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9038B - 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9038B
CN102819038B CN 201210265359 CN201210265359A CN102819038B CN 102819038 B CN102819038 B CN 102819038B CN 201210265359 CN201210265359 CN 201210265359 CN 201210265359 A CN201210265359 A CN 201210265359A CN 102819038 B CN102819038 B CN 1028190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requency
seismic
long way
carried 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26535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19038A (zh
Inventor
李艳东
张研
李明
周波
陶小晚
唐俊伟
李浩武
马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1026535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190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19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9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19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90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及系统,所述的方法包括:采集地震三维工区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叠前处理;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地震层位标定和解释;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根据所述的波阻抗以及所述的地震数据的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效应提取地震数据对应的频率;对所述的频率对应的地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所述的归一化处理的结果进行油水识别。可以在平面和剖面上同时成图,更便于单个井点的油水识别和平面上地质规律的统计分析,充分发挥其钻前预测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特别是关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碳酸盐岩逐渐成为油气勘探非常重要的一个新领域。我国的碳酸盐岩油气田通常埋藏很深,储层成因复杂,主要包括同生期和准同生期岩溶作用、表生岩溶作用和埋藏岩溶作用。而不同地质背景下和不同成因形成的储层类型多种多样,碳酸盐岩储层通常具有复杂的孔、洞和缝结构,非均值性强。在勘探中准确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已属不易,而辨析碳酸盐岩储层中复杂的油气水分布关系更为困难。因为,和均值砂岩储层相比,大多数碳酸盐岩油藏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即便是相邻很近的储集空间内充注的流体也可能不同。因此,如何进行碳酸盐岩储层油水识别是本领域的一个技术难题。
目前,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常用的烃类检测技术是利用地震反射(或折射)特征进行油气藏的判识,包括地震属性技术、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技术、合成声波测井技术、纵横波速度比技术等,其中最具代表性是AVO技术。但是传统的AVO分析只与介质分界面两边的弹性参数有关。另外,传统的AVO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便:在众多的三维地震剖面上依靠肉眼观察来寻找振幅增强或减弱现象并不完全可靠,容易造成遗漏或重复;在平面上无法成图,不便于分析地质现象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及系统,通过在对地震资料做分频处理的基础上,求取近、远道地震振幅差值的方法来进行油水识别,既考虑了频率因素,也将地震剖面上定性的振幅变化现象转换为可以量化描述的振幅差值的信息,可以在平面和剖面上同时成图,更便于单个井点的油水识别和平面上地质规律的统计分析,充分发挥其钻前预测的优势。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采集地震三维工区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叠前处理;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地震层位标定和解释;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根据所述的波阻抗以及所述的地震数据的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效应提取地震数据对应的频率;对所述的频率对应的地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所述的归一化处理的结果进行油水识别。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地震三维工区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叠前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叠前处理;层位标定装置,用于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地震层位标定和解释;波阻抗反演装置,用于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频率提取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的波阻抗以及所述的地震数据的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效应提取地震数据对应的频率;归一化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的频率对应的地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油水识别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的归一化处理的结果进行油水识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对地震资料做分频处理的基础上,求取近、远道地震振幅差值的方法来进行油水识别,既考虑了频率因素,也将地震剖面上定性的振幅变化现象转换为可以量