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3657A - 能量转换模块 - Google Patents
能量转换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33657A CN102833657A CN2011101655420A CN201110165542A CN102833657A CN 102833657 A CN102833657 A CN 102833657A CN 2011101655420 A CN2011101655420 A CN 2011101655420A CN 201110165542 A CN201110165542 A CN 201110165542A CN 102833657 A CN102833657 A CN 1028336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ducer
- energy conversion
- conversion module
- fixedly arranged
- conductiv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能量转换模块,至少包含第一换能器、支撑体及块体。支撑体的第一端顶抵或固设于第一平板,且第二端顶抵或固设于第一换能器的中央区段。块体的第一端顶抵或固设于第一换能器的中央区段,且第二端顶抵或固设于第二平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换能器(transducer),特别是关于一种使用换能器以产生声波或触觉振动的能量转换模块。
背景技术
换能器为可将一种能量型态转换为另一种能量型态的能量转换装置,最常见的为机电式的换能器如马达或发电机,马达将输入的电能借由电磁感应而将机械能输出,一般常见的马达以旋转运动的方式将机械能输出,如有刷直流马达、伺服马达、步进马达等;其它比较少见的如线性马达,其将电能的输入直接转换成线性运动输出。若改变能量转换的方向,以机械能输入而转换成电能的输出,则所得的装置即称为发电机,常见的发电机形式为电力系统所用的单相或三相交流发电机。此外,换能器也可以智能材料(smart material)来设计实现,常见的智能材料如压电材料(piezoelectric material)、电活性聚合物(Electro-Active Polymer,EAP)、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磁致伸缩材料(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电致伸缩材料(ElectrostrictiveMaterial)等等。图1显示一种传统能量转换装置,其中换能器10常以压电材料为之,如单压电芯片(unimorph)、双压电芯片(bimorph)、或多压电芯片(multimorph),利用其逆压电效应(Reverse Piezoelectric Effect)的特性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机械运动输出。一般常用的压电片形状为矩形或圆形(常用于制作蜂鸣片),但也有可能以其它的形式呈现,视实际应用情况而定。若以输出的力量大小当成性能指针,则以多压电芯片最优,双压电芯片为次,而单压电芯片最差。若以成本来看,则压电芯片的价格与其压电材料的堆栈层数成正相关,因此若性能要求不高,基于成本考虑一般使用单压电芯片。图1所显示的结构为一传统的震动传递装置(Vibration Propagation Device),借由驱动弹性换能器10,而换能器10的震动能量经由粘贴件12传递到上壳体14用以产生声波(acoustic wave)或触觉回馈(haptic feedback)。常见的传统做法是将换能器借由粘贴或锁固等方式固定于上壳体14下方,震动能直接由换能器10传递至上壳体14。然由于一般常用的换能器10的材料,其端点或边缘的摆幅及出力有限,致使其所能传递的震动能量有限,而这会造成触觉回馈的触感反应不明显,或使上壳体14所能产生的音压(Sound Pressure Level,SPL)过低。且传统能量转换装置的换能器10通常以粘贴件12粘贴于上壳体14的内表面。此种组装方法不但消耗相当的工时,且当换能器10振动久了以后,容易发生脱落的现象。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颖的能量转换模块,用以改善换能器脱落问题、简化组装程序或增加惯性力量。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换能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能量转换模块,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换能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能量转换模块,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较传统能量转换装置具有较好的声波或触觉振动效果,或可改善能量转换装置的组装程序及使用寿命或可靠度,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能量转换模块,其中包含:一第一换能器;一支撑体,其第一端顶抵或固设于一第一平板,且第二端顶抵或固设于该第一换能器的中央区段;及一块体,其第一端顶抵或固设于该第一换能器的中央区段,且第二端顶抵或固设于一第二平板。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支撑体或该块体以嵌入方式结合于该第一平板或该第二平板。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第一平板或该第二平板为屏幕、触控面板、框架(frame)、基板或壳体(housing)。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换能器所使用的智能材料为压电材料、电活性聚合物(EAP)或形状记忆合金(SMA)。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压电材料为锆钛酸铅(PZT)。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更包含至少一质量块,固设于该第一换能器的外侧区段。