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1311A - 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1311A
CN102831311A CN2012102972371A CN201210297237A CN102831311A CN 102831311 A CN102831311 A CN 102831311A CN 2012102972371 A CN2012102972371 A CN 2012102972371A CN 201210297237 A CN201210297237 A CN 201210297237A CN 102831311 A CN102831311 A CN 102831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mand
enterprise
content
appraisal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72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2972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313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31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13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是基于用户需求评测和内容按需标签化标引方式的定制化互动循环出版产业模式。这种产业模式创新性地为用户需求建立按需标签系统,突破性地将用户需求测评和内容按需标签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普适的测试工具判断企业用户的内容需求,通过用户需求测评架构在出版机构与企业单位之间建立需求获取桥梁,帮助出版企业精准推送学习内容;通过按需标签化系统来描述企业定制需求,使得企业与出版机构之间建立起共同的话语体系,进而出版行业可以为企业输出定制化集成内容。有效地解决了出版社没有渠道了解机构用户的学习个体的内容需求,机构用户的学习个体无法高效准确地找到出版社提供的内容资源两个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具体来说,是涉及用户需求评测和出版内容按需标签化的定制化互动循环出版产业模式。
背景技术
目前数字出版行业面临非常严重的“双盲产业困境”,即资源呈现盲区——机构和企业无法准确的找到他们需要的内容资讯指导生产实践,内容需求盲区——即出版社等内容生产商没有渠道了解机构和公司用户的内容需求。由此在出版行业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内容生产主体无法将高质量的集成化内容投递到企业,也无法获得企业定制内容的高溢价收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跨行业创新趋势愈加明显,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很好的结合了企业咨询、数字出版、IT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最新研发成果。致力于通过数字出版资源服务技术和数字资源精准投送技术,进行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化的出版、展示、分发、投送等服务,成为传统内容服务形态的重要补充与创新。本模式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出版模式。一方面通过普适的测试工具等判断企业用户的内容需求,通过用户需求测评架构在出版机构与企业单位之间建立需求获取桥梁,帮助出版企业精准推送学习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按需标签化系统来描述企业定制需求,使得企业与出版机构之间建立起共同的话语体系,进而出版行业可以为企业输出定制化集成内容。也就是说:这种模式的本质是围绕企业需求设立内容的标签,通过网络进行“动态可扩展的需求标签”组合,把企业最需要的内容以数据库的方式呈现给企业,完成真正的“按需出版”。
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包括:
“需求测评”模块主要通过对动态可扩展能力需求指标体系进行建模,并根据能力模型构建用户学习需求问卷测评系统,通过问卷测试即可准确的描述出用户的需求。构建用户学习需求问卷测评系统,包括问卷设计系统和实现系统。用户需求测评,是通过对学习型个体动态可扩展的能力要素的能力测评,帮助个人确定和发现个体的成长优势和需要学习提高的知识与能力。实现系统包括和用户需求配套的相关推荐算法、推荐技术和平台技术。
“按需标签”模块对需求进行标签化的标注,构建精准投送体系,解决了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精准投送的问题。按需标签是一种能力需求标签,是一种机器辅助人工的标签体系,包括通识性能力需求标签、专业能力需求标签和管理能力需求标签。因此,针对企业的集成数字出版内容的标签体系,应该是基于能力的需求标签。这也是用户需求测评技术研发的根本立足点。按需标签体系是读者行为分析的基础,有利于建立出版机构的全新选题体系。按需标签测评与提取基于读者人力资源属性,通过对读者的专业测评导入,实现与学习基因的量化指标对应,系统、全面了解读者学习需求,并为读者制定系统的数字化阅读、学习解决方案,为出版企业出版内容组织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依据,提升出版企业出版选题决策的科学性,提升出版企业为读者提供阅读、学习服务方式的有效性。
通过构建用户学习需求问卷测评系统,在出版机构和企业之间是建立用户需求测评模块。即可改变传统的出版模式中出版机构不通过测评等工具,而是由主管判断企业的内容需求,导致很多针对企业的商业管理类书籍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的问题。互动循环出版模式就创造性地通过用户需求测评架构在出版机构和企业单位之间的桥梁,帮助出版企业精准推送学习内容。
通过按需标签构建精准投送体系,在出版机构和企业单位之间构建按需标签模块,即可解决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中,企业无法通过对需求的标签化表达来描述定制需求而导致企业发给出版社的定制化订单要么出版社“答非所问”,要么企业“问无可答“的问题。在出版机构和企业之间通过标签化表达,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使得机构用户的学习个体可以高效准确地找到出版社提供的内容资源。
    “需求测评”、“企业单位”、“按需标签”和“出版机构”这四部分构成了互动循环出版模式。由出版机构经过用户需求的测评,再到企业单位的过程是按需出版,由内容精准投送系统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集成了两个功能单元:需求收集分析系统和按需动态聚合资源系统。由企业单位根据按需标签反馈到出版机构定制化生产需要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集成了满足企业战略需求的内容资源学习和满足员工能力提升的内容资源学习两个功能模块,以便与现有数字出版资源标签进行清晰的匹配。
