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3697B - 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3697B
CN102843697B CN201110169379.5A CN201110169379A CN102843697B CN 102843697 B CN102843697 B CN 102843697B CN 201110169379 A CN201110169379 A CN 201110169379A CN 102843697 B CN102843697 B CN 1028436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quipment
base station
cognitive
module
commun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93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3697A (zh
Inventor
蒋成钢
李媛媛
白文岭
杨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1101693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4369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3139 priority patent/WO201217491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843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3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3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36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设备,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符合预设规则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从而,可以有效降低认知系统和授权系统共享频谱共享的情况下,两个系统之间的干扰,包括授权系统对认知系统下行链路的干扰,认知系统对授权系统的上行链路的干扰,同时,也能有效保障在认知频段的认知系统的正常和稳定工作。从而使认知系统在不干扰/低干扰情况下使用授权系统的空闲频谱资源,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提高链路质量。

Description

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快速的发展,日益增长的宽带无线通信需求与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日趋明显,虽然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已采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等技术来提高频谱利用率,但是这些并不能根本上解决有限频谱资源的问题。
IMT(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国际移动通信)频段内不同无线接入系统的频谱使用情况随时间和地域而发生变化,如用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覆盖室外区域,而TD-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时分长期演进)提供热点地区的覆盖,举例如写字楼,在上班时间,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写字楼,TD-LTE负载很重,而在下班或者节假日,人员分散在室外,TD-SCDMA负载较重;随着网络建设,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运营商也正在从2G(2nd Generation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向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甚至4G(4th Genera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演进。新网络在运营初期往往用户数比较少,网络负载轻,频谱空闲,而旧的网络负载较重,频谱紧张;当新网络成熟以后,用户渐渐向新网络转移,导致旧的网络频谱空闲,而新网络频谱紧张。
一方面适用于蜂窝通讯的频谱资源越来越紧缺,另一方面用户对数据的传输需求越来越大,无限制的为负载过重的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增加频谱来扩大网络容量是一件不现实的问题。通过认知无线电技术实现频谱的灵活共享充分利用空闲的频谱,能很大程度上缓解运营商频谱资源紧缺的压力。比如在IMT频段内,两种多载波的无线接入系统IMT-2000和IMT-Advanced,通过认知无线电技术,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所示,两种接入网络可以相互利用对方的空闲载波,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频谱利用效率,满足运营商对频谱资源的需求,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局面。
由于不同RATs之间可以通过信息的交互来获得相互的频谱使用信息,特别是对于单一运营商内部的RATs,这种信息交互更容易实现,频谱资源的动态调整也更容易进行。为实现不同RATs的频谱共享,可以采用中心控制节点对网络中RATs频谱使用情况进行集中管理。在网络中通过一个中心控制实体JSM(Joint Spectrum Management,协同频谱管理)来完成认知无线电的功能,具体如图2所示。
JSM能收集各个RATs的空闲频谱信息,并根据网络配置信息和频谱政策生成可用空闲频段的相关决策,并能根据其它RAT的频谱需求,将空闲频段作为“认知频段”提供给其它RAT使用或者收回“认知频段”。授权 RAT对“认知频段”具有最高优先权,其它RAT作为认知 RAT在“认知频段”上工作;当授权 RAT要求收回“认知频段”时,JSM调整工作在“认知频段”上的认知 RAT到其它空闲频谱上继续工作,并将“认知频段”退还给授权 RAT。网络配置信息包括各个RAT基站的位置、配置的载波信息、最大发射功率等信息,并且网络配置信息能根据网络设备/参数的变更而更新。
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分组调度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尽量保证用户的公平性,以确保不同业务流的服务质量要求。调度的方法包括:轮循算法,最大载干比算法,正比公平算法。轮循算法循环的调用每个用户,即从调度概率上说,每个用户都以同样的概率占用服务资源(时隙,码道,功率等)。最大载干比算法只选择最大载干比的用户,即让信道条件最好的用户占用资源传输数据,当该用户信道变差后,再选择其它信道最好的用户。正比公平算法是在维持用户长期传输数据吞吐量大致公平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利用短期信道变化情况增大传输效率。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通信网络内实现频谱共享,当授权系统目标小区频谱空闲时,可以将此空闲频谱给本区域其它系统作为认知频段使用,工作在此认知频段上的系统认为为认知系统,由于授权系统目标小区邻区此频段未必处于空闲状态,认知频段的认知系统会对授权系统目标小区邻区产生干扰,从而降低了授权系统链路质量和网络容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认知系统和授权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包括:
认知小区的基站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
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将所述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作为认知小区的基站服务相应的终端设备,至少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选择条件;
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符合所述设置模块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
