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6238A - 成像装置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6238A
CN102736238A CN2012100923879A CN201210092387A CN102736238A CN 102736238 A CN102736238 A CN 102736238A CN 2012100923879 A CN2012100923879 A CN 2012100923879A CN 201210092387 A CN201210092387 A CN 201210092387A CN 102736238 A CN102736238 A CN 102736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electronic viewfinder
rotating member
imag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23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本绅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36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62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16Housings; Caps; Mountings; Supports, e.g. with counterweight
    • G02B23/18Housings; Caps; Mountings; Supports, e.g. with counterweight for binocula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4Manual alignment, e.g. micromanip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8Means for changing the camera field of view without moving the camera body, e.g. nutating or panning of optics or image sens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32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binocular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49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54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with movable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Telescopes (AREA)
  • Viewfinder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成像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括:用于将图像光转换成电信号或者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的第一元件;和用于将图像光转换成电信号或者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的第二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围绕纵向方向上的轴线的旋转角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是可调节的。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供用户以双眼观察被摄体的成像装置和显示装置,例如双眼望远镜、头部安装型显示器等。
背景技术
为了使用户以双眼观察被摄体,双眼望远镜具有分别与左眼和右眼相对应的光学系统。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将左目镜单元和右目镜单元中的一个目镜单元相对于另一目镜单元的倾斜移动作为用于调节左光学系统和右光学系统的光轴的方法(例如,见日本专利特开No.2003-57563)。
在使用电子取景器(Electronic View Finder)的电子双眼望远镜中,从物镜进入的光被例如CMOS成像器等成像元件转换成图像数据,并且图像数据显示在例如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元件上。用户观察到显示在显示元件上处于被目镜放大的状态下的图像。这种电子双眼望远镜例如需要调节显示元件相对于目镜的光轴的滚动角(围绕纵向轴线的旋转角)。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过去的这种方法只能够调节俯仰角(围绕横向轴线的旋转角)和偏转角(围绕垂直轴线的旋转角),对于需求调节滚动角的例如包括有电子取景器的电子双眼望远镜等成像装置或者显示装置是不足够的。
发明内容
希望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和显示装置,其允许成像元件或者显示元件的滚动角得到调节。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用于将图像光转换成电信号或者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的第一元件;和用于将图像光转换成电信号或者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的第二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围绕纵向方向上的轴线的旋转角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是可调节的。
