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3868A - 热开关、安装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开关、安装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3868A
CN102693868A CN2011104096476A CN201110409647A CN102693868A CN 102693868 A CN102693868 A CN 102693868A CN 2011104096476 A CN2011104096476 A CN 2011104096476A CN 201110409647 A CN201110409647 A CN 201110409647A CN 102693868 A CN102693868 A CN 102693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ain body
contact
holding member
f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96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93868B (zh
Inventor
斋藤克哉
广井敦之
三桥利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93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3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93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38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34Means for transmitting heat thereto, e.g. capsule remote from contact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3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vertic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04Bases; Housings; Mountings
    • H01H37/043Mountings on controlled apparatu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Thermally Actuated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开关、安装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热开关包括:主体,其包括一对电极,并且插入到形成在安装部分上的插孔内,以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分上;移位部件,其被保持在所述主体上,并且根据温度变化而移位;同步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且在所述移位部件移位时使所述一对电极中的一个触点与所述一对电极中的另一个触点分离;以及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且限制所述主体与所述插孔的分离。

Description

热开关、安装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开关、安装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JP-A-10-21806(专利文献1)披露了以下构造。即,JP-A-10-21806披露了一种小型高质量的热防护开关,其中具有定位形状的固定接触板和可动接触板从盒子的比固定接触板的平面部大得足够多的开口部处叠置并装配进盒子中,该盒子具有定位形状和开口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旨在抑制在操作热开关然后使热开关与安装部分离之后所执行的不适当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热开关包括:主体,其插入到形成在安装部分上的插孔内以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分上,所述主体包括一对电极;移位部件,其被保持在所述主体上,并且根据温度变化而移位;同步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且在所述移位部件移位的同时使所述一对电极中的一个触点与所述一对电极中的另一个触点分离;以及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且限制所述主体与所述插孔的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热开关中,所述主体可以包括壳体和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将所述移位部件保持在所述壳体与所述保持部件之间;并且所述限制部分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上,并且当预定载荷施加在所述限制部分上时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壳体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安装结构包括:装置壳体,在所述装置壳体内设置有加热部件,并且在所述装置壳体中设置有插孔;热开关,其包括主体、移位部件和同步部件,所述主体包括一对电极并且插在所述插孔内以安装在所述装置壳体上,所述移位部件被保持在所述主体上并且根据温度变化而移位,所述同步部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且在所述移位部件移位的同时使所述一对电极中的一个触点与所述一对电极中的另一个触点分离;以及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或所述主体上,并且限制所述主体与所述插孔的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安装结构中,所述主体可以包括壳体和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将所述移位部件保持在所述壳体与所述保持部件之间;并且所述限制部分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上,并且当预定载荷施加在所述限