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6862A - 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6862A
CN102776862A CN2012102466685A CN201210246668A CN102776862A CN 102776862 A CN102776862 A CN 102776862A CN 2012102466685 A CN2012102466685 A CN 2012102466685A CN 201210246668 A CN201210246668 A CN 201210246668A CN 102776862 A CN102776862 A CN 102776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mud
calcite
hydroxyapatite
brown glas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66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6862B (zh
Inventor
詹艳慧
林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2466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768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76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6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6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68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它设有两层土工布层和位于两层土工布层之间的底泥覆盖材料层,所述的底泥覆盖材料层是重量比5∶1-1000∶1的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组合物,所述的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粒径均为6目-600目。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在控制底泥磷释放中的应用。其优点是:土工布层能有效防止底泥覆盖材料层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受到外界条件的破坏,而且还使失效的底泥覆盖材料层的定期更换变得简单;底泥覆盖材料层由重量比5∶1-1000∶1的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组合物构成,可有效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对底泥中磷的固定速率快,固定效率高;经济节约,适于普遍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地表水体污染底泥磷释放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的产生量日益增加,而我国的污水处理率相对较低,导致大量未经处理达标的污水直接进入我国水体,造成了水体的严重污染。目前,我国的许多水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而底泥是进入水体磷的重要归宿和蓄积库。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底泥中的磷可能会释放出来,再次污染水体。因此,有效控制底泥中磷的释放对于我国水体的富营养化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受污染底泥的修复问题是当前地表水体污染治理的一个棘手问题。纵观国内外的污染底泥修复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异地修复技术和原位修复技术。污染底泥异地修复技术主要是指底泥疏竣及疏竣底泥的处理处置。与异地修复技术相比,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所需费用低、可以避免底泥疏浚过程中底泥再悬浮对水体的污染及疏浚底泥输送过程和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不需要额外的处理处置场地等优点。因此,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底泥覆盖是一种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技术,即于污染底泥上部覆盖一层或多层覆盖层使底泥与上覆水隔开并阻止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覆盖系统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限制污染底泥的环境影响:(1)将污染底泥与底栖生物物理性地分开;(2)固定污染底泥,以防止底泥再悬浮或迁移;(3)降低底泥污染物向上覆水的扩散通量。常用的底泥覆盖材料包括清洁沉积物、沙子和砾石等。国外已经对由清洁沉积物、沙子和砾石构成的底泥覆盖系统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进行了许多成功的应用。但是清洁沉积物、沙子和砾石等属于惰性材料,对底泥所释放污染物的固定能力较差,这导致由惰性材料构建的覆盖系统(即“底泥惰性覆盖系统”)控制底泥污染物释放的效率较低。为克服底泥惰性覆盖系统的缺陷,人们提出了底泥活性覆盖系统的概念,即采用可以吸附或共沉淀污染物的材料构建的底泥覆盖系统。与底泥惰性覆盖系统相比,底泥活性覆盖系统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的效率明显提高。
方解石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碳酸盐矿物,容易获得且成本低廉。以往的研究已经表明由方解石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可以较为有效地控制底泥中磷的释放。但是,这种由单一方解石材料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1)方解石对水中磷的固定速率通常比较慢,这导致由方解石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抑制底泥中磷释放的效率不是非常理想;(2)由单一方解石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的厚度往往比较薄,容易受水流冲刷或风浪、水生动物扰动等的影响,这导致这种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完整性易受水流、风浪和水生动物等外界条件的破坏,从而降低了这种底泥活性覆盖系统控制底泥中磷释放的效果。