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0320A - 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0320A
CN102740320A CN2012100912766A CN201210091276A CN102740320A CN 102740320 A CN102740320 A CN 102740320A CN 2012100912766 A CN2012100912766 A CN 2012100912766A CN 201210091276 A CN201210091276 A CN 201210091276A CN 102740320 A CN102740320 A CN 102740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ignal
control
femt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12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太田喜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40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03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一种基站包括:第一通信部,其被构造为与移动台和另一基站进行无线信号通信;第二通信部,其被构造为与连接至所述基站的核心网络进行数据信号通信;无线中继功能部,其被构造为执行第一控制以在所述另一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对要与所述另一基站通信的无线信号进行中继;通信功能部,其被构造为执行第二控制以在数据信号与无线信号之间进行转换,并发送所转换的数据信号和所转换的无线信号;以及选择控制部,其被构造为基于来自所述另一基站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来选择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移动台的通信。

Description

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毫微微基站是为了减少信号条件差的区域,例如建筑物中的间隙、室内、地下购物中心、高层区域等。毫微微基站安装在小的办公场所(例如家中、SOHO(家居办公)等),并覆盖半径为大约几十米的有限范围(毫微微小区)。另外,毫微微基站经由通用线路(例如连接至家中的固定电话的固定线路(即,电话线)、光纤、CATV(公共天线电视)线缆)连接至核心网络。
根据所安装的上述毫微微基站,即使处于无线电波无法到达的所谓盲区(例如,建筑物中的间隙、室内、地下购物中心、高层区域等)的终端也可执行通信,并可被小范围内的用户占有,因此,与宏基站(为公共基站)相比,吞吐量可提高。
另外,在稍后描述的现有技术文献中已公开了以下毫微微基站。在毫微微站所连接的线路中毫微微基站出现异常,并且已变为禁用状态的情况下,毫微微站可切换至中继器模式(例如,参见日本特许专利公报No.2010-56881)。
发明内容
根据本文讨论的实施方式的一方面,一种基站包括:第一通信部,其被构造为与移动台和另一基站进行无线信号通信;第二通信部,其被构造为与连接至所述基站的核心网络进行数据信号通信;无线中继功能部,其被构造为执行第一控制以在所述另一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对要与所述另一基站通信的无线信号进行中继;通信功能部,其被构造为执行第二控制以在数据信号与无线信号之间进行转换,并发送所转换的数据信号和所转换的无线信号;以及选择控制部,其被构造为基于来自所述另一基站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来选择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一个以用于与所述移动台的通信。
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将利用权利要求中具体指出的元件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
应该理解,以上一般描述以及以下详细描述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通信系统的概述;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应用示例1的概述;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应用示例2的概述;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有关信号干扰功率比的说明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的功能框图/硬件配置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的操作和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应用示例1的概述;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应用示例2的概述;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有关接收的信号强度的说明图;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的功能框图/硬件配置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的操作和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应用示例1的概述;
图13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应用示例2的概述;
图14是示出对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应用示例1,与该毫微微基站通信的移动台的接收功率电平的图示;
图15是示出对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应用示例2,与该毫微微基站通信的移动台的接收功率电平的图示;
图16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的功能框图/硬件配置图;
图17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的操作和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应用示例1的概述;
图19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应用示例2的概述;
图20是示出对于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应用示例1,与该毫微微基站通信的移动台的接收功率电平的图示;
图21是示出对于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应用示例2,与该毫微微基站通信的移动台的接收功率电平的图示;
图22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的功能框图/硬件配置图;
图23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的操作和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所公开的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的实施方式。附图所示的以下实施方式的构造是示例性的,本发明不限于这些构造。
在发明这些实施方式时,对现有技术进行了观察。例如,这些观察包括如下。
除了完全盲区之外,用户安装毫微微基站的区域通常是包括无线电波能够到达,但移动台通信困难的地方的区域。因此,可以想到,宏基站的小区范围(宏小区)与毫微微基站的小区范围(毫微微小区)交叠。
另外,宏基站用于通信的频带与毫微微基站用于通信的频带通常相同,因此,可以想到,在宏小区与毫微微小区交叠的范围内会发生干扰。
例如,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建筑物内的中心部分周围是完全盲区,并且存在无线电波能够到达,但终端的通信能力差的地方,例如窗户旁边等。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用户将毫微微基站12安装在窗户旁边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12所输出的无线电波从建筑物漏出。此时,如果比如说宏基站11所用的频带与毫微微基站12所用的频带相同,则毫微微基站12输出的从窗户漏出的无线电波会影响到连接至宏基站11的移动台14,对该移动台14造成干扰。
在毫微微基站12的传输功率降低以减少上述干扰的情况下,难以为连接至该毫微微基站12的移动台13提供足够的服务。因此,可能会难以提高室内移动台的吞吐量,而这本来是安装毫微微基站的原始目的。
第一实施方式
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毫微微基站包括无线中继功能部和通信功能部。毫微微基站测量该毫微微基站的安装位置的信号干扰功率比SINR(信号干扰噪声比),并且在测量结果大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并用作中继器,在测量结果小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并用作毫微微基站。
将参照图2至图6描述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细节。
1.1概述
图2和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概述。图2中的毫微微基站22执行采用稍后描述的通信功能部的通信,从而用作毫微微基站。图3中的毫微微基站32执行采用稍后描述的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从而用作中继器。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从而用作毫微微基站的情景的概述。例如,比如说毫微微基站22已安装在作为盲区的房间后部等,在该安装位置关于宏基站21的SINR的值小于阈值。在这种情况下,毫微微基站22开始毫微微操作的操作,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从而用作毫微微基站。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阈值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执行模拟等来任意设定。
在这种情况下,毫微微基站22的安装位置是关于宏基站21的SINR较小的位置,因此,可以想到,从宏基站21接收的信号较小,宏基站21与毫微微基站22的小区范围的交叠较小。因此,可以想到,毫微微基站22影响连接至宏基站21的移动台24的干扰较小。另外,对于连接至毫微微基站22的移动台23,可利用根据通信功能部的通信来提供具有足够吞吐量的通信。
接着,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从而用作中继器的情景的概述。在图3中,比如说毫微微基站32已安装在作为非完全盲区的房间窗户旁边等位置,则在该安装位置关于宏基站31的SINR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32开始中继器模式的操作,并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从而用作中继器。
在这种情况下,毫微微基站32的安装位置是关于宏基站31的SINR的值较大的位置,因此,可以想到,从宏基站31接收到的信号较强,宏基站31与毫微微基站32的小区范围的交叠较大。因此,如果毫微微基站32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则可以想到,毫微微基站32影响连接至宏基站31的移动台34的干扰将较大。因此,关于连接至宏基站31的移动台34的干扰可通过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来减小。另外,即使在毫微微基站32在中继器模式下执行操作的情况下,当经由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的毫微微基站32接收到宏基站31的信号时,移动台33切换至与宏基站31的通信,并经由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的毫微微基站32执行与宏基站31的通信。另外,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的毫微微基站32将从宏基站31接收到的信号放大,中继至移动台33,将从移动台33接收到的信号放大,中继至宏基站31,由此还可为移动台33提供具有足够吞吐量的通信。
这里将参照图4描述信号干扰功率比SINR。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信号干扰功率比SINR由毫微微基站从另一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功率与从除所述另一基站之外的基站发送来的到达该毫微微基站的无线信号的总接收功率之比组成。对于毫微微基站45而言,关于宏基站41的SINR通过将来自宏基站42、宏基站43和宏基站44的信号当做干扰波来指示信号干扰功率比。
SINR用[信号波(来自宏基站41的无线电波)的功率值(S1)/干扰波的总功率值(S2+S3+S4)]来表示。从上述表达式还可以理解,会发现具有高SINR的位置较强地从宏基站41接收信号波。因此,在毫微微基站45从具有高SINR的位置辐射无线电波的情况下,会发现所辐射的无线电波变为强干扰,对于存在于毫微微基站45周围并与宏基站41执行通信的移动台而言干扰变大。
