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2203B - 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2203B
CN102742203B CN201280000468.XA CN201280000468A CN102742203B CN 102742203 B CN102742203 B CN 102742203B CN 201280000468 A CN201280000468 A CN 201280000468A CN 102742203 B CN102742203 B CN 102742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length
headend
data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04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2203A (zh
Inventor
张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42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2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2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2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0Adaptations for transmission by electrical cable
    • H04N7/102Circuits therefor, e.g. noise reducers, equalisers,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0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18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cable transmission, e.g. using a cable mod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5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up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68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up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cable transmission, e.g. using a cable modem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当前传输周期内,获取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依据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下行时隙长度;当下一传输周期到来时,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包含有所述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的时隙指示信息;依据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向各个终端发送头端设备缓存的待发送数据,并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缓存数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头端设备根据当前传输周期内自身的待发送数据长度的发送时长分别确定下一传输周期的下行时隙长度,从而实现了根据当前的下行业务流的大小动态的调整下行时隙的长度,使其能够最大程度的与业务流量相匹配,提高带宽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时分双工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同轴网络系统作为视频节目传输的主要系统已在全球各国被广泛部署使用,其主要包括:同轴电缆宽带接入网局端设备(Coaxial Broadband AccessTerminal,简称CBAT),以下简称头端设备,还包括,同轴电缆宽带接入网终端(Coaxial Network Unit,简称CNU),以下简称终端设备。其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一个头端设备11和多个终端设备12,头端设备11与以太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简称:EPON)15相连,将从以太无源光网络获得的数据与同轴电缆输入的电视讯号在混合器13内进行处理后,通过电缆分配网络14,分配给各个终端设备12,通过终端设备12将电视讯号传递给用户。
现有技术中利用同轴电缆进行数据通信时,以图1为例,以下行探测帧(Probe down,Pd)的起始时刻作为网络统一的时间基准,每个MAP传输周期采用固定4ms长度的时隙结构,一个MAP传输周期内包括多个上行和下行数据帧,以及用于带宽请求的预约帧和带宽分配的MAP帧。每个传输周期内包含数据帧的个数是根据预约帧上报的信息来分配。当预约帧所上报的信息小于一个MAP传输周期能发送的数据时,由于仍然需要利用预先设定的固定时隙结构发送预约帧所上报的信息,将会出现发送该信息时,会有一部分带宽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造成了带宽的浪费,降低了带宽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头端设备在当前传输周期内,获取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
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下行时隙长度;
当下一传输周期到来时,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包含有所述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的时隙指示信息,所述时隙指示信息作为所述各个终端获得所述确定下行时隙长度的依据;
依据所述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向各个终端发送所述头端设备缓存的待发送数据,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缓存数据。
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当一个传输周期到来时,接收所述头端设备发送的时隙指示信息,所述时隙指示信息中至少包含有下行时隙长度,所述下行时隙长度为依据所述头端设备在当前传输周期内,获取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的;
接收所述头端设备依据所述下行时隙长度发送的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并向所述头端设备发送终端的缓存数据。
一种头端设备,包括:
第一缓存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在当前传输周期内,获取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
下行时隙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下行时隙长度;
时隙指示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当下一传输周期到来时,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包含有所述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的时隙指示信息,所述时隙指示信息作为所述各个终端获得所述确定下行时隙长度的依据。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时隙指示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当一个传输周期到来时,接收所述头端设备发送的时隙指示信息,所述时隙指示信息中至少包含有下行时隙长度,所述下行时隙长度为依据所述头端设备在当前传输周期内,获取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的;
第二数据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头端设备依据所述下行时隙长度发送的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并向所述头端设备发送终端的缓存数据。
一种同轴网络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头端设备和如上所述的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头端设备根据当前传输周期内自身的待发送数据长度的发送时长分别确定下一传输周期的下行时隙长度,从而实现了根据当前的下行业务流的大小动态的调整下行时隙的长度,使其能够最大程度的与业务流量相匹配,提高带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同轴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有确定的上行时隙长度和下行时隙长度的时隙指示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Super Frame周期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有确定的上行时隙长度和下行时隙长度的时隙指示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头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带宽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头端设备动态的根据当前业务流量调整上下行时隙的方式,使得上下行时隙与业务流量相匹配,降低了带宽的浪费,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适用于同轴网络内的头端设备,包括:
