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0826A - 一种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0826A
CN102830826A CN2011101595398A CN201110159539A CN102830826A CN 102830826 A CN102830826 A CN 102830826A CN 2011101595398 A CN2011101595398 A CN 2011101595398A CN 201110159539 A CN201110159539 A CN 201110159539A CN 102830826 A CN102830826 A CN 102830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unit
area
portable terminal
wireless sign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595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0826B (zh
Inventor
单文英
刘湘涛
陈德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595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308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30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0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0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0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该移动终端包括:天线单元,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第一感应单元,设置在移动终端的第一区域,用于感应操作体在第一感应单元的触摸操作;第二感应单元,设置在移动终端的第二区域,用于感应操作体在第二感应单元的触摸操作;其中,第二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大于第一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该移动终端设置两个或多个感应单元替代一个感应单元,保证其中一个感应单元所在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大于原来感应单元所在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使移动终端的至少一个感应单元所在区域具备无线信号穿透属性,解决移动终端设置一个感应单元时,无线信号在感应单元所在区域传输性能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为提高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采用触摸控制技术来实现操作输入,如手机、PDA、银行自动取款机和笔记本电脑等。
当前电子设备实现触摸控制技术的方式主要包括矢量压力传感式、电阻式和电容式,其中电容式触摸屏被广泛采用,且无论电子设备触摸屏的触摸区域如何划分,通常电子设备的触摸屏幕均采用一个整体触摸单元实现。
例如,对于触摸型手机来说,通常触摸屏幕被划分为两个区域,如图1所示,A区1与B区2,其中A区1为手势区,B区2为操作区,A区1和B区2组合构成的触摸屏幕采用一个整体触摸感应单元实现,然而电容式触摸屏幕的感应单元由多层复合金属层构成,如图1所示形状触摸屏幕采用一个整体感应单元制成时存在如下的问题:
触摸感应单元形成为多层复合金属网格结构,在触摸前表面,金属铺满整机,对手机屏幕侧的天线信号产生屏蔽,导致影响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解决移动终端设置一种感应单元,天线信号传输性能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天线单元,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
第一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区域,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上的触摸操作;
第二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区域,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上的触摸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无线信号穿透属性为无线信号穿透量;
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面积之间的差值具有第一数值,所述第二区域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面积之间的差值具有第二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无线信号穿透属性为无线信号穿透率;
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面积与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具有第一比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区域的面积具有第二比例,其中所述第一比例大于所述第二比例。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通透开口;
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透开口处,用于在所述第一表面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一感应单元重叠,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通透开口所在的区域,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用于感应操作体对由所述显示单元显示图像的触摸操作。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覆盖层,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覆盖层下方,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覆盖层上的触摸操作。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包括:
多个相互分离的子感应单元,用于检测操作体在所述覆盖层上的移动方向。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覆盖层,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覆盖层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设置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覆盖层上第一范围内的操作,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覆盖层上第二范围内的操作。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操作体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操作,或者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操作;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时,生成第一操作指令;以及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时,生成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不同的第二操作指令。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天线单元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天线单元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之间具有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所应用的移动终端包括:
天线单元,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
