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5686B - 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5686B
CN102795686B CN2012102963940A CN201210296394A CN102795686B CN 102795686 B CN102795686 B CN 102795686B CN 2012102963940 A CN2012102963940 A CN 2012102963940A CN 201210296394 A CN201210296394 A CN 201210296394A CN 102795686 B CN102795686 B CN 1027956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line
impeller pump
thermometer
water pip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63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5686A (zh
Inventor
刘光宇
任海侠
徐芬
杨航
薛安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29639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956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95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5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5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5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8Water desalination using renewable energy
    • Y02A20/142Solar thermal; Photovolta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8Off-grid powered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12Solar-powered wastewater sewage treatment, e.g. spray evaporation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传统海水淡化技术无论能量的利用还是单位面积的产水量,效率都是很低的。本发明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导热油换热系统、海水淡化系统和供电控制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采用了太阳能槽式集热设备,导热油换热系统和海水淡化系统通过换热器将导热油的热量转化为海水淡化的直接能量,利用多效蒸馏完成盐水和淡水的分离;供电控制系统为集热设备、换热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所有的驱动电机以及控制设备提供工作电压,且通过控制线进行控制。本发明实现了太阳能集热和海水淡化的一体化,其中导热油的循环使用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同时单位时间内的产水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应用和海水淡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淡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之一。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和集中,世界各国尤其中国对淡水需求日益增加,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淡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怎样获得淡水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常规能源比较紧张,尤其是广大农村,孤岛等地区普遍缺乏电力,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无限、存在普遍、清洁、无噪音等优势。结合全球化节能,环保等更新更高的要求,以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海水淡化处理技术在尽可能节约能量的同时也要找到新型可代替能源,以使不发达地区也能通过海水淡化技术来获得充足的淡水资源。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做到不消耗常规能源,无污染且消耗费用低,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世界各地已有许多太阳能与传统海水淡化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在运行,但在这些系统中,太阳能部分与海水淡化部分基本上还是相互分离的,太阳能集热器只起到了为系统提供部分能量的作用,还不能说是完全的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许多利用太阳能发电,驱动电渗析过程的海水淡化系统更是如此。而且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中,反薄膜渗透法、多级闪蒸和电渗析法由于未能解决太阳能高温集热,所以无论能量的利用还是单位面积的产水量,其效率都是很低的。为了克服现有方案的弱点,太阳能集热过程对于导热油的高温保持需要先进的工业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
