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0565B - 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0565B
CN102830565B CN201210322667.4A CN201210322667A CN102830565B CN 102830565 B CN102830565 B CN 102830565B CN 201210322667 A CN201210322667 A CN 201210322667A CN 102830565 B CN102830565 B CN 102830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inorganic
electrochromic
making
microballo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26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0565A (zh
Inventor
石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226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30565B/zh
Priority to CN201410720030.XA priority patent/CN1043914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30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0565A/zh
Priority to US14/011,970 priority patent/US899504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0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0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0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caused by electrodeposition, e.g.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of an inorganic material on or close to an electro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1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e.g. by the electrodeposited material
    • G02F1/152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e.g. by the electrodeposited material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G02F1/1524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制备出各个区域透过率差异小的电致变色器件,使得该电致变色器件的显示效果良好。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内侧的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内侧的第二透明导电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所述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是通过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以及在所述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后,去除所述微球膜,并令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后制成的。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器件(Electrochromic Device,ECD)是指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其中的电致变色材料发生氧化还原而对光透射或反射产生的可逆变化,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的可逆变色现象。
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具备循环稳定性高、附着力强及热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响应速度快、颜色变化丰富、易加工、易分子设计及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单一的无机或有机电致变色材料都有其缺点,所以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通过选取适当不同的有机、无机材料,利用材料的结构、性能上的协同效应来制备性能更好的电致变色材料因此又一次引起研究热潮。但是,传统的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薄膜存在如下问题:当电致变色器件尺寸增大时,如应用到落地窗、或是车窗等大尺寸领域时,其显示均一性会变得很差,即显示器件的不同部分(上、下、左、右、中)在显色时的透过率有较大的差异,极大地影响了电致变色器件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能够制备出各个区域透过率差异小的电致变色器件,使得该电致变色器件的显示效果良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内侧的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内侧的第二透明导电层,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所述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是通过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以及在所述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后,去除所述微球膜,并令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后制成的。
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电解质层。
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电解质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离子存储层。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衬底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
在所述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
以溶剂去除所述微球膜;
令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以在所述衬底上制成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
所述微球膜中微球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形成所述微球膜所用的微球乳液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稳定剂,并搅拌至充分溶解;
在所述混合溶剂中加入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将所述混合溶剂在氮气的保护下预分散30分钟后升温至60℃,反应24小时后制成所述微球乳液。
所述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的步骤具体为:
采用旋涂法在所述衬底上涂抹所述微球乳液,并置于50℃的烘箱中烘干,以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网状的所述微球膜。
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的材料为三氧化钨。
形成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所用的三氧化钨溶胶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钨酸钠中加入去离子水制成浓度为4.2×10-3mol/L的钨酸钠溶液;
在所述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至无白色絮状物生成为止;
在所述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调整所述钨酸钠溶液的pH值至1-3的范围内;
依序在所述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无水乙醇、丙酮、乙酰丙酮;
搅拌所述钨酸钠溶液4小时,以形成所述三氧化钨溶胶,其中,制作所述三氧化钨溶胶是在无光照、温度20℃-30℃的条件下进行的。
所述在所述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的步骤具体为:
在真空下,将所述微球膜浸入所述三氧化钨溶胶,并在90℃的烘箱热处理5小时,以在所述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
所述以溶剂去除所述微球膜的步骤具体为:
以丙酮或四氯化碳溶剂溶解所述微球膜。
所述令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以制成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浸泡在硅烷偶联剂溶液中至少10分钟后烘干;
在室温下,将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浸入吡咯溶液中5分钟后取出,其中,所述吡咯溶液是通过将吡咯与无水乙醇混合所得,所述吡咯的质量百分比为40%;
将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浸入三氯化铁溶液中进行聚合反应20分钟后取出,并用所述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以至成所述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其中,所述三氯化铁溶液是通过将三氯化铁与所述去离子水混合,并加入掺杂剂后,加入浓盐酸水解所制成的,所述三氯化铁的质量百分比为30%。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提供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对设置的第二衬底,在所述第二衬底内侧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形成采用上述任意方法制成的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
