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5358B - 传真中转设备及传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传真中转设备及传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5358B
CN102685358B CN201210137079.3A CN201210137079A CN102685358B CN 102685358 B CN102685358 B CN 102685358B CN 201210137079 A CN201210137079 A CN 201210137079A CN 102685358 B CN102685358 B CN 1026853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simile machine
local terminal
transferring equipment
data channel
fax transfe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70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5358A (zh
Inventor
李想
冯英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Huawei Device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370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53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5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5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5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5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传真中转设备及传真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解决本端传真机重传的DIS与FWT转发的DCS在本端传真机与FWT之间的数据通道碰撞导致传真业务失败的问题。该传真中转设备位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

Description

传真中转设备及传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真中转设备及传真方法。
背景技术
传真业务在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简称PSTN)中已经得到了实现,但由于无线网络和PSTN的差异,传真业务在无线网络中存在许多问题。
在无线网络中,本端传真机收到固定无线终端(FixedWirelessTerminal,简称FWT)发出的被叫终端标识(CalledTerminalIdentification,简称CED)信号后会向FWT发出数字标识信号(DigitalIdentificationSignal,简称DIS),FWT转发DIS给对端传真机,对端传真机通过FWT回复数字命令信号(DigitalCommandSignal,简称DCS)给本端传真机,之后,本端传真机开始执行传真业务,向对端传真机发送传真数据。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若本端传真机在发出DIS后的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对端传真机回复的DCS,则本端传真机会重新向对端传真机发送DIS,由于无线网络存在较大的延迟,可能出现FWT转发对端传真机回复DCS的时间恰好与本端传真机向FWT重发DIS的时间相同,从而导致DCS与DIS碰撞,进而导致重传超时后传真业务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传真中转设备及传真方法,能够解决本端传真机重传的DIS与FWT转发的DCS在本端传真机与FWT之间的数据通道碰撞导致传真业务失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传真中转设备及传真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真中转设备,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位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
一种传真中转设备的传真方法,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位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所述传真中转设备的传真方法包括:
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发送模块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传真中转设备,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位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其包括发送模块,该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由此本端传真机可顺利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数字命令信号,进而执行传真业务,彻底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本端传真机重传的数字标识命令与传真中转设备转发的数字命令信号在本端传真机与传真中转设备之间的数据通道碰撞,导致传真业务失败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真中转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真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真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真方法的流程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真中转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位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该传真中转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
传真通讯是利用扫描和光电变化技术,将文字、图片、照片等静态图像本端传真机经由数据通道送往对端传真机,并在对端传真机上重现静止图像的通讯方式。
在现有技术中,本端传真机收到设置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的传真中转设备发出的被叫终端标识(CalledTerminalIdentification,简称CED)信号后,通过传真中转设备向对端传真机发送表示自身性能的数字标识信号,FWT转发DIS给对端传真机,对端传真机回复数字标识信号(DigitalIdentificationSignal,简称DIS)给本端传真机,之后,本端传真机开始执行传真业务,向对端传真机发送传真数据。
若本端传真机在发出DIS后的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对端传真机回复的DCS,则本端传真机会重新向对端传真机发送DIS,由于无线网络存在较大的延迟,可能出现传真中转设备转发对端传真机回复DCS的时间恰好与本端传真机向传真中转设备重发DIS的时间相同,从而导致数据碰撞,进而导致重传超时后传真业务失败。
