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9879A - 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和背罐车 - Google Patents

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和背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9879A
CN102729879A CN2012102513864A CN201210251386A CN102729879A CN 102729879 A CN102729879 A CN 102729879A CN 2012102513864 A CN2012102513864 A CN 2012102513864A CN 201210251386 A CN201210251386 A CN 201210251386A CN 102729879 A CN102729879 A CN 102729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rotating shaft
fixed parts
torque spring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13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29879B (zh
Inventor
蒋志辉
田伟
卢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513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298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29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9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29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98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设扭力限位装置,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部件上本体,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转轴,另一端用于连接至负载;第二转轴正向旋转时将扭力弹簧旋紧至使扭力弹簧具有预设扭力,第二棘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并可随第二转轴同步转动,第二棘爪固定设置在固定部件本体上并与第二棘轮配合,用于限制第二棘轮反向旋转;扭力弹簧用于限制负载向继续旋紧扭力弹簧的方向运动,当负载受到的继续旋紧扭力弹簧的方向的力足以克服预设扭力时,负载移位。本发明中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在辅助油缸的回落力较小时能够对辅助油缸进行支撑,而回落力过大时又能够避免对辅助油缸和支撑装置造成损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罐车。

Description

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和背罐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和一种背罐车。
背景技术
背罐车工作的过程中,是背罐车举升臂和移动筒仓不断的举起和回收的过程,在举起的过程中,需要辅助油缸先用一定的力把举升臂和移动筒仓举升起来,在举升到一定的角度后,再通过举升油缸接力把举升臂和移动筒仓举升起来;回收的过程中,有举升油缸先缓慢回收,然后通过辅助油缸对准举升臂的接口,接力回收到初始状态。
但是,在工作中辅助油缸由于具有重力作用,不会停留在举升到一定角度的位置,而通过重力作用自然回落,脱离了举升臂接口位置,导致举升臂在回收的过程中无法对准辅助油缸,此时往往需要一个人把辅助油缸扶住对准举升臂,另一个人操作阀块才能回收到初始状态,造成人力的浪费和背罐车工作效率的降低;同时,辅助油缸由于活塞杆伸出,造成重心靠上,自然回落后导致活塞杆容易碰撞到附近的油缸座,以致活塞杆受损,引起油缸漏油而报废,而油缸的损坏容易导致举升臂、移动筒仓举升和回收过程中失效,造成不可预测的安全事故,以及导致背罐车的损坏、背罐车的维护保养成本高、使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可以在辅助油缸的初始位置增加一个支撑装置,从而减小辅助油缸的回落距离,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减小了辅助油缸回落时的回落位移,可以提高安全系数。但是如果采用完全刚性的支撑结构则可能会存在辅助油缸的回落力过大时对辅助油缸和支撑装置造成损坏。
因此,如何实现在辅助油缸的回落力较小时对辅助油缸进行支撑,而回落力过大时又能避免对辅助油缸和支撑装置造成损坏,是本领与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应用到背罐车的辅助油缸中的情况下,在辅助油缸的回落力较小时能够对辅助油缸进行支撑,而回落力过大时又能够避免对辅助油缸和支撑装置造成损坏。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设扭力限位装置,用于当负载受到的力无法克服预设扭力时限制所述负载的移动,包括扭力弹簧、第二转轴、固定部件本体、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其中: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本体上,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用于连接至所述负载;所述第二转轴正向旋转时将所述扭力弹簧旋紧至使所述扭力弹簧具有预设扭力,所述第二棘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并可随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棘爪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二棘轮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棘轮反向旋转;所述扭力弹簧用于限制所述负载向继续旋紧所述扭力弹簧的方向运动,当所述负载受到的继续旋紧所述扭力弹簧的方向的力足以克服所述预设扭力时,所述负载移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旋转第二转轴以及配合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可以实现在扭力弹簧上设置一定预设扭力,当负载对扭力弹簧的拉力小于预设扭力时,本发明中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可以实现对该负载的限位作用,当负载对扭力弹簧的拉力大于预设扭力时,则负载可以拉动扭力弹簧运动,实现过载保护;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将该装置应用到背罐车中,针对选用的对辅助油缸的支撑方式安装本发明中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即以辅助油缸作为该技术方案中的负载,在辅助油缸的回落力较小时能够对辅助油缸进行支撑,而回落力过大时又能够避免对辅助油缸和支撑装置造成损坏,提高了背罐车的可靠性。