第一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区域,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上的触摸操作;
第二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区域,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上的触摸操作;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操作体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操作,或者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
所述操作方法包括: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触摸操作;
当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时,所述移动终端生成第一操作指令;
当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时,所述移动终端生成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不同的第二操作指令。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移动终端设置两个或多个感应单元替代一个感应单元,保证其中一个感应单元所在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大于原来感应单元所在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使移动终端的至少一个感应单元所在区域具备无线信号穿透属性,解决移动终端设置一个感应单元时,无线信号在感应单元所在区域传输性能不佳的问题;
所述操作方法采用两个或多个感应单元分开设置的移动终端,通过各感应单元之间的滑动操作能够实现设置一个感应单元时的相同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移动终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天线单元,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
第一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区域,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上的触摸操作;
第二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区域,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上的触摸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具有上述结构的所述移动终端,在设置两个或多个感应单元时,保证其中一个感应单元所在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大于其他感应单元所在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使移动终端的至少一个感应单元所在区域具备无线信号穿透属性,解决移动终端设置多个感应单元时,无线信号在感应单元所在区域传输性能不佳的问题。
所述无线信号穿透属性可以包括无线信号穿透量,其中第二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量大于第一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量,由于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由多层复合金属层构成,一般不能够使无线信号透过,为使第二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量大于第一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量,则需要保证第二区域设置第二感应单元之外的面积大于第一区域设置第一感应单元之外的面积,也即当第一区域的面积与第一感应单元的面积之间的差值具有第一数值,第二区域的面积与第二感应单元的面积之间的差值具有第二数值时,使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
所述无线信号穿透属性还可以包括无线信号穿透率,当第一感应单元的面积与第一区域的面积具有第一比例,第二感应单元的面积与第二区域的面积具有第二比例时,保证第一比例大于第二比例,也即第一感应单元与第一区域的面积之比大于第二感应单元与第二区域的面积之比,这样天线信号在第一区域单位面积上的穿透量(也即无线信号穿透率)小于在第二区域单位面积上的穿透量,第二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率大于第一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率。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100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100中,移动终端100的壳体包括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第一表面110的其中一区域形成为第一感应单元130的覆盖层131,其中第一感应单元130设置于移动终端100的壳体内部,位于覆盖层的内侧,第一感应单元130用于感应用户在该覆盖层131上的触摸操作;在第二表面120的其中一区域形成为第二感应单元140的覆盖层141,其中第二感应单元140设置于移动终端100的壳体内部,位于覆盖层141的内部,第二感应单元140用于感应用户在该覆盖层141上的触摸操作。
第一表面110上所形成的覆盖层131与第一表面110的其他区域可以位于同一平面,最佳地,可以不位于同一平面,稍高或低于第一表面110的其他区域,以便于用户分辨第一感应单元130的覆盖层131的区域,能够通过覆盖层131进行触摸操作,同理第二表面120所形成覆盖层141与第二表面129的其他区域可以位于同一平面,最佳地,也可以不位于同一平面。
其中,覆盖层131面积与第一感应单元130面积之间的差值,小于覆盖层141面积与第二感应单元140面积之间的差值,使移动终端100的无线信号在覆盖层131的穿透量小于在覆盖层141的穿透量;或者第一感应单元130与覆盖层131的面积之比大于第二感应单元140与覆盖层141的面积之比,使移动终端100在覆盖层131的信号穿透率小于在覆盖层141的信号穿透率。
这样,当覆盖层131与第一感应单元130的面积相当或相差不大时,移动终端100在覆盖层131上的无线信号穿透量较小甚至为零时,至少保证移动终端100在覆盖层141上的无线信号穿透量大于在覆盖层131上的无线信号穿透量,使移动终端100能够通过覆盖层141传输无线信号。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100,可以为一具有双触摸板的无线摇控器,所述天线单元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无线信号为天线单元进行信号传输的信号。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200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第二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200,壳体包括第一表面210和第二表面220。第一表面210上设置有第一通透开口,该第一通透开口处设置有显示单元230和第一感应单元240,显示单元230用于在第一通透开口处所在区域(向壳体外部方向)显示图像,第一感应单元240和显示单元230重叠设置,第一感应单元240设置在显示单元230的外侧,且具有第一透光率,使用户透过第一感应单元240能够观看到显示单元230所显示图像,第一感应单元240用于感应操作体对由显示单元230所显示图像的触摸操作。
在移动终端200的壳体第二表面220,设置有第二通透开口,第二通透开口处设置有覆盖层250,在覆盖层250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感应单元260,第二感应单元260用于感应操作体在覆盖层250上的触摸操作。
