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8261B - 一种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8261B
CN102708261B CN201210181177.7A CN201210181177A CN102708261B CN 102708261 B CN102708261 B CN 102708261B CN 201210181177 A CN201210181177 A CN 201210181177A CN 102708261 B CN102708261 B CN 1027082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ontrol
model
voltage control
time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11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08261A (zh
Inventor
叶小晖
仲悟之
宋新立
叶华
李文锋
吴国旸
刘涛
濮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811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08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08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8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08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8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建模方法,对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二次电压控制进行建模,考虑了自动电压控制中的控制模式,以及电力系统稳定仿真的算法特点,本发明提出了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实现方法。该模型可以正常模拟二次电压控制中的正常模式和紧急模式;实现了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过程,使得该模型可以分析自动电压控制在机电暂态和中长期动态中的影响。同时,该模型还可以模拟二次电压控制与一次电压控制之间的接口;适于电力系统机电暂态及中长期动态的全过程仿真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互联电网的建成以及用电负荷的增长,电力系统电压稳定问题作为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自动电压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AVC)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在法国电网中得到较好应用。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各国越来越多的使用自动电压控制系统。通过对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在实际电网中的运行效果进行检测,其对提高电力系统中长期动态电压稳定和静态电压稳定方面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对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仿真,并研究其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的影响就显得非常必要。
电力系统稳定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发展过程,时域仿真法是研究电力系统动态特性的最为基础而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系统各部分元件进行建模,考虑AVC控制体系,设定各种可能的故障类型,并对系统在假定扰动下的发展轨迹进行模拟,分析其对电压稳定的控制效果,从而建立AVC体系下电压稳定仿真分析,评价AVC对电压稳定的控制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过程仿真程序可以对机电暂态和中长期动态具有很好的仿真效果,既可以反应电网的暂态特性,又能反应电网的中长期动态和静态特性。在全过程仿真程序中对自动电压控制系统进行详细建模,既可以反应其对暂态电压的影响,又能反应其对中长期电压的影响,建模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
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根据实际情况的控制模式不尽相同,但其基本构建方式是遵循高电压水平下无功分层分区平衡优化原则,在分层、分区空间解耦基础上,构建不同的AVC控制方式,并根据不同控制周期实现时间上的解耦,形成各环节的闭环控制。目前普遍使用典型的AVC控制系统包括三次电压控制、二次电压控制和一次电压控制供三个层次,其中一次电压控制作为发电机的一种控制手段,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而二次电压控制和三次电压控制则是AVC主站系统的主要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如何通过三次、二次电压控制来协调一次电压控制,使得无功分布优化。
