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4267A -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4267A
CN102824267A CN201210227902XA CN201210227902A CN102824267A CN 102824267 A CN102824267 A CN 102824267A CN 201210227902X A CN201210227902X A CN 201210227902XA CN 201210227902 A CN201210227902 A CN 201210227902A CN 102824267 A CN102824267 A CN 102824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acupuncture
functional dyspepsia
module
diagno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79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4267B (zh
Inventor
梁繁荣
任玉兰
杨洁
吴曦
陈姣
舒红平
李骥
文立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2102279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24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24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4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4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42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建立在循经取穴的基础上,将非特定穴与特定穴相结合,且较多使用腹部腧穴,它包括前端诊疗装置(1)和后台控制系统,前端诊疗装置(1)至少由腹部诊疗板(2)和均用诊疗板(3)组成,后台控制系统包括穴位检测模块、穴位定位模块、针灸治疗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微处理器、显示单元和语音播报单元,微处理器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连接。本发明通过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实时更新并下载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处方,将腹部诊疗板和均用诊疗板结合使用,确保及时、快速消除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 
背景技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根据罗马Ⅲ的定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早饱、上腹疼痛、餐后饱胀、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及嗳气等。FD全球发病率约为11%~29.2%,国内患病率为10%~30%,占消化科门诊人数的40%~50%。1998年广东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痞满病在普通内科门诊中占11.5%,消化专科门诊中占52.85%。由于F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较重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主要的医疗保健问题。 
目前,普遍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而药物治疗对身体有副作用,使用过多后还会产生耐药性,若产生耐药性后,使用再多该类药物其疗效均较差。针灸治疗可以克服药物治疗的诸多缺点,而且效果明显,治疗安全,无毒副作用。针灸是我国特有的治疗手段之一,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运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哪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等都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近年来,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自助式的穴位针灸治疗产品,从诊疗方案的得出方面来看,现有的穴位针灸治疗产品其诊疗方案多采用在仪器制造过程中在仪器内部预设诊疗方案,无法做到数据更新,若遇到疑难杂症,无法做到多个专业医务人员沟通得出最佳诊疗方案,信息的交互性较弱,若购买的时间较长,则极易发生仪器内存储的诊疗方案为以前错误方案等问题,进而无法满足使用者需求,甚至可能导致加重使用者病情等不良情况。 
从探测方面来看,现有的穴位针灸治疗产品普遍只可以探测穴位的电阻特性,无法从声、光、热、磁等方面全面地探测穴位状态,因此,探测结果的可靠度较低,不能为患者或医务人员提供全面而可靠的诊断参考及依据。 
从穴位定位方面来看,针灸穴位的定位多由人体内部骨骼、肌肉、血管、神经、淋巴及脏器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义,每个人的体形又存在着诸多细微差异,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也不能保证肉眼定位的准确性,现有的穴位针灸治疗产品根本无法做到精准定位。 
从治疗方面来看,现有的穴位针灸治疗产品的探头普遍只具有穴位针灸治疗的功能,而不能传感和检测具体穴位的名称及位置,而且治疗方案单一,无法根据不同疾病和穴位采取不同的诊疗方案。 
循经取穴即主病在哪条经脉或在哪个脏腑便取该经脉或该脏腑所属经脉或其相表里的经脉的腧穴进行治疗,循经取穴包括远部取穴和局部取穴。 
从经络循行来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上腹疼痛或不适等消化不良症状,病变部位有任脉、膀胱经、肝经、脾经、胃经、肾经循行,故治疗FD的腧穴主要集中在任脉、膀胱经、胃经、脾经、肾经、肝经上,反映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特点。从脏腑辩证来看,根据FD的病因病机,病变脏腑关键在胃,肝脾起重要作用,胆肾也与之相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立在循经取穴的基础上,将非特定穴与具有较强针对性治疗作用的特定穴相结合,且以腹部局部取穴为主,确保及时、快速消除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建立在循经取穴的基础上,将非特定穴与具有经气汇聚特点的特定穴相结合,且较多使用腹部腧穴,它包括前端诊疗装置和后台控制系统,所述的前端诊疗装置至少由腹部诊疗板和均用诊疗板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组成,腹部诊疗板绑缚于腹部,均用诊疗板放置于任意部位,均用诊疗板包括探头和传感器,腹部诊疗板由绑缚带、安装于绑缚带上的腹部探测传感器和一个或多个探头组成; 
