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1268B -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1268B
CN102711268B CN201210178008.8A CN201210178008A CN102711268B CN 102711268 B CN102711268 B CN 102711268B CN 201210178008 A CN201210178008 A CN 201210178008A CN 102711268 B CN102711268 B CN 1027112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entioned
base station
channel
movement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80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1268A (zh
Inventor
庭野和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1780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11268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A20048004435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10694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11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1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1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12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具备移动站和基站,该移动站和基站具有:无线链路控制部,与上位协议层之间,经无线信道进行发送接收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媒体存取控制部,与无线链路控制部之间,经逻辑信道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物理层控制部,与媒体存取控制部之间,经传输信道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以及无线资源控制部,与无线链路控制部、媒体存取控制部和物理层控制部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的输入输出,移动站将涉及保有的未发送数据的发送数据信息等来自移动站的报告信息多路复用于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上,并发送到基站,基站使用接收到的发送数据信息,进行无线资源分配。

Description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本申请是下述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名称: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申请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号:200480044358.9(PCT/JP2004/01305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的移动体通信系统上通信分组数据的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采用CDMA方式的高速移动体通信方式,被称为第3代的通信标准被国际电气联合(ITU)采用为IMT-2000。W-CDMA(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于2001年在日本开始商用服务。W-CDMA(FDD)方式是第3代移动体通信方式,目的在于每个移动站得到最大2Mbps左右的通信速度。就W-CDMA(FDD)方式而言,标准化团体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于1999年在汇总的版本1999版中确定最初的标准。
上述版本(release)的各种标准书于因特网<URL:http://www.3gpp.org/ftp/Specs/archive/>公开。目前,作为版本1999的其它新版,规定有版本4和版本5,并且正在作成版本6。
在上述标准中,原本主要假设声音数据等连续数据的服务。因此,即使在从移动站向基站进行分组发送等脉冲发送的情况下,也可对各移动站始终确保专用的单独信道DCH(Dedicated Channel:专用信道),作为无线资源。这就存在如下问题,即伴随着因特网普及带来的近年来分组数据利用的增大,必需有效利用无线资源。
另外,由于从移动站发送数据通过移动站的自主发送控制(AutonomousTransmission)来进行,所以来自各移动站的发送定时是任 意或随机的。因此,在CDMA通信方式下,来自其它移动站的发送全部变为干扰源,基站在统计上仅能预测接收时的干扰噪声量和其变动量。从而,在无线资源管理中,必需有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其中假设干扰噪声的变动量大的情况,抑制吞吐量(throughput)或移动站最大发送速度,确保容限。
W-CDMA标准下的移动站发送(上行链路)用的无线资源管理实际上不是由基站本身、而是由集中多个基站的基站控制装置(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下面,将基站与基站控制装置组合起来记作基站侧。基站控制装置(RNC)对移动站进行的无线资源管理及其管理信息的交换需要数100msec左右的较长的处理时间。因此,存在不能边监视高速无线传播环境的变化或来自其它移动站的干扰量等、边进行高速无线资源的分配控制的问题。
在非专利文献1中,作为根据上述现行标准(版本1994、4、5)来实现上行链路的性能提高/功能扩展的技术,提出有上行链路中的立即响应的信道分配方式。
根据非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具有应发送分组的移动站(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将涉及未发送分组的数据量的信息(Queue size:队列长度)和移动站发送功率容限信息(Power Margin:功率裕度)作为分组数据发送请求,经发送请求用信道(USICCH:Up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 Control Channel(上行调度信息控制信道))通知基站(节点(Node)B)。接收到该请求的基站经下行链路的分配用信道(DSACCH:DownlinkScheduling Assignment Control Channel(下行调度分配控制信道))将发送定时等无线资源分配结果(调度结果)通知移动站。移动站根据接收到的调度结果,经数据发送用信道(EUDCH:Enhanced Uplink Dedicated Transport Channel(增强上行专用传输信道))将分组数据发送到基站。分组数据发送时的调制方式等信息经其它调制形式信息信道(UTCCH:Uplink TFRI Control Channel(上行TFRI控制信道))发送到基站。基站进行分组数据的接收判定,将其判定结果的ACK/NACK经通知用信道(DANCCH:Downlink Ack/Nack ControlChannel(下行Ack/Nack控制信道))通知移动站。这些信道假设以前标准信道的扩展或新信道导入,其细节未确定。
另外,非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根据非专利文献1作成的技术。
另外,作为从移动站通知基站发送数据量的信息的技术的现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分组通信方式所示,移动站响应于来自基站的查询,通知应发送的数据量,或如专利文献2所述的分组传送方法所示,移动站向基站通知传送对象的分组尺寸,基站根据通知的分组尺寸,分配无线资源,或如专利文献3公开的那样,基站根据从移动站通知的可利用发送功率、发送数据量、QoS等,分配无线资源。
但是,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和非专利文献1、2中未记载发送数据信息发送时的格式等的具体方法。
在现有的W-CDMA标准下,涉及从移动站发送的未发送数据量的信息一旦被基站接收,则原样通知基站控制装置(RNC)。因此,基站不能把握涉及未发送数据量的信息。因此,不能实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基站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另外,在现有W-CDMA标准下,也没有从基站控制装置向基站(节点B)通知涉及移动站的未发送数据量的信息的单元。即使假设可设置将基站控制装置得到的信息送达到基站的单元,也由于从移动站向基站控制装置的未发送数据量信息的传递周期为250ms/500ms/.../6000ms等长时间设定,所以存在不能进行基站的高速无线资源控制的问题。
另外,非专利文献3中,提出有与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随选信道分配方式关联的、涉及未发送数据的数据量信息或发送功率容限等移动站信息的通知定时的技术。非专利文献3中记载周期性发送方法等各种发送方法。
但是,非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仅是涉及通知定时的方案,未记载发送时的格式或发送信道指定等的具体方法。
另外,非专利文献2中,作为随选信道分配方式的其它方法,还记载了如下方法,即作为分组数据发送请求,利用上行链路将移动站希望的发送传送速度(Rate Request:速度请求)、而非上述移动站的未发送分组的数据量报告给基站(Rate control scheduling:速度控制调度)。基站根据来自小区内的各移动站的发送传送速度请求进行调度,之后,利用下行链路向各移动站通知作为调度结果的许可发送传送速度(Rate Grant:速度许可)。但是,与非专利文献1一样,未记载发送时的格式或发送信 道指定等的具体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将基站中的上行链路用无线资源控制所需的来自移动站的报告信息从移动站直接且高速通知基站的情况下的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专利文献1:特开昭64-429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3743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3-46482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AH64:Reducing control channel overhead for EnhancedUplink”,[online],January,7th-11th,2003,3GPPRAN1#30,[2004年1月7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30/Docs/Zips/R1-030067.zip>
非专利文献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Feasibility Study for EnhancedUplink for UTRA FDD(Release6)”,[online],2004-3,TR25.896v6.0.0,[2004年5月10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www.3gpp.org/ftp/Specs/2004-03/Rel-6/25series/25896-600.zip>
非专利文献3:“Uplink signalling of scheduling information”,[online],[2004年1月7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34/Docs/Zips/R1-031056.zip>
本发明的移动站具备:无线链路控制部,与上位协议层之间,经无线信道进行与基站发送接收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媒体存取控制部,与无线链路控制部之间,经逻辑信道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物理层控制部,与媒体存取控制部之间,经传输信道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与基站的无线通信;以及无线资源控制部,与无线链路控制部、媒体存取控制部和物理层控制部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的输入输出,其中,媒体存取控制部将对基站的报告信息多路复用(multiplex)于分组数据(packet data)发送用信道上,发送到基站。
