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1720A - 一种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1720A
CN102801720A CN2012102801452A CN201210280145A CN102801720A CN 102801720 A CN102801720 A CN 102801720A CN 2012102801452 A CN2012102801452 A CN 2012102801452A CN 201210280145 A CN201210280145 A CN 201210280145A CN 102801720 A CN102801720 A CN 102801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self
contract
organizing
collabo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01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1720B (zh
Inventor
高济
丁健龙
张登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2801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017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01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1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1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1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包括E-机构调控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契约担保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以及服务协同的层次自组织方法,其中,所述E-机构调控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基于ACDP的服务提供者发现方法和策略驱动的4相VO自组织方法;所述契约担保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采用以下2种契约:角色承担和服务供需;服务协同的层次自组织方法采用业务目标的分形结构;每层目标通过调用相应的业务服务来实现,从而形成服务协同和VO的层次结构。本发明避免人工介入、动态性良好、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服务协同自组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
背景技术
服务协同的自组织是开发基于服务协同(Service-Oriented Cooperation)的虚拟组织(VO,Virtual Organization)的重要技术,使得通过组合分布于Internet环境的跨管理域业务服务(即适用服务的松耦合)来动态、快捷、低成本地建立满足需求的应用软件系统(VO形态的系统)成为可能。然而,作为虚拟功能单元的服务自身是非自治的,导致服务协同的组织(建立)是非自治的,需要大量的人工介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网络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的需要人工介入、动态性能差、成本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人工介入、动态性良好、降低成本的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所述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包括E-机构调控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契约担保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以及服务协同的层次自组织方法,其中,
所述E-机构调控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基于ACDP的服务提供者发现方法和策略驱动的4相VO自组织方法,所述基于ACDP的服务提供者发现方法在细分应用域的前提下,建立领域共享的描述业务服务适用性的规范作为领域本体的构成部分,包括服务项目分类体系和ACDP;所述策略驱动的4相VO自组织方法将VO的建立视为由某个Agent发起的、策略驱动的4相过程:确定服务协同需求、请求推荐服务协同伙伴、选择服务协同伙伴和形成基于契约的联合意愿;
所述契约担保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采用以下2种契约:角色承担和服务供需,所述角色承担是指Agent承诺让其宏观行为遵从制定于应用域E-机构中的软约束,包括在承担业务操作型角色和提供/消费业务服务时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所述服务供需约束服务协同实施时Agent的微观行为;
服务协同的层次自组织方法采用业务目标的分形结构:上层目标由多个下层目标构成,下层目标又有其自己的下下层目标;每层目标通过调用相应的业务服务来实现,从而形成服务协同和VO的层次结构;鉴于每层VO都由发起它的Agent集中管理,处置同层服务间复杂的逻辑关系,所述逻辑关系包括顺序、分支和并发,分布于不同层的服务实现协同控制。