化描述的振幅差值的信息,可以在平面和剖面上同时成图,更便于单个井点的油水识别和平面上地质规律的统计分析,充分发挥其钻前预测的优势,预测结果更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中步骤S102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图1中的步骤S103的具体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中步骤S105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系统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系统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系统的实施方式三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系统的实施方式四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方法中全频段地震数据剖面;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方法中叠前反演波阻抗剖面;
图11中,(a)为10Hz的近道集的振幅剖面;
(b)为10Hz的远道集的振幅剖面;
(c)是40Hz的近道集的振幅剖面;
(d)是40Hz的远道集分量的振幅剖面;
图12为40Hz的近、远道集的振幅差值剖面图;
图13为40Hz的近、远道集的振幅差值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的流程图,由图1可知,所述的方法包括:
S101:采集地震三维工区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诸如在塔里木盆地某地震三维工区通过布设信号激发和接收装置,采集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S102: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叠前处理。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中步骤S102的具体流程图,由图2可知,步骤S102具体包括:
S201: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常规校正,主要包括:预处理、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和静校正等。
S202: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以经典的地震波绕射叠加理论为基础,引入保幅加权函数,应用Kirchhoff积分法实现保幅偏移。
S103: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地震层位标定和解释,图3为该步骤的具体流程图,由图3可知,该步骤具体包括:
S301:根据已知钻井资料以及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制作合成记录;
S302:根据所述的合成记录,将钻井层位与地震层位进行对应;
S303:根据所述钻井层位与地震层位的对应关系,对地震层位进行解释。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将经过叠前时间偏移的地震数据导入到地震解释反演软件平台中(诸如Jason地震解释模块),根据已知钻井资料诸如哈7-3井(Ha7-3)的声波时差制作合成记录,将测井层位和地震层位对应起来,并在地震解释模块中完成剖面上层位解释(如图9中全频段地震数据剖面)。在该实施例中解释了三个地震层位:TS、TO3t_zkz和TO1-2y_2,分别对应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底部界线、奥陶系土木休克组底部界线和奥陶系鹰山组第二段底部界线,各地层命名采用塔里木盆地通用名,其中土木休克组底部界线是不整合面,储层易发育在此界面附近。
S104: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诸如应用Jason软件地震反演模块,对叠前全频段地震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波阻抗剖面根据波阻抗值大小进行颜色填充,低阻抗值对应于储层段(如图10中叠前反演波阻抗剖面,不同波阻抗值用不同颜色填充,从剖面上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波阻抗低值区,即指示着储层发育区,在剖面上标注了储层的具体位置),即灰色填充区,但储层内充填的流体类型尚无法确定。
S105:根据所述的波阻抗以及所述的地震数据的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效应提取地震数据对应的频率。图4为该步骤的具体流程图,由图4可知,该步骤具体包括:
S401:根据所述的波阻抗,对地震数据进行分角度部分的叠加得到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该步骤可通过如下公式进行:
Near = Σ i = 1 near x ( i ) - - - ( 1 )
Far = Σ i = n far x ( i ) - - - ( 2 )
其中,Near为小角度范围内的道集叠加起来得到的近道集数据,Far为大角度范围内的道集叠加起来得到的远道集数据,n为大角度范围的起始角度,x(i)为地震道。诸如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对角度范围在[5°~15°]度之间的地震波数据进行叠加得到近道叠加数据,对[25°~35°]范围内的数据进行叠加得到远道叠加数据。
S402:分别在所述的近道集数据以及远道集数据的目的层段内随机抽取多个地震道;
S403:对所述的多个地震道进行频谱分析,确定频段参数;
S404:对所述的近道集数据、远道集数据进行分频处理,该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基于Wigner-Ville分布的频谱分解算法,对所述的多个地震道进行分频。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诸如采用基于Wigner-Ville分布的频谱分解算法,在基于MATLAB平台二次开发的模块PowerReservoir中来实现的。
S405:提取所述的地震数据中AVO效应明显的地震近道集数据以及远道集数据对应的频率。例如,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分别抽取了10Hz的近、远道集的叠加数据体,40Hz的近、远道集的叠加数据体,从剖面上观察其振幅谱,如图11中,(a)为10Hz的近道集的振幅剖面,(b)为10Hz的远道集的振幅剖面,(c)是40Hz的近道集的振幅剖面,(d)是40Hz的远道集分量的振幅剖面,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抽取地震频带范围内任意频率值的地震道集数据体。
步骤S105除了上述S401-S405之外,还包括:将分频后的多个地震到进行平滑处理。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诸如当对WV分布进行了平滑处理,平滑WV分布通过如下公式进行:
SPWD ( t , f ) = ∫ - ∞ + ∞ ∫ - ∞ + ∞ φ ( u , v ) PWD x ( t - u , f - v ) dudv - - - ( 3 )