相反,会发现在具有低SINR的位置从宏基站41接收到的信号波较弱。也就是说,可以想到,具有低SINR的位置为盲区。因此,当从具有低SINR的位置辐射无线电波时,毫微微基站45可通过所辐射的无线电波覆盖存在于盲区中的移动台的通信。
也就是说,在具有高SINR的位置,根据正被安装的中继器,在中继宏基站41的无线电波并保持宏基站41的SINR较高的同时,移动台可执行与宏基站41的通信。另外,在具有低SINR的位置,根据正被安装的毫微微基站,在关于外部的干扰较小的状态下增大关于移动台周围的毫微微基站的SINR,并保持毫微微基站45的SINR较高的同时,移动台可与毫微微基站45执行通信。
1.2构造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的功能框图/硬件配置图。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将以OFDM调制为例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OFDM调制。
如图5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500包括通信功能部510、无线中继功能部540和选择控制部570。
通信功能部510包括MAC(介质访问控制)处理部511、高层处理部512、编码器513、调制部514、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部515、D/A转换器516、本地信号产生部517、上变频器518、切换控制部570、发送放大器519、双工器520、移动台天线521、接收放大器522、下变频器523、A/D转换器524、FFT(快速傅里叶变换)部525、RS(基准信号)提取部526、信道估计部527、解调部528和解码器529。另外,IFFT部515包括S/P(串行/并行)转换器530、IFFT转换器531、P/S(并行/串行)转换器532和CP(循环前缀)插入部533。FFT部525包括CP移除部534、S/P转换器535、FFT转换器536和P/S转换器537。
具有上述构造的通信部510是用于实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毫微微模式的功能部,其经由通用线路(例如连接至家中的固定电话的固定线路(即,电话线)、光纤、CATV(公共天线电视)线缆)连接至核心网络,并实现与覆盖半径为大约几十米的毫微微基站相同的功能。具体地讲,通信功能部510通过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来执行与移动台的通信,将经由通用线路等从核心网络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发送至移动台,将从移动台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转换为数据信号并经由通用线路等发送至核心网络。
无线中继功能部540包括基站天线541、双工器542、接收放大器543、切换控制部570、发送放大器519、双工器520、移动台天线521、接收放大器522和发送放大器544。另外,通信功能部510中的切换控制部570、发送放大器519、接收放大器522、双工器520和移动台天线521与上述的那些相同。
具有上述构造的无线中继功能部540是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中继器模式的功能部,并实现与执行控制以对要在另一基站与移动台之间发送/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中继的中继器相同的功能。具体地讲,无线中继功能部540通过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来执行与移动台的通信,对从另一基站发送来的下行链路无线信号进行放大并发送至移动台,对从移动台发送来的上行链路无线信号进行放大并发送至基站。
切换控制部570包括本地信号产生部571、下变频器572、A/D转换器573、FFT部574、RS提取部575、SINR测量部576、选择控制部577、开关578和开关579。另外,切换控制部570是上述通信功能部510和无线中继功能部540所包括的切换控制部570。
具有上述构造的切换控制部570实现这样的功能:测量从另一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基于所测量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来选择毫微微模式(采用上述通信功能部510的通信)和中继器模式(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540的通信)中的一种模式作为与移动台的通信,从而切换至所选择的模式。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切换控制部570测量SINR作为从另一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基于所测量的SINR的值来选择毫微微模式和中继器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并切换至所选择的模式。
另外,MAC处理部511、高层处理部512和选择控制部577被包括在CPU 501中,并且编码器513、调制部514、IFFT部515、D/A转换器516、A/D转换器524、FFT部525、RS提取部526、信道估计部527、解调部528、解码器529、A/D转换器573、FFT部574、RS提取部575和SINR测量部576被包括在DSP 502中,除此之外是RF部件503。
这里,CPU(中央处理部)501是用于执行对各种功能部的控制的构造的示例,其执行应用程序等,从而执行对各种功能部的控制以及对存储器的数据读/写。另外,CPU 501控制包处理和呼叫处理。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502是专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处理器,其执行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RF(射频)部件503是高频部件(例如,放大器电路等部件)的总称。
1.3切换控制部
现在将详细描述切换控制部570。
在经由基站天线541、双工器542和接收放大器543接收高频信号时,下变频器572利用来自本地信号产生部571的本地信号输入将所接收到的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以降低数字处理的负荷。
A/D转换器573对来自下变频器572的输入信号(模拟信号)进行转换并输出给FFT部574。FFT部574是具有有效实现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算法的功能部,其将时域离散序列变换为频域离散谱。
RS提取部575提取RS信号并输出给SINR测量部576。SINR测量部576从来自RS提取部575的输入信号测量自己的毫微微基站处的SINR值,并将测量结果输出给选择控制部577。
选择控制部577基于来自S1NR测量部576的输入选择是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还是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基于所选择的结果来控制开关578和579。
例如,在SINR是小于阈值的值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577选择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并向开关578和579输出控制信号以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相反,在SINR是大于阈值的值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5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向开关578和579输出控制信号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
1.4.1下行链路
现在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通信。
对于通信功能部510,MAC处理部511在打包多个IP包数据或分成多个IP包数据之后添加MAC头等。高层处理部512具有将IP包数据传递给MAC处理部511的缓冲控制功能。
编码器513将例如由编码器进行编码的信号等输出给调制部514。
调制部514用于将多比特数据转换为对应的复符号,其具有与符号的调制方法对应的构造。利用调制部514,要发送的数据位串被转换为用于调制载波的复符号串,并输出给IFFT部515。
IFFT部515包括S/P转换器530、IFFT转换器531、P/S转换器532和CP插入部533。从调制部514输入的复符号串在S/P转换器530中累积,并在IFFT转换器531处通过离散傅里叶逆变换被共同变换,从而产生采样值。另外,在P/S转换器532处,所获得的采样值经受并行至串行转换,在CP插入部533处插入CP并输出给D/A转换器516。CP插入部533复制OFDM符号的最后部分并插入到OFDM符号的第一部分中,从而使得OFDM信号不会受到由无线信道中的时间弥散(time dispersion)带来的不利影响。
D/A转换器516将来自IFFT部515的信号输入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所述转换为连续信号的信号输出给上变频器518。
上变频器518通过乘以来自本地信号产生部517的载波输出来产生载波带信号,并输出给开关578。
开关578通过选择控制部577来控制从上变频器518至发送放大器519的输入。例如,在选择控制部577选择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关578将来自上变频器518的输出信号输入给发送放大器519。在选择控制部5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关578抑制来自上变频器518的输出信号,而不输入给发送放大器519。
在无线中继功能部540处,所接收到的信号经由基站天线541输入给双工器542,双工器542用于利用一个天线来共享发送/接收天线,并在电力上分为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
接收放大器543是例如LNA(低噪声放大器),其对来自双工器542的信号输入进行放大并输出给开关578。
开关578通过选择控制部577控制从接收放大器543至发送放大器519的输入。例如,在选择控制部577选择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关578抑制来自接收放大器543的输出信号,而不输入给发送放大器519。在选择控制部5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关578将来自接收放大器543的输出信号输入给发送放大器519。
发送放大器519是例如AMP(放大器),其对来自开关578的信号输入进行放大并经由双工器520和移动台天线521发送至移动台。
1.4.2上行链路
接着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通信。
经由移动台天线521接收到的信号经由双工器520输出至接收放大器522。
接收放大器522对来自双工器520的信号输入进行放大并输出给开关579。开关579根据来自选择控制部577的控制信号来将来自接收放大器522的信号输入给下变频器523或发送放大器544。
对于通信功能部510,在选择控制部577选择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关579将来自接收放大器522的输出信号输出给下变频器523。在从开关579输入信号时,下变频器523利用来自本地信号产生部517的本地信号输入将所述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然后输出给A/D转换器524。在从下变频器523输入信号时,A/D转换器524将所述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给FFT部525。
FFT部525包括CP移除部534、S/P转换器535、FFT转换器536和P/S转换器537。CP移除部534移除附在信号上的CP,并输出给S/P转换器535。S/P转换器535使来自CP移除部534的信号输入经受串行至并行转换,并输出给FFT转换器536。FFT转换器536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将所述信号从采样值变换为复符号,并输出给P/S转换器537。P/S转换器537执行并行至串行转换,并输出给RS提取部526和解调部528。
RS提取部526提取为了同步检测而插入的RS信号,并输出给信道估计部527。信道估计部527基于来自RS提取部526的RS信号输入来估计无线电传播路径的时间和频率变化。
解调部528通过从来自FFT部525的调制信号输入中减去来自信道估计部527的无线电传播变化输入来校正无线电传播失真,并输出给解码器529。解码器529对来自解调部528的信号输入进行解码。例如,采用维特比解码等。
MAC处理部511和高层处理部512将来自解码器529的信号输入转换为IP网络内的信号。在选择控制部5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MAC处理部511和高层处理部512执行控制以便不针对IP网络内的线缆网络发送非法信号。
对于无线中继功能部540,在选择控制部5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关579将来自接收放大器522的输出信号输入给发送放大器544。
发送放大器544经由双工器542和基站天线541将信号发送给宏基站。
1.5毫微微模式和中继器模式之间的切换处理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处的毫微微模式与中继器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和处理的流程图。
