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0178A - 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0178A
CN102710178A CN2012102271545A CN201210227154A CN102710178A CN 102710178 A CN102710178 A CN 102710178A CN 2012102271545 A CN2012102271545 A CN 2012102271545A CN 201210227154 A CN201210227154 A CN 201210227154A CN 102710178 A CN102710178 A CN 102710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gas
automobile tail
gas pipe
thermo
electric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71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0178B (zh
Inventor
金安君
许世森
彭文博
刘大为
李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2102271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101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10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0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0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0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温差发电模组,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排列在汽车尾气管外周上,各温差发电模组包括刚性基板、散热基板、夹设在刚性基板和散热基板之间的若干热电片、在刚性基板的沿汽车尾气管圆周方向的两侧设置的两隔热板、以及自汽车尾气管向刚性基板传热的柔性导热基座;第一连接件,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连接在相邻两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之间;以及抱箍机构,包括在汽车尾气管的圆周上沿相反方向分别与邻近的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以及连接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旋拧螺栓。本发明的温差发电装置产品轻便,且易安装和拆卸,发电功率可自由搭配,有助于推广对汽车尾气发电装置的使用。

Description

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日俱增车辆的节能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然而内燃机所消耗燃油中60%以上的能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绝大部分以汽车尾气余热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能源浪费。据测定,汽车行驶中排放尾气的温度可达600℃以上,若对这部分热量进行合理回收利用可以大大节省汽车的油耗,同时达到节能解排、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使用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可以有效的回收汽车行进中的尾气热量。温差发电设备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无运动部件等特点,在低品位热能利用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把它安装在内燃机的尾气管上,能够将内燃机运行余热直接转换为电能,供汽车内电气设备使用。与传统的车载交流发电机相比,温差发电设备产生的电力完全不会增加发动机的负荷,达到了节油效果。
汽车尾气管通常具有非平面形状的外形轮廓,普通的平面块状形式的温差发电片(热电片)不能直接安装在现有的汽车尾气管上,需要对温差发电片或汽车尾气管作适应性处理。
中国专利CN201507346U披露了一种技术方案,其利用一种独立的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使用时截断原有的汽车尾气管以接入该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该技术方案需要对尾气管进行改动,改动操作难度较大,另外,对于不同品牌汽车的不同排气结构的尾气管而言,接入的温差发电装置可能存在影响汽车尾气排放的隐患。
中国专利CN200997576Y披露了一种技术方案,使用弧形热电片直接固定于尾气管外表面,避免了对汽车尾气管结构进行改动,然而对热电片的生产和低温端的散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增加了生产和使用难度。
中国专利CN201523345U和CN201277082Y分别公开了使用与尾气管外形契合的导热平台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避免了使用弧形热电片,减小了生产和使用难度。然而会大量增加整个装置的重量,增加发动机负荷,抵消尾气发电的节能效果,同时由于各型号汽车的尾气管外径均不相同,需要对各种型号的尾气管单独设计单独加工,不利于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以提高对尾气管外形的适应能力。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温差发电模组,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排列在汽车尾气管外周上,各温差发电模组包括刚性基板、散热基板、夹设在刚性基板和散热基板之间的若干热电片、在刚性基板的沿汽车尾气管圆周方向的两侧设置的两隔热板、以及自汽车尾气管向刚性基板传热的柔性导热基座;第一连接件,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连接在相邻两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之间;以及抱箍机构,包括在汽车尾气管的圆周上沿相反方向分别与邻近的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以及连接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旋拧螺栓。
进一步地,上述柔性导热基座由抵接汽车尾气管的若干导热弹性片组成。
进一步地,上述柔性导热基座包括设置在两隔热板的下端之间的柔性基板和位于柔性基板和刚性基板之间的若干导热弹性片。
