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4962A - 通信代理的方法及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代理的方法及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4962A
CN102684962A CN2012101128696A CN201210112869A CN102684962A CN 102684962 A CN102684962 A CN 102684962A CN 2012101128696 A CN2012101128696 A CN 2012101128696A CN 201210112869 A CN201210112869 A CN 201210112869A CN 102684962 A CN102684962 A CN 102684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physical port
message
perhaps
sub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28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4962B (zh
Inventor
郑若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128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49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4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4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4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4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Remote access server, e.g. B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8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 H04L12/2879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type on the uplink side, i.e. towards the service provider network
    • H04L12/2881IP/Ethernet DSL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8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 H04L12/2892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characterised by the access multiplexer archite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04L61/106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across networks, e.g. mapping telephone numbers to data network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63Transport layer addresses, e.g. aspects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代理的方法及装置及系统,用于在接收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交互的报文后,根据获取到的预定的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对接收到的报文中的物理端口或逻辑端口信息进行物理端口与逻辑端之间的转换处理,以使得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的物理端口隔离,这样,既可以保证物理端口的变化不对运营商设备开展业务的过程产生影响,也可以保证接入设备各物理端口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通信代理的方法及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通信的实现方案
背景技术
在接入网中,为了有效支持新的业务,则需要在接入网的设备上增加相应的控制功能,以便于运营支撑设备可以对相应的接入网的设备进行控制,实现对新业务的支持。
在接入网中经常可能包含大量的需要由运营支撑设备控制的设备,如大量的AN(接入节点)等,因此,为了减少运营支撑设备对接入网络的设备的控制负担,便在网络中采用L2CP(层二控制协议),通过BRAS(宽带接入服务器)对接入网中的AN等设备进行控制。
以在DSL(数字用户线)系统中应用L2CP为例,如图1所示,DSL系统中的DSLAM(数字用户线接入复接器)的DSL物理端口根据SP(业务运营商进行物理端口分区,图1中以ISP(互联网运营商)为例,ISP通过L2CP直接控制相应DSL物理端口分区的DSL物理端口。
为了减少网络中交互的L2C(层二控制)消息流量,还在网络中引入L2CP代理,即图1中的IWF(Interworking Function,互连功能),IWF位于以太网交换机和BRAS中,该IWF可以按ISP或AN对L2C消息进行过滤、检测和汇聚转发,具体包括:接收ISP发来的报文,根据发送报文的ISP确定与其对应的AN,并将接收到的报文转发给该AN;以及,接收AN发来的报文,根据发送报文的AN确定与其对应的ISN,并将接收到的报文转发给该ISP。因此,在IWF上需要保存ISP与AN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在AN和ISP上也分别需要维护对端的信息,例如,在ISP上需要维护AN的物理端口信息,以使得其可以向相应的AN传递信息。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可扩展能力较差
当DSLAM升级或进行其它维护时,均必须保证物理端口不发生变化,否则,将导致ISP无法对相应的物理端口进行控制,若要保证对物理端口进行控制必须重新对ISP进行配置,从而增加了对DSLAM进行扩展的难度;同时,协调网络运营商与ISP间带来了不小运营方面的冲击和成本;
(2)存在安全隐患
ISP通过L2CP直接控制网络运营商的DSLAM设备的DSL物理端口,网络运营商将不得不把其网络部署直接透露给竞争对手,安全性上存在隐患;
(3)物理端口维护不方便
ISP可能从多家网络运营商租用线路,而各家网络运营商有各自的物理线路的标识方法,ISP很难用统一的方法来管理从不同网络运营商租用的线路;
(4)物理端口查找困难
