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4250A - 利用紫花苜蓿-有机氯农药降解菌联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紫花苜蓿-有机氯农药降解菌联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4250A
CN102744250A CN201210273956XA CN201210273956A CN102744250A CN 102744250 A CN102744250 A CN 102744250A CN 201210273956X A CN201210273956X A CN 201210273956XA CN 201210273956 A CN201210273956 A CN 201210273956A CN 102744250 A CN102744250 A CN 102744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o
seed
alfalfa
chlorine pesticide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39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健
杨宝灵
范方
王冰
温小红
刘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Minz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27395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442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44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42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紫花苜蓿-有机氯农药降解菌联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进行耕翻、平整和灌水;(2)在紫花苜蓿种子上包覆含有有机氯农药降解菌和苜蓿根瘤菌的菌剂;(3)对包覆有菌剂的紫花苜蓿种子进行包衣;(4)将包衣的紫花苜蓿种子播种到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中;(5)出苗后进行田间管理。本发明能够有效进行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解、降解和吸附,减少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具有修复速度快、效果好、操作简单、处理量大、易于人工掌握等特点,为大面积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提供了有效方法。

Description

利用紫花苜蓿-有机氯农药降解菌联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保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紫花苜蓿-有机氯农药降解菌联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净化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使污染物质的积累过程逐渐占据优势,破坏了土壤的自然生态平衡,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的明显标志是土壤生产力下降。土壤有机污染物主要是化学农药。目前大量使用的化学农药达数百种,其中主要包括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氨基甲酸酶类、苯氧羧酸类、苯酚、胺类。此外,石油、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甲烷、有害微生物等也是土壤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
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是一类重要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危害。中国的有机氯农药生产已有很长一段历史,有机氯农药逐渐禁用和停止生产后遗留了大量的有机氯污染场地。一般农药生产企业的污染场地土壤受污染时间长,其深层土壤因缺少光照和微生物作用,有机氯农药的光解和生物降解较困难,所以与表层土壤相比修复难度较大。
植物修复是利用根系的吸收作用和体内发达的酶系统对污染进行治理的一种修复方式。植物以太阳能作为驱动力,在修复土壤的同时还能净化空气和水体、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无二次污染,特别适用于大面积污染区域的治理。由于植物新陈代谢的差异,所以植物修复的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可分为5种:(1)植物挥发:利用植物将一些挥发性污染物吸收到植物体内,然后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2)植物提取:植物直接吸收一种或几种污染物并在植物体内蓄积,之后将植物收获进行处理;(3)植物降解:植物利用本身产生的各种酶的作用,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污染物进行转化和降解的一种方式;(4)植物根际作用:利用植物根际微生物及根释放的各种酶的降解作用来转化有机污染物;(5)植物稳定:又称植物钝化,通过植物与土壤的共同作用,将污染物吸附于根系及土壤表面,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有效形态。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豆科蝶形花亚科苜蓿属植物,因其产草量高、富含蛋白质、适口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而被称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般生长年限可达到10年左右,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夏季它的茂密枝叶可以阻挡雨水对土壤的物理冲刷和地面径流,秋冬季地表覆盖度高,不会使表土受到大风的侵蚀,减少空气中风沙含量。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区被誉为“水保先锋”。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入土深,一般可达到3-5米,最长可以达到10米以上,因此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抗旱能力自然就很高,而且庞大的根系上着生的大量根瘤,会进行生物固氮,每亩约固氮32.9公斤,相当于2460kg的硫酸铵,这样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这一特性对草田轮作非常有利,可显著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减少了肥料的投入,降低了因大量的肥料投入而引起的环境污染。此外,近年来,用紫花苜蓿进行有机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方法常有报道,如专利文献1(CN 101966529A)中公开了使用紫花苜蓿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方法,专利文献2(CN 102228899A)中公开了使用紫花苜蓿修复苯胺类化合物污染土壤的方法。