步骤S21、头端设备在当前传输周期内,获取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
步骤S22、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下行时隙长度;
根据头端设备需要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来确定下行时隙长度,以实现依据当前的业务流量调整下行时隙的目的。
步骤S23、当下一传输周期到来时,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包含有所述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的时隙指示信息,所述时隙指示信息作为所述各个终端获得所述确定下行时隙长度的依据;
具体的,头端设备向各个终端设备发送MAP信息,在该信息中设置用于指示下行时隙的长度的信息,该信息可以指示总的时隙长度及下行时隙长度,各个终端设备接收到MAP信息后进行解析。
进一步的,还包括:
步骤S24、依据所述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向各个终端发送所述头端设备缓存的待发送数据,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缓存数据。
该发送头端设备缓存的待发送数据的过程可以由头端设备来完成,也可以由其他的设备,依据确定的下行时隙来完成。
本实施例公开的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中,头端设备根据自身缓存的数据长度之和所需要的发送时间,来确定下行时隙,从而使得下行时隙与业务流量相匹配,降低了带宽的浪费,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S31、头端设备在当前传输周期内,获取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
步骤S32、在当前传输周期内,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
步骤S33、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下行时隙长度;当有多个终端设备时,每一个终端设备在发送的上行数据中都添加了自身缓存的数据长度,该添加方式可以在原来的上行数据中增加一个信息包或信元,用来携带自身缓存的数据长度值,或者,在上行数据中的空闲比特位上填充于数据长度值对应的二进制数等方式。当头端设备接收到各个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后,分别从各个上行数据中提取出该长度值,并进行累加,得到上行数据之和,设为Lup=∑leni。同理,头端设备中也缓存有需要向各个终端发送的数据,计算该待发送数据的长度之和,设为Ldown。
步骤S34、依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上行时隙长度;
从而实现上行时隙长度与依据当前的业务流量相适应的目的。
步骤S35、当下一传输周期到来时,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有所述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和上行时隙长度的时隙指示信息;
具体的,头端设备向各个终端设备发送MAP信息,在该信息中设置用于指示上下行时隙的长度的信息,该信息可以指示总的时隙长度及上下行时隙的分配比例,各个终端设备接收到MAP信息后进行解析,根据总的时隙长度和上下行时隙的比例分别得到上下行时隙,例如,总的时隙长度为10,上下行时隙比例为6:4,则根据比例可以计算出上行时隙为6,下行时隙为4,或者,该信息可以直接体现上下行时隙的长度,即,上行时隙为6,下行时隙为4。
步骤S36、依据所述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向各个终端发送所述头端设备缓存的待发送数据,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依据所述上行时隙长度发送的终端缓存数据。。
头端设备依据得到的下行时隙长度向各个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并接收各个终端依据上行时隙长度发送的上行数据。而该上行数据中,同样也会包含该下一传输周期时各个终端缓存的数据。
本实施例公开的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头端设备动态的根据当前业务流量调整上下行时隙的方式,使得上下行时隙与业务流量相匹配,降低了带宽的浪费,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S41、头端设备在当前传输周期内,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上行数据中包含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
步骤S42、获取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及,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总和;
步骤S43、当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符合第一预设传输条件时,确定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为上行时隙长度;
本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不大于预设最大上行时隙长度时,则符合第一预设传输条件。该预设最大上行时隙长度为依据当前网络传输业务的时延要求设定的。当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大于预设最大上行时隙长度时,则预设最大上行时隙长度符合第一预设传输条件,将其确定为上行时隙长度。即,假设预设最大上行时隙长度为Lumax,则利用min{Lup,Lumax}找到两者之间的较小值,将其确定为上行时隙长度。
步骤S44、当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符合第二预设传输条件时,确定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为下行时隙长度;
本实施例中,当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不大于预设最大下行时隙长度时,符合第二预设传输条件。该预设最大下行时隙长度为依据当前网络传输业务的时延要求进行设定的。当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大于预设最大下行时隙长度时,则预设最大下行时隙长度符合第二预设传输条件,将其确定为下行时隙长度,即,假设最大下行时隙长度为Ldmax,则利用min{Ldown,Ldmax}找到两者之间的较小值,将其确定为下行时隙长度。
步骤S45、当下一传输周期到来时,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有确定的上行时隙长度和下行时隙长度的时隙指示信息,时隙指示信息作为各个终端获得确定的上、下行时隙长度的依据;
即,向各个终端设备发送包含有指示Lup、Ldown信息。
步骤S46、依据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向各个终端发送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并接收终端设备依据时隙指示信息获得的上行时隙长度发送的终端缓存数据。
头端设备依据Ldown向各个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并接收各个终端依据Lup发送的上行数据。
本实施例公开的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将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与预设最大上行时隙长度相比为较小值,将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与预设最大下行时隙长度相比为较小值时,将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为上行时隙长度,将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为下行时隙长度,使得上下行时隙的发送时长与当前的业务流量相匹配,避免了传输时隙大于实际传输数据长度而造成的带宽的浪费,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传输周期包括:广播同步时隙,上下行预留时隙和上下行动态时隙,其结构如图5所示。其中,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有确定的上行时隙长度和下行时隙长度的时隙指示信息的过程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S61、在所述广播同步时隙中预先设定的字段内填写与所述确定的上下行时隙长度对应的标识;