由此,由于基站可进行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并且可进行比基站控制装置的无线资源控制高速的控制,所以可使通信系统更效率化, 并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提高。
本发明的基站具备:无线链路控制部,与上位协议层之间,经无线信道进行与移动站发送接收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媒体存取控制部,与无线链路控制部之间,经逻辑信道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物理层控制部,与媒体存取控制部之间,经传输信道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与移动站的无线通信;以及无线资源控制部,与无线链路控制部、媒体存取控制部和物理层控制部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的输入输出,其中,媒体存取控制部使用多路复用于从移动站由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发送的数据上的报告信息,进行无线资源分配。
由此,由于基站可进行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并且可进行比基站控制装置的无线资源控制高速的控制,所以可使通信系统更效率化,并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提高。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具备:移动站与基站,该移动站具有:无线链路控制部,与上位协议层之间,经无线信道进行发送接收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媒体存取控制部,与无线链路控制部之间,经逻辑信道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物理层控制部,与媒体存取控制部之间,经传输信道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以及无线资源控制部,与无线链路控制部、媒体存取控制部和物理层控制部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的输入输出,其中,移动站将报告信息多路复用于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上,发送到基站,基站使用接收到的来自移动站的报告信息,进行无线资源分配。
由此,由于基站可进行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并且可进行比基站控制装置的无线资源控制高速的控制,所以可使通信系统更效率化,并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提高。
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移动站将报告信息多路复用于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上,发送到基站,该移动站具备:无线链路控制部,与上位协议层之间,经无线信道进行与基站发送接收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媒体存取控制部,与无线链路控制部之间,经逻辑信道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物理层控制部,与媒体存取控制部之间,经传输信道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与基站的无线通信;以及无线资源控制部,与无线链路控制部、媒体存取控制部和物理层控制部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的输入输出,基站使 用接收到的来自移动站的报告信息,进行无线资源分配。
由此,由于基站可进行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并且可进行比基站控制装置的无线资源控制高速的控制,所以可使通信系统更效率化,并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各部中信道相互的多路复用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的无线链路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的媒体存取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发送时的无线链路控制部与媒体存取控制部之间的输入输出数据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物理层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媒体存取控制部与物理层控制部中信道相互的多路复用原理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侧(基站、基站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侧媒体存取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侧物理层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从移动站至基站的分组发送流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的MAC-e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MAC-e PDU的格式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MAC-e PDU格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MAC-e PDU格式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MAC-e PDU格式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MAC-e PDU格式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MAC-e PDU格式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移动站的媒体存取控制部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5的参数设定的流程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基站控制装置与移动站之间的STATUS PDU的发送流程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移动站的媒体存取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更详细说明本发明,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101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所示,通信系统101具备移动站102、基站103、基站控制装置104。基站103与位于一定范围内的多个移动站102进行通信。将该基站103的通信范围称为扇区(sector)或小区(cell)。另外,图中仅示出一个移动站102。
基站控制装置104连接于公众电话网或因特网等通信网络105上,对基站103与通信网络105之间的分组通信进行中继。
在W-CDMA标准下,移动站102被称为UE(User Equipment),基站103被称为节点(Node)B,基站控制装置104被称为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移动站102与基站103之间的数据通信使用多个无线链路(信道)来进行。
在物理控制用信道(Physical Control Channel)中,有用于从移动站102至基站103的上行链路的DPCCH106(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和用于从基站103至移动站102的下行链路的DPCCH107。使 用DPCCH106、107,进行移动站102与基站103之间的发送接收定时的同步控制等,维持物理的无线通信。
数据发送用物理信道中,有用于上行链路的DPDCH(DCH)108与用于下行链路的DPDCH(DCH)109。使用DPDCH(DCH)108、109,发送接收移动站102与基站103之间的现有标准信道(DCH)对应的数据。
DPDCH(E-DCH)/DPCCH(E-DCH)110是用于上行链路中分别发送E-DCH数据与E-DCH数据发送时的调制信息的、数据发送用物理信道/发送用物理控制信道。成对发送DPDCH(E-DCH)与DPCCH(E-DCH)。
E-DPCCH111用于下行链路中将基站103的无线资源分配结果的通知、或基站103的数据接收判定的结果(ACK/NACK)通知给移动站102。
这里,DPDCH(DCH)108和DPDCH(E-DCH)110通过同时使用多个信道分离用扩散码,可共计发送至6个。另外,也可将某个信道分离用扩散码的DPDCH用于DCH或用于E-DCH。
这些信道是现有标准下未被使用的信道,在新设定的情况下,在标准书TS25.211的新版本下,边确保与现有标准的匹配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向后兼容),边追踪规定其格式。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102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所示,移动站102具备上位层块201、无线链路控制部202、媒体存取控制部203、物理层控制部204、天线205和无线资源控制部206。
概述移动站102各部的输入输出关系。
上位层块201是移动站102的上位层块,进行应用程序或TCP/IP层等上位协议层中基于公知技术的规定处理。另外,将发送到基站103的一个以上的数据(TXdata)输出到无线链路控制部202。同样,输入经无线链路控制部202从基站103接收到的一个以上的数据(RXdata)。
无线链路控制部202还利用设定在与媒体存取控制部203之间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LOGch,与媒体存取控制部203交换数据。另外,无线链路控制部202将发送缓冲器的未发送数据量信息LOGbuffer输出到媒体存取控制部203。
媒体存取控制部203还利用设定在与物理层控制部204之间的一个以上的传输信道TRch,与物理层控制部204交换数据。
物理层控制部204还通过经天线205发送接收无线频率信号,与基 站103进行无线通信。
无线资源控制部206与上位层块201、无线链路控制部202、媒体存取控制部203和物理层控制部204交换各种控制信息UPcont、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cont、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存取控制)cont、PHY(Physical)cont。它们是公知技术中使用的信息和实施方式1特有的信息。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假定的、移动站102的各块与各信道的多路复用关系的图。
在实施方式1中,设进行一个通信服务。另外,设将服务的发送接收数据(TXdata、RXdata)分配给逻辑信道DTCH(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专用业务信道)。
在上行链路中,将发送数据(TXdata)分配给逻辑信道DTCH。将DTCH数据分配给作为传输信道的E-DCH。将E-DCH数据分配给上行链路用DPDCH(E-DCH)110。另一方面,无线链路控制部202将从无线资源控制部206经基站103发送到基站控制装置104的各种控制信息分配给逻辑信道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专用控制信道)。将DCCH数据分配给上行链路用DCH。实施方式1中的分配方法是1例,其设定在数据通信之前或在通信中途设定。
物理层控制部204生成作为上行链路控制用的信道的DPCCH106与DPCCH(E-DCH)110用的数据。
另一方面,在下行链路中,将下行链路用DPDCH(DCH)109数据分配给DCH。将DCH的数据分配给DTCH和DCCH。从DTCH取出接收数据(RXdata)。另外,物理层控制部204使用下行链路用DPCCH107和E-DPCCH111。
图4是表示移动站102的无线链路控制部202的结构的框图。如图所示,无线链路控制部202具备接收缓冲器501a、接收缓冲器501b、发送缓冲器502a、发送缓冲器502b、RLC控制部503和缓冲器监视部504。
概述无线链路控制部202各部的输入输出关系。