对于毫微微基站,在安装之后(S60),在毫微微基站的电源打开时(S61),SINR测量部576利用以下表达式(1)至(3)来测量安装位置处的下行链路SINR(S62)。此时,比如说来自宏基站的信号的最大值被取为信号S,来自其它基站的信号的总和被取为干扰I。
S=max(Si)    (1)
I = Σ i = 1 N ( S i ) - S - - - ( 2 )
SINR=S/(I+n)    (3)
基于SINR的测量结果,选择控制部577选择毫微微模式或中继器模式(S63)。此时,选择控制部577在SINR小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毫微微模式,并执行控制以通过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来用作毫微微基站(S64),并且在SINR大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中继器模式,并执行控制以通过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来用作中继器(S65)。
接着,SINR测量部576测量自开始毫微微模式或中继器模式的操作时的操作开始时间起的时间(S66)。
SNIR测量部576确定在毫微微基站开始毫微微模式或中继器模式的操作之后,是否经过了给定时间(S67)。在已经经过了给定时间的情况下,SINR测量部576返回到步骤S62,并再次测量SINR(S62)。另外,在没有经过给定时间的情况下,SINR测量部576确认毫微微基站的电源打开/关闭(S68)。
在毫微微基站的电源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SINR测量部576返回到步骤S66,并再次测量自毫微微模式或中继器模式的操作开始时间起的时间点(S66)。当毫微微基站的电源关闭时,毫微微模式和中继器模式下的切换操作和处理结束(S69)。
另外,在从中继器模式至毫微微模式的切换时以及在从毫微微模式至中继器模式的切换时,连接至此毫微微基站的移动台执行移交(handover),从而切换通信。此时,通过该移动台将移交请求告知毫微微基站或宏基站,可执行移交,或者毫微微基站或宏基站可执行控制。在该移动台连接至宏基站的情况下,宏基站执行包括该移动台的调度以开始通信,从而减小与另一移动台的干扰。
1.7模拟结果
在给定条件下,这里将指出有关用于激活中继器功能的SINR切换点(上述阈值)的模拟结果。SINR测量条件为:下行链路,带宽为5[MHz],MIMO为2×2MIMO,定相模型为EPA5。
1.在假设当SINR≥10[dB]时激活中继器操作,当SINR<10[dB]时激活毫微微操作的情况下
在于SINR=10[dB]的边界处激活中继器操作的情况下,吞吐量为最大9.7[Mbps]。
在于SINR=10[dB]的边界处激活毫微微操作的情况下,吞吐量为最大30.0[Mbps],但关于外部存在干扰,并且关于另一UE的吞吐量变差。
2.在假设当SINR≥5[dB]时激活中继器操作,当SINR<5[dB]时激活毫微微操作的情况下
在于SINR=5[dB]的边界处激活中继器操作的情况下,吞吐量为最大6.4[Mbps]。
在于SINR=5[dB]的边界处激活毫微微操作的情况下,吞吐量为最大30.0[Mbps],但关于外部存在干扰,并且关于另一UE的吞吐量变差。
3.在假设当SINR≥0[dB]时激活中继器操作,当SINR<0[dB]时激活毫微微操作的情况下
在于SINR=0[dB]的边界处激活中继器操作的情况下,吞吐量为最大3.5[Mbps]。
在于SINR=0[dB]的边界处激活毫微微操作的情况下,吞吐量为最大30.0[Mbps],但关于外部存在干扰,并且关于另一UE的吞吐量变差。
因此,当考虑毫微微操作时的对外部的干扰以及利用中继器操作与该毫微微基站执行通信的移动台的吞吐量方面的提高,合适的阈值可被设定为在SINR=5[dB]至10[dB]之间。然而,上述阈值仅为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此。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用户可自由安装毫微微基站,并且与该毫微微基站执行通信的移动台的吞吐量可提高,并且,对与室外存在的基站执行通信的移动台的干扰可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
对于第二实施方式,毫微微基站包括无线中继功能部和通信功能部,测量该毫微微基站的安装位置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在测量结果大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以用作中继器,在测量结果小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以用作毫微微基站。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RSSI的测量结果作为选择操作时所用的测量方法。
将参照图7至图11描述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细节。
2.1概述
图7和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概述。图7中的毫微微基站72执行采用稍后描述的通信功能部的通信,从而用作毫微微基站,图8中的毫微微基站82执行采用稍后描述的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从而用作中继器。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从而用作毫微微基站的情景的概述。例如,比如说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72被安装在作为盲区的房间后部等位置,并且在该安装位置中的关于宏基站71的RSSI的值小于阈值。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72执行根据通信功能部的通信,从而用作毫微微基站。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阈值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执行模拟等来任意设定。
由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72的安装位置是关于宏基站71的RSSI较小的位置,所以可以想到,从宏基站71接收到的信号较弱,宏基站71的小区范围与毫微微基站72的小区范围之间的交叠较小。因此,可以想到,毫微微基站72对连接至宏基站71的移动台74的影响的干扰较小。另外,对于连接至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72的移动台73,可利用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来提供具有足够吞吐量的通信。
接着,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从而用作中继器的情景的概述。在图8中,比如说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82已经被安装在作为非盲区的房间窗户旁边等位置,并且在该安装位置中的关于宏基站81的RSSI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82开始中继器模式下的操作,并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从而用作中继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82的安装位置是关于宏基站81的RSSI较大的位置,所以可以想到,从宏基站81接收到的信号较强,宏基站81的小区范围与毫微微基站82的小区范围之间的交叠较大。因此,可以想到,当毫微微基站82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时,毫微微基站82对连接至宏基站81的移动台84的影响的干扰将较大。
因此,关于连接至宏基站81的移动台84的干扰可通过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的毫微微基站82来减小。另外,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82执行中继器操作的情况下,当经由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的毫微微基站82接收宏基站81的信号时,移动台83切换至与宏基站81的通信,以经由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的毫微微基站82来执行与宏基站81的通信。另外,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的毫微微基站82将从宏基站81接收到的信号放大,以中继至移动台83,将从移动台83接收到的信号放大,以中继至宏基站81,因此,还可为移动台83提供具有足够吞吐量的通信。
现在将参照图9描述RSSI。对于第二实施方式,RSSI是毫微微基站从另一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这里,对于毫微微基站95而言,关于宏基站91的RSSI通过将来自宏基站92、宏基站93和宏基站94的信号当做干扰波来指示接收功率强度。对于RSSI,仅考虑在毫微微基站95处的接收功率指示最大值的信号,而不考虑其它干扰波。
RSSI用“信号波(来自宏基站91的无线电波)的功率值(S1)”来表示。从上述表达式可以理解,会发现具有高RSSI的位置较强地从宏基站91接收信号波。因此,可以理解,在毫微微基站95从具有高RSSI的位置辐射无线电波时,所辐射的无线电波变为强干扰,对于存在于毫微微基站95周围并与宏基站91执行通信的移动台而言干扰变大。
相反,会发现在具有低RSSI的位置从宏基站91接收到的信号波较弱。因此,当毫微微基站95从具有低RSSI的位置辐射无线电波时,可利用所辐射的无线电波覆盖存在于盲区中的移动台的通信。
也就是说,在具有高RSSI的位置,通过安装中继器,可保持周边的RSSI较高。另外,在具有低RSSI的位置,通过安装毫微微基站,在关于外部的干扰较小的状态下增大移动台周边的关于毫微微基站的RSSI并保持毫微微基站95的RSSI较高的同时,移动台可与毫微微基站95通信。
2.2构造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的功能框图/硬件配置图。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将以OFDM调制为例进行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OFDM调制。
如图10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000包括通信功能部1010、无线中继功能部1040和选择控制部1070。
通信功能部1010包括MAC处理部1011、高层处理部1012、编码器1013、调制部1014、IFFT部1015、D/A转换器1016、本地信号产生部1017、上变频器1018、切换控制部1070、发送放大器1019、双工器1020、移动台天线1021、接收放大器1022、下变频器1023、A/D转换器1024、FFT部1025、RS提取部1026、信道估计部1027、解调部1028和解码器1029。另外,IFFT部1015包括S/P转换器1030、IFFT转换器1031、P/S转换器1032和CP插入部1033。FFT部1025包括CP移除部1034、S/P转换器1035、FFT转换器1036和P/S转换器1037。
按照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具有上述构造的通信功能部1010将经由通用线路从核心网络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以发送至移动台,并将从移动台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转换为数据信号并发送至核心网络,从而实现执行与移动台的通信的毫微微模式的功能。
无线中继功能部1040包括基站天线1041、双工器1042、接收放大器1043、切换控制部1070、发送放大器1019、双工器1020、移动台天线1021、接收放大器1022和发送放大器1044。另外,通信功能部1010中的切换控制部1070、发送放大器1019、接收放大器1022、双工器1020和移动台天线1021与上述那些相同。
按照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具有上述构造的无线中继功能部1040实现与用于执行控制以对要在另一基站与移动台之间发送/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中继的中继器相同的功能。
切换控制部1070包括本地信号产生部1071、下变频器1072、A/D转换器1073、FFT部1074、RS提取部1075、RSSI测量部1076、选择控制部1077、开关1078和开关1079。另外,切换控制部1070是上述通信功能部1010和无线中继功能部1040所包括的切换控制部1070。
具有上述构造的切换控制部1070实现这样的功能:测量从另一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基于所测量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选择毫微微模式(采用上述通信功能部1010的通信)和中继器模式(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1040的通信)中的一种模式,从而切换至所选择的模式。对于第二实施方式,切换控制部1070测量RSSI作为从另一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基于所测量的RSSI的值来选择毫微微模式和中继器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并切换至所选择的模式。