导致DCS与DIS碰撞进而导致重传超时后传真业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本端传真机与传真中转设备之间的数据通道一般为基于RJ-11线的数据通道,RJ-11线的通信模式为半双工的通信模式,半双工的通信模式是指数据通道中的数据可以沿两个方向传送,但同一时刻一个半双工的数据通道只允许单方向传送。若某一时刻,本端传真机向传真中转设备重新发送DIS,同时,传真终端设备向本端传真机反馈来自对端传真机的DCS,此时传输方向不同的两个数字命令之间将会发生冲突,导致本端传真机无法接收到DCS,进而导致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的传真业务失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传真中转设备包括发送模块,当传真中转设备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DCS时,该发送模块在得知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后,才会向本端传真机发送DCS,由此本端传真机可顺利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DCS,进而执行传真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传真中转设备适用于无线网络环境,无线网络可以为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CDMA)网络,全球移动通信网络系统(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GSM)网络,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TD-SCDMA)网络,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真中转设备可以为固定无线终端(FixedWirelessTerminal,简称FWT),FWT连接本端传真机,通过无线网络与对端传真机实现传真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真中转设备还可以为互通功能终端(Inter-workingFunction,简称IWF)。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传真中转设备,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位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其包括发送模块,该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由此本端传真机可顺利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数字命令信号,进而执行传真业务,彻底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本端传真机重传的数字标识命令与传真中转设备转发的数字命令信号在本端传真机与传真中转设备之间的数据通道碰撞,导致传真业务失败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真中转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位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该传真中转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
传真通讯是利用扫描和光电变化技术,将文字、图片、照片等静态图像本端传真机经由数据通道送往对端传真机,并在对端传真机上重现静止图像的通讯方式。
在现有技术中,本端传真机收到设置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的传真中转设备发出的被叫终端标识(CalledTerminalIdentification,简称CED)信号后,通过传真中转设备向对端传真机发送表示自身性能的数字标识信号,FWT转发DIS给对端传真机,对端传真机回复数字标识信号(DigitalIdentificationSignal,简称DIS)给本端传真机,之后,本端传真机开始执行传真业务,向对端传真机发送传真数据。
若本端传真机在发出DIS后的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对端传真机回复的DCS,则本端传真机会重新向对端传真机发送DIS,由于无线网络存在较大的延迟,可能出现传真中转设备转发对端传真机回复DCS的时间恰好与本端传真机向传真中转设备重发DIS的时间相同,从而导致数据碰撞,进而导致重传超时后传真业务失败。
导致DCS与DIS碰撞进而导致重传超时后传真业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本端传真机与传真中转设备之间的数据通道一般为基于RJ-11线的数据通道,RJ-11线的通信模式为半双工的通信模式,半双工的通信模式是指数据通道中的数据可以沿两个方向传送,但同一时刻一个半双工的数据通道只允许单方向传送。若某一时刻,本端传真机向传真中转设备重新发送DIS,同时,传真终端设备向本端传真机反馈来自对端传真机的DCS,此时传输方向不同的两个数字命令之间将会发生冲突,导致本端传真机无法接收到DCS,进而导致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的传真业务失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传真中转设备包括发送模块,当传真中转设备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DCS时,该发送模块在得知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后,才会向本端传真机发送DCS,由此本端传真机可顺利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DCS,进而执行传真业务。
如图2所示,所述传真中转设备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向所述发送模块输出发送指令。
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向所述发送模块输出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即为发送指令,则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接收到来自检测模块的发送指令时,向所述本端传真机发送DCS;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上承载有DIS时,向所述发送模块输出高电平信号,此时发送模块不做任何操作,直至来自检测模块的信号为低电平时,发送模块才向所述本端传真机发送DCS。
具体地,DIS信号的波形类似正弦波,并且传播过程中的DIS信号经过调制。则当检测模块对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进行一段时间(例如5ms)的采样后,需将由采样获取的DIS信号通过滤波,隔离DIS信号中由于调制叠加上的直流电压,提取出DIS信号的波形后,利用比较器或触发器将正弦波转换为方波,向锁存电路的输入端输入方波。
当锁存电路的输入端接收到方波时,向发送模块输出高电平信号;当锁存电路的输入端没有接收到方波时,向发送模块输出低电平信号,即发送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传真中转设备还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数字命令信号时,向检测模块发送检测指令。
则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当接收到检测指令时,检测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的空闲状态。