制部分上时所述保持部件可以与所述壳体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将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加热部件,其作为对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电路,其将电力供应至所述加热部件;以及根据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一对电极设置在所述电路中,所述移位部件根据由来自所述加热部件的辐射热所引起的温度变化而移位,并且所述一个触点与所述另一个触点分离,从而所述热开关中断所述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其将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形成的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没有设置根据该构造的限制部分的情形相比,可以抑制在操作热开关并使热开关与安装部分离之后所执行的不适当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没有设置该构造的情形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在操作热开关并使热开关与安装部分离之后所执行的不适当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没有设置根据该构造的限制部分的情形相比,可以抑制在操作热开关并使热开关与安装部分离之后所执行的不适当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没有设置该构造的情形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在操作热开关并使热开关与安装部分离之后所执行的不适当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没有设置根据该构造的安装结构的情形相比,可以抑制在操作热开关并使热开关与安装部分离之后所执行的不适当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没有设置根据该构造的定影装置的情形相比,可以抑制在操作热开关并使热开关与安装部分离之后所执行的不适当动作。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恒温器的外观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沿图3中的线4-4截取的剖视图,图4A示出了当加热辊(定影装置的壳体内部)的温度在预定温度范围(正常操作温度)内时的恒温器,图4B示出了当加热辊的温度(定影装置的壳体内部)超过预定温度(正常操作温度)时的恒温器;
图5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安装有恒温器的安装表面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用于将恒温器安装在定影装置上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盖体的折返部分的形成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变型例用于将恒温器安装在定影装置上的安装结构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型例用于将恒温器安装在定影装置上的安装结构的构造的示意图;以及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根据第三变型例用于将恒温器安装在定影装置上的安装结构的构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实例。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
首先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图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同时,图1所示的“向上”箭头指向竖直方向上的上侧。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容纳有各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内设置有:容纳部分12,其容纳有诸如纸张等记录介质P;图像形成部分14,其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定影装置60,其将由图像形成部分14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P;传送部分16,其将记录介质P从容纳部分12传送到图像形成部分14;控制器20,其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个部分的操作;以及电源部分21,其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个部分供应电力。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的上部设置有排纸部分18,经图像形成部分14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该排纸部分18上。
图像形成部分14包括:图像形成单元22Y、22M、22C和22K(在下文中,用22Y至22K表示),其形成颜色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对应的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带24,由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24上;一次转印辊26,其将由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4上;以及二次转印辊28,其将由一次转印辊26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4上的色调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4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此外,图像形成部分14不限于上述构造,而是可以具有其它构造,只要能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即可。
