带有第一管理标识的第一切换消息,用于通知MME当有终端需要进行小区切换,该终端的管理标识为第一管理标识。
进一步地,源基站向MME发送的第一切换消息中还可以携带目标基站标识,用于通知MME该终端所要切换的目标基站。本实施例二的方案中,源基站可以根据基站间的测量来确定终端切换后的目标基站。
步骤202:采集MME向目标小区所在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切换消息。
在步骤201中,MME已获得源基站发送的第一切换消息,可从中提取出终端所要切换的目标基站标识,进而确定目标基站,以及还可以提取出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第一管理标识。
在本步骤202中,MME将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二切换消息,用于通知目标基站当前有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中的一个小区。
所述第二切换消息中携带了第一临时标识,该第一临时标识是MME为与目标基站协商确定切换的终端而分配的临时标识。
所述第二切换消息还携带了第一通道标识,所述第一通道标识是MME为与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分别协商确定切换的终端而分配的标识。
步骤203:采集目标基站向MME返回的第三切换消息。
在步骤202中,目标基站接收到MME发送的第二切换消息时,确定当前有终端切换至本地,则从所述第二切换消息中提取出第一临时标识和第一通道标识。
目标基站根据提取出的第一临时标识,将其作为当前切换至本地的终端在MME中的标识;并根据提取出的第一通道标识确定与源基站和MME协商切换的终端时使用的标识。
在本步骤203中,目标基站向MME返回的第三切换消息中携带了第二管理标识和从MME发送的第二切换消息中获取的第二临时标识。本步骤可以是对实施例一的步骤102的具体实现,通过采集所述第三切换消息,从中获取终端在目标小区的第二管理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3是对步骤202发送的第二切换消息的响应,特殊地,若在设定时长内,有多个终端需要切换至目标小区,则步骤202将被执行多次,即MME在设定时长内向同一目标基站发送了多条第二切换消息,且每条第二切换消息中都携带了MME为切换的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和通道标识。在步骤203中,目标基站需要分别响应各第二切换消息,因此,针对响应的某一个第二切换消息,需要在作为响应消息的第三切换消息中携带MME为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且被响应的第二切换消息中携带的临时标识与作为对应的响应消息的第三切换消息中的临时标识相同。
例如:在步骤202中,MME在设定时长内向目标基站发送了两条第二切换消息,其中,第二切换消息1中携带的临时标识为A1B1C1,第二切换消息2中携带的临时标识为A2B2C2。则在步骤203中,目标基站也向MME返回两条第三切换消息,其中:
第三切换消息1是针对第二切换消息1的响应消息,在第三切换消息1中携带的临时标识为A1B1C1,且第三切换消息1中携带的第二管理标识为A1B1C1对应终端的第二管理标识。
第三切换消息2是针对第二切换消息2的响应消息,在第三切换消息2中携带的临时标识为A2B2C2,且第三切换消息2中携带的第二管理标识为A2B2C2对应终端的第二管理标识。
步骤204:采集MME向源基站返回的第四切换消息。
在步骤201之后,MME获得了源基站发送的第一切换消息,则在本步骤中,MME将向源基站返回第四切换消息。需要说明的是,MME在步骤201中获得了第一切换消息后,可以先执行本步骤204,再执行步骤202和步骤203,也可以将步骤204和步骤202并行执行。
MME向源基站返回的第四切换消息中携带了MME为终端分配的第二通道标识,以及MME从第一切换消息中获取的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第一管理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4是对步骤201发送的第一切换消息的响应,特殊地,若在设定时长内,有多个终端需要从源小区进行切换,则步骤201将被执行多次,即源基站在设定时长内向MME发送了多条第一切换消息,且每条第一切换消息中都携带了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管理标识。则在步骤204中,MME需要分别响应各第一切换消息,因此,针对响应的某一个第一切换消息,需要在作为响应消息的第四切换消息中携带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管理标识,且被响应的第一切换消息中携带的管理标识与作为对应的响应消息的第四切换消息中的管理标识相同。
例如:在步骤201中,源基站在设定时长内向MME发送了两条第一切换消息,其中,第一切换消息1中携带的管理标识为123,第一切换消息2中携带的管理标识为1′2′3′。则在步骤204中,MME也向源基站返回两条第四切换消息,其中:
第四切换消息1是针对第一切换消息1的响应消息,在第四切换消息1中携带的管理标识为123,且第四切换消息1中携带的第二通道标识为123对应终端的第二通道标识。
第四切换消息2是针对第一切换消息2的响应消息,在第四切换消息2中携带的临时标识为1′2′3′,且第四切换消息2中携带的第二通道标识为1′2′3′对应终端的第二通道标识。
步骤205:判断源基站、目标基站和MME三者之间协商的进行切换的终端是否是同一终端,若是,则执行步骤206;否则,输出失败消息。
本步骤205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第一步:判断所述第一切换消息中的第一管理标识与所述第四切换消息中携带的管理标识是否相同。
第二步:判断所述第二切换请求中的第一临时标识与第三切换请求中的第二临时标识是否相同。
第三步:判断所述第二切换消息中的第一通道标识与第四切换消息的第二通道标识是否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步判断过程的先后执行顺序不固定,可以在步骤205中按照上述顺序执行,也可以在步骤201~步骤204的执行过程中,当判断所需的标识采集获得后即可执行。
第四步:在以上三个判断结果都为相同时,确定在第一切换消息中提取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三切换消息中提取的第二管理标识是针对同一终端的管理标识;否则,确定在第一切换消息中提取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三切换消息中提取的第二管理标识不是针对同一终端的管理标识,输出失败消息。
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终端进行小区切换时可以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只有一个终端从源小区离开,且该唯一终端接入目标小区;
第二种情况是除第一种情况外的各种切换状态。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本步骤205的实现方式为:
针对第一种情况,可以按照上述三个判断步骤来确定是否是针对同一终端进行小区切换的协商。若在设定时长内,只有一个终端需要从源小区进行切换,则在步骤201中,源基站向MME只发送了一条第一切换消息,因此,在步骤204中,MME向源基站也只返回一条第四切换消息,且第一切换消息和第四切换消息中携带的管理标识相同;同时,若在设定时长内,只有一个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则在步骤202中,MME向目标基站发送一条第二切换消息,步骤203中,目标基站向MME返回一条第三切换消息,且第二切换消息和第三切换消息中携带的临时标识相同。进一步,若从源小区切换出的唯一一个终端和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唯一一个终端是同一终端,则在第二切换消息中的第一通道标识和第四切换消息中的第二通道标识相同,此时,可以确定源基站、目标基站和MME三者之间是针对同一终端进行的协商,进而确定第一切换消息中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三切换消息中的第二管理标识是针对同一终端的管理标识,可执行步骤206中建立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二管理标识对应关系的操作。