一般来说,检测模块可以时刻检测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的空闲状态,也可在接收到接收模块输出的检测指令后立即检测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的空闲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传真中转设备适用于无线网络环境,无线网络可以为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CDMA)网络,全球移动通信网络系统(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GSM)网络,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TD-SCDMA)网络,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真中转设备可以为固定无线终端(FixedWirelessTerminal,简称FWT),FWT连接本端传真机,通过无线网络与对端传真机实现传真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真中转设备还可以为互通功能终端(Inter-workingFunction,简称IWF)。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传真中转设备,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位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其包括发送模块,该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由此本端传真机可顺利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数字命令信号,进而执行传真业务,彻底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本端传真机重传的数字标识命令与传真中转设备转发的数字命令信号在本端传真机与传真中转设备之间的数据通道碰撞,导致传真业务失败的问题。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真中转设备的传真方法,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位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如图3所示,所述传真中转设备的传真方法包括:
步骤S101、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发送模块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
传真通讯是利用扫描和光电变化技术,将文字、图片、照片等静态图像本端传真机经由数据通道送往对端传真机,并在对端传真机上重现静止图像的通讯方式。
在现有技术中,本端传真机收到设置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的传真中转设备发出的被叫终端标识(CalledTerminalIdentification,简称CED)信号后,通过传真中转设备向对端传真机发送表示自身性能的数字标识信号,FWT转发DIS给对端传真机,对端传真机回复数字标识信号(DigitalIdentificationSignal,简称DIS)给本端传真机,之后,本端传真机开始执行传真业务,向对端传真机发送传真数据。
若本端传真机在发出DIS后的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对端传真机回复的DCS,则本端传真机会重新向对端传真机发送DIS,由于无线网络存在较大的延迟,可能出现传真中转设备转发对端传真机回复DCS的时间恰好与本端传真机向传真中转设备重发DIS的时间相同,从而导致数据碰撞,进而导致重传超时后传真业务失败。
导致DCS与DIS碰撞进而导致重传超时后传真业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本端传真机与传真中转设备之间的数据通道一般为基于RJ-11线的数据通道,RJ-11线的通信模式为半双工的通信模式,半双工的通信模式是指数据通道中的数据可以沿两个方向传送,但同一时刻一个半双工的数据通道只允许单方向传送。若某一时刻,本端传真机向传真中转设备重新发送DIS,同时,传真终端设备向本端传真机反馈来自对端传真机的DCS,此时传输方向不同的两个数字命令之间将会发生冲突,导致本端传真机无法接收到DCS,进而导致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的传真业务失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传真中转设备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DCS时,传真中转设备的发送模块在得知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后,才会向本端传真机发送DCS,由此本端传真机可顺利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DCS,进而执行传真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传真中转设备适用于无线网络环境,无线网络可以为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CDMA)网络,全球移动通信网络系统(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GSM)网络,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TD-SCDMA)网络,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真中转设备可以为固定无线终端(FixedWirelessTerminal,简称FWT),FWT连接本端传真机,通过无线网络与对端传真机实现传真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真中转设备还可以为互通功能终端(Inter-workingFunction,简称IWF)。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传真中转设备的传真方法,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位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所述传真中转设备的发送模块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由此本端传真机可顺利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数字命令信号,进而执行传真业务,彻底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本端传真机重传的数字标识命令与传真中转设备转发的数字命令信号在本端传真机与传真中转设备之间的数据通道碰撞,导致传真业务失败的问题。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真中转设备的传真方法,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位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如图3所示,所述传真中转设备的传真方法包括:
步骤S101、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发送模块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
传真通讯是利用扫描和光电变化技术,将文字、图片、照片等静态图像本端传真机经由数据通道送往对端传真机,并在对端传真机上重现静止图像的通讯方式。
在现有技术中,本端传真机收到设置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的传真中转设备发出的被叫终端标识(CalledTerminalIdentification,简称CED)信号后,通过传真中转设备向对端传真机发送表示自身性能的数字标识信号,FWT转发DIS给对端传真机,对端传真机回复数字标识信号(DigitalIdentificationSignal,简称DIS)给本端传真机,之后,本端传真机开始执行传真业务,向对端传真机发送传真数据。
若本端传真机在发出DIS后的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对端传真机回复的DCS,则本端传真机会重新向对端传真机发送DIS,由于无线网络存在较大的延迟,可能出现传真中转设备转发对端传真机回复DCS的时间恰好与本端传真机向传真中转设备重发DIS的时间相同,从而导致数据碰撞,进而导致重传超时后传真业务失败。
