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6394B - 一种烧烫膏组合物和一种烧烫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烧烫膏组合物和一种烧烫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6394B
CN102836394B CN2011101678634A CN201110167863A CN102836394B CN 102836394 B CN102836394 B CN 102836394B CN 2011101678634 A CN2011101678634 A CN 2011101678634A CN 201110167863 A CN201110167863 A CN 201110167863A CN 102836394 B CN102836394 B CN 1028363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consumption
burn
scald
oin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78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6394A (zh
Inventor
吴月安
廖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678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363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36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6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6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6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烧烫膏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甘草、熟地榆、生姜、冰片、药用蜡和独立保存的香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烧烫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甘草、熟地榆、生姜和香油混合熬煮至甘草颜色变黑之后加入药用蜡熬化,再加入冰片熬煮直至沸腾,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滤出药汁并冷却该药汁。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烧烫膏。本发明的烧烫膏是一种止痛起效时间短、消肿用时短、维持时间长、有好的抗渗出作用,且治愈后不留疤痕的治疗烧烫伤的药品。此外,本发明的烧烫膏也可作为治疗外部创伤用药。

Description

一种烧烫膏组合物和一种烧烫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烫膏组合物和一种烧烫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治疗烧烫伤的中草药剂主要有油剂、水剂和膏剂等品种,各种药剂均由多味中草药构成,但是品质却良莠不齐,有的药剂由多达二十几味的中草药构成,成本较高,有的药剂治疗时间长、且治疗效果不显著,而且大多数药剂都存在起效慢以及容易留下疤痕的问题。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成本低、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且不易留下疤痕的治疗效果显著的烧烫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止痛起效时间短、消肿用时短、维持时间长、有好的抗渗出作用,且治愈后疤痕不显著的烧烫膏组合物和烧烫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烧烫膏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甘草、熟地榆、生姜、冰片、药用蜡和独立保存的香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烧烫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甘草、熟地榆、生姜和香油混合熬煮至甘草颜色变黑之后加入药用蜡熬化,再加入冰片熬至沸腾,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滤出药汁并冷却该药汁。
本发明还提供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烧烫膏。
本发明的烧烫膏为外用药,不可内服,适用于I度,II度和轻III度烧烫灼伤,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润肤、生肌止血、止痛等功效。此外,本发明的烧烫膏也可作为治疗外部创伤用药。
将本发明的烧烫膏均匀涂抹于患处,I度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4-6天,II度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9-12天,轻III度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5-18天。
本发明的烧烫膏止痛起效快,平均为6分钟,并且止痛维持时间长,平均为24小时,患者使用本发明的烧烫膏能迅速止痛,并产生舒适感,可免服其他药物。
本发明的烧烫膏消肿时间短,一般情况下,对于因烧烫伤引起的肿胀,连续使用本发明的烧烫膏可在1-2天内消退。
本发明的烧烫膏具有良好的抗渗出作用,对于I-II度烧烫伤,能够有效地抑制炎症渗出。
本发明的烧烫膏还具有极好的防止疤痕的作用,对于I-II度和轻III度烧烫伤,治愈后不留疤痕,而对于重III度烧烫伤,治愈后疤痕不显著。
此外,本发明的烧烫膏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可减少败血症的发生;利用本发明的烧烫膏对二万多患者进行治疗,无一出现过敏反应,且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个别患者偶尔出现皮肤稍微瘙痒,并不影响治疗效果,其后可自行消失,I度烧烫伤甚至无需配合消炎药物使用即可痊愈。本发明的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的患者。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烧烫膏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甘草、熟地榆、生姜、冰片、药用蜡和独立保存的香油。优选地,该组合物由甘草、熟地榆、生姜、冰片、药用蜡和独立保存的香油组成。其中,所述甘草、熟地榆、生姜、冰片和药用蜡可独立保存,也可以混合保存,优选地,药用蜡和冰片独立保存,其余组分混合保存,进一步优选地,每种组分都独立保存。
本发明中,甘草为本领域常规的中药药材;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英文名为Licorice,药材学名:Radix Glycyrrhiza;甘草的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豆科Leguminosae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根及根茎。