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竖直方向上的中部并排布置成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此外,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均包括朝一个方向(例如,朝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感光体32。此外,由于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具有类似的构造,所以图1中省略了图像形成单元22M、22C和22K的各个部件的附图标记。
在感光体32的旋转方向上围绕每个感光体32从上游侧依次设置有:作为充电装置实例的充电辊23,其给感光体32充电;曝光装置36,其通过使由充电辊23充电的感光体32曝光,而在感光体32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38,其通过使由曝光装置36形成在感光体3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来形成色调剂图像;以及去除部件40,其与感光体32相接触,以去除残留在感光体32上的色调剂。
曝光装置36基于从控制器20发送来的图像信号形成静电潜像。作为从控制器20发送来的图像信号,例如,可以是控制器20从外部装置获取的图像信号。
显影装置38包括:显影剂供应体38A,其向感光体32供应显影剂;以及多个运送部件38B,其运送要供应给显影剂供应体38A的显影剂,并且同时搅拌这些显影剂。
中间转印带24形成环形形状,并且布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的上方。在中间转印带24的内周处设置有卷绕辊42和44,中间转印带24卷绕在卷绕辊42和44上。当卷绕辊42和44中的任一个被驱动而旋转时,中间转印带24在与感光体32相接触的同时朝一个方向(例如,朝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循环地移动(旋转)。此外,卷绕辊42是与二次转印辊28对置的对置辊。
一次转印辊26隔着中间转印带24与感光体32对置。一次转印辊26与感光体32之间形成为一次转印位置,在该一次转印位置处,形成在感光体32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4上。
二次转印辊28隔着中间转印带24与卷绕辊42对置。二次转印辊28与卷绕辊42之间形成为二次转印位置,在该二次转印位置处,已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4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传送部分16包括:馈送辊46,其馈送容纳在容纳部分12中的记录介质P;传送路径48,沿着该传送路径传送由馈送辊46馈送的记录介质P;以及多个传送辊50,其沿着传送路径48布置,并且将经馈送辊46馈送的记录介质P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
在传送方向上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下游侧设置有定影装置60,该定影装置60将由图像形成部分14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在传送方向上在定影装置60的下游侧设置有排纸辊52,该排纸辊52将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排纸部分18。此外,下面将描述定影装置60的具体构造。
下面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像形成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多个传送辊50将馈送辊46从容纳部分12馈送出的记录介质P馈送到二次转印位置。
同时,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中,曝光装置36使由充电辊23充电的感光体32曝光,从而在感光体32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38使该静电潜像显影,并且在感光体32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由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形成的各颜色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位置处叠加在中间转印带24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此外,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4上的彩色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处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传送到定影装置60,并且定影装置60将转印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经由排纸辊52排出到排纸部分18。如上所述,执行一系列图像形成操作。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的构造)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的构造。图2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的构造的示意图。此外,图中示出的“向上”箭头指向竖直方向上的上侧。
如图2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上(参见图1),并且包括设置有部件的装置壳体62。在装置壳体62中设置有:加热辊64,其作为加热部件的实例并且对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加热;以及加压带66,其作为加压部件的实例。
加热辊64包括圆筒部件64A和诸如卤素灯等热源64B,热源64B设置在圆筒部件64A的内部空间中。圆筒部件64A由诸如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
热源64B经由作为用于向加热辊64(热源64B)供应电力的电路实例的电路25电连接到电源部分21上。由此,热源64B构造成由电源部分21经由电路25供应电力。
加压带66在记录介质P置于加压带66与加热辊64之间的情况下旋转,并且由在按压记录介质P的同时传送记录介质P的环状传送带形成。
色调剂由加热辊64加热且由加压带66按压,从而在加热辊64和加压带66之间的接触区域中将图像定影到在置于加热辊64和加压带66的同时被传送的记录介质P上。此外,在图2中,以双点划线示出了由加热辊64和加压带66传送记录介质P的传送路径。