一次电压控制为本地控制,只用到本地的信息。控制器由本区域内控制发电机的自动电压调节器AVR、有载调压分接头OLTC及可投切的电容器组成,控制时间常数一般为几秒钟。在这级控制中,控制设备通过保持输出变量尽可能的接近设定值来补偿电压快速的和随机的变化。
二次电压控制的时间常数约为十几秒钟到分钟级,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中枢母线电压等于设定值,如果中枢母线的电压赋值产生偏差,二次电压控制器则按照预定的控制规则改变一次电压控制器的设定参考值,二次电压控制是一种区域控制,只用到本区域内的信息。
三次电压控制是自动电压控制的最高层,它以全系统的经济运行为优化目标,并考虑安全性指标,最后给出中枢母线电压幅值的设定参考值,供二次电压控制使用。在三次电压控制中要充分考虑到协调的因素,利用了整个系统的信息来进行优化计算,一般来说它的时间常数在十几分钟到小时级。
在以往的模型研究中,AVC的一次电压控制(发电机的自动电压调节器AVR、有载调压分接头OLTC、可投切的电容器等)模型研究较多,同时仿真建模方法比较成熟。本发明主要对二次电压控制模型进行详细建模,同时建立二次电压控制与一次电压控制之间的接口,同时预留三次电压控制的接口,本发明对研究AVC对电压稳定的影响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建模方法,可以方便的考虑中长期动态中的影响,又模拟了紧急电压控制模式,适用于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同时,还考虑了二次电压控制与一次电压控制之间的接口。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建模方法,对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二次电压控制进行建模,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样点路采样母线电压Vp
(2):判断所述电压Vp与电压目标值Vp ref差值ΔV是否小于死区电压值,若是则返回(1),否则进入步骤(3);
(3)判断所述电压Vp是否越限,若不越限则进入正常电压控制模式,若发生越限则切换到紧急电压控制模式;
(4):确认进入正常电压控制模式还是紧急电压控制模式,判断所述电力系统执行时间是否超过控制时间间隔,并计算各发电机无功功率的目标值;
(5):计算各发电节点的灵敏度Spg和Svg,且计算:ΔVp=SpgΔQg和ΔVg=SvgΔQg;其中ΔVp为主导节点电压的变化;ΔQg为每台机组的无功出力变化;ΔVg为发电厂高压侧母线电压的变化;Spg为每台机组的无功出力对区域主导节点电压幅值的灵敏度;Svg为每台机组的无功出力对发电厂高压侧母线电压的灵敏度;
(6):根据所述灵敏度Svg,计算发电机节点高压侧母线的电压目标值;
(7):模拟二级电压控制信号的计算时间和通信延时时间,判断是否超过控制时间间隔,如果小于控制时间间隔,则进入(8);如果大于等于控制时间间隔,则利用发电机与发电机高压侧母线之间的等效阻抗,计算发电机节点高压侧母线的电压目标值,进行一次电压控制;
(8):返回步骤(1)进行下一次采样。
其中,所述进入正常电压控制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①:计算当前时刻与上一次控制时刻之间的时间,若小于正常控制模式下的所述控制时间间隔,则跳过该采样点返回步骤(1);若大于等于正常控制模式下的控制时间间隔,则进行步骤②;
②:构造中枢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的二次模型,保证中枢母线电压等于设定值,求解得到各发电机无功功率的目标值。
其中,进入紧急电压控制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1>:计算当前时刻与上一次控制时刻之间的时间,若小于紧急控制模式下的控制时间间隔,则跳过该采样点返回步骤(1);若大于等于紧急控制模式下的控制时间间隔,则进行步骤<2>;
<2>:构造中枢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的二次规划模型,保证中枢母线电压不超过越限值,求解得到各发电机无功功率的目标值。
其中,所述步骤(7)利用发电机端与发电机高压侧母线之间的等效阻抗,计算得到发电机端电压和发电机高压侧母线电压之间的关系,实现二次电压控制与一次电压控制之间的接口。
其中,所述灵敏度Spg和灵敏度Svg的计算通过对PQ分解法潮流计算中的B″矩阵进行求逆得到。
其中,所述控制时间间隔是指所述电力系统的每条控制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
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考虑了自动电压控制中的控制模式,以及电力系统稳定仿真的算法特点,提出了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实现方法。该模型可以正常模拟二次电压控制中的正常模式和紧急模式;实现了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过程,使得该模型可以分析自动电压控制在机电暂态和中长期动态中的影响。同时,该模型还可以模拟二次电压控制与一次电压控制之间的接口;适于电力系统机电暂态及中长期动态的全过程仿真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电压控制AVC模型二次电压控制的示意图;
图2为模型中死区的传递函数框图;
图3为发电机端电压和发电机高压侧母线电压计算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出了模拟自动电压控制(AVC)系统模型,主要包含二次电压控制模型,以及与一次电压控制的接口部分,如附图1。该模型结构合理,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可以正确模拟正常电压控制和紧急电压控制,以及两者的切换。附图1为本发明的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传递函数框图。