在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中,企业单位成为了内容价值的发现者和内容需求的提供者,成为了学习机制的重要枢纽。由于企业单位的学习需求是清晰且模块化的,这是企业培训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管理体系,所以需求测评和按需标签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完成这个双盲环节的有效对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普适的测试工具等判断企业用户的内容需求,通过用户需求测评架构在出版机构与企业单位之间建立需求获取桥梁,帮助出版企业精准推送学习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按需标签化系统来描述企业定制需求,使得企业与出版机构之间建立起共同的话语体系,进而出版行业可以为企业输出定制化集成内容。有效地解决了出版社没有渠道了解机构用户的学习个体的内容需求,机构用户的学习个体无法高效准确地找到出版社提供的内容资源两个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PT1B——传统的出版模式,在P和B之间是没有T1模块的,也就是说:出版机构不通过测评等工具,而是由主管判断企业的内容需求,这导致我们很多针对企业的商业管理类书籍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互动循环出版模式就创造性地通过“学习基因”测评架构在P和B之间的桥梁,帮助出版企业精准推送学习内容。需求测评模块的加入,可以完成员工能力评测及学习过程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出版机构可以根据需求测评的结果精准推送学习内容。
BT2P——传统的出版模式,B和P之间也没有T2模块,也就是说,企业无法通过对需求的标签化表达来描述定制需求,这导致企业发给出版社的定制化订单要么出版社“答非所问”,要么企业“问无可答“。这些障碍也是目前出版行业无法为企业定制化集成内容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B和P之间如果没有共同的话语体系,是无法形成对话的。通过按需标签模块,企业单位可以根据按需标签的反馈来按需提取数字出版资源以及动态聚合资源,以实现企业单位用户需求内容的定制化生产。
 “需求测评”实现主要通过对动态可扩展能力需求指标体系进行建模,并根据能力模型构建用户学习需求问卷测评系统,通过问卷测试即可准确的描述出用户的需求。其中能力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类(基本能力、专业岗位能力、拓展性能力)和九个维度的逻辑框架,并且开发1000个可用于动态扩展的能力指标数据库。经企业大量实践,最常用的通识能力指标包括:结果导向(Goal Orientation)、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客户导向(Customer Focus)、影响力(Influencing Skill)、发展他人(Developing Others)、合作精神(Cooperation)等。测评问卷的开发主要由企业高管、人力资源负责人、出版行业专家、咨询行业专家、培训行业专家等设计完成。
“按需标签”模块对需求进行标签化的标注,解决了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精准投送的问题。由于需求标签标注属于神经心理学、人力资源学和互联网等领域研究范畴,对需求标签的标注需结合搜索等计算机技术完成。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借鉴和应用了对阅读需求的标引方法:第一是动态可扩展的通用能力标签体系,这个体系从“需求测评”的近千个能力标签中按照公司或个人的需求进行标签组合,包括公司能力模型匹配,个人专业发展匹配等;第二是通过专家系统和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合作标引,计算机通过对“按需标签”知识库的检索获取备选标签,专家通过人工方式为重要出版物进行标签定义;第三是通过用户使用的回路数据修正系统来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也就是说通过对用户真正使用情况的反馈,来修正数字出版物“按需标签”的准确性。
“需求测评”、“企业单位”、“按需标签”和“出版机构”这四部分构成了互动循环出版模式。由出版机构经过用户需求的测评,再到企业单位的过程是按需出版,由内容精准投送系统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集成了两个功能单元:需求收集分析系统和按需动态聚合资源系统。由企业单位根据按需标签反馈到出版机构定制化生产需要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集成了满足企业战略需求的内容资源学习和满足员工能力提升的内容资源学习两个功能模块,以便与现有数字出版资源标签进行清晰的匹配。
在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中,企业单位成为了内容价值的发现者和内容需求的提供者,成为了学习机制的重要枢纽。由于企业单位的学习需求是清晰且模块化的,这是企业培训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管理体系,所以需求测评和按需标签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完成这个双盲环节的有效对接。 

Claims (6)

1.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其特征是:
(1)通过普适的测试工具等判断企业用户的内容需求,通过用户需求测评架构在出版机构与企业单位之间建立需求获取桥梁,帮助出版企业精准推送学习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按需标签化系统来描述企业定制需求,使得企业与出版机构之间建立起共同的话语体系,进而出版行业可以为企业输出定制化集成内容;
