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2853A - 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2853A
CN102772853A CN2012102347900A CN201210234790A CN102772853A CN 102772853 A CN102772853 A CN 102772853A CN 2012102347900 A CN2012102347900 A CN 2012102347900A CN 201210234790 A CN201210234790 A CN 201210234790A CN 102772853 A CN102772853 A CN 102772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mentioned
backing plate
organism
plat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347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仓田雄平
古岛英俊
甲斐广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uchiyagom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uchiyagom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chiyagom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uchiyagom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347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728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72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28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装置,其在人类生物体不同的部位附着一对垫板元件,电流控制机构在该一对垫板元件之间进行通电,上述垫板元件包括导电层,附着于人类生物体的表面上,由导电性的片体形成;绝缘层,设置于导电层的背面侧,且由具有绝缘性的片体形成;发热层,设置于绝缘层的背面侧,在两端部分设置一对电极,在该一对电极之间设置电阻;上述电流控制机构按照规定间隔间歇地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导电层之间供给并控制0.5μA~1.0μA的直流电流,并且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发热层之间的各一对电极之间供给并控制电流。通过蛋白质使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机制活化,这样,实现可迅速而正确地进行疾病异常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的效果。

Description

治疗装置
本发明是2006年4月5日申请的发明名称为“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的第200680053973.5号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活化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使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机制活化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了解了所有细胞中存在的遍在蛋白(Ubiquitin)的功能,其具有与不需要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其记号的作用。结合该遍在蛋白的不需要的蛋白质(遍在蛋白化蛋白质)以该遍在蛋白为记号,获取到酶蛋白酶体中而分解。分解这样的不需要的蛋白质的生物体正常化机制用作遍在蛋白·蛋白酶体系统,与细胞的分裂、DNA的修复、蛋白质的品质管理、免疫等的较多组织的正常化有关。
另外,通过电加热式治疗器对生物体的规定部位进行加热,诱导表达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在下面称为“HSP”),使生物体正常化机制活化。
上述HSP指的是还被称为应激(ストレス)蛋白的分子量从数万到约15万的一组蛋白质,根据分子量,分为几类。H SP与新生蛋白、变性蛋白以及异常蛋白的疏水部分非共有结合,借助蛋白质的折叠,向细胞内小器官的输送,变性蛋白的再折叠、分解,进行细胞内蛋白质的品质管理,防止在细胞内异常蛋白、变性蛋白累积的情况。这些功能统称为分子伴侣,HSP通过以热休克为主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伤害因素而诱导。表达较多HSP的细胞相对各种伤害因子获得较强的抵抗力为已确立的事实。
对于属于H SP70类的分子量72Kd(キロダルトン)的HSP70为因应激而开始诱导的蛋白质,人们正在开始最深入的研究。如果通过将细胞曝露热休克等的非致死的应激中,预先表达过剩的HSP70,则即使相对致死的伤害因素,仍呈现较强的抵抗性,细胞可生长。
该抵抗性防止经由分子伴侣的功能,在细胞内累积异常蛋白、变性蛋白的情况,并且呈现下述的情况,即,保全受到应激的细胞的线粒体等的细胞内小器官的功能,抑制细胞坏死、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细胞损失(Samali,A.et ai.,Cell Stress&Chaperones3:228,1998)。
在各种病的状态,细胞曝露于物理的、化学的应激中。在采用实验动物的许多疾病模型中,如果通过某种方法,HSP70过剩表达,则显然使伤害减轻,HSP70的临床应用的期待增加(参照Minowada,G.et al.,J.Clin.Invest.,95:2,1995和其引用文献)。
在与人体的疾病的关联方面,如果谈及细胞遭遇的各种应激,则首先列举作为有代表性的应激的缺血。如果预先对实验动物施加全身的热休克负荷,HSP70过剩表达,则即使在结扎脑动脉、冠状动脉的情况下,则仍呈现脑(Kitagawa,K.et al.,J.Cereb.BloodFlow Metab.,11:449,1991)、心脏(Donnelly,T.J.et al.,Circulation85:1048,1992)的梗塞部位缩小的情况。另外,即使在进行HSP70的基因导入的鼠中,仍呈现心肌梗塞的抑制效果(Maber,M.S.et al.,J.Clin.Invest.,95:1446,1995)。HSP70的缺血的细胞障碍的抑制效果并不限于脑和心脏,也适用于全部的脏器。
对于活性氧·自由基,不伴随感染、炎症、变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动脉硬化的产生量增加,产生细胞障碍。HSP70呈现抑制这些活性氧·自由基造成的细胞障碍的情况(Polla B.S.et al.,Proc.Natl.Acad Sci.USA,93:6458,1996)。
人们知道,对于缺血·再灌注伤害,再灌注时的活性氧的产生亢进从概率上讲为主要的病因之一,HSP在脑、心脏、肝、小肠等中减轻。该H SP的保护作用适应于全部的脏器。另外,脏器移植为缺血再灌注伤害的典型例的一个实例。如果事实上H SP70过剩表达,则呈现皮肤的移植片的生长率改善的情况(Koenig,W.J.et al.,Plast Recontsr.Surg.,90:659,1992),还具有即使在肝移植时,对于移植肝HSP70表达越多,急性排异反应越减轻的报告(Flohe,S.et al.,Traspl.Int.,11:89,1998)。另外,紫外线、放射线、重金属、乙醇、抗癌剂、对草快主要引起活性氧·自由基造成的伤害。对于HSP70,还期待对由紫外线、放射线造成的皮肤、粘膜、眼的晶状体、视网膜的伤害的预防和治疗,以及乙醇性脏器伤害、重金属中毒和药物中毒的治疗效果。
