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1054B - 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1054B
CN102781054B CN201210256953.5A CN201210256953A CN102781054B CN 102781054 B CN102781054 B CN 102781054B CN 201210256953 A CN201210256953 A CN 201210256953A CN 102781054 B CN102781054 B CN 102781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terminal
tsn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69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1054A (zh
Inventor
大渕一央
古川秀人
川端和生
田岛喜晴
河崎义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81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1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1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10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无线通信方法。一种用于执行从基站到终端的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传送步骤,从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传送未完成从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终端的传输的数据;识别信息接收步骤,所述第二基站接收识别信息的通知;发送步骤,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从所述传送步骤获取的传送数据,并附加所述识别信息而发送不是从所述传送步骤获取的数据;以及数据接收步骤,所述终端接收从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传送数据,并接收没有包含在所述传送数据中的被所述第二基站附加了所述识别信息的数据。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0710089442.8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日:2007年3月23日,发明名称: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由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开发的HSDP(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其为一种高速分组传输技术)中,出于在发生交接事件时确保信息连续性的目的,由基站主机设备(即,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对信息进行缓冲,并对其中的信息赋予序列号(以下简称为SN)。
现在将对其原理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HSDP系统的系统结构示例。该图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况:将经由网络传送从外部通信站发送给用户终端(以下简称为终端)10的信息的功能从基站(即,BTS:基收发器站)30-1转交给另一基站30-2,即,发生了交接事件。
交接是指随同终端10(其可以是蜂窝电话)(即,移动站)的移动而将向终端10传送信息的功能转交给位于最适合于传送该信息的位置处的另一基站的操作。
基站主机设备50对从网络接收(步骤S1)到的各预定单位信息赋予SN-20、…作为上述SN(步骤S2),并将它们发送给基站30-1(步骤S3)。此时,基站主机设备50在内部对这些预定单位信息进行缓冲。
基站30-1在不关心赋予所接收到的信息的SN的情况下将该信息发送给终端10(步骤S4)。然后,当发生上述交接事件时,结果,从该时刻起,基站主机设备50将信息SN-32、…发送给与原来具有将信息传送给终端10的功能的基站30-1不同的基站30-2(步骤S5)。
此时,假设:当基站30-1已将从基站主机设备50接收到的信息中的信息SN-20到SN-27发送给终端10时(步骤S4),由于上述交接而断开了无线电线路。在此情况下,由于无线电线路断开而无法发送尚未发送的信息SN-28到SN-31,因此,这些信息被丢弃了(步骤S6)。
基站30-2开始向终端10发送从基站主机设备50接收到的信息SN-32、…(步骤S7)。此时,终端10尚未接收到信息SN-28到SN-31。这是因为:如上所述,由于交接而不能将这些信息从基站30-1发送给终端10,由此,如上所述,这些信息被丢弃了。终端10通过参照赋予信息的SN而接收到该信息已丢失的事实。
结果,终端10请求基站主机设备50再次发送已丢失的信息(步骤S8)。基站主机设备50接收到该请求,并向基站30-2发送对应的信息SN-28到SN-31(步骤S9)。基站30-2接着将如此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终端10(步骤S10)。
由此,由于如此补充了所丢失的信息,所以终端10可以确保信息的连续性。
需要指出的是,如上所述,基站主机设备50即使在已将信息发送给基站之后仍然对该信息进行缓冲(即,保持),使得当如上所述地从终端10进行了重发送请求时可以再次发送所缓冲的信息。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另一示例。该现有技术是由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的。
在该示例中,不使用上述SN,但是赋予发送序列号(以下简称为TSN),并通过利用TSN来确保信息连续性。
在图2中,基站30-1经由网络从外部通信站接收信息,赋予TSN-12到TSN-14(步骤S12),并将这些信息中的信息TSN-12和TSN-13发送给终端10(步骤S13)。
在发生了交接事件之后,外部通信站接着向另一基站30-2发送信息(步骤S14)。基站30-1接着将由于交接而无法发送给终端10的信息TSN-14传送给基站30-2,由此向基站30-2进行了交接(步骤S15)。
基站30-2等待从基站30-1传送上述信息(步骤S15),并且在不向终端10传送的情况下对在等待期间从外部通信站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缓冲。
然后,当从基站30-1接收到信息TSN-14时,基站30-2将该信息发送给终端10(步骤S16)。在此时刻,基站30-2将TSN-15、…赋予在交接之后从外部通信站发送的并如上所述地缓冲至此时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给终端10(步骤S17)。
在图2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基站30-2(已向其进行了交接)等待从基站30-1(已从该基站30-1进行了交接)传送的尚未发送信息。然后,在从基站30-1传送了该信息之后将该信息发送给终端10,而且,接着将在交接之后至此时从外部通信站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终端10。结果,在终端10中,没有由于进行交接而出现信息丢失,并且可以正确地按原始次序接收信息。
以下文献与本发明有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312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8670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3GPPTS25.321;以及
非专利文献2:3GPPTS25.322
发明内容
在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终端10通过参照SN而认识到信息的丢失,并针对所丢失的信息对基站主机设备50进行重发送请求。通过执行这种处理,为了最终确保信息连续性,需要额外的时间,因此,会出现通信延迟。
此外,在该示例中,必须对已发送的信息进行缓冲或保持,以备来自终端10的可能的重发送请求。因此,在基站主机设备50中需要对应的存储区。
在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为了确保所发送的信息的连续性,向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30-2应当推迟发送在交接之后从外部通信站接收到的信息TSN-15、…,直到从基站30-1(从其进行了交接)传送了尚未发送信息TSN-14。因此,会出现通信延迟。此外,在此情况下,当基站30-2等待从基站30-1传送的尚未发送信息时,停止了对信息的发送。结果,在该时段期间未使用通信信道,因此,不能有效利用通信资源。
