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8888A - 一种利用非零井源距数据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非零井源距数据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8888A
CN102798888A CN2011101404085A CN201110140408A CN102798888A CN 102798888 A CN102798888 A CN 102798888A CN 2011101404085 A CN2011101404085 A CN 2011101404085A CN 201110140408 A CN201110140408 A CN 201110140408A CN 102798888 A CN102798888 A CN 102798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wave
time
crossing
rip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404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8888B (zh
Inventor
周刚
杨志军
董光明
姚亮
武学礼
冯小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1404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988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98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8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8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8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物探数据处理技术,是利用非零井源距数据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采集处理得到静校正后的三分量地震记录,初至拾取、合成、反褶积,将上行转换波同相轴上得到的每个拾取点的坐标参数按深度顺序由浅到深排好,获取上行转换波波场反射同相轴时间来计算相邻炮点、检波点之间纵横波速度比。本发明不需使用横波震源,直接利用非零井源距的上行PSv波拾取时间并计算纵横波速度比,而三分量非零井源距VSP数据几乎都有上行转换波,比下行转换波容易得到,纵横波速度比对上行转换波时间参数t的精度要求不高,容易实施。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非零井源距数据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地震勘探领域利用垂直地震剖面方法(VSP)非零井源距数据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野外采集的VSP数据,在非零井源距转换波成像处理时需要用到纵横波速度比,目前VSP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一是依据VSP野外数据:利用VSP零井源距纵波(P)波数据初至时间计算出P波层速度,再利用零井源距纯横波数据初至时间计算出横波层速度,两者相比即得出纵横波速度比。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使用纯横波震源,代价太大,使得这种横波零井源距VSP观测的数据很少,基本不再使用。二是零井源距P波数据一般在采集时,并非真正的偏移据为零,而是有一个较小的偏移据,一般为几十米到一百米左右,所以有时检波器会接受到较弱的转换波,三分量合成后可拾取下行转换波初至时间计算出转换波层速度,再用P波层速度与转换波层速度相比,得出纵横波速度比。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下行转换波时有时无,能量或强或若,并不是每口VSP测井数据都可利用。而下行转换波也会受到上下行P波的干涉,难以准确拾取初至时间,致使准确计算纵横波速度比困难。三是非零井源距P波数据由于有一个较大的偏移据,检波器一般都会接收到较强的下行转换波,可拾取下行转换波初至时间计算出转换波层速度,再用P波层速度与转换波层速度相比,得出纵横波速度比。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下行转换波波场也会受到高速的上下行P波的严重干涉,难以准确拾取转换波波场旅行时,使计算纵横波速度比困难。由于偏移据较大,加上各向异性等原因,使非零井源距下行转换波初至时间计算的转换波层速度不准确。P波水平方向传播速度比垂直方向大,可高达15%,可见各向异性对速度影响之大,所以用非零井源距下行转换波初至时间计算的层速度可信度不高。