另外,由于对于癌细胞,在细胞表面上表达HSP70,该HSP70使NK细胞活化(Kuro sawa,S.et al.,Eur.J.Immunol.23:1029,1993),故还可通过该HSP70的表达,对癌免疫进行活化。另外,呈现即使相对微生物的侵入,宿主巨噬细胞的HSP的表达越强,感染抵抗性越增加的情况(Denagel,D.C.et al.,Crit.Rev.Immunol.,13:71,1993),还可期待免疫赋予活性-生物体抵抗力的增强效果。
着眼于HSP70的细胞内蛋白质的品质管理的作用,期待对在细胞内累积异常蛋白的疾病,比如,β淀粉样的沉淀造成的阿尔察默病、异常朊蛋白的沉淀的雅各布氏病、以及淀粉样变性(ァミロィドーシス)、威尔逊氏(ゥィルソン)病、帕金森氏病等的变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另外,不仅期待对外科手术、外伤等的生物体侵袭等的身体的应激的抵抗性效果,而且还可期待抑制精神的压力造成的变应性疾病、应激性溃疡、慢性炎症性疾病等的发病、恶化的效果。HSP70还具有改善败血症造成的多脏器不全、休克的减轻(Hauser,G.J.et al.,Am.J.Physiol.,271:H2529,1996)、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的结果的报告(Villar,J.etal.,Am.Rev.Res pir.Dis.,147:177,1993),期待这些重度的生物体侵袭时的治疗药物的效果。
由于HSP为细胞内(生物内)物质,故产生伴随该诱导的副作用的可能性小。另外,也没有HSP70的过剩表达构成原因的疾病的报告。在动物实验中,进行全身的热休克、短暂性的止血操作,HSP70的基因导入等,但是,难以应用于实际的临床。由此,不对组织、细胞造成损害,另外有选择地诱导HSP的装置从临床方面也可以说是优良的治疗装置。
由于转录因子位于外界的信号传递系统的最下位,故人们认为,可通过将其作为标的,将副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NF-κB为转录因子的一种,在细胞质内,与障碍蛋白的IκB结合,进行失活处理。如果细胞接受各种刺激,则IκB受到磷酸化,紧接该动作,受到遍在蛋白化,因蛋白酶体而分解。处于游离状态的NF-κB转移到核中,按照特异方式对各种基因进行活化处理。在NF-κB的控制下的基因中,列举有在免疫系统的细胞中产生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TNF-α,β,IL-2,6,8等)。可知道,这些基因在细胞受到刺激时诱导表达,故NF-κB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但是人们知道,如果该炎症反应过剩,则产生各种疾病。比如,NF-κB与风湿病、哮喘、皮炎等的各种炎症性的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病毒性疾病、动脉硬化症等的疾病相关。控制NF-κB的意义从临床方面来说是极大的(Anning Lin.Cancer Biology,2003,Aggarwal BB et al.Indian J Exp Biol,2004,Alok C.Bharti et al.Biochemical Pharmacology,2002)。
非专利文献1:Samali,A.et ai.,Cell Stress&Chaperones3:228,1998
非专利文献2:Minowada,G.et al.,J.Clin.Invest.,95:2,1995及其引用文献
非专利文献3:Kitagawa,K.et al.,J.Cereb.Blood Flow Metab.,11:449,1991
非专利文献4:Donnelly,T.J.et al.,Circulation85:1048,1992
非专利文献5:Maber,M.S.et al.,J.Clin.Invest.,95:1446,1995
非专利文献6:Polla B.S.et al.,Proc.Natl.Acad Sci.USA,93:6458,1996
非专利文献7:Koenig,W.J.et al.,Plast Recontsr.Surg.,90:659,1992
非专利文献8:Flohe,S.et al.,Traspl.Int.,11:89,1998
非专利文献9:Kurosawa,S.et al.,Eur.J.Immunol.,23:1029,1993
非专利文献10:Denagel,D.C.et al.,Crit.Rev.Immunol.,13:71,1993
非专利文献11:Hauser,G.J.et al.,Am.J.Physiol.,271:H2529,1996
非专利文献12:Villar,J.et al.,Am.Rev.Respir Dis.,147:177,1993
非专利文献13:Anning Lin.Cancer Biology,2003
非专利文献14:Aggarwal BB et al.Indian J Exp Biol,2004
非专利文献15:Alok C.Bharti et al.Biochemical Pharmacology,2002
发明内容
但是,基于上述遍在蛋白·蛋白酶体系统的生物体正常化机制具有下述的问题,即,在生物体组织正常(健康)时所有的细胞中的遍在蛋白的量不充分,无法迅速而确实地分解并排除不需要的蛋白质。另外,在生物体组织异常(疾病)时,由于分解而排除遍在蛋白结合的不需要的蛋白质,故具有下述的问题,即,细胞内的遍在蛋白也减少,该异常(疾病)的细胞不导致程序性细胞死亡,肿瘤等的异常的细胞不减少,不能够改善异常(疾病)。
另一方面,如果电加热式治疗器等的基于HSP的生物体正常化机制不对生物体加热到极高的温度(比如42℃)达1个小时以上,由于HSP未充分诱导表达,没有活化,故具有伴随加热产生的生物体组织的损伤等,无法实现迅速而正确的生物体的正常化的课题。
另外,没有通过影响控制NF-κB的活性的IκB的量和磷酸化状态,使生物体正常化的方法。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迅速而正确地使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正常化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
本发明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按照规定间隔间歇地在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中通以微弱的直流电流,通过蛋白质使该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机制活化。像这样,在本发明中,对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按照规定间隔间歇地通以微弱的直流电流,通过蛋白质使该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机制活化,由此,具有下述的效果,即,可迅速而正确地实现疾病异常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
另外,本发明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根据需要,对通以上述直流电流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进行温热。像这样,在本发明中,对通以直流电流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进行温热,由此,可具有下述的效果,即,更加迅速而正确地实现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中,根据需要,上述蛋白质为遍在蛋白。像这样,在本发明中,由于蛋白质为遍在蛋白,故具有下述的效果,即,可更加迅速而正确地实现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