自动电压控制(AVC)系统的二次电压控制主要两种控制模式:正常控制模式和紧急控制模式。正常控制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中枢母线电压等于设定值;紧急控制模式是在电压越限情况发生时,主要目的是将电压拉回到限值之内。仿真模型包含死区环节、正常控制模式、紧急控制模式、模式切换、与一次电压控制接口等部分。
1)死区环节说明
附图1中存在的死区环节的含义如附图2所示,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为环节输入值;Y为环节输出值;EPCO为死区值。死区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AVC系统的频繁动作。
2)正常控制模式
正常控制模式主要目的是保证中枢母线电压等于设定值,一般通过在控制中心求解以中枢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的二次规划模型实现。正常模式下二次电压控制的时间常数为几十秒到分钟级,即以几分钟为周期控制中心采集所有中枢母线和关键母线电压值,以及参与二次电压控制的控制机组的母线电压和有功/无功出力,求解以中枢母线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的二次规划模型,得到发电机无功出力(即无功功率)的调节量,然后通过改变发电机的自动电压调节器(AVR)的机端电压设定值(Vref)来调节发电机的无功出力,控制暂态过程由一次电压控制器完成。
二次电压控制的目标函数具有二次规划的形式,具体如下:
min &Delta;Q g f = W p | | V p - V p ref + S pg &Delta; Q g | | 2 + W q | | &Theta; g | | 2 - - - ( 1 )
其中,Qg表示控制发电机当前无功出力;Vp表示主导母线当前电压和设定电压;Spg和Svg为灵敏度矩阵,且满足:ΔVp=SpgΔQg,ΔVg=SvgΔQg。控制变量为发电机无功出力的调节量ΔQg
Wp和Wq为权重系数。Θg为控制发电机无功裕度向量,其第i个分量为:
&Theta; gi = &Delta; Q gi + k ( Q gi - Q gi min ) RQ gi - - - ( 2 )
上式中,k和RQgi为影响无功参与因子的参数,具有如下含义:
(a)k=1,RQgi=Qgi max-Qgi时,表示无功参与因子根据当前无功出力和该机组无功调节容量进行计算,此时的参与因子表示发电机无功出力比例,对于某台发电机,无功出力比例越小,说明无功裕度越大,而以平方和的形式出现,将促使各发电机向无功出力更均衡的方向发展;
(b)k=0,RQgi=Qgi max-Qgi时,表示无功参与因子与该机组无功调节容量成反比,此时无功协调向量实际上考虑的是从当前运行点出发,无功调整量最小,不过无功调整量根据机组无功调节容量进行分配,在灵敏度相同的前提下,无功调节容量越大的机组,承担的无功调整量越大;
(c)k=0,RQgi=1时,表示无功参与因子与机组无功调节容量无关且无功协调向量考虑无功调整量最小,此时机组承担的无功调整量仅与灵敏度相关,灵敏度较大的机组应承担较大的无功调整量。
3)紧急控制模式
在负荷陡升、陡降,或者电网出现事故后,可能出现局部地区的电压越限情况,如何快速将电压拉回到限值之内以保证电压合格成为电压控制的首要任务,而网损优化的目标其次。为此,在协调二次电压控制模型中需要电压校正模块,其目标是用最小的控制量来实现越限母线重新满足电压约束。
考虑到校正算法与无功优化算法的协调,电压校正应以调整发电机无功出力为主,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为辅,并联补偿设备尽量不动。具体地,先选择灵敏度最高的几台发电机进行校正,如果能够校正就不再使用变压器;如无法校正,则选择灵敏度最高的一台变压器进行校正计算,选择发电机作为变压器的辅助手段进行控制。
基于二次规划的电压校正模型如下:
min &Delta; Q g &Delta; Q g T K&Delta; Q g - - - ( 3 )
4)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包括:
| S vg &Delta;Q g | &le; &Delta; V g max - - - ( 4 )
V g min &le; V g + S vg &Delta; Q g &le; V g max - - - ( 5 )
V p min &le; V p + S pg &Delta; Q g &le; V p max - - - ( 6 )
V c min &le; V c + S cg &Delta; Q g &le; V c max - - - ( 7 )
Q g min &le; Q g + &Delta; Q g &le; Q g max - - - ( 8 )
其中,Vp min和Vp max分别表示主导母线电压下限和电压上限; 分别表示控制发电机无功出力下限和无功出力上限;Vg min、Vg max和ΔVg max分别表示发电机高压侧母线的电压下限、电压上限和允许的单步最大调整量;Vc、Vc min和Vc max分别表示越限母线当前的电压、电压下限和电压上限。Vg表示发电机的高压侧母线的电压;Scg表示越线母线的灵敏度矩阵。
为了防止控制操作对电网造成过大的波动,在每一步控制中都对控制步长有严格的限制。式(7)表示控制后Vg的调整量要小于允许的单步最大调整量ΔVg max
在二次电压控制的模型中,式(8)和式(9)保证了控制后不会导致Vg和Vp产生越限;对于其他一些比较重要的母线电压也可以类似的添加到约束条件中,如式(7)。式(11)保证了控制后发电机的无功出力不会越限。
5)二次电压控制与一次电压控制的接口