导致DCS与DIS碰撞进而导致重传超时后传真业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本端传真机与传真中转设备之间的数据通道一般为基于RJ-11线的数据通道,RJ-11线的通信模式为半双工的通信模式,半双工的通信模式是指数据通道中的数据可以沿两个方向传送,但同一时刻一个半双工的数据通道只允许单方向传送。若某一时刻,本端传真机向传真中转设备重新发送DIS,同时,传真终端设备向本端传真机反馈来自对端传真机的DCS,此时传输方向不同的两个数字命令之间将会发生冲突,导致本端传真机无法接收到DCS,进而导致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的传真业务失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传真中转设备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DCS时,传真中转设备的发送模块在得知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后,才会向本端传真机发送DCS,由此本端传真机可顺利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DCS,进而执行传真业务。
如图4所示,在步骤S101之前,所述传真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1、当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向所述发送模块输出发送指令。
则步骤S101具体为:
当所述发送模块接收到来自检测模块的发送指令时,向所述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
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向所述发送模块输出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即为发送指令,则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接收到来自检测模块的发送指令时,向所述本端传真机发送DCS;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上承载有DIS时,向所述发送模块输出高电平信号,此时发送模块不做任何操作,直至来自检测模块的信号为低电平时,发送模块才向所述本端传真机发送DCS。
具体地,DIS信号的波形类似正弦波,并且传播过程中的DIS信号经过调制。则当检测模块对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进行一段时间(例如5ms)的采样后,需将由采样获取的DIS信号通过滤波,隔离DIS信号中由于调制叠加上的直流电压,提取出DIS信号的波形后,利用比较器或触发器将正弦波转换为方波,向锁存电路的输入端输入方波。
当锁存电路的输入端接收到方波时,向发送模块输出高电平信号;当锁存电路的输入端没有接收到方波时,向发送模块输出低电平信号,即发送指令。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在步骤S201之前,所述传真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S301、当接收模块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数字命令信号时,向检测模块发送检测指令。
则步骤S201可具体为:
当检测模块接收到检测指令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的空闲状态。
一般来说,检测模块可以时刻检测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的空闲状态,也可在接收到接收模块输出的检测指令后立即检测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的空闲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传真中转设备适用于无线网络环境,无线网络可以为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CDMA)网络,全球移动通信网络系统(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GSM)网络,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TD-SCDMA)网络,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真中转设备可以为固定无线终端(FixedWirelessTerminal,简称FWT),FWT连接本端传真机,通过无线网络与对端传真机实现传真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真中转设备还可以为互通功能终端(Inter-workingFunction,简称IWF)。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传真中转设备的传真方法,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位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所述传真中转设备的发送模块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由此本端传真机可顺利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数字命令信号,进而执行传真业务,彻底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本端传真机重传的数字标识命令与传真中转设备转发的数字命令信号在本端传真机与传真中转设备之间的数据通道碰撞,导致传真业务失败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传真中转设备,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位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
所述传真中转设备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向所述发送模块输出发送指令;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对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进行采样后,提取出采样信号的波形,利用比较器或触发器转换采样信号的波形,若转换后的采样信号非方波,向发送模块输出发送指令;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接收到来自检测模块的发送指令时,向所述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真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数字命令信号时,向检测模块发送检测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真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当接收到检测指令时,检测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的空闲状态。
4.一种传真中转设备的传真方法,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位于本端传真机与对端传真机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真中转设备的传真方法包括:
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发送模块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