调度模块,用将所述选择模块所选择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符合预设规则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从而,可以有效降低认知系统和授权系统共享频谱共享的情况下,两个系统之间的干扰,包括授权系统对认知系统下行链路的干扰,认知系统对授权系统的上行链路的干扰,同时,也能有效保障在认知频段的认知系统的正常和稳定工作。从而使认知系统在不干扰/低干扰情况下使用授权系统的空闲频谱资源,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提高链路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异系统空闲载波共享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中心控制实体(JSM)的应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的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将面临紧缺的频谱资源问题。但无线通信频段不同RAT的频谱使用情况随时间和地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某些时间某些区域某些RATs频谱需求较大,而此时相同区域的某些RATs频率相对空闲。
固定的频谱分配政策在短期内并不可能改变,通过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实现RATs之间频谱的共享,提高频谱的利用率。
认知无线电的首要原则是对授权系统的保护,即认知无线电要在不干扰空闲频谱上授权系统的情况下使用空闲频谱资源,而授权系统包括空闲频谱区域的授权系统和空闲频谱邻近区域的授权系统,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空闲频谱区域的授权系统的频谱资源,同时减小对邻近区域的授权系统的干扰。
基于上述的思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考虑到认知系统需要保护该频段授权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认知系统需要保证对授权系统的干扰在其容忍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工作在认知频段的基础和终端设备,可能受到授权系统的干扰,从而,通信质量有所降低;而且,随着空闲频谱状态的变化随时可能发生频点切换,从而导致用户延迟增加。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解决上述由于认知无线电技术实现频谱共享情况下,授权系统与认知系统的干扰抑制问题。通过对认知系统认知频段的终端设备的调度来降低由于频谱共享引起的异系统之间的上/下行干扰,并保证在认知频段的终端设备及业务能正常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具有授权/非授权(认知),主/次,或者优先级频谱共享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具体应用场景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认知小区的基站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
为了进行相应的选择,在本步骤执行之前,需要进行以下的两方面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
(1)距离信息。
认知小区的基站获取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的路损信息,并根据路损信息,确定自身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距离基站的距离可以作为终端设备受到邻小区(授权小区)干扰情况的一个参考值,距离认知小区的基站越近,相应的受到的邻小区的基站和终端设备的干扰越小。
(2)C/I(Carrier/Interference,载波功率/干扰总功率,即载干比或干扰保护比)信息。
认知小区的基站获取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上行和/或下行C/I。
C/I信息作为干扰状态的直接衡量参数,C/I值越小,终端设备受到邻小区(授权小区)的干扰越强。
通过以上的一种或两种信息的获取,认知小区的基站可以确定自身所服务的终端设备所受到的邻小区(授权小区)的干扰情况。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具体获取上述的一种信息还是两种信息均进行获取,以及具体获取哪种信息,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变化并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根据所获取的信息类型的差异,相应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的选择过程也会存在差异,下面,分别针对不同的信息类型,分两种情况对具体的选择过程进行说明:
情况一、获取到距离信息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步骤S301的处理过程具体为认知小区的基站根据所确定的自身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满足距离条件的终端设备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根据距离条件的内容差异,相应的处理过程具体为:
(1)认知小区的基站根据所确定的自身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距离认知小区的基站最近的预设数量的终端设备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
此种策略主要是依据距离信息进行固定数量的终端设备的选择,是以数量为依据的选择过程。
(2)认知小区的基站根据所确定的自身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自身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所有终端设备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
此种策略主要是依据距离信息进行指定范围的终端设备的选择,是以距离范围为依据的选择过程。
情况二、获取到C/I信息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步骤S301的处理过程具体为认知小区的基站根据所获取的上行或下行C/I,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满足C/I条件的终端设备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根据C/I条件的内容差异,相应的处理过程具体为:
(1)认知小区的基站根据所获取的上行或下行C/I,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所对应的C/I值最高的预设数量的终端设备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
此种策略主要是依据C/I信息进行固定数量的终端设备的选择,是以数量为依据的选择过程。
(2)认知小区的基站根据所获取的上行或下行C/I,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所对应的C/I值大于预设C/I值的所有终端设备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
此种策略主要是依据C/I信息进行指定范围的终端设备的选择,是以C/I值范围为依据的选择过程。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步骤S301按照上述的规则完成终端设备的选择之后,尤其是针对上述的情况一中的(2)以及情况二中的(2)两个以指定范围为依据进行终端设备选择的过程,如果认知小区的基站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没有选择到至少一个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即在指定范围内该基站没有服务的终端设备),认知小区的基站放弃使用认知载波。
步骤S302、认知小区的基站将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本步骤还可以进一步依据QoS进行进行是否调度到认知频段的筛选,具体包括:
认知小区的基站在选出的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中,分别根据各终端设备所对应业务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水平判断相应的终端设备是否满足调度要求。
认知小区的基站将满足调度要求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剩余的不满足调度要求的其他终端设备以及不符合预设条件的其他终端设备都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
这样的进一步筛选主要是基于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业务的QoS需求来考虑的,只有对业务延迟要求不高的终端设备,才会被调度到认知频段,而对业务延迟要求较高的终端设备,将会被调度到授权频段,优先保证业务的执行。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上述的QoS水平具体包括延迟要求,BER(Bit Error Rate,误码率)要求等。
