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0795A - 周转筐 - Google Patents

周转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0795A
CN102700795A CN2012101902032A CN201210190203A CN102700795A CN 102700795 A CN102700795 A CN 102700795A CN 2012101902032 A CN2012101902032 A CN 2012101902032A CN 201210190203 A CN201210190203 A CN 201210190203A CN 102700795 A CN102700795 A CN 102700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ody
pair
linkage section
pressure pin
bas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02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法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CITY FADONG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CITY FADONG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CITY FADONG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CITY FADONG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902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007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00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07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周转筐,属于商业设施技术领域。包括筐体,设置在筐体的一对第一壁体的两端的各一个托杆,特点:在一对第一壁体的两端的上部各构成有连接段隐匿槽,在其中一槽壁上开设连接段枢转轴孔,在连接段隐匿槽的槽口部位构成支撑脚座,托杆的两端各构成有连接段,在连接段的一侧构成枢转轴头、另一侧构成支撑脚,在一对第一、第二壁体的中部或上部各构成有第一、第二叠置挡翼,底壁体在对应一对第一、第二壁体的两侧的底部各延伸有第一、第二底沿,在各第一底沿的两端各构成有托杆容纳凹槽。优点:不易遭受外力致损;不会出现枢转连接处的分脱现象;有助于保护枢转轴头;有助于增进观瞻效果;避免压损筐内物品;节约运输和仓储成本。

Description

周转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商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周转筐
背景技术
周转筐还习惯称为周转盘,甚至还称为转运盘,等等。在并不限于例举的诸如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和物流行业广为使用,并且在并不限于举及的诸如食品生产厂商、净菜加工行业和轻工产品生产行业等广为使用。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周转筐的技术信息,如授权公告号CN2379003Y公开有“可折叠盛物周转筐”,该专利方案由于能将筐体折叠,因而在空筐存储与周转运输中可以节省空间和运力并且节省运输成本,但是结构相对复杂并且容易因反复折叠而产生的疲劳致损,尤其是当放置物品后处于堆垛状态时容易塌陷和/或上层筐相对于下层筐滑脱,轻则损及放置于筐内的产品,严重时会引发事故。又如CN2611302Y推荐有“周转筐”,该专利方案的长处在于:在空载时,上、下周转筐可同向多层套叠堆放,欠缺在于:当放置物品后如果叠置,那么上层筐会损坏即压坏位于下层筐内的产品,因而无法满足盛物后的叠置,然而在场所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将放置物品后的周转筐摊放,那么无疑会增大占地面积,并且纵使在场所空间允许的前提下,往往也不希望以地毯式放置。
典型如授权公告号CN201046794Y提供的“叠套式周转箱”,该专利方案由于在左右壁上均构成有内外膨出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C字形的叠套竖槽,和在筐体的两端上部各构成有一对凸片柱,及在筐体的两端的底部各构成有一对片柱缝,因此当筐体彼此叠置时,上层框体的片柱缝与下层筐体上的凸片柱之间能体现出榫卯效应,于是在堆垛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不太会出现坍塌情形。但是,这种结构不利于空筐状态下的储存与周转运输,因此筐与筐之间无法满足空筐时的旨在缩小体积的叠套要求。