针对第二种情况,在步骤201~步骤204中,每一个步骤所发出的切换消息都可能有多条,此时,需要针对设定时长内发出的各条切换消息执行上述三个判断步骤。若上述三个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都是需要判断的标识相同,则执行步骤206;若上述三个判断步骤不是每个判断结果都是相同的情况,可以将等待一段可容忍的时长,继续判断在该时长内是否能够有使三个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都相同的切换消息被发送,若有,则也可认为源基站、目标基站和MME之间针对同一终端切换的协商,若无,则输出失败消息。
步骤206:记录终端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和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步骤中,当记录所述对应关系后,可以将该对应关系存储指定的存储空间内,同时还记录终端切换前后的源基站标识、目标基站标识以及记录该对应关系的时间。
本步骤206是对步骤103的具体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二是以MME为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的桥梁,建立源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目标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本实施例也不限于利用其他的网元来代替MME执行本实施例二的方案。
本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方案可应用在各种协议下进行切换消息的传输,下面以S1接口应用(S1AP)协议为例,来分别说明当终端在基站间进行小区切换以及终端在同一基站的不同小区间切换时,本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方案的具体实现。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三的终端在不同的基站间进行小区切换,根据图3的描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终端向源小区发送测量报告,源小区所在的源基站记录测量报告中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值最高的小区标识,并将记录的RSRP值最高的小区标识作为终端切换后的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
在本步骤301中,源基站接收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并不是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必要步骤,而是优化本发明的优选步骤,通过本步骤301,源基站可以获知终端切换后的目标小区,之后源基站再根据基站间的测量确定终端切换后的目标基站后,就可以结合本步骤301确定的目标小区最终确定终端的切换目的地。
步骤302:监测源基站与MME之间进行的信息交互。
本步骤302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子步骤:
第一步:确定源基站通过S1接口向MME发送基于S1AP协议的越区切换(HandoverRequireMsg)消息,即实施例二中的第一切换消息。
所述源基站向MME发送的HandoverRequireMsg消息中有eNB_UE_S1AP_ID字段和eNB_ID字段,所述eNB1_UE_S1AP_ID字段中携带的内容是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第一管理标识。
所述eNB_ID字段中携带的内容是确定的目标小区的基站标识,在这里HandoverRequireMsg消息携带目标小区基站标识不是本发明的必须的内容,而是优选的内容,有了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就为MME确认终端要进行切换的目标小区提供了准确消息。
假设,本实施例三中源基站的标识为eNodeB_1,该标识可通过HandoverRequireMsg消息携带至MME,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携带至MME,使得MME可根据源基站的标识eNodeB_1确定终端切换前的源基站。eNB_UE_S1AP_ID字段中源基站为该终端分配的管理标识为123,目标基站的标识为eNodeB_2。
第二步:确定MME通过S1接口向源基站返回的基于S1AP协议的越区命令(HandoverCommandMsg)消息,即实施例二中的第四切换消息。
第二步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首先,当MME接收来自源基站的越区切换(HandoverRequireMsg)消息时,对该消息进行处理。
MME对来自源基站的HandoverRequireMsg消息进行的处理包括:记录eNB_UE_S1AP_ID字段中的源基站为该终端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并为该第一管理标识对应的终端分配通道标识,即实施例二中的第二通道标识。
然后,当MME通过S1接口向源基站返回基于S1AP协议的越区命令(HandoverCommandMsg)消息时,确定MME向源基站返回的该消息的内容。
所述MME向源基站发送的HandoverCommandMsg消息中有eNB_UE_S1AP_ID字段和d1_gTP_TEID字段,所述eNB_UE_S1AP_ID字段中携带的内容是源基站为需要切换的终端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所述d1_gTP_TEID字段中携带的内容是MME为终端分配的通道标识。
步骤303:判断源基站与MME是否针对同一终端的切换进行协商。
在这里MME返回给源基站的eNB_UE_S1AP_ID和源基站发给MME的HandoverRequireMsg消息中携带的eNB_UE_S1AP_ID可以携带是相同的管理标识,也可以携带不同的管理标识。若携带的是相同的管理标识,则表示源基站与MME相互对同一终端的切换进行协商;否则,表示源基站与MME并不是对同一终端切换的协商。
假设本实施例方案中的判断步骤由MME内部执行。
步骤304:监测MME与所确定的目标基站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本步骤304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子步骤:
第一步:MME通过S1接口向目标基站发送基于S1AP协议的越区请求消息(HandoverRequestMsg),即实施例二中的第二切换消息。
所述越区请求消息(HandoverRequestMsg)中携带有MME为终端分配的第一临时标识,该第一临时标识放置在HandoverRequestMsg的mme_UE_S1AP_ID字段中,并在e_RABToBeSetupListHOReq字段中的gTP_TEID字段的data字段内放置为终端分配的第一通道标识。
第二步:目标基站通过S1接口向MME返回基于S1AP协议的越区请求确认消息(HandoverRequestAcknowledgeMsg),即实施例二中的第三切换消息。
所述记录越区请求确认消息(HandoverRequestAcknowledgeMsg)中包括第二临时标识,第二临时标识放置在HandoverRequestAcknowledgeMsg的mme_UE_S1AP_ID字段中,并在eNB_UE_S1AP_ID字段中放置第二管理标识。