广播同步时隙用于终端同步头端时钟、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分配MAP指示等用途;上下行预留时隙采用固定长度,即每个传输周期都预留一些固定的时隙窗口,用于协议数据以及部分低时延数据的实时传输;另外的上下行动态时隙根据业务突发流量的大小进行动态伸缩,由头端来控制其长度并通过MAP消息指示给各终端。本实施例中,将确定的上下行时隙通过上下行动态时隙的长度来体现。
本实施例中的预先设定的字段可以为空闲字段或者是新增加的字段,所填写的与所述确定的上下行时隙长度对应的标识可以为该长度值本身,或者是该长度值的二进制数或16进制数等,只要能够表示其长度值即可。
步骤S62、将包含有所述标识的广播同步时隙利用MAP消息发送给终端。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业务量灵活的设置上下行时隙,从而能够更好的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量的突发性造成的传输性能低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传输周期也可以为Super Frame周期,其结构如图7所示。而此时,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有确定的上行时隙长度和下行时隙长度的时隙指示信息的过程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S81、在所述广播同步时隙中预先设定的字段内填写与所述确定的上下行时隙长度对应的标识;
一个Super Frame周期包含多个动态长度的传输周期和一个广播同步时隙。参考图7所示步骤,在广播同步时隙中预先设定的字段内填写与确定的上下行时隙长度对应的标识,本实施例中的预先设定的字段同样可以为空闲字段或者是新增加的字段,所填写的与所述确定的上下行时隙长度对应的标识可以为该长度值本身,或者是该长度值的二进制数或16进制数等,只要能够表示其长度值即可。
步骤S82、调整Super Frame传输周期的最后一个动态调度MAP传输周期的长度,使得Super Frame传输周期的长度符合预设值;
因为Super Frame周期的长度是固定的,它内部可以放置多个动态的MAP周期,但如果都是根据业务流量随机动态的,无法保证总长度固定,因此最后一个MAP周期的长度等于:Super Frame周期长度-前面n个动态MAP周期总和。从而使得Super Frame周期的长度,便于实现帧同步。
步骤S83、将设置好的Super Frame传输周期发送给终端。
本实施例中,传输周期为super Frame周期,由于super Frame周期采用固定长度,从而保证了既能根据业务量来调整上下行时隙的长度,又能通过调整动态周期保证长度为固定值,从而有利于实现帧头同步与终端接入,在终端上线时方便找到帧头获取公共信息和接入时隙,避免了采用长度可调的传输周期依据业务量调整上下行时隙的长度后,改变了传输周期的长度,给帧头同步造成影响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本实施例并不限定采用图6或图8所示方法来进行上下行时隙的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上述方法中进行选择,或者,依据本发明的思想,采用其的传输周期的方式。
本实施例也并不限定上述上下行时隙的设置只适用于同时对上下行时隙进行调整的过程,当该数据传输方法中只包含有下行时隙调整的过程,或者,只包含上行时隙调整的过程时,该设置方法同样适用。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其流程如图9所示,包括:
步骤S91、当一个传输周期到来时,接收头端设备发送的时隙指示信息,时隙指示信息中至少包含有下行时隙长度,所述下行时隙长度为头端设备在当前传输周期内,获取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的;
步骤S92、接收头端设备依据下行时隙长度发送的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并向头端设备发送终端缓存数据。
进一步的,还包括:
在所述传输周期的前一个传输周期内,向头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终端缓存数据长度,所述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为所述头端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依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上行时隙长度的依据。
此时,所述时隙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确定的上行时隙长度。
并且,向所述头端设备发送终端的缓存数据的过程包括:
解析时隙指示信息,获得上行时隙长度和下行时隙长度,依据所述确定的上行时隙长度向所述头端设备发送终端的缓存数据。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头端设备发送的时隙指示信息后,从中获得确定的上下行时隙,然后利用上行时隙进行发送,从而实现了根据当前的上下行业务流的大小动态的调整上下行时隙的长度,使其能够最大程度的与业务流量相匹配,提高带宽的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同时公开了一种头端设备,其结构如图10所示,包括:
第一缓存数据获取模块101,用于在当前传输周期内,获取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
下行时隙确定模块102,用于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下行时隙长度;
时隙指示信息发送模块103,用于当下一传输周期到来时,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包含有所述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的时隙指示信息,所述时隙指示信息作为所述各个终端获得所述确定下行时隙长度的依据。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数据收发模块104,用于依据所述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向各个终端发送所述头端设备缓存的待发送数据,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缓存数据。
本实施例公开的头端设备的工作过程请参考图2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具体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公开的头端设备根据当前传输周期内自身的待发送数据长度确定下一传输周期的下行时隙长度,从而实现了根据当前的下行业务流的大小动态的调整下行时隙的长度,使其能够最大程度的与业务流量相匹配,提高带宽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上行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在当前传输周期内,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
第二缓存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
上行时隙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上行时隙长度。
利用上述模块,实现了根据各个终端设备缓存的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来调整上行时隙长度的目的,使得上下行时隙能够同时与业务流量相匹配,进一步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其结构如图11所示,包括:
时隙指示信息接收模块111,用于当一个传输周期到来时,接收所述头端设备发送的时隙指示信息,所述时隙指示信息中至少包含有下行时隙长度,所述下行时隙长度为依据所述头端设备在当前传输周期内,获取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的;
第二数据收发模块112,用于接收所述头端设备依据所述下行时隙长度发送的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并向所述头端设备发送终端的缓存数据。
该终端设备与头端设备配合使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
上行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周期的前一个传输周期内,向头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终端缓存数据长度,所述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为所述头端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依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上行时隙长度的依据。
此时,第二数据收发模块112包括:时隙解析单元和发送单元,时隙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时隙指示信息,获得上行时隙长度和下行时隙长度,发送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确定的上行时隙长度向所述头端设备发送终端的缓存数据。
本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工作过程请参看图9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具体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同轴网络系统,其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图10中所示的头端设备121,和多个如图11所示的终端设备122。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设备为多个,其也可以为一个。