另外,MAC处理部1011、高层处理部1012和选择控制部1077被包括在CPU 1001中,并且编码器1013、调制部1014、IFFT部1015、D/A转换器1016、A/D转换器1024、FFT部1025、RS提取部1026、信道估计部1027、解调部1028、解码器1029、A/D转换器1073、FFT部1074、RS提取部1075和RSSI测量部1076被包括在DSP 1002中,除此之外是RF部件1003。
2.3切换控制
现在将详细描述切换控制部1070。
在经由基站天线1041、双工器1042和接收放大器1043接收高频信号时,下变频器1072利用来自本地信号产生部1071的本地信号输入将所接收到的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以降低数字处理的负荷。
A/D转换器1073将来自下变频器1072的输入信号(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给FFT部1074。FFT部1074将时域离散序列变换为频域离散谱。
RS提取部1075提取RS信号并输出给RSSI测量部1076。
RSSI测量部1076从来自RS提取部1075的输入信号测量自己的毫微微基站处的RSSI值,并将测量结果输出给选择控制部1077。
选择控制部1077基于来自RSSI测量部1076的输入来选择是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还是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基于所选择的结果来控制开关1078和1079。
例如,在RSSI是小于阈值的值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1077选择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并向开关1078和1079输出控制信号以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相反,在RSSI是大于阈值的值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10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向开关1078和1079输出控制信号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
2.4.1下行链路
现在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通信。
对于通信功能部1010,经由MAC处理部1011和高层处理部1012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被输出给编码器1013。编码器1013将经编码的信号输出给调制部1014。
调制部1014将要发送的数据位串转换为用于调制载波的复符号串,并输出给IFFT部1015。
从调制部1014输入的复符号串在S/P转换器1030中累积,并在IFFT转换器1031处通过离散傅里叶逆变换被共同变换,从而产生采样值。另外,在P/S转换器1032处,所获得的采样值经受并行至串行转换,在CP插入部1033处插入CP并输出给D/A转换器1016。
D/A转换器1016将来自IFFT部1015的信号输入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所述转换为连续信号的信号输出给上变频器1018。
上变频器1018通过乘以来自本地信号产生部1017的载波输出来产生载波带信号,并输出给开关1078。
开关1078通过选择控制部1077控制从上变频器1018至发送放大器1019的输入。例如,在选择控制部1077选择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关1078将来自上变频器1018的输出信号输入给发送放大器1019。在选择控制部10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关1078抑制来自上变频器1018的输出信号,而不输入给发送放大器1019。
在无线中继功能部1040处,所接收到的信号经由基站天线1041输入给双工器1042并输出给接收放大器1043。
接收放大器1043对来自双工器1042的信号输入进行放大并输出给开关1078。
开关1078通过选择控制部1077控制从接收放大器1043至发送放大器1019的输入。例如,在选择控制部1077选择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关1078抑制来自接收放大器1043的输出信号,而不输入给发送放大器1019。在选择控制部10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关1078将来自接收放大器1043的输出信号输入给发送放大器1019。
发送放大器1019对来自开关1078的信号输入进行放大,并经由双工器1020和移动台天线1021发送给移动台。
2.4.2上行链路
接着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通信。
经由移动台天线1021接收到的信号经由双工器1020输出至接收放大器1022。
接收放大器1022对来自双工器1020的信号输入进行放大并输出给开关1079。开关1079根据来自选择控制部1077的控制信号来将来自接收放大器1022的信号输入给下变频器1023或发送放大器1044。
对于通信功能部1010,在选择控制部1077选择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关1079将来自接收放大器1022的输出信号输出给下变频器1023。在正从开关1079输入信号时,下变频器1023利用来自本地信号产生部1017的本地信号输入将所述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然后输出给A/D转换器1024。在正从下变频器1023输入信号时,A/D转换器1024将所述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给FFT部1025。
CP移除部1034移除附在信号上的CP,并输出给S/P转换器1035。S/P转换器1035使来自CP移除部1034的信号输入经受串行至并行转换,并输出给FFT转换器1036。FFT转换器1036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将所述信号从采样值变换为复符号,并输出给P/S转换器1037。P/S转换器1037执行并行至串行转换,并输出给RS提取部1026和解调部1028。
RS提取部1026提取RS信号,并输出给信道估计部1027。信道估计部1027基于来自RS提取部1026的RS信号输入来估计无线电传播路径的时间和频率变化。
解调部1028通过从来自FFT部1025的调制信号输入中减去来自信道估计部1027的无线电传播变化输入来校正无线电传播失真,并输出给解码器1029。
解码器1029对来自解调部1028的信号输入进行解码,并输出给MAC处理部1011和高层处理部1012。MAC处理部1011和高层处理部1012将来自解码器1029的信号输入转换为IP网络内的信号。在选择控制部10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MAC处理部1011和高层处理部1012执行控制以便不针对IP网络内的线缆网络发送非法信号。
对于无线中继功能部1040,在选择控制部10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关1079将来自接收放大器1022的输出信号输入给发送放大器1044。
发送放大器1044经由双工器1042和基站天线1041将信号发送给宏基站。
2.5毫微微模式与中继器模式之间的切换处理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处的毫微微模式与中继器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和处理的流程图。
在安装毫微微基站之后(S110),在毫微微基站的电源打开时(S111),RSSI测量部1076利用以下表达式(4)测量安装位置处的下行链路RSSI(S112)。此时,比如说,来自宏基站的信号的最大值被取为信号S。
RSSI=S    (4)
基于RSSI的测量结果,选择控制部1077选择毫微微模式或中继器模式(S113)。此时,选择控制部1077在RSSI小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毫微微模式,并执行控制以通过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来用作毫微微基站(S114),并且在RSSI大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中继器模式,并执行控制以通过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来用作中继器(S115)。
接着,RSSI测量部1076测量自开始毫微微模式或中继器模式的操作时的操作开始时间起的时间(S116)。
RSSI测量部1076确定在毫微微基站开始毫微微模式或中继器模式的操作之后,是否经过了给定时间(S117)。在已经经过了给定时间的情况下,RSSI测量部1076返回到步骤S112,并再次测量RSSI(S112)。另外,在没有经过给定时间的情况下,RSSI测量部1076确认毫微微基站的电源打开/关闭(S118)。
在毫微微基站的电源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RSSI测量部1076返回到步骤S116,并再次测量自毫微微模式或中继器模式的操作开始时间起的时间点(S116)。当毫微微基站的电源关闭时,毫微微模式和中继器模式下的切换操作和处理结束(S119)。
另外,在从中继器模式至毫微微模式的切换时,以及在从毫微微模式至中继器模式的切换时,连接至此毫微微基站的移动台执行移交,从而切换通信。此时,通过该移动台将移交请求告知毫微微基站或宏基站,可执行移交,或者毫微微基站或宏基站可执行控制。在该移动台已经连接至宏基站的情况下,宏基站执行包括该移动台的调度以开始通信,从而减小与另一移动台的干扰。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用户可自由安装毫微微基站,并且与该毫微微基站执行通信的移动台的吞吐量可提高,并且,对与室外存在的基站执行通信的移动台的干扰可降低。
第三实施方式
对于第三实施方式,毫微微基站包括无线中继功能部和通信功能部。测量该毫微微基站的安装位置的SINR,在测量结果大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毫微微基站用作中继器模式,并且在测量结果小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毫微微基站用作毫微微模式。
另外,在通过第一测量结果选择的通信与通过(在自第一测量起经过了给定时间之后测得的)第二测量结果选择的通信不同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通过利用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这二者来执行通信,然后切换至通过第二测量结果选择的通信。
也就是说,在从毫微微模式切换至中继器模式时,毫微微基站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和通信功能部这二者来执行通信,然后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从而从毫微微模式切换至中继器模式。
另外,在从中继器模式切换至毫微微模式时,毫微微基站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和通信功能部这二者来执行通信,然后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从而从中继器模式切换至毫微微模式。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操作模式不是立刻切换的,而是逐渐切换的。
将参照图12至图17描述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细节。
3.1概述
图12至图15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概述。
图12是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已经执行了从中继器模式至毫微微模式的切换的情况下的概述。
例如,比如说用户已经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202从关于宏基站1201具有高SINR的位置(例如,作为非完全盲区的窗户旁边等)移至关于宏基站1201具有小SINR的位置(例如,作为盲区的房间后部等)。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202在逐渐停止中继器模式的操作的同时开始毫微微模式的操作,并最终用作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毫微微基站。
另外,图14示出在切换图12中的毫微微基站1202的操作时,移动台1203处的来自毫微微基站1202的接收电平的变化。
如图12和图14所示,移动台1203经由用作中继器的毫微微基站1202来与宏基站1201通信。当毫微微基站1202选择毫微微模式,开始毫微微模式的操作,并且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毫微微基站1202的信号能够被接收时,移动台1203增加与毫微微基站1202的通信,并同时执行与宏基站1201和毫微微基站1202的通信。当来自宏基站1201的信号变弱时,移动台1203释放与宏基站的通信,并继续与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毫微微基站的通信。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202的特征在于不是立刻切换操作,而是逐渐切换操作。在从中继器模式至毫微微模式切换操作时,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202同时连接至作为切换目的的基站,并在完成与切换目的基站的连接之后释放与切换前的基站的通信。因此,可在没有瞬时中断的情况下执行移交。因此,移动台发生通信中断的可能性降低。
