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0086B - 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0086B
CN102760086B CN201210236289.8A CN201210236289A CN102760086B CN 102760086 B CN102760086 B CN 102760086B CN 201210236289 A CN201210236289 A CN 201210236289A CN 102760086 B CN102760086 B CN 1027600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
detection
data
capture engine
data cap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362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0086A (zh
Inventor
高向东
宫晨
张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ANHUA HENG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ANHUA HENG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ANHUA HENGX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ANHUA HENG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362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600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60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0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0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00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Testing Of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在设备专家数据库中确定与所述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描述信息;所述设备专家数据库预先建立且存储有多种设备标识、多种设备描述信息以及设备标识和设备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与确定的所述设备描述信息对应的检测参数配置界面,并基于生成的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采集检测配置参数;根据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和所述设备描述信息构建数据采集引擎,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用于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与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本发明提高了数据采集任务配置、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控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满足新测试需求的技术也在推陈出新,而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已是大势所驱。“柔性测试”技术的概念正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它将测试测量解决方案或系统的实现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根据测试要求和测量对象,从应用角度出发来规划完整的测试平台,完成常规测试测量技术难以实现的测试要求,为各种测试测量需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现有柔性测控技术中,测试硬件类型多种多样,同种类型不同型号的测试硬件的配置和使用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要基于这些测试硬件编译数据检测任务,通常需要测试工程师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查阅各测试硬件的配置和使用手册,之后根据各测试硬件的特点单独编译检测任务。一旦实际测试系统中,测试硬件发生了变化,测试工程师又需要重复获取新测试硬件的配置和使用信息,并对数据采集任务进行重新编程,整个过程费时费力、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以提高数据采集任务配置的效率。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在设备专家数据库中确定与所述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描述信息;所述设备专家数据库预先建立且存储有多种设备标识、多种设备描述信息以及设备标识和设备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生成与确定的所述设备描述信息对应的检测参数配置界面,并基于生成的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采集检测配置参数;
根据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和所述设备描述信息构建数据采集引擎,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用于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与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
其中,根据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和所述设备描述信息构建数据采集引擎,包括:
创建数据采集引擎线程;
调用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线程来创建一个或多个ACT线程,所述ACT线程的总数量与基于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获取的检测配置参数的次数相同,且每个所述ACT线程与单次基于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获取的检测配置参数对应;
根据所述设备描述信息,调用各所述ACT线程来创建一个或多个任务线程,每个所述任务线程与所述检测仪器实现的一个检测功能对应。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装置,包括:
设备专家数据库,用于存储多种设备标识、多种设备描述信息以及设备标识和设备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设备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在所述专家数据库中确定与所述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描述信息;
参数配置模块,用于生成与确定的所述设备描述信息对应的检测参数配置界面,并基于生成的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采集检测配置参数;
数据采集引擎构建模块,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和所述设备描述信息构建数据采集引擎,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用于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与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