接收缓冲器501a从媒体存取控制部203输入DTCH数据并且将接收数据(RXdata)输出到上位层块201。接收缓冲器501b在从媒体存取控 制部203输入DCCH数据并且将控制信息(RXcontrol)输出到RLC控制部503。发送缓冲器502a从上位层块201输入发送数据(TXdata)并且将DTCH数据(RLC PDU)输出到媒体存取控制部203。发送缓冲器502b在RLC控制部503输入控制信息(TXcontrol)并且将DCCH数据(RLC PDU)输出到媒体存取控制部203。并且,发送缓冲器502a、502b将涉及存储在各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Data info)输出到缓冲器监视部504。
缓冲器监视部504根据数据量信息(Data info),将多路复用于DCH上的各逻辑信道的数据量信息(DCH LOGbuffer)与多路复用于E-DCH上的各逻辑信道的数据量信息(EDCHLOGbuffer)输出到媒体存取控制部203。有多个数据量信息是由于将分配给DCH的逻辑信道的数据量信息与分配给E-DCH的逻辑信道的数据量信息分别发送到媒体存取控制部203。这样,在现有标准下将对不同传输信道测定数据量信息的功能称为Traffic volumemeasurement(通信量测定),规定于标准书TS25.331等中。在实施方式1中,与作为现有信道的DCH一样,对E-DCH也适用Traffic volume measurement。
RLC控制部503控制无线链路控制部202整体。并且,与无线资源控制部206交换控制信息RLCcont。RLCcont中包含公知技术中使用的信息和本发明的信息。
图5是表示移动站102的媒体存取控制部203的结构的框图。
媒体存取控制部203具备接收缓冲器601、接收系统MAC-d部602、发送系统MAC-d部603、发送缓冲器604a、E-DCH用缓冲器604b、MAC-e部605、MAC控制部607和通信量测定部608。
另外,MAC-e部605具备数据量信息部606、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610。
概述媒体存取控制部203各部的输入输出关系。
接收缓冲器601从物理层控制部204输入DCH数据并且将接收DCH数据输出到接收系统MAC-d部602。接收系统MAC-d部602使用公知技术,分离输入的多路复用于DCH上的逻辑信道DTCH和DCCH数据,分别输出到无线链路控制部202的接收缓冲器501a、501b。发送系统MAC-d部603利用公知技术多路复用或分配逻辑信道DTCH和DCCH的数据,作为DCH数据输出到发送缓冲器604a,或作为MAC-d flow数据(MAC-d PDU)输出到MAC-e部605。通信量测定部608从无线链路控制部202输入各数据量信息DCH LOGbuffer、EDCH LOGbuffer。另外,通信量测定部608为了经基站103向基站控制装置104通知数据量信息,将通信量报告信息(Traffic Report)输出到MAC控制部607。
MAC-e部605从发送系统MAC-d部603输入MAC-d flow数据并且将E-DCH数据(MAC-ePDU)输出到E-DCH用缓冲器604b。另外,MAC-e部605将来自无线链路控制部202的E-DCH数据量信息(EDCH LOGbuffer)输入到数据量信息部606,从数据量信息部606向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610输出第2数据量信息(TRbuffer)。下面详细描述MAC-e部605的动作。
MAC控制部607控制媒体存取控制部203整体。同时,与无线资源控制部206之间交换包含公知技术所需的信息和本发明所需的信息的控制信息(MACcont)。
图6是表示移动站102发送时的无线链路控制部202与媒体存取控制部203之间的输入输出数据的图。这里,说明涉及E-DCH的数据,由于涉及DCH的数据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所以省略说明。
媒体存取控制部203中,MAC-d部603是现有标准中存在的部分。另外,MAC-e部605是涉及E-DCH的部分。
若从上位层块201向无线链路控制部202提供发送数据(TXdata),则在经过各种处理之后,作为DTCH数据输出到媒体存取控制部203。输入到媒体存取控制部203的DTCH数据在被输入到媒体存取控制部203内的MAC-d部603之后,经过各种处理,作为MAC-d flow输入到MAC-e部605。之后,输入到MAC-e部605的MAC-d flow数据(MAC-d PDU)经过各种处理之后,作为E-DCH数据从MAC-e部605输出。
输入到无线链路控制部202的数据在无线链路控制部202中被称为RLC 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另外,从无线链路控制部202输出的数据在无线链路控制部202中被称为RLC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
输入到MAC-d部603的数据在MAC-d部603中被称为MAC-d SDU。另外,从MAC-d部603输出的数据在MAC-d部603中被称为MAC-d PDU。
输入到MAC-e部605的数据在MAC-e部605中被称为MAC-e SDU。另外,从MAC-e部605输出的数据在MAC-e部605中被称为MAC-e PDU。
图7是表示移动站102的物理层控制部204的结构的框图。物理层控制部204具备接收部701、解调部702、分离部703、多路复用部704、调制部705、发送部706、PHY控制部707和天线205。
概述物理层控制部204各部的输入输出关系。
接收部701使用公知技术,将从基站103经天线205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变换为基带信号,之后,输出到解调部702。解调部702使用公知技术,解调从接收部701输入的基带信号,之后,将下行链路用物理信道DPDCH、DPCCH、E-DPCCH输出到分离部703。分离部703使用公知技术,从输入的DPDCH、DPCCH、E-DPCCH中分离DCH数据与物理控制信道DPCCH、E-DPCCH用的数据。另外,分离部703将DCH数据和E-DPCCH数据输出到媒体存取控制部203并且将DPCCH数据输出到PHY控制部707。在实施方式1中,多路复用于接收DPDCH上的传输信道仅为DCH。
另一方面,多路复用部704从媒体存取控制部203输入上行链路的DCH数据与E-DCH数据。另外,多路复用部704从PHY控制部707输入上行链路的DPCCH数据与DPCCH(E-DCH)数据。多路复用部704使用公知技术,多路复用输入的各种信道数据,作为发送物理信道DPDCH、DPCCH、DPCCH(E-DCH)数据,输出到调制部705。调制部705使用公知技术,调制输入的发送物理信道DPDCH、DPCCH、DPCCH(E-DCH)的数据,之后,作为发送基带信号,输出到发送部706。
在实施方式1中,DPDCH、DPCCH、DPCCH(E-DCH)使用各个扩散码进行编码多路复用,但多路复用方法本身不限于实施方式1。
发送部706使用公知技术,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率信号。经天线205将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发送到基站103。PHY控制部707控制物理层控制部204整体。另外,PHY控制部707与无线资源控制部206之间交换包含公知技术所需的信息和本发明所需信息的控制信息PHYcont。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上行链路中的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的多路 复用关系及信道多路复用的原理的图。同样的信道多路复用的原理由标准书TS25.213规定。另外,该多路复用处理由移动站102的物理层控制部204进行。
图中,DPDCH1-DPDCH6相当于DPDCH(DCH)108至DPDCH(E-DCH)110。HS-DPCCH是版本5中追加的物理信道,由于与本发明无关,所以省略说明。Cd是DPDCH(DCH)用的信道分离用扩散码。Cc是DPCCH用的信道分离用扩散码。CT是DPCCH(E-DCH)用的信道分离用扩散码。Chs是HS-DPCCH用的信道分离用扩散码。Ceu是DPDCH(E-DCH)用的信道分离用扩散码。βd是DPDCH(DCH)用的信号振幅系数。βc是DPCCH用的信号振幅系数。βhs是HS-DPCCH用的信号振幅系数。βT是DPCCH(E-DCH)用的信号振幅系数。βeu是DPDCH(E-DCH)用的信号振幅系数。Sdpch,n是移动站识别用的加扰码。
DPDCH1、DPDCH3、DPDCH5和DPCCH(E-DCH)乘以各个信道分离用扩散码和信号振幅系数,之后,由I轴用加法器(∑)相加。另一方面,DPDCH2、DPDCH4、DPDCH6、DPCCH和HS-DPCCH乘以各个信道分离用扩散码和信号振幅系数,之后,由Q轴用加法器(∑)相加。各加法器的输出为复数信号(=I+iQ)的I分量和Q分量。
接着,由Q轴用加法器相加的DPDCH2、DPDCH4、DPDCH6、DPCCH和HS-DPCCH乘以虚数j,以分配给复数信号的Q轴侧。这表示实际上在移动站102中作为复数信号的Q分量进行处理。
之后,由I轴用加法器相加的DPDCH1、DPDCH3、DPDCH5和DPCCH(E-DCH)在加法器(+)相加。由此,变为所谓IQ多路复用的复数信号。接着,由乘法器(×)对IQ多路复用的复数信号乘以移动站识别用加扰码Sdpch,n。将生成的信号从物理层控制部204经天线205无线发送到基站103。有时,伴随着追加新的标准(E-DCH),信道分离用扩散信号和信号振幅系数在新标准的版本下规定与以前标准不同的标准。例如,追踪编码多路复用E-DCH用DPDCH的结果是,在多路复用信号的PAR(Peak to Average:峰均比)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变更信道分离用扩散信号和信号振幅系数,使PAR增加缓和。
下面,说明基站侧的结构。所谓基站侧包含基站103与基站控制装置104。基站侧的基本结构与移动站102的结构中互换上行链路关联块 与下行关联链路块的结构大致一样,所以主要说明结构与移动站102不同的块。
图9是表示基站侧(基站103、基站控制装置104)的结构的框图。如图所示,基站侧具备上位层块1201、无线链路控制部1202、媒体存取控制部1203、物理层控制部1204、天线1205和无线资源控制部1206。媒体存取控制部1203具备对应于本发明实施的MAC-e部1220与对应于现有标准的MAC-d部1221。
移动站102的全部块位于移动站内,但在基站侧,分散配置在基站控制装置104与基站103中。分散的方法因装置的安装不同而不同。在实施方式1中,将上位层块1201、无线链路控制部1202和无线资源控制部1206配置在基站控制装置104内。
媒体存取控制部1203分散配置在基站控制装置104与基站103两者中。另外,物理层控制部1204配置在基站103内。上位层块1201、无线链路控制部1202、无线资源控制部1206的结构和动作与移动站102一样,所以省略说明。
图1O是表示基站侧的媒体存取控制部1203的结构的框图。如图所示,媒体存取控制部1203具备MAC-e部1220、接收系统MAC-d部1221-1、发送系统MAC-d部1221-2、接收缓冲器1601a、E-DCH用缓冲器1601b、发送缓冲器1604和MAC控制部1607。
下面,概述媒体存取控制部1203各部的输入输出关系。
就接收系统MAC-d部1221-1、发送系统MAC-d部1221-2、接收缓冲器1601a、E-DCH用缓冲器1601b、发送缓冲器1604、MAC控制部1607的动作而言,移动站102的媒体存取控制部203互换上行链路块与下行链路块,与省略MAC-e部605后的结构一样,所以省略说明。
MAC-e部1220输入来自物理层控制部1204的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和从移动站102通知的报告信息TRbuffer。另外,MAC-e部1220进行涉及上行链路的E-DCH的无线资源控制,即调度。另外,将下行链路的E-DPCCH输出到物理层控制部1204。
图11是表示基站侧的物理层控制部1204的结构的框图。如图所示,物理层控制部1204具备接收部1701、解调部1702、分离部1703、多路复用部1704、调制部1705、发送部1706、PHY控制部1707和天线1205。
下面,概述物理层控制部1204各部的输入输出关系。
天线1205、接收部1701、解调部1702、调制部1705、发送部1706的动作与移动站102一样,所以省略说明。
分离部1703从解调部1702利用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DPDCH、DPCCH输入解调数据。另外,使用公知技术,从上行链路DPDCH数据中分离接收DCH数据与接收E-DCH数据。另外,将E-DCH数据的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输出到MAC部1203的Mac-e部1220。另外,将分离后的报告信息TRbuffer输出到MAC-e部1220。将分离后的上行链路DPCCH数据输出到PHY控制部1707。
多路复用部1704利用公知技术,多路复用来自发送缓冲器1604的下行链路的DCH数据、来自MAC-e部1220的下行链路的E-DPCCH数据、和来自PHY控制部1707的下行链路的DPCCH数据,并输出到调制部1705。
下面,说明上行链接引起的分组发送时的动作。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从移动站至基站的分组发送流程的图。
这里,由于不必涉及现有标准的物理控制信道、即DPCCH106的说明,所以省略。另外,就涉及从基站103发送的DCH数据发送的流程而言,由于不是本发明特有的事项,所以省略说明。
首先,在步骤ST200,移动站102测定未发送数据量(Measurement:测定),作为移动站102的状态信息之一(步骤ST200)。