然而,目前国内外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实施生物修复的有效案例还很少,尤其在植物种类选择及植物修复机制研究上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有效方法。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利用紫花苜蓿-有机氯农药降解菌联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进行耕翻、平整和灌水;
(2)在紫花苜蓿种子上包覆含有有机氯农药降解菌和苜蓿根瘤菌的菌剂;
(3)对包覆有菌剂的紫花苜蓿种子进行包衣;
(4)将包衣的紫花苜蓿种子播种到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中;
(5)出苗后进行田间管理。
步骤(1)中,优选在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进行耕翻、平整和灌水之前,在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表面均匀喷洒质量浓度为0.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并均撒膨润土。其中,所述膨润土的用量优选为100公斤/亩,并优选在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喷洒后24小时以内进行耕翻、平整和灌水。
步骤(2)中,所述紫花苜蓿种子优选成熟、饱满、无虫蛀的种子,所述有机氯农药降解菌优选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paucimobilis),所述苜蓿根瘤菌优选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oliloti)。
步骤(2)的工艺流程优选如下:把含有有机氯农药降解菌和苜蓿根瘤菌的菌剂加入到粘着剂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紫花苜蓿种子,反复搅拌,使每一粒种子上都粘有菌剂,种子与菌剂的质量比为1∶7-10。其中,使用的粘着剂优选为选自羟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淀粉、明胶、阿拉伯树胶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步骤(3)的工艺流程优选如下:把由步骤(2)得到的紫花苜蓿种子放入包衣机中,经过包衣机反复震荡混合,使每一粒种子都裹上一层包衣材料,最后将种子放于通风处,阴干待用。其中,所述包衣材料优选为选自滑石粉、云母粉、陶土粉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步骤(4)中,优选的播种条件如下:播种方式为条播,播种量为1.5-2公斤/亩,播种深度为2-3厘米。
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进行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解、降解和吸附,减少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并且具有修复速度快、效果好、操作简单、处理量大、易于人工掌握等特点,为大面积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提供了有效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具体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紫花苜蓿-有机氯农药降解菌联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进行耕翻、平整和灌水;
(2)在紫花苜蓿种子上包覆含有有机氯农药降解菌和苜蓿根瘤菌的菌剂;
(3)对包覆有菌剂的紫花苜蓿种子进行包衣;
(4)将包衣的紫花苜蓿种子播种到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中;
(5)出苗后进行田间管理。
本发明利用紫花苜蓿多年生、根系发达、可生物固氮以及可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等生物特性并结合微生物修复技术进行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含有有机氯农药降解菌的菌剂通过包覆在紫花苜蓿种子上并通过包衣材料进一步的包裹作用,牢固地结合在紫花苜蓿种子上。当种子播入土壤中后,菌剂中包括有机氯农药降解菌在内的微生物就会随着种子的发芽、根系的生长和延伸,沿着紫花苜蓿的根系进行分布、繁殖。在有机氯农药降解菌的微生物修复和紫花苜蓿的植物修复的双重作用下,可有效分解、降解和吸附土壤表层乃至土壤深层污染的有机氯农药,从而有效减少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本发明的方法具有修复速度快、效果好、操作简单、处理量大、易于人工掌握等特点,是一种用于大面积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有效方法。
在上述步骤(1)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可促进有机氯农药在紫花苜蓿体内的吸收和蓄积,从而提高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另外,膨润土(Bentonite)是以蒙脱石为主的含水粘土矿,具有膨润性、粘结性、吸附性、催化性、触变性、悬浮性以及阳离子交换等特性。向土壤中加入膨润土作为吸附剂,可以有效抑制降雨过程导致的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渗滤。膨润土的用量一般为75-150公斤/亩,优选100公斤/亩。另外,优选在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喷洒后24小时以内对土壤进行耕翻、平整和灌水。耕翻深度一般为15-30厘米,优选为20厘米。
在上述步骤(2)中,紫花苜蓿种子优选成熟、饱满、无虫蛀的种子。使用这样的种子,可以得到更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另外,为了避免灰尘等对菌剂包覆的影响,优选将种子在常温的清水中进行清洗,之后自然条件下干燥。
苜蓿根瘤菌是与苜蓿共生形成根瘤并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供植物营养的一类革兰氏阴性菌。通过在菌剂中加入苜蓿根瘤菌,可促进紫花苜蓿根系的生长和固氮,从而提高土壤的修复效果。作为苜蓿根瘤菌,优选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oliloti)。
对使用的有机氯农药降解菌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吉氏拟杆菌(Bacteroides distasonis)、假单胞菌(Pseudomonas)、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金孢展齿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riumBurdsall)等,但从适应农药能力以及易诱发突变的角度来讲,优选假单胞菌。假单胞菌降解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机理为通过自然突变形成新的变种,并由基因调控产生诱导酶,在新的微生物酶作用下产生与环境相适应的代谢功能,从而对有机氯农药进行降解。
另外,还可以在菌剂中添加鞘氨醇单胞菌。鞘氨醇单胞菌是在环境保护及工业生产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一类细菌,对芳香化合物有极为广泛的代谢能力。
作为菌剂,例如可以分别将苜蓿中华根瘤菌在YMA液体培养基中、假单胞菌在LB液体培养基中、鞘氨醇单胞菌在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收集各菌后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剂。各菌的混合比(质量比)优选为,苜蓿中华根瘤菌∶假单胞菌∶鞘氨醇单胞菌=1∶3~5∶2~3,更优选为1∶5∶3。