更为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1784844U公告的“一种框篮”,该专利方案的结构特征为:整体形状呈锥台体并且在上部的两端各有一可枢转的把手,由于在筐体的底壁的两端各构成有一对凹槽,当堆垛时把手便演变为用于支承上部的框篮的托杆,因而客观地体现了说明书第0018段至0023段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弊端:其一,易导致兼有前述的托杆作用的把手(以下称托杆)损坏,因为在非使用状态下托杆翻转并耷拉在筐体的外壁上,于是当遭受外力撞击时会出现断裂情形,使提拿功能以及堆垛功能丧失;其二,托杆与筐体的枢转处较为脆弱,更具体地讲,专利所称的连接段与筐体的枢接点的部位存在两种不希望出现然而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形,一是连接段与枢转点分脱,即脱臼,二是连接段断裂;其三,当筐体内放置物品后进行堆叠(堆垛)时,受力部分毫无疑问为长杆,然而在长杆受力时势必将作用力施加至连接段与筐体的枢接点部位,于是枢接点部位会因杠杆原理的作用形式而遭到破坏;其四,由于一对托杆为外露式或称外置式(外翻式),因而有损观瞻。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起到对托杆的良好保护作用而藉以避免遭受外力致损、有利于显著改善托杆与筐体之间的枢转连接效果而藉以杜绝在枢转连接处出现分脱、有益于保障在满筐堆垛时托杆的受力不转嫁至连接段与筐体的枢接点而藉以避免枢接点损坏和有便于增进托杆与筐体上沿的配合效果而藉以避免影响观瞻的周转筐。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周转筐,包括由一对彼此面对面的第一壁体以及一对同样彼此面对面的第二壁体共同围绕一底壁体的四周围合成上部敞口的并且自上部朝向底壁体收缩而构成为锥台体的筐体,枢轴设置在所述的一对第一壁体的两端的各一个托杆,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第一壁体的两端的上部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连接段隐匿槽,在连接段隐匿槽的一对槽壁中的任择一个槽壁上并且位于槽壁的下部开设有一与连接段隐匿槽相通的连接段枢转轴孔,并且在连接段隐匿槽的槽口部位构成有一支撑脚座,该支撑脚座在所述槽口的位置处于远离所述的第二壁体的部位,所述的托杆的两端各构成有一连接段,连接段置入于所述的连接段隐匿槽内,在该连接段上并且朝向所述连接段枢转轴孔的一侧构成有一枢转轴头,该枢转轴头探入连接段枢转轴孔内,而在连接段朝向所述支撑脚座的一侧构成有一支撑脚,当所述托杆朝向所述第二壁体的方向扳展时,该托杆搁置在第二壁体的上边沿上,而当托杆朝向所述支撑脚座的方向扳展时,托杆处于腾空状态并且所述的支撑脚支承在支撑脚座上,其中:在所述的一对第一壁体的高度方向的中部或上部并且位于外壁上各构成有一突出于第一壁体的表面的第一叠置挡翼,而在所述的一对第二壁体的高度方向的中部或上部并且位于外壁上各构成有一突出于第二壁体的表面的第二叠置挡翼,第一、第二叠置挡翼彼此接合,所述底壁体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一壁体的两侧的底部各延伸有一第一底沿,而底壁体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二壁体的两侧的底部各延伸有一第二底沿,第一、第二底沿彼此接合,并且在各第一底沿的两端各构成有一用于与相邻的周转筐的托杆相配合的托杆容纳凹槽。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段隐匿槽的宽度是与所述的连接段的厚度相适应的,而连接段隐匿槽的深度是与连接段的长度相适配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段枢转轴孔为朝着所述的第二壁体的方向逐渐扩大的异形孔。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二底沿的两端各构成有托杆容纳备用凹槽。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第一壁体是封闭或镂空的,所述的底壁体是封闭或镂空的,所述的一对第二壁体同样是封闭或镂空的。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一对第一壁体为镂空的壁体时,则在第一壁体上间隔开设有第一透孔;当所述的第二壁体为镂空的壁体时,则在第二壁体上间隔开设有第二透孔,当所述的底壁体为镂空的壁体时,则在底壁体上间隔开设有第三透孔。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第一壁体的外壁上各构成有补强肋,补强肋与所述的第一叠置挡翼连接。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第二壁体的外壁上各以间隔状态构成有突起于第二壁体的表面的一组叠箱脚,各叠箱脚延伸至所述的第二底沿。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托杆容纳凹槽的形状呈U字形、V字形或C字形。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托杆容纳备用凹槽的形状呈U字形、V字形或C字形。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当托杆向第二壁体的方向扳展后可贴靠在第二壁体的上边沿上,因而不易遭受外力致损;由于托杆的连接段处于连接段隐匿槽内并且连接段的枢转轴头与墙壁的连接段枢转轴孔枢轴配合,因而不会出现枢转连接处的分脱现象;由于支撑脚能与支撑脚座相配合,因此在满筐叠置时托杆的受力不会转嫁至枢转轴头而有助于保护枢转轴头;由于托杆可搁置贴靠于上边沿,因而能与第二壁体融合,有助于增进观瞻效果;由于在底壁体的一对第一底沿的两端各构成有与相邻周转筐的托杆相配合的托杆容纳凹槽,因而能满足满筐状态下的叠置要求而避免压损筐内物品;由于筐体为锥台体形状,因此可满足空筐状态下的叠置要求,以节约运输和仓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应用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应用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实施例:
敬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由塑料模制成型的筐体1,该筐体1由一对彼此面对面的第一壁体11、一对同样彼此面对面的第二壁体12和一底壁体13构成,以目前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一对第一壁体11可分别称为前、后壁体,而一对第二壁体12可称之为左、右壁体。由图所示,筐体1由一对第一、第二壁体11、12共同围绕底壁体13四周边缘部位围合成上部敞口并且自上部向下部即向底壁体13的方向收缩(窄缩)而构成为锥台体的形状。一对托杆2中的其中一个托杆2枢轴设置即可回转设置在一对第一壁体11的一端,而另一个托杆2则以相同方式设置在一对第一壁体11的另一端。
在一对第一壁体11的一端即左端及另一端即右端的上部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连接段隐匿槽111,在各连接段隐匿槽111的一对槽壁1111中的朝向外的一个槽壁1111上并且位于该槽壁1111的下部开设有一与连接段隐匿槽111相通的连接段枢转轴孔11111,该连接段枢转轴孔11111为朝着前述的第二壁体12的方向渐渐扩大的异形孔,也就是说该连接段枢转轴孔11111的一端小而另一端大,整体形状犹如人体器官的鼻子的形状,鉴此可以称为鼻形孔。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连接段枢转轴孔11111开设在一对槽壁111中的朝向筐体容腔的一侧的槽壁1111上,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性变化而依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前述的连接段隐匿槽111的槽口部位并且在槽口背离第二壁体12的一端构成有一平坦的支撑脚座1112。
在前述的一对第一壁体1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位于外壁上各构成有一突出于第一壁体11的表面的第一叠置挡翼112,而在前述的一对第二壁体12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位于外壁上同样各构成有一突出于第二壁体12的表面的第二叠置挡翼122,第一、第二叠置挡翼112、122彼此接合或称相互衔接。当然,第一叠置挡翼112也可位于第一壁体11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第二叠置挡翼122同例,即同样可以设计在位于第二壁体12的上部,这样可以在空筐叠置时更加节约空间。
当处于空筐状态例如处于周转和/或仓储状态,相邻筐体1叠置时,上面的筐体1通过前述的第一叠置挡翼112而搁置在下面的筐体1的一对第一壁体11的上边沿表面115上,并且上面的筐体1的第二叠置挡翼122则搁置在下面的筐体1的一对第二壁体12的上边沿121上。如此而可方便于周转状态下的空筐运输或仓储,以便减小体积,节约成本。
又,前述的一对第一壁体11朝向外的一侧的表面各构成有补强肋114,并且补强肋114与第一叠置挡翼112连接即衔接,同样,在一对第二叠置挡翼122上构成有用于增强第二叠置挡翼122的加强肋1221。
及,一对第一、第二壁体11、12以及底壁体13既可以是封闭的壁体,也可以是镂空的壁体,由于本实施例均选择后者,因此在一对第一壁体11上各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一透孔113,在一对第二壁体12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二透孔123,而在底壁体13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三透孔133。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一、第二壁体11、12和底壁体13在封闭与镂空之间的选择是依据筐体1所放物品的状况而确定的,例如当放置蔬菜之类的物品时,可选择镂空,当放置粉末或类似的货物时,则选择封闭。
还,前述的底壁体13在对应于一对第一壁体11的两侧的部位的底部各延伸有一底沿131,并且在各第一底沿131的两端开设有形状既可以是英文字母的U字形也可以是V字形,还可以是C字形的托杆容纳凹槽1311,至于择取何种形状,则应兼顾到托杆2的横截面形状,托杆容纳凹槽1311的位置与前述的托杆2在贴靠到支撑脚座1112的位置相对应,以便满足上面的筐体1与下面的筐体1的彼此之间的叠置要求。在这种状态下,表面筐体1内通常载有物品。
再,前述的底壁体13在前述的一对第二壁体12的底部各延伸有一第二底沿132,并且在第二底沿132的两端各构成有一形状如同对托杆空纳凹槽1311描述的托杆容纳备用凹槽1321。此外,在底壁体13的外壁上还构成有一组叠置脚134。
请继续见图1,前述的托杆2的两端各构成有一连接段21,该连接段21可动地插入前述的连接段隐匿槽111内,在连接段21向下端并且朝向前述的具有连接段枢转轴孔11111的槽壁111的一侧构成有一枢转轴头211,枢转轴头211与连接段枢转轴孔11111相配合,即置入到连接段枢转轴孔11111中。在连接段21的上端并且朝向前述的支撑脚座1112的一侧构成有一支撑脚212,该支撑脚212与支撑脚座1112相配合。前述的连接段隐匿槽111的宽度与连接段21的厚度相匹配,而连接段隐匿槽111的深度与连接段21的长度或称高度相适应。
当用手将托杆2朝向第二壁体12的方向扳展(扳动)时,并且直至使托杆2搁置在上边沿121上,因此相对于已有技术托杆2不会耷到第二壁体12外,从而可避免因外力而损及托杆;当托杆2朝着支撑脚座1112的方向扳展(扳动),则支撑脚212便支承在支撑脚座1112上,并且托杆2处于腾空状态对应于筐体1的容腔上方。
应用例1:
敬请参见图2,图2示意了将托杆2朝向支撑脚座1112的方向扳展并且支撑脚212支承于支撑脚座1112上的情形,在该状态下,可以将依需数量的周转筐叠置或称堆垛,各上面的一个筐体1的一对第一底沿131上的托杆容纳凹槽1311与托杆2相配合,即下面的周转筐的托杆2探入上面的周转筐的第一底沿131上的托杆容纳凹槽1311内。
应用例2:
敬请参见图3,图中示意了相邻周转筐的筐体1处于堆垛状态的情形,在图中虽然仅示出了两个,但仅仅是为了说明而择用的数量,因此依据举一反三之理完全能理解出将所需数量的周转筐彼此叠置(摞叠)。显然,该状态适合于筐体1内装有物品(或称货物),上层的筐体1不会压及下层的筐体1的货物。在该状态下,重力不会倾集到连接段21的枢转轴头211,因而不会出现损及枢转轴头211的情形。