鉴于以上问题而设计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通过该通信系统可以使由于交接而出现的通信延迟最小化,可以使基站主机设备50中所需的存储区最小化,而且,可以有效利用通信资源。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当将一个第一通信站向第二通信站发送预定信息的功能转交给另一第一通信站时,即,当进行交接时,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从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接收所述预定信息,并将所述预定信息传送给所述第二通信站,在所述第二通信站中对所述预定信息附加用于在从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经由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向所述第二通信站传送的预定信息与从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直接接收到的预定信息之间进行区分的预定区别信息。
这样,在进行交接时,即,当将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的所述信息传送功能转交给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时,将尚未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站的预定信息从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传送给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然后,最终将该尚未发送信息经由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传送给所述第二通信站。
根据本发明,不会丢弃还未从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从其进行了所述交接)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站的所述预定信息,最后,将该预定信息经由向其进行了所述交接的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传送给所述第二通信站。因此,在所述第二通信站中不会在所述接收到的预定信息中出现丢失,因此,不需要进行重发送请求。这样,可以使通信延迟最小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对所述预定信息附加所述预定区别信息,以在从向其转交了发送信息的功能(即,向其进行了所述交接)的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直接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站的预定信息与从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从其进行了所述交接)经由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传送给所述第二通信站的预定信息之间进行区分。
当由所述第二通信站接收到从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经由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传送给所述第二通信站的预定信息和从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在不经过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的情况下直接发送的预定信息时,这些预定信息的顺序可能是颠倒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如上所述地附加用于区分所述预定信息的所述预定区别信息,在所述第二通信站中通过参照所述接收到的预定信息的所述预定区别信息,可以确保信息连续性。
这样,根据本发明,由于不丢弃预定信息,因此不需要进行重发送请求,因此,可以避免否则在现有技术中会由于进行重发送控制而出现的通信延迟。
此外,由于不需要进行重发送请求,因此主机设备不必具有用于对已发送的预定信息进行缓冲或保持以备重发送请求的额外存储区。
此外,借助于所述区别信息的上述功能,向其进行了所述交接的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不必执行等待从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从其进行了所述交接)传送尚未发送信息并发送至此时接收到并缓冲的信息以确保所述预定信息的发送顺序的处理,而是可以立即发送在所述交接之后接收到的预定信息。这样,可以有效利用通信资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由第一通信站向第二通信站发送预定信息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所述第二通信站经由多个第一通信站中的一个第一通信站接收所述预定信息;b)当将一个第一通信站向所述第二通信站传送所述预定信息的功能转交给另一第一通信站时,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从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接收所述预定信息,然后将该预定信息传送给所述第二通信站;以及c)对所述预定信息附加用于在从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经由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传送给所述第二通信站的预定信息与从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直接接收到的预定信息之间进行区分的预定区别信息。
所述附加所述区别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c-1)当将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向所述第二通信站进行传送的所述功能转交给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时,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对在不经过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的情况下直接接收到的预定信息附加唯一号码。
所述对在不经过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的情况下直接接收到的预定信息附加唯一号码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c-2)将在所述第二通信站与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之间使用的预定号码通知给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接着将如此通知的预定号码加上一预定值,并使用如此获得的号码作为开始值来执行编号。
所述对在不经过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的情况下直接接收到的预定信息附加唯一号码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c-2)所述第二通信站对在所述第二通信站与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之间使用的预定号码加上一预定值,然后将其通知给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使用如此获得的号码作为开始值来执行编号。
优选的是,在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中,对于已向所述第二通信站传送但是未接收到对其的确认的预定信息,将该预定信息视为尚未传送。
优选的是,所述一个第一通信站将如下情况通知给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要传送给所述第二通信站的预定信息是尚未传送的预定信息还是尚未接收到对其的确认的预定信息;并且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根据针对所述第二通信站的通信状况来设定最优分组大小,以对尚未传送的预定信息进行传送;但是对于未接收到确认的情况,则在不改变分组大小的情况下传送预定信息。
优选的是,在由所述多个第一通信站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站对所述预定信息进行处理之前,执行所述附加所述预定区别信息的步骤。
优选的是,在所述多个第一通信站中,将已向所述第二通信站传送但是尚未接收到对其的确认的预定信息视为尚未传送给所述第二通信站。
优选的是,由所述多个第一通信站中的任何一个来执行所述附加所述预定区别信息的步骤。