进一步,所述所述契约担保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中,通过提供和例示领域共享的参数化契约模板来建立契约,契约模板由3部分组成:服务协同基本信息的定义、QoS保证模板、契约履行协议模板,契约模板的使用使得契约担保的自组织通用过程能够特化到各种不同的应用域。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将业务服务封装为软件Agents(作为人类组织在Internet提供、消费服务的代理)拥有的技能,能够利用软件Agents的自治本性来实现和优化服务协同的自组织;而我们申请的另一项专利“Internet计算环境下跨管理域业务服务的可信自治协同方法IGPDCF”则使得通过自组织形成的服务协同关系和VO是可信的。
实现服务协同自组织的关键在于让Agents有能力自主发现适用的服务提供者,并确保服务提供的可靠和质量。
提供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机制ICHO(Institution-governedand Contract-ensured Hierarchical self-Organization),去改变服务协同的组织(建立)主要依靠人工介入的现状,使得通过组合分布于Internet环境的跨管理域业务服务(即适用服务的松耦合)来动态、快捷、低成本地建立满足需求的应用软件系统(VO形态的系统)成为可能。
自治个体(Agents)的本地业务流程中存在需通过外部提供的业务服务来完成的业务活动,成为动态发起和组建SCVO(Service Cooperation-based VO)的动机。自组织活动由管理策略来驱动,遵从协同行为规范和建立服务契约则使组建的SCVO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协同自组织又依赖2个挑战性问题的解决:如何使跨管理域的服务协同可信,以及如何使个体不经人工沟通就可参与协同。通过实施可信的自治协同方法IGPDCF,可以有效解决前一问题。后一问题的解决则依赖应用域E-机构制定的平台独立的社交结构标准。
E-机构调控的服务协同自组织——应用域E-机构从3个方面调控服务协同的自组织:1)制定于应用域E-机构的社交结构标准(包括业务操作型角色、业务服务和分布的业务过程)使得Agents不经人工沟通就可动态和自由地参加协同,只要它们在Agent社区注册了承担相应的角色,并配置了提供/消费这些服务的技能。2)应用域的精细划分使得E-机构中定义的领域本体能够支持服务能力及其适用性的精确说明。3)定义于领域本体的服务供需契约模板和定义于Agent社区“社交促进E-机构”的“协商”服务能够有效支持自治的理性协商和契约建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2个方法去实现服务协同和VO的自组织:基于ACDP(适用情景描述模式,Applicability Circumstance Description Pattern)的服务提供者发现方法和策略(Policy)驱动的4相VO自组织方法。
契约担保的服务协同自组织——基于协同方法IGPDCF,建立2种协同契约:角色承担、服务供需,去确保服务协同和VO的自组织是可信的。1)角色承担契约——ICHO要求参加服务协同的每个Agent必须在Agent社区注册。一旦请求承担业务操作型角色的注册被批准,相应的角色承担契约就会建立并保存于Agent社区。2)服务供需契约——业务服务的供、需方签订的二方协同契约,同一Agent作为服务消费者签订的多个二方契约联合构成由该Agent集中管理的多方协同契约。
服务协同的层次自组织——服务协同具有层次结构:上层VO中某服务的提供者可以通过建立下层VO来实现该服务的提供,从而形成服务协同和VO的层次自组织。建立基于嵌套VO的分布式集中控制有助于化解复杂的服务协同需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由于面临“可信”危机以及与主流软件系统集成的困难,关于Internet计算环境下多Agent系统的按需动态自组织,尚未见到有商业价值的成功的应用系统被报道。近年来关于规范多Agent系统(NormativeMulti-agent Systems)的研究工作,尤其是机构调控的协同,已经促进了“可信”危机的消解。然而,仍然面临2个挑战性问题:如何确保所有协同行为遵从制定于E-机构的规章,如何实现与真实应用软件系统的紧密耦合。我们已申请的专利“Internet计算环境下跨管理域业务服务的可信自治协同方法IGPDCF”成功克服了这2个挑战性问题,从而给协同自组织机制ICHO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语义Web、语义网格和自治计算研究团体已经开展了某些研究工作去促进服务协同的自组织,但几乎所有研究项目的注意力都仅聚焦于自组织过程的局部环节,无支持自组织全过程的实用化健全框架被报道。我们认为,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跨越不同管理域业务服务固有的不可控制性所引起的“可信”危机。
协同方法IGPDCF的成功开发消除了“可信”危机和上述2个挑战性问题,使协同自组织机制ICHO能够有效支持自组织的全过程,并展示出以下优势:
1)角色承担契约和服务供需契约的建立,加上Agent行为自主管理机制展开的服务规范遵守活动,可以有效驱使协同双方遵守面向服务供、需的协同行为规范和动态建立的服务供需契约,并由此强化VO的可预测、可控和可信性。
2)基于适用情景的服务提供者发现机制和策略驱动的理性协商机制,可以有效促进服务协同(和VO)自组织的优化。
3)社区统一的协商服务提供标准和规范以及可以特化到应用域的协商操作输入/出参数,使Aces间的合作协商能以共享的标准形式便捷展开(不需设置额外的应用域规定和人工介入)。
4)基于lbp的层次式服务协同机制使得全局复杂的服务协同能以嵌套VO的方式便捷建立和高效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地业务过程lbp示意图:方框指示业务子过程,小圆圈指示业务活动,线束指示业务活动间的并发(与)和分支(或)关系;并发的业务活动间还可存在部分排序和同步关系。