本发明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导热油换热系统、海水淡化系统和供电控制系统。
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集热槽、集热油管、第二流量与温度计、储热油罐、第七手动阀、第六离心泵、地下槽;
储热油罐的出口端通过贯穿集热槽的集热油管与第六离心泵一端连接,第六离心泵另一端通过集热油管与第七手动阀一端连接,第七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集热油管与第二流量与温度计连接,第二流量与温度计的另外一端通过集热油管与储热油罐的入口端相连接;
所述的储热油罐放置在地下槽中,地下槽中设置有门;
导热油换热系统,包括储热水罐、第五离心泵、换热油管、第三流量与温度计、第八手动阀、第一级换热器、第九手动阀、第七离心泵、第一换热水管、第四流量与温度计、第二级换热器、第十手动阀、第二换热水管。
换热油管一端与储热油罐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八手动阀的一端连接,第八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换热油管与第一级换热器的热进口连接。第三流量与温度计一端通过换热油管与第一级换热器的热出口连接,第三流量与温度计的另一端通过换热油管与第五离心泵一端连接,第五离心泵的另外一端通过换热油管与储热油罐入口端相连接;第一级换热器的冷入口与储热水罐的一端连接,储热水罐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换热水管与第四流量与温度计的一端连接,第四流量与温度计另一端通过第一换热水管与第二级换热器热出口连接,第二级换热器的热入口通过第一换热水管与第七离心泵的一端连接,第七离心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换热水管与第九手动阀的一端连接,第九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换热水管与第一级换热器的冷出口连接;第二级换热器冷出口通过第二换热水管与第十手动阀的一端连接,第十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换热水管与海水淡化设备的高温水入口端连接,第二级换热器的冷入口通过第二换热水管与第五流量与温度计连接,第五流量与温度计通过第二换热水管与海水淡化设备的低温水出口端连接;
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设备、玻璃房、第一玻璃房门、海水管、第七流量与温度计、第十一手动阀、第八离心泵、第一流量与温度计、盐水管、第三离心泵、第六流量与温度计、第四离心泵、淡水管、第五流量与温度计、海水池、盐水池、淡水池、第一水管、第一手动阀、第一井盖、第二手动阀、第二水管、第三手动阀、第三水管、第二井盖、第四手动阀、第四水管、引水管、第五水管、第五手动阀、第六手动阀、第六水管、出水管、第一离心泵、第二离心泵、第三井盖;
海水淡化设备海水入口端通过海水管与第七流量与温度计的一端连接,第七流量和温度计的另一端通过海水管与第十一手动阀的一端连接,第十一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海水管与第八离心泵的一端连接,第八离心泵的另一端通过海水管通向海水池;海水淡化设备的盐水出口端通过盐水管与第一流量与温度计的一端连接,第一流量与温度计的另一端通过盐水管与第三离心泵的一端连接,第三离心泵的另一端通过盐水管通向盐水池;海水淡化设备的淡水出口端通过淡水管与第六流量与温度计的一端连接,第六流量与温度计的另一端通过淡水管与第四离心泵的一端连接,第四离心泵的另一端通过淡水管通向淡水池;引水管的一端与自来水水源连接,第一离心泵的一端与引水管入口连接,第一离心泵的另一端通过引水管与第六水管、第四水管和第二水管连接,第六水管、第四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设置有相应水管配套的第六手动阀、第四手动阀和第二手动阀;出水管的一端与排水沟连接,第二离心泵的一端与出水管的出口端连接,第二离心泵的另一端通过出水管与第五水管、第三水管和第一水管连接,第五水管、第三水管和第一水管分别设置有相应水管配套的第五手动阀、第三手动阀和第一手动阀;海水池、盐水池和淡水池分别设置有与地表连接第一井盖、第二井盖和第三井盖;
所述的导热油换热系统中的设备和海水淡化系统中的海水淡化设备均放置在玻璃房中,玻璃房设有第一玻璃房门;
供电控制系统,包括引入电线、配电设备、控制设备、配电线、玻璃控制操作间、第二玻璃房门、第一控制线、第二控制线、第三控制线、第四控制线、第五控制线、第六控制线、第七控制线、第八控制线、第九控制线、第十控制线、第十一控制线、第十二控制线、第十三控制线、第十四控制线、第十五控制线;