其中,第一通透开口所在区域面积与第一感应单元240面积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通透开口所在区域面积(也即覆盖层250的面积)与第二感应单元260面积之间的差值,使移动终端200的无线信号在第一通透开口所在区域的穿透量小于在第二通透开口所在区域(覆盖层250)的穿透量;或者第一感应单元240与第一通透开口所在区域的面积之比大于第二感应单元260与第二通透开口所在区域的面积之比,使移动终端200在第一通透开口处的信号穿透率小于在第二通透开口处的信号穿透率。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200可以为一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手持设备(比如功能手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第二感应单元260用于感应用户在覆盖层250上的滑动方向,移动终端200根据所感应的滑动方向控制显示单元230指示光标的上下左右移动,或者根据所感应的滑动方向进行手势输入,进行系统操作控制。最佳地,覆盖层250设置有触摸指示图标,用于提示用户所要进行的操作。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300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300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在第三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300中,壳体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一通透开口340,该通透开口340上设置有覆盖层310,其中第一感应单元320和第二感应单元330设置于覆盖层310的内侧,且两个感应单元位于同一表面,相互不为重叠。
此外,第一感应单元320设置于通透开口340处的第一区域,移动终端300还包括显示单元,与第一感应单元320重叠设置,第一感应单元320设置在显示单元的外侧,用于在第一区域显示图像,第一感应单元320具有第二透光率,使用户透过第一感应单元320能够看到显示单元所显示图像,第二感应单元320用于感应操作体对由显示单元所显示图像的触摸操作。
在通透开口340处的第二区域360,如图4,通透开口340在第一感应单元320的下方位置形成为第二区域360,在第二区域36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感应单元330,第二感应单元330用于感应操作体在覆盖层310第二区域上的滑动操作,根据所感应的滑动方向控制显示单元指示光标的上下左右移动,或者根据所感应的滑动方向进行手势输入,进行系统操作控制。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300,第一感应单元320的面积与所在第一区域的面积相当,第二感应单元330的面积小于所在第二区域的面积,使移动终端300在第二区域的信号穿透量/率大于在第一区域的信号穿透量/率。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300,为进一步检测操作体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滑动操作,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操作体从第一感应单元320移动至第二感应单元330的操作,或者从第二感应单元330移动至第一感应单元320的操作;
处理单元,用于当检测单元检测到操作体从第一感应单元320移动至第二感应单元330时,生成第一操作指令;以及用于当检测单元检测到操作体从第二感应单元330移动至第一感应单元320时,生成第二操作指令。
根据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移动终端300可以进行不同操作,如当检测到处理单元生成第一操作指令时,显示单元进入第一种图像显示状态,当检测到处理单元生成第二操作指令时,显示单元进入第二种图像显示状态。其中,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不同,所述第一种图像显示状态和第二种图像显示状态不同,即在第一种图像显示状态下显示的第一图像与在所述第二图像显示状态下显示的第二图像不同。
本发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还可以分别使天线单元与第二感应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与第一感应单元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保证天线信号在第二感应单元所在区域的穿透量/率大于在第一感应单元所在区域的穿透量/率。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300,在壳体的第一表面设置通透开口,用于设置覆盖层310,及在覆盖层310的内侧设置第一感应单元320和第二感应单元330时,通常将第一表面所在壳体设定为前壳体,则移动终端300还包括与前壳体相对的后壳体350(如图5所示),天线单元可以设置在前壳体和后壳体350构成的内部空间,也可以设置于后壳体35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在后壳体350的外表面设置时,天线单元上并贴附覆膜以保护。
所述天线单元设置于移动终端300后壳体35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时,为使天线单元与第二感应单元330之间的距离小于与第一感应单元320之间的距离,使天线单元正对第二感应单元330设置,这样天线单元与第二感应单元330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与第一感应单元320之间的直线距离。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300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感应单元320在通透开口的第一区域整个平铺连续设置,通常包括:
第一感应面,设置有多条不相交的第一感应线;
第二感应面,设置有多条不相交的第二感应线,且第一感应线投影至第二感应面的投影线与第二感应线相交,或者第二感应线投影至第一感应面的投影线与第一感应线相交,形成为行列相交叉的互电容,即耦合电容。
利用上述结构,当操作者触摸覆盖层310的第一区域时,第一感应单元320的第一感应面和第二感应面上相对应位置的互电容发生变化,就可以判断触摸存在,并且准确判断每一触摸点位置。
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30是由多个子感应单元形成,每一子感应单元以形成为第一感应单元320的结构实现,且各子感应单元之间可以具有间隔,以上下左右方向排列,或者以行列式的阵列结构排列,而最外侧子感应单元所围成的区域,形成为第二感应单元330的感应区域,如当包括5个子感应单元,并以上中下左右排列时,上下左右各子感应单元的边缘所连接构成的区域,形成为第二感应单元330的感应区域;当包括9个子感应单元以阵列结构(3×3)排列时,最外围的8个子感应单元的边缘所连接构成的区域,形成为第二感应单元330的感应区域。操作者在感应区域内进行滑动操作,根据被触发各子感应单元的感应顺序和位置,则可以确定操作者的滑动方向,以根据相应的手势操作,对显示单元的图像进行相应控制。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参照图4,第二感应单元330的感应区域位于第二区域360之内,也可以依据第二区域360大小对应设置,只要不会超出于第二区域360即可。由于第二感应单元330内各子感应单元之间具有间隔,由此也能够构成无线信号在第二区域360的穿透区域。
上述结构的第二感应单元330,感应区域的边缘与第二感应单元330所在第二区域的边缘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没有铺设感应金属层时,构成为信号穿透间隙,和/或感应区域内各子感应单元之间具有一定间隔时,也构成为信号穿透间隙,上述各穿透空隙均构成了无线信号的穿透区域,保证无线信号在第二区域上的穿透率/量。
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一手机,当用户手握手机进行通话时,通常手会放置在手机的后壳体上,在后壳体上对手机的无线信号产生屏蔽,然而采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的结构时,由于手机的前壳体相应设置第二感应单元的区域,第二感应单元距离所在区域的边缘具有一定空隙,和/或构成为第二感应单元的各子感应单元之间具有一定间隔,由此构成了无线信号的穿透区域,使无线信号能够通过前壳体向外传输。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上述结构的移动终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第二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边缘与第二感应单元所在第二区域的边缘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没有铺设感应金属层,构成为信号穿透间隙,和/或第二感应单元的各子感应单元之间具有一定间隔,也构成为信号穿透间隙,使移动终端的前壳体形成有信号穿透区,从而达到提高信号质量的效果;
第二感应单元所在第二区域可以制成为不规则形状,如边缘形成为圆弧形,但第二感应单元则可以制成为规则形状,解决了现有技术感应单元必须整体依附于所在区域的边缘形状,构成为异型,感应单元需要异型加工,容易导致成品率低及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所应用的移动终端包括:
天线单元,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
第一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区域,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上的触摸操作;