图13是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已经执行了从毫微微模式至中继器模式的切换的情况下的概述。
例如,比如说用户已经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302从关于宏基站1301具有小的SINR的位置(例如,作为盲区的房间后部等)移至关于宏基站1301具有大的SINR的位置(例如,作为非完全盲区的窗户旁边等)。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302在逐渐停止毫微微模式的操作的同时逐渐开始中继器模式的操作,并最终用作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中继器。
另外,图15示出在切换图13中的毫微微基站1302的操作时,移动台1303处的来自毫微微基站1302的接收功率电平的变化。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302的特征在于,如图14所示逐渐切换操作。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302可降低在从毫微微模式至中继器模式切换操作时发生通信中断的可能性。
3.2构造
图16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的功能框图/硬件配置图。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将以OFDM调制为例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OFDM调制。
如图16所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600包括通信功能部1610、无线中继功能部1640和切换控制部1670。
通信功能部1610包括MAC处理部1611、高层处理部1612、编码器1613、调制部1614、IFFT部1615、D/A转换器1616、本地信号产生部1617、上变频器1618、切换控制部1670、发送放大器1619、双工器1620、移动台天线1621、接收放大器1622、下变频器1623、A/D转换器1624、FFT部1625、RS提取部1626、信道估计部1627、解调部1628和解码器1629。另外,IFFT部1615包括S/P转换器1630、IFFT转换器1631、P/S转换器1632和CP插入部1633。FFT部1625包括CP移除部1634、S/P转换器1635、FFT转换器1636和P/S转换器1637。
无线中继功能部1640包括基站天线1641、双工器1642、接收放大器1643、切换控制部1670、发送放大器1619、双工器1620、移动台天线1621、接收放大器1622和发送放大器1644。另外,通信功能部1610中的切换控制部1670、发送放大器1619、接收放大器1622、双工器1620和移动台天线1621与上述的那些相同。
切换控制部1670包括本地信号产生部1671、下变频器1672、A/D转换器1673、FFT部1674、RS提取部1675、SINR测量部1676、选择控制部1677、开关1678和开关1679。开关1678包括合成器1680、可变电阻器1681和可变电阻器1682,开关1679包括合成器1683、可变电阻器1684和可变电阻器1685。另外,切换控制部1670是上述通信功能部1610和无线中继功能部1640所包括的切换控制部1670。
具有上述构造的切换控制部1670实现根据给定条件逐渐切换上述毫微微功能和中继器功能的功能。
另外,MAC处理部1611、高层处理部1612和选择控制部1677被包括在CPU 1601中,并且编码器1613、调制部1614、IFFT部1615、D/A转换器1616、A/D转换器1624、FFT部1625、RS提取部1626、信道估计部1627、解调部1628、解码器1629、A/D转换器1673、FFT部1674、RS提取部1675和SINR测量部1676被包括在DSP1602中,除此之外是RF部件1603。
3.3切换控制部
现在将详细描述切换控制部1670。
在经由基站天线1641、双工器1642和接收放大器1643接收到高频信号时,下变频器1672利用来自本地信号产生部1671的本地信号输入将所接收到的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
A/D转换器1673将来自下变频器1672的输入信号(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给FFT部1674。FFT部1674将时域离散序列变换为频域离散谱。
RS提取部1675提取RS信号并输出给SINR测量部1676。
SINR测量部1676从来自RS提取部1675的输入信号测量自己的毫微微基站处的SINR值,并将测量结果输出给选择控制部1677。
选择控制部1677基于来自SINR测量部1676的输入来控制开关1678和1679是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还是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
例如,在SINR是小于阈值的值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1677向开关1678和1679输出控制信号以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相反,在SINR是大于阈值的值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1677向开关1678和1679输出控制信号以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
此时,选择控制部1677将上述控制信号输出给可变电阻器1681、1682、1684和1685中的每一个。
可变电阻器1681、1682、1684和1685基于输入控制信号来操作。
例如,在选择控制部1677已经选择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并且已经输出控制信号以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使可变电阻器1681和1685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小值,并且使可变电阻器1682和1684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大值。
另外,在选择控制部1677已经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且已经输出控制信号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使可变电阻器1681和1685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大值,并且使可变电阻器1682和1684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小值。
合成器1680将经由可变电阻器1681和1682输入的信号输出给发送放大器1619。
合成器1683将来自接收放大器1622的信号输出给可变电阻器1684和1685。
3.4.1下行链路
现在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通信。
对于通信功能部1610,经由MAC处理部1611和高层处理部1612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被输出给编码器1613。编码器1613将经编码的信号输出给调制部1614。
调制部1614将要发送的数据位串转换为用于调制载波的复符号串,并输出给IFFT部1615。
从调制部1614输入的复符号串在S/P转换器1630中累积,并在IFFT转换器1631处通过离散傅里叶逆变换被共同变换,从而产生采样值。另外,在P/S转换器1632处,所获得的采样值经受并行至串行转换,在CP插入部1633处插入CP,并输出给D/A转换器1616。
D/A转换器1616将来自IFFT部1615的信号输入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所述转换为连续信号的信号输出给上变频器1618。
上变频器1618通过乘以来自本地信号产生部1617的载波输出来产生载波带信号,并输出给开关1678。
开关1678通过选择控制部1677来控制从上变频器1618至发送放大器1619的输入。例如,在选择控制部1677已经选择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并且已经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使可变电阻器1681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小值,并且使可变电阻器1682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大值。
合成器1680将经由可变电阻器1681从上变频器1618输入的信号与经由可变电阻器1682从稍后描述的接收放大器1643输入的信号合成,并输出给发送放大器1619。
因此,来自通信功能部1610的信号逐渐增大,来自无线中继功能部1640的信号逐渐减小,因此,实现从中继器模式至毫微微模式的移交,而没有发生通信中断。
对于无线中继功能部1640,经由基站天线1641接收到的信号被输入给双工器1642,并被输出给接收放大器1643。接收放大器1643对来自双工器1642的信号输入进行放大,并输出给开关1678。
对于开关1678,通过选择控制部1677控制从接收放大器1643至发送放大器1619的输入。例如,在选择控制部1677已经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且已经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使可变电阻器1681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大值,并且使可变电阻器1682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小值。
合成器1680将经由可变电阻器1682从接收放大器1643输入的信号与经由可变电阻器1681从上变频器1618输入的信号合成,并输出给发送放大器1619。
因此,来自通信功能部1610的信号逐渐减小,来自无线中继功能部1640的信号逐渐增大,因此,实现从毫微微模式至中继器模式的移交,而没有发生通信中断。
发送放大器1619对来自开关1678的信号输入进行放大,并经由双工器1620和移动台天线1621发送给移动台。
3.4.2上行链路
接着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通信。
经由移动台天线1621接收到的信号经由双工器1620输出至接收放大器1622。
接收放大器1622对来自双工器1620的信号输入进行放大并输出给开关1679。开关1679根据来自选择控制部1677的控制信号将来自接收放大器1622的信号输入给下变频器1623或发送放大器1644。
对于通信功能部1610,在选择控制部1677已经选择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使可变电阻器1685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小值,并且使可变电阻器1684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大值。
合成器1683将来自接收放大器1622的信号经由可变电阻器1685输出给下变频器1623。合成器1683将来自接收放大器1622的信号经由可变电阻器1684输出给发送放大器1644。
因此,至通信功能部1610的信号逐渐增大,至无线中继功能部1640的信号逐渐减小,因此,实现从中继器模式至毫微微模式的移交,而没有发生通信中断。在从开关1679输入信号时,下变频器1623利用来自本地信号产生部1617的本地信号输入将所述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然后输出给A/D转换器1624。在从下变频器1623输入信号时,A/D转换器1624将所述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给FFT部1625。
CP移除部1634移除附在信号上的CP,并输出给S/P转换器1635。S/P转换器1635使来自CP移除部1634的信号输入经受串行至并行转换,并输出给FFT转换器1636。FFT转换器1636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将所述信号从采样值变换为复符号,并输出给P/S转换器1637。P/S转换器1637执行并行至串行转换,并输出给RS提取部1626和解调部1628。
RS提取部1626提取为了同步检测而插入的RS信号,并输出给信道估计部1627。信道估计部1627基于来自RS提取部1626的RS信号输入来估计无线电传播路径的时间和频率变化。
解调部1628通过从来自FFT部1625的调制信号输入中减去来自信道估计部1627的无线电传播变化输入来校正无线电传播失真,并输出给解码器1629。
解码器1629对来自解调部1628的信号输入进行解码。MAC处理部1611和高层处理部1612将来自解码器1629的信号输入转换为IP网络内的信号。在选择控制部16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MAC处理部1611和高层处理部1612执行控制以便不针对IP网络内的线缆网络发送非法信号。
对于无线中继功能部1640,在选择控制部16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使可变电阻器1685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大值,并且使可变电阻器1684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小值。
合成器1683将来自接收放大器1622的信号经由可变电阻器1684输出给发送放大器1644。合成器1683将来自接收放大器1622的信号经由可变电阻器1685输出给下变频器1623。