因为物理端口的排列没有固定的规则,物理端口标识很难组织成连续的排列,使得物理端口查找较为困难;若采用高级的查找算法,则必须耗费大量的存储空间,而真正有效的数据只占用零星的小部分存储空间;同时,为了提高存储效率,则必须仅对有效的数据进行存储,此时,物理端口查找必须采用逐一比较的方式,导致查找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代理的方法及装置及系统,以提高在多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通信过程中,接入设备的可扩展性及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代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接入设备中设置至少一个物理端口分区,所述物理端口分区包含至少一个物理端口,各运营商设备分别通过与其对应的物理端口分区与接入设备之间通信,且还包括在通信代理设备中设置至少一个逻辑端口分区,所述逻辑端口分区包含至少一个逻辑端口,还设置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且所述通信的过程具体包括:
通信代理设备接收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交互的报文后,获取所述的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
将接收到的报文中的物理端口或逻辑端口信息,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进行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之间的转换处理;
发送转换处理后的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代理装置,该装置具体包括:
报文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交互的报文;
端口映射单元,用于获取预定的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并将所述报文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报文中的物理端口或逻辑端口信息,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进行物理端口与逻辑端之间的转换处理;
报文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端口映射单元转换处理后的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代理的系统,包括接入设备及多个运营商设备,在接入设备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物理端口分区,所述物理端口分区包含至少一个物理端口;多个运营商设备分别通过接入设备中的与其对应的物理端口分区与接入设备之间通信;且所述的系统还包所述的通信代理装置。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的物理端口通过逻辑端口隔离开,从而使得接入设备针对物理端口的升级维护等操作对运营商设备透明,同时,还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保证接入设备各物理端口的安全性。另外,由于ISP可以自行对所管辖的逻辑端口进行管理,从而屏蔽了ISP从多家网络运营商租用线路所带来的物理线路的标识方法的异同;而且逻辑端口很容易组织成连续的排列,在极大提高存储效率的同时可采用高级的查找算法,解决了存储效率与查找速度的矛盾。即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可以有效提高接入设备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及存储与查找效率,且可以保证各个运营商设备可以自行对所管辖的逻辑端口进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基于L2CP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所述装置的DSL系统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所述装置的DSL系统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所述装置的DSL系统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所述装置的DSL系统结构示意图四;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所述装置的PON系统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所述装置的PON系统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所述装置的PON系统结构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所述装置的PON系统结构示意图四;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所述装置的无线接入系统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所述装置的无线接入系统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所述装置的无线接入系统结构示意图三;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所述装置的无线接入系统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交互的报文后,可以根据获取到的预定的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对接收到的报文中的物理端口或逻辑端口信息进行物理端口与逻辑端之间的转换处理,从而使得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的物理端口隔离,既可以保证物理端口的变化不对运营商设备开展业务过程产生影响,也可以保证接入设备各物理端口的安全性。
具体一点讲,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接入设备中设置至少一个物理端口分区,所述物理端口分区包含至少一个物理端口,在通信代理设备中设置至少一个逻辑端口分区,所述逻辑端口分区包含至少一个逻辑端口,还设置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且为每个运营商设备分配对应的一个逻辑端口分区;
相应的多个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通过通信代理实现通信的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即各运营商设备分别通过与其对应的物理端口分区与接入设备之间通信,具体可以包括:
(1)在上行方向
L2CP代理等中间实体(即通信代理装置)接收接入设备发送给业务运营商(即SP)设备的报文,所述的报文中包含物理端口标识;