作为测定的对象,有无线链路控制部202的各缓冲器的数据量、媒体存取控制部203的各缓冲器的数据量、未发送数据的不同优先级的数据量,另外,在有再送控制功能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自动请求重复)的情况下,还有涉及再送控制的不同优先级的数据量等。在实施方式1中,为了调度,使用无线链路控制部202的发送缓冲器502a、502b内的数据量,作为从移动站102通知给基站103的报告信息(TRbuffer)。
作为移动站102的状态信息,还考虑来自移动站102的发送功率(总功率或特定信道功率)或其统计值、发送功率容限或其统计值、未发送数据的优先级或其统计值、发送速度或其统计值等。上述信息可与上述未发送数据量的测定同时测定,也可另行收集。
详细说明步骤ST200中移动站102的动作。
首先,若上位层块201中产生通信服务,则将该服务的数据作为发送数据(TXdata)存储在无线链路控制部202的发送缓冲器502a中。之后,将存储在发送缓冲器502a中的数据作为逻辑信道DTCH的发送数据,输出到媒体存取控制部203的发送系统MAC-d部603。另外,将涉及通信服务的公知的各种发送控制信息(TXcontrol)存储在发送缓冲器502b中。将存储在发送缓冲器502b中的发送控制信息(TXcontrol)作为控制用逻辑信道DCCH数据,从发送缓冲器502b输出到媒体存取控制部203的发送系统MAC-d部603。
无线链路控制部202的发送缓冲器502a、502b对各逻辑信道数据的发送单位量每个附加连续序号TSN(Transmission Sequential Number:传输有序数)。由此,可判定是否因通信错误而在数据的一部分中产生丢失、或数据是否顺序到达基站103。并且,基站103可根据该序号来再构成数据串。TSN的附加也可在媒体存取控制部203的发送系统MAC-d部603进行,安装在哪里由标准规定,但在本发明中可安装在任何位置。
另外,从发送缓冲器502a、502b向缓冲器监视部504输出缓冲器内的数据量信息(Data info)。该报告可定期进行,也可在数据量变化的时刻进行,或在其它定时或条件下进行。该条件设定在通信开始前、根据与基站侧的交换,事先由无线资源控制部206设定在移动站102内。
缓冲器监视部504将输入的数据量信息(Data info)分类为传输信道DCH用与E-DCH用。按不同逻辑信道,输出分类后的各数据量信息(Data info),作为DCH数据信息(DCHLOGbuffer)、E-DCH数据信息(EDCH LOGbuffer)。
将从缓冲器监视部504输出的数据信息(DCH LOGbuffer和EDCH LOGbuffer)分别输出到媒体存取控制部203内的通信量测定部608和MAC-e部605内的数据量信息部606。有时将上述无线链路控制部202、媒体存取控制部203、物理层控制部204等之间的信息发送接收称为primitive(原语)。
通信量测定部608根据DCH LOGbuffer和EDCH LOGbuffer,求出分配给现有信道、即DCH的逻辑信道的数据量合计值、和分配给涉及本发明的信道、即E-DCH的逻辑信道的数据量合计值。这扩展了现有标准下规定的通知给基站控制装置104的通信量测定报告功能(Traffic volume measurement)。涉及E-DCH数据信息的测定周期、测定方法、报告条件等在TS25.331中规定,由基站控制装置104于通信开始时等设定。另外,测定周期、测定方法、报告条件等也可对每个逻辑信道或各传输信道构成不同的设定。
接着,根据对通知给基站控制装置104的通信量报告(Traffic Report)设定的报告条件,将求出的各数据量合计值输出到MAC控制部607。
MAC控制部607向无线资源控制部206传送通信量报告(Traffic Report)。无线资源控制部206经移动站102的无线链路控制部202、媒体存取控制部203、物理层控制部204、天线205、基站103将传送的通信量报告(Traffic Report)报告给基站控制装置104。
另外,使用公知技术,将输入到数据量信息部606的E-DCH数据信息(EDCHLOGbuffer)变换为用于通知给基站103的报告信息(TRbuffer)的数据形式,输出到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610。作为报告信息(TRbuffer),与用于通知给基站控制装置104的通信量测定报告功能(Traffic volume measurement)一样,考虑数据量的合计值、不同缓冲器的数据量、不同信道的数据量、不同优先级的数据量等。为哪种数据形式由标准书TS25.331等规定。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分配给E-DCH的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量。
接着,在步骤ST201,从移动站102向基站103发送上行链路用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
说明ST201中的移动站102的动作。
首先,使用公知技术,将从数据量信息部606输出到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610的报告信息(TRbuffer)多路复用于上行链路的MAC-d flow数据(MAC-d PDU),输出给MAC-e部605,之后,作为E-DCH数据(MAC-e PDU)从MAC-e部605输出到E-DCH用缓冲器604b。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610中的多路复用处理通过附加MAC-e部605的各种信息作为报头(header)来进行。实际上还有没有应发送的MAC-d flow数据的情况。
接着,将多路复用的E-DCH数据从E-DCH用缓冲器604b输出到多路复用部704。使用公知技术,多路复用输入到多路复用部704的E-DCH数据,作为DPDCH数据,输出到调制部705。
将上行链路的DPCCH数据、DPCCH(E-DCH)数据分别从PHY控制 部707输出,在多路复用部704与DPDCH编码多路复用,输出到调制部705。
当无MAC-e SDU数据时,不从PHY控制部707输出DPCCH(E-DCH)数据。
接着,利用公知技术,调制输入到调制部705的DPDCH数据、DPCCH数据和DPCCH(E-DCH)数据。调制后的各数据在发送部706处理之后,经天线205无线发送到基站103。
在DPDCH(E-DCH)110中,除报告信息(TRbuffer)外,还可包含非专利文献1中关联于发送请求用信道USICCH示出的发送功率容限信息(Power margin)等其它移动站信息。与报告信息(TRbuffer)同时发送哪个信息因安装于基站103的MAC-e部1220中的调度程序的结构和无线资源管理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其细节由标准书TS25.331(RRC signaling)规定。
作为移动站102将包含于E-DCH数据(MAC-e PDU)中的报告信息(TRbuffer)多路复用于DPDCH(E-DCH)110时的表现形式,可变换为1.数据量(位数)、2.表示数据量组合的索引、3.缓冲器占有率(%)、4.表示缓冲器占有率组合的索引、5.数据量或缓冲器占有率的统计值、6.统计值的索引、7.数据量的增减、8.表示数据量增减的索引、9.报告的数据量的阈值、10.阈值的索引、11.增减量、12.增减量的索引、13.根据数据量变换的请求传送速度、14.请求传送速度的索引、15.根据数据量变换的预测传送速度等、各种表现形式来进行。多路复用处理由标准书TS25.212规定,数据量信息与索引的对应由标准书TS25.214规定。
下面,说明基站103中的DPDCH(E-DCH)110的接收动作。
经天线1205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DPDCH(E-DCH)110数据在接收部1701、解调部1702、分离部1703中利用公知技术分别处理。将从DPDCH(E-DCH)分离出的上位数据(MAC-eSDU)作为E-DCH数据,从分离部1703输出到E-DCH用缓冲器1601b。另外,从分离部1703分离报告信息(TRbuffer),输入到MAC-e部1220。
接着,在步骤ST202,基站103的MAC-e部1220向移动站102进行上行链路用的无线资源分配(调度)。
说明步骤ST202中的基站103的调度动作。
MAC-e部1220测定预测因从移动站102发送分组而产生的功率增加(Noise Rise),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使其合计在基站103的接收功率容限值以内。作为调度时使用的信息,有1.移动站102的通信服务的种类和QoS、2.通信速度设定、3.通信环境、4.基站已接收的数据量、5.移动站102的数据量信息、6.上行链路品质(通过损失)等,因调度的安装方法不同,使用哪个也不同。
另外,作为调度方法,可适用1.使未发送分组量多的移动站102优先的方法、2.使有发送功率容限的移动站102优先的方法、3.按接收发送请求的顺序分配的方法、4.按确定的顺序分配给移动站102的方法(所谓的Round Robin(轮询调度))、5.优先分配给传播损失少或干扰少的通信环境好的移动站102的方法(所谓的Max C/I)、6.Round Robin与Max C/I的中间方法(所谓的Proportional Fairness(正比公平调度))、7.优先具有优先级高的数据的移动站102的方法、8.分配以缩短从移动站102至通信对方(例如连接于其它通信网络105上的计算机)的延迟的方法、9.1-8的各种方法的组合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基站装置和通信系统的设计进行设计、选定,例如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最高。
另外,调度对象的信道可适用1.仅以E-DCH为对象,对DCH如以前那样进行基站控制装置104的控制、2.根据现有基站控制装置104的控制限制,包含DCH,进行控制、3.与基站控制装置104协同,包含DCH进行控制、4.以分配给E-DCH的逻辑信道为对象、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基站装置和通信系统的设计进行设计、选定,例如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最高。
另外,作为调度结果的表现形式,可适用1.最大发送速度、2.总功率或信道功率、3.功率偏移、4.DPDCH的信号振幅系数(增益因子)、5.定时或期间、6.功率容限、7.各种形式的索引、8.各种形式的组合、9.各种形式的增减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考虑基于必需的位数的通信开销(overhead)等。其细节由标准书TS25.214等规定。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调度结果的形式,使用最大允许发送速度,通知给移动站102。
接着,在步骤ST203,从基站103将调度结果信息(Scheinfo)经下行链路的E-DPCCH111通知给移动站102。
说明步骤ST203中的基站103的发送动作。
首先,将调度结果信息、即最大允许发送速度信息作为E-DPCCH111数据,从MAC-e部1220输出到多路复用部1704。多路复用部1704利用公知技术多路复用E-DPCCH与DCH和DPCCH,再经调制部1705、发送部1706、天线1205无线发送。
此时,DCH(或DPDCH)有时没有实际上应发送的DCH数据。例如,为在通信服务开始时没有应从基站103发送的服务数据(TXdata)的情况、仅进行调度结果通知的情况等。
下面,说明步骤ST203中的移动站102的接收动作。
由天线205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E-DPCCH111数据由接收部701、解调部702、分离部703处理,作为调度结果信息(E-DPCCH数据),输入到MAC-e部605。
接着,在步骤ST204中,移动站102根据从基站103通知的调度结果信息,利用DPDCH(E-DCH)/DPCCH(E-DCH)110发送分组数据。
说明步骤ST204中移动站102的发送动作。
MAC-e部605在从基站103通知的最大允许发送速度的范围内,确定可发送的发送数据量(或发送速度),将未发送数据作为E-DCH数据,输出到E-DCH用缓冲器604b。此时,MAC-e部605控制输出定时、即来自移动站102的发送定时。发送定时的控制有1.基于基站103的调度的情况(Time&Rate控制)、2.基于移动站102的自主发送的情况(Autonomous控制)、3.基于概率的情况(Persistence控制)等各种方法,因MAC-e部605中的调度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其动作在标准书TS25.214等中规定。
存储在E-DCH用缓冲器604b中的E-DCH数据被输出到多路复用部704,与其它信道多路复用。多路复用部704根据输入的E-DCH数据的数据量,确定调制方法等,作为DPCCH(E-DCH)数据,输出到调制部705。调制方法的确定也可由MAC-e部605进行,因移动站102的安装方法不同而不同。在由MAC-e部605进行的情况下,将调度信息作为primitive(未图示),从媒体存取控制部203发送到物理层控制部204。
调制部705、发送部706对由多路复用部704多路复用的各信道数据进行基于公知技术的处理,作为无线发送数据(Data),经天线205复用DPDCH(E-DCH)110无线发送到基站103。在发送的无线发送数据 (Data)中,包含报告信息(TRbuffer)。
在实施方式1中,在步骤ST201中向基站发送报告信息(TRbuffer),但也可在步骤ST204中发送分组数据时,还同时发送报告信息(TRbuffer)。