步骤305:判断目标基站与MME是否针对同一终端的切换进行协商。
在这里MME发送给目标基站的mme_UE_S1AP_ID和目标基站返回给MME的mme_UE_S1AP_ID可以携带是相同的临时标识,也可以携带不同的临时标识。若携带的是相同的临时标识,则表示目标基站与MME相互对同一终端的切换进行协商;否则,表示目标基站与MME并不是对同一终端切换的协商。
步骤306:判断源基站、目标基站与MME是否针对同一终端的切换进行协商。
若步骤303和305的判断结果都是标识相同,表示MME与源基站针对同一终端的切换进行协商,与目标基站针对同一终端的切换进行协商,但此时,源基站、目标基站与MME三者之间并以不一定是针对同一终端的切换进行协商。因此,本步骤306中,进一步对MME发送给目标基站的gTP_TEID字段内的第一通道标识与MME发送给源基站的d1_gTP_TEID字段内的第二通道标识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为相同,则表示源基站、目标基站和MME是针对同一终端的切换进行的协商。
步骤307:记录源基站向MME发送的HandoverRequireMsg消息中eNB_UE_S1AP_ID字段内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目标基站向MME返回的HandoverRequestAcknowledgeMsg的eNB_UE_S1AP_ID字段内的第二管理标识的对应关系。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二以终端在同一基站的不同小区间切换为例,来说明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方法的流程,本实施例四的方案与实施例三的方案相同,区别在于,源基站可以不向MME发送目标基站的标识,而是向MME发送基站内切换这一事件的标识,通知MME终端切换后的目标基站与源基站是同一基站。
本实施例四也不限于按照实施例三的方式,源基站将自身的标识作为目标基站标识发送给MME。
根据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方案,可以得到同一终端在小区切换前后,终端在小区中的管理标识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以通过实施例五的确定终端无线信令的方式,实现对终端切换前后无线信令的跟踪。
实施例五: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五中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方法步骤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采集源小区所在源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以及目标小区所在目标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
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后台服务器实时采集网络中各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包括在实施例一的执行过程中,后台服务器仍旧不断地采集各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当需要跟踪某一待查询终端的无线信令时,特别是该待查询终端在某一时间进行的小区切换前后的无线信令跟踪时,可以首先确定终端在切换前后的源基站和目标基站,进而从后台服务器中读取该源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和目标基站的无线信令集合。
步骤502:根据待查询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第一管理标识,从源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一无线信令。
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每一无线信令中都携带了一个基站为该无线信令相关的终端分配的管理标识,因此,在本步骤中,根据待查询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第一管理标识,就可以获得待查询终端的第一无线信令。
具体地,本步骤502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
首先,确定记录所述待查询终端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二管理标识对应关系的时间。
然后,根据所述第一无线信令包含的信令生成时间,从所述第一无线信令中查找出包含的信令生成时间早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且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相差小于设定值的无线信令。
这里确定的记录对应关系的时间是一个临界值,待查询终端在该临界值时间后已经不是源小区中的终端了,因此,在步骤501中采集的第一无线信令中,晚于该临界值后生成的无线信令不是该待查询终端的无线信令。
最后,将从第一无线信令中查找出的无线信令(可以是一条或多条)作为待查询终端在源小区中的无线信令。
方式二:
首先,确定记录所述待查询终端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二管理标识对应关系的时间。
然后,根据所述第一无线信令中包含的信令生成时间,从所述第一无线信令中查找出信令生成时间早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且内容是业务发起的无线信令。
这里查找出的业务发起无线信令是作为业务的起始点,将该起始点后的无线信令作为需要跟踪确定的无线信令。
最后,将第一无线信令中信令生成时间晚于该业务发起无线信令且早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的无线信令作为待查询终端的无线信令。
步骤503: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待查询终端在目标小区中的第二管理标识,从目标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二无线信令。
与步骤502类似地,本步骤503的实现方式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
首先,确定记录所述待查询终端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二管理标识对应关系的时间。
然后,根据所述第二无线信令包含的信令生成时间,从所述第二无线信令中查找出包含的信令生成时间晚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且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相差小于设定值的无线信令。
最后,将从第二无线信令中查找出的无线信令(可以是一条或多条)作为待查询终端在目标小区中的无线信令。
方式二:
首先,确定记录所述待查询终端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二管理标识对应关系的时间。
然后,根据所述第二无线信令中包含的信令生成时间,从所述第二无线信令中查找出信令生成时间晚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且内容是业务结束的无线信令。
这里查找出的业务结束无线信令是作为业务的结束点,将该结束点后的无线信令作为需要跟踪确定的无线信令。