自动电压控制AVC模型中的一次电压控制为本地控制,只用到本地的信息。发电机在接收二次电压控制下发的发电机高压侧母线电压控制目标值后,向发电机的励磁系统AVR发送增减磁信号,以调节发电机无功出力,使电厂变高侧母线(节点)电压达到控制目标值,实现发电机的电压无功自动控制。
AVC二次电压控制得到的输出信号是发电机高压侧母线的电压控制目标值,在发电机励磁系统建模时需要将发电机机端电压折算到发电机高压侧母线,如图3所示,此时,Vref是发电机高压侧母线的电压控制目标值。其中,Rc、Xc是发电厂与系统之间的等值阻抗,一般采用机组调试期间的测试结果。
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的时域法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计算是时域法仿真中的一个计算环节。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样主导母线当前电压Vp,该电压作为自动电压控制的控制值。
(2):分析主导母线当前电压Vp与电压目标值的差值ΔVp是否小于死区的值,若小于死区的值,则返回步骤(1)进行下一次循环,否则进入步骤(3);
(3):判断所述电压Vp是否越限若不越限则进入正常电压控制模式,若发生越限,则切换到紧急电压控制模式。此步是正常电压控制模式和紧急电压控制模式的切换关键,正常电压模式的控制周期较长,对中长期动态的影响大,紧急电压模式的控制周期较短,对机电暂态影响较大。合理的分析两种模式的切换对于模拟机电暂态和中长期动态具有很大意义。
(4):确认进入正常电压控制模式还是紧急电压控制模式,判断系统执行时刻间是否超过控制时间间隔,并计算各发电机无功功率的目标值;
进入正常电压控制模式,包含以下步骤:
①:计算当前时刻与上一次控制时刻之间的时间,若小于正常控制模式下的所述控制时间间隔,则跳过该采样点返回步骤(1);若大于等于正常控制模式下的控制时间间隔,则进行步骤②;
②:构造中枢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的二次模型,保证中枢母线电压等于设定值,求解得到各发电机无功功率的目标值。
进入紧急电压控制模式,包含以下步骤:
<1>:计算当前时刻与上一次控制时刻之间的时间,若小于紧急控制模式下的控制时间间隔,则跳过该采样点返回步骤(1);若大于等于紧急控制模式下的控制时间间隔,则进行步骤<2>;
<2>:构造中枢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的二次规划模型,保证中枢母线电压不超过越限值,求解得到各发电机无功功率的目标值。
本实施例中各模式下的发电机无功功率的目标值最关键的是构造二次规划问题,这里采用有效集法(active set method)进行求解。二次规划的有效集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每次迭代中以已知的可行点为起点,将在该点起作用的不等式约束转化为等式约束,进而求解在此约束下的目标函数,其他约束暂时不管,求得新的比较好的可行点后再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求得最优解。
本实施例分为:A.电厂无功功率目标值计算
当发电厂AVC子站接收到主站下发的电压目标值 后,将其折算为对应的需向系统送出的无功功率目标值 无功电压控制的迭代关系为:
Q ref ( k + 1 ) = U ref ( k + 1 ) ( U ref ( k + 1 ) - U ( k ) X + Q ( k ) U ( k ) ) - - - ( 9 )
式中,U(k)为发电厂高压侧母线当前电压,Q(k)为当前发电厂向系统注入的无功功率。
B.各机组无功功率目标值计算
以各发电机无功裕度(无功出力占机组无功上下限差值的百分比)相等分配原则为例,电厂中参与调节的第m台机组无功出力的目标值 计算如下:
Q ref , m ( k + 1 ) = Q min , m + ( Q max , m - Q min , m ) Q ref ( k + 1 ) - &Sigma; m Q min , m &Sigma; m ( Q max , m - Q min , m ) - - - ( 10 )
(5):计算各发电节点的灵敏度Spg和Svg,且计算:ΔVp=SpgΔQg,ΔVg=SvgΔQg。对于某一个分区内参与自动电压控制的发电机组,可以认为该发电机组与普通负荷相同,均为PQ节点。在分区内PQ节点对应的无功潮流方程f(x,u)=0中,状态变量x为PQ节点的电压幅值VPQ,控制变量u=[QPQ,VPV],其中QPQ为PQ节点的无功注入,VPV为PV节点的电压幅值。因此,协调二级电压控制和电压校正控制优化模型中所涉及的灵敏度矩阵B″可求取如下:
&PartialD; x &PartialD; u = - ( &PartialD; f &PartialD; x ) - 1 &PartialD; f &PartialD; u - - - ( 11 )
具体而言,灵敏度矩阵Svg和Spg可以通过对PQ分解法潮流计算中的B″矩阵进行求逆得到。
(6):利用灵敏度Svg,求得发电机节点高压侧母线的电压目标值;
(7):模拟二级电压控制信号的计算时间和通信延时时间,在达到控制时间间隔后,利用发电机与发电机高压侧母线之间的等效阻抗,计算发电机节点高压侧母线的电压目标值,进行一次控制;控制时间间隔是指所述电力系统的每条控制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其具体由系统设定。
(8):返回步骤(1)进行下一次采样。
综上所述,依照本发明的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实现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可以方便地模拟AVC系统的一次和二次调节,能够应用于电力系统暂态及中长期动态的全过程动态稳定仿真。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建模方法,对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二次电压控制进行建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样点路采样母线电压Vp