说明步骤ST204中的基站103的接收动作。
经天线1205接收到的无线发送数据(Data)由接收部1701、解调部702、分离部703通过公知技术处理,解调分离输出各信道的数据。另外,分离部1703进行E-DCH数据的接收判定。在接收判定结果为OK的情况下,将ACK信号发送到MAC-e部1220并且将接收到的上位层数据作为E-DCH数据,输出到E-DCH用缓冲器1601b。输入到E-DCH用缓冲器1601b的E-DCH数据通过无线链路控制部1202的各部处理后,发送到上位层块1201。另一方面,在接收判定结果为NG的情况下,将NACK信号发送到MAC-e部1220并且废弃接收数据。另外,在接收判定结果为NG的情况下,还可等待来自移动站102的再送,进行数据合成,此时,暂时保持接收数据。
接着,在步骤ST205,用下行链路E-DPCCH111从基站103向移动站102通知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
说明步骤ST205中的基站103的发送动作。
将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作为E-DPCCH数据,从MAC-e部1220输出到多路复用部1704。之后,多路复用部1704、调制部1705、发送部1706利用公知技术进行处理,作为下行链路E-DPCCH111数据,无线发送。多路复用之后的处理与步骤ST203一样进行。
下面,说明步骤ST205中的移动站102的接收动作。
由天线205接收到的E-DPCCH111由接收部701、解调部702、分离部703利用公知技术处理,作为E-DPCCH数据,输入到MAC-e部605。
MAC-e部605分析E-DPCCH数据中的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确定是再送分组数据还是发送新的数据(再送控制)。MAC-e部605向E-DCH用缓冲器604b输出E-DCH数据。
E-DCH用缓冲器604b将E-DCH数据作为无线发送数据(Data),经多路复用部704、调制部705、发送部706、天线205发送到基站103。 即,移动到步骤ST204。下面描述再送控制时的MAC-e部605的动作。
如上所述,基站103根据从移动站102直接发送到基站103的报告信息(TRbuffer),进行上行链路中的分组数据发送用的调度。
在实施方式1中,从移动站102发送分组数据所需的一连串步骤(步骤ST200-步骤ST205)中的、由步骤ST201与步骤ST203构成的调度用周期、与由步骤ST204与步骤ST205构成的分组数据发送用的周期连续进行,但两个周期也可单独进行。
另外,移动站102中的数据量测定步骤ST200也可在与一连串周期不同的周期中进行。此时,当调度时,也可使用步骤ST201开始前的时刻的报告信息(TRbuffer)。
下面,说明移动站102的MAC-e部605的再送控制处理。
图13是表示涉及MAC-e部605的再送控制的结构的图。如图所示,MAC-e部605具备再送控制部650,再送控制部650具备选择器651、再送用缓冲器6521-652M
作为移动站102中的再送控制的方法,可适用各种公知技术,但在实施方式1中,设进行基于标准书的版本5中公开的信道并列型Stop&Wait方式(下面记作M-channel Stop&Wait。)的再送控制。该方式中,M个独立的再送周期以时间多路复用进行。
根据对应于数据服务的品质请求(QoS)或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等,由再送控制部650的选择器651将输入到MAC-e部605的MAC-d flow数据(MAC-e SDU)存储在再送用缓冲器6521、6522、...、652M之一中。为了区别各再送用缓冲器,选择器651向输入的MAC-d flow数据(MAC-e SDU)的开头附加索引(QueueID:1-M)。
根据MAC-e部605中的发送定时控制,从再送用缓冲器6521、6522、...、652M中选择一个缓冲器,将存储的数据输出到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610。
输入到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610的数据在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610与报告信息(TRbuffer)多路复用,作为E-DCH数据(MAC-e PDU),输出到E-DCH用缓冲器604b。之后的处理与图12的步骤ST204一样。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从MAC-e部605输出的MAC-e PDU的格式的图。图中,(a)表示MAC-e PDU的格式,(b)、(c)、(d)表示作为 使用该格式时的标识符的VF值及其定义的实例。
QueueID是再送用缓冲器6521-652M的索引。D1-DN是报告信息(TRbuffer)区。N是逻辑信道的数量,可让D1-DN记载不同逻辑信道的报告信息。作为N的值,可使用再送用缓冲器的个数M,也可使用M个信息中的一部分来分配。在使用部分信息的情况下,在从各逻辑信道用的发送缓冲器实际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也可记载该缓冲器的数据量信息。TSN(Transmission Sequense Number)是在由基站103接收时、从下位层向上位层顺序正确重新排列输出数据所附加的连续序号。SID(Size ID)1-SIDK是在一次发送多个相同位数的MAC-e SDU的情况下、表示该MAC-e SDU的长度的索引。N1-NK是表示相同SID的MAC-e SDU连续几个的数量。F1-FK-1是表示MAC-e报头(MAC-e header)后续的标志。Padding是为了使MAC-e PDU的长度与例如8位的倍数一致而附加的位。opt表示选项标准。在MAC-e中,将MAC-e SDU整体称为MAC-e payload。
如图所示,报告信息区D1-DN被多路复用于MAC-e PDU的报头区域(MAC-e header)。就MAC-e PDU的格式和参数的定义而言,由标准书TS25.321规定,MAC-e报头内的各区域的顺序不限于图示。
作为VF值的使用方式,例如考虑如下方式。
图中(b)所示的实例中,示出将VF用作标准书的版本标识符的情况。根据该实例,由于可对应于未来的格式变更,所以在仅对应于新追加了E-DCH的版本的基站103、和对应于在后版本的基站103并存于通信系统内的情况下,可确保向后兼容(Backwardcompatibility),并且还可对应于未来扩展标准的情况。
在(c)所示的实例中,示出将VF用作有无报告信息(TRbuffer)的多路复用的标识符的情况。根据该实例,在发送缓冲器的数据量无大的变化,未向基站103发送新的报告信息(TRbuffer)的情况下,使MAC-e PDU的长度可变,缩短发送位数。由此,可使调度用通信周期中发生的通信开销减少,降低上行链路中的通信的干扰。
在(d)所示的实例中,示出由多个位数表示VF值,用作报告信息(TRbuffer)的内容的标识符的情况。例如,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将分配给E-DCH的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量信息发送给基站103,所以使用 VF=00。根据该实例,由于可设定多个报告信息(TRbuffer)的内容种类,所以可使用对通信业者或基站制造商使用的通信系统最有效的报告信息。
通过分割使用表示VF的位,也可构成组合上述(b)、(c)、(d)的标识符。
另外,图15是表示MAC-e PDU格式的另一例的图。
与图14所示的格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报告信息(TRbuffer)之后追加参数P。在实施方式1中,参数P表示移动站总发送功率值(绝对值)。也可使用DPCCH106功率值(绝对值)来代替总发送功率值(绝对值)。通过使用该格式,基站103可测定上行链路的通信环境(例如传播衰减量:Path Loss),所以通过将该信息用于调度,可进行更有效的调度。
参数P的值也可表示关联于图12的步骤ST200所述的移动站102的其它状态测定项目。通过在基站103的调度动作时具有多个移动站信息,可进行更有效的调度。另外,也可设定成利用报告定时来分开使用有参数P的格式与无参数P的格式。另外,在向仅能使用无参数P的格式的基站103通知功率信息的情况等情况下,也可使用报告信息区D来代替数据量信息来发送。涉及功率的状态信息由物理层控制部204测定,利用控制信息(PHYcont,MACcont)或primitive通知给MAC-e部605,通过物理层控制部204的处理后,发送到基站103。
另外,在图14和图15中,报告信息区D1-DN与功率信息区P的顺序及位置不限于图中实例。但是,通过使其邻接,MAC-e部605可统一处理,所以处理装置的结构变简单。
另外,在图14和图15中,若对MAC-e报头整体或一部分(例如报告信息区D1-DN与功率信息区P)实施纠错处理,则可降低发送错误。
另外,通过在MAC-e报头设置移动站识别信息(UE ID)栏,或对MAC-e报头的整体或部分组装移动站识别信息(UE ID),基站103可识别移动站102,所以可在共同的链路上进行来自移动站102的发送,可更有效利用无线资源。
若将MAC-e PDU的长度设为可变,则不必在最后追加附加位(Padding)。由于在媒体存取控制部203的安装中为了优先处理的高速化而使用DSP或栅极阵列等,所以通过缩短MAC-e PDU的长度,可降低 移动站102的处理量。
另外,在为了使MAC-e PDU的长度可变而作为报告信息报告的逻辑信道的数量少的情况下,也可缩短报告信息D1-DN的长度。此时,也可在各报告信息区D1-DN中附加逻辑信道的识别序号(在标准书中记载为C/T。)。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由于将移动站102的未发送数据信息作为报告信息(TRbuffer),多路复用于MAC-e PDU的MAC-e报头上发送到基站103,所以可从移动站102向基站103高速通知未发送数据量信息。由此,可进行基站103中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调度),并且可进行比基站控制装置104的无线资源控制高速的控制,所以具有进一步使通信系统效率化、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提高的效果。
另外,由于不经基站控制装置104地、直接向基站103发送作为移动站102的状态信息的未发送数据信息,所以可高速、高频度发送,具有进一步使基站103中的上行链路无线资源控制效率化、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提高的效果。
另外,不必从基站控制装置104向基站103传输数据量信息,具有可降低从基站控制装置104向基站103的通信量的效果。
由于报告信息与上位数据(MAC-e SDU)多路复用后以DPDCH发送,所以不必确保向基站103通知移动站102的状态信息所专用的信道(信道分离用码)。在使用多个扩散码来并列多个信道发送的情况下,可降低无线频率信号中的峰值/平均(PAR:Peak to AverageRatio)。因此,具有可缓和移动站102的发送机特性中的线性确保并可长时间发送的效果。
另外,由于通知基站103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量信息,所以保有全部移动站的逻辑信道信息的基站103可考虑移动站间的发送优先级后进行控制。由此,具有上行链路的调度更有效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1中,由不同的处理块来进行对基站控制装置104的数据量报告(Traffic Report)生成与向基站103的报告信息(TRbuffer)生成,但也可由一个块来进行。例如,考虑扩展现有的Traffic volume measurement块的标准规格等。
另外,作为报告信息(TRbuffer),也可将来自无线链路控制部202 的DCH数据量信息(DCH LOGbuffer)、DCH发送速度信息、DCH数据的逻辑信道优先级信息等DCH关联信息一起发送。此时,由于基站103也可把握DCH的发送数据量,所以当基站103的E-DCH调度时,可考虑DCH产生的干扰量,若与基站控制装置104中的低速的两个信道(DCH、E-DCH)的控制配合,则可进行更有效的通信系统控制。尤其是在独立发送控制DCH发送与E-DCH发送、发送的优先级不同的情况下有效。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的移动站和基站侧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一样。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MAC-e PDU的格式的图。图中,(a)表示MAC-e PDU的格式,(b)、(c)表示参数D/C的定义实例。在实施方式2中,也将报告信息(TRbuffer)多路复用于MAC-e报头。D/C是表示仅发送数据、或还发送控制信息的标志。其它参数与实施方式1一样。另外,有时不发送MAC-e payload。在该情况下,设定零作为SID1和N1的值,作为MAC-e PDU,仅发送包含报告信息(TRbuffer)的基站调度用的各种控制信息。
在(b)所示的实例中,示出将参数D/C用于表示有无报告信息区D1-DN等基站103中的无线资源控制用信息的情况。D/C=0表示有控制信息,D/C=1表示无控制信息。通过在MAC-e报头的最初规定D/C标志,基站103可在接收开始时识别是否存在报告信息(TRbuffer)等的控制信息。由于分组数据脉冲发生,或可把握由基站103接收到的数据量,所以通过仅在脉冲发生的时刻发送报告信息,可降低发送频度。由此,可抑制上行链路的干扰的产生,可将资源指定给其它移动站102。