优选的是,附加所述预定区别信息的所述操作持续进行,直到所述通信站中的通信断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向预定通信站发送预定信息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预定信息接收部,当从另一通信站转交向所述预定通信站发送所述预定信息的功能时,该预定信息接收部接收从所述另一通信站传送的所述预定信息,然后将所述预定信息传送给所述预定通信站;和预定区别信息附加部,当从所述另一通信站转交向所述预定通信站发送所述预定信息的所述功能时,该预定区别信息附加部对所述预定信息附加用于在以下两种预定信息之间进行区分的预定区别信息:在曾从所述另一第一通信站接收到之后传送给所述第二通信站的预定信息;和传送给所述第二通信站的在不经过所述另一通信站的情况下直接接收到的预定信息。
优选的是,所述预定区别信息附加部包括:唯一号码附加部,当从所述另一通信站转交传送所述预定信息的所述功能时,该唯一号码附加部对在不经过所述另一通信站的情况下直接接收到的预定信息附加唯一号码。
优选的是,所述用于对在不经过所述另一通信站的情况下直接接收到的预定信息附加唯一号码的唯一号码附加部包括:通知部,该通知部将所述通信装置本身使用的预定号码的开头号码通知给所述预定通信站,并且,在所述另一通信站中,将所述另一通信站使用的多个预定号码中的最末号码通知给所述预定通信站。
优选的是,所述预定区别信息附加部从所述预定通信站接收对在所述预定通信站与所述另一通信站之间使用的预定号码的通知,将如此通知的号码加上一预定值,然后使用如此获得的号码作为开始值来执行编号。
优选的是,所述预定区别信息附加部从所述预定通信站接收对一预定号码的通知,所述预定号码是将在所述预定通信站与所述另一通信站之间使用的预定号码加上一预定值而获得的,并且所述预定区别信息附加部使用如此获得的号码作为开始值来执行编号。
优选的是,将已向所述预定通信站传送但是尚未接收到对其的确认的预定信息视为尚未传送的预定信息。
优选的是,接收关于以下情况的通知:要传送给所述预定通信站的预定信息是尚未传送的预定信息还是尚未接收到对其的确认的预定信息;并且,根据所述预定通信站的通信状况来设定最优分组大小以传送尚未传送的预定信息,但是在不改变分组大小的情况下传送未接收到对其的确认的预定信息。
优选的是,所述预定区别信息附加部包括用于接收所述预定信息并使用预定号码对该预定信息进行编号的部分。
优选的是,将已向所述预定通信站传送但是尚未接收到对其的确认的预定信息视为尚未传送给所述预定通信站的预定信息。
优选的是,该通信装置具有在其通信量很小或为零时使用所述预定号码进行编号的功能。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细说明时,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其他特征将变得更明了。在附图中:
图1例示了第一现有技术示例中的通信系统;
图2例示了第二现有技术示例中的通信系统;
图3例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
图4示出了例示了第一现有技术示例的时序图;
图5示出了例示了第二现有技术示例的时序图;
图6示出了例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时序图;
图7示出了例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时序图;
图8示出了例示了第一现有技术示例的通信系统中的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9示出了例示了第二现有技术示例的通信系统中的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0示出了例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1示出了例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2比较性地示出了第一现有技术示例中的通信系统的操作序列(a)和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的操作序列(b);以及
图13比较性地示出了第二现有技术示例中的通信系统的操作序列(a)和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的操作序列(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进行描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在进行从基站30-1到基站30-2的交接时的操作。即,将向终端10传送从外部通信站100接收到的信息分组的功能从基站30-1转交给基站30-2。
在图3中,基站30-1对经由网络从外部通信站100接收(步骤S21)到的信息赋予TSN-12、…(步骤S22),并将该信息发送给终端10(步骤S23)。
当发生交接时,外部通信装置100停止向基站30-1发送信息,并开始向基站30-2发送信息(步骤S24)。
基站30-1将尚未发送给终端10的尚未发送信息TSN-14传送给基站30-2(步骤S25)。基站30-2接收来自基站30-1的信息TSN-14(步骤S25),并原样保留由基站30-1赋予该信息的原始TSN地将该信息发送给终端10(步骤S26)。
基站30-2对从外部通信站直接接收到的信息赋予新TSN,即TSN-33(步骤S24),并将该信息发送给终端10(步骤S27)。
终端10具有分别针对由基站30-1赋予的TSN和由基站30-2赋予的TSN执行次序控制的装置。结果,即使将具有两种TSN的信息混合,也可以恢复信息的原始顺序。
下面将参照图4到图13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出于更好地理解的目的,首先对以上参照图1描述的第一现有技术示例和以上参照图2描述的第二现有技术示例相比较地进行描述。
图4示出了第一现有技术示例中的通信系统的操作时序图。
直到时刻T1,都将从外部通信装置接收到基站主机设备50的信息经由通信站30-1发送给终端10。在基站主机设备50中,借助于所谓的RLC(无线电链路控制)功能,如上所述地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赋予SN,然后,将该信息发送给终端10。在基站30-1中,借助于所谓的MAC-hs(媒体接入控制-高速)功能,根据基站30-1与终端10之间的通信信道的状况来设定最优分组大小,对每个分组赋予TSN,然后将分组发送给终端10。
借助于上述MAC-hs功能和RLC功能,终端10对赋予了所接收到的信息的TSN和SN的连续性进行确认,其后,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主计算机。
假设在时刻T1时发生交接(下文中可将交接缩写成HO),在本示例中,基站30-1丢弃所接收到的信息中的尚未发送信息。然后,在交接之后(T2),基站主机设备50将该信息发送给基站30-2。同样,与以上描述一样,基站30-2借助于MAC-hs来设定分组大小、对每个分组赋予TSN、并将分组发送给终端10。
如上所述,借助于终端10的RLC功能,根据SN来识别连续性丧失,由此识别出所接收到的信息的丢失,结果,对基站主机设备50进行重发送请求。借助于RLC功能,为了确保发送给主计算机的信息的信息连续性,终端10停止向主计算机发送信息,直到响应于重发送请求而接收到所丢失的信息。在此期间,终端10对从基站30-1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缓冲或保持。
基站主机设备50接收到来自终端10的重发送请求,并在T3与T4之间的时段中将所缓冲的信息发送给基站30-2。基站30-2在接收到该信息时,在不如上所述地识别SN的情况下,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的顺序,借助于MAC-hs功能,来设定分组大小、赋予TSN、并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终端10。
借助于RLC功能,终端10参照赋予所接收到的信息的SN,从而识别出接收到了响应于上述重发送请求的信息。然后,在时刻T4(此时由此补充了所丢失的信息)时,终端10根据确保所接收到信息的连续性的SN,由此在确保该信息的顺序的条件下,将该信息连同接收到并缓冲的信息一起传送给主计算机。
这样,在第一现有技术示例中的通信系统中,终端10进行对所丢失的信息的重发送请求,并且,在补充了所丢失的信息之后,将该信息连同在等待期间接收到并缓冲的信息一起发送给主计算机。因此,在这一时段期间,即,在时刻T1与T4之间,停止向主计算机发送信息。
图5示出了针对第二现有技术示例中的通信系统的情况的操作时序图。
在此情况下,与图4的情况不同,未设置基站主机设备50。因此,由基站30-1直接接收从外部通信站发送的信息。结果,不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赋予上述SN。
与以上情况一样,基站30-1借助于MAC-hs功能来设定分组大小、赋予TSN、并将分组发送给终端10。
当在时刻T1时发生交接事件时,不能将在交接期间(即,在时刻T1到T3之间的时段期间)由基站30-1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终端10。然而,在本示例中,并不丢弃该信息,而是将该信息传送给向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30-2。
基站30-2在不将交接之后(时刻T2)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终端10的情况下对该信息进行缓冲或保持,并等待从基站30-1传送的尚未发送信息。此外,基站30-2借助于MAC-hs功能从基站30-1接收对TSN信息的通知,并继承直到TSN-14的TSN编号法。然后,在此之后,根据所继承的编号法,连续地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赋予TSN(即,TSN-15、…)。