还有,在本发明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中,根据需要,上述蛋白质为热休克蛋白。像这样,在本发明中具有下述的效果,即,可更加迅速而正确地实现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
再有,在本发明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中,根据需要,上述蛋白质为IκB蛋白。像这样,在本发明中,由于蛋白质为IκB蛋白,故具有下述的效果,即,可更加迅速而正确地实现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中,根据需要,上述直流电流的间歇的间隔在30Hz~100Hz的范围内。像这样,在本发明中,由于上述直流电流的间歇的间隔在50Hz~60Hz的范围内,故具有下述的效果,即,可更加迅速而正确地实现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中,根据需要,上述温热在38℃~45℃的范围内。像这样,在本发明中,由于上述温热在38℃~45℃的范围内,故具有下述的效果,即,可更加迅速而正确地实现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
本发明的治疗装置涉及下述的装置,其中,在生物体或生物组织不同的部位附着一对垫板元件,电流控制机构在该一对垫板元件之间进行通电,治疗上述生物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垫板元件包括导电层,其附着于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表面上,由导电性的片体形成;绝缘层,其设置于该导电层的背面侧,具有传热特性,并且由具有绝缘性的片体形成;发热层,其设置于该绝缘层的背面侧,在两端部分设置一对电极,在该一对电极之间设置电阻,上述电流控制机构按照规定间隔间歇地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导电层之间供给并控制微弱的直流电流,并且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发热层的各一对电极之间供给并控制电流。
像这样,在本发明中,附着于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不同部位的一对垫板元件依次叠置而形成导电层,其附着于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表面上,由导电性的片体形成;绝缘层,其具有传热特性,并且具有绝缘性的片体形成;发热层,其中,一对电极设置于两端部分,在该一对电极之间设置电阻,在上述各导电层之间按照规定间隔间歇地供给并控制微弱的直流电流,并且电流控制机构在上述各发热层的各一对电极之间供给并控制电流,由此,具有可同时对通以电流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进行加热,可更加迅速而正确地实现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治疗装置中,根据需要,在上述垫板元件的发热层中,一对电极分别呈长方形状,这些电极之间的电阻由沿与长方形状的电极平行的方向具有取向性的碳纤维形成。像这样,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垫板的发热层中,一对电极分别呈长方形状,这些电极之间的电阻由沿与长方形状的电极平行的方向具有取向性的碳纤维形成,由此,具有下述的效果,即,电极之间不通过碳纤维而短路,可通过该相应平行的碳纤维相互之间的适合的电阻值而发热,可更加迅速而正确地实现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治疗装置中,根据需要,供给上述各导电层的直流电流按照50Hz~60Hz的周期,间歇地供给并控制。像这样,在本发明中,供给各导电层的直流电流按照50Hz~60Hz的周期,间歇地供给并控制,由此,具有下述的效果,即,可有效地进行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电流刺激,可更加迅速而正确地实现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
还有,在本发明的治疗装置中,根据需要,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发热层加热到38℃~45℃。像这样,在本发明中,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发热层加热到38℃~45℃,由此,具有下述的效果,即,可提供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适度的温热刺激,可更加迅速而正确地实现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
再有,在本发明的治疗装置中,根据需要,供给上述导电层的直流电流按照1分钟以上的程度形成任意的供给时间,与该供给时间成反比的电压值在0.01~0.4V之间设定而加压。像这样,在本发明中,供给上述导电层的直流电流按照1分钟以上的程度形成任意的供给时间,与该供给时间成反比的电压值在0.03V~0.2V之间设定而加压,由此,具有下述的效果,即,可使电流刺激和温热刺激适度平衡,可更加迅速而正确地实现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治疗装置的整体外观结构图;
图2为在图1中记载的治疗装置的垫板元件的俯视图;
图3为在图2中记载的垫板元件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在图3中记载的垫板元件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人体的培养细胞系统中的H SP70的诱导的评价结果;
图6为人体的培养细胞系统中的细胞障碍的有无的评价结果;
图7为人体的培养细胞系统中的遍在蛋白化的促进的评价结果;
图8为相对裸鼠的一次处理的正常组织中的HSP70的诱导的评价结果;
图9为相对裸鼠的一次处理的肿瘤组织中的HSP70的诱导的评价结果;
图10为相对裸鼠的一次处理的肿瘤组织中的遍在蛋白化的促进的评价结果;
图11为相对裸鼠的1天1次处理或1天1次的3天处理的IκB-α和其磷酸化体的表达量的分析的评价结果;
图12为稳定高表达的基因变异细胞△F508CFTR的培养细胞系统中的HSP70的诱导的评价结果;
图13为稳定高表达的基因变异细胞△F508CFTR的培养细胞系统中的遍在蛋白化的促进的评价结果;
图14为在针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高脂肪餐负荷鼠)而进行的实验评价中的10周处理后的空腹时的血糖值;
图15为在针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而进行的实验评价中的10周处理后的胰岛素值;
图16为在针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而进行的实验评价中的10周处理后的血清脂联素值;
图17为在针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而进行的实验评价中的葡萄糖负荷试验结果;
图18为在针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而进行的实验评价中的胰岛素负荷试验结果;
图19为在针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而进行的实验评价中的10周处理后的内脏脂肪的组织重量;