对步骤(2)的具体工艺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使用如下方法:把含有有机氯农药降解菌和苜蓿根瘤菌的菌剂加入到粘着剂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紫花苜蓿种子,反复搅拌,使每一粒种子上都粘有菌剂。通过使用该方法,菌剂可通过粘着剂的作用牢固地粘附于种子上,菌剂在播种过程中不易从种子上脱落,播种后菌剂中的微生物可有效地沿着紫花苜蓿的根系进行分布、繁殖,从而提高了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
在上述方法中,种子与菌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7-10,更优选为1∶8。
对使用的粘着剂没有特别限制,但从防止土壤污染的角度来讲,优选来源于植物或动物的粘着剂或者对这些粘着剂进行改性得到的粘着剂。作为这样的粘着剂,可以列举羟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淀粉、明胶、阿拉伯树胶等。这些粘着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对步骤(3)的具体工艺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使用如下方法:把由步骤(2)得到的紫花苜蓿种子放入包衣机中,经过包衣机反复震荡混合,使每一粒种子都裹上一层包衣材料,最后将种子放于通风处,阴干待用。通过使用该方法,可以使包衣材料均匀地包裹在种子外粘附的菌剂上,从而更有效地改善了菌剂与种子之间的复合作用,提高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
对使用的包衣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但从防止土壤污染的角度来讲,优选天然的矿物质材料。作为这样的包衣材料,可以列举滑石粉、云母粉、陶土粉等。这些包衣材料可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从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的角度来讲,优选滑石粉。
步骤(4)的播种条件优选如下:播种方式为条播,播种量为1.5-2公斤/亩,播种深度为2-3厘米。
步骤(5)中的田间管理是指及时的灌水、杂草防除和病虫害防治等。
实施例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验分析所用的农药标准品:α-、β-、γ-、δ-六六六标准样品,除草剂2,4-D标准样品,纯度〉99.99%,均购于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实验分析方法采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生态环境,2007年16卷第5期,1436-1440页)和《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对水中2-甲-4-氯和2,4-滴的测定》(分析测试学报,2008年27卷第8期,816-819页)。
具体步骤如下(如图1所示):
①有机氯污染土壤制作:试验地选择在大连民族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实验基地,试验地面积400平方米,2010年6月5日用α-、β-、γ-、δ-六六六的1000倍稀释液、除草剂2,4-D的500倍稀释液进行均匀喷洒,喷洒后耕翻20厘米。随机取5个土样进行有机氯分析。
②有机氯污染土壤处理和耕作:土壤表面喷洒质量浓度为0.5%的SDS溶液,均撒膨润土100公斤/亩,之后进行20厘米耕翻、平整和灌水。
③紫花苜蓿种子的筛选、清洗和干燥:筛选成熟、饱满、无虫蛀的公农一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Gongnong NO.1)种子0.9公斤(购自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科学分院草地研究所),在常温的清水中进行清洗后,自然条件下干燥。
④菌株培养和菌剂制作:取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购自上海艾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假单胞菌(Pseudomonns)(购自上海志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购自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分别在28℃的条件下于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48h后,收集各菌,混合各菌得到复合菌剂。所用菌株和使用的培养基为:苜蓿中华根瘤菌-YMA液体培养基(800ml)、假单胞菌-LB液体培养基(4000ml)、鞘氨醇单胞菌-LB液体培养基(2400ml);苜蓿中华根瘤菌∶假单胞菌∶鞘氨醇单胞菌(质量比)=1∶5∶3。
⑤包覆菌剂:粘着剂使用羟甲基纤维素钠,取上述复合菌剂(约7200克)加入到质量浓度为5%的羟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6000ml)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种子,反复搅拌,使每一粒种子都粘有复合菌剂。
⑥种子包衣:包衣材料为滑石粉,把上述粘附有复合菌剂的种子放入到装有滑石粉的包衣机中,经过包衣机反复震荡混合包衣,使每一粒种子都裹上一层包衣材料,最后将种子放于通风处,阴干待用。
⑦播种:2010年6月15日进行条播播种,播种量1.5-2公斤/亩,播种深度2-3厘米。
⑧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进行灌水、杂草防除和病虫害防治。
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2011年6月15日随机取5个土样进行有机氯消解分析,土壤中农药六六六及其4种异构体的总含量降低幅度为48.35%-67.12%,除草剂2,4-D的总含量降低40.17%;2012年6月15日随机取5个土样进行有机氯消解分析,土壤中农药六六六及其4种异构体的总含量降低幅度为65.22%-83.05%,除草剂2,4-D的总含量降低59.33%;说明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

Claims (11)

1.一种利用紫花苜蓿-有机氯农药降解菌联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进行耕翻、平整和灌水;
(2)在紫花苜蓿种子上包覆含有有机氯农药降解菌和苜蓿根瘤菌的菌剂;
(3)对包覆有菌剂的紫花苜蓿种子进行包衣;
(4)将包衣的紫花苜蓿种子播种到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中;
(5)出苗后进行田间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进行耕翻、平整和灌水之前,在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表面均匀喷洒质量浓度为0.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并均撒膨润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膨润土的用量为100公斤/亩,在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喷洒后24小时以内进行所述耕翻、平整和灌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紫花苜蓿种子为成熟、饱满、无虫蛀的种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有机氯农药降解菌为假单胞菌和鞘氨醇单胞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苜蓿根瘤菌为苜蓿中华根瘤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工艺流程如下:把含有有机氯农药降解菌和苜蓿根瘤菌的菌剂加入到粘着剂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紫花苜蓿种子,反复搅拌,使每一粒种子上都粘有菌剂,种子与菌剂的质量比为1:7-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为选自羟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淀粉、明胶、阿拉伯树胶中的1种或2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工艺流程如下:把由步骤(2)得到的紫花苜蓿种子放入包衣机中,经过包衣机反复震荡混合,使每一粒种子都裹上一层包衣材料,最后将种子放于通风处,阴干待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衣材料为选自滑石粉、云母粉、陶土粉中的1种或2种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播种方式为条播,播种量为1.5-2公斤/亩,播种深度为2-3厘米。