进一步地,上述若干导热弹性片焊接在柔性基板和刚性基板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柔性导热基座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连接在柔性基板与隔热板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合页和使合页保持在闭合状态的弹性元件,第一连接件的合页的两个合页板分别与相邻两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连接。
进一步地,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排列的温差发电模组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温差发电模组分别位于汽车尾气管的顶部和左右两侧。
在本发明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柔性导热基座的温差发电模组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串联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安装时仅需要将适配抱箍机构的抱紧长度即可适应大多数类型的汽车尾气管,解决现有技术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设备需要对特定规格的尾气管进行特殊设计以及产品自重过大等问题,产品轻便,且易安装和拆卸,发电功率可自由搭配,有助于推广对汽车尾气发电装置的使用,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安装拆卸方便。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具有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的温差发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温差发电模组在适应尾气管外形后的状态;
图4是图3所示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的抱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是图1所示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的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汽车尾气管     3 温差发电模组
31 柔性基板      32 导热弹性片
33 刚性基板      34 热电片
35 散热基板      36 隔热板
37 缓冲件        21 第二连接件
22 第三连接件    23、24 第一连接件
72 旋拧螺栓      71、73 螺钉
5 散热风扇       6 散热水冷器
8 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温差发电模组3,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排列在汽车尾气管1外周上,各温差发电模组3包括刚性基板33、散热基板35、夹设在刚性基板33和散热基板35之间的若干热电片34、在刚性基板33的沿汽车尾气管圆周方向的两侧设置的两隔热板36、以及自汽车尾气管1向刚性基板33传热的柔性导热基座;第一连接件23、24,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连接在相邻两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36之间;以及抱箍机构,包括在汽车尾气管的圆周上沿相反方向分别与临近的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例如通过螺钉73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1和第三连接件22、以及连接第二连接件21和第三连接件22的旋拧螺栓72。
在本发明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柔性导热基座的温差发电模组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串联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安装时仅需要将适配抱箍机构的抱紧长度即可适应大多数类型的汽车尾气管,解决现有技术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设备需要对特定规格的尾气管进行特殊设计以及产品自重过大等问题,产品轻便,且易安装和拆卸,发电功率可自由搭配,有助于推广对汽车尾气发电装置的使用,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安装拆卸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温差发电模组3自装接对象(即汽车尾气管1)向外依次包括柔性基板31、多个导热弹性片32、刚性基板33、温差发电片34和散热基板35,每个温差发电模组在散热基板以下的外侧包覆设有隔热板36,且隔热板36通过螺钉与刚性基板相固定。隔热板可选用如绝热陶瓷,绝热玻璃,石棉等刚性绝热材料。其底缘与装接对象接触处的外形可以选择弧面、平面等多种形式,以方便与尾气管表面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基板35上设有散热风扇5,实现散热。
在刚性基板33与散热基板35之间形成结构相对稳定的温差发电区域。以刚性基板33为界,其上表面部分主要负责温差发电,其下表面部分主要与该温差发电模组的安装相关。利用所设的柔性基板31和多个导热弹性片32,该温差发电模组3可以安装在任意平面或弧曲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导热基座包括若干导热弹性片32、设置在两隔热板36的下端之间的柔性基板31、连接在柔性基板31与隔热板36之间的缓冲件37,其中,若干导热弹性片焊接在柔性基板和刚性基板之间。
上述柔性基板31可为弯曲的薄铜片或其它导热材料,通过若干导热弹性片与刚性基板连接。在未安装状态时,柔性基板处于自然平面形态,如图2所示。当与装接对象(汽车尾气管1)弧形面接触后,柔性基板受力弯曲,其弯曲弧度与尾气管弧面吻合。结合导热硅脂等辅助材料,实现与汽车尾气管的紧密热接触。柔性基板弯曲后,其形变传递给其上方的多个导热弹性片,多个导热弹性片再与刚性基板连接,实现了由曲面热源到平面热源的转换。
上述导热弹性片将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1、吸收形变,实现热源面特性的转换;2、传导热量,将柔性基板吸收的热量传递至刚性基板;3、支撑,一方面对柔性基板起挤压作用,保证柔性基板与汽车尾气管的紧密接触,另一方面挤压上方的刚性基板,使刚性基板与温差发电片紧密接触。
优选地,该温差发电模组含有两个以上的温差发电片34,该温差发电片34分别与散热基板底面和刚性导热基板上表面相接,用于在两者之间所形成的剧烈温差下进行半导体温差发电。为进一步提高各温差发电片的发电效率、减少热能损耗,本实施例还在各个温差发电片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层(两温差发电片间的空白区域,未图示)。
隔热材料层石棉、绝热陶瓷或绝热棉等覆盖在刚性基板之上。隔热材料中均匀留出空隙,露出刚性基板以安装温差发电片。隔热材料中设有温差发电片的线路,且厚度略低于温差发电片厚度,以保证温差发电片与冷热两端的热接触紧密。温差发电模组热端辅助以导热膏与刚性基板接触;温差发电片冷端与散热基板紧密接触,其界面同样辅助以导热膏等导热材料。
