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6362A - 铅阳极泥制团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铅阳极泥制团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6362A
CN102776362A CN2012102751311A CN201210275131A CN102776362A CN 102776362 A CN102776362 A CN 102776362A CN 2012102751311 A CN2012102751311 A CN 2012102751311A CN 201210275131 A CN201210275131 A CN 201210275131A CN 102776362 A CN102776362 A CN 102776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anode
anode slurry
soda ash
lead
slur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51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金
王少龙
邓远久
丁旭
李雪松
普金亮
刘德国
侯刚
杨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Chihong Zinc and Germani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Chihong Zinc and German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Chihong Zinc and German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Chihong Zinc and Germani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7513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763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76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63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Metals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铅阳极泥制团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将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按照预定比例,进行混匀;以及将所得到混合物,在压团机中进行压制,利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铅阳极泥与纯碱和无烟煤压制为阳极泥球团。实现生产过程的作业环境好、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铅阳极泥制团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具体的,涉及铅阳极泥制团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铅阳极泥中主要含有Au、Ag、As、Sb、Bi等有价金属,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处理铅阳极泥的工艺主要有火法、湿法和火法-湿法联用等工艺,由于火法处理铅阳极泥的工艺具有对原料的适应性强、处理量大、成本低等优势,目前国内外的诸多冶炼厂在处理铅阳极泥时仍以火法处理流程为主。传统火法在冶炼铅阳极泥时,其流程是将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等辅料用装载车装入料斗,检斤后将粉状物料直接加入到还原炉中还原炉熔炼得到贵铅,作业过程中由于铅阳极泥、纯碱、无烟煤等辅料多为粉末状固体,操作过程中易造成重金属粉尘飞扬,散布到操作工作场所,造成工作环境的恶化,且粉末状的铅阳极泥、纯碱、无烟煤未经过充分混合,在还原炉中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导热性差,造成燃料消耗增加。
因而,目前对于铅阳极泥的处理手段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克服传统工艺中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能耗高等不足,而采取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作业环境好、能耗低的铅阳极泥预处理手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铅阳极泥制团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将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按照预定比例,进行混匀;以及将所得到混合物,在压团机中进行压制,以得到阳极泥球团。
利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铅阳极泥与纯碱和无烟煤压制为阳极泥球团,确保后续冶炼生产过程,作业环境好、能耗降低。避免了现有技术的作业过程中由于铅阳极泥、纯碱、无烟煤等辅料多为粉末状固体,操作过程中金属粉尘飞扬,散布到操作工作场所,造成工作环境的恶化,且粉末状的铅阳极泥、纯碱、无烟煤未经过充分混合,在还原炉中各部分因受热不均匀,导热性差,造成燃料消耗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铅阳极泥、纯碱、无烟煤的混合比例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采用的比例为按照重量比,所述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的比例为:100:(1-20):(1-10)。由此,可以提高后续利用所制成的阳极泥球团进行火法冶炼,获得更高的有价金属提取效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最优选按照重量比,所述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的比例为:100:7:3。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后续利用所制成的阳极泥球团进行火法冶炼,获得更高有价金属提取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预先对铅阳极泥、纯碱、无烟煤的至少一种进行备料和破碎,使得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的粒径为100mm以下。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压制获得阳极泥球团的效率,以及后续利用所制成的阳极泥球团进行火法冶炼,获得更高有价金属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铅阳极泥的来源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为来自铅电解过程产生的伴生产物。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铅阳极泥的含水量为2-20重量%,优选所述铅阳极泥的含水量为7重量%。发明人发现铅阳极泥水分过高,超过20重量%,则不具有可塑性不易制成团状,且容易粘结设备。水分过低低于2%,则致使阳极泥不具有粘结,无法粘结,且易燃。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压制获得阳极泥球团的效率,以及后续利用所制成的阳极泥球团进行火法冶炼,获得更高有价金属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最终得到的阳极泥球团的尺寸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阳极泥球团的尺寸为SR30~50mm的圆形球团。由此,增强了热量传导,避免了局部受热不均匀,由此极大的节约了能耗,能够有效地进一步提高后续利用所制成的阳极泥球团进行火法冶炼,获得更高有价金属的效率。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阳极泥球团,该泥球团是通过前面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利用该阳极泥球团避免了现有技术的作业过程中由于铅阳极泥、纯碱、无烟煤等辅料多为粉末状固体,操作过程中易造成重金属粉尘飞扬,散布到操作工作场所,造成工作环境的恶化,且粉末状的铅阳极泥、纯碱、无烟煤未经过充分混合,在还原炉中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导热性差,造成燃料消耗增加。利用该阳极泥球团能够有效地用于通过火法冶炼获得有价金属,例如选自Au、AgAs、Sb、Bi等有价价金属,优选Au或Ag。