因此,研发对水中磷固定速率快、固定效率高以及完整性不易受到外界破坏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专利文献CN 201110335400.4,申请日2011-10-28,公开了一种去除和回收废水中磷酸盐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方解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投加到磷酸根离子浓度为10~500mg/L、pH值为3~10的废水中,再将得到的固液混合物振荡或搅拌0.5~24小时;其中方解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与废水的用量比为1~100g/L;方解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中,方解石与羟基磷灰石的重量比为1∶1~100∶1。本方法利用方解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对废水中磷酸盐的去除和回收速率和效率明显高于单独利用方解石作为吸附剂的情况,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对废水中磷酸盐的去除,缩短除磷工艺所需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降低除磷工艺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但是目前关于利用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组合物控制底泥磷释放的产品和方法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底泥活性覆盖系统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所述的系统设有两层土工布层和位于两层土工布层之间的底泥覆盖材料层,所述的底泥覆盖材料层是重量比5∶1-1000∶1的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组合物。所述的底泥覆盖材料层是重量比85∶15-150∶1的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组合物。所述的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粒径均为6目-600目。所述的底泥覆盖材料层的厚度≥2mm。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如上任一所述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在控制底泥磷释放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方法,是将如上任一所述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覆盖于底泥上。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通过土工布层将底泥覆盖材料层与上覆水和底泥隔开,不仅能有效防止底泥覆盖材料层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受到外界条件的破坏,而且还使失效的底泥覆盖材料层的定期更换变得简单;
2、本发明的底泥覆盖材料层由重量比5∶1-1000∶1的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组合物构成,可有效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对底泥中磷的固定速率快,固定效率高;
3、本发明使用方解石和少量的羟基磷灰石可达到显著的减少底泥磷释放的效果,经济节约,适于普遍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实施例2和3模拟实验期间上覆水中磷浓度的变化规律图。
附图3是实施例4和5模拟实验期间上覆水中磷浓度的变化规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标记如下:
1.底泥             2.土工布层
3.底泥覆盖材料层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设有两层土工布层2,所述的两层土工布层2之间设有一层底泥覆盖材料层3,所述的底泥覆盖材料层3是重量比5∶1-1000∶1的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组合物,所述的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粒径均为6目-600目。
使用时,直接将本发明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平铺于底泥1之上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土工布层2是采用有纺土工布和无纺土工布制成,由于土工布具有优秀的过滤、排水、隔离、加筋、防渗、防护作用,因此可保护底泥覆盖材料层3不易被水流冲刷或风浪、水生动物扰动等造成流失,能较久地保持底泥覆盖材料层3的完整性,充分发挥底泥覆盖材料层3控制底泥1中磷释放的作用,且土工布2具备重量轻、抗拉强度高、渗透性好、耐高温、抗冷冻、耐老化、耐腐蚀的优点,便于施工、经久耐用,还可以使失效的底泥覆盖材料层3的定期更换变得简单;所述的方解石英文名为Calcite,分子式:CaCO3;所述的羟基磷灰石英文名:Hydroxyapatite,分子式:Ca10(PO4)6(OH)2
实施例2
1、首先采用溶液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将50 mL 浓度为1mol/L的Ca(NO3)2溶液与30 mL浓度为1 mol/L的(NH4)2HPO4溶液混合,用0.8 mol/L NH3·OH溶液调节pH至9,再将混合液置于振荡器中,150转/分的速度下振荡48小时,取沉淀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得到羟基磷灰石,再破碎为粒径过200目的颗粒。重复上述过程4次,收集所有的羟基磷灰石样品备用。购买方解石,将方解石破碎,过筛,得粒径为过300目的方解石。
2、采集受污染的池塘表层底泥。分别称取1000 g表层底泥置于3个体积为2.5 L的棕色玻璃瓶中,使每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的厚度约为6 cm。对每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加以不同的处理。第一个棕色玻璃瓶中底泥不做任何处理。对第二个棕色玻璃瓶中底泥施加以下处理:先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底泥表面,再将100 g方解石覆盖于土工布上方,最后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方解石覆盖层上方,覆盖层的厚度为2.6 mm。对第三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施加以下处理:先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底泥表层,再将85g方解石和15g羟基磷灰石组合物覆盖于土工布上方,最后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组合物上方,覆盖层的厚度为2.6 mm。然后分别向三个玻璃瓶中注满脱氧的人工配制水(蒸馏水,初始pH值7.50,加入NaCl至浓度为10 mmol/L,加入NaHCO3至浓度为2 mmol/L),密封后置于30℃恒温培养箱内,定期移取50 mL上覆水水样,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上覆水中磷酸盐的浓度,测定波长λ=700 nm。