所述的后台控制系统包括穴位检测模块、穴位定位模块、针灸治疗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微处理器、显示单元和语音播报单元,微处理器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连接,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中存储有实时更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处方,用于实时更新和加载最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处方,微处理器还与语音播报单元、显示单元连接; 
穴位检测模块还包括信号采集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信号采集单元包括体表阻抗检测模块、声电检测模块、红外温度检测模块、冷光强度检测模块、生物磁检测模块和肌电图检测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体表阻抗检测模块由激励源和阻抗测量传感器组成,激励源的一端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另一端与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阻抗测量传感器通过人体连通构成检测穴位阻抗的回路;声电检测模块由声波发生器和声电测量传感器组成,声波发生器的一端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另一端与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声电测量传感器通过人体连通构成检测穴位声电的回路;红外温度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红外测温传感器;冷光强度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冷光强度测量传感器;生物磁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生物磁测量传感器;肌电图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肌电图测量传感器;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A/D采样电路,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各测量传感器的输出分别依次通过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A/D采样电路与微处理器相连; 
穴位定位模块还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各探头内的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的输出端与微处 理器连接; 
针灸治疗模块包括D/A转换电路、按摩震荡发生电路、热疗红外发生电路、电磁发生电路和脉冲电流发生电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D/A转换电路连接,D/A转换电路通过按摩震荡发生电路、热疗红外发生电路、电磁发生电路、脉冲电流发生电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各探头内的震荡按摩模块、红外热疗模块、电磁治疗模块及脉冲电流治疗模块对应连接。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它还包括存储器和调试模块,所述的存储器通过内部总线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的调试模块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的调试模块包括DBGU调试子模块和JTAG调试子模块。 
所述的语音播报单元包括喇叭和音频转换模块,所述的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音频转换模块与喇叭连接; 
所述的显示单元由触摸屏和按键组成; 
所述的通信模块至少包括USB接口通信模块、WIFI接口通信模块、GSM通信模块、GPRS通信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 
所述的腹部诊疗板的绑缚带两端设有匹配使用的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至少包括粘贴固定装置、磁铁吸合固定装置、挤压固定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 
所述的探头与探测部位接触处呈圆弧形,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所述的脉冲电流发生电路至少包括等间隔连续脉冲电流发生子电路、断续波发生子电路、幅度调制脉冲发生子电路和频率调制脉冲发生子电路中的任意一种子电路或任意多种子电路。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所述的探头至少探测特定穴、非特定穴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所述的特定穴至少包括胃经特定穴组在内的特定穴组,所述的胃经特定穴组至少由冲阳、丰隆、足三里、梁丘四个穴位组成;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它还至少包括胃经非特定穴组在内的非特定穴组,所述的胃经非特定穴组至少由条口、犊鼻、阴市、伏兔四个穴位组成,所述的非特定穴遵循经取穴规律,且腹部腧穴有较多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立在循经取穴的基础上,将非特定穴与具有经气汇聚特点的特定穴相结合,且较多使用腹部腧穴,确保及时、快速消除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通过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实时更新并下载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处方,增强了信息交互性和流通性,在确保及时得出最佳诊疗方案的同时,使得不同地区的专业医务人员协同合作,为中医穴位治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穴位探测模块,采集体表阻抗、声电、红外温度、冷光强度、生物磁和肌电图的信息;通过穴位定位模块,将穴位位置生动、直观地展现在人体3D模型上,结合人体骨骼、肌肉、血管、神经、淋巴或脏器与穴位的位置关系进行客观、准确地定位,不受使用者身体体形差异影响; 通过针灸治疗模块,实现了震荡按摩、红外热疗、电磁治疗及脉冲电流治疗等多种治疗;具有精确探测穴位的各项物理特性,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全面而可靠的诊断参考及依据,定位结果准确、可靠,采用多样化的针灸治疗手段,患者使用方便,通过多种数据传输方式获取远程针灸循证信息,确保得出的诊疗方案为最佳方案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发明腹部诊疗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手持装置呈直线形的均用诊疗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手持装置呈弧形的均用诊疗板结构示意图; 
图5总有效率组间比较; 
图6症状总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 