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上形成电解质层。
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解质层上形成离子存储层。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设置于第一衬底内侧的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第二衬底内侧的第二透明导电层,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其中,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是通过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以及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后,去除微球膜,并令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后制成的。通过该方案,由于电致变色器件中的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是通过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以及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后,去除微球膜,并令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后制成的,这使得所使用的有机、无机两种显色材料混合均一,从而制作而成的电致变色器件,即使尺寸增大(如应用到落地窗、或是车窗等大尺寸领域),电致变色器件的各个显示区域的透过率差异也很小,显示效果依然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过程中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过程中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过程中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过程中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上”“下”“内”“外”只是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不作为限定用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1,如图1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10和第二衬底11,设置于第一衬底10内侧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2,设置于第二衬底11内侧的第二透明导电层13,还包括:
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13之间的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14,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14是通过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2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以及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后,去除微球膜,并令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后制成的。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电致变色器件1还包括:
设置于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14与第二透明导电层13之间的电解质层15,电解质层15可以由特殊的导电材料组成,例如,包含有高氯酸锂、高氯酸纳等的溶液或固体电解质材料,那么,当电致变色器件1工作时,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13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14在电压作用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层15则为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1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供所需的补偿离子,例如,氢离子、锂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等。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电致变色器件1还包括:
设置于电解质层15与第二透明导电层13之间的离子存储层16,那么,当电致变色器件1工作时,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13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14在电压作用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颜色发生变化,离子存储层16则在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1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起到储存相应的反离子,保持整个体系电荷平衡的作用。
这里,需要对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14进行介绍: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
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14是通过令无机变色材料所形成的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所形成的。其中,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是指一部分具备导电能力聚合物材料。
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目前已经广泛被应用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防眩汽车后视镜、显示器件、灵巧窗等。
需要补充的是,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双稳态的性能,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不仅不需要背光灯,而且显示静态图像后,只要显示内容不变化,就不会耗电,达到节能的目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与其它显示器相比还具有无视盲角、对比度高等优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设置于第一衬底内侧的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第二衬底内侧的第二透明导电层,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其中,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是通过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以及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后,去除微球膜,并令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后制成的。通过该方案,由于电致变色器件中的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是通过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以及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后,去除微球膜,并令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后制成的,这使得所使用的有机、无机两种显色材料混合均一,从而制作而成的电致变色器件,即使尺寸增大(如应用到落地窗、或是车窗等大尺寸领域),电致变色器件的各个显示区域的透过率差异也很小,显示效果依然良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S101、提供衬底。
S102、在衬底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
其中,微球膜中微球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示例性的,形成微球膜所用的微球乳液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稳定剂,并搅拌至充分溶解,其中,稳定剂可以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在混合溶剂中加入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其中,引发剂可以是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或偶氮二异丁睛(AIBN)或过硫酸钾(KPS);
将混合溶剂在氮气的保护下预分散30分钟后升温至60℃,反应24小时后制成微球乳液。
示例性的,在衬底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的步骤具体为:
采用旋涂法在衬底上涂抹微球乳液,并置于50℃的烘箱中烘干,以在衬底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
S103、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
其中,无机电致变色膜的材料为三氧化钨。
示例性的,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所用的三氧化钨溶胶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钨酸钠中加入去离子水制成浓度为4.2×10-3mol/L的钨酸钠溶液;