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换能器包含:一导电层;至少一第一智能材料层,形成于该导电层上表面;及至少一第一电极层,形成于该第一智能材料层上表面。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导电层为一金属板。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换能器为矩形、圆形、十字形或三叉星形。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十字形第一换能器具有一十字形导电层,两个第一智能材料层,垂直相交于该十字形导电层上,且使用绝缘件将两者隔离。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换能器更包含:一第二智能材料层,形成于该导电层的下表面;及一第二电极层,形成于该第二智能材料层的下表面。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支撑体包含一阻尼器。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阻尼器为一弹性体、一弹簧或一弹性橡胶。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第二平板上邻近块体的至少一侧,形成至少有一第二凹部,使得该第一换能器得在该凹部所形成的空间内摆动。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块体与第二凹部与制造第二平板时一体成型,或以第二平板后加工方式形成。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第一平板上邻近支撑体的至少一侧,形成至少有一第一凹部,使得该第一换能器得在该第一凹部所形成的空间内摆动。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支撑体与第一凹部与制造第一平板时一体成型,或以第一平板后加工方式形成。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更包含:至少一第二换能器,固设于该质量块。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第二换能器固设于该质量块的上表面、下表面或侧端边。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第二换能器所使用的智能材料为压电材料、电活性聚合物(EAP)、形状记忆合金(SMA)、音圈马达(voicecoil motor)、偏轴转动质量马达(ERM motor)或线性共振致动器(LRA)。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量转换模块,其中包含:一第一换能器;一支撑体,其第一端顶抵或固设于一第一平板,且第二端顶抵或固设于该第一换能器的中央区段;及一块体,其第一端顶抵或固设于该第一换能器的中央区段,且第二端顶抵或固设于一第二平板。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量转换模块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能量转换模块包含第一换能器、支撑体及块体。其中,支撑体的第一端顶抵或固设于第一平板,且第二端顶抵或固设于第一换能器的中央区段。块体的第一端顶抵或固设于第一换能器的中央区段,且第二端顶抵或固设于第二平板。借此,第一换能器的惯性能量经由块体传递到第二平板,以产生声波或触觉回馈。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能量转换模块除了包含第一换能器、支撑体及块体,还包含至少一质量块,固设于第一换能器的外侧区段,用以增加第一换能器外侧区段的摆幅及提升传递的惯性力,或可用以调整共振模态(resonant mode)。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能量转换模块除了包含第一换能器、支撑体、块体及质量块,还包含至少一第二换能器,固设于质量块,用来进一步加强欲提升的惯性力,强化触觉回馈及声音输出的效果,或可用以调整共振模态(resonant mode)。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传统能量转换装置。
图2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模块的截面图。
图3显示使用嵌入方式将支撑体、块体分别与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结合。
图4A至图4B显示图2的变型。
图5A显示一种第一换能器的详细截面图。
图5B显示另一种第一换能器的详细截面图。
图6A至图6E例示各种形状的第一换能器的俯视图。
图7A至图7D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各种能量转换模块的截面图。
图8A至图8F例示各种形状的第一换能器及质量块的俯视图或仰视图。
图9A至图9C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模块的截面图。
10: 换能器 12: 粘贴件
14: 上壳体 21: 第一平板
22: 第二平板 23: 第一换能器
230: 导电层
231A:第一智能材料层 231B:第二智能材料层
232A:第一电极层 232B:第二电极层
233: 绝缘件
24: 支撑体
24A: 第一凹部 24B: 阻尼器
25: 块体 25A: 第二凹部
26、26A-26F:质量块
27A-27D: 第二换能器
200: 中轴
P: 第一换能器 P’: 第二换能器