在根据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各自将图像光转换成电信号,或者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一元件围绕纵向方向上的轴线的旋转角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得到调节。因此,入射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图像光的平行性或者显示在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上的图像的平行性彼此一致,图像光或者图像的重叠得到恰当地进行。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的第一元件;和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的第二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围绕纵向方向上的轴线的旋转角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是可调节的。
在根据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各自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一元件围绕纵向方向上的轴线的旋转角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得到调节。因此,显示在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上的图像的平行性彼此一致,图像彼此恰当地重叠。
在根据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成像装置或者根据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第一元件围绕纵向方向上的轴线的旋转角相对于第二元件是可调节的。因此,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滚动角能够得到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构造的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目镜镜筒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3A、3B、3C和3D是协助说明图2所示特定位置的示例的图;
图4是图2所示基座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所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是图2所示基座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7是图6所示基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沿图6中的线VIII-VIII所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9是图7所示第二旋转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沿图6中的线X-X所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1是示出用于调节图1所示电子取景器的旋转角的方法的图;
图12A、12B、12C和12D是协助说明用于调节图11所示电子取景器的旋转角的程序的图;
图13是图1所示成像装置的外观的正视图;
图14是所述成像装置的外观的后视图;
图15是所述成像装置的外观的右视图;
图16是所述成像装置的外观的左视图;
图17是所述成像装置的外观的俯视图;
图18是所述成像装置的外观的仰视图;
图19是从右下方观察到的成像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0是从左上方观察到的成像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1是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2是示出图21所示显示装置的构造的图;
图23是示出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构造的图;而
图24是示出用于调节图23所示成像元件的旋转角的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将按下列顺序进行描述。
1.第一实施例(电子双眼望远镜:调节电子取景器的旋转角的示例)
2.第二实施例(头部安装型显示器:调节显示元件的旋转角的示例)
3.第三实施例(电子双眼望远镜:调节成像元件的旋转角的示例)
(第一实施例)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作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电子双眼望远镜的构造。注意,在附图中,平行于宽度方向的方向(横向方向或左右方向)表示为P,平行于高度方向的方向(垂直方向或上下方向)表示为Y,而纵向方向(前后方向)表示为R。