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记载,甘草药材性状为: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为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有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熟地榆也为本领域熟知的中药药材,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记载,熟地榆为蔷薇科植物,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 L.var.longifolla(Bert.)Yu et li的干燥根。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5-25cm,直径为0.5-2cm,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粗糙,有纵纹,质硬,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略成放射状排列,气味,味微苦涩。
生姜也为本领域熟知的中药药材,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记载,生姜为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有嫩生姜与老生姜,药用以老生姜为佳。生姜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支,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支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冰片也为本领域熟知的中药药材。冰片,又名片脑、桔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是近乎于纯粹的右旋龙脑。亦有用化学方法合成。性状:为半透明似梅花瓣块状、片状的结晶体;直径为0.1-0.7cm,厚约0.1cm;类白色至淡灰棕色,气清香,味清凉,嚼之慢慢溶化。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
黄蜡也称蜂蜡,是工蜂腹部下面四对蜡腺分泌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有:酸类、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醇和碳水化合物,此外,还含有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芳香物质等。
白蜡也称白蜂蜡,系由蜂蜡(蜜蜂分泌物的蜡)氧化漂白精制而得。因蜜蜂的种类不同,由中华蜜蜂分泌的蜂蜡俗称中蜂蜡(酸值为5.0-8.0),由西方蜂种(主要指意蜂)分泌的蜂蜡俗称西蜂蜡(酸值为16.0-23.0)。白蜡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无光泽,无结晶。无味且不粘牙,气特异。在水和无水乙醇中几乎不溶;在乙醚中微溶;在三氯甲烷中易溶。相对密度为0.954-0.964g/cm3
所述香油即为众所周知的、从芝麻中提取出的油,也称为芝麻油。本发明对所述香油的纯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纯度越高制得的烧烫膏的效果越好。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组合物含有:100重量份的熟地榆、1000-2000重量份独立保存的香油、200-500重量份的甘草、50-150重量份的生姜、80-300重量份的冰片和100-300重量份的药用蜡;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组合物含有:100重量份的熟地榆、1100-1500重量份独立保存的香油、250-400重量份的甘草、60-100重量份的生姜、100-200重量份独立保存的冰片和150-280重量份独立保存的药用蜡。
更优选地,所述组合物由以下含量的组分组成:100重量份的熟地榆、1000-2000重量份独立保存的香油、200-500重量份的甘草、50-150重量份的生姜、80-300重量份的冰片和100-300重量份的药用蜡;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组合物由以下含量的组分组成:100重量份的熟地榆、1100-1500重量份独立保存的香油、250-400重量份的甘草、60-100重量份的生姜、100-200重量份独立保存的冰片和150-280重量份独立保存的药用蜡。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药用蜡为所有能够在药物中应用的蜡,优选地,所述药用蜡为白蜡和/或黄蜡,所述白蜡优选为透明的石膏化的白蜡。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使用白蜡作为烧烫膏的组分,能够获得比黄蜡更好的药用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烧烫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甘草、熟地榆、生姜和香油混合(或称泡制)熬煮至甘草颜色变黑之后加入药用蜡熬化,再加入冰片熬煮直至沸腾,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滤出药汁并冷却该药汁。
本发明中,对于所述将草、熟地榆、生姜和香油混合熬煮至甘草颜色变黑的把握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都能够了解的,为了进一步明确该过程,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熬煮采用武火,所述熬煮的温度为不高于所述香油沸点的温度,优选地,所述熬煮的温度为200-300℃,进一步优选为220-250℃;熬煮的时间为1-10小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熬煮的温度为1-3小时。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加入冰片熬煮直至沸腾采用武火,所述加入冰片熬至沸腾的时间为1-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3分钟。
根据本发明,所述武火为中药学的公知术语,指熬药时火力大而急。
根据本发明,所述熟地榆的用量优选为100重量份,所述香油的用量优选为1000-2000重量份,所述甘草的用量优选为200-500重量份,所述生姜的用量优选为50-150重量份,所述冰片的用量优选为80-300重量份,所述药用蜡的用量优选为100-30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熟地榆的用量为100重量份,所述香油的用量为1100-1500重量份,所述甘草的用量为250-400重量份,所述生姜的用量为60-100重量份,所述冰片的用量为100-200重量份,所述药用蜡的用量为150-280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所述过滤的方法为本领域常规的各种过滤方法,如用纱布过滤,优选地,所述纱布为经过消毒的纱布。
根据本发明,所述冷却药汁的目的是为了使药汁凝结成为膏状固体。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将制得的药汁快速冷却有助于药效的提高,优选地,所述冷却该药汁的速度为0.1-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0.5-5℃/分钟,一般地,降温的时间为2-8小时,优选为2-5小时。所述冷却该药汁的方法可以为各种常用的降温方法,如将盛满药汁的容器放置于冷水中,或放于冰箱中。