M: 质量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能量转换模块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2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模块(transducer module)的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能量转换模块用以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模块主要包含第一换能器(transducer,标示为P)23、支撑体24及块体25。其中,支撑体24的第一端顶抵或固设(mount)于第一平板21,而第二端顶抵或固设于第一换能器23的中央区段。在本说明书中,“中央区段”指一对象的中央位置或其邻近位置,”外侧区段”指一对象的中央区段以外位置。块体25的第一端顶抵或固设于第一换能器23的中央区段,而第二端顶抵或固设于第二平板22。上述的第一换能器23、支撑体24及块体25,或者上述的第一平板21、第一换能器23、支撑体24及块体25可制造为模块型态,以利快速组装。
支撑体24和第一平板21可为一体成型,或者分开制作。如前所述,块体25顶抵或固设于第二平板22。其中,使用顶抵方式可便于组装替换;固设方式可使用一体成型、粘固、锁固、镙固或其它技术。如图3所示,实施上,块体25可使用嵌入方式顶抵或固设于第二平板22。支撑体24也可使用嵌入方式顶抵或固设于第一平板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板21或第二平板22可以是屏幕、触控面板、框架(frame)、基板或壳体(housing),第一换能器23的惯性能量经由块体25传递到第二平板22,以产生声波(acoustic wave)或触觉回馈(hapticfeedback)。支撑体24或块体25可以是空心或实心的,形状可为筒状、柱状或其它形状,且数目可以为一或多于一。在一实施例的变型中,如图4A所示,支撑体24为阻尼器(damper)24B,其可以为弹性体,例如弹簧、弹性橡胶。
在另一实施例的变型中,如图4B所示,可在该第一平板21上邻近支撑体24的至少一侧,形成至少有一第一凹部24A,该支撑体24与第一凹部24A在第一平板21制造时一体成型,或第一平板21后加工方式形成。支撑体24可顶抵或固设于第一换能器23的中央区段,且该第一凹部24A数量及形状可依照第一换能器23的形状而改变,使第一换能器23得利用第一凹部24A所形成的内凹空间内摆动,以节省设置空间达到薄型化的目的。例如,第一换能器23为矩形,则在支撑体24两侧形成有对称的两个第一凹部24A;第一换能器23为圆形,则于支撑体24外侧形成有一环状第一凹部24A。
类似的情形,可在该第二平板22上邻近块体25的至少一侧,形成至少有一第二凹部25A,该块体25与第二凹部25A在第二平板22制造时一体成型,或以第二平板22后加工方式形成。块体25可顶抵或固设于第一换能器23的中央区段,且该第二凹部25A的数量及形状可依照第一换能器23的形状而改变,使第一换能器23得利用第二凹部25A所形成的内凹空间内摆动,以节省设置空间达到薄型化的目的。例如,第一换能器23为矩形,则与块体25两侧形成有对称的两个第二凹部25A;第一换能器23为圆形,则与块体25外侧形成有一环状第二凹部25A。
如图所示,支撑体24与第一平板21是一体成型的,块体25与第二平板22是一体成型的。在一例子中,可使用挖凿技术形成图4B所示的第一凹部24A与第二凹部25A。块体25与支撑体24则分别顶抵或固设于第一换能器23的上、下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能器23所使用的智能材料可为压电(piezoelectric)材料(例如锆钛酸铅(lead zirconate titanate,PZT))、电活性聚合物(electroactive polymer,EAP)、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alloy,SMA)或磁性收缩材料(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但不限定于此。
根据上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当第一换能器23受到电能驱动时,其会产生上下振动。由于第一换能器23中央区段借由支撑体24、块体25而结合于第一平板21与第二平板22之间,外侧区段的上下振动会使贯穿支撑体24、块体25的中轴200产生惯性力量,其借由块体25传递给第二平板22,使第二平板22振动而推动空气,因而产生声波(acoustic wave)或产生触觉回馈(haptic feedback)。相较于图1所示的传统能量转换装置,本实施例的块体25不再发生脱落的情形,且本实施例相较于传统能量转换装置具有较好的声波或触觉振动效果。若使用阻尼器24B(图4A),传递于支撑体24的振动会被阻尼器24B吸收,因此不会于第一平板21产生声波或触觉振动。
图5A显示一种第一换能器23的详细截面图。第一换能器23包含导电层230、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及第一电极层232A。其中,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形成于导电层230上表面,再在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上表面涂布第一电极层232A。导电层230及第一电极层232A分别作为驱动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所需的二电极,且该导电层230实施上为一种可供导电的薄层材料(如电极层)或板状材料(如金属板);当导电层230为金属板时,可增加第一换能器23的坚韧性、耐用性,并可增加传递到第二平板22的惯性力量,以产生声波(acoustic wave)或触觉回馈(haptic feedback)。图5A的第一换能器23使用单层的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因此一般若采用压电材料,称为单压电芯片(unimorph)。
此外,实施上,第一换能器23可以采用二或多层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以形成现有习知的多/积层(multi-layers)压电芯片。
图5B显示另一种第一换能器23的详细截面图。第一换能器23包含导电层230、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第一电极层232A、第二智能材料层231B及第二电极层232B。其中,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形成于导电层230的上表面,再在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上表面涂布第一电极层232A。第二智能材料层231B形成于导电层230之下,再在第二智能材料层231B的下表面涂布第二电极层232B。导电层230作为第一/第二智能材料层231A/B的共电极,而第一/第二电极层232A/B分别作为驱动第一/第二智能材料层231A/B所需的电极。图5B的第一换能器23使用双层的第一/第二智能材料层231A/B,因此一般若采用压电材料,称为双压电芯片(bimorph)。