电子双眼望远镜例如在用户以双眼放大观看远景等时使用。电子双眼望远镜例如从被摄体(未示出)侧向用户的左眼EL和右眼ER侧依次包括物镜11L和11R,成像元件12L和12R,大规模集成电路(LSI)13L和13R,电子取景器(EVF)21L和21R,以及目镜22L和22R。物镜11L和11R、成像元件12L和12R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13L和13R容纳在壳体14中。电子取景器21L和目镜22L容纳在目镜镜筒23L中。电子取景器21R和目镜22R容纳在目镜镜筒23R中。
成像元件12L、12R将从物镜11L、11R进入的图像光转换成电信号。成像元件12L、12R由例如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成像器或者类似物形成。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目镜镜筒23L、23R的内部构造。在目镜镜筒23L内配置有例如电子取景器21L、目镜22L和基座30L。在目镜镜筒23R内配置有例如电子取景器21R、目镜22R和基座30R。
电子取景器21L基于由成像元件12L转换出的电信号生成图像。电子取景器21L由例如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元件形成。用户能够观察到显示在电子取景器21L中处于被目镜22L放大的状态下的图像。对于屈光度调节,沿引导轴(未示出)移动目镜22L,由此能够调节目镜22L与电子取景器21L之间的距离。电子取景器21L和目镜22L容纳在外部构件(未示出)中,以形成电子取景器透镜单元24L。基座30L将在后面描述。
电子取景器21R基于由成像元件12R转换出的电信号生成图像。电子取景器21R由例如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元件形成。用户能够观察到显示在电子取景器21R中处于被目镜22R放大的状态下的图像。对于屈光度调节,沿引导轴(未示出)移动目镜22R,由此能够调节目镜22R与电子取景器21R之间的距离。电子取景器21R和目镜22R容纳在外部构件(未示出)中,以形成电子取景器透镜单元24R。基座30R将在后面描述。
电子取景器21L围绕在纵向方向上穿过特定位置P的轴线AR(该轴线在以下也将简称为“纵向轴线AR”)(箭头RR的方向)的旋转角(滚动角)相对于电子取景器21R能够得到调节。电子双眼望远镜从而允许电子取景器21L和电子取景器21R的滚动角(angle of roll)得到调节。
另外,优选地,电子取景器21R围绕穿过特定位置P并且平行于宽度方向的轴线AP(该轴线在以下也将简称为“横向轴线AP”)(箭头RP的方向)的旋转角(俯仰角,angle of pitch),以及电子取景器21R围绕穿过特定位置P并且平行于高度方向的轴线AY(该轴线在以下也将简称为“垂直轴线AY”)(箭头RY的方向)的旋转角(偏转角,angle of yaw)相对于电子取景器21L能够得到调节。其原因如下。能够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其中电子取景器21L和电子取景器21R之一具有用于调节滚动角、俯仰角和偏转角这三个角度的所有结构,使滚动角、俯仰角和偏转角相对于没有调节结构的另一电子取景器得到调节。然而,当滚动角、俯仰角和偏转角之一在电子取景器21L和电子取景器21R之一中得到调节,而另两个角度在电子取景器221L和21R的另一个中得到调节时,能够避免装置尺寸的增大,并且能够有效地使用内部区域。
所述“特定位置”在该情况下优选为眼点(eye point),即,由设计者确定为“用于以眼睛进行观察的基准位置”的位置。更具体地说,在与电子取景器21L和21R、目镜22L和22R以及用户的左眼EL和右眼ER的位置关系中,所述特定位置是位于目镜22L、22R的后侧(用户的左眼EL和右眼ER侧)不发生阴影的位置。阴影是构成部件使从透镜观察到的图像缺一个角,或者降低周缘光量从而使图像变暗的现象。
注意,只要电子取景器21L、21R等能够旋转,则特定位置P理论上能够调节至任意位置。例如,图3A示出了在将特定位置P设定在电子取景器21L、21R前侧的位置(被摄体侧)的状态下调节电子取景器21R的俯仰角的示例。然而,在该情况下,目镜22L、22R和电子取景器21L、21R的作为整体的各单元的左右位置在调节后发生偏移,并且可能在不适于作为双眼望远镜的实际使用的状态下被调节。虽然正确的眼睛位置EL、ER(目镜镜筒23L、23R)在制品状态下应该位于穿过特定位置P的轴线24L1、24R1上,但是在图3A中在眼睛位置ER与轴线24R1之间出现了位移d。因此,如图3B所示,穿过目镜镜筒23R进行观看,发现目镜22R发生了位移,并且可能出现大的阴影。另外,在左右,眼睛EL、ER与目镜22L、22R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使得左右的透镜性能可能得不到维持。
另一方面,图3C示出了在将特定位置P设定于眼点处的状态下调节电子取景器21R的俯仰角的示例。在该情况下,正确的眼睛位置EL、ER(目镜镜筒23L、23R)在制品状态下位于穿过特定位置P的轴线24L1、24R1上。因此,如图3D所示,穿过目镜镜筒23R进行观看,发现目镜22R位于中心处,并且阴影得到降低。由于以上原因,特定位置P优选是眼点。
(滚动角调节机构)
以下将对用于调节电子取景器21L的滚动角的机构进行描述。图4示出了图2所示基座30L的总体构造。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由包括有基座30L的直径的平面切割出的基座30L的截面构造。
基座30L是用于附接电子取景器透镜单元24L并使目镜镜筒23L与壳体14联接的部件。基座30L包括例如第一固定构件31L、第一旋转构件32L、第一保持板弹簧33L、第一保持构件34L、第一调节弹簧35L(图4中未示出,但是在图5中示出)和第一调节螺丝36L。然而,第一调节弹簧35L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
第一固定构件31L包括例如固定本体部分31L1和旋转支承轴31L2。固定本体部分31L1是例如在一端开放的圆筒形部件。旋转支承轴31L2设置在固定本体部分31L1的底面的中心。旋转支承轴31L2支承第一旋转构件32L,并用作第一旋转构件32L的中心旋转轴线。也就是说,旋转支承轴31L2与纵向轴线AR重合,并且与目镜22L的光轴重合。