引进电线一端与外界220V的电源电压相接,另一端与配电设备输入端相接,配电设备输出端通过配电线接控制设备的输入端,控制设备的输出端接有第一控制线、第二控制线、第三控制线、第四控制线、第五控制线、第六控制线、第七控制线、第八控制线、第九控制线、第十控制线、第十一控制线、第十二控制线、第十三控制线、第十四控制线、第十五控制线;第一控制线、第二控制线、第三控制线、第四控制线、第五控制线、第六控制线、第七控制线、第八控制线、第九控制线、第十控制线、第十一控制线、第十二控制线、第十三控制线、第十四控制线、第十五控制线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离心泵、第一离心泵、第七离心泵、第五流量与温度计、第一流量与温度计、第六流量与温度计、第四流量与温度计、第三离心泵、第三流量与温度计、第五离心泵、第四离心泵、第八离心泵、第七流量与温度计、第二离心泵、第二流量与温度计相连接;配电设备和控制设备均放置在玻璃操作控制间中,其中玻璃操作间设有第二玻璃房门。
所述的第一离心泵、第二离心泵、第三离心泵、第四离心泵、第五离心泵、第六离心泵、第七离心泵、第八离心泵均自配相应电机驱动和变频控制。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太阳能槽式集热设备对导热油加热,使导热油的最高温度可达350℃,解决了太阳能高温集热,与传统的塔式太阳能集热以及蝶式太阳能集热相比有着明显优势,通过换热器将导热油的热量转化为海水淡化的直接能量,利用多效蒸馏完成盐水和淡水的分离,实现了太阳能集热和海水淡化的一体化。其中导热油的循环使用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同时单位时间内的产水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具体为:
(1)为太阳能集热过程、流体传热过程、海水淡化过程等,提供了供电、供水、供热等发方面的综合控制方案;(2)搭建了反馈控制系统的工程实施方案,能够实现集热、传热、淡化海水等多个过程的同步智能控制,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整体性能;(3)给出了太阳能集热海水淡化的基本施工方案,包括蓄水、蓄热、传热、淡化海水等过程的基本建设方案;(4)系统布局合理、紧凑、具有很强的扩充性,储热、传热、海水淡化、控制单元等相对集中,而且,位于集热场和海水淡化池之间,集热器场、海水淡化池可以向外扩展。因此,本专利为建立太阳能集热海水淡化工厂提供了全面具体的可行性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集热槽1、集热油管2、第一控制线3、第二控制线4、第三控制线5、第四控制线6、玻璃房7、海水管8、第一玻璃房门9、第五控制线10、第二玻璃房门11、玻璃控制操作间12、控制设备13、配电线14、配电设备15、引入电线16、第六控制线17、第七控制线18、第八控制线19、第九控制线20、第十控制线21、第十一控制线22、第一流量与温度计23、第一水管24、第一手动阀25、第一井盖26、第二手动阀27、海水池28、第二水管29、储热水罐30、盐水管31、第三手动阀32、第三水管33、第二井盖34、第四手动阀35、第四水管36、引水管37、盐水池38、第五水管39、第五手动阀40、第六手动阀41、第六水管42、第一离心泵43、出水管44、第二离心泵45、淡水池46、第三井盖47、第三离心泵48、淡水管49、第四离心泵50、第五离心泵51、门52、换热油管53、第二流量与温度计54、储热油罐55、第七手动阀56、第六离心泵57、地下槽58、第三流量与温度计59、第八手动阀60、第一级换热器61、第九手动阀62、第七离心泵63、第一换热管64、第四流量与温度计65、第二级换热器66、第十手动阀67、第五流量与温度计68、第二换热管69、第六流量与温度计70、第十一手动阀71、第七流量与温度计72、第八离心泵73、第十二控制线74、海水淡化设备75、第十三控制线76、第十四控制线77、第十五控制线7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导热油换热系统、海水淡化系统和供电控制系统;
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集热槽1、集热油管2、第二流量与温度计54、储热油罐55、第七手动阀56、第六离心泵57、地下槽58;
储热油罐55的出口端通过贯穿集热槽1的集热油管2与第六离心泵57一端连接,第六离心泵57另一端通过集热油管2与第七手动阀56一端连接,第七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集热油管2与第二流量与温度计54连接,第二流量与温度计54的另外一端通过集热油管2与储热油罐55的入口端相连接;
所述的储热油罐55放置在地下槽58中,在地下槽58中设置门52与地面连通以供维护人员作业;
导热油换热系统,包括储热水罐30、第五离心泵51、换热油管53、第三流量与温度计59、第八手动阀60、第一级换热器61、第九手动阀62、第七离心泵63、第一换热水管64、第四流量与温度计65、第二级换热器66、第十手动阀67、第二换热水管69。