本发明还提供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烧烫膏。制得的烧烫膏为棕黄色药膏,气微香。本发明的烧烫膏能够在5年内保持其活性。
与其他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品类似的,使用本发明的烧烫膏时,禁食用鱼腥和辛辣等刺激性食品。
此外,本发明的烧烫膏还可以用于治疗外部创伤。所述外部创伤为划伤、擦伤等,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上述烧烫膏作为治疗外部创伤的药物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烧烫膏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对于各种程度的烧烫伤患者和外部创伤患者,每天仅换药1次即可。本发明的烧烫膏的每次用药量可以与现有的烧烫膏相同,对于严重的II度和III度烧烫伤患者可遵医嘱增大用药量。涂抹本发明的烧烫膏后要进行包扎;并且,对于II度和III度烧烫伤患者,还需配合消炎药物一起使用。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将100重量份的熟地榆、250重量份的甘草、60重量份的生姜和1100重量份的香油加入瓦罐中混合,用武火熬煮1小时至甘草颜色变黑(混合物温度为250℃),之后加入150重量份的白蜡,继续用武火加热使白蜡熬化(加入白蜡开始计时0.1小时),再加入100重量份的冰片用武火再熬1.5分钟,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用消毒后的纱布过滤,滤出药汁并将盛有该药汁的瓦罐放于冷水中冷却至药汁成膏状,冷却速度为1℃/分钟。得到烧烫膏P1。
实施例2
将100重量份的熟地榆、400重量份的甘草、100重量份的生姜和1500重量份的香油加入瓦罐中,混合用武火熬煮2小时至甘草颜色变黑(混合物温度为220℃),之后加入280重量份的黄蜡(加入白蜡开始计时0.3小时),继续用武火加热使白蜡熬化,再加入200重量份的冰片用武火熬再3分钟,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用消毒后的纱布过滤,滤出药汁并将盛有该药汁的瓦罐放于冷水中冷却至药汁成膏状,冷却速度为0.5℃/分钟。得到烧烫膏P2。
实施例3
将100重量份的熟地榆、300重量份的甘草、90重量份的生姜和1300重量份的香油加入瓦罐中,混合用武火熬煮1.5小时至甘草颜色变黑(混合物温度为230℃),之后加入200重量份的白蜡(加入白蜡开始计时0.2小时),继续用武火加热使白蜡熬化,再加入150重量份的冰片用武火再熬1.8分钟,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用消毒后的纱布过滤,滤出药汁并将盛有该药汁的瓦罐放于冷水中冷却至药汁成膏状,冷却速度为5℃/分钟。得到烧烫膏P3。
实施例4
将100重量份的熟地榆、350重量份的甘草、75重量份的生姜和1250重量份的香油加入瓦罐中,混合用武火熬煮1.8小时至甘草颜色变黑,之后加入250重量份的白蜡(加入白蜡开始计时0.25小时),继续用武火加热使白蜡熬化,再加入175重量份的冰片用武火再熬2分钟,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用消毒后的纱布过滤,滤出药汁并将盛有该药汁的瓦罐放于冷水中冷却至药汁成膏状,冷却速度为3℃/分钟。得到烧烫膏P4。
测试例1
患者:赵某,男性,20岁。
症状:脸部被液化气烧伤约3小时,创面达面部的65-70%,有灼痛感,属于I度烧伤。
治疗:消毒清理创面,将50克烧烫膏P1均匀涂抹于患处,患者立刻有舒适感,6分钟内止痛,每天涂抹1次,涂抹后包扎伤口,5天后复诊,痊愈且无疤痕。
测试例2
患者:李某,女性,67岁。
症状:患者颈后,双肩多处被开水烫伤,局部有不同大小水泡,水肿明显,用普通烧伤膏药涂抹,无效且造成水泡越来越大,属于II度烫伤。
治疗:消毒清理创面和水泡,将100克烧烫膏P2均匀涂抹于患处,患者立刻有舒适感,每天涂抹1次,涂抹后包扎伤口,配合使用消炎药物,2天后复诊,已无渗出物,继续使用3天后复诊,患者创面坏死皮肤全部脱落,水肿基本消除,再继续使用10天后复诊,已痊愈且无疤痕。
测试例3
患者:张某,男性,32岁。
症状:手臂因高压锅爆炸烫伤,红肿并伴有多个透明水泡,有渗出物,患者属于深II度烫伤。
治疗:消毒清理创面和水泡,将80克烧烫膏P4均匀涂抹于患处,患者立刻有舒适感,每天涂抹1次,涂抹后包扎伤口,配合使用消炎药物,5天后复诊,已无渗出物,基本消肿,再使用5天后复诊,创伤皮肤均脱落露出新肌,创面无疤痕。
测试例4
患者:刘某,男性,50岁。
症状:左手被高温油烫伤,局部溃疡深见掌骨,烫伤占手背面积的90%,手掌肿大严重,有渗出物,患者属于III度烫伤。
治疗:先消毒清理创面,将50克烧烫膏P3均匀涂抹于患处,每天涂抹1次,涂抹后包扎伤口,配合使用消炎药物,5天后复诊,患者创面基本消肿,渗出物明显减少,清洗创面可见新生肉芽,继续使用12天以后复诊,坏死组织全部脱落,有轻微隆起疤痕。
测试例5
患者:杨某,男性,5岁。
症状:热水瓶倒地破裂后烫伤左腿,烫伤面积达左腿的90%以上,有渗出物,患者属于II度烫伤。
治疗:消毒清理创面和水泡,将100克烧烫膏P2均匀涂抹于患处,每天涂抹1次,涂抹后包扎伤口,配合使用消炎药物,4天后复诊,已无渗出物,再使用5日后复诊,创伤皮肤均脱落露出新肌,创面无疤痕。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制备烧烫膏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甘草、熟地榆、生姜、冰片、药用蜡和独立保存的香油,所述组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为:100重量份的熟地榆、200-500重量份的甘草、50-150重量份的生姜、80-300重量份的冰片、100-300重量份的药用蜡和1000-2000重量份的香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熟地榆、甘草、生姜、冰片和药用蜡均独立保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含有:100重量份的熟地榆、250-400重量份的甘草、60-100重量份的生姜、100-200重量份的冰片、150-280重量份的药用蜡和1100-1500重量份的香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用蜡为白蜡和/或黄蜡。
5.一种烧烫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甘草、熟地榆、生姜和香油混合熬煮至甘草颜色变黑之后加入药用蜡熬化,再加入冰片熬煮直至沸腾,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滤出药汁并冷却该药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熬煮采用武火,所述熬煮的温度为200-300℃,熬煮的时间为1-10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入冰片熬煮直至沸腾的时间为1-1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熟地榆的用量为100重量份,所述香油的用量为1000-2000重量份,所述甘草的用量为200-500重量份,所述生姜的用量为50-150重量份,所述冰片的用量为80-300重量份,所述药用蜡的用量为100-300重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熟地榆的用量为100重量份,所述香油的用量为1100-1500重量份,所述甘草的用量为250-400重量份,所述生姜的用量为60-100重量份,所述冰片的用量为100-200重量份,所述药用蜡的用量为150-280重量份。