最后,将第二无线信令中信令生成时间早于该业务结束无线信令且晚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的无线信令作为待查询终端的无线信令。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一种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属于同一发明构思下的确定终端在小区间切换时的管理标识的设备,如图5所示,包括:第一标识确定模块11、第二标识确定模块12和关系建立模块13,其中:第一标识确定模块11用于在终端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时,确定所述终端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第二标识确定模块12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关系建立模块13用于记录所述终端在本次小区切换时,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和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采集源小区所在的源基站向MME发送的第一切换消息,并从所述第一切换消息中提取终端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
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模块12,具体用于在MME向目标小区所在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切换消息后,采集目标基站向MME返回的第三切换消息,并从所述第三切换消息中提取终端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
所述第二切换消息中携带MME为终端分配的第一通道标识和第一临时标识;所述第三切换消息中还携带所述第二管理标识对应的终端在MME中的第二临时标识;
所述设备还包括消息采集模块14,用于在发送的第一切换消息之后,且记录第一管理标识与第二管理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前,采集MME向所述源基站返回的第四切换消息,所述第四切换消息中携带MME为终端分配的第二通道标识,以及MME获取的该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管理标识。
所述设备还包括判断模块15,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切换消息中的第一管理标识与所述第四切换消息中携带的管理标识是否相同、所述第二切换请求中的第一临时标识与第三切换请求中的第二临时标识是否相同、所述第二切换消息中的第一通道标识与第四切换消息的第二通道标识是否相同,在以上三个判断结果都为相同时,确定在第一切换消息中提取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三切换消息中提取的第二管理标识是针对同一终端的管理标识,并根据判断结果触发关系建立模块13。
本实施例六中的设备可以是独立于基站以及MME的网元,也可以是集成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某一网元内的软件、硬件结合的设备,例如,可以是集成在MME中的软件设备。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一种与实施例五属于同一发明构思下的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设备,如图6所示,该设备包括:信令采集模块21和确定模块22,其中:信令采集模块21用于采集源小区所在源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以及目标小区所在目标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确定模块22用于根据待查询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第一管理标识,从源基站处理的信令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一无线信令,以及根据与所述第一管理标识对应的第二管理标识,从目标基站处理的信令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二无线信令。
本实施例中的确定模块22还具有实现实施例五中步骤502和步骤503的两种具体方式的功能。
本实施例七中的设备与实施例六中的设备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分分开设置。与实施例六中的设备类似的,本实施例七中的设备可以是独立于基站以及MME的网元,也可以是集成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某一网元内的软件、硬件结合的设备,例如,可以是集成在MME中的软件设备。
如图7所示,为当本实施例六和本实施例七的设备集成在MME时,本发明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确定终端在小区间切换时的管理标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终端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时,确定所述终端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
确定所述终端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
记录所述终端在本次小区切换时,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和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终端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具体包括:
采集源小区所在的源基站向移动管理器MME发送的第一切换消息,并从所述第一切换消息中提取终端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终端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具体包括:
在MME向目标小区所在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切换消息后,采集目标基站向MME返回的第三切换消息,并从所述第三切换消息中提取终端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消息中携带MME为终端分配的第一通道标识和第一临时标识;
所述第三切换消息中还携带所述第二管理标识对应的终端在MME中的第二临时标识;
在发送的第一切换消息之后,且记录第一管理标识与第二管理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MME向所述源基站返回的第四切换消息,所述第四切换消息中携带MME为终端分配的第二通道标识,以及MME获取的该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管理标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判定在第一切换消息中提取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三切换消息中提取的第二管理标识是否是针对同一终端的管理标识:
判断所述第一切换消息中的第一管理标识与所述第四切换消息中携带的管理标识是否相同、所述第二切换请求中的第一临时标识与第三切换请求中的第二临时标识是否相同、所述第二切换消息中的第一通道标识与第四切换消息的第二通道标识是否相同;