应用例3:
敬请参见图4,示意了下部的筐体1的长度为上部的筐体1的宽度的两倍的情形,即两种筐体1的规格尺寸不同,上部的筐体1与下部的筐体1叠置时相对应用例2而言转过90°,从而使上部筐体1的底壁体13的第二底沿132上的前述托杆容纳备用凹槽1321与下部的筐体1的一对托杆2中的其中一个托杆2相配合,从而使上部筐体1的一侧与托杆2相配合,而另一侧则由前述的叠置脚134支承在下部的筐体1的一对第一壁体11的上边沿表面115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全面地克服了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所述的欠缺,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并且实事求是地体现了申请人在技术效果栏中提及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周转筐,包括由一对彼此面对面的第一壁体(11)以及一对同样彼此面对面的第二壁体(12)共同围绕一底壁体(13)的四周围合成上部敞口的并且自上部朝向底壁体(13)收缩而构成为锥台体的筐体(1),枢轴设置在所述的一对第一壁体(11)的两端的各一个托杆(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第一壁体(11)的两端的上部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连接段隐匿槽(111),在连接段隐匿槽(111)的一对槽壁(1111)中的任择一个槽壁(1111)上并且位于槽壁(1111)的下部开设有一与连接段隐匿槽(111)相通的连接段枢转轴孔(11111),并且在连接段隐匿槽(111)的槽口部位构成有一支撑脚座(1112),该支撑脚座(1112)在所述槽口的位置处于远离所述的第二壁体(12)的部位,所述的托杆(2)的两端各构成有一连接段(21),连接段(21)置入于所述的连接段隐匿槽(111)内,在该连接段(21)上并且朝向所述连接段枢转轴孔(11111)的一侧构成有一枢转轴头(211),该枢转轴头(211)探入连接段枢转轴孔(11111)内,而在连接段(21)朝向所述支撑脚座(1112)的一侧构成有一支撑脚(212),当所述托杆(2)朝向所述第二壁体(12)的方向扳展时,该托杆(2)搁置在第二壁体(12)的上边沿(121)上,而当托杆(2)朝向所述支撑脚座(1112)的方向扳展时,托杆(2)处于腾空状态并且所述的支撑脚(212)支承在支撑脚座(1112)上,其中:在所述的一对第一壁体(1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或上部并且位于外壁上各构成有一突出于第一壁体(11)的表面的第一叠置挡翼(112),而在所述的一对第二壁体(12)的高度方向的中部或上部并且位于外壁上各构成有一突出于第二壁体(12)的表面的第二叠置挡翼(122),第一、第二叠置挡翼(112、122)彼此接合,所述底壁体(13)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一壁体(11)的两侧的底部各延伸有一第一底沿(131),而底壁体(13)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二壁体(12)的两侧的底部各延伸有一第二底沿(132),第一、第二底沿(131、132)彼此接合,并且在各第一底沿(131)的两端各构成有一用于与相邻的周转筐的托杆(2)相配合的托杆容纳凹槽(1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转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段隐匿槽(111)的宽度是与所述的连接段(21)的厚度相适应的,而连接段隐匿槽(111)的深度是与连接段(21)的长度相适配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转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段枢转轴孔(11111)为朝着所述的第二壁体(12)的方向逐渐扩大的异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转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二底沿(132)的两端各构成有托杆容纳备用凹槽(13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转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第一壁体(11)是封闭或镂空的,所述的底壁体(13)是封闭或镂空的,所述的一对第二壁体(12)同样是封闭或镂空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周转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一对第一壁体(11)为镂空的壁体时,则在第一壁体(11)上间隔开设有第一透孔(113);当所述的第二壁体(12)为镂空的壁体时,则在第二壁体(12)上间隔开设有第二透孔(123),当所述的底壁体(13)为镂空的壁体时,则在底壁体(13)上间隔开设有第三透孔(1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转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第一壁体(11)的外壁上各构成有补强肋(114),补强肋(114)与所述的第一叠置挡翼(11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转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第二壁体(12)的外壁上各以间隔状态构成有突起于第二壁体(12)的表面的一组叠箱脚(134),各叠箱脚(134)延伸至所述的第二底沿(1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转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杆容纳凹槽(1311)的形状呈U字形、V字形或C字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周转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杆容纳备用凹槽(1321)的形状呈U字形、V字形或C字形