图6A至图6E例示各种形状的第一换能器23的俯视图。其中,图6A显示一种矩形第一换能器23的俯视图,其至少包含一矩形导电层230及一矩形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未显示出一第一电极层232A)。图6B显示一种圆形第一换能器23的俯视图,其至少包含一圆形导电层230及一圆形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未显示出第一电极层232A)。图6C显示一种三叉星(tri-forked star)形第一换能器23的俯视图,其至少包含三叉星形导电层230及三叉星形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未显示出第一电极层232A)。图6D显示一种十字形第一换能器23的俯视图,其至少包含导电层230及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未显示出第一电极层232A)。
上述各种形状的第一换能器23以单压电芯片(unimorph)为例。实施上同样可增加第二智能材料层231B形成于导电层230的下表面,再在第二智能材料层231B的表面涂布第二电极层232B,形成前述双压电芯片(bimorph)。
图6E显示另一种十字形第一换能器23的俯视图,该十字形导电层230上,具有两个垂直相交成十字形的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且使用绝缘件233将两者绝缘隔离,该绝缘件233可为绝缘层或绝缘体。
图7A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模块的截面图。以下仅说明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其余则沿用第一实施例的各项说明。本实施例除了包含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换能器23、支撑体24及块体25,还包含至少一质量块(inertial mass)固设于第一换能器23的外侧区段。如图7A所标示的M,质量块26A和26B分别固设于第一换能器23的外侧区段上表面。在本说明书中,方向“上”指朝向第二平板22的方向,而方向“下”则指朝向第一平板21的方向。质量块26A/26B可使用各种形状的各种材质,例如高密度材质(例如金属)或高杨氏系数(Young’s modulus)材质(例如氧化锆)。如图7B所示,质量块26C和26D分别固设于第一换能器23的外侧区段下表面。图7C显示质量块26A/26B及质量块26C/26D分别固设于第一换能器23的外侧区段的上、下表面。如图7D所示,质量块26E和26F分别固设于第一换能器23的外侧区段侧端边。上述图7A至图7D所示质量块的配置型式也可配合使用,例如,使用图7C的质量块26A/26B及质量块26C/26D分别固设于第一换能器23外侧区段的上、下表面,且使用图7D的质量块26E和26F分别固设于第一换能器23外侧区段的两侧端边。
图8A至图8F例示各种形状的第一换能器23及质量块的俯视图或仰视图。其中,图8A显示一种矩形第一换能器23及质量块26A、26B的俯视图或仰视图,其至少包含矩形导电层230及矩形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未显示出第一电极层232A)。质量块26A、26B可配置于导电层230的外侧区段,但不限定于此。图8B显示一种圆形第一换能器23及质量块26A、26B、26C的俯视图或仰视图,其至少包含圆形导电层230及圆形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未显示出第一电极层232A)。质量块26A/B/C可配置于导电层230周边等角度(120度角)的外侧区段三边缘端,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配置于等角度(90度角)的外侧区段四边缘端。图8C显示另一种圆形第一换能器23及质量块26的俯视图或仰视图,质量块26配置于导电层230外侧区段圆周上。图8D显示一种三叉星(tri-forked star)形第一换能器23及质量块26A、26B、26C的俯视图或仰视图,其至少包含三叉星形导电层230及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未显示出第一电极层232A)。质量块26A/B/C可配置于导电层230的外侧区段三边缘端,但不限定于此。图8E显示一种十字形第一换能器23及质量块26A、26B、26C、26D的俯视图或仰视图,其至少包含十字形导电层230及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未显示出第一电极层232A)。质量块26A/B/C/D可配置于导电层230的外侧区段四边缘端,但不限定于此。
上述各种形状的第一换能器23以单压电芯片(unimorph)为例。实施上同样可增加第二智能材料层231B形成于导电层230的下表面,再在第二智能材料层231B的表面涂布第二电极层232B,形成前述双压电芯片(bimorph)。
图8F显示另一种十字形第一换能器23及质量块26A、26B、26C、26D的俯视图或仰视图,该十字形导电层230上,具有两个垂直相交成十字形的第一智能材料层231A,且使用绝缘件233将两者绝缘隔离。质量块26A/B/C/D可配置于导电层230的外侧区段四边缘端,但不限定于此。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模块,当第一换能器23受到电能驱动时,质量块可增加第一换能器23外侧区段的惯性质量,或可用以调整共振模态(resonant mode)。