换热油管53一端与储热油罐55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八手动阀60的一端连接,第八手动阀60的另一端通过换热油管53与第一级换热器61的热进口连接。第三流量与温度计59一端通过换热油管53与第一级换热器61的热出口连接,第三流量与温度计59的另一端通过换热油管53与第五离心泵51一端连接,第五离心泵51的另外一端通过换热油管53与储热油罐55入口端相连接;第一级换热器61的冷入口与储热水罐30的一端连接,储热水罐3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换热水管64与第四流量与温度计65的一端连接,第四流量与温度计65另一端通过第一换热水管64与第二级换热器66热出口连接,第二级换热器66的热入口通过第一换热水管64与第七离心泵63的一端连接,第七离心泵6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换热水管64与第九手动阀62的一端连接,第九手动阀6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换热水管64与第一级换热器61的冷出口连接;第二级换热器66冷出口通过第二换热水管69与第十手动阀67的一端连接,第十手动阀6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换热水管69与海水淡化设备75的高温水入口端连接,第二级换热器66的冷入口通过第二换热水管69与第五流量与温度计68连接,第五流量与温度计68通过第二换热水管69与海水淡化设备75的低温水出口端连接;
高温热油通过换热油管53,经第八手动阀60控制流量进入到第一级换热器61,与第一换热水管64中的水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高温热油经过第三流量与温度计59和第五离心泵51控制回到储热油罐55,实现导热油的循环;经过第一级换热器61的水通过第九手动阀62、第七离心泵63的控制进入到第二级换热器66进行第二次热交换,经过第二级换热的热水通过第一换热水管64、第三流量与温度计59后进入到储热水罐30,实现换热水的循环;而经过第二次换热的水通过第二换热水管69、第十手动阀67进入到海水淡化设备;
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设备75、玻璃房7、第一玻璃房门9、海水管8、第七流量与温度计72、第十一手动阀71、第八离心泵73、第一流量与温度计23、盐水管31、第三离心泵48、第六流量与温度计70、第四离心泵50、淡水管49、第五流量与温度计68、海水池28、盐水池38、淡水池46、第一水管24、第一手动阀25、第一井盖26、第二手动阀27、第二水管29、第三手动阀32、第三水管33、第二井盖34、第四手动阀35、第四水管36、引水管37、第五水管39、第五手动阀40、第六手动阀41、第六水管42、出水管44、第一离心泵43、第二离心泵45、第三井盖47;
海水淡化设备75海水入口端通过海水管8与第七流量与温度计72的一端连接,第七流量和温度计72的另一端通过海水管8与第十一手动阀71的一端连接,第十一手动阀71的另一端通过海水管8与第八离心泵73的一端连接,第八离心泵73的另一端通过海水管8通向海水池28;海水淡化设备75的盐水出口端通过盐水管31与第一流量与温度计23的一端连接,第一流量与温度计23的另一端通过盐水管31与第三离心泵48的一端连接,第三离心泵48的另一端通过盐水管31通向盐水池38;海水淡化设备75的淡水出口端通过淡水管49与第六流量与温度计70的一端连接,第六流量与温度计70的另一端通过淡水管49与第四离心泵50的一端连接,第四离心泵50的另一端通过淡水管49通向淡水池46;引水管37的一端与自来水水源连接,第一离心泵43的一端与引水管37入口连接,第一离心泵43的另一端通过引水管37与第六水管42、第四水管36和第二水管29连接,第六水管42、第四水管36和第二水管29分别设置有相应水管配套的第六手动阀41、第四手动阀35和第二手动阀27;出水管44的一端与排水沟连接,第二离心泵45的一端与出水管44的出口端连接,第二离心泵45的另一端通过出水管44与第五水管39、第三水管33和第一水管24连接,第五水管39、第三水管33和第一水管24分别设置有相应水管配套的第五手动阀40、第三手动阀32和第一手动阀25;海水池28、盐水池38和淡水池46分别设置有与地表连接第一井盖26、第二井盖34和第三井盖47;
所述的导热油换热系统中的设备和海水淡化系统中的海水淡化设备均放置在玻璃房7中,玻璃房7设有第一玻璃房门9;
第八离心泵73通过海水管8从海水池28抽取海水,并经第十一手动阀71、第七流量与温度计72控制和检测海水流量,抽取适量的海水进入到海水淡化设备75的海水入口端;海水淡化设备75中利用多效蒸馏原理产生盐水和淡水,盐水通过盐水管31由第一流量与温度计23检测流量,由第三离心泵48抽取到盐水池38中;淡水通过淡水管49由第六流量与温度计70检测流量,由第四离心泵50抽取到淡水池46中;由第二级换热器换热后的热水经过海水淡化设备75多效蒸馏变成了低温水,通过第二换热管69经第五流量与温度计68检测后回到第二换热器66继续循环使用;海水池28、盐水池38和淡水池46都相应的设置了出水管44和引水管37,选择相应的水池利用第一手动阀25、第三手动阀32和第五手动阀40分别控制开断由第二离心泵45排出相应的海水、盐水和淡水,同理选择相应的水池利用第二手动阀27、第四手动阀35和第六手动阀41分别控制开断由第一离心泵43引入到相应的海水、盐水和淡水池中;
供电控制系统,包括引入电线16、配电设备15、控制设备13、配电线14、玻璃控制操作间12、第二玻璃房门11、第一控制线3、第二控制线4、第三控制线5、第四控制线6、第五控制线10、第六控制线17、第七控制线18、第八控制线19、第九控制线20、第十控制线21、第十一控制线22、第十二控制线74、第十三控制线76、第十四控制线77、第十五控制线78;
引进电线16一端与外界220V的电源电压相接,另一端与配电设备15输入端相接,配电设备15输出端通过配电线14接控制设备13的输入端,控制设备13的输出端接有第一控制线3、第二控制线4、第三控制线5、第四控制线6、第五控制线10、第六控制线17、第七控制线18、第八控制线19、第九控制线20、第十控制线21、第十一控制线22、第十二控制线74、第十三控制线76、第十四控制线77、第十五控制线78;第一控制线3、第二控制线4、第三控制线5、第四控制线6、第五控制线10、第六控制线17、第七控制线18、第八控制线19、第九控制线20、第十控制线21、第十一控制线22、第十二控制线74、第十三控制线76、第十四控制线77、第十五控制线7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离心泵57、第一离心泵43、第七离心泵63、第五流量与温度计68、第一流量与温度计23、第六流量与温度计70、第四流量与温度计65、第三离心泵48、第三流量与温度计59、第五离心泵51、第四离心泵50、第八离心泵73、第七流量与温度计72、第二离心泵45、第二流量与温度计54相连接;配电设备15和控制设备13均放置在玻璃操作控制间12中,其中玻璃操作间12设有第二玻璃房门11。