图20为在针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而进行的实验评价中的10周处理后的皮下脂肪的组织重量;
图21为在针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而进行的实验评价中的10周处理后的肝重量;
图22为在针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而进行的实验评价中的10周处理后的UCP 1mRNA的诱导;
图23为在针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而进行的实验评价中的2周处理后的胃粘膜损伤比例;
图24为在针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而进行的实验评价中的每2周处理的白血球数变化率。
标号说明
标号1、2表示垫板元件;
标号3表示电流控制机构;
标号11、21表示导电层;
标号12、22表示绝缘层;
标号13、23表示发热层;
标号13a、13b、23a、23b表示电极;
标号16表示碳纤维;
标号14、24表示覆盖层;
标号100表示生物体;
标号200表示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3,对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和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治疗装置进行说明。该图1表示本实施形态的治疗装置的整体外观结构图,图2表示在图1中记载的治疗装置的垫板元件的俯视图,图3表示在图2中记载的垫板元件的A-A线的剖视图,图4表示在图3中记载的垫板元件的B-B线的剖视图。
在上述各图中,本实施形态的治疗装置为下述的治疗装置,其中,在生物体100的不同部位,附着一对垫板元件1、2,控制机构3在该一对垫板元件1、2之间,通以来自电源200的电流,治疗上述生物体100,在该装置中,上述垫板元件1、2包括导电层11、21,其附着于生物体100的表面上,由导电性的片体形成;绝缘层12、22,其设置于该导电层11、21的背面侧,具有传热特性,并且由具有绝缘性的片体形成;发热层13、23,其设置于该绝缘层12、22的背面侧,在两端部分设置一对电极13a、13b或23a、23b,在该一对电极13a、13b或23a、23b之间设置电阻13c、23c;覆盖层14、24,其设置于该发热层13、23的背面最外侧,具有绝热特性,并且由具有绝缘性的片体形成,电流控制机构3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1、2中的各导电层11、21之间以规定间隔而间歇地供给并控制微弱的直流电流,并且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1、2中的各发热层13、23的各一对电极13a、13b或23a、23b之间供给并控制直流电流。
上述发热层13、23为下述的结构,其中,一对电极13a、13b或23a、23b分别呈长方形状,该电极13a、13b或23a、23b之间的电阻13c、23c由沿与长方形状的电极13a、13b或23a、23b平行的方向具有取向性的碳纤维16形成,加热到加热温度42℃。
上述电流控制机构3为下述的结构,其中,向导电层11、21按照以55Hz的周期间歇地形成启动状态的方式供给微弱电流达10~30分钟,将加压电压控制在0.03V~0.2V的范围内。
根据针对上述电流控制机构3对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通以微弱电流、加压电压和间歇的通电(加压)的频率,以人体为对象的试验结果而进行说明。在该人体对象的试验中,如果在人体的两只脚的加压部位,施加0.2(V)~0.4(V)的加压电压,人体的电阻值(人体口腔内的电阻值)约为0.2(MΩ),则人体内的电压降(电位差)为0.1(V)~0.2(V)。因该电位差为0.1(V)~0.2(V)和人体的电阻值约为0.2(MΩ),通过上述电流控制机构3而通电而将上述微弱电流控制在0.5(μA)~1.0(μA)。
在该人体对象的试验中,在被试验者中的人体的两只脚上,施加加压电压0.3(V),使频率从35(Hz)变为150(Hz),像下述那样检测被试验者的感觉(舒适感~不舒适感)。
首先,知道在35Hz的场合尚具有不适感,在长时间的处理中,心情会变差。知道在45Hz的场合,具有麻木感强,感到心情差(不快),长时间的处理勉强。知道在50Hz的场合,为舒适感的允许范围。知道在55Hz的场合,为极舒适。知道在60Hz的场合,处于舒适感的允许范围。
另外,知道在65Hz的场合,稍微感觉不到刺激,提高到0.350V,则可感到接近55Hz时这样的刺激,但是,不是最佳。知道在70Hz的场合,几乎未感到刺激。知道在75Hz的场合,几乎未感到刺激,如果加压电压提高到0.400V,则感到较少的刺激。知道在100Hz的场合,完全未感到刺激,如果加压电压提高到0.450V,则感到较少的刺激。知道在150Hz的场合,完全未感到刺激,虽加压电压提高到0.600V,还是没有感觉。
此外,通过试验,计算间歇地施加加压电压为0.25(V)、0.3(V)、0.35(V)和0.4(V)的场合的直流电压的频率的最佳频率。如果在该加压电压为0.250(V)的场合,频率按照35<Hz<50的方式变化,在35(Hz)以下的场合,麻木感强,感到心情差,而在50(Hz)以上的场合,没有感觉。另外,如果在加压电压为0.300(V)的场合,频率按照45<Hz<60的方式变化,则在45(Hz)以下的场合,麻木感强,感到心情差,在75(Hz)以上的场合,没有感觉。另外,在加压电压为0.400(V)的场合,频率按照65<Hz<75的方式变化,在75(Hz)以下的场合,较强地呈现肌肉的收缩,或感到心情差,在75(Hz)以上的场合,没有感觉。
根据以上的试验结果而有下述的解释,即,最好,加压电压为0.3(V),频率55(±1)(Hz)为最佳频率,在50(Hz)~60(Hz)的范围,电流控制机构3进行控制。
另外,上述电流控制机构3可根据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电信号的功能,像下述那样,控制微弱电流。即,强制地在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非兴奋性细胞中,通以相当于生物体电流的微弱电流,通过体内的蛋白质进行活化。由于像这样,仅仅在非兴奋性细胞中,通以相当于生物体电流的微弱电流,在肌肉性细胞等的兴奋性细胞中,未通以相当于生物体电流的来自外部的电流,由此,未产生收缩等的刺激。
于是,电流控制机构3按照对兴奋性细胞,通以比如不使肌肉性细胞不舒适地收缩的电流水平的微弱电流的方式进行控制。
接着,针对人体的培养细胞系统、裸鼠、稳定高表达的△F508CFTR的培养细胞系统,根据下面的实验对通过本实施形态的治疗装置的动作而表达的蛋白质的诱导效果进行说明。
实施例
(分析项目)
(1)针对下述的i)、ii)、iii)三点,进行人体的培养细胞系统的评价。
i)H SP70的诱导;
ii)细胞障碍的有无;
iii)遍在蛋白化的促进。
(2)针对下述的i)、ii)、iii)、iv)四点,进行裸鼠的评价。
i)一次处理的正常组织中的HSP70的诱导;
ii)一次处理的肿瘤组织中的HSP70的诱导;
iii)肿瘤组织中的遍在蛋白化的促进;
iv)1天1次处理或1天1次的3天处理的正常组织中的IκB-α和其磷酸化体的表达。
(3)针对下述的i)、ii)两点,进行稳定高表达的△F508CFTR的培养细胞系统的评价。
i)H SP70的诱导;
ii)遍在蛋白化的促进。
(4)针对下述的i)、ii)、iii)、iv)、v)、vi)、vii)、viii)、ix)九点,进行2型糖尿病模型鼠(高脂肪餐负荷鼠)的评价。在下面的分析中,按照1周连续2次处理的方式,进行本发明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在10周后进行该方法。
i)空腹时的血糖值;
ii)胰岛素值;
iii)血清脂联素值;
iv)葡萄糖负荷试验;
v)胰岛素负荷试验;
vi)内脏脂肪的组织重量;
vii)皮下脂肪的组织重量;
viii)肝重量;
ix)褐色脂肪细胞中的UCP1mRNA的诱导。