其中,所述数据采集引擎构建模块包括:
数据采集引擎线程创建单元,用于创建数据采集引擎线程;
ACT线程创建单元,用于调用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线程来创建一个或多个ACT线程,所述ACT线程的总数量与基于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获取的检测配置参数的次数相同,且每个所述ACT线程与单次基于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获取的检测配置参数对应;
任务线程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设备描述信息,调用各所述ACT线程来创建一个或多个任务线程,每个所述任务线程与所述检测仪器实现的一个检测功能对应。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和装置,基于设备专家数据库,对检测仪器自动识别并获取相应的设备描述信息,根据检测仪器的设备描述信息针对性的生成检测参数配置界面,并根据检测参数配置界面采集的检测配置参数针对性的构建用于控制数据检测操作的数据采集引擎,从而完成了数据检测任务的设计。整个数据检测任务降低了用户的专业知识要求,如对检测仪器底层驱动知识的要求等,省时省力,提高了数据检测任务配置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采集引擎的构建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数据检测控制装置,该数据检测控制控制装置可包括但不限于:控制器、多槽机箱的控制板卡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1:获取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在设备专家数据库中确定与所述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描述信息;所述设备专家数据库预先建立且存储有多种设备标识、多种设备描述信息以及设备标识和设备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市场上存在的多种硬件设备为设备专家数据库定制访问接口,使得设备专家数据库具有通用访问接口。
在硬件准备完成(如实体检测设备完成安装或者虚拟检测设备完成配置)时,数据检测控制装置可自动识别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以识别到的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查询设备专家数据库,以得到与该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描述信息。
步骤12:生成与确定的所述设备描述信息对应的检测参数配置界面,并基于生成的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采集检测配置参数。
某一检测仪器的设备描述信息,如板卡的设备描述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板卡名称、板卡型号、板卡插槽、采样率等。不同检测仪器支持的采集检测功能可能不同,本步骤针对性的生成检测参数配置界面,该检测参数配置界面可包括但不限于总线类型、测试通道、测量类型、测试参数范围、测试触发方式等。测量类型可包括但不限于“电压”、“温度:热电偶”、“温度:热敏电阻:电压激励”、“温度:热敏电阻:电流激励”、“温度:RTD”、“应变计”和/或“电流”等选项。选择不同的测量类型选项后,可产生相应的设置界面,基于这些界面可采集相应的检测配置参数。
步骤13:根据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和确定的所述设备描述信息构建数据采集引擎,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用于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与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
数据采集引擎构建完成,即完成了数据检测任务的设计。在后续测试过程中,通过数据采集引擎来控制检测仪器执行与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即可完成数据检测。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基于设备专家数据库,对检测仪器自动识别并获取相应的设备描述信息,根据检测仪器的设备描述信息针对性的生成检测参数配置界面,并根据检测参数配置界面采集的检测配置参数针对性的构建用于控制数据检测操作的数据采集引擎,从而完成了数据检测任务的设计。整个数据检测任务降低了用户的专业知识要求,如对检测仪器底层驱动知识的要求等,省时省力,提高了数据检测任务配置的效率。
可选的,数据采集引擎的一个可选的构建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131:创建数据采集引擎线程。
步骤132:调用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线程来创建一个或多个动作(AcquisitionTask,简称ACT)线程,所述ACT线程的总数量与基于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获取的检测配置参数的次数相同,且每个所述ACT线程与单次基于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获取的检测配置参数对应。
步骤133:根据所述设备描述信息,调用各所述ACT线程来创建一个或多个任务线程,每个所述任务线程与所述检测仪器实现的一个检测功能对应。
采用该方法构建的数据采集引擎可兼容单线程、单检测任务、多线程、多检测任务等工作方式,有利于提高数据检测效率和实际应用的普适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对所构建的数据采集引擎进行编译自查,可选的,上述构建所述数据采集引擎之后,如图3所示,数据检测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14:调试构建的所述数据采集引擎。
对所述数据采集引擎进行调试的一个可选方式例如:通过所述采集引擎线程向各所述ACT线程发送编译指令;接收到所述编译指令的各ACT线程逐一调用与各自相关的各任务线程,被调用的各任务线程分别尝试控制所述检测仪器仅执行一次相应检测操作并反馈调试结果;根据所述调试结果确定检测配置参数配置的合理性。
在对数据采集引擎编译调试的过程中,可发现数据采集引擎构建过程中的编译错误,该编译错误可包括但不限于:配置的检测配置参数与检测仪器实际检测能力不匹配,如:实际检测仪器不支持检测配置参数中测量类型的测试功能、配置的参数检测范围与检测仪器实际支持的检测范围不匹配,等等。如出现编译错误,则说明当前检测配置参数不合理,可输出编译错误的相关提示信息,以便用户根据编译错误进行针对性修改。
基于修改后的检测配置参数可采用上述方法重新构建数据采集引擎,并对重新构建的数据采集引擎进行调试,直至根据调试结果确定检测配置参数配置合理。基于经编译调试之后的数据采集引擎进行数据检测,可有效降低检测出错率,提高数据检测任务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为了便于构建的数据采集引擎的通用性,可选的,在根据所述调试结果确定检测配置参数配置合理之后,数据检测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15:以预定文件格式导出所述数据采集引擎,所述预定文件格式包括:“.ACTX”格式、“.DLL”格式或“.VI”格式。
数据采集引擎采用预定文件格式导出之后,可导入与相应文件格式对应的编译系统中,例如:以“.VI”格式导出数据采集引擎,该数据采集引擎可直接导入基于“LabVIEW”语言的编译系统,等等。在所导入的编译系统可直接运行上述数据采集引擎,从而免去了用户重复编程的繁琐,提高用户使用的方便性。
为了在构建数据采集引擎的基础上兼容数据检测功能,可选的,上述步骤14之后,数据检测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16:通过调用所述数据采集引擎来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与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