如箭头RR所示,第一旋转构件32L围绕第一固定构件31L的旋转支承轴31L2旋转,从而使电子取景器透镜单元24L围绕纵向轴线AR旋转(滚动旋转)。第一旋转构件32L包括例如旋转本体部分32L1和附接部分32L2。旋转本体部分32L1装配到第一固定构件31L的旋转支承轴31L2上,并且围绕纵向轴线AR是可旋转的。附接部分32L2是用于附接电子取景器透镜单元24L的部件。附接部分32L2在旋转本体部分32L1的周缘设置成凸缘形状。
第一保持板弹簧33L使第一旋转构件32L夹持在第一保持板弹簧33L与第一固定构件31L之间,从而去除摇晃并允许精确的滚动角调节。第一保持板弹簧33L以例如三个腿部33L1、33L2和33L3来保持第一保持构件34L和第一旋转构件32L。另一方面,第一保持板弹簧33L在两个固定点33L4、33L5处固定至第一固定构件31L。固定点33L4例如设置在旋转支承轴31L2的端部处。固定点33L5例如设置在第一固定构件31L的底面的周缘部分上。
第一保持构件34L用于降低第一保持板弹簧33L与第一旋转构件32L之间的摩擦,从而使第一旋转构件32L的旋转平滑化。第一保持构件34L与第一旋转构件32L一起装配在第一固定构件31L的旋转支承轴31L2上。
第一调节弹簧35L和第一调节螺丝36L用于通过第一旋转构件32L对电子取景器21L的滚动角旋转进行调节。具体说,第一调节弹簧35L通过向特定的旋转方向(例如由箭头RR示出的顺时针方向)偏置第一旋转构件32L,来将第一旋转构件32L的旋转方向调控在一个方向上。另一方面,第一调节螺丝36L通过旋转沿将第一调节弹簧35L的偏置力推回的方向线性地移动,从而调节第一旋转构件32L和电子取景器21L的滚动角。
第一调节弹簧35L例如设置在固定侧锁定部35L1与旋转侧锁定部35L2之间。固定侧锁定部35L1是例如设置在第一固定构件31L的底面上的突起。旋转侧锁定部35L2是例如设置在第一旋转构件32L的底面上的突起。
第一调节螺丝36L的轴例如穿过设置于第一固定构件31L的侧面或者第一保持板弹簧33L中的通孔36L1。第一调节螺丝36L的螺丝尖端与第一旋转构件32L的侧面上的突出面36L2抵接,并且推压突出面36L2。
(俯仰角调节机构)
下面将对用于调节电子取景器21R的俯仰角的机构进行描述。图6示出了图2所示基座30R的总体构造。图7示出了分解状态下的基座30R。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沿图6中的线VIII-VIII所取的截面构造。
基座30R是用于附接电子取景器透镜单元24R并使目镜镜筒23R与壳体14联接的部件。基座30R包括例如第二固定构件41R、第二旋转构件42R、第二保持板弹簧43R、第二保持构件44R、第二调节弹簧45R(见图8)和第二调节螺丝46R。注意,用于附接电子取景器透镜单元24R的附接构件26R设置在第二旋转构件42R上,后述的第三旋转构件52R(见图10)和维持构件25R(见图10)被插入附接构件26R与第二旋转构件42R之间。另外,第二调节弹簧45R在图8中示意性地示出。
第二固定构件41R例如是在一端开放的圆筒形部件,并且在其底面的中心处具有矩形开口41R1。在开口41R1的彼此相对的两条边上设置有旋转引导部41R2。旋转引导部41R2是曲面,支承第二旋转构件42R,并用作用于第二旋转构件42R围绕横向轴线AP沿箭头RP的方向做俯仰旋转的引导部。旋转引导部41R2具有以特定位置P为中心的圆弧形截面形状。
如箭头RP所示,第二旋转构件42R围绕上述横向轴线AP旋转,从而使电子取景器透镜单元24R围绕横向轴线AP旋转(俯仰旋转)。具体说,第二旋转构件42R是装配在第二固定构件41R的开口41R1中的矩形部件。在第二旋转构件42R的彼此相对的两条边上设置有与第二固定构件41R的旋转引导部41R2相对应的曲面42R1。
第二保持板弹簧43R使第二旋转构件42R夹持在第二保持板弹簧43R与第二固定构件41R的下表面之间,从而去除摇晃并允许精确的俯仰角调节。第二保持板弹簧43R例如以多个(例如四个)腿部43R1、43R2、43R3和43R4来保持第二保持构件44R和第二旋转构件42R。另一方面,第二保持板弹簧43R在开口41R1的周缘上的多个(例如四个)固定点43R5、43R6、43R7和43R8处固定至第二固定构件41R的底面。
第二保持构件44R用于降低第二保持板弹簧43R与第二旋转构件42R之间的摩擦,从而使第二旋转构件42R的旋转平滑化。第二保持构件44R与第二旋转构件42R一起装配在第二固定构件41R的开口41R1中。
第二调节弹簧45R和第二调节螺丝46R用于通过第二旋转构件42R对电子取景器21R的俯仰角旋转进行调节。具体说,第二调节弹簧45R通过向特定方向(例如向图8中如箭头AP1所示的左方)偏置第二旋转构件42R,来将第二旋转构件42R的旋转方向调控在一个方向上。另一方面,第二调节螺丝46R通过旋转沿将第二调节弹簧45R的偏置力推回的方向线性地移动,从而调节第二旋转构件42R和电子取景器21R的俯仰角。
这种第二调节弹簧45R例如设置在固定侧锁定部45R1与旋转侧锁定部45R2之间。固定侧锁定部45R1是例如设置在第二固定构件41R的底面(或者固定于第二固定构件41R的第二保持板弹簧43R)上的突起。旋转侧锁定部45R2是例如设置在第二旋转构件42R的底面上的突起。
第二调节螺丝46R的轴例如穿过设置于第二固定构件41R的侧面或者第二保持板弹簧43R中的通孔46R1。第二调节螺丝46R的螺丝尖端与第二旋转构件42R的侧面抵接,并推压第二旋转构件42R。
(偏转角调节机构)
下面将对用于调节电子取景器21R的偏转角的机构进行描述。图9以分解状态示出了图7和图8所示的第二旋转构件42R。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沿图6中的线X-X所取的截面构造。
在第二旋转构件42R的内部和周缘设置有第三旋转构件52R、第三保持板弹簧53R、第三保持构件54R、第三调节弹簧55R(见图10)和第三调节螺丝56R(见图6)。注意,第三调节弹簧55R在图10中示意性地示出。
第二旋转构件42R例如在其底面的中心处具有矩形开口42R2。在开口42R2的彼此相对的两条边上设置有旋转引导部42R3。旋转引导部42R3是曲面,支承第三旋转构件52R,并用作用于第三旋转构件52R围绕垂直轴线AY旋转的引导部。旋转引导部42R3具有以特定位置P为中心的圆弧形截面形状。