然后,当在时段T13到T14期间从基站30-1接收到尚未发送信息(TSN-14)时,基站30-2借助于MAC-hs功能,参照赋予所接收到的信息的SN,由此根据连续性(即,TSN-14、…)对信息进行重排,然后,将该信息发送给终端10(时刻T14)。
终端10借助于MAC-hs功能,参照赋予所接收到的信息的TSN,由此对该信息的连续性进行确认,然后,将该信息发送给主计算机。
这样,根据第二现有技术示例中的通信系统,基站30-2(向其进行了交接)应当对在直到从基站30-1(从该基站30-1进行了交接)传送了尚未发送信息TSN-14之前的时段期间所接收到的信息TSN-15到TSN-17进行缓冲,因此,应当具有对应的额外存储区。
此外,基站30-2在所述时段(在时刻T2与T14之间的时段)期间停止向终端10发送信息,以等待来自基站30-1的尚未发送信息TSN-14。因此,在该时段期间,不能有效利用通信资源。
图6示出了针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对应于参照图3所描述的实施例)的情况的操作时序图。
在此情况下,与以上参照图5所描述的第二现有技术示例一样,略去基站主机设备50。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与图5中的示例不同之处在于,在交接之后(T1到T2),基站30-2(向其进行了交接)不对即使在从基站30-1(从该基站30-1进行了交接)传送尚未发送信息TSN-14之前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缓冲,而是径直地发送该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基站30-2先前接收到对这样一个编号的通知,即,该编号不可能和赋予终端10至此从基站30-1(从该基站30-1进行了交接)接收到的信息的TSN重合。
在图6的示例中,终端10已接收到信息TSN-13。因此,可以预期到的是,终端10可能从基站30-1接收到具有等于或接在TSN-14之后的这种TSN的尚未发送信息。因此,如上所述,终端10将不可能与上述预期TSN重合的编号(例如TSN-0)通知给基站30-2(向其进行了交接)。基站30-2在接收到该通知时,使用TSN-0作为TSN序列的开始值,对在交接之后(T2)接收到的信息赋予TSN序列,并在不进行缓冲的情况下将该信息发送给终端10。
然后,当在时刻T13时从基站30-1接收到尚未发送信息TSN-14时,基站30-2在不改变该信息的TSN的情况下将其发送给终端10(T13到T14)。
终端10借助于MAC-hs功能11-1,对在交接前接收到的信息的TSN进行管理。然后,在时刻T2时,由此接收到具有TSN(即,上述TSN-0,其与至此接收到的信息的TSN不具有连续性)的信息。该事实被检测到,然后MAC-hs功能11-1启动另一MAC-hs功能11-2。该另一MAC-hs功能11-2对TSN(即,TSN-0、…,其与至此接收到的信息的TSN不具有连续性)进行管理。
其后,在时刻T13到T14中,经由基站30-1(从该基站30-1进行了交接)发送尚未发送信息TSN-14,然后,经由基站30-2(向其进行了交接)发送尚未发送信息TSN-14。终端10的初始MAC-hs功能11-1接收该信息,并检测与MAC-hs功能11-1至此已管理的TSN(即,直到TSN-13)的连续性。终端10基于此来获得所接收到的信息的连续性。
即,将信息TSN-14(初始对TSN进行管理的MAC-hs功能11-1检测该信息TSN-14的连续性)视为从最初所管理的信息起连续的信息,而将信息TSN-0到TSN-2(在交接之后启动的MAC-hs功能11-2检测这些信息的连续性)视为另起连续的信息。结果,如图6所示,终端10对所接收到的信息TSN-14、TSN-0到TSN-2按所述顺序进行重排,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给计算机。
根据本系统,新赋予不可能与在交接前赋予的TSN重合的TSN,这样,在不需要作为与交接无关的绝对编号的SN的情况下,可以在交接前的信息与交接后的信息之间确定地对信息进行区分。结果,可以将由终端10在稍后定时处接收到的尚未发送信息(因为该尚未发送信息经过了在其间进行交接的两个基站30-1和30-2)与在没有经过基站30-1的情况下直接从基站30-2发送的信息确定地区分开。因此,终端10可以正确地获得信息的原始连续性。
需要指出的是,基站30-1和30-2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利用给定重发送控制用TSN执行缓冲或保持、并利用TSN针对终端10执行重发送控制的功能。如上所述,终端10具有利用TSN并执行针对基站的重发送控制的功能。
在本系统中,可以对TSN附加预定特殊区别信息,使得最终分别由基站30-1和基站30-2赋予信息的TSN应当确定地彼此不同。
此外,在本系统中,在交接后,不必对在从基站30-1传送尚未发送信息TSN-14之前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缓冲,并在对该信息赋予新(唯一)的TSN的情况下通过基站30-2将该信息发送给终端10。因此,即使在该时段(T2到T14)期间,也不停止在基站30-1或30-2与终端10进行信息发送。这样,可以有效利用通信资源。
此外,在本系统中,为了容易地确保在交接前与交接后接收到的信息的连续性,优选的是,将由基站30-1(从该基站30-1进行了交接)首先赋予的最末值(TSN-14)和由基站30-2(向其进行了交接)赋予的TSN值(TSN-0)通知给终端10。结果,终端10仅通过将所述最末TSN(即,TSN-14)与开头TSN(即,TSN-0)按所述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容易地确保信息连续性。
此外,终端10不仅可以通知交接发生的信息,而且可以通知当前基站30-1使用的TSN。由此,从终端10接收到该通知的基站30-2通过对如此通知的TSN例如加上作为足够大的数的“20”,可以开始使用从不可能与如此通知的TSN重合的编号起的TSN。
此外,终端10不仅可以通知交接发生的信息,而且可以通知具有与当前基站30-1当前使用的TSN相距足够远的值(例如,通过加入例如“20”而获得的值)的TSN。接收到如此通知的TSN的基站30-2可以使用该TSN作为TSN的开始值。在此情况下,基站30-2不必将TSN的开始值通知给终端10。
此外,可优选地将已传送给终端10但是未从终端10接收到对其的确认的信息(这意味着未按完整状态接收到该信息)也视为基站30-1中的上述尚未发送信息。通过如此将这种信息(即,已从基站30-1发送但是终端未能在按完整状态接收到的信息)视为尚未发送信息,从而将这种信息包括在待从基站30-1再次传送给基站30-2的信息中。结果,终端10可以确定地获得信息连续性。
此外,在此情况下,基站30-1可以优选地将以下情况通知给基站30-2:要传送信息是对应于作为真实尚未发送信息的信息还是对应于已发送但是终端10未对其进行确认的信息。结果,当该信息是真实尚未发送信息时,基站30-2可以根据通信信道状况(即,例如,在基站30-2与终端10之间所要求的实际通信质量)来新设定最优分组大小。另一方面,当基站30-2被通知要传送信息是未对其进行确认的信息时,基站30-2可以认识到需要在不改变分组大小的情况下发送该信息。
这是因为,如上所述,与真实尚未发送信息的情况不同,终端10已识别出曾发送过的信息的分组大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重发送该信息时分组大小发生了变化,则终端10将会接收到具有与已接收到的分组的大小不同的大小的分组,因此,将难以把该信息识别为同一信息。
此外,基站30-2可以优选地以比在不经过基站30-1的情况下直接接收到的信息的优先级更高的优先级来发送从基站30-1传送的信息。
接下来,参照图7,将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进行描述。
在此情况下,与以上参照图4描述的第一现有技术示例相同,使用基站主机设备50'。然而,与第一现有技术示例不同,基站主机设备50'不必为了以备可能的重发送请求而对已发送的信息执行缓冲或保持,因此,不需要对应的额外存储区。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地使用基站主机设备50',并且在基站主机设备50'中,对要发送信息赋予SN。SN表示要发送信息的顺序。然后,当发生交接时,由此信息的发送顺序可能颠倒,终端10的RLC功能通过参照初始如此赋予信息的SN,最终正确地获得原始信息连续性。
在第二实施例中,与图4中的第一现有技术示例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当进行交接时(T1到T2),基站30-1并不丢弃由于交接而无法发送的尚未发送信息SN-28到SN-31,而是将它们发送给基站30-2(向其进行了交接)。然后,由此将尚未发送信息从基站30-2发送给终端10,由此,终端10可以在不进行重发送请求的情况下获得所有原始信息。
因此,即使在交接的时段T1到T2期间丧失了所接收到的信息的连续性(…、SN-27、然后SN-32、…),终端10也不必对基站主机设备50'进行重发送请求。然后,终端10等待从基站30-1经由基站30-2发送的对应信息SN-28到SN-31(T13到T14)。在该时段期间,与图4的示例相同,终端10对从基站30-2接收到的信息SN-32到SN-37进行缓冲或保持,因此,停止对主计算机进行发送。