图2是业务活动的分形结构导致嵌套VO的建立。其中,顶层业务流程(属于Agent1)中的2个下层业务活动又分别通过由下下层业务活动组成的下层业务流程(分别属于Agent2和Agent3)来实现。(小椭圆指示业务活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由于能克服Internet计算环境下跨管理域业务服务因固有的不可控制性而导致的“可信”危机,并有效支持自治的服务协同,可信的自治协同方法IGPDCF构成服务协同和VO自组织的坚实基础。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机制ICHO依赖3个关键技术:E-机构调控的服务协同自组织、契约担保的服务协同自组织、以及服务协同的层次自组织。
E-机构调控的服务协同自组织依赖2个方法:基于ACDP的服务提供者发现方法和策略驱动(Policy-driven)的4相VO自组织方法。前者在细分应用域的前提下,建立领域共享的描述业务服务适用性的规范(作为领域本体的构成部分),包括服务项目分类体系和ACDP(适用情景描述模式),使得提供业务服务的能力和消费业务服务的需求能以统一的语义精确、全面和便捷地加以描述。后者将VO的建立视为由某个Agent(其有一个需通过服务协同来完成的复杂任务)发起的、策略驱动的4相过程:确定服务协同需求、请求推荐服务协同伙伴、选择服务协同伙伴和形成基于契约的联合意愿。
契约担保的服务协同自组织依赖2种契约:角色承担和服务供需,来支持和担保服务协同关系的建立。前者意指Agent承诺让其宏观行为遵从制定于应用域E-机构中的软约束,包括在承担业务操作型角色和提供/消费业务服务时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后者约束服务协同实施时Agent的微观行为,使得细化的服务提供/消费行为能够准确地预言。不同于静态制定于E-机构的行为规范,服务供需契约必须动态形成。然而通过自动协商从无到有地建立契约并不现实,为此本专利提出了通过提供和例示领域共享的参数化契约模板来建立契约的方法。契约模板由3部分组成:服务协同基本信息的定义、QoS(服务质量)保证模板、契约履行协议模板(契约履行规范的半序集)。契约模板的使用使得契约担保的自组织通用过程能够特化到各种不同的应用域。
服务协同的层次自组织依赖业务目标(活动)的分形结构:上层目标由多个下层目标(子目标)构成,下层目标又可以有其自己的下下层目标。每层目标通过调用相应的业务服务来实现,从而形成服务协同和VO的层次结构。鉴于每层VO都由发起它的Agent集中管理,可以有效处置同层服务间复杂的逻辑关系(顺序、分支、并发等);而分布于不同层的服务协同控制则可以显著减少控制全局服务协同的复杂性,提高灵活性和有效性。
(一)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过程
准备阶段:
(1)提供/消费业务服务的Agents在Agent社区注册它们承担的定义于应用域E-机构的业务操作型角色,并由此建立角色承担契约。
(2)提供业务服务的Agents发送服务广告(其描述了服务提供策略:提供业务服务的能力和约束,包括基于ACDP的适用情景描述)到Agent社区(由工作于社区的中介Agent接收)。
(3)提供业务服务的Agents设置定义于Agent社区“社交促进E-机构”的“协商”服务,以便消费服务的Agents能通过调用“协商”服务来推动协商过程。
(4)定义服务契约模板和服务项目分类体系(包括ACDP)作为应用域本体的组成部分。
顶层服务协同和SCVO的自组织(一个4相过程)
1)确定服务协同需求
(1)某业务操作型Agent接收到一个需通过服务协同来完成的任务(从Web页面或其它途径)。
(2)该Agent审查预先制定的任务调度计划(完成该任务的本地业务过程),确定哪些业务活动须通过调用外部提供的服务来完成。
(3)对于每个外部服务,请求本地业务管理员制定服务寻求策略(通过Web页面),包括基于ACDP的适用情景描述。可以预先制定缺省的服务寻求策略或应用以前制定的策略作为缺省策略,供本地业务管理员确认和修改。
2)请求推荐服务协同伙伴
(1)该业务操作型Agent调用Agent社区中介Agent提供的“协同伙伴推荐”服务(将包含于服务寻求策略的业务服务需求约束作为调用推荐服务的输入),请求推荐适用的服务提供者。
(2)中介Agent应用相容匹配算法发现满足需求(包括服务适用情景)的服务提供者,并按相容程度排序。
(3)通过返回推荐服务的输出,中介Agent将发现的排序靠前的服务提供者推荐给该业务操作型Agent。
3)选择服务协同伙伴
(1)该业务操作型Agent通过并发的协商过程选择每个外来服务的提供者。
(2)对于每个外来服务,若存在熟人Agent,则优先与其协商服务的提供;否则按中介Agent推荐时的排序,依次与这些候选提供者协商服务的提供。
(3)作为服务需求者,该业务操作型Agent可以多次调用候选的服务提供者提供的“协商”服务。协商服务的输入参数就是契约模板的示例(作为协同建议),包括基本信息、QoS需求和契约履行协议(参数化契约模板中的变量都实例化);候选的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返回“反建议”维持协商过程,或返回“赞同”或“拒绝”以终止协商过程。
(4)作为服务需求者和候选服务提供者的Agents都展开策略驱动的(Policy-driven)协商。人类组织的关于协商的原则性指令包含于服务寻求或提供策略,作为代理的Agents则依据预先制定的相应管理策略(Policies),按照这些原则性指令和当前的协商状态确定协商战略和战术,并由此建立协同建议或反建议(即确定契约模板中所有变量的值)。
(5)该业务操作型Agent通过2种方式选定服务提供者:(i)作为候选服务提供者的Agent赞同该业务操作型Agent提出的协同建议,(ii)在作为候选服务提供者的Agent提出反建议后,该业务操作型Agent调用“协商”服务下属的特别操作来表示赞同。
4)形成基于契约的联合意愿
(1)一旦所有的外来业务服务都确定了提供者,该业务操作型Agent就与它们一一签订服务供需契约(通过调用业务服务下属的签约操作)。
(2)签约后签订契约的双方都通过调用Agnet社区提供的“公证”服务,申请服务供需契约的公证。