在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至无白色絮状物生成为止;
在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调整钨酸钠溶液的pH值至1-3的范围内;
依序在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无水乙醇、丙酮、乙酰丙酮;
搅拌钨酸钠溶液4小时,以形成三氧化钨溶胶,其中,制作三氧化钨溶胶是在无光照、温度20℃-30℃的条件下进行的。
示例性的,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的步骤具体为:
在真空下,将微球膜浸入三氧化钨溶胶,并在90℃的烘箱热处理5小时,以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
S104、以溶剂去除微球膜。
示例性的,以溶剂去除微球膜的步骤具体为:以丙酮或四氯化碳溶剂溶解微球膜。
S105、令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以在衬底上制成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
示例性的,将无机电致变色膜浸泡在硅烷偶联剂溶液中至少10分钟后烘干;
在室温下,将无机电致变色膜浸入吡咯溶液中5分钟后取出,其中,吡咯溶液是通过将吡咯与无水乙醇混合所得,吡咯的质量百分比为40%;
将无机电致变色膜浸入三氯化铁溶液中进行聚合反应20分钟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以至成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其中,三氯化铁溶液是通过将三氯化铁与去离子水混合,并加入掺杂剂后,加入浓盐酸水解所制成的,三氯化铁的质量百分比为30%。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衬底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以溶剂去除微球膜,令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以在衬底上制成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通过该方案,由于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是通过在衬底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以及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后,去除微球膜,并令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后制成的,这使得所使用的有机、无机两种显色材料混合均一,从而制作而成的电致变色器件,即使尺寸增大(如应用到落地窗、或是车窗等大尺寸领域),电致变色器件的各个显示区域的透过率差异也很小,显示效果依然良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提供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对设置的第二衬底,在所述第二衬底内侧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形成采用上述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所制成的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电致变色器件1的制作方法包括:
S201、提供第一衬底。
其中,第一衬底的材料可以是玻璃或透明基底材料。
S202、在第一衬底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
如图4所示,在第一衬底10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12,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12可以是ITO  (Indium Tin Oxides,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玻璃,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
S203、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
如图5所示,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2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17,其中,微球膜17中微球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这里,需要介绍形成微球膜所用的微球乳液的制作方法,所用原料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睛(AIBN)、过氧化(二)苯甲酰(BPO)、过硫酸钾(KP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其制作方法包括:
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稳定剂,并搅拌至充分溶解,其中,稳定剂可以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在混合溶剂中加入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其中,引发剂可以是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或偶氮二异丁睛(AIBN)或过硫酸钾(KPS);
将混合溶剂在氮气的保护下预分散30分钟后升温至60℃,反应24小时后制成微球乳液。
如表1所示,示例性地提供制备7-9克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所需的原料的量。
表1
  名称   BPO   PVP   MMA   乙醇   水
  克数/g   0.05-0.2   0.5-2.0   10   60-100   5-40
下面,需要介绍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2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17的方法,步骤具体为:
采用旋涂法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2上涂抹微球乳液,并置于50℃的烘箱中烘干,以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2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17。
S204、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
如图6所示,由于微球膜17中的微球会使得微球膜17呈现网状,存在间隙,故此时在在微球膜17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140,其中,无机电致变色膜140的材料为三氧化钨。
这里,首先需要介绍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140所用的三氧化钨溶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下,称取一定量的钨酸钠(Na2WO4·2H2O),在钨酸钠中加入去离子水制成浓度为4.2×10-3mol/L的钨酸钠溶液;
在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至无白色絮状物生成为止,该白色絮状物的成分为三氧化钨;
在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调整钨酸钠溶液的pH值至1-3的范围内;
依序在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无水乙醇、丙酮、乙酰丙酮;
搅拌钨酸钠溶液4小时,以形成三氧化钨溶胶,其中,制作三氧化钨溶胶是在无光照、温度20℃-30℃的条件下进行的。
下面,对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的方法进行介绍,步骤具体为:
在真空下,将微球膜浸入三氧化钨溶胶,并在90℃的烘箱热处理5小时,以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
S205、以溶剂去除微球膜。
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有无机电致变色膜后,以溶剂去除微球膜,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以丙酮或四氯化碳溶剂溶解微球膜。
S206、令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以制成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
如图7所示,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2上形成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14。
示例性的,令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以制成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14的步骤包括:
将无机电致变色膜浸泡在硅烷偶联剂溶液中至少10分钟后烘干;
在室温下,将无机电致变色膜浸入吡咯溶液中5分钟后取出,其中,吡咯溶液是通过将吡咯与无水乙醇混合所得,吡咯的质量百分比为40%;
将无机电致变色膜浸入三氯化铁溶液中进行聚合反应20分钟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以至成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其中,三氯化铁溶液是通过将三氯化铁与去离子水混合,并加入掺杂剂后,加入浓盐酸水解所制成的,三氯化铁的质量百分比为30%。
S207、在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上形成电解质层。
其中,电解质层可以由特殊的导电材料组成,例如,包含有高氯酸锂、高氯酸纳等的溶液或固体电解质材料,那么,当电致变色器件工作时,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在电压作用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层则为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供所需的补偿离子,如氢离子、锂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等。
S208、在电解质层上形成离子存储层。