在(c)所示的实例中,D/C=0表示有上位层数据(MAC-e SDU)的情况,D/C=1表示没有的情况。此时,默认在发送全部MAC-e PDU时发送报告信息(TRbuffer)等控制信息。由此,在基于报告信息区(D1-DN)的通信开销小的情况下,可高频度地向基站103通知移动站102的状态信息,基站103中的调度更有效。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由于可将移动站102的未发送数据信息作为报告信息(TRbuffer)多路复用于MAC-e PDU的MAC-e报头,发送到基站103,所以可从移动站102向基站103高速通知未发送数据量 信息。由此,可进行基站103中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调度),并且可进行比基站控制装置104的无线资源控制高速的控制,所以具有使通信系统进一步效率化、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提高的效果。
另外,由于不经基站控制装置104地、直接向基站103发送未发送数据信息,所以可高速、高频度发送,具有使基站103中的上行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进一步效率化、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提高的效果。
另外,通过在MAC-e PDU的MAC-e报头设定D/C参数,在无上位数据的情况下,具有可缩短MAC-e PDU的格式长度、可缩短通信的开销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报告信息区(D1-DN)位于MAC-e报头上。基站103由于可在接收开始的时刻利用D/C参数识别报告信息(TRbuffer)等控制信息的存在,所以在格式上,也可将报告信息区(D1-DN)配置于MAC-e SDU之后,此时,也可不设定Padding。
另外,与实施方式1一样,作为报告信息(TRbuffer),也可将来自无线链路控制部202的数据量信息(DCH LOGbuffer)等DCH关联信息一起发送。此时,由于基站103也可把握DCH的发送数据量等发送状况,所以当基站103的E-DCH调度时,可考虑DCH产生的干扰量,若与基站控制装置104中的低速的两个信道(DCH、E-DCH)的控制配合,则可进行更有效的通信系统控制。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的移动站和基站侧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一样。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MAC-e PDU的格式的图。实施方式3中,也将报告信息(TRbuffer)多路复用于MAC-e报头。
图中,EF是表示在EF之后重复从QueueID至EF之前的N的参数组的标志。其它参数与实施方式1、2一样。
在实施方式3中,将由QueueIDl-QueueIDM表示的不同再送用缓冲器的数据量与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量一起,通知给基站103。
如图所示,通过对不同再送用缓冲器每个,将数据量信息与发送的MAC-e SDU数据信息(SID、N、F)构成组多路复用于报头,从而不必向数据量信息与MAC-e SDU数据附加单独的缓冲器ID。
另外,通过记载多个缓冲器ID,可将不同优先级的再送用缓冲器多 路复用于相同MAC-e PDU上一次发送,所以在各缓冲器的数据量少的情况下,可有效发送。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3,由于可将移动站102的未发送数据信息作为报告信息(TRbuffer)多路复用于MAC-e PDU的MAC-e报头,发送到基站103,所以可从移动站102向基站103高速通知未发送数据量信息。由此,可进行基站103中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调度),并且可进行比基站控制装置104的无线资源控制高速的控制,所以具有使通信系统进一步效率化、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提高的效果。
另外,由于不经基站控制装置104地、直接向基站103发送未发送数据信息,所以可高速、高频度发送,具有使基站103中的上行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进一步效率化、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提高的效果。
另外,由于从移动站102发送不同再送用缓冲器的报告信息,所以基站103可进行考虑了各移动站102的未发送数据的优先级的调度,可进行更有效的无线资源管理。另外,由于针对相同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报告信息被存储在相同再送用缓冲器中,所以通过设为不同再送用缓冲器的数据量信息,可减少报告信息所需的位数,减少上行链路的干扰量。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发送E-DCH用的不同再送用缓冲器的报告信息。但是,作为报告信息,也可将来自无线链路控制部202的数据量信息(DCH LOGbuffer)一起发送。此时,只要将实施方式1或2的格式设定在MAC-e PDU的一部分中即可。由此,由于基站103也可把握DCH的发送数据量,所以当基站103的E-DCH调度时,可考虑DCH产生的干扰量,若与基站控制装置104中的低速的两个信道(DCH、E-DCH)的控制配合,则可进行更有效的通信系统控制。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的移动站和基站侧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一样。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MAC-e PDU的格式的图。图中,(a)表示MAC-e PDU的格式,(b)表示参数PDU type的定义实例。实施方式4的MAC-e PDU格式是用于发送报告信息(TRbuffer)等控制信息的MAC-e之间通信专用格式。该格式也可用于从基站103向移动站102通知控制信息等,只要是数据量信息报告,则可通用使用。
PDU type是用于区别MAC-e PDU的形式(类型)的参数。其它参数 与实施方式1一样。D/C参数如实施方式2的图16所示,设定为表示是控制信息的值。
实施方式4的MAC-e PDU格式成为与作为现有标准中的RLC PDU格式之一的STATUSPDU一样的格式。
如图18(b)所示,在实施方式4中,设在PDU type区域中使用3位。
PDU type=000表示除报告信息(TRbuffer)外,MAC-e PDU还包含从移动站102直接通知基站103的移动站102的状态信息(STATUS)的情况。例如,考虑在从连接于移动站102的外部装置(TE:Terminal Equipment)向外部网络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为了进行来自移动站102的发送控制(所谓的流程控制),移动站102收集外部装置(TE)的状态信息,通知基站103的情况等。
PDU type=001用于接收对象将发送源的状态信息设为初始状态的情况。此时,除从移动站102向基站103的通知外、还在从基站103向移动102的通知中使用格式。从基站103向移动站102的通知方法交替基站103与移动站102的动作,省略其说明。
PDU type=010用于针对复位请求通知、通知复位完成(RESET ACK)的情况。该情况下,除从移动站102向基站103的通知外、还在从基站103向移动102的通知中使用格式。
PDU type=011用于发送移动站102的状态信息(MAC-e STATUS)的情况。此时,从移动站102通知基站103。其它的PDU type值表示例如导入E-DCH的版本中未使用(Reserve)。
优先于实施方式1-3的MAC-e PDU来发送实施方式4的MAC-e PDU。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4,由于可将移动站102的未发送数据信息作为报告信息(TRbuffer)多路复用于MAC-e PDU的MAC-e报头,发送到基站103,所以可从移动站102向基站103高速通知未发送数据量信息。由此,可进行基站103中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调度),并且可进行比基站控制装置104的无线资源控制高速的控制,所以具有使通信系统进一步效率化、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提高的效果。
另外,由于不经基站控制装置104地、直接向基站103发送未发送数据信息,所以可高速、高频度发送,具有使基站103中的上行链路无 线资源控制进一步效率化、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提高的效果。
另外,通过使用PDU type参数,不仅通知移动站102的报告信息(TRbuffer),还可通知移动站102的各种状态信息或控制信息,所以具有可进行更有效的上行链路控制的效果。
另外,由于实施方式4的MAC-e PDU格式是与作为现有标准下的RLC PDU格式之一的STATUS PDU一样的格式,所以不必单独规定无线链路控制部202与媒体存取控制部203的格式。因此,由于可共用PDU生成处理电路等,所以具有移动站装置的结构变简单的效果。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4,除基站控制装置104外,还可将无线链路控制部202中使用的信息(STATUS、RESET、RESET ACK)通知给基站103。由此,基站103的无线资源控制中也可使用基站控制装置104利用的信息,所以具有可进行更有效的调度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规定控制信息用的专用格式。但是,通过对D/C参数规定表示是数据信息的值,也可以相同格式发送数据(MAC-eSDU)来代替报告信息(D1-DN)。
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利用PDU type来区别报告信息(D1-DN)与其它移动站状态信息,但也可设定其它区别。
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5的移动站和基站侧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一样。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MAC-e PDU的格式的图。图中,(a)表示MAC-e PDU的格式,(b)表示piggyback(捎带请求)PDU的格式。在实施方式5中,在MAC-e PDU的最后部,除Padding(opt)外,还附加piggyback PDU。
在图19(b)中,R2代替MAC-e PDU中的D/C参数,在实施方式5中未使用。此外的参数与实施方式4一样。
在将报告信息栏附加于数据(MAC-e SDU)来发送的情况下,如实施方式2的图16所示,将MAC-e PDU的D/C参数设定为“有控制信息”。并且PDU type参数如实施方式4的图18所示,使用011,基站103在接收到其它值的MAC-e PDU的情况下,将piggyback PDU判断为无效,废弃。
优先于仅发送数据的MAC-e PDU来发送实施方式5的附加了 piggyback PDU的MAC-e PDU。此时,有时也无MAC-e SDU地发送。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5,由于可将移动站102的未发送数据信息作为报告信息(TRbuffer)多路复用于MAC-e PDU的MAC-e报头,发送到基站103,所以可从移动站102向基站103高速通知未发送数据量信息。由此,可进行基站103中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调度),并且可进行比基站控制装置104的无线资源控制高速的控制,所以具有使通信系统进一步效率化、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提高的效果。
另外,由于不经基站控制装置104地、直接向基站103发送未发送数据信息,所以可高速、高频度发送,具有使基站103中的上行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进一步效率化、使小区整体的吞吐量提高的效果。
另外,由于可在必要时以专用的格式发送报告信息,所以具有可设定与上位层数据发送不同的发送的效果。另外,由于规定移动站状态信息专用的格式,所以不必规定多个格式来作为MAC-e PDU,具有移动站102和基站103的处理变简单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5,挪用无线链路控制部202中使用的信息(STATUS、RESET、RESETACK),除基站控制装置104外,还可通知基站103。由此,由于可将这些信息用于基站103的无线资源控制中,所以可进行更有效的调度。