定影装置60的装置壳体62设置有作为热开关实例的恒温器70。具体地说,恒温器70在定影装置60的装置壳体62中设置成使得双金属件76(参考图3)(下文将描述)面向加热辊64,并且在加热辊64与双金属件76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如图1所示,恒温器70设置在电路25内,并且构造成当加热辊64(装置壳体62的内部)的温度到达预定温度时中断电路25,并且停止由电源部分21向热源64B供应电力。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恒温器70的具体构造)
下面,对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恒温器70的具体构造进行描述。图3、图4A和图4B是示出恒温器70的构造的示意图。此外,下文所述的X方向、-X方向、Y方向和-Y方向是图中箭头所示方向。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恒温器70包括安装在作为定影装置60的安装部实例的装置壳体62上的主体71。此外,下面将描述用于将恒温器70安装在装置壳体62上的具体安装结构。
如图4A和图4B所示,恒温器70的主体71包括:圆筒形的壳体72,其包括位于一个端部(朝Y方向的端部)处的开口部分72A;盖体74,其作为保持部件的实例,其设置在壳体72的开口部分72A上;以及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其作为一对电极的实例,设置在壳体72中。
壳体72由具有绝缘特性的材料制成。作为具有绝缘特性的材料,采用例如陶瓷、酚醛树脂、聚苯硫醚等。此外,壳体72的形状和材料不限于上述形状和材料。
在壳体72的开口部分72A处设置有作为根据温度变化而移位的移位部件实例的双金属件76。双金属件76(通过拉拔)形成为盘簧的形状,并且被盖体74保持在壳体72上以从壳体72内部凹入(图4A所示的状态)。此外,通过将两种具有不同线性膨胀系数的金属结合在一起来形成双金属件76。相应地,当双金属件76到达预定温度时,双金属件移位(翻转)成朝向壳体72内部凸出(图4B所示的状态)。
如图3所示,在该俯视图(朝-Y方向观看时)中,在盖体74的中部形成有圆形开口部分74A,双金属件76的表面从圆形开口部分74A露在外部。盖体7通过压紧到壳体72上而固定到壳体72上。
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一电极81包括第一连接电极83和第一接触电极85。第一连接电极83从壳体72的内部引至外部,并且连接至电路25的导线25A(参见图5和图7)。第一接触电极85在壳体72中电连接至第一连接电极83,并且包括第一触点91。
第一连接电极83由板状电极形成,该板状电极在壳体72的径向(X方向)上具有长度。第一连接电极83的一个纵向端部83A(第一连接电极83的朝X方向的端部)在壳体72中设置在壳体72的底壁72C的如下位置处:该位置与底壁72C的径向中部相比更接近底壁72C在径向上的外部。第一连接电极83在纵向中部弯折,并且第一连接电极83的另一纵向端部83B(第一连接电极83的朝-X方向的端部)(朝-X方向)引至壳体72的侧壁72B的外部。
第一接触电极85包括位于一个端部85A(第一接触电极85的朝X方向的端部)上的第一触点91,并且另一端部85B(在-X方向上的端部)固定至第一连接电极83的一个纵向端部83A(第一连接电极83的朝X方向的端部)。第一触点91面向双金属件76(朝Y方向)。当第一接触电极85与第二触点92(将在下文中描述)接触时,第一触点91被推向双金属件76(Y方向)。具体而言,由于第一接触电极85由片簧形成,因此第一接触电极85会因自身弹力而被推向双金属件76(朝Y方向)。
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二电极82包括第二连接电极84和第二接触电极86。第二连接电极84从壳体72的内部引至外部,并且连接至电路25的导线25A(参见图5和图7)。第二接触电极86在壳体72中电连接至第二连接电极84,并且包括第二触点92。
第二连接电极84由板状电极形成,该板状电极在壳体72的径向(X方向)上具有长度。第二连接电极84的一个纵向端部84A(第二连接电极84的朝-X方向的端部)在壳体72中设置在壳体72的底壁72C的如下位置处:该位置与底壁72C的径向中部相比更接近底壁72C在径向上的外部。第二连接电极84在纵向中部弯折,并且第二连接电极84的另一纵向端部84B(第二连接电极84的朝X方向的端部)(朝X方向)引至壳体72的侧壁72B的外部。
第二接触电极86包括:第一部分86A,其固定至第二连接电极84的一个纵向端部84A(第二连接电极的朝-X方向的端部);第二部分86B,其从第一部分86A的朝-X方向的端部向双金属件76(朝Y方向)延伸;以及第三部分86C,其从第二部分86B的朝Y方向的端部向壳体72的径向中部延伸。
第二接触电极86包括位于第三部分86C上(第二接触电极86的朝-X方向的端部)的第二触点92。第二触点92面向第一触点91(朝-Y方向),并且与被推向双金属件76(朝Y方向)的第一触点91接触。
相应地,反力克服推压力而作用向使第一接触电极85的第一触点91与第二触点92分离的一侧(-Y方向),以使第一触点91与第二触点92分离。因此,反力不作用,从而第一触点91与第二触点92接触。
另外,恒温器70包括作为同步部件实例的销78,销78设置在双金属件76与第一电极81(第一接触电极85)之间,并且在双金属件76移位时恒温器70将第一触点91与第二触点92分离。销78在壳体72的轴向(图4A和图4B中箭头Y的方向)上具有长度,并且形成为杆状形状(例如,柱状形状)。此外,在俯视图中(朝-Y方向观看时)销78设置在壳体72的中部,并且没有固定至任何部件。
销78的一个端部78A(销78的朝Y方向的端部)用作如下的部分,该部分与移位成朝向壳体72内部凸出的双金属件76(图4B所示的状态)接触并且被推向第一电极81的第一接触电极85(-Y方向)。销78的另一端部78B(销78的朝-Y方向的端部)用作如下的部分,在一个端部78A被推向第一电极81的第一接触电极85时该部分朝向壳体72的底壁72C(-Y方向)推动第一电极81的第一接触电极85。
此外,在壳体72中设置有沿壳体72的轴向(Y方向)引导销78的销引导件80。销引导件80形成为盘状形状,并且设置有沿壳体72的轴向(Y方向)延伸的插孔80A,销78插入插孔80A中。当销78插入销引导件80内时,销78能沿壳体72的轴向(朝Y方向)顺着销引导件80的插孔80A移动,并且与销引导件80的内壁接触。从而,销78沿壳体72的径向(X方向和-X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销引导件80中。
(用于将恒温器70安装在定影装置60的装置壳体62上的具体安装结构)
如图2和图5至图7所示,在定影装置60的装置壳体62上形成有插孔62A,恒温器70的盖体74和壳体72插入上述插孔62A中。从而,插孔62A的直径设定为等于或大于盖体74的外径和壳体72的外径。
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在定影装置60的装置壳体62上在插孔62A的两侧形成有作为固定物部分实例的螺纹孔68。同时,如图7所示,在恒温器70的第二连接电极84上形成有通孔89,作为固定恒温器70的固定部件实例的螺钉69穿入所述通孔89。