图7症状总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 
图8PDS型患者餐后饱胀不适症状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 
图9PDS型患者餐后饱胀不适症状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 
图10PDS型患者早饱症状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 
图11PDS型患者早饱症状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 
图12EPS型患者上腹痛症状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 
图13EPS型患者上腹痛症状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 
图14EPS型患者上腹烧灼感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 
图15EPS型患者上腹烧灼感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 
图16NDI量表生活质量4领域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 
图17NDI量表生活质量4领域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 
图18NDI量表—干扰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 
图19NDI量表—干扰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 
图20NDI量表—控制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 
图21NDI量表—控制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 
图22NDI量表—睡眠打搅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 
图23NDI量表—睡眠打搅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 
图24NDI量表-食物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 
图25NDI量表—食物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 
图中,1-前端诊疗装置,2-腹部诊疗板,3-均用诊疗板,4-探头,5-传感器,6-绑缚带,7-腹部探测 传感器,8-固定装置,9-手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4所示,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建立在循经取穴的基础上,将非特定穴与具有经气汇聚特点的特定穴相结合,且较多使用腹部腧穴,它包括前端诊疗装置1和后台控制系统,所述的前端诊疗装置1至少由腹部诊疗板2和均用诊疗板3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组成,腹部诊疗板2绑缚于腹部,均用诊疗板3放置于任意部位,均用诊疗板3包括探头4和传感器5,腹部诊疗板2由绑缚带6、安装于绑缚带6上的腹部探测传感器7和一个或多个探头4组成; 
所述的后台控制系统包括穴位检测模块、穴位定位模块、针灸治疗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微处理器、显示单元和语音播报单元,微处理器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连接,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中存储有实时更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处方,用于实时更新和加载最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处方,微处理器还与语音播报单元、显示单元连接; 
穴位检测模块还包括信号采集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信号采集单元包括体表阻抗检测模块、声电检测模块、红外温度检测模块、冷光强度检测模块、生物磁检测模块和肌电图检测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体表阻抗检测模块由激励源和阻抗测量传感器组成,激励源的一端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另一端与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阻抗测量传感器通过人体连通构成检测穴位阻抗的回路;声电检测模块由声波发生器和声电测量传感器组成,声波发生器的一端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另一端与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声电测量传感器通过人体连通构成检测穴位声电的回路;红外温度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红外测温传感器;冷光强度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冷光强度测量传感器;生物磁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生物磁测量传感器;肌电图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肌电图测量传感器;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A/D采样电路,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各测量传感器的输出分别依次通过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A/D采样电路与微处理器相连; 
穴位定位模块还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各探头内的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连接; 
针灸治疗模块包括D/A转换电路、按摩震荡发生电路、热疗红外发生电路、电磁发生电路和脉冲电流发生电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D/A转换电路连接,D/A转换电路通过按摩震荡发生电路、热疗红外发生电路、电磁发生电路、脉冲电流发生电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各探头内的震荡按摩模块、红外热疗模块、电磁治疗模块及脉冲电流治疗模块对应连接。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它还包括存储器,所述的存储器通过内部总线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的语音播报单元包括喇叭和音频转换模块,所述的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音频转换模块 与喇叭连接;所述的显示单元由触摸屏和按键组成;所述的通信模块至少包括USB接口通信模块、WIFI接口通信模块、GSM通信模块、GPRS通信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 