(3)所有业务服务的供需契约公证成功时,这些契约和角色承担契约(Agents在Agent社区注册时建立的承担应用域E-机构中业务操作型角色的契约)指示了多Agents协同完成当前任务的联合意愿。
分层服务协同和嵌套VO的建立:
(1)若某些外来服务的提供需要调用下层外来服务来实现时,提供这些外来服务的Agnets就各自作为发起者,以同样的方式组建面向下层服务的协同关系和下层VO。
(2)服务协同和VOs可以有多个层次,直到每个底层服务能由单一Agents提供为止。
1)E-机构调控的服务协同自组织
服务协同的自组织依赖2个方法:基于ACDP的服务提供者发现方法和策略驱动(Policy-driven)的4相VO自组织方法。前者用于确保服务消费者发现适用的服务提供者,后者则控制服务协同和VO组织的全过程。这里,应用域E-机构和社交促进E-机构制定的社交结构标准(包括业务操作型角色、业务服务和分布的业务过程)和配套的社交行为规范为服务协同过程的自治和可信奠定了基础。
为发现适用的服务提供者,服务需求者必须能精确描述对于服务能力的需求和约束;同样,服务提供者也应精确描述其提供服务的能力及约束;并且双方的描述应采用相同的格式和语义。显然建立普适的描述方式是不切实际的,只有细分应用域,才有助于制定领域共享的描述格式和语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描述服务能力和需求,每个方面都定义一个ACDP(适用情境描述模式)来加以规范。
每个ACDP都定义为一个包含若干特征槽的结构,并给每个槽指派一个可选值的集合。同一服务的需求者和提供者都通过ACDPs的示例来建立服务适用情景:取某槽可选值集合的子集作为该槽的值。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检查服务供、需方的适用情境描述中各特征槽值是否相交,来确定相容匹配程度。尽管定义ACDPs需要应用域的一致意见,但只要细分应用域到相当程度,就会大幅度降低形成一致意见的困难。
Agents参与服务协同组建的全过程都由管理策略来驱动。策略又由协同状态变化事件来激活。典型的事件是Agent接收的外来消息或内部组成模块(调度、合作、协商等模块)间传递的消息。Agents内部行为(操作)由管理策略的处理槽来驱动。处理槽通常定义为操作、规则和规则组的序列。规则的条件部分参照人的业务指令(如包含于服务寻求策略中的某些内容)、E-机构制定的协同行为规范、以及Agents的协同状态,使得Agents的协同行为始终遵从应用域E-机构和人业务指令的调控。
完成本地任务(需通过服务协同来完成的复杂任务)的调度计划是Agents发起和组建服务协同关系和VOs的重要依据。尽管调度计划只关注哪些活动需通过调用外部服务来完成,并不在意由谁来提供这些服务;但正是这种需求驱动了合作模块去调用中介Agent提供的“协同伙伴推荐”服务,以及随后由协商模块展开的协商活动。每当需通过协同来完成本地任务的目标g出现时,当前Agent就依据实现g(完成该任务)的调度计划确定需从外部提供的业务服务。调度计划是人类组织制定的本地业务过程(lbp,local business process),其将实现g的业务活动g-activity表示为下层业务活动n-activities的组合过程(图1);lbp的部分下层业务活动将求助于其它Agents提供的业务服务来完成,这些业务服务的供、需规范则定义于1-多个相应的E-机构。lbp的BNF定义如下:
<g-activity>:={<Steps>|(loop<Steps>)}+
<Steps>:={(←{return|<n-activity>|<activitySet>}[<condition>])|
         (or{(←{<n-activity>|<activitySet>}[<condition>])}+)}+
<n-activity>:=l-activity|o-activity    //l、o分别指示本地、通过外部提供的服务来完成的业务活动;loop指示循环,return指示退出循环或lbp
<activitySet>:=({sequence|concurrency}{(←<n-activity>[<condition>])}+)
服务寻求策略由Agent的主人(管理人员)通过Web页面制定,包括搜索方法(搜索服务提供者的方式:邀请、协商或拍卖),约束(服务提供者需满足的适用性条件),匹配个数(拟发现的候选服务提供者的数目),协商态势(服务协同协商时采用的态势:急切、平稳、冷谈或抗性),以及容许的最大协商次数。约束由3个部分组成:必要约束、附加约束和约束项。必要约束是服务提供者必须的约束,在存在多个服务提供者满足必要约束的场合,满足更多附加约束的服务提供者适用性更好。约束项用于说明对于可协商项目(表示为指示某属性取值的变量)的取值约束,包含项目名(变量名)、协商时可取的初始值、期望通过协商达成的优化取值、可忍受的最差取值、项目权重。
服务协商是一个服务需求方提出初始建议,服务提供方返回反建议,再提出新建议,再返回反建议,如此依次推进的交互过程,直到供、需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或其中一方拒绝对方的建议为止。制定了3层次管理策略来驱动协商过程:协商评价、协商战略、协商战术。“协商评价”策略推算己方建议和对方建议得的分:所有可协商项目得分的加权和。若对方建议的得分高于己方建议的得分,则接受对方建议,协商成功结束,否则发送己方建议给对方。“协商战略”策略决定Agent推进协商过程的战略,其包含由条件-结论性规则组成的3个规则组,用于确定协商的开展方式(串行或并发),确定应采用的协商战术类型和预测协商过程的特征,并修正先前对于协商战术类型的建议和对于协商过程特征的预测。“协商战术”策略依据战略层的决策结果确定采用的协商态势并提出己方新建议。该策略也包含3个规则组(对应于3中战术类型),用于计算新建议中可协商项目的取值,并检查和消解这些取值将可能出现的冲突。
2)契约担保的服务协同自组织
自组织机制ICHO依赖2种契约:角色承担和服务供需,来支持和担保服务协同关系的建立。前者意味着Agents承诺让它们自己的宏观层行为遵从制定于应用域E-机构的相应软约束,包括面向业务操作型角色的行为规范和面向业务服务的行为规范,使得服务协同和VOs的组建和运行能被精确地预计。后者约束Agents执行服务协同时的微观行为,使得细化的服务提供/消费行为能被精确地预计。