L2CP代理等中间实体获取预定的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并将所述报文中的物理端口标识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转换为对应的逻辑端口标识;
发送转换处理后的报文,所述的报文中包含逻辑端口标识。
(2)在下行方向
L2CP代理等中间实体接收运营商设备发送给接入设备的报文,所述的报文中包含逻辑端口标识;
L2CP代理等中间实体获取预定的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并将所述报文中的逻辑端口标识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转换为对应的物理端口标识;
发送转换处理后的报文,所述的报文中包含物理端口标识。
所述的中间实体可以设置于其他设备中,如接入设备或其他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的设备,或者,也可以独立设置,其中,若设置于接入设备中,则中间实体与接入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在接入设备内部完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报文包括控制报文和/或数据报文,且进一步地,所述的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交互的控制报文,或者,与所述的运营商设备连接的IP边缘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交互的控制报文可以为基于L2CP的报文,以用于对所述物理端口分区中包含的物理端口进行配置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在中间实体中未保存所述映射信息,则还可以在中间实体中预先配置并保存所述的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具体可以配置为:每个运营商分别确定唯一对应的逻辑端口分区,所述的逻辑端口分区接入设备中的一个物理端口分区对应,对应的逻辑端口分区和物理端口分区中包含一一对应的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其中,所述的逻辑端口分区与接入设备中的物理端口分区的对应关系为一对一关系,也可以为多对一关系,若采用多对一关系,则可以节省接入设备的物理端口资源,提高端口的资源利用率,在多对一情况下,多个逻辑端口分区可以分时复用同一物理端口分区,也可以采用其他策略共享同一物理端口分区。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代理装置的实现结构如图3所示,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单元:
(1)报文接收单元
该单元具体用于接收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交互的报文,所述的报文可以为控制报文,也可以为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的控制报文可以为基于L2CP的控制消息。
(2)端口映射单元
该单元具体用于获取预定的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并将所述报文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报文中的物理端口或逻辑端口信息,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进行物理端口与逻辑端之间的转换处理;
而且,所述的端口映射单元具体可以包括逻辑端口分区存储单元和端口映射单元,其中,
逻辑端口分区存储单元,用于获取并存储预定的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
映射转换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分区存储单元中保存的映射信息,对收到的报文中的物理端口或逻辑端口信息进行物理端口与逻辑端之间的转换处理,具体可以为:将接入设备发送给运营商设备的报文中的物理端口标识转换为逻辑端口标识,将运营商设备发送给接入设备的报文中的逻辑端口标识转换为物理端口标识。
(3)报文发送单元
该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端口映射单元转换处理后的报文,包括向运营商设备发送转换处理后的包含逻辑端口标识的报文,向接入设备发送转换处理后的包含物理端口标识的报文。
基于上述装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多个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实现通信的通信代理系统,该系统具体可以包括接入设备及多个运营商设备,在接入设备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物理端口分区,所述物理端口分区包含至少一个物理端口;多个运营商设备分别通过接入设备中的与其对应的物理端口分区与接入设备之间通信,所述的接入设备与各运营商设备之间通过所述通信代理装置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系统中,所述的通信代理装置可以独立设置,或者,也可以设置于接入设备中,或者,也可以设置于接入设备与运营商设备之间的中间设备中。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连接于所述装置与运营商设备之间的互联功能单元,即IWF单元,其具体可以用于通过层二控制协议消息传输所述装置与运营商之间交互的信息。
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将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不现系统中的具体实现方案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仅以接入设备与运营商设备之间采用L2C消息通信为例进行示意说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应的接入设备与运营商设备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消息,例如,各种数据通信协议消息,等等。
(一)DSL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DSL系统中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L2CP Proxy(层次控制协议代理)中设置所述端口映射单元,该端口映射单元具体包括逻辑端口分区存储单元和端口映射功能单元,所述的逻辑端口分区存储单元中用于存储逻辑端口分区,例如,保存记录逻辑端口分区的逻辑端口分区表;且在DSL系统中所述的物理端口为DSL物理端口。
其中,所述的逻辑端口分区表中存储的逻辑端口分区表是以DSL物理端口分区为索引,记录了逻辑端与物理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的映射关系可以根据ISP与AN之间的对应关系设置。其中,同一个ISP或AN管辖的DSL物理端口分区可以统一组织到一张或多张逻辑端口分区表中,并由相应的ISP以L2C消息的形式通过IWF(互联功能)单元进行访问和管理。