由此,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从铅阳极泥中提炼有价金属的方法,所述有价金属为选自Au、Ag、As、Sb、Bi等有价价金属,优选Au或Ag。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利用前面所述的方法制备阳极泥球团;以及在还原炉中对所述阳极泥球团进行冶炼。利用该方法避免了现有技术的作业过程中由于铅阳极泥、纯碱、无烟煤等辅料多为粉末状固体,操作过程中易造成金属粉尘飞扬,散布到操作工作场所,造成工作环境的恶化,且粉末状的铅阳极泥、纯碱、无烟煤未经过充分混合,在还原炉中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导热性差,造成燃料消耗增加。利用该阳极泥球团能够有效地用于通过火法冶炼获得有价金属,例如选自Au、AgAs、Sb、Bi等有价价金属,优选Au或Ag。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还原炉中进行冶炼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传统的方法分离所期望的有价金属元素。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铅阳极泥制团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系统包括:储料仓,所述储料仓用于将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按照预定比例,进行混合;槽式混料器,所述槽式混料器与所述储料仓相连,用于将所述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按照预定比例均匀混合;以及压团机,所述压团机与槽式混料器相连,用于将在所述槽式混料器中所得到混合物,在压团机中进行压制,以便得到阳极泥球团。由此,可以有效地实施前面所述的铅阳极泥处理方法,有效地获得阳极泥球团。能够有效地将铅阳极泥与纯碱和无烟煤压制为阳极泥球团,实现冶炼过程的作业环境好、能耗降低。避免了现有技术的作业过程中由于铅阳极泥、纯碱、无烟煤等辅料多为粉末状固体,操作过程中易造成重金属粉尘飞扬,散布到操作工作场所,造成工作环境的恶化,且粉末状的铅阳极泥、纯碱、无烟煤未经过充分混合,在还原炉中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导热性差,造成燃油消耗增加。另外,前面针对铅阳极泥处理方法所描述的特征和优点,也将适用于该铅阳极泥制团系统,为方便起见,不再赘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系统中进一步包括收尘设备,优选地,所有设备均为密封进行处理,由此可以避免处理环境的污染。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可以使用自动化生产代替人工作业,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由于铅阳极泥预处理装置使用了收尘设备和密封处理,避免了操作场所环境的恶化;以及
3、由于铅阳极泥、纯碱、无烟煤经过充分混合后压制成椭圆型物料,增强了热量传导,避免了局部受热不均匀,由此极大的节约了能耗。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铅阳极泥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下列方法中未列举的条件和设备,均为本领域中公知的条件和设备,并且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一般方法
如图1所示,铅阳极泥预处理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a)将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检斤后用行车抓斗分别送入储料仓中,操作储料仓的下料闸门使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进入槽式混料器中,下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经布袋收尘器回收后返回储料仓。
b)操作槽式混料器旋转,使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充分混合,混料过程中的产生的粉尘被密封盖板密闭在槽式混料器内;混合均匀后的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经下料口由传输皮带送入压团机的料斗中;
c)最后操作压团机将料斗中的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混合料,压制成球形的铅阳极泥球团,后经传输带送还原炉冶炼成贵铅;成型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布袋收尘器回收后返回储料仓。
将铅阳极泥、纯碱、无烟煤用行车抓斗送入储料仓中,使三种物料按100:1-20:1-10,优选100:7:3进入槽式混料器。控制的铅阳极泥的含水量为5%-20%,优选为7%,所述的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的粒径≤100mm。控制储料仓的下料闸门使物料进入槽式混料器中,操作槽式混料器旋转,混匀后的物料经传输带送入对辊压团机中制团成型。由于成型过程不添加粘结剂,为了控制铅阳极泥的成型率以及强度,将铅阳极泥的含水量范围控制在重量总5-20%,最佳为总重量的7%。成型后的椭圆型铅阳极泥球团经传输皮带运至还原炉进料口。
实施例
将粒径≤100mm,含水量为7.3重量%的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检斤后用行车抓斗分别送入储料仓中,其中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的质量分别为5800kg、400kg和175kg。操作槽式混料器旋转,使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充分混合,混料过程中的产生的粉尘被密封盖板密闭在槽式混料器内;混合均匀后的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经下料口由传输皮带送入压团机的料斗中。最后操作压团机将料斗中的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压制成厚度为20mm,尺寸为50mm×30mm,抛高强度为4.9m的铅阳极泥团,而后经传输带送还原炉冶炼成贵铅,成型率为93%。与原传统工艺相比,由于采用了自动化作业和布袋收尘系统,使劳动强度得到极大的减轻,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布袋收尘器共回收粉尘15.68kg。制团后的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混合均匀后,在还原炉内受热均匀,还原炉的燃料单耗下降了2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铅阳极泥制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按照预定比例,进行均匀混合;