因此,至无线中继功能部1640的信号逐渐增大,至通信功能部1610的信号逐渐减小,因此,实现从毫微微模式至中继器模式的移交,而没有发生通信中断。
发送放大器1644经由双工器1642和基站天线1641将信号发送给宏基站。
3.5毫微微模式与中继器模式之间的切换处理
图17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处的毫微微模式与中继器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和处理的流程图。
在安装毫微微基站之后(S1700),在毫微微基站的电源打开时(S1701),SINR测量部1676测量安装位置处的下行链路SINR(S1702)。
选择控制部1677基于SINR的测量结果来选择毫微微模式和中继器模式中的一种(S1703)。此时,在SINR小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1677选择毫微微模式,并执行控制以用作毫微微基站(S1704),在SINR大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中继器模式,并执行控制以用作中继器(S1705)。
接着,SINR测量部1676测量自开始毫微微模式或中继器模式的操作时的操作开始时间起的时间(S1706)。
SINR测量部1676确定自毫微微基站开始毫微微模式或中继器模式的操作起,是否经过了给定时间(S1707)。在已经经过了给定时间的情况下,SINR测量部1676再次测量SINR(S1708)。基于SINR的测量结果,选择控制部1677确定毫微微基站是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还是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S1709)。选择控制部1677确定在步骤S1709中确定的操作模式是否与当前操作模式相同(S1710)。在所确定的操作模式与当前操作模式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1677在未改变的操作模式下操作(S1711)。在步骤S1709中确定的操作模式不同于当前操作模式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1677逐渐从当前操作模式切换至所确定的不同操作模式(S1712)。
另外,在步骤S1707中没有经过给定时间的情况下,SINR测量部1676确认毫微微基站的电源是打开还是关闭(S1713)。
在毫微微基站的电源打开的情况下,SINR测量部1676返回到步骤S1706,并再次测量自毫微微模式或中继器模式的开始操作时间起的时间点(S1706)。当毫微微基站的电源关闭时,毫微微模式和中继器模式的切换操作和处理结束(S1714)。
另外,在从中继器模式切换至毫微微模式时,以及在从毫微微模式切换至中继器模式时,连接至该毫微微基站的移动台执行移交,从而切换通信。此时,移动台可通过将移交请求告知该毫微微基站或宏基站来执行移交,或者该毫微微基站或宏基站可代替移动台执行控制。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用户可自由安装毫微微基站,并且与该毫微微基站执行通信的移动台的吞吐量可提高,并且,对与室外存在的基站执行通信的移动台的干扰可降低。另外,连接至该毫微微基站的用户发生通信中断的可能性可降低。
第四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8至图23描述有关第四实施方式的细节。
对于第四实施方式,毫微微基站包括通信功能部和无线中继功能部,测量该毫微微基站的安装位置的RSSI,在测量结果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利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用作中继器模式。另外,当从毫微微模式切换至中继器模式时,毫微微基站从毫微微模式至中继器模式逐渐切换操作,而非立刻切换操作。
另外,在毫微微基站的安装位置的RSSI小于阈值的情况下,该毫微微基站利用通信功能部用作毫微微基站。另外,当从中继器模式切换至毫微微模式时,毫微微基站从中继器模式至毫微微模式逐渐切换操作,而非立刻切换操作。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测量RSSI的值。
4.1概述
图18至图21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概述。
图18是在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从中继器模式切换至毫微微模式的情况下的概述。
例如,比如说用户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802从关于宏基站1801具有高的RSSI的位置(例如,窗户旁边等)移至具有小的RSSI的位置(例如,房间后部等)。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802在逐渐停止中继器模式的操作的同时开始毫微微模式的操作,并最终用作毫微微基站。
另外,图20示出在切换图18中的毫微微基站1802的操作时,移动台1803处的来自毫微微基站1802的接收功率电平的变化。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802的特征在于如图20所示逐渐切换操作。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802可降低在从中继器模式至毫微微模式切换操作时发生通信中断的可能性。
图19是在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从毫微微模式切换至中继器模式的情况下的概述。
例如,比如说用户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902从关于宏基站1901具有小的RSSI的位置(例如,房间后部等)移至具有大的RSSI的位置(例如,窗户旁边等)。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902逐渐开始中继器模式的操作,并最终用作中继器。
另外,图21示出在切换图19中的毫微微基站1902的操作时,移动台1903处的来自毫微微基站1902的接收功率电平的变化。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902的特征在于如图21所示逐渐切换操作。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1902可降低在从毫微微模式至中继器模式切换操作时发生通信中断的可能性。
4.2构造
图22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的功能框图/硬件配置图。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将以OFDM调制为例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OFDM调制。
如图22所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2200包括通信功能部2210、无线中继功能部2240和切换控制部2270。
通信功能部2210包括MAC处理部2211、高层处理部2212、编码器2213、调制部2214、IFFT部2215、D/A转换器2216、本地信号产生部2217、上变频器2218、切换控制部2270、发送放大器2219、双工器2220、移动台天线2221、接收放大器2222、下变频器2223、A/D转换器2224、FFT部2225、RS提取部2226、信道估计部2227、解调部2228和解码器2229。另外,IFFT部2215包括S/P转换器2230、IFFT转换器2231、P/S转换器2232和CP插入部2233。FFT部2225包括CP移除部2234、S/P转换器2235、FFT转换器2236和P/S转换器2237。
无线中继功能部2240包括基站天线2241、双工器2242、接收放大器2243、切换控制部2270、发送放大器2219、双工器2220、移动台天线2221、接收放大器2222和发送放大器2244。另外,通信功能部2210中的切换控制部2270、发送放大器2219、接收放大器2222、双工器2220和移动台天线2221与上述的那些相同。
切换控制部2270包括本地信号产生部2271、下变频器2272、A/D转换器2273、FFT部2274、RS提取部2275、RSSI测量部2276、选择控制部2277、开关2278和开关2279。开关2278包括合成器2280、可变电阻器2281和可变电阻器2282,开关2279包括合成器2283、可变电阻器2284和可变电阻器2285。另外,切换控制部2270是上述通信功能部2210和无线中继功能部2240所包括的切换控制部2270。
具有上述构造的切换控制部2270实现根据给定条件逐渐切换上述根据通信功能部2210的毫微微模式和根据无线中继功能部2240的中继器模式的功能。
另外,MAC处理部2211、高层处理部2212和选择控制部2277被包括在CPU 2201中,并且编码器2213、调制部2214、IFFT部2215、D/A转换器2216、A/D转换器2224、FFT部2225、RS提取部2226、信道估计部2227、解调部2228、解码器2229、A/D转换器2273、FFT部2274、RS提取部2275和RSSI测量部2276被包括在DSP 2202中,除此之外是RF部件2203。
4.3切换控制部
现在将详细描述切换控制部2270。
在经由基站天线2241、双工器2242和接收放大器2243接收到高频信号时,下变频器2272利用来自本地信号产生部2271的本地信号输入将所接收到的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
A/D转换器2273将来自下变频器2272的输入信号(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给FFT部2274。FFT部2274将时域离散序列变换为频域离散谱。
RS提取部2275提取RS信号并输出给RSSI测量部2276。
RSSI测量部2276从来自RS提取部2275的输入信号测量自己的毫微微基站处的RSSI值,并将测量结果输出给选择控制部2277。
选择控制部2277基于来自RSSI测量部2276的输入来控制开关2278和2279是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还是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
例如,在RSSI是小于阈值的值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2277向开关2278和2279输出控制信号以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相反,在RSSI是大于阈值的值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2277向开关2278和2279输出控制信号以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
此时,选择控制部2277将上述控制信号输出给可变电阻器2281、2282、2284和2285中的每一个。
可变电阻器2281、2282、2284和2285基于输入控制信号来操作。
例如,在选择控制部2277选择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并输出控制信号以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使可变电阻器2281和2285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小值,并且使可变电阻器2282和2284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大值。
另外,在选择控制部22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输出控制信号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使可变电阻器2281和2285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大值,并且使可变电阻器2282和2284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小值。
合成器2280将经由可变电阻器2281和2282输入的信号输出给发送放大器2219。
合成器2283将来自接收放大器2222的信号输出给可变电阻器2284和2285。
4.4.1下行链路
现在将描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通信。
对于通信功能部2210,经由MAC处理部2211和高层处理部2212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被输出给编码器2213。
编码器2213将例如由编码器进行编码的信号等输出给调制部2214。
调制部2214将要发送的数据位串转换为用于调制载波的复符号串,并输出给IFFT部2215。
从调制部2214输入的复符号串在S/P转换器2230中累积,并在IFFT转换器2231处通过离散傅里叶逆变换被共同变换,从而产生采样值。另外,在P/S转换器2232处,所获得的采样值经受并行至串行转换,在CP(循环前缀)插入部2233处插入CP,并输出给D/A转换器2216。
D/A转换器2216将来自IFFT部2215的信号输入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所述转换为连续信号的信号输出给上变频器2218。上变频器2218通过乘以来自本地信号产生部2217的载波输出来产生载波带信号,并输出给开关2278。
开关2278通过选择控制部2277来控制从上变频器2218至发送放大器2219的输入。例如,在选择控制部2277选择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使可变电阻器2281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小值,并且使可变电阻器2282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大值。