在所述端口映射单元中,具体可以采用逻辑端口分区与DSL物理端口分区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即一张逻辑端口分区表对应一个DSL物理端口分区,逻辑端口分区表中的各个逻辑端口分别与DSL物理端口分区中的各个物理端口一一对应;其中,
所述的DSL物理端口对应的DSL物理端口标识具体可以包括:实际的AN ID(接入节点标识)、机柜(chassis)号、机架(rack)号、框(frame)号、槽位(slot)号、子槽位(sub-slot)号、端口(port)号、VPI(虚路径标识符)、VCI(虚通道标识符)、VLAN ID(虚拟局域网标识)、以太网优先级(Ethernet Priority),以及区分服务码点中的至少一项,即包含其中的一种信息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所述的逻辑端口为ISP控制或管理的虚拟端口,其对应的逻辑端口标识具体可以是一个按顺序排列的阿拉伯数字;也可以是虚拟的AN ID(接入节点标识)、机柜(chassis)号、机架(rack)号、框(frame)号、槽位(slot)号、子槽位(sub-slot)号、端口(port)号、VPI、VCI、VLAN ID、以太网优先级(Ethernet Priority),以及区分服务码点中的至少一项;或者,也可以为相应的字符串;等等。
而且,所述的逻辑端口分区表与DSL物理端口分区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由网络管理系统通过静态配置的方式设置,也可以为通过控制信令(如L2C消息等)动态进行配置或修改。
基于设置于L2CP代理中的端口映射单元,相应的通信过程包括实现带端口标识的信令、消息或数据包的端口标识转换,下面将结合几个具体的应用实例进行说明,以便于对相应的层二控制过程有进一步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仅限于这几个实例。
(1)对于L2C消息,不同ISP的L2C消息可以通过VLAN(虚拟局域网)或VR(虚拟路由器)等方式实现隔离;
在下行方向,端口映射单元接收来自BNG(宽带网关)或BRAS(宽带接入服务器)的L2C消息,根据消息中所携带的逻辑端口标识查询相应ISP对应的逻辑端口分区表,以获得相应的物理端口标识;之后,将L2C消息中的逻辑端口标识转换为相应的物理端口标识,并继续进行转发操作;
在上行方向,所述的端口映射单元接收来自于AN的L2C消息,根据消息中所携带的物理端口标识查询相应ISP对应的逻辑端口分区表,以获得相应的逻辑端口标识;之后,将L2C消息中的物理端口标识转换为相应的逻辑端口标识,并继续进行转发操作。
(2)对于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消息,不同ISP的DHCP消息可以通过VLAN或VR等方式实现隔离;
在上行方向,所述的端口映射单元接收来自于AN的DHCP消息,根据该DHCP消息的Option(选项)中所带的物理端口标识查询相应ISP对应的逻辑端口分区表,以获得相应的逻辑端口标识,例如,相应的Option82中所带的Circuit ID(电路号);之后,再将所述DHCP消息Option中的物理端口标识(如Option82中所带的Circuit ID)转换为相应的逻辑端口标识,并继续进行转发操作。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执行转换处理的实体的地址设置报文中的地址选项,具体可以在上述过程中,根据L2CP代理的IP地址设置DHCP消息Option中的giaddr(中转代理IP地址)域,即可以将L2CP代理的IP地址写入到DHCP消息中,之后再执行所述转发操作。
(3)对于PPPoE(以太网承载点对点协议)报文,不同ISP的PPPoE报文可以通过VLAN或VR等方式实现隔离;
在上行方向,所述的端口映射单元接收来自于AN的带TAG(标签)的PPPoE报文,根据该报文的TAG中所携带的物理端口标识查询相应ISP对应的逻辑端口分区表,以获得相应的逻辑端口标识,例如,TAG中携带的accessloop id(接入环路标识);之后,将PPPoE报文TAG中的物理端口标识(如TAG中的access loop id)转换为相应的逻辑端口标识,并继续进行转发操作。
其中,如图5所示,在DSL系统中,所述的L2CP Proxy可以为DSLAM,或者,如图6所示,也可以为BNG(宽带网关)或BRAS(宽带接入服务器),此时,相应的端口映射单元、逻辑端口分区存储单元,以及IWF单元可以置于DSLAM内部,或置于BNG或BRAS内部。
另外,对于DSLAM包括远端DSLAM的应用场景,如图7所示,则远端DSLAM将各DSL物理端口划分为至少一个DSL物理端口分区,且所述的L2CPProxy包含的端口映射单元、逻辑端口分区存储单元及IWF单元设置于本端的DSLAM内部,本端DSLAM与远端DSLAM通信。
(二)PON(无源光网络)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PON系统,在PON系统中所述的物理端口为PON端口,如图8所示,在PON系统的OLT(光线路终端)中将各个PON端口按SP(如ISP等)进行划分,以划分为多个PON端口分区,每个PON端口分区包含至少一个PON端口,ISP通过L2CP代理直接控制与其对应的PON端口分区包含的PON端口。
所述的端口映射单元与IWF单元的功与DSL系统中相应的单元功能类似,区别仅在于端口的定义不同,在PON系统中,端口的定义如下:
所述PON端口对应的PON端口标识包含实际的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PON接口号、ONU ID号(光网络单元标识)、T-CONT(传输容器)标识、端口号(port-ID)、逻辑链路标识(LLID)、VLANID、以太网优先级,以及区分服务码点(DSCP)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逻辑端口对应的逻辑端口标识则定义为ISP控制或管理的虚拟端口,其具体可以是一个按顺序排列的阿拉伯数字;也可以是虚拟的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PON接口号、ONU ID号、T-CONT标识、端口号、逻辑链路标识、VLAN ID、以太网优先级,以及区分服务码点(DSCP)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或者,也可以是字符串;等等。
在PON系统,如图9所示,所述的L2CP Proxy可以置于OLT(光线路终端)内部;或者,如图10所示,也可以置于BNG或BRAS内部。
如图11所示,还可以在ONU(光网络单元)中将PON端口划分为多个PON端口分区,且将所述的L2CP Proxy设置于OLT内。
在PON系统中,利用所述端口映射单元实现接入设备与各运营商之间的通信过程与上述DSL系统中的通信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三)无线接入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还适用于无线接入系统,如WiMAX(微波接入全球互通)系统等,如图12所示,在无线接入系统中所述的物理接口为空中接口,各个空中接口根据SP(如ISP)划分为多个空中接口分区,ISP通过L2CP代理直接控制相应空中接口分区包含的空中接口。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所述的端口映射单元与IWF单元的功能与DSL系统中相应单元的功能类似,区别仅在于空中接口的定义如下:
所述空中接口对应的空中接口标识包含实际的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RRU(远端射频单元)号、扇区(sector)号、频点号、信道号、SFID(业务流标识)/CID(连接标识)、VLAN ID、以太网优先级,以及区分服务码点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的逻辑端口对应的逻辑端口标识则定义为ISP控制或管理的虚拟端口,其具体可以为一个按顺序排列的阿拉伯数字;也可以为虚拟的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RRU号、扇区(sector)号、频点号、信道号、SFID(业务流标识)/CID(连接标识)、VLAN ID、以太网优先级,以及区分服务码点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或者,也可以为相应的字符串;等等。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如图13所示,所述的L2CP Proxy包括的端口映射单元、逻辑端口分区存储单元及IWF单元可以置于BS(基站)、AP(接入点)或ASN GW(接入服务网络网关)内部;或者,如图14所示,所述的L2CP Proxy包括的端口映射单元、逻辑端口分区存储单元及IWF单元也可以设置于BNG或BRAS内部。
另外,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如图15所示,也可在BS划分PON端口分区,且所述的L2CP Proxy包括的端口映射单元、逻辑端口分区存储单元及IWF单元则可以设置于ASN GW内部。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AN还可以为混合接入点,此时,相应的逻辑端口分区表中将包含多种逻辑端口,即包含各种接入点的物理端口对应的逻辑端口,例如,假设AN是DSLAM、OLT、BS的混合接入点,则相应的逻辑端口分区表将混合三种接入的逻辑端口。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利用所述端口映射单元实现接入设备与各运营商之间的通信过程与上述DSL系统中的通信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综上所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解决了接入设备与运营商之间通信的系统所存在的可扩展能力的问题,即当需要对DSLAM等接入设备进行升级或其它维护时,即使物理端口发生变化,也无须重新配置ISP。而且,在运营端占用接入设备的物理端口分区情况下,与该物理端口分区对应的逻辑端口分区可以由相应的ISP自行管理,从而方便了各个ISP对其所管辖的端口进行管理。再者,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了物理端口分区与逻辑端口分区的隔离,从而可以避免ISP直接管理实现接入设备中蝗物理端口,从而克服了ISP直接控制接入设备的物理端口情况下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通信代理方法,应用于数字用户线DSL系统、无源光网络PON系统或者无线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信代理装置接收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交互的报文后,获取所述接入设备的物理端口与所述通信代理装置的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
所述通信代理装置将接收到的报文中的物理端口或逻辑端口信息,根据所述映射信息进行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之间的转换处理;
所述通信代理装置发送转换处理后的报文;
其中,所述通信代理装置设置于接入设备、IP边缘设备、或接入设备与IP边缘设备之间的汇聚设备中;
在DSL系统中,所述物理端口标识包括:实际的接入节点标识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端口号、虚路径标识符VPI、虚通道标识符VCI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逻辑端口标识为按顺序排列的数字,或者为虚拟的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端口号、VPI、VCI中的至少一项,或者,为字符串;
在PON系统中,所述物理端口标识包括:实际的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PON接口号、光网络单元标识ONU ID、传输容器T-CONT标识、端口号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逻辑端口标识为按顺序排列的数字,或者为虚拟的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PON接口号、ONU ID、T-CONT标识、端口号、逻辑链路标识中的至少一项,或者,为字符串;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所述物理端口标识包括:实际的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远端射频单元RRU号、扇区号、频点号、信道号、业务流标识SFID或连接标识CID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逻辑端口标识为按顺序排列的数字,或者为虚拟的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RRU号、扇区号、频点号、信道号、SFID或CID中的至少一项,或者,为字符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物理端口分区,所述物理端口分区包含至少一个物理端口,所述运营商设备分别通过与其对应的物理端口分区与接入设备之间通信;所述通信代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逻辑端口分区,所述逻辑端口分区包含至少一个逻辑端口,还设置,并且,所述通信代理装置设置有所述物理端口与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包括控制报文和/或数据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为运营商设备或者与所述运营商设备通信的IP边缘设备,与所述接入设备之间交互的控制报文,且所述控制报文为基于层二控制协议的报文,包括用于对所述物理端口分区中包含的物理端口进行配置管理的控制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映射信息包括:每个运营商分别唯一对应一个逻辑端口分区,所述逻辑端口分区与所述接入设备的其中一个物理端口分区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端口分区与所述接入设备的物理端口分区的对应关系为一对一或多对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转换处理后的报文之前,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执行转换处理的实体的地址设置报文中的地址选项。