第二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区域,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上的触摸操作;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操作体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操作,或者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
所述操作方法包括: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触摸操作;
当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时,所述移动终端生成第一操作指令;
当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时,所述移动终端生成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不同的第二操作指令。
进一步,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是由多个子感应单元形成,且各子感应单元之间可以具有间隔,以上下左右方向排列,或者以行列式的阵列结构排列,而最外侧子感应单元所围成的区域,形成为第二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操作体在第二感应单元上进行触摸操作时,检测被触发子感应单元的感应顺序和位置,确定操作的滑动方向,并产生第三操作指令。
通过第三操作指令,能够对在移动终端显示单元中显示的图像进行相应控制。进一步,当第二感应单元与显示单元不重叠时,第三操作指令是与显示的图像没有直接关联的指令,而是系统指令(即无论显示图像的内容还是命令的内容都是相同的),比如返回桌面指令,启动任务管理器指令等。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操作方法,在移动终端设置两个或多个感应单元时,保证其中一个感应单元所在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大于其他感应单元所在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使移动终端的至少一个感应单元所在区域具备无线信号穿透属性,解决移动终端设置多个感应单元时,无线信号在感应单元所在区域传输性能不佳的问题;且同时解决了两个或多个感应单元分开设置时,各感应单元之间的滑动操作问题,能够实现设置一个感应单元时的相同操作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线单元,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
第一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区域,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上的触摸操作;
第二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区域,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上的触摸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穿透属性为无线信号穿透量;
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面积之间的差值具有第一数值,所述第二区域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面积之间的差值具有第二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穿透属性为无线信号穿透率;
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面积与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具有第一比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区域的面积具有第二比例,其中所述第一比例大于所述第二比例。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通透开口;
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透开口处,用于在所述第一表面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一感应单元重叠,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通透开口所在的区域,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用于感应操作体对由所述显示单元显示图像的触摸操作。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覆盖层,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覆盖层下方,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覆盖层上的触摸操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包括:
多个相互分离的子感应单元,用于检测操作体在所述覆盖层上的移动方向。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覆盖层,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覆盖层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设置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覆盖层上第一范围内的操作,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覆盖层上第二范围内的操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操作体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操作,或者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操作;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时,生成第一操作指令;以及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时,生成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不同的第二操作指令。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天线单元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之间具有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10.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应用的移动终端包括:
天线单元,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
第一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区域,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上的触摸操作;
第二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区域,用于感应操作体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上的触摸操作;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操作体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操作,或者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无线信号穿透属性;
所述操作方法包括: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触摸操作;
当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时,所述移动终端生成第一操作指令;
当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时,所述移动终端生成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不同的第二操作指令。