(5)针对以下的方面,进行急性胃溃疡模型鼠的评价。在下面的分析中,按照1周连续2次处理的方式,进行本发明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在2周后进行评价。
i)胃粘膜损伤比例。
(6)针对以下的方面,进行正常鼠的评价。在下面的分析,按照在从2周前每1周处理1次的方式连续处置,每2周进行该方法。
i)每1mL血液的白血球数。
(实施方法)
1)在HSP70的测定中,进行采用鼠抗HSP70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印迹处理,通过增强化学发光法(Enhanced chemiluminescence;ECL)蛋白质印迹检测试剂盒(ァマシャム社生产)检测而测定已结合的抗体;作为内参对照,检测人钙联蛋白(カルネキシン)(CNX);
2)在遍在蛋白化蛋白质的测定中,进行采用鼠抗遍在蛋白化蛋白质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印迹,通过增强化学发光法(Enhancedchemiluminescence;ECL)蛋白质印迹检测试剂盒(ァマシャム社生产)检测而测定已结合的抗体;
3)在IκB-α和IκB-α磷酸化体的测定中,进行采用兔抗IκB-α多克隆抗体和兔抗磷酸化IκB-α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印迹处理,通过增强化学发光法(Enhanced chemiluminescence;ECL)蛋白质印迹检测试剂盒(ァマシャム社生产)检测而测定已结合的抗体;
4)采用倒立型实体显微镜(ォリンパス社生产),通过对形态变化进行摄影,确认治疗装置处理造成的细胞伤害的有无;
5)血糖值的测定采用便携式血糖测定仪(ロシュ社生产)而进行。
6)胰岛素值和血清脂联素值的测定通过スカィラィト·バィォテツク(株)生产的Lipo SEARCH(采用高灵敏度胶过滤HPLC的罗致分析系统)而进行;
7)UCP1mRNA的测定通过RT-PCR试剂盒(タカラ社生产)进行RT-PCR处理检测而测定;
8)急性胃溃疡模型鼠以通过口服对鼠投入盐酸乙醇的方式形成。胃粘膜损伤比例的测定通过借助解剖显微镜测定损伤胃粘膜面积,按照下述的公式而求出:
胃粘膜损伤比例=(损伤胃粘膜总面积/胃粘膜总面积)×10
9)白血球数的测定采用血球数测定装置SysmexF-520(Sysmex社生产)而进行。
(实施结果)
(1)针对人体培养细胞系统,通过上述实验方法,像图5、图6、图7所示的那样,获得下述的评价结果。
i)HSP70的诱导(参照图5(A)、(B))。
针对HSP70的诱导水平,就微弱电流单独(实施1-1)和温热单独(实施1-2)、微弱电流和温热的同时并用(实施1-3)来说,在治疗10分钟处理后,静置而培养5个小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而检测。其结果是看到,在微弱电流单独(实施1-1)和温热单独(实施1-2)中,HSP70的诱导约为3.5倍、约为1.9倍(参照图5(B)),在同时并用(实施1-3)的场合,看到特别是约5.2倍的明确的HSP70的诱导。
ii)细胞障碍的有无(参照图6)。
在上述条件下,采用电子显微镜,调查细胞障碍的有无。其结果是确认,通过微弱电流单独(实施2-1)和温热单独(实施2-2)、微弱电流和温热的同时并用(实施2-3)治疗处理,不产生细胞伤害。
iii)遍在蛋白化的促进(参照图7(A)、(B))。
针对上述图5的微弱电流和温热的同时并用,以治疗处理为条件,在10分钟的治疗处理后,按照0小时(实施3-1)、2小时(实施3-2)、5小时(实施3-3)、8小时(实施3-4)静置而培养时的遍在蛋白化蛋白质的量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而检测。其结果是确认,从在经过5小时之后10倍、经过8小时之后68倍的指数函数方面来说,促进遍在蛋白化。
(2)针对裸鼠,通过上述实施方法,获得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那样的下述评价结果。
i)一次处理的正常组织中的HSP70的诱导(参照图8(A)、(B))。
作为对该裸鼠的正常组织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治疗处理条件,在治疗处理中伴随时间的推移而在10分钟(实施4-1)、在20分钟(实施4-2)的各处理后培养6小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而检测正常组织中(给出大肠的实例)的HSP70的诱导程度。其结果是确认,在20分钟(实施4-2)的处理的场合,确认约2.7倍的明确的HSP70的诱导。
ii)一次处理的肿瘤组织中的HSP70的诱导(参照图9(A)、(B));
作为对该裸鼠的肿瘤组织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治疗处理条件,在治疗处理中在20分钟之后培养6小时,像(实施5a-1)、(实施5b-1)所示的那样,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而检测肿瘤组织中的HSP70的诱导程度。其结果是确认约1.9倍和2.4倍的明确的HSP70的诱导。
iii)肿瘤组织中的遍在蛋白化的促进(参照图10(A)、(B)、(C));
针对相对裸鼠的肿瘤组织,进行微弱电流单独(实施6-1)、温热单独(实施6-2)和同时并用(实施6-3)的场合,在进行20分钟的治疗处理后,培养6小时,针对肿瘤组织,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而检测遍在蛋白化蛋白质。其结果是,在微弱电流单独(实施6-1)和温热单独(实施6-2)中,均确认1.5倍的HSP70的诱导,确认1.3倍和1.6倍的遍在蛋白化蛋白质的增加。特别是在同时并用(实施6-3)的场合,确认约2.3倍的HSP的明确的诱导,确认3.5倍的显著的遍在蛋白化蛋白质的增加。
iv)1天1次处理或1天1次的3天处理的正常组织中的IκB-α和其磷酸化体的表达(参照图11(A)、(B)、(C))。
相对裸鼠的正常组织,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1天1次(实施7-1)·(实施7-2)地进行处理,或在1天1次的3天的期间(实施7-3)·(实施7-4)地进行处理,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而检测该裸鼠的正常组织中(给出大肠的实例)的IκB和IκB-α磷酸化体。其结果是发现,在1天1次的3天的期间(实施7-3)·(实施7-4)的处理中,IκB的量和IκB-α磷酸化体相对比较例而明确增加。
(3)针对稳定高表达的△F508CFTR的培养细胞系统,通过上述实施方法,获得图12和图13所示那样的以下评价结果。
i)HSP70的诱导(参照图12(A)、(B))。
针对进行微弱电流单独(实施8-1)、温热单独(实施8-2)和微弱电流和温热同时并用(实施8-3)处理的场合,在进行10分钟的治疗处理后,静置而培养5小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而检测HSP70的诱导程度。其结果是,在微弱电流单独(实施8-1)和温热单独(实施8-2)中,看到有62倍和18倍的HSP70的诱导,在同时并用的场合(实施8-3),看到有明确的约105倍的H SP70的诱导。
ii)遍在蛋白化的促进(参照图13(A)、(B))。
针对进行微弱电流单独(实施9-1)、温热单独(实施9-2)和微弱电流和温热同时并用(实施9-3)的场合,在进行10分钟的治疗处理后,静置而培养5小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而检测遍在蛋白化△F508CFTR。其结果是确认,通过微弱电流单独(实施9-1)和同时并用(实施9-3)的各处理,均促进3.9倍的△F508CFTR的遍在蛋白化。
(4)针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高脂肪餐负荷鼠),通过上述实施方法,获得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和图22所示那样的以下评价结果。