盖体74和壳体72插入固定装置60的插孔62A内,并且穿入通孔89的螺钉69紧固至螺纹孔68,以使恒温器70安装在定影装置60的装置壳体62上。
此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恒温器70的盖体74中形成有作为限制部分实例的折返部分79,该折返部分79限制恒温器70与定影装置60的插孔62A的分离。
折返部分79由两个折返部分79A和79B形成,两个折返部分79A和79B在盖体的两侧形成彼此相对并且双金属件76置于两个折返部分之间。
折返部分79A和79B朝Y方向的端部(基端部)连接至盖体74,并且折返部分79A和79B相对于壳体72的轴向(Y方向)倾斜,以便向着折返部分79A和79B的朝-Y方向的端部(前端部)沿径向(对于折返部分79A为X方向,而对于折返部分79B为-X方向)张开。
折返部分79A和79B由片簧形成,可以使该片簧的朝-Y方向的端部(前端部)沿径向向内(对于折返部分79A为-X方向,而对于折返部分79B为X方向)靠拢。从而,当将恒温器70插入定影装置60的插孔62A中时,折返部分79A和79B与插孔62A的内壁接触并且靠拢。当折返部分79A和79B到达装置壳体62的壁62B的内侧(壁62在Y方向上的侧)时,折返部分79A和79B在弹力作用下沿壳体72的径向张开。
在该状态下,折返部分79A和79B的朝-Y方向的端部(前端部)钩在装置壳体62的壁上,从而限制恒温器70与插孔62A的分离。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盖体74安装在壳体72上,以便在预定载荷朝Y方向施加在折返部分79A和79B上的情况下与壳体72分离。
如图8A和图8B所示,包括折返部分79A和79B的盖体74通过如下方式来形成:在用于形成盖体74但尚未形成为盖体74的环形板部件102中的待形成有折返部分79的两个部分上形成切口(凹口)104,并且借助压力机100的按压将环形板部件102压紧在壳体72上。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下面,对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进行描述。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当加热辊64(装置壳体62的内部)的温度在预定温度范围(正常操作温度)内时,如图4A所示,双金属件76处于从壳体72的内部凹入的凹入状态。
在该情况下,克服第一电极81推压力的反力不起作用,从而第一触点91与第二电极82的第二触点92接触。从而,电路25不中断,并且电力从电源部分21经由电路25供应至热源64B。
当定影装置60的加热辊64(装置壳体62的内部)的温度超过预定温度(正常操作温度)而变高时,如图4B所示,恒温器76移位(翻转)以便朝向壳体72的内部凸出。
当恒温器76移位(翻转)以便朝向壳体72的内部凸出时,恒温器76将销78的一个端部78A(销78朝Y方向的端部)推向(朝-Y方向)第一接触电极85。从而,销78向第一接触电极85移动。因此,销78的另一端部78B(销78的朝-Y方向的端部)克服第一接触电极85的推压力将第一接触电极85推向(朝-Y方向)壳体72的底壁72C。从而,第一接触电极85的第一触点91向底壁72C移动,以使第一触点91和第二触点92彼此分离。因此,电路25中断,并停止从电源部分21向热源64B供应电力。
此处,即使在要将恒温器70与定影装置60的装置壳体62分离并执行不适当的动作(异常修理)从而使上述翻转的双金属件76在力的作用下机械地恢复时,折返部分79A和79B仍钩在装置壳体62的壁上。从而,恒温器70不会与定影装置60的装置壳体62分离。因此,抑制了如下的不适当动作:在操作恒温器70并使恒温器70与装置壳体62分离之后所执行的动作。
另外,当迫使恒温器70与插孔62A分离以使恒温器70与定影装置60的装置壳体62分离时,盖体74与壳体72分离。当盖体74与壳体72分离时,被盖体74支撑的双金属件76与壳体72分离。从而,恒温器70不能再使用。
(第一变型例)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折返部分79形成在恒温器70上。然而,如图9所示,在第一变型例中,折返部分79形成在定影装置60的装置壳体62上。在该构造中,折返部分79的前端部与盖体74接触,并且盖体74安装在壳体72上以便当预定载荷朝-Y方向施加在折返部分79上时盖体74与壳体72分离。
从而,当迫使恒温器70与插孔62A分离以使恒温器70与定影装置60的装置壳体62分离时,盖体74与壳体72分离。当盖体74与壳体72分离时,被盖体74保持的双金属件76与壳体72分离。从而,恒温器70不能再使用。
(第二变型例)
此外,根据图10A和图10B所示的第二变型例的构造为如下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当预定载荷施加在折返部分79上时盖体74与壳体72分离。在根据第二变型例的构造中,在壳体72的侧壁72B上形成有插孔72E,折返部分79A和79B插入该插孔72E中。
折返部分79A和79B在沿-Y方向从盖体74上凸出的纵向中部81处朝向壳体72的径向内部(对于折返部分79A为-X方向,而对于折返部分79B为X方向)弯折。
侧壁72B置于盖体74与折返部分79A和79B的朝-Y方向的端部(折返部分79A和79B的前端部)之间,盖体74设置在壳体72的侧壁72B的与双金属件76对应的端部(侧壁72B的朝Y方向的端部)上。这样,盖体74被保持在壳体72上。
在折返部分79A和79B的纵向中部(弯折部)81处形成有朝向定影装置60的装置壳体62(-Y方向)凸出的突出部77。在装置壳体62上形成有突出部67,该突出部67在壳体72的径向内侧(对于折返部分79A为-X方向,而对于折返部分79B为X方向)与突出77接触。
在该构造中,当迫使恒温器70与插孔62A分离以使恒温器70与定影装置60的装置壳体62分离时,定影装置62的突出部67与折返部分79A和79B的突出部77进行接触,并且折返部分79A和79B被推向壳体72的径向外侧(对于折返部分79A为X方向,而对于折返部分79B为-X方向)。从而,使折返部分79A和79B的朝-Y方向的端部(折返部分79A和79B的前端部)与插孔72E分离,以使盖体74与壳体72分离。当盖体74与壳体72分离时,被盖体74保持的双金属件76与壳体72分离。从而,恒温器70不能再使用。
(第三变型例)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折返部分79形成在盖体74上。然而,在第三变型例中,如图11A和图11B所示,折返部分79形成在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上。
在根据第三变型例的构造中,在定影装置60的装置壳体62上形成有插孔63而不是螺纹孔68,防脱部件90和94插入插孔63中。