优选地,为增强热传导与温差发电片之间的效率,在该温差发电模组中对应温差发电片处的导热弹性片密度大于温差发电片隔空处的导热弹性片密度。
此处,关于导热弹性片的分布结构根据应用的不同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对应装接对象为弧面的情况,温差发电装置中导热弹性片的分布密度自中央向外围渐密。对应装接对象为平面的情况,温差发电装置中导热弹性片的分布密度均匀。针对不同的应用状况,导热弹性片的分布结构具有灵活设计性。
缓冲件37例如缓冲弹片分别与柔性基板的边缘和隔热板的底缘相连。根据柔性基板31的长度变化而自身拉伸或收缩,从而保持柔性导热基座31与隔热板36之间的连接关系,同时起到平衡柔性基板位置的作用。
在柔性导热基座的另一实施例中,仅包括若干导热弹性片。这些弹性片直接与汽车尾气管的外周直接接触,将汽车尾气管上的热量传导至刚性基板上。当与装接对象(尾气管)弧形面接触后,若干弹性片受力弯曲,其弯曲弧度与尾气管弧面吻合。该若干弹性片还起到挤压上方的刚性基板的作用,使刚性基板与温差发电片(即热电片)紧密接触。
在柔性导热基座的又一实施例中,柔性导热基座为导热硅脂衬垫。该导热硅脂垫可以为充满导热硅脂的柔性囊状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为钢带,用于间隔有一定距离的温差发电模组的连接。
图5和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件包括合页4和使合页4保持在闭合状态的弹性元件,第一连接件的合页4分别与相邻两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例如通过螺钉71连接。该弹性元件8起辅助固定作用,还可用来防止温差发电组件一端翘起。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基板35上设有水冷散热器6,用于水冷散热。
在图1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排列的温差发电模组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温差发电模组分别位于汽车尾气管的顶部和左右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温差发电模组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三个以上,通过抱箍固定在汽车尾气管的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温差发电模组,沿所述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排列在汽车尾气管外周上,各所述温差发电模组包括刚性基板、散热基板、夹设在所述刚性基板和散热基板之间的若干热电片、在所述刚性基板的沿所述汽车尾气管圆周方向的两侧设置的两隔热板、以及自所述汽车尾气管向所述刚性基板传热的柔性导热基座;
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连接在相邻两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之间;以及
抱箍机构,包括在所述汽车尾气管的圆周上沿相反方向分别与邻近的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旋拧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热基座由抵接所述汽车尾气管的若干导热弹性片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热基座包括设置在所述两隔热板的下端之间的柔性基板和位于所述柔性基板和刚性基板之间的若干导热弹性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热弹性片焊接在所述柔性基板和所述刚性基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热基座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连接在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隔热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合页和使所述合页保持在闭合状态的弹性元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合页的两个合页板分别与相邻两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排列的温差发电模组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温差发电模组分别位于所述汽车尾气管的顶部和左右两侧。
CN201210227154.5A 2012-06-29 2012-06-29 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Active CN102710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27154.5A CN102710178B (zh) 2012-06-29 2012-06-29 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27154.5A CN102710178B (zh) 2012-06-29 2012-06-29 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0178A true CN102710178A (zh) 2012-10-03
CN102710178B CN102710178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902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7154.5A Active CN102710178B (zh) 2012-06-29 2012-06-29 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1017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5391A (zh) * 2016-11-07 2017-03-29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一种船舶柴油机尾气余热温差能利用装置
CN107769618A (zh) * 2017-11-13 2018-03-06 江苏大学 一种可拆卸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
CN111478623A (zh) * 2019-01-23 2020-07-31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温差发电组件、传感器及热管网传感系统
CN112343701A (zh) * 2020-12-07 2021-02-09 谢石军 一种节能减排吸附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2333A (zh) * 2002-12-26 2006-02-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废热发电装置
US20060266403A1 (en) * 2005-05-25 2006-11-30 Nathan Hiller Quick attaching thermoelectric device
