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7723B - 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7723B
CN102687723B CN 201210191232 CN201210191232A CN102687723B CN 102687723 B CN102687723 B CN 102687723B CN 201210191232 CN201210191232 CN 201210191232 CN 201210191232 A CN201210191232 A CN 201210191232A CN 102687723 B CN102687723 B CN 1026877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mite
pesticidal combination
acarus tritici
tritici u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19123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7723A (zh
Inventor
吴本林
赵德
李波
邵彦坡
臧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Binhai Taisheng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RUNSHENG AGRICULTURAL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RUNSHENG AGRICULTURAL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RUNSHENG AGRICULTURAL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1019123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77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7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7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7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77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其有效成分为虱螨脲与炔螨特。有效成分虱螨脲与炔螨特的质量比为1:6~20,优选1:10~16。杀虫组合物中除有效成分虱螨脲与炔螨特外,还包括农用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乳油、微乳剂或水乳剂。杀虫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以及螨类害虫。本发明制得的杀虫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药效大幅提高;防效时间长,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田间害虫的重要手段。

Description

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虱螨脲,英文名Lufenuron,化学名称N-[[2,5-二氯-4-(1,1,2,3,3,3-六氟丙氧)苯基]氨基]羧基]-2,6-二氟苯甲酰胺。其属苯甲酰脲类杀螨杀虫剂,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其杀虫机理是通过作用于昆虫幼虫、阻止蜕皮过程而杀死害虫,对于绝大数需要蜕皮、产卵的害虫均有独特效果。尤其对果树等食叶毛虫有出色的防效,对蓟马、锈螨有独特的杀灭机理,适于防治对合成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害虫。药剂的持效期长,有利于减少打药次数;对作物安全,适合于综合虫害治理。药剂不会引起刺吸式口器害虫再猖獗,对益虫的成虫和扑食性蜘蛛作用温和。对蜜蜂和大黄蜂低毒,对哺乳动物虱螨低毒,蜜蜂采蜜时可以使用。比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相对更安全,可作为良好的混配剂使用,对鳞翅目害虫有良好的防效。低计量使用,仍然对毛虫有良好防效,对花蓟马幼虫有良好防效;可阻止病毒传播,可有效控制对菊酯类和有机磷有抗性的鳞翅目害虫。药剂有选择性,长持性,对后期土豆蛀茎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除减少喷施次数,还能显著增产。
炔螨特属广谱有机硫杀螨剂,效果广泛,能杀灭多种害螨,还可杀灭对其它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的害螨,不论杀成螨、若螨、幼螨及螨卵效果均较好,在世界上被使用了三十多年,至今未见抗药性的问题。炔螨特具有选择性,对蜜蜂及天敌较安全,残效持久,毒性很低,对人畜及自然环境危害小,是综合防治的理想杀螨剂。
含有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品种在农业田间害虫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用药剂量大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杀虫范围窄,施用次数多加重环境污染等。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害虫,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跟不上杂草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办法比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抗性风险小、药效好、持效期长、环境污染小的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虱螨脲与炔螨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将含有虱螨脲与炔螨特的复配组合物,配以适当的助剂和载体制成多种剂型的杀虫剂,使其对果树、蔬菜上的鳞翅目、螨类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扩大了杀虫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虱螨脲与炔螨特。有效成分虱螨脲与炔螨特的质量比为1:6~20,优选1:10~16。
上述有效成分虱螨脲与炔螨特均是本领域公知的杀虫剂,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购得。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通过已知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较好的剂型为乳油、微乳剂或水乳剂。
在上述制剂中,除有效成分虱螨脲与炔螨特外,还包括农用制剂辅助成分。有效成分虱螨脲与炔螨特在所述杀虫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0%,优选10%~50%。农用制剂辅助成分为载体和助剂。
所述载体为水或溶剂,水优选去离子水。
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甲苯、二甲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三甲基环己酮、N-辛基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丙醇、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丁醚、乙酸乙酯或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选自乳化剂或渗透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混合物。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非离子或阴离子型的,也可以是两种类型复合使用。
所述乳化剂选自农乳500#(烷基苯磺酸钙)、600#(苯乙烯苯酚聚氧乙基醚)、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PT(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或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渗透剂选自渗透剂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T(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盐)、氮酮或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需求,所述助剂除表面活性剂外,还可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