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部件壳体,所述固定部件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本体上,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壳体上,所述扭力弹簧、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棘轮和所述第二棘爪均位于所述固定部件壳体与所述固定部件本体之间的空间内。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部件壳体可以对限位装置的其它部件形成保护,防止外界对这些部件成损害,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预设扭力限位装置还包括旋钮,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固定部件壳体,所述旋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伸出所述固定部件壳体的一端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旋钮转动第二转轴,从而实现预设扭力的设置,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预设扭力限位装置还包括扭力值表盘,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壳体上,用于显示所述扭力弹簧的扭力。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扭力值表盘显示预设扭力,可以直观地得到扭力弹簧上的扭力,便于操作人员对预设扭力的设置和监控。
优选地,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还包括锁紧装置,所述扭力弹簧通过所述锁紧装置连接至所述负载,所述固定部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扭力弹簧、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棘轮和所述第二棘爪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均位于所述通孔的同一侧,所述锁紧装置位于所述通孔的另一侧,所述锁紧装置具体包括第一棘轮、第一棘爪和第一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第一棘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可随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棘爪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第一棘轮配合,将所述第一转轴锁紧;所述第一棘爪上设置有连杆,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扭力弹簧连接并可在所述通孔内移动;当所述第一棘轮对所述第一棘爪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所述预设扭力限位装置限制所述第一棘爪运动从而将所述第一转轴锁紧;当所述第一棘轮对所述第一棘爪的压力增大至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第一棘轮推动所述第一棘爪在所述通孔内移位从而将所述第一转轴解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棘轮和第一棘爪的配合实现了将第一转轴锁紧的目的,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锁紧效果好;该锁紧装置与扭力弹簧配合方便,效果好;例如将该技术方案中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应用到背罐车中,将辅助油缸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即可实现对辅助油缸的锁紧,不仅实现了过载保护的功能,而且第一棘轮可以在辅助油缸支起支撑臂时随着辅助油缸转动,然后保证辅助油缸对举升臂举升完成后停留在与举升臂接口对准的位置上,提高背罐车工作效率,以及避免辅助油缸自然回落对油缸造成损坏。
优选地,所述连杆的截面为非圆形,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杆相配合,使所述固定部件本体可以限制所述连杆的转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截面非圆形的连杆与通孔配合从而可以限制连杆的转动,也就限制了第一棘爪的转动,可以更好地保证第一棘爪对第一棘轮的限制,避免因第一棘爪转动而导致第一棘轮与第一棘爪分离,提高了锁紧装置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通孔为腰形孔,所述连杆的截面为圆形,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固定部件本体,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棘爪,所述第一弹簧上设置有预紧力,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棘爪转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弹簧实现限制棘爪的转动,可以更好地保证第一棘爪对第一棘轮的限制,避免因第一棘爪转动而导致第一棘轮与第一棘爪分离,提高了锁紧装置的可靠性。
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还包括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本体上并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接触,当所述第一棘轮推动所述第一棘爪移位时,所述连杆在所述调整装置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棘爪沿垂直于所述固定部件本体的方向运动从而脱离所述第一棘轮,使所述第一棘轮可自由转动。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一棘轮推动第一棘爪移位时,调整装置使第一棘轮与第一棘爪错开,使第一棘轮与第一棘爪之间更好地分离,保证第一转轴解锁后可以更自由地转动。