如需要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检测控制的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例如:执行所述采集引擎线程;通过所述采集引擎线程向所述ACT线程发送开始数据采集指令;通过接收到所述开始数据采集指令的所述ACT线程动态调用与其相关的一个或多个任务线程,通过被调用的所述任务线程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一次或连续执行相应的检测操作并反馈检测结果。
如需要停止数据采集,还可通过所述采集引擎线程向所述ACT线程发送停止数据采集指令;接收到所述停止数据采集指令的所述ACT线程退出与其相关的任务线程。
通过对数据采集引擎的调用,可控制检测仪器执行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为了提高数据检测控制的直观性以及用户使用的方便性,数据检测控制过程中获取的检测结果等数据可进行同步显示,和/或,对数据检测控制过程中获取的检测结果等数据进行保存。如此处理,便于用户在实际需要的时候随时调取已保存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以及步骤之间的关联,可对外呈现“设备专家向导(DeviceAdvisor)”式配置流程,通过设备专家向导式配置流程,逐步引导用户完成数据检测控制过程中各个需要用户参与的步骤,一个步骤完成之后进入下一步骤,使得用户无需修改软件代码即可完成数据采集任务的配置和执行,明显提高用户使用的方便性,且整个方法提高了数据采集任务配置和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检测控制装置可用于运行上述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数据检测控制装置包括:设备专家数据库41、设备信息获取模块42、参数配置模块43和数据采集引擎构建模块44。
设备专家数据库41可用于存储多种设备标识、多种设备描述信息以及设备标识和设备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设备信息获取模块42可用于获取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在所述专家数据库中确定与所述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描述信息。
参数配置模块43可用于生成与确定的所述设备描述信息对应的检测参数配置界面,并基于生成的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采集检测配置参数。
数据采集引擎构建模块44可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和所述设备描述信息构建数据采集引擎,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用于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与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数据采集引擎构建模块44包括:数据采集引擎线程创建单元、ACT线程创建单元和任务线程创建单元(图中未示出)。数据采集引擎线程创建单元可用于创建数据采集引擎线程。ACT线程创建单元可用于调用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线程来创建一个或多个ACT线程,所述ACT线程的总数量与基于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获取的检测配置参数的次数相同,且每个所述ACT线程与单次基于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获取的检测配置参数对应。任务线程创建单元可用于根据所述设备描述信息,调用各所述ACT线程来创建一个或多个任务线程,每个所述任务线程与所述检测仪器实现的一个检测功能对应。
可选的,数据检测控制装置还可包括:编译模块45。编译模块45可用于通过所述采集引擎线程向各所述ACT线程发送编译指令,接收到所述编译指令的各ACT线程逐一调用与各自相关的各任务线程,被调用的各任务线程分别尝试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一次相应检测操作并反馈调试结果,根据所述调试结果确定检测配置参数配置的合理性。
可选的,数据检测控制装置还可包括:引擎导出模块46。引擎导出模块46可用于在所述编译模块根据所述调试结果确定检测配置参数配置合理之后,以预定文件格式导出所述数据采集引擎,所述预定文件格式包括:“.ACTX”格式、“.DLL”格式或“.VI”格式。
可选的,数据检测控制装置还可包括:数据检测处理模块47。数据检测处理模块47可用于通过调用所述数据采集引擎来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与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
可选的,所述数据检测处理模块47包括:采集引擎线程执行单元、数据采集触发单元、数据采集执行单元(图中未示出)。采集引擎线程执行单元可用于执行所述采集引擎线程。数据采集触发单元可用于通过所述采集引擎线程向所述ACT线程发送开始数据采集指令。数据采集执行单元可用于通过接收到所述开始数据采集指令的所述ACT线程动态调用与其相关的一个或多个任务线程,被调用的所述任务线程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一次或连续执行相应的检测操作并反馈检测结果。
可选的,所述数据检测处理模块47还可包括:停止采集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停止采集控制单元可用于通过所述采集引擎线程向所述ACT线程发送停止数据采集指令,并通过接收到所述开始数据采集指令的所述ACT线程退出与其相关的任务线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装置,其实体设备表现形式不受限制,例如可为但不限于控制器、多槽机箱的控制板卡等等,其工作机理及可实现的技术效果,可参见本发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应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上述实施例的序号也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上面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者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设备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的情况下运用他们的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因此不需在此具体说明。
此外,显而易见的是,在上面的说明中涉及到可能的外部操作的时候,无疑要使用与任何计算设备相连的任何显示设备和任何输入设备、相应的接口和控制程序。总而言之,计算机、计算机系统或者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硬件、软件和实现本发明的前述方法中的各种操作的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即构成本发明的设备及其各组成部件。
因此,基于上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任何信息处理设备上运行一个程序或者一组程序来实现。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设备。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仅仅通过提供包含实现所述方法或者设备的程序代码的程序产品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程序产品也构成本发明,并且存储或者传输这样的程序产品的介质也构成本发明。显然,所述存储或者传输介质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或者将来所开发出来的任何类型的存储或者传输介质,因此也没有必要在此对各种存储或者传输介质一一列举。