其中,其中,φ(u,v)为二维低通滤波器,u为时间积分变量,v为频率积分变量,t为时间,f为频率。
S106:对所述的频率对应的地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该步骤具体包括:
(1)、将所述的频率对应的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的振幅值归并到相同量纲级;
(2)、确定所述的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的振幅差;
(3)、根据所述的振幅差进行不同颜色的填充。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优选AVO效应最明显的地震近、远道集所对应的频率。诸如在本实施例中,从10Hz近、远道集的叠加数据体(图11(a)、(b))振幅剖面上看,振幅差别不明显,即在该频率下的地震AVO效应不明显,不足以进行流体类型的判别;但从40Hz近、远道集的叠加数据体(图11(c)、(d))振幅剖面上看,振幅差别较明显,即在该频率下的充填不同流体介质的地震AVO效应显现出来。根据油、水特定的AVO效应表现形式,即:油层表现为远道振幅大于近道振幅,水层表现为远道振幅小于近道振幅,据此规律可区别流体类型。由此,优选40Hz的近、远道集进行振幅差值计算。
S107:根据所述的归一化处理的结果进行油水识别。求取40Hz地震近、远道集振幅差,振幅差的计算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采用基于MATLAB平台二次开发的模块PowerReservoir来实现,根据差值大小进行颜色填充,分别在剖面(诸如图12为40Hz的近、远道集的振幅差值剖面图,用不同颜色表示振幅差值大小,黑色表示远道振幅大于近道,为油层,灰色表示远道振幅小于近道,为底水层)和平面上(诸如图13为40Hz的近、远道集的振幅差值平面图,用不同颜色表示振幅差值大小,黑色区域表示油层平面分布范围,灰色区域表示水层分布范围)显示,黑色表示油区分布,灰色表示水区分布,据此进行区域的油水识别。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系统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框图,由图5可知,所述的系统包括:
采集装置100,用于采集地震三维工区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诸如在塔里木盆地某地震三维工区通过布设信号激发和接收装置,采集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叠前处理装置200,用于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叠前处理。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系统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框图,由图6可知,叠前处理装置200具体包括:
校正单元201,用于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常规校正,主要包括:预处理、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和静校正等。
保幅偏移单元202,用于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以经典的地震波绕射叠加理论为基础,引入保幅加权函数,应用Kirchhoff积分法实现保幅偏移。
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层位标定装置300,用于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地震层位标定和解释。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系统的实施方式三的结构框图,由图7可知,所述的层位标定装置300具体包括:
合成记录制作单元301,用于根据已知钻井资料以及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制作合成记录;
井震对应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的合成记录,将钻井层位与地震层位进行对应;
地震层位解释单元303,用于根据所述钻井层位与地震层位的对应关系,对地震层位进行解释。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将经过叠前时间偏移的地震数据导入到地震解释反演软件平台中(诸如Jason地震解释模块),根据已知钻井资料诸如哈7-3井(Ha7-3)的声波时差制作合成记录,将测井层位和地震层位对应起来,并在地震解释模块中完成剖面上层位解释(如图9中全频段地震数据剖面)。在该实施例中解释了三个地震层位:TS、TO3t_zkz和TO1-2y_2,分别对应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底部界线、奥陶系土木休克组底部界线和奥陶系鹰山组第二段底部界线,各地层命名采用塔里木盆地通用名,其中土木休克组底部界线是不整合面,储层易发育在此界面附近。
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波阻抗反演装置400,用于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诸如应用Jason软件地震反演模块,对叠前全频段地震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波阻抗剖面根据波阻抗值大小进行颜色填充,低阻抗值对应于储层段(如图10中叠前反演波阻抗剖面,不同波阻抗值用不同颜色填充,从剖面上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波阻抗低值区,即指示着储层发育区,在剖面上标注了储层的具体位置),即灰色填充区,但储层内充填的流体类型尚无法确定。
频率提取装置500,用于根据所述的波阻抗以及所述的地震数据的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效应提取地震数据对应的频率。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系统的实施方式四的结构框图,由图8可知,所述的频率提取装置400具体包括:
叠加单元501,用于根据所述的波阻抗,对地震数据进行分角度部分的叠加得到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该叠加单元可通过如下公式进行:
Near = Σ i = 1 near x ( i ) - - - ( 1 )
Far = Σ i = n far x ( i ) - - - ( 2 )
其中,Near为小角度范围内的道集叠加起来得到的近道集数据,Far为大角度范围内的道集叠加起来得到的远道集数据,n为大角度范围的起始角度,x(i)为地震道。诸如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对角度范围在[5°~15°]度之间的地震波数据进行叠加得到近道叠加数据,对[25°~35°]范围内的数据进行叠加得到远道叠加数据。
地震道提取单元502,用于分别在所述的近道集数据以及远道集数据的目的层段内随机抽取多个地震道;
分频单元503,用于对所述的多个地震道进行频谱分析,确定频段参数,对所述的近道集数据、远道集数据进行分频处理.