(2):判断所述电压Vp与电压目标值Vp ref差值ΔV是否小于死区电压值,若是则返回(1),否则进入步骤(3);
(3)判断所述电压Vp是否越限,若不越限则进入正常电压控制模式,若发生越限则切换到紧急电压控制模式;
(4):确认进入正常电压控制模式还是紧急电压控制模式,判断所述电力系统执行时间是否超过控制时间间隔,并计算各发电机无功功率的目标值;
(5):计算各发电节点的灵敏度Spg和Svg,且计算:ΔVp=SpgΔQg和ΔVg=SvgΔQg;其中ΔVp为主导节点电压的变化;ΔQg为每台机组的无功出力变化;ΔVg为发电厂高压侧母线电压的变化;Spg为每台机组的无功出力对区域主导节点电压幅值的灵敏度;Svg为每台机组的无功出力对发电厂高压侧母线电压的灵敏度;
(6):根据所述灵敏度Svg,计算发电机节点高压侧母线的电压目标值;
(7):模拟二级电压控制信号的计算时间和通信延时时间,判断是否超过控制时间间隔,如果小于控制时间间隔,则进入(8);如果大于等于控制时间间隔,则利用发电机与发电机高压侧母线之间的等效阻抗,计算发电机节点高压侧母线的电压目标值,进行一次电压控制;
(8):返回步骤(1)进行下一次采样;
所述步骤(7)利用发电机端与发电机高压侧母线之间的等效阻抗,计算得到发电机端电压和发电机高压侧母线电压之间的关系,实现二次电压控制与一次电压控制之间的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正常电压控制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①:计算当前时刻与上一次控制时刻之间的时间,若小于正常控制模式下的所述控制时间间隔,则跳过该采样点返回步骤(1);若大于等于正常控制模式下的控制时间间隔,则进行步骤②;
②:构造中枢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的二次模型,保证中枢母线电压等于设定值,求解得到各发电机无功功率的目标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紧急电压控制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1>:计算当前时刻与上一次控制时刻之间的时间,若小于紧急控制模式下的控制时间间隔,则跳过该采样点返回步骤(1);若大于等于紧急控制模式下的控制时间间隔,则进行步骤<2>;
<2>:构造中枢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的二次规划模型,保证中枢母线电压不超过越限值,求解得到各发电机无功功率的目标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敏度Spg和灵敏度Svg的计算通过对PQ分解法潮流计算中的B"矩阵进行求逆得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时间间隔是指所述电力系统的每条控制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
CN201210181177.7A 2012-06-04 2012-06-04 一种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建模方法 Active CN102708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81177.7A CN102708261B (zh) 2012-06-04 2012-06-04 一种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81177.7A CN102708261B (zh) 2012-06-04 2012-06-04 一种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8261A CN102708261A (zh) 2012-10-03
CN102708261B true CN102708261B (zh) 2016-08-10

Family

ID=4690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1177.7A Active CN102708261B (zh) 2012-06-04 2012-06-04 一种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082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9743B (zh) * 2013-03-25 2015-01-21 山东大学 基于风电功率波动概率特性的主导节点选择方法
CN103513648B (zh) * 2013-09-13 2015-09-16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控制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114A (zh) * 2008-01-11 2008-09-17 清华大学 基于协调约束实时更新的电厂与变电站协调电压控制方法
CN101917002A (zh) * 2010-07-16 2010-12-15 清华大学 基于特高压电网联络线运行状态的电压控制方法
CN102170136A (zh) * 2011-04-25 2011-08-31 贵州电力调度通信局 电厂电压无功主辅双指令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114A (zh) * 2008-01-11 2008-09-17 清华大学 基于协调约束实时更新的电厂与变电站协调电压控制方法