i)10周处理后的空腹时的血糖值(参照图14)。
在针对该高脂肪餐负荷鼠,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组(实施10)中,确认空腹时血糖值明显降低(P<0.05,n=8)。
ii)10周处理后的胰岛素值(参照图15)。
在针对该高脂肪餐负荷鼠,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组(实施11)中,确认胰岛素值明显降低(P<0.05,n=8)。
iii)10周处理后的血清脂联素值(参照图16)。
在针对该高脂肪餐负荷鼠,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组(实施12)中,确认血清脂联素值明显增加(P<0.05,n=8)。
iv)葡萄糖负荷试验(参照图17)。
在针对该高脂肪餐负荷鼠,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组(实施13)中,确认耐糖性能明显改善(P<0.001,n=8)。
v)胰岛素负荷试验(参照图18)。
在针对该高脂肪餐负荷鼠,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组(实施14)中,确认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改善(P<0.05,n=8)。
vi)10周处理后的内脏脂肪的组织重量(参照图19)。
在针对该高脂肪餐负荷鼠,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组(实施15)中,确认内脏脂肪的组织重量明显减少(P<0.05,n=8)。
vii)10周处理后的皮下脂肪的组织重量(参照图20)。
在针对该高脂肪餐负荷鼠,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组(实施16)中,确认皮下脂肪的组织重量明显减少(P<0.05,n=8)。
viii)10周处理后的肝重量(参照图21)。
在针对该高脂肪餐负荷鼠,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组(实施17)中,确认肝重量明显减少(P<0.05,n=8)。
xi)10周处理后的UCP1mRNA的诱导(参照图22)。
在针对该高脂肪餐负荷鼠,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组(实施18)中,确认褐色脂肪细胞中的UCP1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n=8)。
(5)针对急性胃溃疡模型鼠,通过上述实施方法,获得图23所示那样的以下评价结果。
i)2周处理后的胃粘膜损伤比例(参照图23)
在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组(实施19.1)、急性胃溃疡模型鼠组(实施19.2)、对急性胃溃疡模型鼠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组(实施19.3)中,测定胃粘膜损伤比例。其结果是,在对急性胃溃疡模型鼠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组(实施19.3)中,确认胃粘膜损伤比例明显降低(P<0.05,n=4·7)。
(6)针对正常鼠,通过上述实施方法,获得图24所示那样的以下评价结果。
i)每2周的白血球数变化率(参照图24)。
在同时并用微弱电流和温热的组(实施20)中,确认每1mL血球的白血球数明显增加(P<0.01,n=5)。
显然,像上述那样,本发明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和治疗装置具有极优秀的HSP诱导能力,对于各种疾病是有效的。另外,本发明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和治疗装置即使从安全性的高度来考虑,仍可期待临床上极优秀的有用性。作为上述各种疾病的具体实例,包括脑神经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器官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变性疾病、缺血性神经细胞障碍、缺血再灌注伤害、囊胞性纤维症、恶性肿瘤、感染症、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放射线伤害、紫外线伤害、生物体侵袭或老化等。在脑神经疾病中,包括有脑中风、脑中风后遗症、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阿尔察默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症或雅各布氏病等。
另外,本发明的生物体组织组织正常化方法和治疗装置通过遍在蛋白化蛋白质使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机制活化,对细胞内的约80%的蛋白质进行遍在蛋白化处理,然后通过蛋白酶体而分解。但是,如果抑制蛋白酶体的作用,由于在细胞内没有分解的遍在蛋白化蛋白质增加,细胞选择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途径。利用该原理,蛋白酶体抑制剂在目前作为抗癌剂而受到关注(JulianA.Cancer Cell,2003,Angelika M.B et al.European Journal ofCancer,2004)。
蛋白酶体抑制剂容易作用于蛋白质的合成、分解旺盛的繁殖期。与正常细胞相比较,由于在肿瘤细胞内产生与细胞繁殖有关的蛋白质的调节异常,故细胞的繁殖率非常快。由此,肿瘤组织容易受到作用于繁殖期的细胞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影响。在本发明的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和治疗装置中,由于促进遍在蛋白化,故细胞内的遍在蛋白化蛋白质显著增加。这样,蛋白酶体处于饱和状态,处于与阻碍蛋白酶体的作用时相同的状态。
即,本发明的生物体组织组织正常化方法和治疗装置还具有抑制蛋白酶体而产生的抗肿瘤效果。另外,也可期待该效果根据这些原理,按照肿瘤细胞特异性的方式发挥的情况。像这样,作为通过遍在蛋白化蛋白质的遍在蛋白·蛋白酶体系统的正常化方案而改善的疾病,包括有神经变性疾病(比如,帕金森氏病、阿尔察默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肌阵挛癫痫等)、癌疾病(比如,家族性乳癌、卵巢癌等)、色素性干皮症等。
如果NF-κB过剩地活化,由于产生风湿病、哮喘、皮炎等的各种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病毒性疾病、动脉硬化症等,故控制NF-κB的意义在临床方面是极大的。于是,在本发明的治疗装置中,一边通过微弱电流等的效果增加NF-κB的量,一边适当地抑制IκB的磷酸化,这样,期待作为NF-κB的过剩的免疫反应的结果而产生的各种的病态。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以人体的培养细胞系统、裸鼠、稳定高表达的△F508CFTR的培养细胞系统的动物的组织细胞为对象而进行了说明,也可适用于植物的组织细胞,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治疗装置,其中,在人类生物体不同的部位附着一对垫板元件,电流控制机构在该一对垫板元件之间进行通电,治疗上述生物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垫板元件包括导电层,其附着于人类生物体的表面上,由导电性的片体形成;绝缘层,其设置于该导电层的背面侧,具有传热特性,并且由具有绝缘性的片体形成;发热层,其设置于该绝缘层的背面侧,在两端部分设置一对电极,在该一对电极之间设置电阻;