如箭头RY所示,第三旋转构件52R围绕上述垂直轴线AY旋转,从而使电子取景器透镜单元24R围绕垂直轴线AY旋转(偏转旋转)。具体说,第三旋转构件52R是装配在第二旋转构件42R的开口42R2中的矩形部件。在第三旋转构件52R的彼此相对的两条边上设置有与第二旋转构件42R的旋转引导部42R3相对应的曲面52R1。第三旋转构件52R固定至附接构件26R,使维持构件25R位于第三旋转构件52R与附接构件26R之间。
第三保持板弹簧53R使第三旋转构件52R夹持在第三保持板弹簧53R与第二旋转构件42R的下表面之间,从而去除摇晃并允许精确的偏转角调节。第三保持板弹簧53R例如以多个(例如四个)腿部53R1、53R2、53R3和53R4来保持第三保持构件54R和第三旋转构件52R。另一方面,第三保持板弹簧53R在开口42R2的周缘上的多个(例如三个)固定点53R5、53R6、和53R7处固定至第二旋转构件42R的底面。
第三保持构件54R用于降低第三保持板弹簧53R与第三旋转构件52R之间的摩擦,从而使第三旋转构件52R的旋转平滑化。第三保持构件54R与第三旋转构件52R一起装配在第二旋转构件42R的开口42R2中。
第三调节弹簧55R和第三调节螺丝56R用于通过第三旋转构件52R对电子取景器21R的偏转角旋转进行调节。具体说,第三调节弹簧55R通过向特定方向(例如向图10中如箭头AY1所示的左方)偏置第三旋转构件52R,来将第三旋转构件52R的旋转方向调控在一个方向上。另一方面,第三调节螺丝56R通过旋转沿将第三调节弹簧55R的偏置力推回的方向线性地移动,从而调节第三旋转构件52R和电子取景器21R的偏转角。
这种第三调节弹簧55R例如设置在固定侧锁定部55R1与旋转侧锁定部55R2之间。固定侧锁定部55R1是例如设置在第二旋转构件42R的底面(或者固定于第二旋转构件42R的第三保持板弹簧53R)上的突起。旋转侧锁定部55R2是例如设置在第三旋转构件52R的底面上的突起。
第三调节螺丝56R的轴例如穿过设置于第二旋转构件42R的侧面或者第三保持板弹簧53R中的通孔56R1(见图6)。第三调节螺丝56R的螺丝尖端与第三旋转构件52R的侧面抵接,并推压第三旋转构件52R。
电子双眼望远镜中的电子取景器21L、21R的旋转角能够按例如以下方式进行调节。
如图11所示,在已完成组装的目镜镜筒23L、23R中的电子取景器21L、21R中显示图表图像(chart image)。所述图表图像是由两个治具相机(jigcamera)62L、62R拍摄的,所述治具相机的光轴61L、61R被调节成彼此平行,并且该调节是在相互比较图表图像的同时进行的。这时,焦点被设定为无限远处的点。另外,目镜22L、22R的屈光度被调节至0Diop(屈光度)。
图12A和图12B示出了由治具相机62L、62R拍摄的图表图像63L、63R的初始位置。右侧的电子取景器21R的滚动角在组装完成时已被确定,而电子取景器21R的偏转角和俯仰角处于可调节的状态。因此,在图表图像63R的初始位置,俯仰角和偏转角作为图表图像63R的中心点63RC的垂直和水平位移被观察到,但是通过增加组装精度能够使滚动角无限地靠近期望的倾斜度(例如水平)。
另一方面,左侧的电子取景器21L的俯仰角和偏转角在组装完成时已被确定,而电子取景器21L的滚动角处于可调节的状态。因此,在图表图像63L的初始位置,滚动角处于从期望的角度(例如水平)发生了旋转的状态,但是通过增加组装精度能够使俯仰角和偏转角无限地靠近期望的角度。也就是说,图表图像63L的中心点63LC能够被设定在期望的位置(例如屏幕的中心)。该位置被设定为俯仰和偏转基准点63PY。
接下来,如图12C所示,通过使用第二调节螺丝46R,使右侧的目镜镜筒23R的俯仰角得到调节。另外,通过使用第三调节螺丝56R,使目镜镜筒23R的偏转角得到调节。由此,在右侧的电子取景器21R中观察到的图表图像63R的中心点63RC被调节至左侧的电子取景器21L的俯仰和偏转基准点63PY。在该状态下,将图表水平线设定为滚动基准线63R。
接下来,如图12D所示,通过使用第一调节螺丝36L来调节左侧的目镜镜筒23L的滚动角,以将在左侧的电子取景器21L中观察到的图表图像63L的水平线63LH设定成平行于右侧的电子取景器21R的滚动基准线63R。因此,电子取景器21L、21R的旋转角调节得以完成。
在电子双眼望远镜中,成像元件12L、12R将从物镜11L、11R进入的图像光转换成电信号。电子取景器21L、21R基于由成像元件12L、12R转换出的电信号生成图像。图像被目镜22L、22R放大,然后被用户观察到。
在该情况下,使电子取景器21L围绕纵向方向上的轴线AR(纵向轴线AR)的旋转角(滚动角)相对于电子取景器21R得到调节。因此,由双眼观察到的相应图像的平行性彼此一致。因此,图像恰当地彼此重叠。
此外,电子取景器21R围绕横向轴线AP的旋转角(俯仰角)以及电子取景器21R围绕垂直轴线AY的旋转角(偏转角)相对于电子取景器21L得到调节。因此,由双眼观察到的相应图像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一致。因此,图像更恰当地彼此重叠,并且能够被双眼舒适地观察到。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取景器21L围绕纵向方向上的轴线AR(纵向轴线AR)的旋转角(滚动角)相对于电子取景器21R做成可调节的。因此,电子取景器21L、21R的滚动角能够得到调节。
另外,电子取景器21R围绕穿过特定位置P并且平行于宽度方向的轴线AP(横向轴线AP)的旋转角(俯仰角),以及电子取景器21R围绕穿过特定位置P并且平行于高度方向的轴线AY(垂直轴线AY)的旋转角(偏转角),相对于电子取景器21L做成可调节的。因此,能够避免装置尺寸的增大,并且能够有效地使用内部区域。
图13-20示出了前述实施例的电子双眼望远镜的外观的示例。图13是正视图。图14是后视图。图15是右视图。图16是左视图。图17是俯视图。图18是仰视图。图19是从右下方观察到的电子双眼望远镜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0是从左上方观察到的电子双眼望远镜的外观的透视图。
(第二实施例)
图21示出了作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头部安装型显示器的外观。该头部安装型显示器例如在呈眼镜形状的显示部71的两侧具有用于安装在用户头部上的耳挂部72。