本实施例公开的同轴网络系统,头端设备根据当前传输周期内自身的待发送数据长度的发送时长分别确定下一传输周期的下行时隙长度,然后利用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进行数据的传输,从而实现了根据当前的下行业务流的大小动态的调整下行时隙的长度,使其能够最大程度的与业务流量相匹配,提高带宽的利用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活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应将来完成的。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对于装置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或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在没有超过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待用的实施例只是一种示范性的例子,不应该作为限制,所给出的具体内容不应该限制本申请的目的。例如,所述单元或子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多个子单元结合一起。另外,多个单元可以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另外,所描述系统,装置和方法以及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在不超出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与其它系统,模块,技术或方法结合或集成。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端设备在当前传输周期内,获取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
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下行时隙长度;
当下一传输周期到来时,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包含有所述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的时隙指示信息,所述时隙指示信息作为所述各个终端获得所述确定下行时隙长度的依据,所述时隙指示信息指示总的时隙长度及下行时隙长度;
依据所述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向各个终端发送所述头端设备缓存的待发送数据,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缓存数据;
所述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下行时隙长度的过程包括:
当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不大于预设最大下行时隙长度时,确定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为下行时隙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头端设备在当前传输周期内,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
获取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
依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上行时隙长度;
所述时隙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确定的上行时隙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各个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上行时隙长度的过程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不大于预设最大上行时隙长度时,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为上行时隙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周期为长度固定的Super Frame周期,所述Super Frame周期包括多个动态传输周期和一个广播同步时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有所述确定的上行时隙长度和所述下行时隙长度的时隙指示信息的过程包括:
在所述广播同步时隙中预先设定的字段内填写与所述确定的上下行时隙长度对应的标识;
调整所述Super Frame传输周期的最后一个动态调度MAP传输周期的长度,使得所述Super Frame传输周期的长度符合预设值;
将设置好的Super Frame传输周期发送给终端。
6.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一个传输周期到来时,接收头端设备发送的时隙指示信息,所述时隙指示信息指示总的时隙长度及下行时隙长度,所述时隙指示信息中至少包含有下行时隙长度,所述下行时隙长度为依据所述头端设备在当前传输周期内,获取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的;
接收所述头端设备依据所述下行时隙长度发送的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并向所述头端设备发送终端的缓存数据;
其中,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下行时隙长度的过程包括:
当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不大于预设最大下行时隙长度时,确定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为下行时隙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传输周期的前一个传输周期内,向头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终端缓存数据长度,所述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为所述头端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缓存数据长度之和,依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上行时隙长度;
所述时隙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确定的上行时隙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头端设备发送终端的缓存数据的过程包括:
解析时隙指示信息,获得上行时隙长度和下行时隙长度,依据所述确定的上行时隙长度向所述头端设备发送终端的缓存数据。
9.一种头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缓存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在当前传输周期内,获取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
下行时隙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下行时隙长度,包括:
当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不大于预设最大下行时隙长度时,确定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为下行时隙长度;
时隙指示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当下一传输周期到来时,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包含有所述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的时隙指示信息,所述时隙指示信息作为所述各个终端获得所述确定下行时隙长度的依据,所述时隙指示信息指示总的时隙长度及下行时隙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数据收发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确定的下行时隙长度向各个终端发送所述头端设备缓存的待发送数据,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缓存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行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在当前传输周期内,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
第二缓存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