目前的利用VSP非零井源距数据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是利用上行转换波来计算纵横波速度比,但有以下几个缺点:
a)对每层纵横波速度比的计算都要用到初至时间后面紧邻的几道上行转换波初至时间,而初至时间后面紧邻的几道是受下行P波和P波多次波干扰最严重的地方。
b)没有考虑到各向异性对速度的影响。每层的纵横波速度比越到浅层误差越大。
c)无论反射波强弱,对要计算的层位,上行转换波初至时间都必须拾取,而弱上行转换波初至时间很难拾取准确。
d)等效速度跨度较大,计算方法本身设计不够精密。
目前,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较精确地彻底解决VSP非零井源距的转换波成像时要用到的纵横波速度比问题,基本都是粗略地估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实施、对井周围大套地层和薄层的纵横波速度比有较高精度,可以为过井转换波剖面准确的压缩到P波剖面提供纵横波速度比参数的利用非零井源距数据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野外采集VSP非零井源距数据,解编得到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
步骤1)所述的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包括1个垂直分量Z分量和两个水平分量H1分量及H2分量。
2)对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进行静校正处理,得到静校正后的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
步骤2)所述的静校正处理包括炮点静校正,检波点静校正。
3)对垂直分量Z进行初至拾取,然后对静校正后的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做三分量合成,得到上行转换波合成记录;
4)对上行转换波合成记录做波场分离,得到下行波P波和上行转换波,用下行波P波对上行转换波做反褶积,消除多次波,去除噪声,得到干净的上行转换波记录;
5)在上行转换波记录中选择一个所需的反射同相轴作为对象,拾取上行转换波反射同相轴拾取时间;
步骤5)所述的拾取条件及方法是:
a)每次只选择同一反射同相轴作为拾取对象;
b)拾取位置为波峰或波谷或零振幅位置,零振幅位置点是波峰到波谷的过渡点;
c)拾取时间位置保持统一,拾取波峰时就沿同相轴方向全部拾取波峰,拾取波谷时就沿同相轴方向全部拾取波谷,拾取零振幅位置时就沿同相轴方向全部拾取零振幅位置,中途不变换拾取时间位置;
d)拾取完成得到一组上行转换波的同相轴拾取时间。
6)在两条时间线的交点处附近将上行转换波的反射同相轴拾取时间直线延长,与下行波初至时间连线相交,交叉作为虚拟炮点;
步骤6)两条时间线是指步骤3)和步骤5)的拾取时间线;
7)用交叉点时间与相邻两边道的下行波初至时间相减,得到两个时间差,按两个时间差的比例和两边的道深度作内插计算,得到交叉点处的时间和深度;
 8)把交叉点处的时间和深度按深度顺序加到下行波初至时间的时深序列中,用勾股定理计算出交叉点以上每个接收点的炮检距,每个接收点的炮检距与对应的下行波初至时间相除,得到交叉点以上每个接收点到炮点之间地层的等效速度V2
9)把交叉点处的时间和深度按深度顺序加到下行波初至时间的时深序列中,用勾股定理计算出交点以上每个接收点的炮检距,交叉点处虚拟炮检距与每个接收点的炮检距的差,除以交叉点处的下行波初至时间与每个接收点的下行波初至时间之差得到每个接收点到交叉点之间地层的等效速度V1
10)用勾股定理计算出交叉点到炮点的距离,除以交叉点处的时间得到交叉点到炮点之间地层的等效速度V3
步骤10)所述的交叉点到炮点之间地层的等效速度V3只有一个。
11)将上行转换波同相轴上得到的每个拾取点的坐标参数按深度顺序由浅到深排好,计算每两个上行转换波同相轴拾取点之间的纵横波速度比;
步骤11)两个上行转换波同相轴拾取点之间的纵横波速度比为两个检波器所在位置之间地层的纵横波速度比。
步骤11)所述的计算采用以下方法:
( x - BC ) 2 + ( OB - OA ) 2 + v 1 v 2 ( x - a ) 2 + OA 2 + x - BC BC · ( AB 2 + BC 2 ) 2 ( x - BC ) 2 + ( OB - OA ) 2 = k * tv 1
( x - BC ) 2 + ( OB - OA ) 2 v 1 + ( x - a ) 2 + OA 2 v 2 = ( a - BC ) 2 + OB 2 v 3
用以上两个公式作为方程组,计算出X和BC两个未知数,然后代入下式计算纵横波速度比τ:
l 1 = ( x - BC ) 2 + ( OB - OA ) 2
l s = AB 2 + BC 2
τ = X - BC l 1 / BC l s
式中:坐标系为二维坐标系,以井口为原点,激发点方向为X轴方向,垂直向下为Y轴方向:
V1为步骤5)井下检波器到交叉点之间地层的P波等效速度;
V2为井下检波器到地面炮点之间地层的P波等效速度;
V3为地面炮点到交叉点之间地层的P波等效速度;