在以上三个判断结果都为相同时,确定在第一切换消息中提取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三切换消息中提取的第二管理标识是针对同一终端的管理标识。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时分双工长期演进TD_LTE系统,和/或,频分双工长期演进FDD_LTE系统中。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获得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方法包括:
采集源小区所在源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以及目标小区所在目标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
根据待查询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第一管理标识,从源基站处理的信令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一无线信令,以及根据与所述第一管理标识对应的第二管理标识,从目标基站处理的信令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二无线信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源基站处理的信令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一无线信令,以及从目标基站处理的信令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二无线信令,具体包括:
确定记录所述待查询终端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二管理标识对应关系的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无线信令和第二无线信令中分别包含的信令生成时间,从所述第一无线信令中查找出包含的信令生成时间早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且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相差小于设定值的无线信令,以及,从所述第二无线信令中查找出包含的信令生成时间晚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且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相差小于设定值的无线信令;
将查找出的无线信令作为所述待查询终端的无线信令。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源基站处理的信令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一无线信令,以及从目标基站处理的信令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二无线信令,具体包括:
确定记录所述待查询终端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二管理标识对应关系的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无线信令和第二无线信令中分别包含的信令生成时间,从所述第一无线信令中查找出信令生成时间早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且内容是业务发起的无线信令,将第一无线信令中信令生成时间晚于该无线信令且早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的无线信令作为待查询终端的无线信令,以及
从所述第二无线信令中查找出信令生成时间晚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且内容是业务结束的无线信令,将第二无线信令中信令生成时间早于该无线信令且晚于记录所述对应关系的时间的无线信令作为待查询终端的无线信令。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方法应用于时分双工长期演进TD_LTE系统,和/或,频分双工长期演进FDD_LTE系统中。
11.一种确定终端在小区间切换时的管理标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标识确定模块,用于在终端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时,确定所述终端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
第二标识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
关系建立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终端在本次小区切换时,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和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采集源小区所在的源基站向MME发送的第一切换消息,并从所述第一切换消息中提取终端在源小区所分配的第一管理标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MME向目标小区所在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切换消息后,采集目标基站向MME返回的第三切换消息,并从所述第三切换消息中提取终端在目标小区所分配的第二管理标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消息中携带MME为终端分配的第一通道标识和第一临时标识;
所述第三切换消息中还携带所述第二管理标识对应的终端在MME中的第二临时标识;
所述设备还包括:
消息采集模块,用于在发送的第一切换消息之后,且记录第一管理标识与第二管理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前,采集MME向所述源基站返回的第四切换消息,所述第四切换消息中携带MME为终端分配的第二通道标识,以及MME获取的该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管理标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切换消息中的第一管理标识与所述第四切换消息中携带的管理标识是否相同、所述第二切换请求中的第一临时标识与第三切换请求中的第二临时标识是否相同、所述第二切换消息中的第一通道标识与第四切换消息的第二通道标识是否相同,在以上三个判断结果都为相同时,确定在第一切换消息中提取的第一管理标识和第三切换消息中提取的第二管理标识是针对同一终端的管理标识。
16.如权利要求11~15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应用于时分双工长期演进TD_LTE系统,和/或,频分双工长期演进FDD_LTE系统中。
1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获得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设备包括:
信令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源小区所在源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以及目标小区所在目标基站处理的无线信令集合;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待查询终端在源小区中的第一管理标识,从源基站处理的信令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一无线信令,以及根据与所述第一管理标识对应的第二管理标识,从目标基站处理的信令中确定待查询终端的第二无线信令。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终端的无线信令的设备应用于时分双工长期演进TD_LTE系统,和/或,频分双工长期演进FDD_LTE系统中。