其中,当电致变色器件工作时,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在电压作用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颜色发生变化,离子存储层则在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起到储存相应的反离子,保持整个体系电荷平衡的作用。
在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上形成电解质层,并在电解质层上形成离子存储层后,至此,制备而成了如图1所示的电致变色器件1。
示例性的,如表2所示,表2记录了实验测得的传统电致变色器件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不同部分(上、下、左、右、中)在显色时的透过率的值,以及有透过率所计算出的3sigma的值:
表2
由表2的数据可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制备电致变色器件的方法制作而成的电致变色器件1,相较于传统的电致变色器件而言,电致变色器件的不同部分(上、下、左、右、中)在显色时的透过率差异很小,由电致变色器件的不同部分(上、下、左、右、中)在显色时的透过率所计算出的3sigma的值也很小,其中,3sigma为3倍标准差,一般为过程数据的标准差,标准差是指真误差平方和的平均数的平方根,作为在一定条件下衡量测量精度的一种数值指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衬底,在第一衬底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提供与第一衬底相对设置的第二衬底,在第二衬底内侧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还包括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以溶剂去除微球膜,令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以制成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通过该方案,由于电致变色器件中的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是通过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以及在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后,去除微球膜,并令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后制成的,这使得所使用的有机、无机两种显色材料混合均一,从而制作而成的电致变色器件,即使尺寸增大(如应用到落地窗、或是车窗等大尺寸领域),电致变色器件的各个显示区域的透过率差异也很小,显示效果依然良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
在所述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
以溶剂去除所述微球膜;
令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以在所述衬底上制成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膜中微球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微球膜所用的微球乳液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稳定剂,并搅拌至充分溶解;
在所述混合溶剂中加入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将所述混合溶剂在氮气的保护下预分散30分钟后升温至60℃,反应24小时后制成所述微球乳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的步骤具体为:
采用旋涂法在所述衬底上涂抹所述微球乳液,并置于50℃的烘箱中烘干,以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网状的所述微球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的材料为三氧化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所用的三氧化钨溶胶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钨酸钠中加入去离子水制成浓度为4.2×10-3mol/L的钨酸钠溶液;
在所述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至无白色絮状物生成为止;
在所述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调整所述钨酸钠溶液的pH值至1-3的范围内;
依序在所述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无水乙醇、丙酮、乙酰丙酮;
搅拌所述钨酸钠溶液4小时,以形成所述三氧化钨溶胶,其中,制作所述三氧化钨溶胶是在无光照、温度20℃-30℃的条件下进行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的步骤具体为:
在真空下,将所述微球膜浸入所述三氧化钨溶胶,并在90℃的烘箱热处理5小时,以在所述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溶剂去除所述微球膜的步骤具体为:
以丙酮或四氯化碳溶剂溶解所述微球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令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以制成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浸泡在硅烷偶联剂溶液中至少10分钟后烘干;
在室温下,将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浸入吡咯溶液中5分钟后取出,其中,所述吡咯溶液是通过将吡咯与无水乙醇混合所得,所述吡咯的质量百分比为40%;
将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浸入三氯化铁溶液中进行聚合反应20分钟后取出,并用所述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以至成所述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其中,所述三氯化铁溶液是通过将三氯化铁与所述去离子水混合,并加入掺杂剂后,加入浓盐酸水解所制成的,所述三氯化铁的质量百分比为30%。
10.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提供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对设置的第二衬底,在所述第二衬底内侧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形成由权利要求1-9的任一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所制成的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上形成电解质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电解质层上形成离子存储层。
CN201210322667.4A 2012-09-03 2012-09-03 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28305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2667.4A CN102830565B (zh) 2012-09-03 2012-09-03 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201410720030.XA CN104391413B (zh) 2012-09-03 2012-09-03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US14/011,970 US8995042B2 (en) 2012-09-03 2013-08-28 Electrochromic thin film,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2667.4A CN102830565B (zh) 2012-09-03 2012-09-03 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20030.XA Division CN104391413B (zh) 2012-09-03 2012-09-03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0565A CN102830565A (zh) 2012-12-19
CN102830565B true CN102830565B (zh) 2015-01-07

Family

ID=47333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2667.4A Active CN102830565B (zh) 2012-09-03 2012-09-03 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995042B2 (zh)
CN (1) CN1028305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0982A (zh) * 2013-07-11 2015-01-14 文霞 成像装置及其滤光切换模组
CN104698715A (zh) * 2013-12-04 2015-06-10 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
US11764003B2 (en) 2015-09-08 2023-09-19 Yed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Energy storage devices
EP3347929B1 (en) 2015-09-08 2021-01-06 Yed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Methods of preparing multilayered electrochromic systems
KR102010753B1 (ko) * 2016-03-08 2019-08-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기변색 소자
CN108169975B (zh) * 2017-12-14 2020-05-29 江苏晟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致变色与电双层电容结构的器件及其激光加工方法