AB为井下检波器到交叉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OA为穿越点的纵坐标;穿越点在井下检波器深度处的地层界面上,上行转换波在转换前向下行时经过此点;
X为穿越点的横坐标;穿越点在井下检波器深度处的地层界面上,上行转换波在转换前向下行时经过此点;
OB为转换波反射点的纵坐标;
BC为转换波反射点的横坐标;
a为激发点的水平坐标;
τ为采集时相邻两个检波器之间地层的纵横波速度比;
t为检波器接收的来自转换点的上行转换波拾取时间;
k各向异性调节参数。
所述的各向异性调节参数K值为0.5到1.5之间。
本发明不需使用横波震源,直接利用非零井源距的上行PSv波拾取时间并计算纵横波速度比,而三分量非零井源距VSP数据几乎都有上行转换波,比下行转换波容易得到,纵横波速度比对上行转换波时间参数t的精度要求不高,由于使用上行转换波波,还可选取强特征同相轴,所以本发明容易实施。
通过对合成记录的纵横波速度比的验算精度验证,本发明对井周围大套地层和薄层的纵横波速度比计算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计算井中任意套层的等效纵横波速度比和薄层的纵横波速度比。
附图说明
图1是分离后非零井源距的P-SV波;
图2是P波转换为SV波示意图;
图3是VSP地震测井转换波几何图;
图4是预先给定的合成记录纵横波速度比轨迹;
图5是用预先给定的纵横波速度比制作的合成记录和拾取位置;
图6是利用合成记录上行波初至时间计算的纵横波速度比;
图7是预先给定的纵横波速度比和计算的纵横波速度比对比;
图8是按照纵横波速度比为常数1.8的动校正结果;
图9是用预先给定的纵横波速度比动校正;
图10是用公式算出的纵横波速度比动校正;
图11是实例X1井转换波记录;
图12是为实例X1井P波动校正;
图13是转换波纵横波速度比为1.8的动校正;
图14是实例X1井预先给定的纵横波速度比和计算的纵横波速度比对比;
图15是实例X1井野外数据实际计算纵横波速度比;
图16是实例X1井P波动校正;
图17是计算的薄层纵横波速度比动校正;
图18是实例X2井模型试验合成记录纵横波速度比计算结果对比;
图19是实例X2井实际数据薄层纵横波速度比计算结果;
图20是实例X3井模型试验合成记录纵横波速度比计算结果对比;
图21是实例X3井实际数据薄层纵横波速度比计算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通过野外采集的VSP非零井源距数据,获取上行转换波波场反射同相轴时间来计算相邻检波点之间纵横波速度比,主要反映井附近的纵横波速度比特征。
1)野外采集VSP非零井源距数据,解编得到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包括1个垂直分量Z分量和两个水平分量H1分量及H2分量,对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进行静校正处理,得到静校正后的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静校正处理包括炮点静校正,检波点静校正。
2)对垂直分量Z进行初至拾取,然后对静校正后的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做三分量合成,得到上行转换波合成记录;对上行转换波合成记录做波场分离,得到下行波P波和上行转换波,用下行波P波对上行转换波做反褶积,消除多次波,去除噪声,得到干净的上行转换波记录,如图1;
3)在上行转换波记录中选择一个所需的反射同相轴作为对象,拾取上行转换波反射同相轴拾取时间,拾取条件及方法是:
a)每次只选择同一反射同相轴作为拾取对象,如图11箭头所示;
b)拾取位置为波峰或波谷或零振幅位置,零振幅位置点是波峰到波谷的过渡点,如图11拾取位置为零振幅位置;
c)拾取时间位置保持统一,拾取波峰时就沿同相轴方向全部拾取波峰,拾取波谷时就沿同相轴方向全部拾取波谷,拾取零振幅位置时就沿同相轴方向全部拾取零振幅位置,中途不变换拾取时间位置;
d)拾取完成得到一组上行转换波的同相轴拾取时间。
4)在两条时间线的交点处附近将上行转换波的反射同相轴拾取时间直线延长,与下行波初至时间连线相交,交叉作为虚拟炮点,在图3所示B点;
5)用交叉点时间与相邻两边道的下行波初至时间相减,得到两个时间差,按两个时间差的比例和两边的道深度作内插计算,得到交叉点处的时间和深度;
6)把交叉点处的时间和深度按深度顺序加到下行波初至时间的时深序列中,用勾股定理计算出交叉点以上每个接收点的炮检距,每个接收点的炮检距与对应的下行波初至时间相除,得到交叉点以上每个接收点到炮点之间地层的等效速度V2
7)把交叉点处的时间和深度按深度顺序加到下行波初至时间的时深序列中,用勾股定理计算出交点以上每个接收点的炮检距,交叉点处虚拟炮检距与每个接收点的炮检距的差,除以交叉点处的下行波初至时间与每个接收点的下行波初至时间之差得到每个接收点到交叉点之间地层的等效速度V1
8)用勾股定理计算出交叉点到炮点的距离,除以交叉点处的时间得到交叉点到炮点之间地层的等效速度V3
9)将上行转换波同相轴上得到的每个拾取点的坐标参数按深度顺序由浅到深排好,计算每两个上行转换波同相轴拾取点之间的纵横波速度比;
计算采用以下方法:
( x - BC ) 2 + ( OB - OA ) 2 + v 1 v 2 ( x - a ) 2 + OA 2 + x - BC BC · ( AB 2 + BC 2 ) 2 ( x - BC ) 2 + ( OB - OA ) 2 = k * tv 1
( x - BC ) 2 + ( OB - OA ) 2 v 1 + ( x - a ) 2 + OA 2 v 2 = ( a - BC ) 2 + OB 2 v 3
用以上两个公式作为方程组,计算出X和BC两个未知数,然后代入下式计算纵横波速度比τ:
l 1 = ( x - BC ) 2 + ( OB - OA ) 2
l s = AB 2 + BC 2
τ = X - BC l 1 / BC l s
式中:坐标系为二维坐标系,以井口为原点,激发点方向为X轴方向,垂直向下为Y轴方向:
V1为步骤5)井下检波器到交叉点之间地层的P波等效速度;
V2为井下检波器到地面炮点之间地层的P波等效速度;
V3为地面炮点到交叉点之间地层的P波等效速度;
AB为井下检波器到交叉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OA为穿越点的纵坐标;穿越点在井下检波器深度处的地层界面上,上行转换波在转换前向下行时经过此点;
X为穿越点的横坐标;穿越点在井下检波器深度处的地层界面上,上行转换波在转换前向下行时经过此点;
OB为转换波反射点的纵坐标;
BC为转换波反射点的横坐标;
a为激发点的水平坐标;
τ为采集时相邻两个检波器之间地层的纵横波速度比;
t为检波器接收的来自转换点的上行转换波拾取时间;
k各向异性调节参数。
所述的各向异性调节参数K值为0.5到1.5之间。
10)计算公式的来源:
a):图2为P波转换为SV波原理图,依据图2可描绘出VSP测井转换波几何图,如图3。在图3中,C为PSV波转换点。A点与B点之间就是要计算等效纵横波速度比的地层。B点为井与反射界面的交点。AC两点之间的路程即是上行转换波路程,穿越时间即是A点检波器接收的上行转换波传播时间与PC之间的P波传播间的差值。
b):为了使计算结果更精确,需在过A点的水平面上加一D点,有两点意义,一是下行转换波入射角更加精准,二是将PC之间的等效速度V3分开为V1和V2,使等效速度更接近实际。
c):由于要使用上行转换波初至时间计算纵横波速度比(如图1),选一同向轴拾取反射初至时间,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有较强反射,能连续追踪上行转换波初至时间;二是同相轴反射初至时间线与下行波初至时间线必须有交点(如图3所示交点空间位置在B点),这样一来所拾取的同相轴以上的地层,都可计算薄层纵横波速度比。
11)图4到图7是利用非零井源距数据速度模型,制作转换波合成记录,验证本发明的精确程度和适应程度,过程如下:
a):图4为预先给定的沿井深方向纵横波速度比的轨迹,横坐标表示模型由浅到深的层序数,纵坐标表示本层的纵横波速度比,依此作出合成记录,如图5。
b):如图5所示位置拾取上行波初至时间,计算的纵横波速度比如图6所示。
c):图6中,横坐标表示模型的层数,纵坐标为对应的纵横波速度比。
d):图7为预先给定的纵横波速度比和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对比图,横坐标表示模型的层数,纵坐标为对应的纵横波速度比。黑色为预先给定的合成记录纵横波速度比轨迹,浅黑色为利用合成记录上行波初至时间计算的纵横波速度比,比较可知,本发明效果很好。
e)如图8所示对图5所示数据按照纵横波速度比常数1.8的动校正,由于模型为水平层,可知动校正结果不正确,本步骤为纵横波速度比常数验证。
f)图9是用预先给定的纵横波速度比做动校正,作为对比标准。
g)图10为用公式算出的纵横波速度比动校正,对比可知,结果正确。
每次计算的模型验证过程即可放在实际计算之前,也可放在实际计算之后,作为对实际计算结果的保障。
12)虽然K作为各向异性参数加入计算,但在计算时亦同时作为系统误差调节参数。程序运行过不去时调节K值即可,调节K值可使计算结果更合理。
13)由于零井源距偏移距小,受各向异性影响也小,所以使用零井源距初至时间计算V1、V2、V3,代替非零井源距初至时间计算的V1、V2、V3,其它不变,效果会更好,速度计算方法与非零井源距计算方法相同。可根据情况对计算结果作适当平滑,如图15的黑色线为平滑线。
下面是一个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实验实例。
先作模型验证:为了验证本发明的精度,每次计算前先对相同观测系统的合成记录进行验算,即用预先给定的纵横波速度比制作转换波合成记录,再对合成记录的上行转换波进行拾取,反算纵横波速度比,以检验其精度。
1)图11为实例X1井转换波记录,左边为波场分离前记录,右边为波场分离后记录,拾取箭头指示位置;
2)图12为实例X1井P波动校正;
3)图13为转换波纵横波速度比为1.8的动校正,与图12的P波动校正对比可知不正确;
4)图14横坐标表示模型的层数,纵坐标表示本层的纵横波速度比。黑色线为实例X1井合成记录预先给定的纵横波速度比,浅黑色线为计算的纵横波速度比,二者吻合较好。
实施纵横波速度比具体计算:
模型检验后对图11中所示位置进行拾取,并把观测系统参数一起代入前面所述公式中计算纵横波速度比。
图15为实例X1井野外数据薄层纵横波速度比实际计算结果。浅黑色线为薄层纵横波速度比,黑色为平滑线。纵坐标表示本采集点的纵横波速度比,横坐标表示沿井深方向采集样点数。