优选地,所述调整装置上设置有弧形槽,当所述第一棘轮推动所述第一棘爪移位时,所述连杆沿所述弧形槽的底面运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弧形槽与固定部件本体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实现对连杆在垂直方向位置的调整,结构简单,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还包括复位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棘爪在与所述第一棘轮垂直的方向上复位至能够限制所述第一棘轮转动的位置。在该技术方案中,使用复位装置可以使第一棘爪回复至与第一棘轮配合对其进行限制的位置,在第一转轴解锁后可自动恢复到锁紧状态,使本发明中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可以循环使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棘爪位于所述固定部件本体与所述调整装置之间,所述复位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固定部件本体之间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杆上且设置有压缩的预紧力,当所述第一棘轮推动所述第一棘爪移位时,所述弧形槽将所述第二弹簧进一步压缩。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弹簧实现对第一棘爪的复位,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罐车,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
综上所述,通过旋转第二转轴以及配合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可以实现在扭力弹簧上设置一定预设扭力,当负载对扭力弹簧的拉力小于预设扭力时,本发明中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可以实现对该负载的限位作用,当负载对扭力弹簧的拉力大于预设扭力时,则负载可以拉动扭力弹簧运动,实现过载保护;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将该装置应用到背罐车中,针对选用的对辅助油缸的支撑方式安装本发明中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在辅助油缸的回落力较小时能够对辅助油缸进行支撑,而回落力过大时又能够避免对辅助油缸和支撑装置造成损坏,提高了背罐车的可靠性;另外,通过第一棘轮和第一棘爪的配合实现了将第一转轴锁紧的目的,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锁紧效果好,该锁紧装置与扭力弹簧配合方便,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增设锁紧装置的后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预设扭力限位装置的右视图;
图6是图4中预设扭力限位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图4中预设扭力限位装置的A-A剖视图;
图8是图4中预设扭力限位装置的B-B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罐车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辅助油缸和锁紧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第一棘轮1,第一棘爪2,第一转轴3,第一弹簧5,调整装置6,第二弹簧7,扭力弹簧8,第二转轴9,条状凸起13,第二棘轮11,第二棘爪12,旋钮14,扭力值表盘15,底盘16、辅助油缸17,连杆21,固定部件本体41,固定部件壳体42,弧形槽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中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用于当负载受到的力无法克服预设扭力时限制负载的移动,包括扭力弹簧8、第二转轴9、固定部件本体41、第二棘轮11和第二棘爪12,其中:第二转轴9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部件本体41上,扭力弹簧8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转轴9,另一端固定连接至负载;第二转轴9正向旋转时将扭力弹簧8旋紧至使扭力弹簧8具有预设扭力,第二棘轮11安装在第二转轴9上并可随第二转轴9同步转动,第二棘爪12固定设置在固定部件本体41上并与第二棘轮11配合,用于限制第二棘轮11反向旋转;扭力弹簧用于限制负载向继续旋紧扭力弹簧的方向运动,当负载受到的继续旋紧扭力弹簧的方向的力足以克服预设扭力时,负载移位。
其中,所谓的“正向”和“反向”只是用于区别两个相反的方向,而并不代表某个特定的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旋转第二转轴9以及配合第二棘轮11和第二棘爪12可以实现在扭力弹簧8上设置一定预设扭力,当负载对扭力弹簧8的拉力小于预设扭力时,本发明中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可以实现对该负载的限位作用,当负载对扭力弹簧8的拉力大于预设扭力时,则负载可以拉动扭力弹簧8运动,实现过载保护;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将该装置应用到背罐车中,针对选用的对辅助油缸的支撑方式安装本发明中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即以辅助油缸作为该技术方案中的负载,在辅助油缸的回落力较小时能够对辅助油缸进行支撑,而回落力过大时又能够避免对辅助油缸和支撑装置造成损坏,提高了背罐车的可靠性。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部件壳体42,固定部件壳体42固定设置在固定部件本体41上,第二转轴9安装在固定部件壳体42上,扭力弹簧8、第二转轴9、第二棘轮11和第二棘爪12均位于固定部件壳体42与固定部件本体41之间的空间内。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部件壳体42可以对限位装置的其它部件形成保护,防止外界对这些部件成损害,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优选地,预设扭力限位装置还包括旋钮14,第二转轴9的一端伸出固定部件壳体42,旋钮14设置在第二转轴9伸出固定部件壳体42的一端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旋钮14转动第二转轴9,从而实现预设扭力的设置,更加方便。