然后,当发送了对应信息SN-28到SN-31时(T14),基站30-2将这些信息发送给终端10,然后,将如上所述地接收并缓冲的信息SN-32到SN-37连续地发送给终端10。结果,在主计算机中,如图7所示,因为终端10毫无问题地如此获得了所有原始信息,所以确保了所接收到的信息的连续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如下功能不必要由这种特殊的基站主机设备50'来提供:当接收到信息时,对该信息赋予SN并将其传送给基站30-1或30-2。例如,相反,任何现有基站都可以具有对应的功能。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首先赋予SN的基站应当继续执行赋予SN的操作,直到通信断开。此外,优选的是,当另一基站具有小通信量或零通信量时,将赋予SN的功能转交给该另一基站。
此外,与以上参照图6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基站30-1和30-2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赋予TSN、执行缓冲以及利用TSN针对终端10执行重发送控制的功能。与以上情况相同,终端10具有如下功能:利用TS、执行对基站的重发送控制,而且如上所述,利用SN对所接收到的信息执行顺序控制。
然后,当发生交接时,基站30-1将尚未发送信息传送给向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30-2。
随同发生交接,终端10将TSN复位(T2),同时将SN保留原样。
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可优选地将已传送给终端10但是未从终端10接收到对其的确认的信息也视为基站30-1中的上述尚未发送信息。通过如此将这种信息(即,已从基站30-1发送但是终端未按完整状态接收到的信息)视为尚未发送信息,要再次将这种信息从基站30-1传送给基站30-2。结果,终端10可以确定地获得信息连续性。
此外,在此情况下,基站30-1可优选地将以下情况通知给基站30-2:要传送信息是对应于作为真实尚未发送信息的信息还是对应于已发送但是终端10未对其进行确认的信息。结果,当该信息是真实尚未发送信息时,基站30-2可以根据基站30-2与终端10之间所要求的实际通信质量来新设定最优分组大小。另一方面,当基站30-2被通知要传送信息是未对其进行确认的信息时,基站30-2可以认识到需要在不改变分组大小的情况下发送该信息。
这是因为,如上所述,与真实尚未发送信息的情况不同,终端10已识别出曾发送过的信息的分组大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重发送该信息时分组大小发生了变化,则终端10将会接收到具有与已接收到的分组的大小不同的大小的分组,因此,将难以把该信息识别为同一信息。
此外,基站30-2可优选地以比在不经过基站30-1的情况下直接接收到的信息的优先级更高的优先级来发送从基站30-1传送的信息。
接下来,参照图8到图11,将对用于实现根据上述各现有技术示例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的结构进行描述。
图8示出了例示以上参照图4描述的第一现有技术示例的通信系统中的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8中的基站主机设备50具有PDU(分组数据单元)51、SN赋予部52以及缓冲器53。
PDU51将从外部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息分成多个预定信息单元。SN赋予部52分别对如此获得的信息单元赋予SN。缓冲器53备用于重发送请求,以对已发送的信息进行缓冲或保持。
如图8所示,从基站主机设备50接收信息的基站30-1和30-2中的每一个都具有TSN赋予部31、缓冲器32、调制部33以及丢弃部34。
TSN赋予部31根据针对终端10的通信信道状况来确定最优分组大小,并对具有如此确定的分组大小的各信息集合赋予TSN。缓冲器32对曾发送的信息进行缓冲或保持,以进行重发送控制。调制部33根据要经由无线电信道发送给终端10的发送信息来生成发送信号。丢弃部34如上所述地丢弃由于交接事件而无法发送给终端10的信息。
如图8所示,从基站30-1和30-2(即,蜂窝电话等)接收信息的终端10具有解调部9、TSN(重发送)顺序控制部11以及SN(重发送)顺序控制部12。
解调部9对从基站30-1或30-2发送的信号进行解调,以获得信息;具有缓冲功能的TSN(重发送)顺序控制部11利用TSN对基站30-1或30-2执行重发送控制。也具有缓冲功能的SN(重发送)顺序控制部12对基站30-1或30-2执行重发送控制。
图9示出了例示以上参照图5描述的第二现有技术示例的通信系统中的各通信装置的框图。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中,略去了基站主机设备50。
经由网络从外部通信装置100接收信息的基站30-1和30-2中的每一个都具有TSN赋予部31、缓冲器部32、调制部33以及TSN顺序控制部36。
TSN赋予部31根据针对终端10的通信信道状况来确定最优分组大小,并对具有如此确定的分组大小的各信息集合赋予TSN。缓冲器32对发送信息进行缓冲,以进行重发送控制。调制部33根据要经由无线电信道发送给终端10的信息来生成发送信号。如上所述,TSN顺序控制部36等待要从基站(从该基站进行了交接)传送的尚未发送信息,并且,当接收到该信息时,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连同已缓冲的信息一起执行重排。
接收从基站30-1或30-2发送的信息的终端10具有解调部9和TSN(重发送)顺序控制部11。
解调部9对从基站30-1或30-2发送的信号进行解调,以获得信息;具有缓冲功能的TSN(重发送)顺序控制部11利用TSN对基站30-1或30-2执行重发送控制。
图10示出了例示根据以上参照图6描述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各通信装置的框图。
同样,在此情况下,与图9的情况相同,略去了基站主机设备50。
与图9所示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基站30-1和30-2中的每一个中,不需要TSN顺序控制部36。除此以外,图10的结构与图9的结构相同。
与图9中的终端10不同,从基站30-1和30-2接收信息的终端10具有两个TSN(重发送)控制部11-1和11-2。除此以外,图10的结构与图9的结构相同。
需要这两个TSN(重发送)控制部11-1和11-2的原因在于,如以上参照图6所描述的那样,终端10应对两组TSN进行管理。即,这些TSN(重发送)控制部11-1和11-2分别对应于以上参照图6所描述的MAC-hs功能11-1和11-2。即,一个对由从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30-1)赋予的TSN进行管理,而另一个对由向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30-2)赋予的TSN进行管理。
终端10还具有用于对从这些TSN(重发送)顺序控制部11-1和11-2获得的两组TSN进行组合的组合部13。这是因为,必须对由从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即,图6的示例中的基站30-1)赋予了TSN的接收信息和由向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即,图6的示例中的基站30-2)赋予了TSN的接收信息进行组合,由此来确保这些接收信息之间的连续性。
图11示出了例示根据以上参照图7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基本上,在图11中,设置有与以上参照图8所描述的第一现有技术示例中的通信系统的那些结构相同的结构。
以下只对与图8的结构中的部分不同的部分进行描述,并略去重复的描述。
首先,如上所述,在基站主机设备50'中不需要缓冲器53。这是因为,不必备用于来自终端10的可能的重发送请求。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基站30-1不丢弃在进行交接时无法发送给终端10的信息,并且将该信息经由基站30-2发送给终端10。
此外,如图11所示,在基站30-1和30-2中的任何一个中都不需要丢弃部34,而是在其中设置有传送控制部38。
当在从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图7的示例中的30-1)中包括有传送控制部38时,传送控制部38具有在进行交接时根据由终端10给出的通知而识别出向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30-2)的功能,由此可以将缓冲在缓冲器32中的无法发送给终端10的尚未发送信息发送给向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相反,当在向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30-2)中包括有传送控制部38时,传送控制部38具有从基站(30-1)(从其进行了交接)接收尚未发送信息的功能。
接下来,参照图12,通过在第一现有技术示例中的通信系统(图12(a))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2(b))之间的比较来进行描述。
如图12(a)所示,当基站主机设备50从外部通信装置100接收到信息时(步骤S101),它赋予SN(步骤S102),并将该信息发送给基站30-1(步骤S103)。
接收到该信息的基站30-1对分组大小进行设定,并对该信息赋予TSN(步骤S104),然后将该信息发送给终端10(步骤S106)。终端10将该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主计算机(步骤S107)。