使用图15实际计算的纵横波速度比对转换波做动校正,得到图17转换波动校正,与图16的P波动校正吻合较好,说明纵横波速度比计算比较精确。
另外,对实例X2井和霍1井也作了模型精度试验和实际数据纵横波速度比的计算,模型预设的纵横波速度比和用本发明对合成记录计算的结果符合很好,说明野外实际数据计算的纵横波速度比有很高的可信度和较高的精度。
图18为实例X2井模型试验合成记录纵横波速度比计算结果对比,图中黑色线为预先给定的薄层纵横波速度比,浅黑色为合成记录纵横波速度比计算结果。
图19为实例X2井的一个实际数据计算结果,纵坐标表示本采集点的实际数据计算的纵横波速度比,横坐标表示沿井深方向采集样点序列号。图中浅黑色线为薄层纵横波速度比,实心黑色为平滑线。
图20为实例X3井模型试验合成记录纵横波速度比计算结果对比,图中黑色线为预先给定的薄层纵横波速度比,浅黑色为合成记录纵横波速度比计算结果。
图21为实例X3井的一个实际数据计算结果,纵坐标表示本采集点的实际数据计算的纵横波速度比,横坐标表示沿井深方向采集样点序列号。图中浅黑色线为薄层纵横波速度比,实心黑色为平滑线。

Claims (9)

1.一种速度比参数的利用非零井源距数据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特点是通过以下技术步骤实现:
1)野外采集VSP非零井源距数据,解编得到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
2)对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进行静校正处理,得到静校正后的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
3)对垂直分量Z进行初至拾取,然后对静校正后的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做三分量合成,得到上行转换波合成记录;
4)对上行转换波合成记录做波场分离,得到下行波P波和上行转换波,用下行波P波对上行转换波做反褶积,消除多次波,去除噪声,得到干净的上行转换波记录;
5)在上行转换波记录中选择一个所需的反射同相轴作为对象,拾取上行转换波反射同相轴拾取时间;
6)在两条时间线的交点处附近将上行转换波的反射同相轴拾取时间直线延长,与下行波初至时间连线相交,交叉作为虚拟炮点;
7)用交叉点时间与相邻两边道的下行波初至时间相减,得到两个时间差,按两个时间差的比例和两边的道深度作内插计算,得到交叉点处的时间和深度;
8)把交叉点处的时间和深度按深度顺序加到下行波初至时间的时深序列中,用勾股定理计算出交叉点以上每个接收点的炮检距,每个接收点的炮检距与对应的下行波初至时间相除,得到交叉点以上每个接收点到炮点之间地层的等效速度V2
9)把交叉点处的时间和深度按深度顺序加到下行波初至时间的时深序列 中,用勾股定理计算出交点以上每个接收点的炮检距,交叉点处虚拟炮检距与每个接收点的炮检距的差,除以交叉点处的下行波初至时间与每个接收点的下行波初至时间之差得到每个接收点到交叉点之间地层的等效速度V1
10)用勾股定理计算出交叉点到炮点的距离,除以交叉点处的时间得到交叉点到炮点之间地层的等效速度V3
11)将上行转换波同相轴上得到的每个拾取点的坐标参数按深度顺序由浅到深排好,计算每两个上行转换波同相轴拾取点之间的纵横波速度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步骤1)所述的三个分量的地震记录包括1个垂直分量Z分量和两个水平分量H1分量及H2分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步骤2)所述的静校正处理包括炮点静校正,检波点静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步骤5)所述的拾取条件及方法是:
a)每次只选择同一反射同相轴作为拾取对象;
b)拾取位置为波峰或波谷或零振幅位置,零振幅位置点是波峰到波谷的过渡点;
c)拾取时间位置保持统一,拾取波峰时就沿同相轴方向全部拾取波峰,拾取波谷时就沿同相轴方向全部拾取波谷,拾取零振幅位置时就沿同相轴方向全部拾取零振幅位置,中途不变换拾取时间位置;
d)拾取完成得到一组上行转换波的同相轴拾取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步骤6)两条时间线是指步骤3)和步骤5)的拾取时间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步骤10)所述的交叉点到炮点之 间地层的等效速度V3只有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步骤11)两个上行转换波同相轴拾取点之间的纵横波速度比为两个检波器所在位置之间地层的纵横波速度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步骤11)所述的计算采用以下方法:
Figure FDA0000064390730000031
Figure FDA0000064390730000032
用以上两个公式作为方程组,计算出X和BC两个未知数,然后代入下式计算纵横波速度比τ:
Figure FDA0000064390730000033