优选地,预设扭力限位装置还包括扭力值表盘15,设置在固定部件壳体42上,用于显示扭力弹簧8的扭力。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扭力值表盘15显示预设扭力,可以直观地得到扭力弹簧8上的扭力,便于操作人员对预设扭力的设置和监控。
优选地,如图4至图8所示,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还包括锁紧装置,扭力弹簧8通过所述锁紧装置连接至负载,固定部件本体41上设置有通孔,扭力弹簧8、第二转轴9、第二棘轮11和第二棘爪12在固定部件本体41上均位于通孔的同一侧,锁紧装置位于通孔的另一侧,锁紧装置具体包括第一棘轮1、第一棘爪2和第一转轴3,其中:第一转轴3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部件本体41上,第一棘轮1安装在第一转轴3上并可随第一转轴3同步转动,第一棘爪1安装在定部件本体41上,第一棘爪2与第一棘轮1配合,将第一转轴3锁紧;第一棘爪2上设置有连杆21,第一棘爪2与连杆21固定连接,连杆21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扭力弹簧8连接并可在所述通孔内移动;当第一棘轮1对第一棘爪2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预设扭力限位装置限制第一棘爪2运动从而将第一转轴3锁紧;当第一棘轮1对第一棘爪2的压力增大至预设值时,第一棘轮1推动第一棘爪2在通孔内移位从而将第一转轴3解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棘轮1和第一棘爪2的配合实现了将第一转轴3锁紧的目的,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锁紧效果好;该锁紧装置与扭力弹簧8配合方便,效果好;例如将该技术方案中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应用到背罐车中,将辅助油缸与第一转轴3固定连接,即可实现对辅助油缸的锁紧,不仅实现了过载保护的功能,而且第一棘轮1可以在辅助油缸支起支撑臂时随着辅助油缸转动,然后保证辅助油缸对举升臂举升完成后停留在与举升臂接口对准的位置上,提高背罐车工作效率,以及避免辅助油缸自然回落对油缸造成损坏。
其中,使第一棘轮1与第一转轴3同步转动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将两者进行焊接,或者通过螺栓或螺钉等进行固定,或者也可以通过如图中所示的条状凸起10传递扭矩,保证第一棘轮1与第一转轴3的同步转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杆21的截面为非圆形,通孔与连杆21相配合,使固定部件本体41可以限制连杆21的转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截面非圆形的连杆21与通孔配合从而可以限制连杆21的转动,也就限制了第一棘爪2的转动,可以更好地保证第一棘爪2对第一棘轮1的限制,避免因第一棘爪2转动而导致第一棘轮1与第一棘爪2分离,提高了锁紧装置的可靠性。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通孔为腰形孔,连杆的截面为圆形,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的一端连接至固定部件本体41,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棘爪2,第一弹簧5上设置有预紧力,用于限制第一棘爪2转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弹簧5实现限制棘爪2的转动,可以更好地保证第一棘爪2对第一棘轮1的限制,避免因第一棘爪2转动而导致第一棘轮1与第一棘爪2分离,提高了锁紧装置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还包括调整装置6,调整装置6安装在固定部件本体41上并与连杆21的第二端接触,当第一棘轮1推动第一棘爪2移位时,连杆21在调整装置6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棘爪2沿垂直于固定部件本体41的方向运动从而脱离第一棘轮1,使第一棘轮1可自由转动。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一棘轮1推动第一棘爪2移位时,调整装置6使第一棘轮1与第一棘爪2错开,使第一棘轮1与第一棘爪2之间更好地分离,保证第一转轴3解锁后可以更自由地转动。
具体地,调整装置6带动第一棘爪2沿垂直于固定部件本体41的方向运动可以通过图中所示的结构实现,调整装置6上设置有弧形槽61,当第一棘轮1推动第一棘爪2移位时,连杆21沿弧形槽61的底面运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弧形槽61与固定部件本体41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实现对连杆21在垂直方向位置的调整,结构简单,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还包括复位装置,用于将第一棘爪2在与第一棘轮1垂直的方向上复位至能够限制第一棘轮1转动的位置。在该技术方案中,使用复位装置可以使第一棘爪2回复至与第一棘轮1配合对其进行限制的位置,在第一转轴3解锁后可自动恢复到锁紧状态,使本发明中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可以循环使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复位装置的实现方式可以为:第一棘爪2位于固定部件本体41与调整装置6之间,复位装置为设置在第一棘爪1与固定部件本体41之间的第二弹簧7,第二弹簧7套设在连杆21上且设置有压缩的预紧力,当第一棘轮1推动第一棘爪2移位时,弧形槽61将第二弹簧7进一步压缩。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弹簧7实现对第一棘爪2的复位,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罐车,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如图9和图10是本发明背罐车的一种实施例,将辅助油缸17与第一转轴3固定连接,可实现对辅助油缸17的锁紧,从而保证辅助油缸17对举升臂举升完成后停留在与举升臂接口对准的位置上,提高背罐车工作效率,以及避免辅助油缸17自然回落对油缸造成损坏以及可以避免举升臂回落时接口位置对不准降低背罐车工作效率的问题,减少了人力浪费,提高了效率。
具体地,如图1至图10所示,当辅助油缸17举升升起时,第一转轴3和第一棘轮1同步转动,第一棘爪2不断抬起,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第一棘爪2锁定第一棘轮1;当辅助油缸17回落时,回落力超过扭力弹簧8的预设扭力时,辅助油缸17和第一转轴3反向转动,第一棘爪2在第一棘轮1的推动下,第一棘爪2上的连杆21轴在固定部件本体41的通孔和调整器6内滑动,连杆21在调整器6内滑动中,由于调整器6的内部结构为坡度结构,导致第一棘爪2的不断的往下压,最后脱离第一棘轮1,此时预设扭力限位装置的锁紧无效果,从而使辅助油缸17顺利回落,回落后第一棘爪2在第一弹簧5、第二弹簧7以及扭力弹簧8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状态,开始后续的循环。