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药用蜡为白蜡和/或黄蜡。
11.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冷却该药汁的速度为0.1-10℃/分钟。
12.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烧烫膏。
CN2011101678634A 2011-06-21 2011-06-21 一种烧烫膏组合物和一种烧烫膏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836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78634A CN102836394B (zh) 2011-06-21 2011-06-21 一种烧烫膏组合物和一种烧烫膏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78634A CN102836394B (zh) 2011-06-21 2011-06-21 一种烧烫膏组合物和一种烧烫膏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6394A CN102836394A (zh) 2012-12-26
CN102836394B true CN102836394B (zh) 2013-10-30

Family

ID=47364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78634A Active CN102836394B (zh) 2011-06-21 2011-06-21 一种烧烫膏组合物和一种烧烫膏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363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2727B (zh) * 2013-03-21 2014-10-29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治疗人体烧烫伤的中草药组合物
CN103405744A (zh) * 2013-08-27 2013-11-27 杨昌标 一种治疗烫烧伤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7131A (zh) * 2016-10-13 2017-01-04 安金凤 烧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71A (zh) * 1994-08-23 1995-10-11 马修身 一种烧烫伤治疗药膏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49466A (zh) * 2007-05-09 2007-10-10 贾长俊 烧烫伤无痛无疤痕治疗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2449A (zh) * 2008-11-13 2010-06-16 宫怀恒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71A (zh) * 1994-08-23 1995-10-11 马修身 一种烧烫伤治疗药膏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49466A (zh) * 2007-05-09 2007-10-10 贾长俊 烧烫伤无痛无疤痕治疗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2449A (zh) * 2008-11-13 2010-06-16 宫怀恒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董连荣 谢路山 主编.皮外科病疼痛之水火烫伤痛.《古今止痛验方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第514,515,517,52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6394A (zh)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11924B (zh) 用于治疗脱发、促进生发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6544A (zh) 一种猪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36394B (zh) 一种烧烫膏组合物和一种烧烫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9662A (zh) 兽用驱虫中药制剂
CN102512526B (zh) 一种治疗早期骨伤及软组织损伤的药物
CN103301385A (zh) 治疗动物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2727B (zh) 治疗人体烧烫伤的中草药组合物
CN103860787B (zh) 含有花蛤有效成分的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
CN104547494A (zh) 治疗甲亢的中药组合物药酒及制备工艺
CN115414427B (zh) 治疗慢性皮肤瘙痒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CN102451249B (zh)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及其应用
CN108714167B (zh) 一种治疗白癜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635A (zh) 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
CN105617121A (zh) 一种治疗小儿口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10954A (zh) 睡莲浒苔复配皮癣涂剂
CN117883512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656219A (zh) 治疗伤口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8902A (zh) 虚寒型慢性支气管炎清热宣肺制剂及制法
CN104173813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足浴粉
CN112022972A (zh) 治疗牙痛的中草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39107A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693697A (zh) 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68183A (zh) 治疗癫痫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22261A (zh) 防治神经性皮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1412A (zh) 防治膝关节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