引进电线16从外界引进220V的电源电压,配电设备15提供整个装置所需的工作电压,包括集热设备、换热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所有的驱动电机以及控制设备的工作电压;配电设备15经相应转变由配电线14给予控制设备13所需的工作电压;控制设备13所涉及的控制包括:第一控制线3对第六离心泵57进行控制,第二控制线4对第一离心泵43进行控制,第三控制线5对第七离心泵63进行控制,第四控制线6对第五流量与温度计68进行控制;第五控制线10对第一流量与温度计23进行控制,第六控制线17对第六流量与温度计70进行控制,第七控制线18对第四流量与温度计65进行控制,第八控制线19对第三离心泵48进行控制,第九控制线20对第三流量与温度计59进行控制,第十控制线21对第五离心泵51进行控制,第十一控制线22对第四离心泵50进行控制,第十二控制线74对第八离心泵73进行控制,第十三控制线76对第七流量与温度计72进行控制,第十四控制线77对第二离心泵45进行控制,第十五控制线78对第二流量与温度计54进行控制。
所述的第一离心泵43、第二离心泵45、第三离心泵48、第四离心泵50、第五离心泵51、第六离心泵57、第七离心泵63、第八离心泵73均自配相应电机驱动和变频控制。

Claims (1)

1.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导热油换热系统、海水淡化系统和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集热槽、集热油管、第二流量与温度计、储热油罐、第七手动阀、第六离心泵、地下槽;
储热油罐的出口端通过贯穿集热槽的集热油管与第六离心泵一端连接,第六离心泵另一端通过集热油管与第七手动阀一端连接,第七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集热油管与第二流量与温度计连接,第二流量与温度计的另外一端通过集热油管与储热油罐的入口端相连接;
所述的储热油罐放置在地下槽中,地下槽中设置有门;
导热油换热系统,包括储热水罐、第五离心泵、换热油管、第三流量与温度计、第八手动阀、第一级换热器、第九手动阀、第七离心泵、第一换热水管、第四流量与温度计、第二级换热器、第十手动阀、第二换热水管;
换热油管一端与储热油罐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八手动阀的一端连接,第八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换热油管与第一级换热器的热进口连接;第三流量与温度计一端通过换热油管与第一级换热器的热出口连接,第三流量与温度计的另一端通过换热油管与第五离心泵一端连接,第五离心泵的另外一端通过换热油管与储热油罐入口端相连接;第一级换热器的冷入口与储热水罐的一端连接,储热水罐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换热水管与第四流量与温度计的一端连接,第四流量与温度计另一端通过第一换热水管与第二级换热器热出口连接,第二级换热器的热入口通过第一换热水管与第七离心泵的一端连接,第七离心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换热水管与第九手动阀的一端连接,第九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换热水管与第一级换热器的冷出口连接;第二级换热器冷出口通过第二换热水管与第十手动阀的一端连接,第十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换热水管与海水淡化设备的高温水入口端连接,第二级换热器的冷入口通过第二换热水管与第五流量与温度计连接,第五流量与温度计通过第二换热水管与海水淡化设备的低温水出口端连接;
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设备、玻璃房、第一玻璃房门、海水管、第七流量与温度计、第十一手动阀、第八离心泵、第一流量与温度计、盐水管、第三离心泵、第六流量与温度计、第四离心泵、淡水管、第五流量与温度计、海水池、盐水池、淡水池、第一水管、第一手动阀、第一井盖、第二手动阀、第二水管、第三手动阀、第三水管、第二井盖、第四手动阀、第四水管、引水管、第五水管、第五手动阀、第六手动阀、第六水管、出水管、第一离心泵、第二离心泵、第三井盖;
海水淡化设备海水入口端通过海水管与第七流量与温度计的一端连接,第七流量和温度计的另一端通过海水管与第十一手动阀的一端连接,第十一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海水管与第八离心泵的一端连接,第八离心泵的另一端通过海水管通向海水池;海水淡化设备的盐水出口端通过盐水管与第一流量与温度计的一端连接,第一流量与温度计的另一端通过盐水管与第三离心泵的一端连接,第三离心泵的另一端通过盐水管通向盐水池;海水淡化设备的淡水出口端通过淡水管与第六流量与温度计的一端连接,第六流量与温度计的另一端通过淡水管与第四离心泵的一端连接,第四离心泵的另一端通过淡水管通向淡水池;引水管的一端与自来水水源连接,第一离心泵的一端与引水管入口连接,第一离心泵的另一端通过引水管与第六水管、第四水管和第二水管连接,第六水管、第四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设置有相应水管配套的第六手动阀、第四手动阀和第二手动阀;出水管的一端与排水沟连接,第二离心泵的一端与出水管的出口端连接,第二离心泵的另一端通过出水管与第五水管、第三水管和第一水管连接,第五水管、第三水管和第一水管分别设置有相应水管配套的第五手动阀、第三手动阀和第一手动阀;海水池、盐水池和淡水池分别设置有与地表连接第一井盖、第二井盖和第三井盖;