上行时隙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上行时隙长度。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时隙指示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当一个传输周期到来时,接收头端设备发送的时隙指示信息,所述时隙指示信息指示总的时隙长度及下行时隙长度,所述时隙指示信息中至少包含有下行时隙长度,所述下行时隙长度为依据所述头端设备在当前传输周期内,获取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的,其中,依据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下行时隙长度的过程包括:当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不大于预设最大下行时隙长度时,确定所述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为下行时隙长 度;
第二数据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头端设备依据所述下行时隙长度发送的头端设备缓存待发送数据,并向所述头端设备发送终端的缓存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行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周期的前一个传输周期内,向头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终端缓存数据长度,所述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为所述头端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缓存数据长度之和,依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缓存数据长度之和的发送时长确定上行时隙长度。
14.一种同轴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头端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终端设备。
CN201280000468.XA 2012-03-20 2012-03-20 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027422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72592 WO2012103829A2 (zh) 2012-03-20 2012-03-20 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2203A CN102742203A (zh) 2012-10-17
CN102742203B true CN102742203B (zh) 2014-10-08

Family

ID=46603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0468.XA Active CN102742203B (zh) 2012-03-20 2012-03-20 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42203B (zh)
WO (1) WO201210382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3655A (zh) * 2013-10-16 2014-01-22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多址系统中分配通信时隙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80015B (zh) * 2014-12-24 2018-06-1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基于hinoc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5471563B (zh) * 2015-11-16 2018-12-0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分配上行信道的数据上拉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114980219A (zh) * 2022-06-16 2022-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0803A (zh) * 2007-07-16 2009-01-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的传送方法和装置
CN101765033A (zh) * 2009-12-23 2010-06-30 上海全景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同轴承载以太网设备的动态时隙分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26983B2 (en) * 2007-03-30 2011-09-2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Remote control with TV listing display
US9300445B2 (en) * 2010-05-27 2016-03-29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 LLC Digital domain content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2325006B (zh) * 2011-07-19 2014-04-30 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态时隙的编码方法及装置、解码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0803A (zh) * 2007-07-16 2009-01-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的传送方法和装置
CN101765033A (zh) * 2009-12-23 2010-06-30 上海全景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同轴承载以太网设备的动态时隙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03829A3 (zh) 2013-02-21
WO2012103829A2 (zh) 2012-08-09
CN102742203A (zh)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9649B2 (en) Efficiently managing network traffic
CN102742203B (zh) 一种同轴网络内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957689B (zh) 双层网络中的调度
CN101282305B (zh) 分布式系统中的带宽控制方法及业务板
CN109257139B (zh) 一种物理层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42391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用户终端、系统
CN11105040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0525378C (zh) 一种分布式机顶盒升级管理方法、管理系统和管理设备
US10256639B2 (en) Reverse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15054944A1 (zh) 一种超大规模vsat系统帧结构及资源分配方法
CN102957626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US2002006417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ervice reconfiguration of a synchronous opt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804653A (zh) 可变比特率设备
CN102082947B (zh) 一种视频监控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802200A (zh) 一种数据报文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0505876C (zh) 一种多媒体广播业务传送方法
CN102377675B (zh) 一种带宽动态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141483B (zh) 基于can总线的多节点网络最小通信间隔测定方法
CN103945248A (zh) 一种广播电视与移动通信的统一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4488236A (zh) 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局端、终端和系统
CN103188054A (zh) 反馈时延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18355A (zh) 一种带宽分配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203289589U (zh) 一种数字一体机
CN101247201B (zh) 同步帧发送、接收方法、检测系统及发送端、接收端设备
CN102075825A (zh) 光通信系统中的上行带宽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