在本发明的设备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组合和/或分解后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还需要指出的是,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同时,在上面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申请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在设备专家数据库中确定与所述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描述信息;所述设备专家数据库预先建立且存储有多种设备标识、多种设备描述信息以及设备标识和设备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生成与确定的所述设备描述信息对应的检测参数配置界面,并基于生成的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采集检测配置参数;
根据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和所述设备描述信息构建数据采集引擎,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用于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与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
通过数据采集引擎线程向各ACT线程发送编译指令;
接收到所述编译指令的各ACT线程逐一调用与各自相关的各任务线程,被调用的各任务线程分别尝试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一次相应检测操作并反馈调试结果;
根据所述调试结果确定检测配置参数配置的合理性;
其中,根据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和所述设备描述信息构建数据采集引擎,包括:
创建数据采集引擎线程;
调用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线程来创建一个或多个ACT线程,所述ACT线程的总数量与基于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获取的检测配置参数的次数相同,且每个所述ACT线程与单次基于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获取的检测配置参数对应;
根据所述设备描述信息,调用各所述ACT线程来创建一个或多个任务线程,每个所述任务线程与所述检测仪器实现的一个检测功能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调试结果确定检测配置参数配置合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预定文件格式导出所述数据采集引擎,所述预定文件格式包括:“.ACTX”格式、“.DLL”格式或“.VI”格式。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调用所述数据采集引擎来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与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用所述数据采集引擎来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与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包括:
执行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线程;
通过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线程向所述ACT线程发送开始数据采集指令;
通过接收到所述开始数据采集指令的所述ACT线程动态调用与其相关的一个或多个任务线程,通过被调用的所述任务线程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一次或连续执行相应的检测操作并反馈检测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用所述数据采集引擎来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与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还包括:
通过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线程向所述ACT线程发送停止数据采集指令;
接收到所述停止数据采集指令的所述ACT线程退出与其相关的任务线程。
6.一种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专家数据库,用于存储多种设备标识、多种设备描述信息以及设备标识和设备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设备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在所述设备专家数据库中确定与所述检测仪器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描述信息;
参数配置模块,用于生成与确定的所述设备描述信息对应的检测参数配置界面,并基于生成的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采集检测配置参数;
数据采集引擎构建模块,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和所述设备描述信息构建数据采集引擎,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用于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与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
编译模块,用于通过数据采集引擎线程向各ACT线程发送编译指令,接收到所述编译指令的各ACT线程逐一调用与各自相关的各任务线程,被调用的各任务线程分别尝试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一次相应检测操作并反馈调试结果,根据所述调试结果确定检测配置参数配置的合理性;
其中,所述数据采集引擎构建模块包括:
数据采集引擎线程创建单元,用于创建数据采集引擎线程;
ACT线程创建单元,用于调用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线程来创建一个或多个ACT线程,所述ACT线程的总数量与基于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获取的检测配置参数的次数相同,且每个所述ACT线程与单次基于所述检测参数配置界面获取的检测配置参数对应;
任务线程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设备描述信息,调用各所述ACT线程来创建一个或多个任务线程,每个所述任务线程与所述检测仪器实现的一个检测功能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引擎导出模块,用于在所述编译模块根据所述调试结果确定检测配置参数配置合理之后,以预定文件格式导出所述数据采集引擎,所述预定文件格式包括:“.ACTX”格式、“.DLL”格式或“.VI”格式。
8.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所述的数据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检测处理模块,用于通过调用所述数据采集引擎来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与采集到的所述检测配置参数相应的数据检测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检测处理模块包括:
采集引擎线程执行单元,用于执行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线程;
数据采集触发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线程向所述ACT线程发送开始数据采集指令;
数据采集执行单元,用于通过接收到所述开始数据采集指令的所述ACT线程动态调用与其相关的一个或多个任务线程,被调用的所述任务线程控制所述检测仪器执行一次或连续执行相应的检测操作并反馈检测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检测处理模块还包括:
停止采集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数据采集引擎线程向所述ACT线程发送停止数据采集指令,并通过接收到所述开始数据采集指令的所述ACT线程退出与其相关的任务线程。
CN201210236289.8A 2012-07-06 2012-07-06 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600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36289.8A CN102760086B (zh) 2012-07-06 2012-07-06 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36289.8A CN102760086B (zh) 2012-07-06 2012-07-06 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0086A CN102760086A (zh) 2012-10-31
CN102760086B true CN102760086B (zh) 2016-06-08

Family

ID=47054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628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60086B (zh) 2012-07-06 2012-07-06 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600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0466A (zh) * 2014-10-30 2016-06-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业务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469809B (zh) * 2014-11-26 2018-10-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终端的lte测量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02993A (zh) * 2018-01-18 2018-07-20 重庆大学 发火测试系统柔性测试自动化技术
CN109284194B (zh) * 2018-08-16 2024-05-2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采集方法、征信主体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5958A (zh) * 2010-10-15 2012-05-16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系统
CN102508751A (zh) * 2011-12-09 2012-06-20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数据设备可靠性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17424B2 (en) * 2005-12-30 2009-11-10 Intel Corporation Error monitoring for serial lin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5958A (zh) * 2010-10-15 2012-05-16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系统
CN102508751A (zh) * 2011-12-09 2012-06-20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数据设备可靠性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0086A (zh) 201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2434B (zh) 一种针对Linux进程调度的性能测试方法和工具
CN103309804B (zh) 自动化代码规则检查平台
CN105138685B (zh) 一种面向HBase的性能测试系统
Noureddine et al. Unit testing of energy consumption of software libraries
CN102760086B (zh) 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数据检测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04036211A1 (en)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modeling
CN103136107A (zh) 一种嵌入式程序动态分配内存的变量调试方法
de Souza Carvalho et al.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gile and traditional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es productivity
Wu et al. On performance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in support of scientific workflow optimization
EP3509019A1 (en) Software product development defect and issue prediction and diagnosis
CN102234046A (zh) 电梯控制软件现场调试系统
CN102640069B (zh) 一种用于基于解析树形操作顺序的系统自动化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84640B (zh) 基于凌动处理器的Android手机平台的能耗测量方法
Lorig et al. Hypothesis-Driven Simulation Studies
Pheng et al. Dynamic data structure analysis for Java programs
CN113568825A (zh) 程序流程调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Iida et al. Hakoniwa: Monitor and navigation system for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based on activity sequence model
Lind et al.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size estimation of embedded software components
CN102144221A (zh) 用于自动化测试的紧凑架构
Pothukuchi et al. A guide to design mimo controllers for architectures
CN109871237A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CPU与GPU异构SoC性能刻画方法
CN110990227A (zh) 一种数值水池应用特征性能采集和监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Zülch et al. Simulating alternativ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of production systems
Tschüter et al. A top-down performance analysis methodology for workflows: Tracking performance issues from overview to individual operations
Pouchard et al. Capturing provenance as a diagnostic tool for workflow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