所述的腹部诊疗板2的绑缚带6两端设有匹配使用的固定装置8,所述的固定装置8至少包括粘贴固定装置、磁铁吸合固定装置、挤压固定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所述的探头4与探测部位接触处呈圆弧形;所述的脉冲电流发生电路至少包括等间隔连续脉冲电流发生子电路、断续波发生子电路、幅度调制脉冲发生子电路和频率调制脉冲发生子电路中的任意一种子电路或任意多种子电路。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所述的探头4至少探测特定穴、非特定穴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所述的特定穴至少包括胃经特定穴组在内的特定穴组,所述的胃经特定穴组至少由冲阳、丰隆、足三里、梁丘四个穴位组成;所述的特定穴还包括下合穴、五输穴、募穴、交会穴、八会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原穴、郄穴10类37个穴位;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它还至少包括胃经非特定穴组在内的非特定穴组,所述的胃经非特定穴组至少由条口、犊鼻、阴市、伏兔四个穴位组成,所述的非特定穴还包括彧中、神阙、气海、华盖、建里、中枢、璇玑、梁门、至阳9个穴位,所述的非特定穴遵循经取穴规律,且腹部腧穴有较多使用。 
通过本发明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试验如下: 
1、患者来源 
本研究的患者来源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成都、湖南、湖北3个临床研究中心,包括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中医院和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病例主要在各医院的消化内科门诊及胃镜室收集。共收集病人600例进行随机。 
2、试验设计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0例FD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胃经特定穴组(治疗A组)、胃经非特定穴组(治疗B组)、俞募穴组(治疗C组)、胆经特定穴组(治疗D组)和非经非穴组(E组)。在试验过程中采用盲法评价,由不知分组情况的第三者进行疗效评价;资料总结阶段采用盲法统计分析,实行研究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 
3、研究方法 
①分组与选穴 
A-胃经特定穴组:冲阳、丰隆、足三里、梁丘; 
B-胃经非特定穴组:条口、犊鼻、阴市、伏兔; 
C-俞募穴组:胃俞、中脘; 
D-胆经特定穴组:丘墟、光明、阳陵泉、外丘; 
E-非穴组: 
非穴点1:肘内侧,肘尖与腋窝连线中点; 
非穴点2:肱骨内上髁与尺骨腕部之间中点,尺侧缘; 
非穴点3:臂内前缘,三角肌和二头肌交接处; 
非穴点4:足三里水平旁开1~2cm,胫骨外侧缘处; 
②治疗方法:经穴和非穴针刺后均留针30min,留针过程中不行针; 
③疗效指标:入组0周、4周、8周和16周时分别针对NDI量表和消化不良症状积分进行评价。疗效评价标准包括NDI量表中各生活质量领域分数变化、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中各主症积分变化。 
4、研究结果 
本临床研究共纳入病例600例,但由于不符合纳入标准等原因误纳入4例病人,以及中心随机信息失误,重复3例,实际纳入593例。其中A、B、C、D、E组分别完成110例、114例、108例、115例、115例,共脱落25例,脱落率4.22%,剔除6例,剔除率1.01%。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学历等人口学特征和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FD患者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两种分型的患者数量、病程以及NDI量表评分和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等基线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 
(1)FD患者症状改善率: 
改善率采用治疗结束时,四症状中任意一症状消失或者明显改善(改善分数大于等于2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率计算; 
表1FD患者症状改善率 
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如图5,图中,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经特定穴组(A组)总改善率最高,俞募配穴组(C组)次之,非经非穴组(E组)最低。 
(2)FD患者症状积分改善: 
表3FD患者症状总积分改善值(绝对值)比较 
Figure DEST_PATH_RE-GDA00001955686700081
注:改善绝对值为治疗后各疗效评价时间点的总症状积分减去治疗前总症状积分所得的绝对差值。★表示与E组比较P<0.05,◆表示与D组比较P<0.05,●表示与B组比较P<0.05。 
症状总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和症状总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分别见图6和图7。 
结果显示,在症状总分方面,5组均在各时间点有改善作用,且这种改善作用呈持续性;且组间改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经特定穴组(A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胃经非特定穴(B组)、胆经特定穴(D组)及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俞募配穴组(C组)和胃经非特定穴(B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且均在入组4周时的疗效优于胆经特定穴组(D组)。胆经特定穴组(D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 
(3)PDS型患者餐后饱胀不适症状积分改善: 
表6PDS型患者餐后饱胀不适症状积分改善值(绝对值)比较 
Figure DEST_PATH_RE-GDA00001955686700082
注:改善绝对值为治疗后各疗效评价时间点的餐后饱胀不适症状积分减去治疗前该症状积分所得的绝对差值。★表示与E组比较P<0.05,◆表示与D组比较P<0.05,●表示与B组比较P<0.05。 
PDS型患者餐后饱胀不适症状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和PDS型患者餐后饱胀不适症状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分别见图8和图9。 
结果显示,对PDS(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5组均在各时间点对餐后饱胀不适症状有持续性改善作 用;且组间改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经特定穴组(A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胃经非特定穴(B组)、胆经特定穴(D组)及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俞募配穴组(C组)和胃经非特定穴(B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且均在入组4周时的疗效优于胆经特定穴组(D组)。胆经特定穴组(D组)在入组4周、16周时的疗效优于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 