3、实验结果见附图2。由附图2可见,厌氧状态下无任何处理底泥会释放出磷,导致上覆水受到磷的污染。由方解石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可以明显降低底泥中磷向上覆水迁移的速率。由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组合物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控制底泥中磷释放的效率明显高于由单独方解石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同时固定速率明显加快。
实施例3
1、首先采用溶液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将50 mL 浓度为1 mol/L的Ca(NO3)2溶液与30 mL浓度为1 mol/L的(NH4)2HPO4溶液混合,用0.8 mol/L NH3·OH溶液调节pH至9,再将混合液置于振荡器中,150转/分的速度下振荡48小时,取沉淀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得到羟基磷灰石,再破碎为粒径过200目的颗粒。重复上述过程4次,收集所有的羟基磷灰石样品备用。购买方解石,将方解石破碎,过筛,得粒径为过300目的方解石。
2、采集受污染的池塘表层底泥。分别称取1000 g表层底泥置于3个体积为2.5 L的棕色玻璃瓶中,使每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的厚度约为6 cm。对每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加以不同的处理。第一个棕色玻璃中底泥不做任何处理。对第二个棕色玻璃瓶中底泥施加以下处理:先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底泥表面,再将200 g方解石覆盖于土工布上方,最后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方解石覆盖层上方,覆盖层的厚度为5.2 mm。对第三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施加以下处理:先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底泥表层,再将185g方解石和15g羟基磷灰石组合物覆盖于土工布上方,最后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组合物上方,覆盖层的厚度为5.2 mm。然后分别向三个玻璃瓶中注满脱氧的人工配制水(蒸馏水,初始pH值7.50,加入NaCl至浓度为10 mmol/L,加入NaHCO3至浓度为2 mmol/L),密封后置于30℃恒温培养箱内,定期移取50 mL上覆水水样,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上覆水中磷酸盐的浓度,测定波长λ=700 nm。
3、实验结果见附图2。由附图2可见,厌氧状态下无任何处理底泥会释放出磷,导致上覆水受到磷的污染。由方解石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可以明显降低底泥中磷向上覆水迁移的速率。由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组合物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控制底泥中磷释放的效率明显高于由单独方解石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同时固定速率明显加快。
实施例4
1、首先采用溶液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将50 mL 浓度为1 mol/L的Ca(NO3)2溶液与30 mL浓度为1 mol/L的(NH4)2HPO4溶液混合,用0.8 mol/L NH3·OH溶液调节pH至9,再将混合液置于振荡器中,150转/分的速度下振荡48小时,取沉淀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得到羟基磷灰石,再破碎为粒径过200目的颗粒。购买方解石,将方解石破碎,过筛,得粒径为过300目的方解石。
2、采集受污染的河流表层底泥。分别称取800g表层底泥置于3个体积为2.5 L的棕色玻璃瓶中,使每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的厚度约为5 cm。对每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加以不同的处理。第一个棕色玻璃瓶中底泥不做任何处理。对第二个棕色玻璃瓶中底泥施加以下处理:先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底泥表面,再将150 g方解石覆盖于土工布上方,最后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方解石覆盖层上方,覆盖层的厚度为3.9 mm。对第三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施加以下处理:先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底泥表层,再将150 g方解石和1 g羟基磷灰石组合物覆盖于土工布上方,最后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组合物上方,覆盖层的厚度为3.9 mm。然后分别向三个玻璃瓶中注满脱氧的天然河水,密封后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定期移取50 mL上覆水水样,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上覆水中磷酸盐的浓度,测定波长λ=700 nm。
3、实验结果见附图3。由附图3可见,厌氧状态下无任何处理底泥会释放出磷,导致上覆水受到磷的污染。由方解石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可以明显降低底泥中磷向上覆水迁移的速率。由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组合物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控制底泥中磷释放的效率明显高于由单独方解石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同时固定速率明显加快。
实施例5
1、首先采用溶液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将50 mL 浓度为1mol/L的Ca(NO3)2溶液与30 mL浓度为1 mol/L的(NH4)2HPO4溶液混合,用0.8 mol/L NH3·OH溶液调节pH至9,再将混合液置于振荡器中,150转/分的速度下振荡48小时,取沉淀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得到羟基磷灰石,再破碎为粒径过200目的颗粒。购买方解石,将方解石破碎,过筛,得粒径为过300目的方解石。