服务供需契约是相应契约模板的示例。应给每个业务服务制定特别的契约模板,其包括3部分:
·服务协同基本信息的定义——用于说明签约双方的标识、各自承担的业务处置角色(在服务供、需协同中扮演的具体角色)、契约的有效期、服务内容(操作或产品项目、价格、数量、以及相关的说明)、付款方式等。
·QoS(服务质量)保证模板——用于定义质量参数和它们的测量,并设定基于这些定义的服务级目标SLOs(Service Level Objectives)。该模板往往包含某些须通过协商来确定取值的变量(属性)。
·契约履行协议模板——表示为契约履行规范的半序集,并包含某些须通过协商来确定取值的变量(属性)。
每个业务服务可包含多个下属的业务处置操作,且对于仅在签约后才能提供的服务,必须设置签约操作。签约操作由服务需求者调用,并将契约模板的示例作为该操作的输入。服务需求者对于契约模板示例的数字签名和服务提供者对于返回结果(赞同契约模板示例的表述)的数字签名联合构成服务契约。
通过制定服务特别的契约模板和设置包含于每个业务服务的签约操作,使得通用的契约担保的服务协同自组织过程能够特化到适合于各种不同的应用域;尤其是能够有效支持上述策略驱动的4相VO自组织过程中的后3相。
·第2相(请求推荐服务协同伙伴)——中介Agent推荐服务提供者的前提是服务需求者和提供者分别建立服务寻求策略和服务提供策略,并从中抽取服务需求约束(作为调用“协同伙伴推荐”服务时的输入)和服务提供策略(作为能力广告)发送给中介Agent。服务契约模板包含的关于服务协同基本信息的定义成为制定这些策略的基础。
·第3相(选择服务协同伙伴)——协同伙伴的选择取决于协商结果。协商过程中传递的协同建议和反建议都是服务契约模板的示例。尤其是定义于服务寻求策略和提供策略的可协商项目,它们对应于契约模板的特定部位,成为协商策略决定协商行为和建议内容的依据。
·第4相(形成基于契约的联合意愿)——服务供、需双方签署的契约就是服务契约模板的示例。
3)服务协同的层次自组织
本地业务活动(实现服务提供目标g的业务活动)具有分形结构:顶层业务活动通过由下层业务活动组成的业务过程lbp来实现,下层业务活动又可通过由下下层业务活动组成的业务过程lbps来实现,直到底层业务活动(其可通过调用本地实现的基本服务操作来完成)。这种分形结构能够有效支持层次式服务协同机制的实现,并支持嵌套VO的动态建立(图2)。每当需通过协同来完成本地任务的目标g出现时,拥有g的Agent就依据实现该目标的lbp来发起和动态组织VO,使得部分下层业务活动可以通过协同伙伴提供的服务来完成。若这些下层业务活动又非底层业务活动,协同伙伴就分别依据实现它们的lbps(由这些协同伙伴拥有)来发起和动态组织下层VOs。
鉴于不同层VOs分别由相应的(往往不同的)Agents集中控制,如此形成的嵌套VO产生了动态建立的分布式集中控制。显然,每层VO对于服务协同的集中控制,能够高效处理同层业务活动间存在的顺序、分支、并发等复杂的逻辑关系(参见图1);而不同层次中服务协同的分布控制(由不同的Agents集中控制),又可显著降低控制全局服务协同的复杂性,并提高灵活性和有效性。
已建立了3个典型的模拟测试例:数据挖掘、知识供应和小型会议安排,分别面向在线即时型应用、在线非即时型应用和离线型应用,以验证大范围应用本课题成果的可行性。实验证明,本专利建立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机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域和实用前景。
动态、快捷地实现基于服务协同的企业联盟和政务协作,是最有潜力的应用领域,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实现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机制ICHO,去支持SCVO(Service Cooperation-based VO,基于服务协同的VO)形态企业联盟的动态按需组建,可以有效消除现今网络化制造应用系统面临的困难:缺乏自主、协同和对于需求和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也能消除越趋复杂的Internet环境下人工部署、管理和维护VO面临的困难,提高VO可用性,并降低管理成本;必将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从而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面向企业联盟的模拟测试例,去验证本专利在提升工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方面的效用,为开发工商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作好了准备。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要求政府快速、高质量地处理好突发事件和复杂事务的呼声越趋高涨,使得改变目前政府多部门协同处理事务能力严重不足的状况,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动态、按需建立自治式可信SCVOs,可以显著提高多政府部门协同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事务的能力,提高政府办公效能强势的形象,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社会效益。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面向环境污染危机处理的政府多部门协同模拟测试例,去验证本专利在提升政府部门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事务的能力以及办公效能方面的作用,为开发政务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作好了准备。