另外,由于实施方式5的MAC-e PDU格式是与作为现有标准下的RLC PDU格式之一的piggyback PDU一样的格式,所以不必单独规定无线链路控制部202与媒体存取控制部203的格式。因此,在移动站102的安装上,可共用处理电路等,所以具有移动站装置的构造变简单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方式5中,设定为PDU type=011,但该设定选择是任意的,根据标准书的规定,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另外,在实施方式5中,将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信息设为报告信息,但也可将不同逻辑信道优先级的数据信息、不同再送用缓冲器的数据信息、其它移动站的状态信息等用作报告信息。
实施方式4的STATUS PDU和实施方式5的piggyback PDU的各格式不仅是从移动站102向基站103的报告,也可在从基站103向移动站102通知调度结果时使用。此时,设置记载发送指定时间或可发送最大 速度等的栏,代替报告信息通知用的栏,记载非专利文献1、2等中记载的各种移动站发送控制信息。
另外,在实施方式4和实施方式5中,假设由MAC-e部605测定E-DCH对应的数据信息,作为MAC-e报头的一部分多路复用,但也可与现有标准的Traffic volume measurement功能一样,在由MAC-d部进行测定的情况下,作为MAC-d PDU报头的一部分多路复用。此时,如图20所示,将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610安装于MAC-d部603中。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1-5的移动站102、基站103、和基站控制装置104之间交换的报告信息(TRbuffer)的测定或报告用条件设定流程的图。这些交换在实际的通信服务的数据发送之前、或在发送中途的通信服务设定变更时,与实际的数据发送单独进行。
首先,从基站103向基站控制装置104发送条件设定请求指令(EDCH ParameterSetup Request:EDCH参数设定请求)(步骤ST901)。
此时,作为通知的参数,例如有测定定时周期或报告定时条件(Periodic或Eventtrigger的区别、报告阈值等)。此时,在伴随E-DCH设定、对DCH设置限制的情况等下,也可一起发送关联于DCH的各种设定条件。
基站103利用MAC-e部1220生成条件设定请求,作为控制信息(MACcont),从基站103的媒体存取控制部1203输出到基站控制装置104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206。将基站103与基站控制装置104之间的各种信息的交换称为NBAP信令(NBAP signalling),在标准书TS25.433等中规定。例如通过同轴电缆等有线通信传递NBAP信令信息。
接着,基站控制装置104向移动站102通知报告条件设定请求(EDCH ParameterSetup Request)(步骤ST902)。
将基站103与移动站102之间的各种设定信息的交换称为RRC信令(RRCsignalling),在标准书TS25.331等中规定。
说明步骤ST902中基站侧的动作。
首先,将设定请求作为控制信息(RLCcont),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206输出到无线链路控制部1202。接着,作为DCCH数据,从无线链路控制部1202输出到MAC-d部1221。
之后,在MAC-d部1221变为DCH数据,输出到物理层控制部1204。 之后,在物理层控制部1204中变为DPDCH(DCH)数据,从天线1205无线发送到移动站102。
说明步骤ST902中移动站102的动作。
移动站102经天线205接收无线信号,经物理层控制部204中的解调分离处理,在接收系统MAC-d部602中变为DCCH数据,输出到无线链路控制部202的接收缓冲器501b。接着,从接收缓冲器501b经RLC控制部503,输出到无线资源控制部206。
接着,移动站102根据设定信息,进行动作设定(Configration或Reconfigration),在设定完成之后,向基站控制装置104通知设定完成(步骤ST903)。
说明步骤ST903中移动站102的动作。
无线资源控制部206将请求的设定信息作为控制信息(MACcont),存储在MAC控制部607中。与此同时,向媒体存取控制部203内部的MAC-e部605发出指示,进行动作设定。
MAC控制部607若了解到动作设定完成,则将该情况作为控制信息(MACcont),通知给无线资源控制部206。
之后,移动站102的无线资源控制部206利用RRC信令,经由基站103,将表示将设定信息反映到移动站102内部的完成信息(Setup Complete:设定完成)通知基站控制装置104。
另外,其它详细动作为与步骤ST902相反的动作,所以省略说明。
之后,基站控制装置104利用NBAP信令,向基站103通知表示将设定信息反映到移动站102内部的完成信息(Setup Complete)(步骤ST904)。另外,详细动作为与步骤ST901相反的动作,所以省略说明。
将表示反映到移动站102的完成信息从基站控制装置104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206通知给无线链路控制部1202、媒体存取控制部1203。
接着,基站103的媒体存取控制部1203利用NBAP信令,将表示基站103确认移动站102的设定完成的信息(ACK)通知给基站控制装置104(步骤ST905)。
详细动作与步骤ST901一样,所以省略说明。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DCCH和DCH发送接收RRC信令,但在已进行基于E-DCH的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使用E-DCH来进行。
另外,在从基站控制装置104向移动站102通知条件设定请求时,例如扩展使用作为现有标准规定的参数设定指令的CMAC-Measure-REQ指令,另外追加E-DCH报告条件设定专用的参数。
此时,通过向CMAC-Measure-REQ指令附加标准的版本显示参数(或标志),确保指令的Backward compatibility和扩展性。
另外,通过使用与以前标准相同的指令,具有可简化装置结构的效果。
在图21所示的流程中,移动站102与基站控制装置104之间的交换、基站103与基站控制装置104之间的交换可独立实施。
实施方式6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基站控制装置104与移动站102的无线链路控制部之间交换的STATUS PDU的发送流程的图。
在现有标准的无线链路控制部(RLC)之间使用的STATUS PDU由接收数据(RLCPDU)的一侧(Receiver:接收器)、即以上行链路由基站侧发送。在实施方式6中,通过发送数据的一侧(Sender:发送器)、即移动站发送,将移动站(Sender)的状态通知给基站(Receiver)。
将来自MAC-e部605的报告信息(TRbuffer)利用控制信息(MACcont、RLCcont)从媒体存取控制部203通知给无线链路控制部202,作为无线链路控制部202之间的通信信息数据,经由基站控制装置104通知给基站103。
详细的发送接收动作与图21所示的流程中、省略经由无线资源控制部(RRC)的处理一样,所以省略其说明。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移动站的媒体存取控制部203的结构的框图。与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102的媒体存取控制部203的不同之处在于,还从MAC-e部605向MAC控制部607输出报告信息(TRbuffer)。
将输入到MAC控制部607的报告信息(TRbuffer)作为控制信息(MACcont),从MAC控制部607输出到无线资源控制部206,再传送到无线链路控制部202。之后,在无线链路控制部202中变为DCCH数据,经基站103从移动站102通知给基站控制装置104。基站控制装置104的无线链路控制部1202破解STATUS PDU,由NBAP信令,通知给基站103。NBAP信令的方法不特别限定。另外,从移动站102向基站103 的发送方法的细节与图21所示的流程一样,所以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6中,也可将报告信息(TRbuffer)分为两种。例如,一个以长的时间间隔经由无线链路控制部发送接收,一个以比MAC-e PDU短的周期进行。或者,一个作为报告信息(TRbuffer)的绝对值,经由无线链路控制部进行,一个作为增减(Up/Down)信息,以比MAC-e PDU短的周期进行。将报告信息(TRbuffer)分为哪种信息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在无线链路控制部之间的通信中向基站103通信报告信息(TRbuffer)的情况下,既可使用STATUSPDU,也可使用piggyback PDU。
另外,在经基站103传送到基站控制装置104时,基站103也可独自破解其内容。
如上所述,由于通过在移动站102中暂时传送到无线链路控制部,利用无线链路控制部之间的通信,向基站103通知报告信息(TRbuffer)的绝对值,取得移动站102与基站103的报告信息的值的同步,所以可避免设定的矛盾引起的分组发送错误。另外,通过利用MAC-e PDU仅发送增减,可缩短MAC-e PDU的长度,所以具有可降低开销的效果。
另外,由于分组数据以脉冲式发生,此外可把握由基站103接收到的数据量,所以通过仅在脉冲发生的时刻发送报告信息,可降低发送频度。由此,可抑制上行链路的干扰的产生,可将资源指定给其它移动站102。
另外,由于不必利用MAC-e PDU高频度通知位数大的绝对值,所以MAC-e PDU的开销变小,具有可降低上行链路的干扰产生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移动站适于向基站直接且高速通知基站的上行链路用无线资源控制所需的移动站的发送数据信息。

Claims (13)

1.一种移动站,其具备:无线链路控制部,与上位协议层之间,经无线信道进行与基站发送接收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媒体存取控制部,与上述无线链路控制部之间,经逻辑信道进行上述数据的输入输出;物理层控制部,与上述媒体存取控制部之间,经传输信道进行上述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与上述基站的无线通信;以及无线资源控制部,与上述无线链路控制部、上述媒体存取控制部和上述物理层控制部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的输入输出,其特征在于,
上述媒体存取控制部将基站为了进行调度所参照的数据量信息多路复用于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上,发送到基站,上述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是用于供上述移动站基于上述基站预先通知的调度信息来发送分组数据的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数据量信息配置在由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发送的数据格式的报头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数据量信息配置在由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发送的数据格式的最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由上述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发送的数据格式具有表示有无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数据量信息的信息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由上述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发送的数据格式具有表示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数据量信息的种类的信息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由上述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发送的数据格式具有表示有无分组数据的信息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由上述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发送的数据格式是用于发送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数据量信息的专用格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上述专用格式附加于由上述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发送的数据格式上,并发送到基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具备上述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的再送控制部,
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数据量信息按不同再送控制周期多路复用于由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发送的数据格式上。