Figure FDA0000064390730000035
式中:坐标系为二维坐标系,以井口为原点,激发点方向为X轴方向,垂直向下为Y轴方向:
V1为步骤5)井下检波器到交叉点之间地层的P波等效速度;
V2为井下检波器到地面炮点之间地层的P波等效速度;
V3为地面炮点到交叉点之间地层的P波等效速度;
AB为井下检波器到交叉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OA为穿越点的纵坐标;穿越点在井下检波器深度处的地层界面上,上行转换波在转换前向下行时经过此点; 
X为穿越点的横坐标;穿越点在井下检波器深度处的地层界面上,上行转换波在转换前向下行时经过此点;
OB为转换波反射点的纵坐标;
BC为转换波反射点的横坐标;
a为激发点的水平坐标;
τ为采集时相邻两个检波器之间地层的纵横波速度比;
t为检波器接收的来自转换点的上行转换波拾取时间;
k各向异性调节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所述的各向异性调节参数K值为0.5到1.5之间。 
CN201110140408.5A 2011-05-27 2011-05-27 一种利用非零井源距数据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 Active CN1027988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40408.5A CN102798888B (zh) 2011-05-27 2011-05-27 一种利用非零井源距数据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40408.5A CN102798888B (zh) 2011-05-27 2011-05-27 一种利用非零井源距数据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8888A true CN102798888A (zh) 2012-11-28
CN102798888B CN102798888B (zh) 2015-06-10

Family

ID=47198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40408.5A Active CN102798888B (zh) 2011-05-27 2011-05-27 一种利用非零井源距数据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9888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3554A (zh) * 2013-05-07 2013-09-11 王维红 一种基于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
CN103487834A (zh) * 2013-09-09 2014-01-0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转换波共检波点叠加静校正方法
CN104199107B (zh) * 2014-08-06 2016-08-3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基于垂直地震多波数据的钻前深度预测方法以及系统
CN112363223A (zh) * 2020-10-29 2021-02-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横波速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2363225A (zh) * 2020-11-02 2021-02-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横波微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1603A (zh) * 2008-04-12 2008-08-27 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 X、z两分量波场矢量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1603A (zh) * 2008-04-12 2008-08-27 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 X、z两分量波场矢量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钱辉等: "倾斜层转换波速度比分析和叠加——潘一煤层Ps波处理的实际应用", 《地球物理学进展》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3554A (zh) * 2013-05-07 2013-09-11 王维红 一种基于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