Claims (2)

1.一种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包括E-机构调控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契约担保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以及服务协同的层次自组织方法,其中,
所述E-机构调控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基于ACDP的服务提供者发现方法和策略驱动的4相VO自组织方法,所述基于ACDP的服务提供者发现方法在细分应用域的前提下,建立领域共享的描述业务服务适用性的规范作为领域本体的构成部分,包括服务项目分类体系和ACDP;所述策略驱动的4相VO自组织方法将VO的建立视为由某个Agent发起的、策略驱动的4相过程:确定服务协同需求、请求推荐服务协同伙伴、选择服务协同伙伴和形成基于契约的联合意愿;
所述契约担保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采用以下2种契约:角色承担和服务供需,所述角色承担是指Agent承诺让其宏观行为遵从制定于应用域E-机构中的软约束,包括在承担业务操作型角色和提供/消费业务服务时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所述服务供需约束服务协同实施时Agent的微观行为;
服务协同的层次自组织方法采用业务目标的分形结构:上层目标由多个下层目标构成,下层目标又有其自己的下下层目标;每层目标通过调用相应的业务服务来实现,从而形成服务协同和VO的层次结构;鉴于每层VO都由发起它的Agent集中管理,处置同层服务间复杂的逻辑关系,所述逻辑关系包括顺序、分支和并发,分布于不同层的服务实现协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契约担保的服务协同自组织方法中,通过提供和例示领域共享的参数化契约模板来建立契约,契约模板由3部分组成:服务协同基本信息的定义、QoS保证模板、契约履行协议模板,契约模板的使用使得契约担保的自组织通用过程能够特化到各种不同的应用域。
CN201210280145.2A 2012-08-08 2012-08-08 一种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 Active CN102801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0145.2A CN102801720B (zh) 2012-08-08 2012-08-08 一种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0145.2A CN102801720B (zh) 2012-08-08 2012-08-08 一种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1720A true CN102801720A (zh) 2012-11-28
CN102801720B CN102801720B (zh) 2015-04-08

Family

ID=47200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0145.2A Active CN102801720B (zh) 2012-08-08 2012-08-08 一种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0172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4988A (zh) * 2018-06-20 2018-12-07 浙江树人学院 一种面向网络服务协同的自组织、自适应和自演化方法
CN109086300A (zh) * 2018-06-20 2018-12-25 浙江树人学院 一种开放式服务协同过程的社交层宏观调控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416A (zh) * 2008-12-10 2009-05-1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于数据网格的协同学习入侵检测方法
CN101478803A (zh) * 2009-01-21 2009-07-08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蚂蚁算法的自组织QoS路由方法
CN102149158A (zh) * 2011-04-18 2011-08-10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网格分簇的传感器网格数据融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416A (zh) * 2008-12-10 2009-05-1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于数据网格的协同学习入侵检测方法
CN101478803A (zh) * 2009-01-21 2009-07-08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蚂蚁算法的自组织QoS路由方法
CN102149158A (zh) * 2011-04-18 2011-08-10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网格分簇的传感器网格数据融合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4988A (zh) * 2018-06-20 2018-12-07 浙江树人学院 一种面向网络服务协同的自组织、自适应和自演化方法