(2)“需求测评”、“企业单位”、“按需标签”和“出版机构”这四部分构成了互动循环出版模式;由出版机构经过用户需求的测评,再到企业单位的过程是按需出版,由内容精准投送系统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集成了两个功能单元:需求收集分析系统和按需动态聚合资源系统;由企业单位根据按需标签反馈到出版机构定制化生产需要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集成了满足企业战略需求的内容资源学习和满足员工能力提升的内容资源学习两个功能模块,以便与现有数字出版资源标签进行清晰的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其特征是,所述的需求测评中,构建用户学习需求问卷测评系统,包括问卷设计系统和实现系统;用户需求测评,是通过对学习型个体动态可扩展的能力要素的能力测评,帮助个人确定和发现个体的成长优势和需要学习提高的知识与能力;实现系统包括和用户需求配套的相关推荐算法、推荐技术和平台技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其特征是,所述的按需标签是一种能力需求标签,是一种机器辅助人工的标签体系,包括通识性能力需求标签、专业能力需求标签和管理能力需求标签;因此,针对企业的集成数字出版内容的标签体系,应该是基于能力的需求标签;这也是用户需求测评技术研发的根本立足点;按需标签体系是读者行为分析的基础,有利于建立出版机构的全新选题体系;按需标签测评与提取基于读者人力资源属性,通过对读者的专业测评导入,实现与学习基因的量化指标对应,系统、全面了解读者学习需求,并为读者制定系统的数字化阅读、学习解决方案,为出版企业出版内容组织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依据,提升出版企业出版选题决策的科学性,提升出版企业为读者提供阅读、学习服务方式的有效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其特征是,所述的由出版机构经过用户需求的测评,再到企业单位的过程是按需出版,由内容精准投送系统完成;主要通过构建用户学习需求问卷测评系统,在出版机构和企业之间是建立用户需求测评模块;即可改变传统的出版模式中出版机构不通过测评等工具,而是由主管判断企业的内容需求,导致很多针对企业的商业管理类书籍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的问题;互动循环出版模式就创造性地通过用户需求测评架构在出版机构和企业单位之间的桥梁,帮助出版企业精准推送学习内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其特征是,所述的由企业单位根据按需标签反馈到出版机构定制化生产需要的内容;通过按需标签构建精准投送体系,在出版机构和企业单位之间构建按需标签模块,即可解决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中,企业无法通过对需求的标签化表达来描述定制需求而导致企业发给出版社的定制化订单需求不明确的问题;在出版机构和企业之间通过标签化表达,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使得机构用户的学习个体可以高效准确地找到出版社提供的内容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其特征是,企业单位成为了内容价值的发现者和内容需求的提供者,成为了学习机制的重要枢纽;由于企业单位的学习需求是清晰且模块化的,这是企业培训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管理体系,所以需求测评和按需标签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完成这个双盲环节的有效对接。
CN2012102972371A 2012-08-21 2012-08-21 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 Pending CN1028313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72371A CN102831311A (zh) 2012-08-21 2012-08-21 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72371A CN102831311A (zh) 2012-08-21 2012-08-21 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1311A true CN102831311A (zh) 2012-12-19

Family

ID=47334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72371A Pending CN102831311A (zh) 2012-08-21 2012-08-21 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3131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3718A (zh) * 2015-09-25 2015-12-23 苏州天梯卓越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出版行业的热点选题获取方法及其系统
CN105956730A (zh) * 2016-04-15 2016-09-21 哈尔滨汇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动态的审稿流程管理的信息系统及工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6277A (zh) * 2008-12-04 2009-05-20 北京安博在线软件有限公司 提供测评、培训、求职及招聘的系统
CN101546392A (zh) * 2008-03-28 2009-09-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员工素质评价与发展系统
CN101833730A (zh) * 2010-04-30 2010-09-15 浙江大学 个性化数字出版系统及其方法
WO2011085386A2 (en) * 2010-01-11 2011-07-14 Apple Inc. Electronic text manipulation and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6392A (zh) * 2008-03-28 2009-09-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员工素质评价与发展系统
CN101436277A (zh) * 2008-12-04 2009-05-20 北京安博在线软件有限公司 提供测评、培训、求职及招聘的系统
WO2011085386A2 (en) * 2010-01-11 2011-07-14 Apple Inc. Electronic text manipulation and display
CN101833730A (zh) * 2010-04-30 2010-09-15 浙江大学 个性化数字出版系统及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欧懿等: "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及其对图书行业的影响",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vol. 2011, no. 5, 30 May 2011 (2011-05-30), pages 36 - 4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3718A (zh) * 2015-09-25 2015-12-23 苏州天梯卓越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出版行业的热点选题获取方法及其系统