(4)PDS型患者早饱症状积分改善: 
表9PDS型患者早饱症状积分改善值(绝对值)比较 
注:改善绝对值为治疗后各疗效评价时间点的早饱症状积分减去治疗前该症状积分所得的绝对差值。★表示与E组比较P<0.05,◆表示与D组比较P<0.05,●表示与B组比较P<0.05。 
PDS型患者早饱症状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和PDS型患者早饱症状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分别见图10和图11。 
结果显示,对PDS(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5组均在各时间点对早饱症状有改善作用,这种改善作用呈持续性;且组间改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经特定穴组(A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胆经特定穴(D组)及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俞募配穴组(C组)和胃经非特定穴(B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胃经非特定穴(B组)在入组4周、8周时的疗效优于胆经特定穴组(D组);俞募配穴组(C组)在入组8周时的疗效优于胆经特定穴组(D组)。胆经特定穴组(D组)与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疗效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5)EPS型患者上腹痛症状积分改善: 
表12EPS型患者上腹痛症状积分改善值(绝对值)比较 
注:改善绝对值为治疗后各疗效评价时间点的上腹痛症状积分减去治疗前该症状积分所得的绝对差值。 
EPS型患者上腹痛症状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和EPS型患者上腹痛症状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分别见图12和图13。 
结果显示,对EPS(上腹痛综合征)患者,5组均在各时间点对上腹痛症状有改善作用。这种改善作用呈持续性。各时间点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EPS型患者上腹烧灼感症状积分改善: 
表15EPS型患者上腹烧灼感症状积分改善值(绝对值)比较 
Figure DEST_PATH_RE-GDA00001955686700102
注:改善绝对值为治疗后各疗效评价时间点的上腹烧灼感症状积分减去治疗前该症状积分所得的绝对差值。 
EPS型患者上腹烧灼感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和EPS型患者上腹烧灼感积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分别见图14和图15。 
结果显示,对EPS(上腹痛综合征)患者,5组均在各时间点对上腹烧灼症状有改善作用,即这种改善作用呈持续性。各组在改善上腹烧灼症状上没有组间差异性。 
(7)NDI生活质量改善: 
表18NDI量表生活质量4领域改善值比较 
注:改善值为治疗后各疗效评价时间点的NDI4领域评分减去治疗前NDI量表4领域评分所得的差值。★表示与E组比较P<0.05,◆表示与D组比较P<0.05,●表示与B组比较P<0.05。 
NDI量表生活质量4领域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和NDI量表生活质量4领域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分别见图16和图17。 
结果显示,对FD相关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5组均在各时间点对生活质量有改善作用,即这种改善作用呈持续性;且组间改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根据大于等于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Minimum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才具有临床意义的原则,结合NDI量表生活质量MCID为10分,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在各时间点的改善值均不具有临床意义。胃经特定穴组(A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胃经非特定穴(B组)、胆经特定穴(D组)及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俞募配穴组(C组)、胃经非特定穴(B组)和胆经特定穴(D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均优于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 
表21NDI量表—干扰领域评分改善值比较 
Figure DEST_PATH_RE-GDA00001955686700112
注:改善值为治疗后各疗效评价时间点的NDI干扰领域评分减去治疗前NDI量表该领域评分所得的差值。★表示与E组比较P<0.05,◆表示与D组比较P<0.05,●表示与B组比较P<0.05。 
NDI量表干扰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和NDI量表-干扰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分别见图18和图19。 
结果显示,对具体生活质量领域—干扰领域(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精力和整体健康状态)方面,5组均在各时间点对该领域有改善作用,即这种改善作用呈持续性;且组间改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只有胃经特定穴组(A组)和俞募配穴组(C组)两组在各时间点的改善值具临床意义。胃经特定穴组(A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胃经非特定穴(B组)、胆经特定穴(D组)及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俞募配穴组(C组)、胃经非特定穴(B组)和胆经特定穴(D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均优于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且俞募配穴组(C组)在入组4周(治疗结束时)显示出优于胆经特定穴(D组)的疗效。 
表24NDI量表—控制领域评分改善值比较 
注:改善值为治疗后各疗效评价时间点的NDI控制领域评分减去治疗前NDI量表该领域评分所得的差值。★表示与E组比较P<0.05,◆表示与D组比较P<0.05,●表示与B组比较P<0.05。 
NDI量表—控制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和NDI量表—控制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分别见图20和图21。 