CN109086300A (zh) * 2018-06-20 2018-12-25 浙江树人学院 一种开放式服务协同过程的社交层宏观调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1720B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rieco et al. Operational research applied to decisions in home health car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Wang et al. On-demand e-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 multi-agent constraint-based approach
Aerts et al. A flexible, agent-based ICT architecture for virtual enterprises
Ludwig Apply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to quality-of-service-driven web service composition
Richter et al. Establishing composite SLAs through concurrent QoS negotiation with surplus redistribution
Petruzzi et al. Electronic social capital for self-organising multi-agent systems
Johansson et al. The package logic: A study on value creation and knowledge flows
Siala et al. A multi-agent selection of web service providers driven by composite qos
Prieto-Egido et al. Impact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on the SDGs: the case of Mayu Telecomunicaciones in rural areas of Peru
CN102801720B (zh) 一种机构调控、契约担保的层次式协同自组织方法
Bocchi et al. On the Impact of Formal Methods in the SOA
Kvasha et al. Information Modeling Technology as the Integrating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Investment Process
Deochake et al. HENRI: high efficiency negotiation-based robust interface for multi-party multi-issue negotiation over the internet
Kong et al. RETRACTED CHAPTER: A Negotiation Method for Task Allocation with Time Constraints in Open Grid Environments
Andonoff et al. An agent-based model for autonomic coordination of inter-organizational business processes
Rajavel et al. A negotiation framework for the cloud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similarity and gale shapely stable matching approach
Veloso et al. Impact of trust and reputation based brokerage on the CloudAnchor platform
Yang et al. Optimizing dynamic supply chain formation in supply mesh using CSET model
Tampieri The governance of synergies and conflicts i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case of IPA project RecoURB
Al Falasi et al. A game theory based automated SLA negotiation model for confined federated clouds
Abrahams et al. A Multi-agent Negotiati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ustralian Family Law.
Bastos et al. Collaborative planning in customer-oriented supplier networks-The CoReNet approach
Marion et al. Moving new ventur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from information push to pull using web 2.0
Mukhopadhyay et al. MAINWAVE: multi agents and issues negotiation for web using alliance virtual engine
Aburukba et al. Privacy-based computation model in e-busin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