上述电流控制机构按照规定间隔间歇地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导电层之间供给并控制0.5μA~1.0μA的直流电流,并且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发热层之间的各一对电极之间供给并控制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中,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导电层之间的电压为0.2V~0.4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垫板元件的发热层中,一对电极分别呈长方形状,这些电极之间的电阻由沿与长方形状的电极平行的方向具有取向性的碳纤维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给上述各导电层的直流电流按照50Hz~60Hz的周期,间歇地供给并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发热层加热到38℃~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给上述导电层的直流电流按照1分钟以上的程度形成任意的供给时间,与该供给时间成反比的电压值在0.01~0.4V之间设定而加压。
7.一种治疗装置,其中,在人类生物体的不同的部位附着一对垫板元件,电流控制机构在该一对垫板元件之间进行通电,治疗上述生物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垫板元件包括导电层,其附着于人类生物体的表面上,由导电性的片体形成;绝缘层,其设置于该导电层的背面侧,具有传热特性,并且由具有绝缘性的片体形成;发热层,其设置于该绝缘层的背面侧,在两端部分设置一对电极,在该一对电极之间设置电阻;
上述电流控制机构按照规定间隔间歇地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导电层之间供给并控制电压为0.2V~0.4V的微弱的直流电流,并且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发热层之间的各一对电极之间供给并控制电流。
8.一种治疗装置,其中,在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不同的部位附着一对垫板元件,电流控制机构在该一对垫板元件之间进行通电,通过蛋白质使该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机制活化,其特征在于:
上述垫板元件包括导电层,其附着于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表面上,由导电性的片体形成;绝缘层,其设置于该导电层的背面侧,具有传热特性,并且由具有绝缘性的片体形成;发热层,其设置于该绝缘层的背面侧,在两端部分设置一对电极,在该一对电极之间设置电阻;
上述电流控制机构间歇地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导电层之间供给并控制微弱的直流电流,在对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给予电流刺激的同时,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发热层之间的各一对电极之间供给并控制电流,使各发热层加热到38℃~45℃,由此形成对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给予温热刺激的结构,通过该电流刺激及该温热刺激诱导热休克蛋白。
9.一种治疗装置,其中,在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不同的部位附着一对垫板元件,电流控制机构在该一对垫板元件之间进行通电,通过蛋白质使该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机制活化,其特征在于:
上述垫板元件包括导电层,其附着于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表面上,由导电性的片体形成;绝缘层,其设置于该导电层的背面侧,具有传热特性,并且由具有绝缘性的片体形成;发热层,其设置于该绝缘层的背面侧,在两端部分设置一对电极,在该一对电极之间设置电阻;
上述电流控制机构间歇地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导电层之间供给并控制微弱的直流电流,在对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给予电流刺激的同时,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发热层之间的各一对电极之间供给并控制电流,使各发热层加热到38℃~45℃,由此形成对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给予温热刺激的结构,通过该电流刺激及该温热刺激促进遍在蛋白化蛋白质。
10.一种治疗装置,其中,在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不同的部位附着一对垫板元件,电流控制机构在该一对垫板元件之间进行通电,通过蛋白质使该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正常化机制活化,其特征在于:
上述垫板元件包括导电层,其附着于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的表面上,由导电性的片体形成;绝缘层,其设置于该导电层的背面侧,具有传热特性,并且由具有绝缘性的片体形成;发热层,其设置于该绝缘层的背面侧,在两端部分设置一对电极,在该一对电极之间设置电阻;
上述电流控制机构间歇地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导电层之间供给并控制微弱的直流电流,在对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给予电流刺激的同时,在上述一对垫板元件的各发热层之间的各一对电极之间供给并控制电流,使各发热层加热到38℃~45℃,由此形成对生物体或生物体组织给予温热刺激的结构,通过该电流刺激及该温热刺激增加IκB蛋白。
CN2012102347900A 2006-04-05 2006-04-05 治疗装置 Pending CN1027728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347900A CN102772853A (zh) 2006-04-05 2006-04-05 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347900A CN102772853A (zh) 2006-04-05 2006-04-05 治疗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39735A Division CN101405053B (zh) 2006-04-05 2006-04-05 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2853A true CN102772853A (zh) 2012-11-14

Family