综上所述,通过旋转第二转轴以及配合第二棘轮和第二棘爪可以实现在扭力弹簧上设置一定预设扭力,当负载对扭力弹簧的拉力小于预设扭力时,本发明中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可以实现对该负载的限位作用,当负载对扭力弹簧的拉力大于预设扭力时,则负载可以拉动扭力弹簧运动,实现过载保护;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将该装置应用到背罐车中,针对选用的对辅助油缸的支撑方式安装本发明中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在辅助油缸的回落力较小时能够对辅助油缸进行支撑,而回落力过大时又能够避免对辅助油缸和支撑装置造成损坏,提高了背罐车的可靠性;另外,通过第一棘轮和第一棘爪的配合实现了将第一转轴锁紧的目的,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锁紧效果好,该锁紧装置与扭力弹簧配合方便,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预设扭力限位装置,用于当负载受到的力无法克服预设扭力时限制所述负载的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扭力弹簧(8)、第二转轴(9)、固定部件本体(41)、第二棘轮(11)和第二棘爪(12),其中:
所述第二转轴(9)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本体(41)上,所述扭力弹簧(8)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转轴(9),另一端用于连接至所述负载;
所述第二转轴(9)正向旋转时将所述扭力弹簧(8)旋紧至使所述扭力弹簧(8)具有预设扭力,所述第二棘轮(11)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9)上并可随所述第二转轴(9)同步转动,所述第二棘爪(12)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本体(41)上并与所述第二棘轮(11)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棘轮(11)反向旋转;
所述扭力弹簧(8)用于限制所述负载向继续旋紧所述扭力弹簧的方向运动,当所述负载受到的继续旋紧所述扭力弹簧的方向的力足以克服所述预设扭力时,所述负载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部件壳体(42),所述固定部件壳体(42)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本体(41)上,所述第二转轴(9)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壳体(42)上,所述扭力弹簧(8)、所述第二转轴(9)、所述第二棘轮(11)和所述第二棘爪(12)均位于所述固定部件壳体(41)与所述固定部件本体(41)之间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钮(14),所述第二转轴(9)的一端伸出所述固定部件壳体(42),所述旋钮(14)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9)伸出所述固定部件壳体(42)的一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力值表盘(15),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壳体(42)上,用于显示所述扭力弹簧(8)的扭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装置,所述扭力弹簧(8)通过所述锁紧装置连接至所述负载,所述固定部件本体(41)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扭力弹簧(8)、所述第二转轴(9)、所述第二棘轮(11)和所述第二棘爪(12)在所述固定部件本体(41)上均位于所述通孔的同一侧,所述锁紧装置位于所述通孔的另一侧,所述锁紧装置具体包括第一棘轮(1)、第一棘爪(2)和第一转轴(3),其中:
所述第一转轴(3)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本体(41)上,所述第一棘轮(1)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3)上并可随所述第一转轴(3)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棘爪(2)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本体(41)上,所述第一棘爪(2)与所述第一棘轮(1)配合,将所述第一转轴(3)锁紧;
所述第一棘爪(2)上设置有连杆(21),所述第一棘爪(2)与所述连杆(21)固定连接,所述连杆(21)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扭力弹簧连接并可在所述通孔内移动;
当所述第一棘轮(1)对所述第一棘爪(2)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所述预设扭力限位装置限制所述第一棘爪(2)运动从而将所述第一转轴(3)锁紧;
当所述第一棘轮(1)对所述第一棘爪(2)的压力增大至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第一棘轮(1)推动所述第一棘爪(2)在所述通孔内移位从而将所述第一转轴(3)解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1)的截面为非圆形,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杆(21)相配合,使所述固定部件本体(41)可以限制所述连杆(21)的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腰形孔,所述连杆的截面为圆形,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固定部件本体(41),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棘爪(2),所述第一弹簧(5)上设置有预紧力,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棘爪(2)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装置(6),所述调整装置(6)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本体(41)上并与所述连杆(21)的第二端接触,当所述第一棘轮(1)推动所述第一棘爪(2)移位时,所述连杆(21)在所述调整装置(6)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棘爪