CN105183718B (zh) * 2015-09-25 2018-02-02 苏州天梯卓越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出版行业的热点选题获取方法及其系统
CN105956730A (zh) * 2016-04-15 2016-09-21 哈尔滨汇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动态的审稿流程管理的信息系统及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rant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Looy et al.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classification of capability areas for business process maturity
Ferraz et al.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raining practice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Leonidou et al. Five decade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to exporting: A bibliographic analysis
Idris et al. Sustaining TQM: a synthesis of literature and proposed research framework
Kim et al. An impact of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 and technological dimensions of manufacturing strategy on improving supply chain responsiveness: Business environment perspective
Idris et al. The impacts of leadership style and best practices on company performanc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business firms in Malaysia
Lappalainen Communication as part of the engineering skills set
Jia et al. Global purchasing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Purchasing Offices: Evidence from case studies
Zairi et al. The adoption of excellence models through cultural and social adaptations: An empirical study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and a proposed model
Dixon et al. Inter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for hydrometry–what, why and how?
Schroedler The valu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 study on linguistic capital and the economic value of language skills
Srivastava et al. Training comprehensiveness: construct development and relation with role behaviour
Broderick et al. The need for adaptive processes of benchmarking in small business‐to‐business services
Aguiar-Barbosa et al. Two decades of evolution i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a co-word analysis
Idris et al. Integrating resource-based view and stakeholder theory in developing the Malaysian excellence model: a conceptual framework
Wegman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knowledge management tool: a French experience in a semi-public insurance company
Ungsuchaval et al. Public policy education in Thailand: from caged pedagogy to disciplinary Independence?
Jayakumar From philanthropy to strategic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 case study in India
CN102831311A (zh) 一种基于需求测评的互动循环出版模式
Sánchez-Torres et al. A model for measuring research capacity using an intellectual capital-based approach in a Colombia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Krajewski et al. Operations management
Arundel et al. Rethin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for innovation polic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namalah et al. Unveiling the dynamics of open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ve network tourism in ASEAN nations
Wang et al. Explo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ways for Agri-Food Supply Chains Empowered by 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tforms: A Hybrid Grounded Theory and DEMATEL-ISM-MICMAC Approa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