假设此时发生交接(HO),基站30-1丢弃无法发送给终端10的尚未发送信息(步骤S108),基站主机设备50随后将该信息发送给向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30-2(步骤S109)。
接收到该信息的基站30-2对分组大小进行设定,赋予TSN(步骤S110),并将该信息发送给终端10(步骤S111)。终端10参照所接收到的信息的SN,由此,识别出在信息中出现的丢失(步骤S112)。结果,经由基站30-2向基站主机设备50进行重发送请求(步骤S112和S114)。
基站主机设备50接收到该重发送请求并将对应的信息经由基站30-2发送给终端10(步骤S115、S116以及S117)。
接收到该信息的终端10按根据SN的顺序将该信息连同尚未发送给主计算机的信息一起发送给主计算机(步骤S118)。
在第二现有技术示例的本系统中,如上所述,终端10通过参照SN来识别所接收到的信息的丢失,对基站主机设备50进行重发送请求,等待要再次发送给终端10的对应信息,并连同至此接收到的信息一起发送如此获得的补充信息。因此,由于进行重新发送所需要的时间而出现了通信延迟。
另一方面,在根据图12(b)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如上所述,在从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30-1中不丢弃在进行交接时尚未发送的信息,而是将其传送给向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30-2(步骤S124)。基站30-2接着将该信息原样发送给终端10(步骤S125)。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基站主机设备50',它赋予SN(步骤S102),并且如此赋予的SN不会受到其后发生的交接(HO)的影响。因此,终端10通过参照所接收到的信息的SN,无论接收信息的实际顺序如何,都可以确定所接收到的信息的原始顺序。然后,根据由此正确地识别出的顺序,终端10可以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排列,这样,可以在确保原始信息连续性的情况下将信息发送给主计算机1(步骤S126)。
图12(b)的本系统与图12(a)的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如上所述,在图12(b)的系统中,不需要针对丢失的信息从基站主机设备50'进行重发送处理。结果,可以在确定地确保原始信息连续性的情况下有效地缩短用于向主计算机1发送信息所需的总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12(b)中,对具有与图12(a)的那些步骤相同的内容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略去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接下来,参照图13,通过在第二现有技术示例中的通信系统(图13(a))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3(b))之间的比较来进行描述。
在图13(a)的系统中,当基站30-1从外部通信装置100接收到信息时(步骤S101),它对分组大小进行设定、赋予TSN(步骤S131)、并将该信息发送给终端10(步骤S132)。终端10将该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主计算机1(步骤S133)。
假设此时发生交接(HO),从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30-1将作为由于进行交接的结果而无法发送给终端的尚未发送信息传送给向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30-2(步骤S136)。
向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30-2由此从外部通信装置100接收到信息,对该信息进行缓冲而不发送,并等待要从基站30-1(从其进行了交接)传送的尚未发送信息。然后,当接收到该尚未发送信息时,基站30-2将该信息连同至此已缓冲的接收信息一起发送给终端10(步骤S137和S138)。终端10接着将如此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主计算机1(步骤S139)。
在图13(a)的本系统中,如上所述,向其进行了交接的基站30-2停止对终端10进行信息发送,直到从基站30-1(从其进行了交接)向基站30-2传送了尚未发送信息。因此,在该时段期间,不能有效利用通信资源。
此外,由于基站30-2在该时段期间应当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缓冲,即,进行保持,因此需要额外的存储区。
与之对照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13(b)的系统中,即使直到从基站30-1(从其进行了交接)向基站30-2(向其进行了交接)传送尚未发送信息(步骤S136)之前,也继续对终端10进行信息发送。在该时段期间,如上所述,对从外部通信装置100接收到的信息赋予不会与基站30-1中的TSN重合的TSN(步骤S141),然后将如此赋予了TSN的信息发送给终端10(步骤S142)。
此时,如上所述,对由终端10直接经由基站30-2(而不曾经过基站30-1)从外部通信装置100接收到的信息(步骤S135、S142)和由终端10经由基站30-1然后经由30-2接收到的信息(步骤S136、S143)赋予彼此间不重合的TSN。结果,无论终端10中的实际接收顺序如何,终端10都可以在这些信息之间进行确定的区分,这样,可以正确地识别出信息的原始顺序。终端10接着可以根据如此识别出的原始顺序对所接收到的信息执行重排,由此可以在确保原始信息连续性的情况下将信息发送给主计算机1(步骤S144)。
这样,根据图13(b)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连续地利用了基站30-1/30-2与终端10之间的通信资源,因此可以有效利用该资源。而且,基站不必具有用于对在等待要从基站(从其进行了交接)传送的尚未发送信息的过程中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缓冲的额外存储区,因此,可以有效减少基站中的所需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13(b)中,对与图13(a)的那些步骤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略去对其的重复描述。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多个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以下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发明的基本概念的情况下进行变型和修改。
本发明基于2006年3月27日提交的日本在先申请第2006-086537号,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于此。

Claims (2)

1.一种执行从基站到终端的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传送步骤,从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传送数据,所传送的数据包括尚未从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的数据、以及已从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但从所述终端尚未接收到确认的数据;
识别信息接收步骤,所述第二基站接收识别信息的通知;
发送步骤,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从所述传送步骤获取的传送数据,并附加所述识别信息而发送不是从所述传送步骤获取的数据,所附加的识别信息与传送步骤中发送的传送数据的识别信息不重合;以及
数据接收步骤,所述终端接收从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传送数据,并接收没有包含在所述传送数据中的被所述第二基站附加了所述识别信息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在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传送数据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不是从所述传送步骤获取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到的通知中包含的识别信息是附加到所述没有包含在所述传送数据中的数据的所述识别信息的初始值,并且每次传输没有包含在所述传送数据中的数据时,对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到的通知中包含的识别信息进行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没有包含在所述传送数据中的数据是从不同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所述第二基站的主机装置直接接收到的数据。