CN201110169288.1A 2011-06-22 2011-06-22 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以及无线信令的方法及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37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9288.1A CN102843738B (zh) 2011-06-22 2011-06-22 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以及无线信令的方法及设备
PCT/CN2012/074394 WO2012174938A1 (zh) 2011-06-22 2012-04-19 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以及无线信令的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9288.1A CN102843738B (zh) 2011-06-22 2011-06-22 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以及无线信令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3738A true CN102843738A (zh) 2012-12-26
CN102843738B CN102843738B (zh) 2017-07-11

Family

ID=47370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928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3738B (zh) 2011-06-22 2011-06-22 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以及无线信令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43738B (zh)
WO (1) WO2012174938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7301A (zh) * 2013-04-19 2013-08-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关联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54874A (zh) * 2015-08-05 2017-02-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信令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07182051A (zh) * 2017-07-10 2017-09-19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cbtc的终端状态跟踪方法
CN107347193A (zh) * 2016-05-05 2017-11-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跟踪方法和系统
WO2018232572A1 (en) * 2017-06-19 2018-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 NODE RAN FLEXIBLE
WO2019095553A1 (zh) * 2017-11-15 2019-05-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实现移动网络系统切换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35127A (zh) * 2022-11-24 2023-03-21 东土科技(宜昌)有限公司 化工厂内目标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64048B1 (en) 2018-01-05 2018-08-28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Acquiring permanent identifier of user equipment by gateway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9271B (zh) * 2008-01-15 201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元间切换控制方法
CN101521869A (zh) * 2008-02-25 2009-09-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更新用户设备位置信息的方法
CN101553017B (zh) * 2008-04-03 201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资源释放的方法、网元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01562847A (zh) * 2008-04-18 2009-10-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切换过程中跟踪用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72865A (zh) * 2008-04-29 2009-11-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mme重定位的方法
CN101600238A (zh) * 2008-06-06 2009-1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寻找目标核心网络节点的方法
CN101370228B (zh) * 2008-09-26 2012-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中用户全网跟踪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EP2351417B1 (en) * 2008-11-21 2014-07-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 gateway configured to provide a handover, converting and routing function
CN101594610A (zh) * 2009-06-19 2009-12-0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跟踪会话同步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7301A (zh) * 2013-04-19 2013-08-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关联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37301B (zh) * 2013-04-19 2015-11-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关联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54874A (zh) * 2015-08-05 2017-02-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信令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06454874B (zh) * 2015-08-05 2019-10-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信令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07347193A (zh) * 2016-05-05 2017-11-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跟踪方法和系统