防脱部件90和94形成在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上。防脱部件90包括第一部分90A和第二部分90B。第一部分90A固定至第一连接电极83的另一纵向端部83B(第一连接电极83的朝-X方向的端部)。第二部分90B从第一部分90A的朝X方向的端部向双金属件76(朝Y方向)延伸。在第二部分90B的前端部形成有折返部分79B。
与防脱部件90一样,防脱部件94包括第一部分94A和第二部分94B。第一部分94A固定至第二连接电极84的另一纵向端部84B(第二连接电极84的朝X方向的端部)。第二部分94B从第一部分94A的朝-X方向的端部向双金属件76(朝Y方向)延伸。在第二部分94B的前端部形成有折返部分79A。
折返部分79A和79B的朝Y方向的端部(基端部)连接至防脱部件94的第二部分94B和防脱部件90的第二部分90B,并且折返部分79A和79B相对于壳体72的轴向(Y方向)倾斜,以便向折返部分79A和79B的朝-Y方向的端部(前端部)沿径向(对于折返部分79A为X方向,而对于折返部分79B为-X方向)逐渐张开。
折返部分79A和79B由片簧形成,可以使片簧的朝-Y方向的端部沿径向向内靠拢(对于折返部分79A为-X方向,而对于折返部分79B为X方向)。从而,当将恒温器70插入定影装置60的插孔62A中并且将折返部分79A和79B插入插孔63中时,折返部分79A和79B与插孔63的内壁接触并且靠拢。当折返部分79A和79B到达装置壳体62的壁的内侧时,折返部分79A和79B会因弹力而沿壳体72的径向张开。
在该状态下,折返部分79A和79B的朝-Y方向的端部(前端部)钩在装置壳体62的壁上,从而限制了恒温器70与插孔62A的分离。
此外,在上述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触点91和第二触点92构造为:当在壳体72上被保持为从壳体72的内部凹入(图4A所示的状态)的双金属件76移位(翻转)成朝向壳体72的内部凸出(图4B所示的状态)时,第一触点91和第二触点92彼此分离。然而,第一触点91和第二触点92可以构造为:当在壳体72上被保持为从壳体72的外部凹入(图4B所示的状态)的双金属件76移位(翻转)成朝向壳体72的外部凸出(图4A所示的状态)时,第一触点91和第二触点92彼此分离。
具体而言,第一触点91和第二触点92可以以如下所述的方式来构造。即,第二电极82(第二接触电极86)受推压,从而使第二触点92而不是使第一电极81(第一接触电极85)朝向双金属件76与第一触点91分离,并且处于凹入状态(图4B所示状态)下的双金属件76推动销78的一个端部78A(销78朝Y方向的端部)。从而,销78的另一端部78B(销78朝-Y方向的端部)推动第二电极82(第二接触电极86),以使第一触点91和第二触点92彼此接触。此外,当双金属件76移位成凸出(图4A所示的状态)时,销78在作用于第二电极82(第二接触电极86)的推压力作用下朝向双金属件76(朝Y方向)移动。结果,第一触点91和第二触点92彼此分离。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调整和改进。例如,可以通过多种组合适当地构造上述变型例。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热开关,包括:
主体,其插入到形成在安装部分上的插孔内以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分上,所述主体包括一对电极;
移位部件,其被保持在所述主体上,并且根据温度变化而移位;
同步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且在所述移位部件移位的同时使所述一对电极中的一个触点与所述一对电极中的另一个触点分离;以及
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且限制所述主体与所述插孔的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开关,其中,
所述主体包括壳体和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将所述移位部件保持在所述壳体与所述保持部件之间;并且
所述限制部分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上,并且当预定载荷施加在所述限制部分上时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壳体分离。
3.一种安装结构,包括:
装置壳体,在所述装置壳体内设置有加热部件,并且在所述装置壳体中设置有插孔;
热开关,其包括主体、移位部件和同步部件,所述主体包括一对电极并且插在所述插孔内以安装在所述装置壳体上,所述移位部件被保持在所述主体上并且根据温度变化而移位,所述同步部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且在所述移位部件移位的同时使所述一对电极中的一个触点与所述一对电极中的另一个触点分离;以及
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或所述主体上,并且限制所述主体与所述插孔的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结构,其中,
所述主体包括壳体和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将所述移位部件保持在所述壳体与所述保持部件之间;并且
所述限制部分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上,并且当预定载荷施加在所述限制部分上时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壳体分离。
5.一种将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部件,其作为对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
电路,其将电力供应至所述加热部件;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一对电极设置在所述电路中,所述移位部件根据来自所述加热部件的辐射热所引起的温度变化而移位,并且所述一个触点与所述另一个触点分离,从而所述热开关中断所述电路。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将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形成的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
CN201110409647.6A 2011-03-25 2011-12-09 热开关、安装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938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8748 2011-03-25
JP2011068748A JP2012204194A (ja) 2011-03-25 2011-03-25 熱応動スイッチ、取付構造、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3868A true CN102693868A (zh) 2012-09-26