图22示出了图21所示显示部71的构造。显示部71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地从远离用户的左眼EL和右眼ER的一侧起依次包括例如基座30L和30R、显示元件81L和81R以及目镜82L和82R。
显示元件81L、81R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显示元件81L、81R由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或者类似物形成。用户能够观察到显示在显示元件81L、81R上的处于被目镜82L、82R放大的状态下的图像。
显示元件81L围绕纵向方向上的轴线AR(纵向轴线AR)的旋转角(滚动角)能够相对于显示元件81R得到调节。该头部安装型显示器从而允许显示元件81L、81R的滚动角得到调节。
另外,优选地,显示元件81R围绕穿过特定位置P并且平行于宽度方向的轴线AP(横向轴线AP)的旋转角(俯仰角),以及显示元件81R围绕穿过特定位置P并且平行于高度方向的轴线AY(垂直轴线AY)的旋转角(偏转角),相对于显示元件81L是可调节的。当然,能够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其中显示元件81L和显示元件81R之一具有用于调节滚动角、俯仰角和偏转角这三个角度的所有结构,使滚动角、俯仰角和偏转角相对于没有调节结构的另一电子取景器得到调节。然而,当滚动角、俯仰角和偏转角之一在显示元件81L、81R之一中得到调节,而另两个角度在显示元件81L、81R的另一个中得到调节时,能够避免装置尺寸的增大,并且能够有效地使用内部区域。
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所述“特定位置”在该情况下优选为眼点,即,由设计者确定为“用于以眼睛进行观察的基准位置”的位置。
基座30L、30R以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形成。
(第三实施例)
图23示意性地示出了作为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电子双眼望远镜的构造。在该电子双眼望远镜中,对成像元件12L、12R设置有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基座30L、30R,由此,使成像元件12L、12R的滚动角、俯仰角和偏转角可调节。除此之外,该电子双眼望远镜对构造、动作和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类似。
具体说,成像元件12L围绕纵向方向上的轴线AR(纵向轴线AR)的旋转角(滚动角)能够相对于成像元件12R得到调节。电子双眼望远镜从而允许成像元件12L、12R的滚动角得到调节。
另外,优选地,成像元件12R围绕平行于宽度方向的轴线AP(横向轴线AP)的旋转角(俯仰角),以及成像元件12R围绕平行于高度方向的轴线AY(垂直轴线AY)的旋转角(偏转角),相对于成像元件12L是可调节的。
图24示出了用于调节这种成像元件12L、12R的旋转角的一种方法。成像单元15L通过在基座30L上配置物镜11L和成像元件12L而形成。另外,成像单元15R通过在基座30R上配置物镜11R和成像元件12R而形成。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能够通过治具相机62L、62R拍摄成像单元15L、15R,调节成像元件12L的滚动角,以及调节成像元件12R的俯仰角和偏转角。
注意,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可以彼此组合,以便对电子取景器21L、21R和成像元件12L、12R均设置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基座30L、30R。
以上通过引用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前述实施例,而是可以进行各种变型。例如,在前述实施例中,描述这样一种情况,其中滚动角通过左侧基座30L得到调节,而俯仰角和偏转角通过右侧基座30R得到调节。然而,也可以通过右侧基座30R来调节滚动角,并且通过左侧基座30L来调节俯仰角和偏转角。
另外,用于调节滚动、俯仰和偏转这三个角度的机构的组合没有限制,只要这些机构之一被设置至基座30L(或者基座30R),而另两个机构被设置至基座30R(或者基座30L)。例如,可以通过基座30L来调节俯仰角,并且可以通过基座30R来调节滚动角和偏转角。此外,可以通过基座30R来调节俯仰角,并且可以通过基座30L来调节滚动角和偏转角。替代地,可以通过基座30L来调节偏转角,并且可以通过基座30R来调节滚动角和俯仰角。另外,可以通过基座30R来调节偏转角,并且可以通过基座30L来调节滚动角和俯仰角。
此外,例如,通过引用电子双眼望远镜或者头部安装型显示器的具体构造来描述了前述实施例。然而,不必包括所述构造的所有构成元件,并且还可以设置其它的构成元件。
另外,例如,在前述实施例中,作为成像装置的一个示例描述了电子双眼望远镜,而作为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描述了头部安装型显示器。然而,本技术广泛适用于除电子双眼望远镜和头部安装型显示器外的双透镜成像装置或者显示装置。
本公开包含与2011年4月08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11-086801所公开的主题有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Claims (6)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用于将图像光转换成电信号或者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的第一元件;和