图9A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模块的截面图。以下仅说明本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其余则沿用第一、第二实施例的各项说明。本实施例除了包含第二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换能器23、支撑体24、块体25及质量块26A/B,还包含至少一第二换能器27A/B置于质量块26A/B。第二换能器27A/B的材质可使用第一换能器23的材质,或者使用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偏轴转动质量马达(eccentric rotatingmass(ERM)motor)或线性共振致动器(linear resonant actuator,LRA)。如图9A所标示的P’,第二换能器27A/B分别固设于质量块26A/B的上表面,并可向外延伸一躯段。如图9B所示,第二换能器27A/B分别固设于质量块26A/B的侧端边。如图9C所示,第二换能器27C/D分别固设于质量块26C/D的下表面,并可向外延伸一躯段。
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模块,当第一换能器23受到电能驱动时,可再选择驱动第二换能器27A-27D产生振动,同时带动贯穿支撑体24、块体25的中轴200产生更大惯性力量,传递给第二平板22,使第二平板22振动而推动空气,因而产生更强烈的声波(acoustic wave)或产生更强烈的触觉回馈(haptic feedback)。或可再选择驱动第二换能器27A-27D产生振动,用以增加振动模态调整的选择性;或者增加第一换能器23两端的摆幅,进而增加传递的惯性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换能器;
一支撑体,其第一端顶抵或固设于一第一平板,且第二端顶抵或固设于该第一换能器的中央区段;及
一块体,其第一端顶抵或固设于该第一换能器的中央区段,且第二端顶抵或固设于一第二平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体或该块体以嵌入方式结合于该第一平板或该第二平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板或该第二平板为屏幕、触控面板、框架、基板或壳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换能器所使用的智能材料为压电材料、电活性聚合物或形状记忆合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压电材料为锆钛酸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至少一质量块,固设于该第一换能器的外侧区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换能器包含:
一导电层;
至少一第一智能材料层,形成于该导电层上表面;及
至少一第一电极层,形成于该第一智能材料层上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为一金属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换能器为矩形、圆形、十字形或三叉星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十字形第一换能器具有一十字形导电层,两个第一智能材料层,垂直相交于该十字形导电层上,且使用绝缘件将两者隔离。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换能器更包含:
一第二智能材料层,形成于该导电层的下表面;及
一第二电极层,形成于该第二智能材料层的下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体包含一阻尼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阻尼器为一弹性体、一弹簧或一弹性橡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平板上邻近块体的至少一侧,形成至少有一第二凹部,使得该第一换能器得在该凹部所形成的空间内摆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块体与第二凹部与制造第二平板时一体成型,或以第二平板后加工方式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板上邻近支撑体的至少一侧,形成至少有一第一凹部,使得该第一换能器得在该第一凹部所形成的空间内摆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体与第一凹部与制造第一平板时一体成型,或以第一平板后加工方式形成。
1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至少一第二换能器,固设于该质量块。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换能器固设于该质量块的上表面、下表面或侧端边。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换能器所使用的智能材料为压电材料、电活性聚合物、形状记忆合金、音圈马达、偏轴转动质量马达或线性共振致动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655420A CN102833657A (zh) | 2011-06-14 | 2011-06-14 | 能量转换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655420A CN102833657A (zh) | 2011-06-14 | 2011-06-14 | 能量转换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33657A true CN102833657A (zh) | 2012-12-19 |
Family
ID=47336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655420A Pending CN102833657A (zh) | 2011-06-14 | 2011-06-14 | 能量转换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33657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43496B (zh) * | 2022-04-07 | 2024-05-21 | 大陸商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 聲學輸出裝置 |