RU2299711C2 (ru) * 2003-05-12 2007-05-27 Дагест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ДГТУ) Терм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е полупроводник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локального температурн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на руку человека
CN200997576Y (zh) * 2006-12-28 2007-12-26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汽车排气温度的温差发电装置
CN201277082Y (zh) * 2008-11-03 2009-07-22 厦门大学 温差发电型汽车节能减排器
CN201507346U (zh) * 2009-09-11 2010-06-16 厦门大学 汽车排气管温差发电节能装置
CN201523345U (zh) * 2009-10-01 2010-07-07 洛阳希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汽车排气管余热发电装置
CN202713201U (zh) * 2012-06-29 2013-01-30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2333A (zh) * 2002-12-26 2006-02-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废热发电装置
RU2299711C2 (ru) * 2003-05-12 2007-05-27 Дагест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ДГТУ) Терм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е полупроводник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локального температурн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на руку человека
US20060266403A1 (en) * 2005-05-25 2006-11-30 Nathan Hiller Quick attaching thermoelectric device
CN200997576Y (zh) * 2006-12-28 2007-12-26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汽车排气温度的温差发电装置
CN201277082Y (zh) * 2008-11-03 2009-07-22 厦门大学 温差发电型汽车节能减排器
CN201507346U (zh) * 2009-09-11 2010-06-16 厦门大学 汽车排气管温差发电节能装置
CN201523345U (zh) * 2009-10-01 2010-07-07 洛阳希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汽车排气管余热发电装置
CN202713201U (zh) * 2012-06-29 2013-01-30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5391A (zh) * 2016-11-07 2017-03-29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一种船舶柴油机尾气余热温差能利用装置
CN106545391B (zh) * 2016-11-07 2019-02-22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一种船舶柴油机尾气余热温差能利用装置
CN107769618A (zh) * 2017-11-13 2018-03-06 江苏大学 一种可拆卸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
CN111478623A (zh) * 2019-01-23 2020-07-31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温差发电组件、传感器及热管网传感系统
CN112343701A (zh) * 2020-12-07 2021-02-09 谢石军 一种节能减排吸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0178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4562A (zh) 柔性基座的温差发电装置
CN201277082Y (zh) 温差发电型汽车节能减排器
CN201490940U (zh) 一种车用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
CN102710178B (zh) 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CN108054462A (zh) 电池及其热管理装置、以及具有该电池的uav
CN202713201U (zh) 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CN102739115A (zh) 一种利用建筑物内外环境温差的发电系统
CN101615871A (zh) 自冷却的转炉余热回收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
CN201507346U (zh) 汽车排气管温差发电节能装置
CN201570548U (zh) 一种高效热传导结构的锂电池模块
US8611091B2 (en) Thermal module for solar inverter
CN209496981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冷却结构
CN201894040U (zh) 散热模块
CN203660019U (zh) 一种车用电池组散热结构及电动车
CN202673416U (zh) 温差发电模组的保护外壳和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CN108336446A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散热装置
CN102720573B (zh) 温差发电模组的保护外壳和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US20110139219A1 (en) Supporting and cooling structure of photovoltaic module
CN201303300Y (zh) 可将汽车内燃机热量发电的装置
WO2017162196A1 (zh) 热电转换模块、新型内燃机、新型电机及发电方法
CN201312276Y (zh) 简易废热温差发电器
CN103259459A (zh) 一种便携式废热温差发电装置
CN114915003A (zh) 一种用于分队级多源供电的散热装置
CN202585675U (zh) 用于锂电池组的冷却装置
CN201306803Y (zh) 一种半导体冷热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