CN101917002A (zh) * 2010-07-16 2010-12-15 清华大学 基于特高压电网联络线运行状态的电压控制方法
CN102170136A (zh) * 2011-04-25 2011-08-31 贵州电力调度通信局 电厂电压无功主辅双指令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明波等.考虑暂态电压稳定的二级电压紧急控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第39卷(第08期),全文. *
李健.AVC体系下的长期电压稳定仿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1,(第12期),第38页第1-4段. *
郭庆来等.江苏电网AVC主站系统的研究和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第28卷(第22期),全文. *
高强.AVC体系下的暂态电压稳定紧急控制与仿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1,(第12期),第25页第1-2段,第2段第1-5行,第26页第1段,第27页第1段第2-4行,第28页第1段,倒数第1-2段,第29页第2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8261A (zh)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ukwu et al. Real-time management of power systems with V2G facility for smart-grid applications
Beerten et al. Analysis of power sharing and voltage deviations in droop-controlled DC grids
Azzouz et al. Real-time fuzzy voltage regulation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corporating high penetration of renewable sources
CN103903058A (zh) 一种智能配电网高效运行评估方法
CN103401272B (zh) 基于区域协调的光伏电站并网电压控制方法
CN108777493B (zh) 一种基于灵敏度矩阵的低压微网二次电压控制方法
CN105515012A (zh) 一种储能参与电力系统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02793B (zh) 一种基于一次调频限制的电网频率稳定仿真方法
CN106786715A (zh) 一种多端vsc‑hvdc系统下垂控制系数确定方法
Selim et al. Fast quasi‐static time‐series analysis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 of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systems
Zhang et al. Smoothing tie-line power fluctuations for industrial microgrids by demand side control: An output regulation approach
Bedawy et al. An effective coordination strategy for voltage regulation in distribution system containing high intermittent photovoltaic penetrations
Rezvani et al. Interaction of transmission-distribution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DER Units–Co-simulation approach
CN105024390A (zh)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微网电池储能系统调频控制方法
Zhang et al. Online frequency security assessment based on analytical model considering limiting modules
CN102708261B (zh) 一种电力系统仿真中自动电压控制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2904265B (zh) 一种基于区间潮流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6684882A (zh) 一种avc子站技术性能检定方法
CN103887800A (zh) 基于能量裕度约束的电压在线协调控制方法
CN105071397A (zh) 风电外送的多类型无功补偿设备的协调无功电压控制方法
CN105262112B (zh) 风电场集群式静止型无功补偿装置控制方法
CN107069757A (zh) 一种混合多馈入直流系统二级电压控制方法
CN103996149A (zh) 一种基于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区域电网风电布局分析方法
Ando et al. A Planned Power Generation for Battery-Assisted Photovoltaic System Using Short-Term Forecast
KR102391467B1 (ko) Lvrt 및 hvrt 모의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