根据基于Wigner-Ville分布的频谱分解算法,对所述的多个地震道进行分频,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诸如采用基于Wigner-Ville分布的频谱分解算法,在基于MATLAB平台二次开发的模块PowerReservoir中来实现的。
频率提取单元504,用于提取所述的地震数据中AVO效应明显的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对应的频率。
例如,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分别抽取了10Hz的近、远道集的叠加数据体,40Hz的近、远道集的叠加数据体,从剖面上观察其振幅谱,如图11中,(a)为10Hz的近道集的振幅剖面,(b)为10Hz的远道集的振幅剖面,(c)是40Hz的近道集的振幅剖面,(d)是40Hz的远道集的振幅剖面,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抽取地震频带范围内任意频率值的地震道集数据体。
频率提取装置500还包括:平滑处理单元,用于将分频后的多个地震到进行平滑处理。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诸如当对WV分布进行了平滑处理,平滑WV分布通过如下公式进行:
SPWD ( t , f ) = ∫ - ∞ + ∞ ∫ - ∞ + ∞ φ ( u , v ) PWD x ( t - u , f - v ) dudv - - - ( 3 )
其中,其中,φ(u,v)为二维低通滤波器,u为时间积分变量,v为频率积分变量,t为时间,f为频率。
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归一化处理装置600,用于对所述的频率对应的地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主要包括:
振幅差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的频率对应的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的振幅值归并到相同量纲,并确定所述的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的振幅差;
颜色填充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的振幅差进行不同颜色的填充。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优选AVO效应最明显的地震近、远道集所对应的频率。诸如在本实施例中,从10Hz近、远道集的叠加数据体(图11(a)、(b))振幅剖面上看,振幅差别不明显,即在该频率下的地震AVO效应不明显,不足以进行流体类型的判别;但从40Hz近、远道集的叠加数据体(图11(c)、(d))振幅剖面上看,振幅差别较明显,即在该频率下的充填不同流体介质的地震AVO效应显现出来。根据油、水特定的AVO效应表现形式,即油层表现为远道振幅大于近道振幅,水层表现为远道振幅小于近道振幅,据此规律可区别流体类型。由此,优选40Hz的近、远道集进行振幅差值计算。
所述的系统还包括识别装置700,用于根据所述的归一化处理的结果进行油水识别。
求取40Hz地震近、远道集振幅差,振幅差的计算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采用基于MATLAB平台二次开发的模块PowerReservoir来实现,根据差值大小进行颜色填充,分别在剖面(诸如图12为40Hz的近、远道集的振幅差值剖面图,用不同颜色表示振幅差值大小,黑色表示远道振幅大于近道,为油层,灰色表示远道振幅小于近道,为底水层)和平面上(诸如图13为40Hz的近、远道集的振幅差值平面图,用不同颜色表示振幅差值大小,黑色区域表示油层平面分布范围,灰色区域表示水层分布范围)显示,黑色表示油区分布,灰色表示水区分布,据此进行区域的油水识别。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成果是:提出了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及系统,通过在对地震资料做分频处理的基础上,求取近、远道地震振幅差值的方法来进行油水识别,既考虑了频率因素,也将地震剖面上定性的振幅变化现象转换为可以量化描述的振幅差值的信息,可以在平面和剖面上同时成图,更便于单个井点的油水识别和平面上地质规律的统计分析,充分发挥其钻前预测的优势,预测结果更准确。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方法包括:
采集地震三维工区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叠前处理;
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地震层位标定和解释;
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
根据所述的波阻抗以及所述的地震数据的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效应提取地震数据对应的频率;
对所述的频率对应的地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根据所述的归一化处理的结果进行油水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叠前处理具体包括:
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常规校正;
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地震层位标定和解释具体包括:
根据已知钻井资料以及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制作合成记录;
根据所述的合成记录,将钻井层位与地震层位进行对应;
根据所述钻井层位与地震层位的对应关系,对地震层位进行解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所述的波阻抗以及所述的地震数据的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效应提取地震数据对应的频率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的波阻抗,对地震数据进行分角度的部分叠加得到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
分别在所述的近道集数据以及远道集数据的目的层段内随机抽取多个地震道;
对所述的多个地震道进行频谱分析,确定频段参数;
对所述的近道集数据、远道集数据进行分频处理;
提取所述的地震数据中AVO效应明显的地震近道集数据以及远道集数据对应的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所述的波阻抗,对地震数据进行分角度部分叠加得到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通过如下公式进行:
Near = Σ i = 1 near x ( i ) - - - ( 1 )
Far = Σ i = n far x ( i ) - - - ( 2 )
其中,Near为小角度范围内的道集叠加起来得到的近道集数据,Far为大角度范围内的道集叠加起来得到的远道集数据,n为大角度范围的起始角度,x(i)为地震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所述的波阻抗以及所述的地震数据的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效应提取地震数据对应的频率还包括:
将分频处理后的近道集数据、远道集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将分频处理后的近道集数据、远道集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通过如下公式进行:
SPWD ( t , f ) = ∫ - ∞ + ∞ ∫ - ∞ + ∞ φ ( u , v ) PWD x ( t - u , f - v ) dudv - - - ( 3 )
其中,φ(u,v)为二维低通滤波器,u为时间积分变量,v为频率积分变量,t为时间,f为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对所述的频率对应的地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具体包括:
将所述的频率对应的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的振幅值归并到相同量纲级;