用于将图像光转换成电信号或者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的第二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围绕纵向方向上的轴线的旋转角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是可调节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元件围绕穿过特定位置并且平行于宽度方向的轴线的旋转角,以及所述第二元件围绕穿过所述特定位置并且平行于高度方向的旋转角,相对于所述第一元件是可调节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特定位置是眼点。
4.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的第一元件;和
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的第二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围绕纵向方向上的轴线的旋转角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是可调节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元件围绕穿过特定位置并且平行于宽度方向的轴线的旋转角,以及所述第二元件围绕穿过所述特定位置并且平行于高度方向的旋转角,相对于所述第一元件是可调节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特定位置是眼点。
CN2012100923879A 2011-04-08 2012-03-31 成像装置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27362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6801A JP2012220742A (ja) 2011-04-08 2011-04-08 撮像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1-086801 2011-04-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6238A true CN102736238A (zh) 2012-10-17

Family

ID=46965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23879A Pending CN102736238A (zh) 2011-04-08 2012-03-31 成像装置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57284A1 (zh)
JP (1) JP2012220742A (zh)
CN (1) CN10273623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119A (zh) * 2013-06-12 2014-12-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头戴式显示装置以及头戴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280883A (zh) * 2013-07-04 2015-0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9298522A (zh) * 2018-12-06 2019-02-01 重庆禾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观景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1232B2 (en) * 2010-08-12 2017-05-23 John G. Posa Apparatus and method providing auto zoom in response to relative movement of target subject matter
DE102014119580A1 (de) * 2014-12-23 2016-06-23 Carl Zeiss Sports Optics Gmbh Digitales optisches Gerät mit Knickbrücke
JP1574661S (zh) * 2016-08-31 2017-04-24
US11115512B1 (en) * 2020-12-12 2021-09-07 John G. Posa Smartphone cases with integrated electronic binoculars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9152A (zh) * 2001-09-28 2003-04-09 宾得株式会社 带有照相功能的光学观察器装置
CN2585261Y (zh) * 2002-12-19 2003-11-05 陈维贞 数码摄影望远镜
CN2624233Y (zh) * 2003-06-07 2004-07-07 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影像拍摄功能的望远镜
CN1847914A (zh) * 2005-04-15 2006-10-18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影像撷取望远镜
US7164528B2 (en) * 2003-06-20 2007-01-16 Pentax Corporation Electronic binoculars
CN201378225Y (zh) * 2009-02-27 2010-01-06 重庆蓝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测距定位多功能望远镜
CN101868750A (zh) * 2007-11-22 2010-10-20 株式会社东芝 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平视显示器