CN103293554B (zh) * 2013-05-07 2014-12-24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
CN103487834A (zh) * 2013-09-09 2014-01-0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转换波共检波点叠加静校正方法
CN103487834B (zh) * 2013-09-09 2016-07-13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转换波共检波点叠加静校正方法
CN104199107B (zh) * 2014-08-06 2016-08-3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基于垂直地震多波数据的钻前深度预测方法以及系统
CN112363223A (zh) * 2020-10-29 2021-02-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横波速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2363225A (zh) * 2020-11-02 2021-02-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横波微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8888B (zh)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0125B (zh) 一种利用井数据提高成像速度模型精度的方法
Bakulin et al. Smart DAS upholes for simultaneous land near-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and subsurface imaging
CN100487488C (zh) 零井源距垂直地震剖面纵横波数据深度域走廊叠加剖面处理方法
CN102540250B (zh) 基于方位保真角度域成像的裂缝型油气储层地震探测方法
US20040093163A1 (en) Seismic analysis using post-imaging seismic anisotropy corrections
CN103645503B (zh) 一种三维时间域照明分析及振幅补偿方法
CN101598803B (zh) 一种直接得到转换波叠加剖面的方法
CN101598811B (zh) 一种二维垂直地震剖面数据计算炮点静校正的方法
CN102841375A (zh) 一种复杂条件下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
CN102841376A (zh)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
CN104360388B (zh)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评价方法
CN107817523B (zh) 绕射波偏移速度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2590862B (zh) 补偿吸收衰减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CN102053261A (zh)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CN104991268B (zh) 一种真振幅偏移成像方法
CN105093281A (zh) 一种反演框架下的地震多波建模方法
WO2008067588A1 (en) Method of building a sub surface velocity model
CN103149588B (zh) 一种利用井震标定计算vti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98888B (zh) 一种利用非零井源距数据计算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
CN103576197B (zh) 一种转换波角道集抽取方法
CN105093301A (zh) 共成像点反射角角道集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5137479B (zh) 一种面元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7656308B (zh) 一种基于时间深度扫描的共散射点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
CN102565852B (zh) 针对储层含油气性检测的角度域叠前偏移数据处理方法
CN102053262A (zh) 获得地震转换波的方位速度的方法及处理地震数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