确定所述的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的振幅差;
根据所述的振幅差进行不同颜色的填充。
9.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系统包括:
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地震三维工区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
叠前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叠前处理;
层位标定装置,用于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地震层位标定和解释;
波阻抗反演装置,用于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
频率提取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的波阻抗以及所述的地震数据的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效应提取地震数据对应的频率;
归一化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的频率对应的地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油水识别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的归一化处理的结果进行油水识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叠前处理装置具体包括:
校正单元,用于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常规校正;
保幅偏移单元,用于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层位标定装置具体包括:
合成记录制作单元,用于根据已知钻井资料以及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制作合成记录;
井震对应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的合成记录,将钻井层位与地震层位进行对应;
地震层位解释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钻井层位与地震层位的对应关系,对地震层位进行解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频率提取装置具体包括:
叠加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的波阻抗,对地震数据进行分角度的部分叠加得到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
地震道提取单元,用于分别在所述的近道集数据以及远道集数据的目的层段内随机抽取多个地震道;
分频单元,用于对所述的多个地震道进行频谱分析,确定频段参数,对所述的近道集数据、远道集数据进行分频处理;
频率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的地震数据中AVO效应明显的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对应的频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叠加单元通过如下公式进行:
Near = Σ i = 1 near x ( i ) - - - ( 1 )
Far = Σ i = n far x ( i ) - - - ( 2 )
其中,Near为小角度范围内的道集叠加起来得到的近道集数据,Far为大角度范围内的道集叠加起来得到的远道集数据,n为大角度范围的起始角度,x(i)为地震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频率提取装置还包括:
平滑处理单元,用于将分频后的近道集数据、远道集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平滑处理单元通过如下公式进行:
SPWD ( t , f ) = ∫ - ∞ + ∞ ∫ - ∞ + ∞ φ ( u , v ) PWD x ( t - u , f - v ) dudv - - - ( 3 )
其中,φ(u,v)为二维低通滤波器,u为时间积分变量,v为频率积分变量,t为时间,f为频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归一化处理装置具体包括:
振幅差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的频率对应的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的振幅值归并到相同量纲级,并确定所述的近道集数据和远道集数据的振幅差;
颜色填充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的振幅差进行不同颜色的填充。
CN 201210265359 2012-07-27 2012-07-27 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8190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265359 CN102819038B (zh) 2012-07-27 2012-07-27 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265359 CN102819038B (zh) 2012-07-27 2012-07-27 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9038A CN102819038A (zh) 2012-12-12
CN102819038B true CN102819038B (zh) 2013-07-10

Family

ID=47303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265359 Active CN102819038B (zh) 2012-07-27 2012-07-27 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190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2590B (zh) * 2014-07-31 2016-10-1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电磁勘探的油气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4318106B (zh) * 2014-10-24 2020-07-21 西北大学 一种利用分频能量的衰减预测含气性和产能的方法
CN107703544B (zh) * 2017-09-27 2019-06-04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叠前振幅随偏移距变化油气预测方法
CN108398729B (zh) * 2018-02-05 2019-09-03 恒泰艾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倾斜油水界面的条件判别方法
CN112835096B (zh) * 2019-11-25 2023-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气层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736216B (zh) * 2020-05-25 2023-06-16 恒泰艾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震的油水界面地震层位确定方法
CN112255677B (zh) * 2020-10-21 2022-07-19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一种圈定大洋海山碳酸盐岩分布范围的方法及处理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1253A (zh) * 2007-04-06 2008-10-08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特征提高油气检测精度的方法
CN101414013A (zh) * 2007-10-17 2009-04-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震资料确定地下流体的方法