基于上述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调度终端设备的具体策略至少包括上述的四种策略:
策略一、即按照上述的情况一中的(1)的选择策略,将离认知小区的基站最近的预设数量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的处理策略。
策略二、即按照上述的情况二中的(1)的选择策略,将C/I值最大的的预设数量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的处理策略。
这两种策略确定了需要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的终端设备的数量,通过将指定数量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来避免和降低认知小区和授权小区之间的相互干扰。
策略三、即按照上述的情况一中的(2)的选择策略,将离认知小区的基站的距离小于一个指定的距离值(即处于认知小区基站周围的指定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的处理策略。
策略四、即按照上述的情况二中的(2)的选择策略,将C/I值大于预设C/I值的所有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的处理策略。
这两种策略确定了需要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的终端设备的范围,凡是处于该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设备,都会被到认知频段,来避免和降低认知小区和授权小区之间的相互干扰,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没有任何终端设备处于相应的范围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认知小区的基站放弃使用认知频段。
在实际的操作中,上述的各种策略可以组合使用,具体组合方式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符合预设规则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从而,可以有效降低认知系统和授权系统共享频谱共享的情况下,两个系统之间的干扰,包括授权系统对认知系统下行链路的干扰,认知系统对授权系统的上行链路的干扰,同时,也能有效保障在认知频段的认知系统的正常和稳定工作。从而使认知系统在不干扰/低干扰情况下使用授权系统的空闲频谱资源,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提高链路质量。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具体的示例场景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如下:
TD-LTE和TD-SCDMA共站址同覆盖,两种接入技术都采用多载波方式,由于网络新旧过渡,TD-SCDMA存在空闲载波资源,TD-LTE在负载过重,通过认知技术TD-LTE可以利用共站址下TD-SCDMA小区的空闲载波从而提高TD-LTE网络容量,而邻近TD-SCDMA小区该载波并不处于空闲状态。
下行方面,工作在TD-SCDMA空闲载波频段的TD-LTE下行链路受到邻近TD-SCDMA同频小区基站的干扰,而邻近TD-SCDMA小区下行链路受到工作在空闲频段的TD-LTE基站的干扰,下行干扰在小区边缘更为严重;上行方面,工作在空闲频段的TD-LTE上行链路受到邻近TD-SCDMA同频小区边缘终端的干扰,而邻近TD-SCDMA同频小区基站受到工作在空闲频段的TD-LTE边缘终端的干扰。
由此可以看出,现有的用户调度策略都是考虑对本小区链路质量和网络容量。在引入频谱共享机制后,现有的用户调度策略并不能降低认知小区对授权小区之间的相互干扰,也不能抑制授权小区对认知小区的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主要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通过认知无线电技术实现频谱共享情况下,授权小区与认知小区之间的干扰抑制问题,具体的技术思路在于通过将符合预设规则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从而,一方面保证认知系统在认知频段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降低了由于频谱共享引起的异系统之间的干扰。
如图4所示,以TD网络为例,若TD-SCDMA与TD-LTE频谱共享,同区域的TD-LTE小区使用TD-SCDMA小区的空闲载波资源,认为两个小区分别为目标TD-LTE小区和目标TD-SCDMA小区,此空闲载波资源为认知频段,即TD-LTE小区为认知小区,TD-SCDMA小区为授权小区。
在此应用场景下,为了对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处理的具体过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具体以采用前述的策略二、策略三和策略四的策略组合进行终端设备的调度处理的技术场景为例,进行相应的处理过程的说明,其中,为了保证具体业务的QoS,还应用了前述的步骤S302中所提出的基于QoS水平进行进一步筛选的方案,当然,这只是一种优选的示例,具体的策略组合方式,以及是否采用基于QoS水平的进一步筛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这样的变化并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的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JSM收集TD-LTE和TD-SCDMA的频谱使用情况,分析可用的空闲频谱资源。
如果目标TD-SCDMA在某区域存在空闲载波,并且在相同的区域,目标TD-LTE的负载较重,则执行步骤S502。
如果不存在上述的空闲载波,或虽然存在控线载波,但是TD-LTE的负载不重,则结束本流程。
步骤S502、JSM分析目标TD-LTE是否可利用目标TD-SCDMA空闲载波资源。
如果可以,则执行步骤S503;
如果不可以,则结束本流程。
步骤S503、TD-LTE小区的基站根据该小区内处于连接态的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功率确定该终端设备离基站距离。
步骤S504、TD-LTE小区的基站判断是否存在与该基站的距离小于L的终端设备。
本步骤即采用前述的策略三进行处理的过程。
如果不存在,则TD-LTE小区的基站放弃使用目标TD-SCDMA的空闲载波;
如果存在,则执行步骤S505。
步骤S505、TD-LTE小区的基站在与该基站的距离小于L的终端设备中,选择C/I最大的S个终端设备作为可以调度到认知频段的终端设备集合。
本步骤即采用前述的策略二进行处理的过程。
步骤S506、TD-LTE小区的基站根据该终端设备集合中的各终端设备目前业务的QoS需求,选择对延迟要求不高业务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并将其它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
如果有新的终端设备接入TD-LTE网络,则执行步骤S507。
步骤S507、TD-LTE小区的基站根据该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估算该终端设备与该基站的距离,判断所确定相应的距离是否小于L。
如果小于L,则继续执行步骤S508;
如果不小于L,则将该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
步骤S508、TD-LTE小区的基站判断该终端设备的C/I是否大于预设的C/I门限K。
本步骤即采用前述的策略四进行处理的过程。
如果大于,则TD-LTE小区的基站确定该终端设备为可以调度到认知频段的终端设备,继续执行步骤S509;
如果不大于,则将该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
步骤S509、TD-LTE小区的基站根据该终端设备目前业务的QoS需求,判断认知频段是否满足该终端设备的延迟要求。
如果该终端设备目前业务的延迟要求不高,即认知频段满足该终端设备的延迟要求,则将该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
相反,如果该终端设备目前业务的延迟要求较高,即认知频段不能满足该终端设备的延迟要求,则将该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