2、采集受污染的河流表层底泥。分别称取800 g表层底泥置于3个体积为2.5 L的棕色玻璃瓶(直径为15 cm)中,使每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的厚度约为5 cm。对每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加以不同的处理。第一个棕色玻璃瓶中底泥不做任何处理。对第二个棕色玻璃瓶中底泥施加以下处理:先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底泥表面,再将75 g方解石覆盖于土工布上方,最后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方解石覆盖层上方,覆盖层的厚度为1.9 mm。对第三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施加以下处理:先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底泥表层,再将75 g方解石和1 g羟基磷灰石组合物覆盖于土工布上方,最后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组合物上方,覆盖层的厚度为2.0 mm。然后分别向三个玻璃瓶中注满脱氧的天然河水,密封后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定期移取50 mL上覆水水样,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上覆水中磷酸盐的浓度,测定波长λ=700 nm。
3、实验结果见附图3。由附图3可见,厌氧状态下无任何处理底泥会释放出磷,导致上覆水受到磷的污染。由方解石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可以明显降低底泥中磷向上覆水迁移的速率。由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组合物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控制底泥中磷释放的效率明显高于由单独方解石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同时固定速率明显加快。
实施例6
1、首先采用溶液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将50 mL 浓度为1 mol/L的Ca(NO3)2溶液与30 mL浓度为1 mol/L的(NH4)2HPO4溶液混合,用0.8 mol/L NH3·OH溶液调节pH至9,再将混合液置于振荡器中,150转/分的速度下振荡48小时,取沉淀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得到羟基磷灰石,再破碎为粒径过300目的颗粒。购买方解石,将方解石破碎,过筛,得粒径为过200目的方解石。
2、采集受污染的池塘表层底泥。分别称取1000g表层底泥置于2个体积为2.5 L的棕色玻璃瓶(直径为15 cm)中,使每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的厚度约为6 cm。对每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加以不同的处理。第一个棕色玻璃瓶中底泥不做任何处理。对第二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施加以下处理:先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底泥表层,再将75 g方解石和15 g羟基磷灰石组合物覆盖于土工布上方,最后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组合物上方,覆盖层的厚度为2.3 mm。然后分别向三个玻璃瓶中注满脱氧的人工配制水(蒸馏水,初始pH值7.50,加入NaCl至浓度为10 mmol/L,加入NaHCO3至浓度为2 mmol/L),密封后置于30℃恒温培养箱内,定期移取50 mL上覆水水样,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上覆水中磷酸盐的浓度,测定波长λ=700 nm。
3、实验结果发现,厌氧状态下无任何处理底泥会释放出磷,导致上覆水磷浓度由初始时刻的0 mg/L增加到第83天的9.26 mg/L。由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组合物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系统作用下上覆水的磷浓度由初始时刻的0 mg/L增加到第83天的0.38 mg/L,这说明由75g方解石和15g羟基磷灰石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泥中磷的释放。
实施例7
1、首先采用溶液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将50 mL 浓度为1 mol/L的Ca(NO3)2溶液与30 mL浓度为1 mol/L的(NH4)2HPO4溶液混合,用0.8 mol/L NH3·OH溶液调节pH至9,再将混合液置于振荡器中,150转/分的速度下振荡48小时,取沉淀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得到羟基磷灰石,再破碎为粒径过6目的颗粒。购买方解石,将方解石破碎,过筛,得粒径为过300目的方解石。
2、采集受污染的河流表层底泥。分别称取800 g表层底泥置于2个体积为2.5 L的棕色玻璃瓶(直径为15 cm)中,使每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的厚度约为5 cm。对每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加以不同的处理。第一个棕色玻璃瓶中底泥不做任何处理。对第二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施加以下处理:先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底泥表层,再将1000 g方解石和1 g羟基磷灰石组合物覆盖于土工布上方,最后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组合物上方,覆盖层的厚度为25.7 mm。然后分别向三个玻璃瓶中注满脱氧的天然河水,密封后置于25-30℃恒温培养箱内,定期移取50 mL上覆水水样,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上覆水中磷酸盐的浓度,测定波长λ=700 nm。
3、实验结果表明,底泥无任何处理情况下玻璃瓶中上覆水的磷浓度由初始时刻的0.012 mg/L增加到的第30天的0.53 mg/L,这说明厌氧状态下无任何处理底泥会释放出磷,导致上覆水受到磷的污染。底泥覆盖1000 g方解石和1g羟基磷灰石情况下玻璃瓶中上覆水的磷浓度由0.012 mg/L增加到第30天的0.031 mg/L,这说明由1000g方解石和1g羟基磷灰石组合物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泥中磷的释放。