结果提示,对具体生活质量领域—控制领域(情绪状态)方面,5组均在各时间点对该领域有改善作用,即这种改善作用呈持续性;且组间改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经特定穴组(A组)、胃经非特定穴(B组)和俞募配穴组(C组)在所有时间点的改善值均具临床意义,而胆经特定穴(D组)及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在各时间点的改善值无临床意义。胃经特定穴组(A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胃经非特定穴(B组)、胆经特定穴(D组)及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俞募配穴组(C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胆经特定穴(D组)及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胃经非特定穴(B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而胆经特定穴组(D组)仅在入组4周时显示出优于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的疗效。 
表27NDI量表—睡眠打搅领域评分改善值比较 
Figure DEST_PATH_RE-GDA00001955686700131
注:改善值为治疗后各疗效评价时间点的NDI睡眠领域评分减去治疗前NDI量表该领域评分所得的差值。★表示与E组比较P<0.05,◆表示与D组比较P<0.05,●表示与B组比较P<0.05。 
NDI量表—睡眠打搅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和NDI量表—睡眠打搅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分别见图22和图23。 
结果提示,对具体生活质量领域—睡眠领域(睡眠质量)方面,5组均在各时间点对该领域有改善作用,即这种改善作用呈持续性;且组间改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仅非穴取穴组(E组)在各时间点的改善值无临床意义。胃经特定穴组(A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并在入组4周时显现出优于胃经非特定穴(B组)的疗效。俞募配穴组(C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胃经非特定穴(B组)和胆经特定穴组(D组)在除入组8周外的其余时间点显现出优于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的疗效。 
表30NDI量表—食物领域评分改善值比较 
注:改善值为治疗后各疗效评价时间点的NDI食物领域评分减去治疗前NDI量表该领域评分所得的差值。★表示与E组比较P<0.05,◆表示与D组比较P<0.05,●表示与B组比较P<0.05。 
NDI量表—食物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和NDI量表—食物领域评分改善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二分别见图24和图25。 
结果显示,对具体生活质量领域—食物领域(饮食的改变)方面,5组均在各时间点对该领域有改善作用,即这种改善作用呈持续性;且组间改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仅非穴取穴组(E组)在各时间点的改善值均无临床意义。胃经特定穴组(A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优于胃经非特定穴(B组)、胆经特定穴(D组)及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俞募配穴组(C组)和胆经特定穴(D组)在各时间点的疗效均优于非经非穴取穴组(E组)。胃经非特定穴(B组)在入组8周时显示出优于非经非穴取穴(E组)的疗效。 
5、研究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 
①经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非经非穴,经穴对症状的改善率高于非经非穴,体现在:第一,改善PDS型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症状。第二,提高患者疾病相关性生活质量,无论是在干扰领域、控制领域、睡眠领域还是在食物领域。这两个方面,经穴的治疗效应均优于非经非穴; 
②胃经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胆经特定穴,胃经特定穴对症状的改善率高于胆经特定穴,具体体现在改善PDS型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症状,提高患者疾病相关性生活质量,特别是干扰领域、控制领域及食物领域的生活质量方面; 
③胃经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胃经非特定穴,胃经特定穴对症状的改善率高于胃经非特定穴,具体体现在改善PDS型餐后饱胀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疾病相关性生活质量,特别是干扰领域、控制领域及食物领域的生活质量方面。 

Claims (10)

1.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建立在循经取穴的基础上,将非特定穴与具有较强针对性治疗作用的特定穴相结合,且以腹部局部取穴为主,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端诊疗装置(1)和后台控制系统,所述的前端诊疗装置(1)至少由腹部诊疗板(2)和均用诊疗板(3)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组成,腹部诊疗板(2)绑缚于腹部,均用诊疗板(3)放置于任意部位,均用诊疗板(3)包括探头(4)和传感器(5),腹部诊疗板(2)由绑缚带(6)、安装于绑缚带(6)上的腹部探测传感器(7)和一个或多个探头(4)组成;
所述的后台控制系统包括穴位检测模块、穴位定位模块、针灸治疗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微处理器、显示单元和语音播报单元,微处理器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连接,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循证信息分析系统中存储有实时更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处方,用于实时更新和加载最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处方,微处理器还与语音播报单元、显示单元连接;