所述的导热油换热系统中的设备和海水淡化系统中的海水淡化设备均放置在玻璃房中,玻璃房设有第一玻璃房门;
供电控制系统,包括引入电线、配电设备、控制设备、配电线、玻璃控制操作间、第二玻璃房门、第一控制线、第二控制线、第三控制线、第四控制线、第五控制线、第六控制线、第七控制线、第八控制线、第九控制线、第十控制线、第十一控制线、第十二控制线、第十三控制线、第十四控制线、第十五控制线;
引进电线一端与外界220V的电源电压相接,另一端与配电设备输入端相接,配电设备输出端通过配电线接控制设备的输入端,控制设备的输出端接有第一控制线、第二控制线、第三控制线、第四控制线、第五控制线、第六控制线、第七控制线、第八控制线、第九控制线、第十控制线、第十一控制线、第十二控制线、第十三控制线、第十四控制线、第十五控制线;第一控制线、第二控制线、第三控制线、第四控制线、第五控制线、第六控制线、第七控制线、第八控制线、第九控制线、第十控制线、第十一控制线、第十二控制线、第十三控制线、第十四控制线、第十五控制线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离心泵、第一离心泵、第七离心泵、第五流量与温度计、第一流量与温度计、第六流量与温度计、第四流量与温度计、第三离心泵、第三流量与温度计、第五离心泵、第四离心泵、第八离心泵、第七流量与温度计、第二离心泵、第二流量与温度计相连接;配电设备和控制设备均放置在玻璃操作控制间中,其中玻璃操作间设有第二玻璃房门;
所述的第一离心泵、第二离心泵、第三离心泵、第四离心泵、第五离心泵、第六离心泵、第七离心泵、第八离心泵均自配相应电机驱动和变频控制。
CN2012102963940A 2012-08-20 2012-08-20 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 Active CN1027956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63940A CN102795686B (zh) 2012-08-20 2012-08-20 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63940A CN102795686B (zh) 2012-08-20 2012-08-20 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5686A CN102795686A (zh) 2012-11-28
CN102795686B true CN102795686B (zh) 2013-07-17

Family

ID=47195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63940A Active CN102795686B (zh) 2012-08-20 2012-08-20 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956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55324B1 (en) 2022-11-15 2023-12-26 Rahul S. Nana Reverse electrodialysis or pressure-retarded osmosis cell with heat pump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0292A (zh) * 2013-03-15 2013-06-0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总线的海水淡化控制系统
CN105347414A (zh) * 2015-12-01 2016-02-24 绍兴文理学院 太阳能横管降膜蒸发海水淡化装置测试台及其测试方法
CN105314700A (zh) * 2015-12-01 2016-02-10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船用海水淡化装置试验台及其检测方法
CN107213793B (zh) * 2016-03-22 2020-05-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减压多效膜蒸馏装置
CN108619913B (zh) * 2017-03-15 2020-09-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隙膜蒸馏装置
US11502322B1 (en) 2022-05-09 2022-11-15 Rahul S Nana Reverse electrodialysis cell with heat pump
US11502323B1 (en) 2022-05-09 2022-11-15 Rahul S Nana Reverse electrodialysis cell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10894A1 (de) * 2006-03-09 2007-09-13 Christoph Ahlk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eerwasserentsalzung durch Solarenergie