在上述的处理过程中,分别应用了前述的策略二、策略三和策略四,以及步骤S302中所提出的根据QoS水平进行进一步筛选的策略,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所应用的具体策略,即采用其他形式的策略组合方式,这样的变化并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符合预设规则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从而,可以有效降低认知系统和授权系统共享频谱共享的情况下,两个系统之间的干扰,包括授权系统对认知系统下行链路的干扰,认知系统对授权系统的上行链路的干扰,同时,也能有效保障在认知频段的认知系统的正常和稳定工作。从而使认知系统在不干扰/低干扰情况下使用授权系统的空闲频谱资源,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提高链路质量。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作为认知小区的基站服务相应的终端设备,该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至少包括:
设置模块61,用于设置选择条件;
选择模块62,用于在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符合设置模块61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
调度模块63,用将选择模块62所选择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
进一步的,该基站还包括获取模块64,用于:
获取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的路损信息,并根据路损信息,确定基站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和/或,
获取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上行和/或下行C/I。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设置模块61,具体用于设置包含距离条件和/或C/I条件的选择条件。
相应的,选择模块62,具体用于:
根据获取模块64所确定的基站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满足距离条件的终端设备为符合设置模块61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和/或,
根据获取模块64所获取的上行和/或下行C/I,在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满足C/I条件的终端设备为符合设置模块61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选择模块62,具体用于:
根据获取模块64所确定的基站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距离基站最近的预设数量的终端设备为符合设置模块61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和/或,
根据获取模块64所确定的基站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基站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所有终端设备为符合设置模块61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
其中,预设数量或预设距离值由设置模块61所设置的距离条件来限定。
另一方面,选择模块62,具体用于:
根据获取模块64所获取的上行和/或下行C/I,在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所对应的C/I值最高的预设数量的终端设备为符合设置模块61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和/或,
根据获取模块64所获取的上行和/或下行C/I,在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所对应的C/I值大于预设C/I值的所有终端设备为符合设置模块61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
其中,预设数量或预设C/I值由设置模块61所设置的C/I条件来限定。
在另一种场景下,调度模块63,还用于在选择模块62在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没有选择到至少一个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时,放弃使用认知载波。
需要指出的是,调度模块63,还用于在选择模块62所选择的符合设置模块61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中,分别根据各终端设备所对应业务的QoS水平判断相应的终端设备是否满足调度要求;
将满足调度要求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剩余的其他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符合预设规则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从而,可以有效降低认知系统和授权系统共享频谱共享的情况下,两个系统之间的干扰,包括授权系统对认知系统下行链路的干扰,认知系统对授权系统的上行链路的干扰,同时,也能有效保障在认知频段的认知系统的正常和稳定工作。从而使认知系统在不干扰/低干扰情况下使用授权系统的空闲频谱资源,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提高链路质量。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网络侧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限制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认知小区的基站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
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将所述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
其中,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之前,还包括:
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获取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的路损信息,并根据所述路损信息,确定自身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和/或,
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获取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上行和/或下行载干比C/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具体为:
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根据所确定的自身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满足距离条件的终端设备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和/或,
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根据所获取的上行和/或下行C/I,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满足C/I条件的终端设备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根据所确定的自身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满足距离条件的终端设备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具体为:
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根据所确定的自身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距离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最近的预设数量的终端设备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和/或,
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根据所确定的自身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自身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所有终端设备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根据所获取的上行和/或下行C/I,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满足C/I条件的终端设备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具体包括:
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根据所获取的上行和/或下行C/I,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所对应的C/I值最高的预设数量的终端设备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和/或,
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根据所获取的上行和/或下行C/I,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所对应的C/I值大于预设C/I值的所有终端设备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之后,还包括:
如果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在自身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没有选择到至少一个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放弃使用所述认知频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将所述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的过程中,还包括:
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在所述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中,分别根据各终端设备所对应业务的服务质量QoS水平判断相应的终端设备是否满足调度要求;
所述认知小区的基站将满足所述调度要求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剩余的其他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
7.一种基站,作为认知小区的基站服务相应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选择条件;
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符合所述设置模块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
调度模块,用将所述选择模块所选择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其他的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
其中,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
获取所述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的路损信息,并根据所述路损信息,确定所述基站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和/或,
获取所述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上行和/或下行C/I。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模块,具体用于设置包含距离条件和/或C/I条件的选择条件;
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获取模块所确定的所述基站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满足所述距离条件的终端设备为符合所述设置模块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和/或,
根据所述获取模块所获取的上行和/或下行C/I,在所述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满足所述C/I条件的终端设备为符合所述设置模块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获取模块所确定的所述基站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距离所述基站最近的预设数量的终端设备为符合所述设置模块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和/或,
根据所述获取模块所确定的所述基站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所述基站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所有终端设备为符合所述设置模块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预设数量或所述预设距离值由所述设置模块所设置的距离条件来限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获取模块所获取的上行和/或下行C/I,在所述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所对应的C/I值最高的预设数量的终端设备为符合所述设置模块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和/或,
根据所述获取模块所获取的上行和/或下行C/I,在所述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选择所对应的C/I值大于预设C/I值的所有终端设备为符合所述设置模块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预设数量或所述预设C/I值由所述设置模块所设置的C/I条件来限定。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选择模块在所述基站所服务的各终端设备中没有选择到至少一个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时,放弃使用所述认知频段。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选择模块所选择的符合所述设置模块所设置的选择条件的终端设备中,分别根据各终端设备所对应业务的QoS水平判断相应的终端设备是否满足调度要求;
将满足所述调度要求的终端设备调度到认知频段上工作,并将剩余的其他终端设备调度到授权频段上工作。
CN201110169379.5A 2011-06-22 2011-06-22 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8436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9379.5A CN102843697B (zh) 2011-06-22 2011-06-22 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设备
PCT/CN2012/073139 WO2012174916A1 (zh) 2011-06-22 2012-03-27 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9379.5A CN102843697B (zh) 2011-06-22 2011-06-22 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3697A CN102843697A (zh) 2012-12-26
CN102843697B true CN102843697B (zh) 2015-09-30

Family

ID=47370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9379.5A Active CN102843697B (zh) 2011-06-22 2011-06-22 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43697B (zh)
WO (1) WO20121749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0319B (zh) * 2013-02-27 2018-01-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认知无线电系统干扰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5075318B (zh) * 2013-07-02 2019-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用频谱方案中异系统干扰规避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96288B (zh) * 2013-12-09 2017-04-12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lte系统接入认知频谱的方法及系统
CN104796206B (zh) * 2014-01-17 2018-03-0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可用频谱资源的方法及系统