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或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消泡剂选自有机硅、硅酮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C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丙烷、BHT、乙酸乙酯或磷酸三苯酯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物质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物质,可通过市场购得。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果树食叶蛾、蔬菜上的菜青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以及螨类害虫,对卵防治效果也较好,并可以减少各有效成分的施用剂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害虫抗药性,延长防效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杀虫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药效大幅提高;2、杀虫组合物防效时间长,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杀虫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田间害虫的重要手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下列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田间药效的处理剂量以稀释倍数计算。
申请人对虱螨脲和炔螨特的复配进行了质量比例筛选研究,具体试验情况及结果如下:
本实验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进行。试验采用95%虱螨脲原药和92%炔螨特原药。先用丙酮溶解虱螨脲原药,用二甲苯溶解炔螨特原药,再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制成单剂母液。根据预备试验的结果,在上述母液的基础上,将虱螨脲和炔螨特及两者五种不同配比的混剂分别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配制成8个系列质量浓度溶液待用。
测定方法:将双面胶带粘于载玻片一端,然后用毛笔尖将雌成螨轻轻挑起,并将螨背轻贴于双面胶上。将贴有螨的载玻片置于培养皿内,4小时后用双目扩大镜镜检,凡螨足不动者用针尖剔除。最后将有螨载玻片插入配好的药液中,轻轻摇动几下,5S后拿出,于吸水纸上吸干多余药液,稍凉干后将其置入放有新鲜柑橘叶片的培养皿中,于(26±1)℃环境中培养,以浸不含药剂但含相应有机溶剂和0.1%的吐温80水溶液的处理作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处理虫口数30头。
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48h后调查结果,记录总螨数和死螨数(以毛笔尖触螨体不动者为死亡)。若对照死亡率﹤5%,不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以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分别建立活性回归方程式,采用DPS软件计算各药剂的LC50及95%置信限、LC90及95%置信限、混剂的共毒系数(CTC),比较增效情况。
结果分析与讨论:按照NY/T1154.7—2006混配杀虫剂联合作用的共毒系数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虱螨脲与炔螨特复配不同配比对柑橘红蜘蛛室内活性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01753484100041
Figure BDA00001753484100051
从表1可以看出:虱螨脲与炔螨特在以上8种配比中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虱螨脲与炔螨特在以1:14比例复配时的共毒系数最高,达170.83,增效作用最显著。说明应用该混剂防治柑橘红蜘蛛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30%虱螨脲·炔螨特乳油
其组分为:虱螨脲,2%;炔螨特,28%;乳化剂选用农乳500#和农乳600#,用量分别为3%和6%;溶剂选用环己酮,8%,二甲苯,余量。
实施例2:42%虱螨脲·炔螨特乳油
其组分为:虱螨脲,2%;炔螨特,40%;乳化剂选用农乳500#和农乳600#,用量分别为3.3%和5.7%;溶剂选用环己酮,8%,二甲苯,余量。
实施例1~2中乳油的制备方法如下:按实施例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将有效成分虱螨脲和炔螨特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在搅拌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可。搅拌混合釜可选用搪瓷反应釜、不锈钢搅拌釜等。
实施例3:(22%虱螨脲·炔螨特微乳剂)
其组分为:虱螨脲,2%;炔螨特,20%;乳化剂选用KT和农乳600#,用量分别为7%和8%;溶剂选用环己酮,5%;水,余量。
实施例4:(7%虱螨脲·炔螨特微乳剂)
其组分为:虱螨脲,1%;炔螨特,6%;乳化剂选用KT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用量分别为7%和7%;溶剂选用环己酮,3%;水,余量。
实施例3~4中微乳剂的制备方法如下:按实施例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将有效成分虱螨脲和炔螨特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在搅拌混合釜中搅拌使其呈均匀油相,再慢慢搅拌下加入水搅拌呈透明状态即可。搅拌混合釜可选用搪瓷反应釜、不锈钢搅拌釜等。
实施例5:(20%虱螨脲·炔螨特水乳剂)
其组分为:虱螨脲,1%;炔螨特,19%;乳化剂选用601PT和农乳BY-125,用量分别为2%和5%;溶剂选用环己酮,5%;抗冻剂选用乙二醇,5%;水,余量。
实施例6:(44%虱螨脲·炔螨特水乳剂)
其组分为:虱螨脲,2%;炔螨特,32%;乳化剂选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农乳BY-125,用量分别为3%和4%;溶剂选用环己酮,8%;抗冻剂选用丙二醇,5%;水,余量。
实施例5~6中水乳剂的制备方法如下:按实施例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将有效成分虱螨脲和炔螨特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使其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其它功能性助剂与水混合成均匀水相。在高速剪切机搅拌下,将水相加入到油相中,即可形成分散良好的水乳剂。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有效防治效果,下面使用上述实施例1药剂30%虱螨脲·炔螨特乳油、实施例3药剂22%虱螨脲·炔螨特微乳剂以及实施例5的药剂20%虱螨脲·炔螨特水乳剂与对比例1药剂5%虱螨脲乳油和对比例2的药剂40%炔螨特微乳剂对柑橘红蜘蛛进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如下表2所示。
本田间试验中设实施例1药剂稀释3000倍、实施例3药剂稀释2500倍、实施例5药剂2000倍、对比例1药剂稀释2000倍、对比例2药剂稀释1000倍、清水等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24个处理小区,每小区查5点,调查虫数。试验期间共调查4次,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5d、12d、19d调查存活虫数,实验数据采用邓肯式新复极差检测法(DMRT)。
Figure BDA00001753484100071
表2不同处理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治效果
Figure BDA00001753484100073
注:表中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数字后小写字母表示各处理间在P=0.05上的差异性。
从表1试验结果表明,除药后5d、19d清水对照柑橘红蜘蛛数量增加外,其它各药剂处理的虫口数量均大幅减少,而且实施例药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比例药剂效果,防治效果高达99.76%~100%。药后19d,实施例药剂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治效果依然没有降低,仍保持在100%左右,而对比例药剂对红蜘蛛的防效则下降,表明虱螨脲与炔螨特复配杀虫剂对害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且持效时间明显长于单一药剂。另外,试验期间田间观察,实施例药剂各处理药液对作物生长无影响,对周围有益生物安全,与环境相容性好。由此可见,虱螨脲与炔螨特复配是一个理想杀虫产品。