CN101446645A (zh) * 2007-11-27 2009-06-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震流体阻抗进行流体确定的方法
CN102590863A (zh) * 2012-01-29 2012-07-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反射系数频散、反射能量及识别气层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47426C (en) * 2009-01-09 2017-05-23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Hydrocarbon detection with passive seismic dat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1253A (zh) * 2007-04-06 2008-10-08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特征提高油气检测精度的方法
CN101414013A (zh) * 2007-10-17 2009-04-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震资料确定地下流体的方法
CN101446645A (zh) * 2007-11-27 2009-06-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震流体阻抗进行流体确定的方法
CN102590863A (zh) * 2012-01-29 2012-07-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反射系数频散、反射能量及识别气层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9038A (zh) 2012-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9038B (zh) 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Gosar et al. Mapping the thickness of sediments in the Ljubljana Moor basin (Slovenia) using microtremors
CA2620819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ing permeability pathways of geologic fluid reservoirs using seismic emission tomography
O’Neill et al. Dominant higher surface-wave modes and possible inversion pitfalls
CN104316965A (zh) 一种裂缝方位和强度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Di Fiore et al. Multichanne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s and down-hole tests in the archeological “Palatine Hill” area (Rome, Italy): evaluation and influence of 2D effects on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CN105938203A (zh) 一种储层特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1561312B2 (en) Mapping near-surface heterogeneities in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Martorana et al. Assessment of a geological model by surface wave analyses
Agrawal et al. Lithospheric structure of the Texas‐Gulf of Mexico passive margin from surface wave dispersion and migrated Ps receiver functions
Chandler et al. Utility of the 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 passive seismic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ickness of Quaternary sediments in Minnesota and adjacent parts of Wisconsin
Gupta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naturally fractured Arbuckle Group in the Wellington Field, Kansas, using S-wave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Ratre et al. Imaging the deep crustal structure of central Oklahoma using stacking and inversion of local earthquake waveforms
Miroslav et al. Tutorial: The gravity-stripping process as applied to gravity interpretation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Wadas et al. Advanced seism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geothermal carbonate reservoir–insight into the structure and diagenesis of a reservoir in the German Molasse Basin
Cataldo et al. Simultaneous prestack seismic inversion in a carbonate reservoir
Catchings et al. San Andreas fault geometry at Desert Hot Springs, California, and its effects on earthquake hazards and groundwater
Mihaylov Seismic microzonation of Great Toronto Area and influence of building resonances on measured soil responses
CN101581791A (zh) 一种低信噪比地震数据叠前碳氢检测剖面提取方法
Kurashimo et al. SAHKE seismic‐scatter imaging of subduction beneath Wellington, North Island, New Zealand
Bown Legacy seismic investigations of karst surfaces: Implications for heavy oil extraction from the Devonian Grosmont formation, northeastern Alberta, Canada
Grandi-Karam Multiscale determination of in situ stress and fracture properties in reservoirs
Wang et al. Link between crustal thickness and Moho transition zone at 9oN East Pacific Rise
Guo et al. 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 of fractures in Woodford Shale
Yang Near-Surface Seismic Characterization and Monitoring: A Dense Seismic Acquisition Perspect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