WO2018232572A1 (en) * 2017-06-19 2018-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 NODE RAN FLEXIBLE
US11234278B2 (en) 2017-06-19 2022-0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identifier
CN107182051A (zh) * 2017-07-10 2017-09-19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cbtc的终端状态跟踪方法
CN107182051B (zh) * 2017-07-10 2020-05-26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cbtc的终端状态跟踪方法
WO2019095553A1 (zh) * 2017-11-15 2019-05-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实现移动网络系统切换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095144A1 (zh) * 2017-11-15 2019-05-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实现移动网络系统切换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31101A (zh) * 2017-11-15 2020-0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实现移动网络系统切换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31101B (zh) * 2017-11-15 2021-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实现移动网络系统切换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22737A (zh) * 2017-11-15 2021-05-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实现移动网络系统切换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22737B (zh) * 2017-11-15 2022-07-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实现移动网络系统切换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35127A (zh) * 2022-11-24 2023-03-21 东土科技(宜昌)有限公司 化工厂内目标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74938A1 (zh) 2012-12-27
CN102843738B (zh) 2017-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3738A (zh) 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以及无线信令的方法及设备
CN101217792B (zh) 一种无线蜂窝通讯系统中测量控制的方法
CN102685788A (zh) 发现无线网络问题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50181B (zh) 用于多供应商异构网络中的自动邻居关系的方法和系统
CN11012118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8615231B2 (en)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between networks of different technology types
CN102726098A (zh) 运营商公共陆地移动网标识下发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4322095A (zh) 位置区管理方法和核心网控制器
CN102572925A (zh) 一种全网跟踪的方法、基站及系统
CN102917336B (zh) 无线链路失效报告的订阅方法及设备
CN104144423A (zh) 伪基站的定位方法和网络服务器
CN102244877A (zh) 一种更新邻区关系列表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54293A (zh) 一种切换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1310728B2 (en) Management of system information area
US10880760B2 (en) Identification of neighboring network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238506B (zh) 信令跟踪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7020748A1 (zh) 信令跟踪任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95601B (zh) 一种多运营商核心网中接入核心网的方法及装置
US10440639B1 (en) Proactive neighbor list optimization for automatic neighbor relation in a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KR102026215B1 (ko) 위치기반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CN114630346A (zh) 基于无线智能控制平台的数据交互方法、装置
CN109565775B (zh) 用于发送跟踪区域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5163335A (zh) 一种网络接入管理方法、服务器、移动终端以及系统
CN105578559A (zh) 一种超密集组网下的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535111B (zh) 移动终端及其定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5

Address after: 051730 No. 87 village nine, Xi Xiang Township, New River County, Xingtai, Hebei

Patentee after: Yang Shuxiao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Ministry of Justice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Shuxiao

Inventor before: Chen D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1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