(2)沿垂直于所述固定部件本体(41)的方向运动从而脱离所述第一棘轮(1),使所述第一棘轮(1)可自由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6)上设置有弧形槽(61),当所述第一棘轮(1)推动所述第一棘爪(2)移位时,所述连杆(21)沿所述弧形槽(61)的底面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棘爪(2)在与所述第一棘轮(1)垂直的方向上复位至能够限制所述第一棘轮(1)转动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爪(2)位于所述固定部件本体(41)与所述调整装置(6)之间,所述复位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棘爪(1)与所述固定部件本体(41)之间的第二弹簧(7),所述第二弹簧(7)套设在所述连杆(21)上且设置有压缩的预紧力,当所述第一棘轮(1)推动所述第一棘爪(2)移位时,所述弧形槽(61)将所述第二弹簧(7)进一步压缩。
12.一种背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预设扭力限位装置。
CN201210251386.4A 2012-07-19 2012-07-19 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和背罐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98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1386.4A CN102729879B (zh) 2012-07-19 2012-07-19 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和背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1386.4A CN102729879B (zh) 2012-07-19 2012-07-19 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和背罐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9879A true CN102729879A (zh) 2012-10-17
CN102729879B CN102729879B (zh) 2014-06-18

Family

ID=46986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138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9879B (zh) 2012-07-19 2012-07-19 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和背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298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7266A (zh) * 2022-10-22 2022-12-23 赣州市宝明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用可多角度转动支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2219A (en) * 1978-10-20 1981-02-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lock mechanism
CN1388866A (zh) * 2000-08-23 2003-01-01 布里格斯斯特拉顿公司 内燃机起动和停止装置
CN201161890Y (zh) * 2007-07-27 2008-12-10 陈树忠 径向定位式无载起升手扳葫芦
CN201756434U (zh) * 2010-07-02 2011-03-09 赵蕾 一种带有自锁安全装置的卧式液压千斤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2219A (en) * 1978-10-20 1981-02-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lock mechanism
CN1388866A (zh) * 2000-08-23 2003-01-01 布里格斯斯特拉顿公司 内燃机起动和停止装置
CN201161890Y (zh) * 2007-07-27 2008-12-10 陈树忠 径向定位式无载起升手扳葫芦
CN201756434U (zh) * 2010-07-02 2011-03-09 赵蕾 一种带有自锁安全装置的卧式液压千斤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7266A (zh) * 2022-10-22 2022-12-23 赣州市宝明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用可多角度转动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9879B (zh)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9880A (zh) 锁紧装置和背罐车
CN103466493A (zh) 一种手拉葫芦
CN102729879A (zh) 预设扭力限位装置和背罐车
CN201031936Y (zh) 螺旋传动消间隙机构
CN203513161U (zh) 一种手拉葫芦
CN214959577U (zh) 一种双链路监测设备
CN102826442A (zh) 集装箱吊具缓冲装置、集装箱吊具及集装箱起重机
CN102736663A (zh) 一种带自动折叠功能的旋转控制结构
CN113734227B (zh) 一种带式制动装置及其手动缓解机构
CN112693483B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距限位功能的高速重载列车用智能设备
CN210559134U (zh) 一种用于升降设备的防坠落装置
CN207982420U (zh) 一种剪板机的防磨结构
CN107932420A (zh) 一种辅助卡环安装的工装
CN200985750Y (zh) 油井三抽保护器
CN203976268U (zh) 支腿结构及具有该支腿结构的工程机械
CN215405561U (zh) 一种超高性能减隔震支座
CN211871088U (zh) 一种升降机吊笼防坠安全器安装结构
CN101795958B (zh) 升降装置
CN217669098U (zh) 一种车钩拆装装置的驱动板组件
CN217697888U (zh) 单向转动锁紧安全装置
CN213138731U (zh) 运输车救援装置
CN214467858U (zh) 一种便携式氧气瓶固定装置
CN103291894B (zh) 自锁紧回转驱动装置
CN107035839B (zh) 弧面驱动机构
CN203306978U (zh) 一种具有托臂自动复位功能的低位运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