CN201210256953.5A 2006-03-27 2007-03-23 无线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1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86537 2006-03-27
JP2006086537A JP4778342B2 (ja) 2006-03-27 2006-03-27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CN2007100894428A CN101047894B (zh) 2006-03-27 2007-03-23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94428A Division CN101047894B (zh) 2006-03-27 2007-03-23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1054A CN102781054A (zh) 2012-11-14
CN102781054B true CN102781054B (zh) 2016-04-20

Family

ID=38180411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655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1053B (zh) 2006-03-27 2007-03-23 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CN20101010438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0595B (zh) 2006-03-27 2007-03-23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20101010439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207B (zh) 2006-03-27 2007-03-23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20121025654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1051B (zh) 2006-03-27 2007-03-23 无线通信方法
CN20121025654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1052B (zh) 2006-03-27 2007-03-23 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CN20101010439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0643B (zh) 2006-03-27 2007-03-23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20071008944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7894B (zh) 2006-03-27 2007-03-23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20121025695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1054B (zh) 2006-03-27 2007-03-23 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655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1053B (zh) 2006-03-27 2007-03-23 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CN20101010438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0595B (zh) 2006-03-27 2007-03-23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20101010439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207B (zh) 2006-03-27 2007-03-23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20121025654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1051B (zh) 2006-03-27 2007-03-23 无线通信方法
CN20121025654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1052B (zh) 2006-03-27 2007-03-23 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CN20101010439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0643B (zh) 2006-03-27 2007-03-23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20071008944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7894B (zh) 2006-03-27 2007-03-23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23609A1 (zh)
EP (3) EP2720495B1 (zh)
JP (1) JP4778342B2 (zh)
KR (6) KR100875045B1 (zh)
CN (8) CN1027810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14792B1 (ko) 2007-04-26 2012-02-28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기지국, 이동국, 통신 시스템, 송신 방법 및 리오더링 방법
EP2276315B8 (en) 2007-09-28 2014-07-16 Signal Trust for Wireless Innovation Method for completing an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E-DCH)
JP5372001B2 (ja) 2007-10-25 2013-12-18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Cell_fach状態における拡張mac−e/esリソースの管理およびセットアップ
US20090168723A1 (en) 2007-11-27 2009-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out-of-order packets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127933B2 (ja) 2008-01-02 2013-01-23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セル再選択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ITTO20100536A1 (it) * 2010-06-22 2011-12-23 Univ Macquarie Metodo di realizzazione di una struttura accordabile elettronicamente, e struttura accordabile elettronicamente
JP5012994B2 (ja) * 2010-12-28 2012-08-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0206015B2 (en) * 2015-10-30 2019-02-12 Faraday & Futur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le data communication
CN113556690B (zh) * 2020-04-24 2022-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0371A (en) * 1995-12-01 1999-08-17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aintaining the composition of transferred data during handover