10.一种移动站,其具备:
无线链路控制部,使用第1逻辑信道输出从上位协议层输入的服务数据,使用第2逻辑信道输出控制数据;
媒体存取控制部,根据从上述无线链路控制部输出的、使用上述第1逻辑信道和上述第2逻辑信道输出的数据,作成上述服务数据用的传输信道数据,并且将基站为了进行调度所参照的数据量信息多路复用于上述传输信道数据上,上述传输信道是用于供上述移动站基于上述基站预先通知的调度信息来发送分组数据的信道;以及
物理层控制部,将多路复用了上述数据量信息的上述传输信道数据变换为上述服务数据用的物理信道数据,并且变换为无线频率信号后,发送到上述基站。
11.一种基站,其具备:无线链路控制部,与上位协议层之间,经无线信道进行与移动站发送接收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媒体存取控制部,与上述无线链路控制部之间,经逻辑信道进行上述数据的输入输出;物理层控制部,与上述媒体存取控制部之间,经传输信道进行上述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与上述移动站的无线通信;以及无线资源控制部,与上述无线链路控制部、媒体存取控制部和物理层控制部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的输入输出,其特征在于,
上述媒体存取控制部使用多路复用于从上述移动站由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发送的数据上的数据量信息,进行无线资源分配,上述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是用于供上述移动站基于上述基站预先通知的调度信息来发送分组数据的信道。
12.一种具备移动站和基站的通信系统,该移动站和基站具有:无线链路控制部,与上位协议层之间,经无线信道进行发送接收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媒体存取控制部,与上述无线链路控制部之间,经逻辑信道进行上述数据的输入输出;物理层控制部,与上述媒体存取控制部之间,经传输信道进行上述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以及无线资源控制部,与上述无线链路控制部、媒体存取控制部和物理层控制部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的输入输出,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站将基站为了进行调度所参照的数据量信息多路复用于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上,并发送到基站,上述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是用于供上述移动站基于上述基站预先通知的调度信息来发送分组数据的信道,
上述基站使用接收到的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数据量信息,进行无线资源分配。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移动站将基站为了进行调度所参照的数据量信息多路复用于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上,并发送到基站,其中该移动站具备:无线链路控制部,与上位协议层之间,经无线信道进行与基站发送接收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媒体存取控制部,与上述无线链路控制部之间,经逻辑信道进行上述数据的输入输出;物理层控制部,与上述媒体存取控制部之间,经传输信道进行上述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与上述基站的无线通信;以及无线资源控制部,与上述无线链路控制部、媒体存取控制部和物理层控制部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的输入输出,上述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是用于供上述移动站基于上述基站预先通知的调度信息来发送分组数据的信道,
基站使用接收到的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数据量信息,进行无线资源分配。
CN201210178008.8A 2004-09-08 2004-09-08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Active CN1027112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8008.8A CN102711268B (zh) 2004-09-08 2004-09-08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4800443589A CN101069447A (zh) 2004-09-08 2004-09-08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201210178008.8A CN102711268B (zh) 2004-09-08 2004-09-08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443589A Division CN101069447A (zh) 2004-09-08 2004-09-08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1268A CN102711268A (zh) 2012-10-03
CN102711268B true CN102711268B (zh) 2017-06-20

Family

ID=46903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8008.8A Active CN102711268B (zh) 2004-09-08 2004-09-08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112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06594B2 (en) 2012-10-30 2019-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verage enhancements
CN111385852A (zh) * 2013-08-09 2020-07-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终端
WO2018133020A1 (zh) * 2017-01-20 2018-07-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发送端、接收端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5950A (zh) * 2002-04-28 2002-10-23 武汉汉网高技术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上行分组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CN1385050A (zh) * 1999-10-28 2002-12-1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电信网数据传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58504B2 (en) * 2001-05-21 2007-01-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 mode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forward and/or reverse link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EP1335541B1 (en) * 2002-02-01 2006-06-28 ASUSTeK Computer Inc. Stall avoidance methods using harq process receiving status
KR100810281B1 (ko) * 2002-03-30 2008-03-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전송 포맷 선택을위한 검색시간 최소화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050A (zh) * 1999-10-28 2002-12-1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电信网数据传输
CN1375950A (zh) * 2002-04-28 2002-10-23 武汉汉网高技术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上行分组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1268A (zh)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2217B2 (en)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CN1943259B (zh)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数据量信息发送方法、发送控制信息通知方法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474486B (zh) 在上行链路频率上发送数据块的装置和方法
JP3926354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上りリンクパケット伝送のため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割当方法及び装置
CN191487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降低协议数据单元的开销
EP1761091B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admission control in a cellular network
CN101473689B (zh) 无线资源分配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CN101124844B (zh) 用于上行链路传送的保证位速率通信量的支持
CN101053272B (zh) 在软移交期间的有效热噪声增量控制
CN101228732B (zh) Harq处理限制及经由上行链路信道的非调度控制数据的传送
CN102369778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缓冲状态报告
KR20050119583A (ko) 무선 프로토콜 계층의 데이터유닛 처리 시스템
CN101741707A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2711268B (zh)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0473207C (zh) 上行链路的软交接区域中用于调度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32025A (zh) 蜂窝网络中的调度
JP5048094B2 (ja) 移動局、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1925111A (zh) 调度策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964318A (zh) 分组交换域中无线接入承载的下行映射的方法
CN101207554A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资源的分组调度系统和方法
CN104135773A (zh)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4125650A (zh)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1977444B (zh)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数据量信息发送方法、发送控制信息通知方法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1977394B (zh)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数据量信息发送方法、发送控制信息通知方法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932942B (zh) 传送上行链路信令信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