将所得到混合物,在压团机中进行压制,以得到阳极泥球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比,所述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的比例为:100:(1-20):(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比,所述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的比例为:100:7: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的粒径为100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阳极泥的含水分为总重量的5-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阳极泥的含水分为总重量的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泥球团的尺寸为SR30~50mm的圆形球团。
8.一种阳极泥球团,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泥球团是通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
9.一种从铅阳极泥中提炼有价金属的方法,所述有价金属为选自Au、Ag、As、Sb、Bi等有价金属,优选Au或Ag,其特征在于,
通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阳极泥球团;以及在还原炉中对所述阳极泥球团进行冶炼。
10.一种铅阳极泥制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料仓,所述储料仓用于将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按照预定比例,进行混合;
槽式混料器,所述槽式混料器与所述储料仓相连,用于将所述铅阳极泥、纯碱和无烟煤按照预定比例均匀混合;
压团机,所述压团机与槽式混料器相连,用于将在所述槽式混料器中所得到混合物,在压团机中进行压制,以得到阳极泥球团。
CN2012102751311A 2012-08-03 2012-08-03 铅阳极泥制团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027763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51311A CN102776362A (zh) 2012-08-03 2012-08-03 铅阳极泥制团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51311A CN102776362A (zh) 2012-08-03 2012-08-03 铅阳极泥制团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6362A true CN102776362A (zh) 2012-11-14

Family

ID=47121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51311A Pending CN102776362A (zh) 2012-08-03 2012-08-03 铅阳极泥制团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7636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0235A (zh) * 2000-04-21 2000-10-18 沈阳冶炼厂 一种处理低品位阳极泥的方法
CN101148686A (zh) * 2007-11-08 2008-03-26 唐山奥特斯窑炉有限公司 隧道车底式快速还原炉直接还原铁的工艺
CN101706216A (zh) * 2009-11-02 2010-05-12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铋冶炼回转炉炉结清洗方法
CN102154555A (zh) * 2011-03-01 2011-08-17 郴州市国大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处置铅废料的鼓风炉还原造锍熔炼方法和设备
CN102382992A (zh) * 2011-10-28 2012-03-21 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处理高锑低银锡阳极泥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0235A (zh) * 2000-04-21 2000-10-18 沈阳冶炼厂 一种处理低品位阳极泥的方法
CN101148686A (zh) * 2007-11-08 2008-03-26 唐山奥特斯窑炉有限公司 隧道车底式快速还原炉直接还原铁的工艺
CN101706216A (zh) * 2009-11-02 2010-05-12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铋冶炼回转炉炉结清洗方法
CN102154555A (zh) * 2011-03-01 2011-08-17 郴州市国大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处置铅废料的鼓风炉还原造锍熔炼方法和设备
CN102382992A (zh) * 2011-10-28 2012-03-21 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处理高锑低银锡阳极泥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16958B (zh) 一种铜冶炼渣直接还原回收铁的方法
CN104789755B (zh) 一种用高硫锰矿清洁高效生产金属锰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11356A (zh) 一种固废瓦斯灰、含锌铁钒渣综合回收工艺
CN107287373B (zh) 一种废钢屑入高炉炼铁的装置及方法
CN102181663B (zh) 采用电炉处理含锌杂料生产锌粉的方法
CN101403043A (zh) 回转窑直接还原红土镍矿生产镍铁粒的方法
CN1940099A (zh) 含有铜、贵金属的废料和/或矿泥的处理方法
CN108998661A (zh) 一种立式烘干窑烧结联合富氧侧吹熔炼工艺
CN102363218A (zh) 一种含铜炉渣直接还原生产含铜粉末铁的方法
CN106086476B (zh) 一种含锑化合物低温还原熔炼的方法
CN107151741A (zh) 一种处理铅锌冶炼渣的系统和方法
CN106636625A (zh) 采用回转窑直接还原‑rkef联合法生产镍铁的方法
CN104787741B (zh) 工业含碳粉体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CN101435020B (zh) 利用钛精矿生产富钛料的方法
CN101724747A (zh) 用无害粘合和热处理增强技术制备矿热炉压块炉料的方法
CN202626235U (zh) 利用炼钢污泥生产炼钢用造渣剂的设备
CN102234720B (zh) 煤直接液化残渣制备的球团矿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9665B (zh) 利用炼钢污泥生产炼钢用造渣剂的工艺方法
CN109929995A (zh) 一种铝灰球团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6362A (zh) 铅阳极泥制团方法和系统
CN215288923U (zh) 镍铁冶炼电炉协同处置不锈钢尘泥系统
CN107739819A (zh) 一种煤基竖炉工艺处理含铁赤泥的方法
CN206828592U (zh) 一种处理铅锌冶炼渣的系统
CN212476837U (zh) 电炉灰制备冷固球设备
CN210596211U (zh) 镍渣或铜渣贫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