CN1669350A (zh) * 2002-09-24 2005-09-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包传输/发送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0396A (ja) * 1990-05-25 1992-02-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3075260B2 (ja) * 1998-05-20 2000-08-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バッファリング制御方法およびバッファリング方式システム
US6801512B1 (en) * 2000-03-23 2004-10-0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276207B2 (ja) * 2001-04-26 2009-06-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データリンク伝送制御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EP1253736A3 (en) * 2001-04-26 2003-12-10 NTT DoCoMo, Inc. Data link transmission control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6725040B2 (en) * 2001-07-09 2004-04-20 Asustek Computer Inc. Lossless SRNS relocation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2003069617A (ja) * 2001-08-27 2003-03-07 Ntt Docomo Inc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装置、基地局、エッジルータ、中継ルータ、無線端末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KR100438443B1 (ko) * 2001-12-12 2004-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프 수행방법
DE60204867T2 (de) * 2002-07-16 2006-05-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aketsortierung in einem mobilen Kommunikationsnetzwerk
US8254935B2 (en) * 2002-09-24 2012-08-28 Fujitsu Limited Packet transferring/transmitting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171875A1 (en) 2004-02-25 2007-07-26 Yukinori Sud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351400B2 (en) * 2004-05-05 2013-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verhead reduction in an enhanced up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E602004010851T2 (de) * 2004-05-14 2008-12-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en zur duplikatpaketidentifikation während eines handover
KR100921241B1 (ko) * 2004-06-16 2009-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유닛 처리 시스템
US20060062173A1 (en) * 2004-09-17 2006-03-2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during soft hand offs in a wireless system
KR20060084749A (ko) * 2005-01-20 2006-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바일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멀티캐스트를 이용한핸드오버 방법
US8228917B2 (en) * 2005-04-26 2012-07-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iphering and re-ordering packe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858690B2 (ja) * 2006-06-14 2012-0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時のデータ伝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0371A (en) * 1995-12-01 1999-08-17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aintaining the composition of transferred data during handover
CN1669350A (zh) * 2002-09-24 2005-09-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包传输/发送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28077A (ko) 2010-03-11
EP2720495B1 (en) 2015-05-27
KR100875045B1 (ko) 2008-12-19
CN102781051A (zh) 2012-11-14
CN102781053A (zh) 2012-11-14
KR101006610B1 (ko) 2011-01-07
CN101047894B (zh) 2012-08-08
CN101790207A (zh) 2010-07-28
EP2723125A1 (en) 2014-04-23
KR20070096848A (ko) 2007-10-02
CN101820595A (zh) 2010-09-01
CN101790207B (zh) 2013-05-08
EP1841274A1 (en) 2007-10-03
KR101075667B1 (ko) 2011-10-21
US20070223609A1 (en) 2007-09-27
CN101047894A (zh) 2007-10-03
KR20080080266A (ko) 2008-09-03
KR101075731B1 (ko) 2011-10-21
CN102781053B (zh) 2017-02-01
CN102781052A (zh) 2012-11-14
EP2720495A1 (en) 2014-04-16
KR100917760B1 (ko) 2009-09-15
CN102781054A (zh) 2012-11-14
JP4778342B2 (ja) 2011-09-21
KR20100123666A (ko) 2010-11-24
JP2007266775A (ja) 2007-10-11
CN102781051B (zh) 2016-04-20
EP2723125B1 (en) 2015-05-27
CN101820643B (zh) 2013-07-24
EP1841274B1 (en) 2014-02-26
CN101820643A (zh) 2010-09-01
KR20110088476A (ko) 2011-08-03
CN102781052B (zh) 2015-06-10
KR101006605B1 (ko) 2011-01-07
KR20090057179A (ko) 2009-06-04
CN101820595B (zh)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1054B (zh) 无线通信方法
US7627317B2 (en) Metho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ets in a mobile radio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mobile radio system
CN101094446B (zh) 移动通信系统和在发生切换时发送数据的方法
EP2648455A1 (en) Method for dropping packet dat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484081B1 (en)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2625471A (zh) 无线链路的重建方法及装置
JP4796633B2 (ja)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JP5012994B2 (ja)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4869361B2 (ja) 通信方法、基地局、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