TWI843498B (zh) * | 2022-04-07 | 2024-05-21 | 大陸商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 聲學輸出裝置 |
TWI843497B (zh) * | 2022-04-07 | 2024-05-21 | 大陸商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 聲學輸出裝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13487A (zh) * | 2003-12-26 | 2006-08-02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压电致动器 |
CN201479039U (zh) * | 2009-07-15 | 2010-05-19 |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压电发电装置 |
CN101860262A (zh) * | 2010-05-20 | 2010-10-13 | 上海交通大学 | 压电双晶片式mems能量采集器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013837A (zh) * | 2010-12-23 | 2011-04-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蒲公英状多方向、宽频带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
-
2011
- 2011-06-14 CN CN2011101655420A patent/CN10283365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13487A (zh) * | 2003-12-26 | 2006-08-02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压电致动器 |
CN201479039U (zh) * | 2009-07-15 | 2010-05-19 |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压电发电装置 |
CN101860262A (zh) * | 2010-05-20 | 2010-10-13 | 上海交通大学 | 压电双晶片式mems能量采集器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013837A (zh) * | 2010-12-23 | 2011-04-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蒲公英状多方向、宽频带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43496B (zh) * | 2022-04-07 | 2024-05-21 | 大陸商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 聲學輸出裝置 |
TWI843498B (zh) * | 2022-04-07 | 2024-05-21 | 大陸商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 聲學輸出裝置 |
TWI843497B (zh) * | 2022-04-07 | 2024-05-21 | 大陸商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 聲學輸出裝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308866A (zh) | 能量轉換模組 | |
US7701119B2 (en) | Piezoelectric actuator | |
JP5245409B2 (ja) |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音響素子、及び電子機器 | |
CN103000801A (zh) | 换能器与能量转换模块 | |
CN102996376A (zh) | 能量转换模块 | |
KR20110077637A (ko) | 햅틱 디바이스 구동용 압전 액추에이터 | |
JPWO2014045720A1 (ja) |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02833657A (zh) | 能量转换模块 | |
EP2613561A1 (en) | Vibration Speaker | |
JP5359818B2 (ja) |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電子機器 | |
EP2555175A1 (en) | Transducer module | |
JP2014127767A (ja) |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EP2908554B1 (en) | Oscilla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30101145A1 (en) | Transducer module | |
CN103200505A (zh) | 振动喇叭 | |
EP2535119A2 (en) | Transducer module | |
CN102932717A (zh) | 能量转换模块 | |
CN102931868A (zh) | 能量转换模块 | |
JP2015099484A (ja) | 触感伝達装置 | |
JP2014127750A (ja) |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12217040A (ja) | 発振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 |
JP2014131119A (ja) |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