Claims (6)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虱螨脲与炔螨特,两者的质量比为1:6~20。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虱螨脲
与炔螨特的质量比为1:10~16。
3.根据权利要求1~2 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
成分虱螨脲与炔螨特在所述杀虫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0%,其余为农
用制剂辅助成分。
4.根据权利要求3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虱
螨脲与炔螨特在所述杀虫组合物中的优选质量百分含量为10%~50%。
5.根据权利要求3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乳油、微乳
剂或水乳剂。
6.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治鳞翅
目害虫以及螨类害虫。
CN 201210191232 2012-06-12 2012-06-12 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Active CN1026877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91232 CN102687723B (zh) 2012-06-12 2012-06-12 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91232 CN102687723B (zh) 2012-06-12 2012-06-12 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7723A CN102687723A (zh) 2012-09-26
CN102687723B true CN102687723B (zh) 2013-09-11

Family

ID=46853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191232 Active CN102687723B (zh) 2012-06-12 2012-06-12 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77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21418A (zh) * 2017-10-24 2018-03-23 天峨县平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李子食心虫的组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482A (zh) * 2004-07-20 2007-08-15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基于选择性杀虫剂和安全剂的杀虫药剂
CN101606517A (zh) * 2009-07-27 2009-12-23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乳油制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16354A1 (en) * 1993-12-15 1995-06-22 Ciba-Geigy Ag Method of combating termites and other wood destructive insec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482A (zh) * 2004-07-20 2007-08-15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基于选择性杀虫剂和安全剂的杀虫药剂
CN101606517A (zh) * 2009-07-27 2009-12-23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乳油制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7723A (zh) 2012-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5319A (zh) 一种含啶虫丙醚与生物源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2125044A (zh) 吡虫啉和氯氰菊酯增效组合物
CN103125493A (zh) 一种与酰胺类农药复配的杀虫组合物
CN102487955A (zh) 一种与乙基多杀菌素复配的杀虫组合物
CN104970038B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1406197B (zh) 一种螺螨酯与依维菌素复配的杀螨组合物
CN101554173A (zh) 一种含丁醚脲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8056B (zh) 一种含有硫氟肟醚和部分有机磷类农药的杀虫组合物
CN102972413A (zh) 一种含有啶虫丙醚和氟螨嗪的杀虫组合物
CN103355299B (zh) 一种含啶虫丙醚与沙蚕毒素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2687723B (zh) 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258025A (zh)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溴虫腈的杀虫组合物
CN103300036A (zh) 一种含氟啶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2428922A (zh) 一种与双酰肼类农药复配的杀虫组合物
CN104222124A (zh) 乙基多杀菌素与双三氟虫脲复配组合物
CN104855399B (zh) 一种含有丁烯氟虫腈和氟苯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4115850A (zh) 一种含有乙螨唑和螺虫乙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4522006B (zh) 一种防治鳞翅目和同翅目害虫组合物
CN105994275A (zh) 一种环虫酰肼与生物源类的农药组合物
CN103181388A (zh) 一种含有啶虫丙醚和甲氧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
CN103355320A (zh) 一种高效环保农药复配组合物
CN102246786A (zh)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与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
CN104255735A (zh) 啶虫丙醚和四氯虫酰胺复配杀虫组合物
CN103749530B (zh) 一种含有阿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39858B (zh) 一种含有嘧螨醚与阿维菌素的农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600 Jinling Industrial Park, Jiangshan Town, Laixi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Binhai Taisheng Crop Scie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600 Jinling Industrial Park, Jiangshan Town, Laixi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RUNSHENG AGROCHEM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