所述传真中转设备的传真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向所述发送模块输出发送指令;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对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进行采样后,提取出采样得到的信号的波形,利用比较器或触发器转换采样得到的信号的波形,若转换后的采样信号非方波,向发送模块输出发送指令;
所述当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发送模块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向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包括:
当所述发送模块接收到来自检测模块的发送指令时,向所述本端传真机发送数字命令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向所述发送模块输出发送指令前,还包括:
当接收模块接收到来自对端传真机的数字命令信号时,向检测模块发送检测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空闲时,向所述发送模块输出发送指令包括:
当检测模块接收到检测指令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传真中转设备与本端传真机之间的数据通道的空闲状态。
CN201210137079.3A 2012-05-04 2012-05-04 传真中转设备及传真方法 Active CN1026853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37079.3A CN102685358B (zh) 2012-05-04 2012-05-04 传真中转设备及传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37079.3A CN102685358B (zh) 2012-05-04 2012-05-04 传真中转设备及传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5358A CN102685358A (zh) 2012-09-19
CN102685358B true CN102685358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816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7079.3A Active CN102685358B (zh) 2012-05-04 2012-05-04 传真中转设备及传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535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7487A (en) * 1992-01-21 1994-07-05 At&T Bell Laboratories Facsimi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customer switching system
CN1171669A (zh) * 1996-07-22 1998-01-28 张会庭 电力线复用数字多路电话及综合信息传输系统
CN1483277A (zh) * 2000-05-05 2004-03-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模拟传真设备的数字网络接口
CN1984122A (zh) * 2006-05-08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减少传真协商帧碰撞的方法
CN1984214A (zh) * 2006-05-08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传真延迟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7487A (en) * 1992-01-21 1994-07-05 At&T Bell Laboratories Facsimi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customer switching system
CN1171669A (zh) * 1996-07-22 1998-01-28 张会庭 电力线复用数字多路电话及综合信息传输系统
CN1483277A (zh) * 2000-05-05 2004-03-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模拟传真设备的数字网络接口
CN1984122A (zh) * 2006-05-08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减少传真协商帧碰撞的方法
CN1984214A (zh) * 2006-05-08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传真延迟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5358A (zh) 2012-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63366B2 (en)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station and wireless terminal employing it
CN102707880B (zh) 文件传输的方法及终端
KR20220002459A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US11146090B2 (e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CN102421132A (zh) 移动终端的测试系统、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CN102202075A (zh) 数据共享方法及便携终端
CN101582861B (zh) 一种im特定客服呼叫的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和系统
CA2790372A1 (en) Electronic system for the remote maintenance of a crane
CN104981027A (zh) 移动终端应用同步方法和系统
CN103731247A (zh) 一种实现北斗rd通信的回执方法
CN103517451A (zh) 实现蓝牙快速自动发送连接请求的装置和接受连接请求的装置
CN102036055A (zh) 一种摄像头云台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02546606A (zh) Telnet命令过滤方法、网络安全设备和系统
CN102413008B (zh) 基于电力104规约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JP2014011756A (ja) 通信装置
CN103812746A (zh) 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桥接设备及其通信方法
CN103428738A (zh) 检测射频拉远单元链路异常的方法及射频拉远单元
CN105227453A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2685358B (zh) 传真中转设备及传真方法
US20110264835A1 (en)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Docking
CN101499931B (zh) 基于分布式环境的功能扩展方法和系统
CN101800916B (zh) 一种光端口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JP2019531610A (ja) Sip情報分析方法、装置、サーバ及び媒体
CN108347740B (zh) 一种网络通信功能异常的处理方法和应用处理器
CN107786259B (zh) 一种利用推送数据实现北斗短报文回执消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7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