合成器2280将经由可变电阻器2281从上变频器2218输入的信号与经由可变电阻器2282从稍后描述的接收放大器2243输入的信号合成,并输出给发送放大器2219。
因此,来自通信功能部2210的信号逐渐增大,来自无线中继功能部2240的信号逐渐减小,因此,实现从中继器模式至毫微微模式的移交,而没有发生通信中断。
对于无线中继功能部2240,经由基站天线2241接收到的信号被输入给双工器2242,并被输出给接收放大器2243。接收放大器2243对来自双工器2242的信号输入进行放大,并输出给开关2278。
对于开关2278,通过选择控制部2277来控制从接收放大器2243至发送放大器2219的输入。例如,在选择控制部22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使可变电阻器2281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大值,并且使可变电阻器2282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小值。
合成器2280将经由可变电阻器2282从接收放大器2243输入的信号与经由可变电阻器2281从上变频器2218输入的信号合成,并输出给发送放大器2219。
因此,来自通信功能部2210的信号逐渐减小,来自无线中继功能部2240的信号逐渐增大,因此,实现从毫微微模式至中继器模式的移交,而没有发生通信中断。
发送放大器2219对来自开关2278的信号输入进行放大,并经由双工器2220和移动台天线2221发送给移动台。
4.4.2上行链路
接着将描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通信。
经由移动台天线2221接收到的信号经由双工器2220输出至接收放大器2222。接收放大器2222对来自双工器2220的信号输入进行放大并输出给开关2279。
开关2279根据来自选择控制部2277的控制信号将来自接收放大器2222的信号输入给下变频器2223或发送放大器2244。
对于通信功能部2210,在选择控制部2277选择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使可变电阻器2285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小值,并且使可变电阻器2284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大值。
合成器2283将来自接收放大器2222的信号经由可变电阻器2285输出给下变频器2223。合成器2283将来自接收放大器2222的信号经由可变电阻器2284输出给发送放大器2244。
因此,至通信功能部2210的信号逐渐增大,至无线中继功能部2240的信号逐渐减小,因此,实现从中继器模式至毫微微模式的移交,而没有发生通信中断。
在从开关2279输入信号时,下变频器2223利用来自本地信号产生部2217的本地信号输入将所述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然后输出给A/D转换器2224。在从下变频器2223输入信号时,A/D转换器2224将所述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给FFT部2225。
CP移除部2234移除附在信号上的CP,并输出给S/P转换器2235。S/P转换器2235使来自CP移除部2234的信号输入经受串行至并行转换,并输出给FFT转换器2236。FFT转换器2236利用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将所述信号从采样值变换为复符号,并输出给P/S转换器2237。P/S转换器2237执行并行至串行转换,并输出给RS提取部2226和解调部2228。
RS提取部2226提取为了同步检测而插入的RS信号,并输出给信道估计部2227。信道估计部2227基于来自RS提取部2226的RS信号输入估计无线电传播路径的时间和频率变化。
解调部2228通过从来自FFT部2225的调制信号输入中减去来自信道估计部2227的无线电传播变化输入来校正无线电传播失真,并输出给解码器2229。
解码器2229对来自解调部2228的信号输入进行解码。MAC处理部2211和高层处理部2212将来自解码器2229的信号输入转换为IP网络内的信号。在选择控制部22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MAC处理部2211和高层处理部2212执行控制以不针对IP网络内的线缆网络发送非法信号。
对于无线中继功能部2240,在选择控制部2277选择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并执行控制以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使可变电阻器2285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大值,并且使可变电阻器2284的电阻值逐渐接近最小值。
合成器2283将来自接收放大器2222的信号经由可变电阻器2284输出给发送放大器2244。合成器2283将来自接收放大器2222的信号经由可变电阻器2285输出给下变频器2223。
因此,至无线中继功能部2240的信号逐渐增大,至通信功能部2210的信号逐渐减小,因此,实现从毫微微模式至中继器模式的移交,而没有发生通信中断。
发送放大器2244经由双工器2242和基站天线2241将信号发送给宏基站。
4.5毫微微模式与中继器模式之间的切换处理
图23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基站处的毫微微模式与中继器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和处理的流程图。
在安装毫微微基站之后(S2300),在毫微微基站的电源打开时(S2301),RSSI测量部2276测量安装位置处的下行链路RSSI(S2302)。
基于RSSI的测量结果,选择控制部2277选择毫微微模式和中继器模式中的一种(S2303)。此时,在RSSI小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2277选择毫微微模式,并执行控制以用作毫微微基站并执行采用通信功能部的通信(S2304),并且在RSSI大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中继器模式,并执行控制以用作中继器并执行采用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S2305)。
接着,RSSI测量部2276测量自开始毫微微模式或中继器模式的操作时的操作开始时间起的时间(S2306)。
RSSI测量部2276确定自毫微微基站开始毫微微模式或中继器模式的操作起,是否经过了给定时间(S2307)。在已经经过了给定时间的情况下,RSSI测量部2276再次测量RSSI(S2308)。基于RSSI的测量结果,选择控制部2277确定毫微微基站在毫微微模式下操作还是在中继器模式下操作(S2309)。选择控制部2277确定在步骤S2309中确定的操作模式是否与当前操作模式相同(S2310)。在所确定的操作模式与当前操作模式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2277选择在未改变的操作模式下操作并进行控制以执行采用相同功能部的通信(S2311)。在步骤S2309中确定的操作模式不同于当前操作模式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2277逐渐从当前操作模式切换至所确定的操作模式(S2312)。
另外,在步骤S2307中没有经过给定时间的情况下,RSSI测量部2276确认毫微微基站的电源是打开还是关闭(S2313)。
在毫微微基站的电源打开的情况下,RSSI测量部2276返回到步骤S2306,并测量自毫微微模式或中继器模式的开始操作时间起的时间点(S2306)。当毫微微基站的电源关闭时,处理结束(S2314)。
另外,在从中继器模式切换至毫微微模式时,以及在从毫微微模式切换至中继器模式时,连接至该毫微微基站的移动台执行移交,从而切换通信。此时,移动台可通过将移交请求告知毫微微基站或宏基站来执行移交,或者毫微微基站或宏基站可代替移动台执行控制。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用户可自由安装毫微微基站,并且与该毫微微基站执行通信的移动台的吞吐量可提高,并且,对与室外存在的基站执行通信的移动台的干扰可降低。另外,连接至毫微微基站的用户发生通信中断的可能性可降低。
本文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和条件性语言都用于教导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和发明人在现有技术基础上作出的构思,而不应解释为对具体描述的示例和条件的限制,说明书中的这些示例的编排也并不是本发明的优点和缺点的体现。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更改。

Claims (20)

1.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第一通信部,其被构造为与移动台和另一基站进行无线信号通信;
第二通信部,其被构造为与正连接至所述基站的核心网络进行数据信号通信;
无线中继功能部,其被构造为执行第一控制以在所述另一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对要与所述另一基站通信的无线信号进行中继;
通信功能部,其被构造为执行第二控制以在数据信号与无线信号之间进行转换,并发送所转换的数据信号和所转换的无线信号;以及
选择控制部,其被构造为基于来自所述另一基站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来选择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移动台的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选择控制部在所述接收电平大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所述第一控制,在所述接收电平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所述第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通信功能部执行所述第二控制,以将来自所述核心网络的数据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将所转换的无线信号发送给所述移动台,并且将来自所述移动台的无线信号转换为数据信号,将所转换的数据信号发送给所述核心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该基站还包括:
测量部,其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通信部处测量所述接收电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测量部利用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中的至少一个来测量所述接收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测量部在自第一测量起经过了给定时间之后执行第二测量;
并且其中,所述选择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测量的测量结果选择的第一通信与通过所述第二测量的测量结果选择的第二通信不同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以在针对所述第一通信执行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这二者之后切换至所述第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通信功能部还包括:
第一可变电阻器,其能够在从第一最小值至第一最大值的范围内控制电阻值,
并且其中,所述无线中继功能部还包括:
第二可变电阻器,其能够在从第二最小值至第二最大值的范围内控制电阻值,
并且其中,所述选择控制部在从所述第一控制切换至所述第二控制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第二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接近所述第二最小值,并且还使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接近所述第一最大值来切换通信,并且在从所述第一控制切换至所述第二控制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接近所述第一最小值,并且还使所述第二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接近所述第二最大值来切换通信。
8.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
基站,其连接至核心网络;以及
移动台,其与所述基站通信;
其中,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通信部,其被构造为与所述移动台和另一基站进行无线信号通信;
第二通信部,其被构造为与所述核心网络进行数据信号通信;
无线中继功能部,其被构造为执行第一控制以在所述另一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对要与所述另一基站通信的无线信号进行中继;
通信功能部,其被构造为执行第二控制以在数据信号与无线信号之间进行转换,并发送所转换的数据信号和所转换的无线信号;以及
选择控制部,其被构造为基于来自所述另一基站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来选择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移动台的通信,
并且其中,所述移动台包括:
第三通信部,其被构造为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信号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选择控制部在所述接收电平大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所述第一控制,在所述接收电平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所述第二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通信功能部执行所述第二控制,以将来自所述核心网络的数据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将所转换的无线信号发送给所述移动台,并且将来自所述移动台的无线信号转换为数据信号,将所转换的数据信号发送给所述核心网络。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还包括:
测量部,其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通信部处测量所述接收电平。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测量部利用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中的至少一个来测量所述接收电平。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测量部在自第一测量起经过了给定时间之后执行第二测量;
并且其中,所述选择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测量的测量结果选择的第一通信与通过所述第二测量的测量结果选择的第二通信不同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以在针对所述第一通信执行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这二者之后切换至所述第二通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通信功能部还包括:
第一可变电阻器,其能够在从第一最小值至第一最大值的范围内控制电阻值,
并且其中,所述无线中继功能部还包括:
第二可变电阻器,其能够在从第二最小值至第二最大值的范围内控制电阻值,
并且其中,所述选择控制部在从采用所述通信功能部的通信切换至采用所述无线中继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通过逐渐使所述第二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接近所述第二最小值,并且还逐渐使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接近所述第一最大值来切换通信,并且在从采用所述无线中继功能部的第一控制通信切换至采用所述通信功能部的通信的情况下,通过逐渐使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接近所述第一最小值,并且还逐渐使所述第二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接近所述第二最大值来切换通信。
15.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基站处从移动台和另一基站接收无线信号;
在所述基站处从连接至所述基站的核心网络接收数据信号;以及
基于来自所述另一基站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来选择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的通信,
所述第一控制在所述另一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对与所述另一基站通信的无线信号进行中继,并且
所述第二控制在数据信号与无线信号之间进行转换,并发送所转换的数据信号和所转换的无线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步骤在所述接收电平大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所述第一控制,在所述接收电平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所述第二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将来自所述核心网络的数据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将所转换的无线信号发送给所述移动台,并将来自所述移动台的无线信号转换为数据信号,将所转换的数据信号发送给所述核心网络。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基站处测量所述接收电平。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测量步骤利用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中的至少一个来测量所述接收电平。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测量步骤在自第一测量起经过了给定时间之后执行第二测量;
并且其中,所述测量步骤在通过所述第一测量的测量结果选择的第一通信与通过所述第二测量的测量结果选择的第二通信不同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以在针对所述第一通信执行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这二者之后切换至所述第二通信。
CN2012100912766A 2011-03-30 2012-03-30 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27403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5489 2011-03-30
JP2011-075489 2011-03-30
JP2012-058522 2012-03-15
JP2012058522A JP2012217154A (ja) 2011-03-30 2012-03-15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0320A true CN102740320A (zh) 2012-10-17

Family

ID=45926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12766A Pending CN102740320A (zh) 2011-03-30 2012-03-30 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58671A1 (zh)
EP (1) EP2506651A2 (zh)
JP (1) JP2012217154A (zh)
CN (1) CN10274032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43528A (ja) * 2013-01-23 2014-08-07 Softbank Mobile Corp 変換装置及び変換方法
JP5723401B2 (ja) * 2013-02-28 2015-05-27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フェムトセル基地局
KR102588441B1 (ko) * 2019-01-11 2023-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백홀 링크를 구성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2600A (zh) * 2005-01-26 2006-08-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
US20080002631A1 (en) * 2006-06-28 2008-01-03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00190533A1 (en) * 2009-01-23 2010-07-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coverage redundanc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5685B2 (ja) 2008-08-28 2013-09-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2600A (zh) * 2005-01-26 2006-08-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
US20080002631A1 (en) * 2006-06-28 2008-01-03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00190533A1 (en) * 2009-01-23 2010-07-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coverage redundanc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58671A1 (en) 2012-10-11
EP2506651A2 (en) 2012-10-03
JP2012217154A (ja) 201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26333B2 (ja) セルラー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専用容量を提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Gazestani et al. A survey on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full 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2160144B1 (ko) SUDA(Shared User Equipment-side Distributed Antenna, 사용자 단말기 측 공유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 제어장치
Ahmed et al. Full-duplex systems using multireconfigurable antennas
EP2810379B1 (en) Optimized telecommunications distribution system
KR101077006B1 (ko) 근거리 mimo 리피터 장치, 근거리 mimo 휴대 단말 장치, 근거리 mimo 무선 통신 방법
EP212746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996786A (zh) 基于中继技术的新型无线通信组网方法
EP2263414A1 (en) Agile remote radio head
Shi et al. On uplink interference scenarios in two-tier macro and femto co-existing UMTS networks
JP200701980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中継装置及び遠隔無線基地局装置
CN102377027A (zh) 一种有源天线及校准有源天线的方法
CN107026660B (zh) 通信中继装置、通信中继系统以及方法
JP201552295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多重入出力(mimo)信号を増幅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KR20100069063A (ko) 비 면허 대역을 이용하여 끊김 없는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장치
CN102740320A (zh) 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Wirth et al. LTE amplify and forward relaying for indoor coverage extension
Onwuka et al. Survey of cellular signal booster
US9887714B2 (en) Remote radio head and associated method
Wittnebe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optimal predictive transmitter selection and combining diversity for DECT
CN207691805U (zh) 一种免布线智能微功率直放机
KR20090073914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기지국 출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WO2017100826A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operation i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Ray et al.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ode supporting 5G and IOT access
SO et al. Survey of Cellular Signal Boos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