CN110684521B (zh) * 2019-08-28 2023-02-28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共价键合三氧化钨纳米线/聚噻吩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27555A (zh) * 2020-11-20 2021-02-0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智能窗中的应用
CN115047685A (zh) * 2021-03-08 2022-09-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模组、盖板组件、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61468B (zh) * 2021-10-11 2024-01-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致变色氧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光致变色制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9257A (ja) * 1998-09-07 2000-03-31 Fuji Xerox Co Ltd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素子
CN1492274A (zh) * 2003-08-26 2004-04-28 广州市光机电工程研究开发中心 全固态塑料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TW200521602A (en) * 2003-12-31 2005-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chromic display device
CN101633566A (zh) * 2009-08-25 2010-01-27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有机复合wo3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2455560A (zh) * 2010-10-26 2012-05-16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立体成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1469B1 (en) * 1998-10-13 2001-07-1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Three dimensionally periodic structural assemblies on nanometer and longer scales
FR2904437B1 (fr) * 2006-07-28 2008-10-24 Saint Gobain Dispositif actif a proprietes energetiques/optiques variables
EP2098582B1 (en) * 2006-12-28 2017-12-06 Ricoh Company, Ltd. Functional electrode and functional electrochromic device
TW201207536A (en) * 2010-08-10 2012-02-16 J Touch Corp Electrochromic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tegrated with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9257A (ja) * 1998-09-07 2000-03-31 Fuji Xerox Co Ltd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素子
CN1492274A (zh) * 2003-08-26 2004-04-28 广州市光机电工程研究开发中心 全固态塑料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TW200521602A (en) * 2003-12-31 2005-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chromic display device
CN101633566A (zh) * 2009-08-25 2010-01-27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有机复合wo3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2455560A (zh) * 2010-10-26 2012-05-16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立体成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63584A1 (en) 2014-03-06
US8995042B2 (en) 2015-03-31
CN102830565A (zh)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0565B (zh) 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Barile et al. Dynamic windows with neutral color, high contrast, and excellent durability using reversible metal electrodeposition
CN110632803B (zh) 一种柔性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Islam et al. Dual tinting dynamic windows using reversible metal electrodeposition and prussian blue
CN111061109B (zh) 具有不对称电极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及应用
Hong et al. A red-to-gray poly (3-methylthiophene) electrochromic device using a zinc hexacyanoferrate/PEDOT: PSS composite counter electrode
Benedetti et al. All solid-st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 consisting of a water soluble viologen dissolved in gelatin-based ionogel
KR20010079993A (ko) 양성자를 이용하여 전기변색적으로 전환되는폴리-(3,4-디옥시티오펜) 유도체를 기초로 하는 장치
US20230258994A1 (en) Arbitrarily tailorable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use thereof
Pan et al. A facile approach to prepare porous polyamide films with enhanced electrochromic performance
CN109634016B (zh) 一种电致变色用低电压准固态电解质薄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Alves et al. Green polymer electrolytes of chitosan doped with erbium triflate
Sheng et al. A transparent to opaque electrochromic device using reversible ag deposition on PProDOt‐Me2 with robust stability
CN104391413A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Xu et al. A hydrogel electrolyte based on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modified polyacrylamine for efficient electrochromic energy storage devices
Ma et al. A polyacrylic acid/polyacrylamide-based hydrogel electrolyte containing gelatin for efficient electrochromic device with outstanding cycling stability and flexible compatibility
Cai et 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lyte for high-performance quasi-solid-st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s
Liu et al. Preparation of WO3 gel electrochromic device by simple two-step method
In et al. Isomeric effects of poly-viologens on electrochromic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s in low-power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CN108251099A (zh) 一种光照下可凝胶化且自修复的电致变色溶液及其应用
Chen et al. A salt-free poly (acrylic acid) hydrogel electrolyte with self-released ions for quasi-solid-st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s
Christinelli et al. Electrochromic properties of poly (o-methoxyaniline)-poly (3-thiophene acetic acid) layer by layer films
Yu et al. Stable viologen-base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Control of Coulombic interaction using multi-functional polymeric ionic liquid membranes
US20060163540A1 (en) Solid status electro-chromic device process using conductive polymer nano material
CN102854688B (zh) 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