CN2012101902032A 2012-06-11 2012-06-11 周转筐 Pending CN1027007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902032A CN102700795A (zh) 2012-06-11 2012-06-11 周转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902032A CN102700795A (zh) 2012-06-11 2012-06-11 周转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0795A true CN102700795A (zh) 2012-10-03

Family

ID=46893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02032A Pending CN102700795A (zh) 2012-06-11 2012-06-11 周转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007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8103A (zh) * 2014-11-28 2015-04-22 苏州速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间距可调的储物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3423A1 (en) * 2004-05-25 2005-12-01 Hassell Jon P Portable storage container
EP2228313A1 (en) * 2009-03-13 2010-09-15 Rehrig Pacific Company Multi-position stackable container
CN202642273U (zh) * 2012-06-11 2013-01-02 常熟市发东塑业有限公司 周转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3423A1 (en) * 2004-05-25 2005-12-01 Hassell Jon P Portable storage container
EP2228313A1 (en) * 2009-03-13 2010-09-15 Rehrig Pacific Company Multi-position stackable container
CN202642273U (zh) * 2012-06-11 2013-01-02 常熟市发东塑业有限公司 周转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8103A (zh) * 2014-11-28 2015-04-22 苏州速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间距可调的储物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664731S1 (en) Expandable mobile display sales cart
US10524589B2 (en) Ship flat hutch with auto bottom
US20110115177A1 (en) Transportation cart
US20100108623A1 (en) Folding shelf display
CN202642273U (zh) 周转筐
CN102717950A (zh) 货物周转筐
EP1729974A1 (en) Nesting and stacking document sorter
CN201834288U (zh) 一种折叠式网箱
US20060213807A1 (en) Configurable display container
CN102740742B (zh) 用于输送和展示容器的底座设备
CN102700795A (zh) 周转筐
US20080053867A1 (en) Display for sheet goods
CN103395538A (zh) 可折叠重载式周转箱
CN202642321U (zh) 货物周转筐
US20160167828A1 (en) Rigid container
CN201678106U (zh) 可拆叠式储运货架
US20120248050A1 (en) Reusable and Stackable Merchandise Racks
CN203428131U (zh) 高抗压多柱展示盒
JP5926967B2 (ja) 物品陳列什器
US20090301980A1 (en) Storing System
CN204916438U (zh) 一种兼有展示功能的包装盒
CN201088352Y (zh) 一种纸质展示货架
NL2003144C2 (en) A display unit and blanks for forming said unit.
CN203047658U (zh) 型钢管材组合转运货架
CA2915752C (fr) Bouteille empilable a goulot surele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