穴位检测模块还包括信号采集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信号采集单元包括体表阻抗检测模块、声电检测模块、红外温度检测模块、冷光强度检测模块、生物磁检测模块和肌电图检测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体表阻抗检测模块由激励源和阻抗测量传感器组成,激励源的一端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另一端与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阻抗测量传感器通过人体连通构成检测穴位阻抗的回路;声电检测模块由声波发生器和声电测量传感器组成,声波发生器的一端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另一端与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声电测量传感器通过人体连通构成检测穴位声电的回路;红外温度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红外测温传感器;冷光强度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冷光强度测量传感器;生物磁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生物磁测量传感器;肌电图检测模块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肌电图测量传感器;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A/D采样电路,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各测量传感器的输出分别依次通过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A/D采样电路与微处理器相连;
穴位定位模块还包括设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各探头内的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连接;
针灸治疗模块包括D/A转换电路、按摩震荡发生电路、热疗红外发生电路、电磁发生电路和脉冲电流发生电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D/A转换电路连接,D/A转换电路通过按摩震荡发生电路、热疗红外发生电路、电磁发生电路、脉冲电流发生电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与前端诊疗装置上的各探头内的震荡按摩模块、红外热疗模块、电磁治疗模块及脉冲电流治疗模块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存储器,所述的存储器通过内部总线与微处理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语音播报单元包括喇叭和音频转换模块,所述的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音频转换模块与喇叭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单元由触摸屏和按键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腹部诊疗板(2)的绑缚带(6)两端设有匹配使用的固定装置(8),所述的固定装置(8)至少包括粘贴固定装置、磁铁吸合固定装置、挤压固定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头(4)与探测部位接触处呈圆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电流发生电路至少包括等间隔连续脉冲电流发生子电路、断续波发生子电路、幅度调制脉冲发生子电路和频率调制脉冲发生子电路中的任意一种子电路或任意多种子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头(4)至少探测特定穴、非特定穴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所述的特定穴至少包括胃经特定穴组在内的特定穴组,所述的胃经特定穴组至少由冲阳、丰隆、足三里、梁丘四个穴位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其特征在于:它还至少包括胃经非特定穴组在内的非特定穴组,所述的胃经非特定穴组至少由条口、犊鼻、阴市、伏兔四个穴位组成,所述的非特定穴遵循经取穴规律,且腹部腧穴有较多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模块至少包括USB接口通信模块、WIFI接口通信模块、GSM通信模块、GPRS通信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
CN201210227902.XA 2012-07-03 2012-07-03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4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27902.XA CN102824267B (zh) 2012-07-03 2012-07-03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27902.XA CN102824267B (zh) 2012-07-03 2012-07-03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4267A true CN102824267A (zh) 2012-12-19
CN102824267B CN102824267B (zh) 2014-07-09

Family

ID=47327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790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4267B (zh) 2012-07-03 2012-07-03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2426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1237A (zh) * 2013-01-04 2013-05-01 温雪峰 磁体位置可调的仿生地磁发生器及其调整方法
CN103550858A (zh) * 2013-11-18 2014-02-05 湖南省健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中医封包综合治疗仪
CN103655164A (zh) * 2013-11-21 2014-03-26 成都中医药大学 支持多路输出的循证针灸经穴治疗与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3893920A (zh) * 2014-03-31 2014-07-02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施疗按摩仪
CN103893005A (zh) * 2014-03-31 2014-07-02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按摩仪
CN114642837A (zh) * 2022-03-07 2022-06-21 江苏经纬技术创新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导航的超声复合波助疗仪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75A (ja) * 1994-06-22 1996-01-09 Kazumi Meguro 生体反射光微弱差異検出装置
CN1846604A (zh) * 2006-04-27 2006-10-18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一种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检测方法与仪器