ID=47118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47900A Pending CN102772853A (zh) 2006-04-05 2006-04-05 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728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5483A (zh) * 2015-03-09 2017-11-28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离子电渗的设备、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8605A (en) * 1989-02-22 1991-10-22 Ceske Vysoke Uceni Technicke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controlled local, non-invasive application of dc pulses to human and animal tissues
CN2391586Y (zh) * 1999-09-15 2000-08-16 杨文� 热敷电疗装置
US20050021115A1 (en) * 2003-06-27 2005-01-27 Steven Yue Heating pad having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CN2766876Y (zh) * 2005-01-27 2006-03-29 韩志强 一种发热电极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8605A (en) * 1989-02-22 1991-10-22 Ceske Vysoke Uceni Technicke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controlled local, non-invasive application of dc pulses to human and animal tissues
CN2391586Y (zh) * 1999-09-15 2000-08-16 杨文� 热敷电疗装置
US20050021115A1 (en) * 2003-06-27 2005-01-27 Steven Yue Heating pad having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CN2766876Y (zh) * 2005-01-27 2006-03-29 韩志强 一种发热电极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5483A (zh) * 2015-03-09 2017-11-28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离子电渗的设备、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ttson Cellular actions of beta-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nd its soluble and fibrillogenic derivatives
Irobi et al. The phenotype of motor neuropathies associated with BSCL2 mutations is broader than Silver syndrome and distal HMN type V
Karimi et al. Effect of high-fat diet and antioxidants on hippocampal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rats: an in vivo study
Li-Weber et al. Regulation of IL4 gene expression by T cells and therapeutic perspectives
Allocati et al. p63/p73 in the control of cell cycle and cell death
Jaroszeski et al. Electrochemotherapy, electrogenetherapy, and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electrically mediated delivery of molecules to cells
CN101405053B (zh) 生物体组织正常化方法
CA2595226A1 (en) Thermotherapy system based on redox potential
JP4755916B2 (ja) 生体組織正常化装置
Schulz-Aellen Aging and human longevity
Hsieh et al. Effects of caloric restriction on cell proliferation in several tissues in mice: role of intermittent feeding
Chen et al. The role of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McGinty et al. A three course menu for ILC and bystander T cell activation
Kruer et al. C19orf12 mutation leads to a pallido-pyramidal syndrome
Yamaguchi et al. PIEZO2 deficiency is a recognizable arthrogryposis syndrome: A new case and literature review
CN204767042U (zh) 智能变频生物电刺激治疗仪
Morgan et al. Diverse effects of eosinophil cationic granule proteins on IMR-32 nerve cell signaling and survival
CN102772853A (zh) 治疗装置
WO2017065239A1 (ja) 炎症及び過剰免疫を抑制する装置、並びに炎症及び過剰免疫を抑制するための方法
Chandurkar et al. Mod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 elderly brain: Involvement of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CN111172151B (zh) 一种电信号通过调节皮肤DCs/LCs提呈至T细胞而调控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及其用途
Sun et al. Rosuvastatin inhibits the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by targeting TNFα mediated Rho kinase pathway
Bonjour et al. Challenging C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Prolonged Water-Only Fasting Followed by an Exclusively Whole-Plant-Food Diet i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Plaque Psoriasis
Zhong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mutations in U2HR in two Chinese families with Marie Unna hereditary hypotrichosis
Feldmeyer et al. Novel mutation of connexin 31 causing erythrokeratoderma variabil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