CN201210273956XA 2012-08-02 2012-08-02 利用紫花苜蓿-有机氯农药降解菌联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 Pending CN1027442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3956XA CN102744250A (zh) 2012-08-02 2012-08-02 利用紫花苜蓿-有机氯农药降解菌联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3956XA CN102744250A (zh) 2012-08-02 2012-08-02 利用紫花苜蓿-有机氯农药降解菌联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4250A true CN102744250A (zh) 2012-10-24

Family

ID=47024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3956XA Pending CN102744250A (zh) 2012-08-02 2012-08-02 利用紫花苜蓿-有机氯农药降解菌联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4425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4843A (zh) * 2015-02-27 2015-07-08 潍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一种利用负化学源质谱数据库对含电负性元素农药检测的方法
CN107282624A (zh) * 2017-08-04 2017-10-24 王婧宁 用于土壤中多氯联苯的去除剂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1715A (zh) * 2007-10-26 2008-05-21 上海大学 植物-微生物联合定向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1715A (zh) * 2007-10-26 2008-05-21 上海大学 植物-微生物联合定向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潘淑颖: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DDT原位降解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王玉红: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对有机氯农药DDT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4843A (zh) * 2015-02-27 2015-07-08 潍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一种利用负化学源质谱数据库对含电负性元素农药检测的方法
CN107282624A (zh) * 2017-08-04 2017-10-24 王婧宁 用于土壤中多氯联苯的去除剂
CN107282624B (zh) * 2017-08-04 2019-11-19 王婧宁 用于土壤中多氯联苯的去除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1221B (zh) 一种多手段联合修复盐碱地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3641648B (zh) 一种污泥植物生长基质及边坡污泥客土绿化方法
CN102764757A (zh) 一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
CN103965916A (zh) 一种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土壤修复方法
CN104226679B (zh) 一种采用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煤制气厂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11955297B (zh) 一种钝化稻田重金属并增加氮固持量的方法
CN105175177A (zh) 一种个性化定制土壤调理剂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制得的土壤调理剂
CN109731903B (zh) 一种分层覆盖金矿尾矿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7686431A (zh) 一种土壤修复剂
CN107446583B (zh) 一种黑粘土土壤改良剂基质材料及植生土改良方法
CN102755991B (zh) 利用紫花苜蓿-有机磷农药降解菌联合修复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6010565A (zh)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剂
CN106995704A (zh) 一种修复剂、其制备方法以及用其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WO2022126756A1 (zh) 一种滨海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应用
Zayed Advances in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CN111548796A (zh) 一种促进风沙土保水保肥性的土壤改良剂及使用方法
CN108485672A (zh)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的土壤调理剂
CN112209778A (zh) 一种新型炉渣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0775985B1 (ko) 사면 녹화용 조성물 및 그를 구비한 사면 녹화용 구조체
CN107484574A (zh) 一种适于干旱石质山地的种子植生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0485B (zh) 一种阻隔农作物吸收镉的叶面肥及其应用
CN106905981A (zh) 一种沙化土壤微生物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7801523B (zh) 生态覆盖卷制造方法
CN102744250A (zh) 利用紫花苜蓿-有机氯农药降解菌联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
KR20030025442A (ko) 토양의 단립구조 개량과 미생물 자재를 이용한 녹화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