CN201110159539.8A 2011-06-14 2011-06-14 一种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 Active CN1028308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59539.8A CN102830826B (zh) 2011-06-14 2011-06-14 一种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59539.8A CN102830826B (zh) 2011-06-14 2011-06-14 一种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0826A true CN102830826A (zh) 2012-12-19
CN102830826B CN102830826B (zh) 2017-02-08

Family

ID=47333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59539.8A Active CN102830826B (zh) 2011-06-14 2011-06-14 一种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3082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4555A (zh) * 2012-12-26 2013-04-24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感应层、触摸屏及手机
WO2018161780A1 (zh) * 2017-03-07 2018-09-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375554A (zh) * 2018-12-04 2019-02-22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触控模组及电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552A (zh) * 2007-11-06 2009-05-13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201590839U (zh) * 2009-11-23 2010-09-22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直立式手机的主副屏幕固定结构
CN101866200A (zh) * 2010-04-23 2010-10-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屏电子装置
CN101996019A (zh) * 2009-08-17 2011-03-30 龙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支持双触摸屏多点触摸的人机交互方式
CN102004614A (zh) * 2010-12-30 2011-04-0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屏触敏显示电子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552A (zh) * 2007-11-06 2009-05-13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1996019A (zh) * 2009-08-17 2011-03-30 龙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支持双触摸屏多点触摸的人机交互方式
CN201590839U (zh) * 2009-11-23 2010-09-22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直立式手机的主副屏幕固定结构
CN101866200A (zh) * 2010-04-23 2010-10-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屏电子装置
CN102004614A (zh) * 2010-12-30 2011-04-0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屏触敏显示电子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4555A (zh) * 2012-12-26 2013-04-24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感应层、触摸屏及手机
CN103064555B (zh) * 2012-12-26 2016-04-13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感应层、触摸屏及手机
WO2018161780A1 (zh) * 2017-03-07 2018-09-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375554A (zh) * 2018-12-04 2019-02-22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触控模组及电器
CN109375554B (zh) * 2018-12-04 2024-04-09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触控模组及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0826B (zh)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1455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sture control
US9733752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10423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esture functions using different depth ranges
US9110566B2 (en)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in portable device
US8650508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1066412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windows
CN20385858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KR101611866B1 (ko) 케이스에 장착된 터치 센서를 이용한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EP2377004B1 (en) Key inpu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rtable apparatus
KR102476614B1 (ko) 터치 스크린,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CN110502162B (zh) 文件夹的创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3927065B (zh) 一种检测触摸屏的方法及触摸屏
CN102023735A (zh) 一种触摸输入设备、电子设备及手机
KR20120023405A (ko)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CN105744054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407747B (zh) 一种红外触控屏、其触控侦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857289A (zh) 显示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KR20140140261A (ko) 곡면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에 적용되는 적외선 터치스크린 장치
CN102830826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
KR20140090074A (ko) 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US20140210711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apparatus
CN203178959U (zh) 一种输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760009A (zh) 基于印制电路板的双面触摸屏及双面触控实现方法
CN203054800U (zh) 一种抗干扰的电容式触摸屏
CN110874141A (zh) 图标移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