CN201637982U (zh) * 2010-04-15 2010-11-17 江德义 望远式数码相机
CN201768134U (zh) * 2010-08-19 2011-03-23 浙江博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头戴式视觉增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9152A (zh) * 2001-09-28 2003-04-09 宾得株式会社 带有照相功能的光学观察器装置
CN2585261Y (zh) * 2002-12-19 2003-11-05 陈维贞 数码摄影望远镜
CN2624233Y (zh) * 2003-06-07 2004-07-07 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影像拍摄功能的望远镜
US7164528B2 (en) * 2003-06-20 2007-01-16 Pentax Corporation Electronic binoculars
CN1847914A (zh) * 2005-04-15 2006-10-18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影像撷取望远镜
CN101868750A (zh) * 2007-11-22 2010-10-20 株式会社东芝 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平视显示器
CN201378225Y (zh) * 2009-02-27 2010-01-06 重庆蓝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测距定位多功能望远镜
CN201637982U (zh) * 2010-04-15 2010-11-17 江德义 望远式数码相机
CN201768134U (zh) * 2010-08-19 2011-03-23 浙江博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头戴式视觉增强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119A (zh) * 2013-06-12 2014-12-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头戴式显示装置以及头戴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238119B (zh) * 2013-06-12 2018-07-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头戴式显示装置以及头戴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280883A (zh) * 2013-07-04 2015-0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4280883B (zh) * 2013-07-04 2018-04-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9298522A (zh) * 2018-12-06 2019-02-01 重庆禾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观景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20742A (ja) 2012-11-12
US20120257284A1 (en) 201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6238A (zh) 成像装置和显示装置
US10848751B2 (en)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adjustment in a head-mounted display
US8408819B2 (en) Camera holding module and device for relief shooting
CN104823105A (zh) 用于照相机的可变三维适配器组件
JP6031755B2 (ja) 立体画像撮像装置
US8744253B2 (en) Image blur correcting mechanism and imaging device
JP2012220742A5 (zh)
CN103754378A (zh) 一种多镜头航空摄影稳定平台
US20110234764A1 (en) Imaging device
US20160241841A1 (en) A stereoscopic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20130094849A1 (en) Viewer accessory for camera
US6191888B1 (en) Binocular
US20130076870A1 (en) Stereoscopic 3D Camera
CN202003094U (zh) 立体观片观屏装置
KR20150054216A (ko) 항공촬영용 카메라 고정장치
CN102822714A (zh) 透镜单元
JP2000305023A (ja) 双眼装置
US20130027792A1 (en) Lens unit
CN220323635U (zh) 一种离轴导星装置
CN1655004A (zh) 双筒望远镜
CN203780802U (zh) 一种多镜头航空摄影稳定平台
CN218071598U (zh) 一种多角度拍摄装置
JP2013217947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KR101240529B1 (ko) 입체영상 촬영용 휴대폰 장착리그
CN108508684A (zh) 一种用于短焦距投影机的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