CN201059804Y (zh) * 2007-05-29 2008-05-14 张建城 光伏聚光发电与海水淡化组合装置
CN102345576A (zh) * 2011-08-22 2012-02-0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高效率太阳能光热塔式发电与海水淡化一体化系统
CN202705076U (zh) * 2012-08-20 2013-01-3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62206A1 (en) * 2003-06-27 2004-12-30 Doug Gettman Mobile field electrical supply, freshwater and salt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powder wash, wash station, and water collection and reclamation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10894A1 (de) * 2006-03-09 2007-09-13 Christoph Ahlk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eerwasserentsalzung durch Solarenergie
CN201059804Y (zh) * 2007-05-29 2008-05-14 张建城 光伏聚光发电与海水淡化组合装置
CN102345576A (zh) * 2011-08-22 2012-02-0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高效率太阳能光热塔式发电与海水淡化一体化系统
CN202705076U (zh) * 2012-08-20 2013-01-3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55324B1 (en) 2022-11-15 2023-12-26 Rahul S. Nana Reverse electrodialysis or pressure-retarded osmosis cell with heat pum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5686A (zh) 201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5686B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
CN101993166B (zh) 一种太阳能热光伏海水淡化装置
CN202023706U (zh) 一种地热闪蒸发电和蒸馏水回收的装置
CN202722285U (zh) 一种水产养殖大棚供热供暖装置
CN106745428B (zh) 一种集热式太阳能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及方法
CN103058438B (zh) 一种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
CN111268844A (zh) 基于微电网供电的盐碱水淡化循环系统及用途
CN101492184A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制取纯水的方法
CN105783100A (zh) 集中浴场用空气源与污水源复合热泵热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753104B (zh) 一种利用地热资源同时进行海水淡化和发电的系统及其工艺
CN105668898A (zh) 一种利用地热资源进行海水淡化处理的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212504406U (zh) 基于微电网供电的盐碱水淡化循环系统
CN102583861B (zh) 一种膜法海水软化装置进水的预热方法
CN202705076U (zh) 基于太阳能集热淡化海水的装置
CN106966462A (zh) 一种多级海水淡化耦合系统
CN203247166U (zh) 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
CN102583608B (zh) 引射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CN202195721U (zh) 组合式淋浴废热水余热回收装置
CN201506718U (zh) 一种海水淡化装置
CN112919565B (zh) 太阳能-温泉-热泵耦合多级膜蒸馏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5279513U (zh) 驱动吸附式海水淡化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低温热源系统
CN101318724A (zh) 太阳能辅助反渗透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890751Y (zh) 自然能环保热水装置
CN103130292A (zh) 一种基于总线的海水淡化控制系统
CN203307081U (zh) 一种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