CN102693868B CN102693868B (zh) 2016-06-08

Family

ID=46859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964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93868B (zh) 2011-03-25 2011-12-09 热开关、安装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43889A1 (zh)
JP (1) JP2012204194A (zh)
CN (1) CN10269386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869B2 (ja) * 1986-05-24 1994-02-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サ−モスタツト
JPH0637855U (ja) * 1992-10-22 1994-05-20 東京電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CN1196041C (zh) * 2000-11-13 2005-04-06 和广电子株式会社 恒温器
JP2009218153A (ja) * 2008-03-12 2009-09-24 Fuji Xerox Co Ltd 回路遮断器、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869B2 (ja) * 1986-05-24 1994-02-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サ−モスタツト
JPH0637855U (ja) * 1992-10-22 1994-05-20 東京電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CN1196041C (zh) * 2000-11-13 2005-04-06 和广电子株式会社 恒温器
JP2009218153A (ja) * 2008-03-12 2009-09-24 Fuji Xerox Co Ltd 回路遮断器、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3868B (zh) 2016-06-08
US20120243889A1 (en) 2012-09-27
JP2012204194A (ja) 2012-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80752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86922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eparating mechanism pivotable about plural axes
TWI542959B (zh) 碳粉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JP7157905B2 (ja)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52282A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209979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3044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able having a curved area
US7853169B2 (en) Roller member urging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10182631A1 (en) Fus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2693868A (zh) 热开关、安装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00324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70045849A1 (en) Heat sens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709111B (zh) 热致动开关、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5778278A (en) Device for preventing fixing unit from overheating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system
US20150220031A1 (en) Fus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204319A (ja) 熱応動スイッチ、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42011B2 (en) Fixing device comprising heat insulating member to cover outer circumference of fix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364238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04320A (ja) 熱応動スイッチ、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153583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636980B (zh) 定影装置和使用其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JP2000356920A (ja) 加熱定着装置
CN106066590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6233423B1 (en) Transfer apparatus with dual transfer-assist blades
US20190116282A1 (en) Supporting memb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heet feeding device,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