WO2015127593A1 (zh) 2014-02-25 2015-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谱处理的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5379334B (zh) * 2014-03-26 2019-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共享频谱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92216A (zh) * 2015-01-27 2016-10-05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空闲频谱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US11736979B2 (en) 2017-11-30 2023-08-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ddress a high-latency caused when data is to be transmitted using an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
CN110740453B (zh) * 2018-07-20 2023-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共享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511125B (zh) * 2018-11-15 2021-12-03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无线网络中识别邻区干扰与异系统干扰的方法
CN111510927B (zh) * 2020-04-28 2023-09-05 深圳中科国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认知WiFi的电视频段选择方法
CN113543144B (zh) * 2020-05-26 2023-0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基站、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2793A (zh) * 2002-12-27 2004-07-1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标准无线通信系统中射频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753566A (zh) * 2004-09-22 2006-03-2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频带分配装置和频带分配方法
CN101765124A (zh) * 2010-01-13 2010-06-30 南京邮电大学 机会频谱共享系统中信道容量分析方法
CN102098679A (zh) * 2011-01-27 2011-06-15 北京星河亮点通信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认知技术降低lte无线通信系统小区干扰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99910A (ja) * 2009-02-25 2010-09-09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2793A (zh) * 2002-12-27 2004-07-1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标准无线通信系统中射频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753566A (zh) * 2004-09-22 2006-03-2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频带分配装置和频带分配方法
CN101765124A (zh) * 2010-01-13 2010-06-30 南京邮电大学 机会频谱共享系统中信道容量分析方法
CN102098679A (zh) * 2011-01-27 2011-06-15 北京星河亮点通信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认知技术降低lte无线通信系统小区干扰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74916A1 (zh) 2012-12-27
CN102843697A (zh)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3697B (zh) 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设备
CN102833760B (zh) 异系统间频谱共享情况下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设备
Attar et al. Interference-limi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ognitive radio in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networks
Zhang et al. Beyond coexistence: Traffic steering in LTE networks with unlicensed bands
US20090124261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GB2510345A (en) Sharing base station resources among plural network operators
EP2734006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inimum satisfaction guarantees in multi-service and multi-antenna networks
CN103190196A (zh) 通信模式的选择
EP2103161A1 (en) Dynamic frequency band allocation between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s
MOREIRA et al. Silva
CN106304098A (zh) 频谱资源调整方法及装置
Heredia-Ureta et al. Capacity optimization in multiservice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with multiple fractional channel reservation
Koutsopoulos et al. Joint optimal access point selection and channel assign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833756A (zh) 一种ofdm系统中的单子带用户数据传输方法
CN100547952C (zh) N频点组网方法
CN113923694A (zh) 网络资源编排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722151A (zh) 一种均衡控制信道负载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87012A (zh)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频谱资源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40441B (zh) 一种td-scdma小区的载波间功率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2752757A (zh) 在频谱聚合过程中按照最小浪费准则优化频谱分配的方法
Xu et al. Lower-complexity power allocation for LTE-U systems: A successive cap-limited waterfilling method
CN102143531A (zh) 载波聚合系统的载波管理方法、基站及系统
AlQerm et al. Enhanced cognitiv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lte systems
CN114258036B (zh) 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2854301B1 (en) A method of opera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 corresponding antenna controller, and radio access n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