实施例8
1、首先采用溶液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将50 mL 浓度为1 mol/L的Ca(NO3)2溶液与30 mL浓度为1 mol/L的(NH4)2HPO4溶液混合,用0.8 mol/L NH3·OH溶液调节pH至9,再将混合液置于振荡器中,150转/分的速度下振荡48小时,取沉淀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得到羟基磷灰石,再破碎为粒径过200目的颗粒。购买方解石,将方解石破碎,过筛,得粒径为过6目的方解石。
2、采集受污染的河流表层底泥。分别称取1000 g表层底泥置于2个体积为2.5 L的棕色玻璃瓶(直径为15 cm)中,使每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的厚度约为5 cm。对每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加以不同的处理。第一个棕色玻璃瓶中底泥不做任何处理。对第二个棕色玻璃瓶中的底泥施加以下处理:先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底泥表层,再将1000 g方解石和1 g羟基磷灰石组合物覆盖于土工布上方,最后将一张土工布覆盖于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组合物上方。然后分别向二个玻璃瓶中注满脱氧的天然河水,密封后置于30℃恒温培养箱内,定期移取50 mL上覆水水样,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上覆水中磷酸盐的浓度,测定波长λ=700 nm。
3、实验结果表明,底泥无任何处理情况下玻璃瓶中上覆水的磷浓度由初始时刻的0.005mg/L增加到的第48天的0.308 mg/L,这说明厌氧状态下无任何处理底泥会释放出磷,导致上覆水受到磷的污染。底泥覆盖1000 g方解石和1g羟基磷灰石情况下玻璃瓶中上覆水的磷浓度由0.005 mg/L增加到第48天的0.036 mg/L,这说明由1000g方解石和1g羟基磷灰石组合物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层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泥中磷的释放。
综合上述实施例2-8可知,使用重量比5∶1-1000∶1的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泥磷的释放,并且由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组合物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控制底泥磷释放的效率明显优于由单独方解石构建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另外,虽然羟基磷灰石也可以控制底泥释放,但是其价格较为昂贵,因此,本发明还达到了节约经济的目的,适于普遍推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设有两层土工布层和位于两层土工布层之间的底泥覆盖材料层,所述的底泥覆盖材料层是重量比5∶1-1000∶1的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组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泥覆盖材料层是重量比85∶15-150∶1的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组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粒径均为6目-60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泥覆盖材料层的厚度≥2m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在控制底泥磷释放中的应用。
6.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覆盖于底泥上。
CN201210246668.5A 2012-07-17 2012-07-17 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68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6668.5A CN102776862B (zh) 2012-07-17 2012-07-17 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6668.5A CN102776862B (zh) 2012-07-17 2012-07-17 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6862A true CN102776862A (zh) 2012-11-14
CN102776862B CN102776862B (zh) 2015-07-29

Family

ID=47121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666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6862B (zh) 2012-07-17 2012-07-17 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7686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9762A (zh) * 2013-09-13 2013-12-25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原位控制地表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活性覆盖系统和方法
CN104895005A (zh) * 2015-03-20 2015-09-09 上海建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底泥活性覆盖治理河道污染的方法
CN106186596A (zh) * 2016-07-01 2016-12-0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湖泊水体污染的阻控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0074A (ja) * 2003-07-07 2005-02-03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覆砂材及び水底の覆砂方法
US20090208290A1 (en) * 2003-11-19 2009-08-20 Amco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ntaminant-reactive geocomposite ma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use