CN101085396A (zh) * 2007-07-02 2007-12-12 南宁松景天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照射桡动脉、静脉和/内关穴的治疗仪
CN101524574A (zh) * 2009-04-02 2009-09-09 金同(广州)医疗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场治疗装置
CN201814575U (zh) * 2010-03-23 2011-05-04 仙桃市晨康电子有限公司 多功能诊疗集成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75A (ja) * 1994-06-22 1996-01-09 Kazumi Meguro 生体反射光微弱差異検出装置
CN1846604A (zh) * 2006-04-27 2006-10-18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一种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检测方法与仪器
CN101085396A (zh) * 2007-07-02 2007-12-12 南宁松景天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照射桡动脉、静脉和/内关穴的治疗仪
CN101524574A (zh) * 2009-04-02 2009-09-09 金同(广州)医疗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场治疗装置
CN201814575U (zh) * 2010-03-23 2011-05-04 仙桃市晨康电子有限公司 多功能诊疗集成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1237A (zh) * 2013-01-04 2013-05-01 温雪峰 磁体位置可调的仿生地磁发生器及其调整方法
CN103071237B (zh) * 2013-01-04 2014-12-31 温雪峰 磁体位置可调的仿生地磁发生器及其调整方法
CN103550858A (zh) * 2013-11-18 2014-02-05 湖南省健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中医封包综合治疗仪
CN103550858B (zh) * 2013-11-18 2016-03-02 湖南省健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中医封包综合治疗仪
CN103655164A (zh) * 2013-11-21 2014-03-26 成都中医药大学 支持多路输出的循证针灸经穴治疗与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3893920A (zh) * 2014-03-31 2014-07-02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施疗按摩仪
CN103893005A (zh) * 2014-03-31 2014-07-02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按摩仪
CN103893005B (zh) * 2014-03-31 2015-11-18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按摩仪
CN114642837A (zh) * 2022-03-07 2022-06-21 江苏经纬技术创新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导航的超声复合波助疗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14642837B (zh) * 2022-03-07 2023-08-15 江苏经纬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导航的超声复合波助疗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4267B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8371B (zh) 一种智能循证针灸诊疗系统及方法
CN102698370B (zh) 一种多功能的智能针灸诊疗仪及应用方法
CN102824267B (zh)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
CN103655164B (zh) 支持多路输出的循证针灸经穴治疗与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
Calik et al. Effects of SP6 acupuncture point stimulation on labor pain and duration of labor
CN202168821U (zh) 中医经络检测仪
CN202715133U (zh) 一种多功能的针灸穴位治疗与传感一体化的探头
CN102698372A (zh) 一种多功能的针灸穴位治疗与传感一体化的探头及使用方法
Sancier Electrodermal measurements for monitoring the effects of a qigong workshop
CN202761677U (zh) 一种多功能的智能针灸诊疗仪
CN102715900B (zh) 一种掌型中医经络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
CN102743169A (zh) 一种多功能的针灸穴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Yeh et al.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uricular diagnosis protocol
KR20100039099A (ko) 치료 경혈 결정 및 탐색방법
CN102728003B (zh) 一种治疗贝尔面瘫的智能循证针灸诊疗仪
CN202715032U (zh) 一种智能循证针灸诊疗系统
CN202681938U (zh) 一种掌型健康经络检测仪
CN106725469B (zh) 一种中医全息经络诊断系统
CN103230272A (zh) 一种用于肝病营养状态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201806693U (zh) 中医脉象图谱检测仪
CN206403766U (zh) 一种智能中医诊断装置
CN109394213B (zh) 智能诊疗系统
CN209153671U (zh) “未病”腰背部穴位智能诊疗系统
CN207380975U (zh) 仿生肛门结构模型
CN202458349U (zh) 掌型经络检测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Assignee: CHENGDU CHENGXIN HIGH-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tract record no.: 201551000000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telligent evidence-based acupunctur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strument for treating functional dyspepsia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