CN101870547A (zh) * 2010-05-11 2010-10-27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原位治理富营养水体底泥磷释放的方法
KR101039534B1 (ko) * 2010-12-06 2011-06-09 주식회사 미래지앤씨 복합소재 매트를 이용한 해양오염퇴적물의 현장 캐핑 처리장치
CN102432083A (zh) * 2011-10-28 2012-05-02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去除和回收废水中磷酸盐的方法
CN202284288U (zh) * 2011-10-18 2012-06-27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控制底泥污染物释放的覆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0074A (ja) * 2003-07-07 2005-02-03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覆砂材及び水底の覆砂方法
US20090208290A1 (en) * 2003-11-19 2009-08-20 Amco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ntaminant-reactive geocomposite ma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use
CN101870547A (zh) * 2010-05-11 2010-10-27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原位治理富营养水体底泥磷释放的方法
KR101039534B1 (ko) * 2010-12-06 2011-06-09 주식회사 미래지앤씨 복합소재 매트를 이용한 해양오염퇴적물의 현장 캐핑 처리장치
CN202284288U (zh) * 2011-10-18 2012-06-27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控制底泥污染物释放的覆盖系统
CN102432083A (zh) * 2011-10-28 2012-05-02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去除和回收废水中磷酸盐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祝凌燕等: "受污染沉积物原位覆盖材料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9762A (zh) * 2013-09-13 2013-12-25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原位控制地表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活性覆盖系统和方法
CN103469762B (zh) * 2013-09-13 2016-02-10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原位控制地表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活性覆盖系统和方法
CN104895005A (zh) * 2015-03-20 2015-09-09 上海建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底泥活性覆盖治理河道污染的方法
CN106186596A (zh) * 2016-07-01 2016-12-0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湖泊水体污染的阻控装置及方法
CN106186596B (zh) * 2016-07-01 2019-03-29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湖泊水体污染的阻控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6862B (zh)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4646B (zh) 一种地表水体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
CN101817628A (zh) 河床基底植生型生态毯修复方法
CN102776862B (zh) 一种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系统和方法
CN101164924A (zh) 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及应用
CN102408164A (zh) 一种原位快速清除湖泛的方法
CN103469762B (zh) 一种原位控制地表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活性覆盖系统和方法
CN102503050B (zh) 强化内分泌干扰物去除的人工复合土层处理系统
CN202729964U (zh) 一种用于氮磷污染底泥修复的新型覆盖件
CN110872138A (zh) 一种应用工程废料作为prb填料处理农田退水的方法
CN107386202A (zh)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集成系统
CN103819065B (zh) 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粉末修复污染底泥的方法
CN111592202A (zh) 基于分类化资源利用的河道底泥治理方案的确定方法
CN207277279U (zh)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集成系统
CN205892876U (zh) 河岸缓冲带的水质生态净化装置
CN203320477U (zh) 一种用于控制地表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活性覆盖系统构件
CN113371956A (zh) 一种地表水体底泥的处理方法
KR101297660B1 (ko) 수중 오염물질 포장 정화 방법
Saharan et al. Management of acidic effluents from tailing dams in metalliferous mines
KR100604482B1 (ko) Edta 와 붕산을 함유하는 혼합 용출제 조성물
Schuiling Geo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case studies
Timilsina Phosphorus Recovery from the Bottom Sediments of a Lake
KR20200035535A (ko) 수변공간을 활용한 오염부하 저감 및 차단시스템
CN215290487U (zh) 用于种植物的海绵化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
CN215290290U (zh) 一种除污反滤功能的建筑垃圾多层结构
CN115043549B (zh) 一种滨海陆海水体污染治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