8.一种通信代理装置,应用于数字用户线DSL系统、无源光网络PON系统或者无线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代理装置包括:
报文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运营商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交互的报文;
端口映射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接入设备的物理端口与所述通信代理装置的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并将所述报文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报文中的物理端口或逻辑端口信息,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进行物理端口与逻辑端之间的转换处理;
报文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端口映射单元转换处理后的报文;
其中,所述通信代理装置设置于接入设备、IP边缘设备、或接入设备与IP边缘设备之间的汇聚设备中;
在DSL系统中,所述物理端口标识包括:实际的接入节点标识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端口号、虚路径标识符VPI、虚通道标识符VCI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逻辑端口标识为按顺序排列的数字,或者为虚拟的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端口号、VPI、VCI中的至少一项,或者,为字符串;
在PON系统中,所述物理端口标识包括:实际的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PON接口号、光网络单元标识ONU ID、传输容器T-CONT标识、端口号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逻辑端口标识为按顺序排列的数字,或者为虚拟的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PON接口号、ONU ID、T-CONT标识、端口号、逻辑链路标识中的至少一项,或者,为字符串;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所述物理端口标识包括:实际的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远端射频单元RRU号、扇区号、频点号、信道号、业务流标识SFID或连接标识CID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逻辑端口标识为按顺序排列的数字,或者为虚拟的AN ID、机柜号、机架号、框号、槽位号、子槽位号、RRU号、扇区号、频点号、信道号、SFID或CID中的至少一项,或者,为字符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映射单元包括:
逻辑端口分区存储单元,用于获取并存储预定的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之间的映射信息;
映射转换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分区存储单元中保存的映射信息,对收到的报文中的物理端口或逻辑端口信息进行物理端口与逻辑端之间的转换处理。
10.一种通信代理的系统,包括接入设备及多个运营商设备,在接入设备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物理端口分区,所述物理端口分区包含至少一个物理端口;多个运营商设备分别通过接入设备中的与其对应的物理端口分区与接入设备之间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信代理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互联功能单元,连接于所述通信代理装置与IP边缘设备或运营商设备之间,用于通过层二控制协议消息传输所述装置与运营商设备之间交互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代理装置包括:宽带网关BNG,或者,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或者,接入服务网网关ASN GW,或者,光线路终端OLT;
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数字用户线接入复接器DSLAM,或者,基站,或者,接入点AP,或者,ASN GW,或者,OLT。
CN201210112869.6A 2007-04-30 2007-05-15 通信代理的方法及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26849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2869.6A CN102684962B (zh) 2007-04-30 2007-05-15 通信代理的方法及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7108.0 2007-04-30
CN200710107108 2007-04-30
CN2007101071080 2007-04-30
CN201210112869.6A CN102684962B (zh) 2007-04-30 2007-05-15 通信代理的方法及装置及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7903XA Division CN101299698B (zh) 2007-04-30 2007-05-15 通信代理的方法及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4962A true CN102684962A (zh) 2012-09-19
CN102684962B CN102684962B (zh) 2015-05-27

Family

ID=40079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2869.6A Active CN102684962B (zh) 2007-04-30 2007-05-15 通信代理的方法及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49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1688A (zh) * 2013-02-01 2014-08-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数据采集服务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2323C (zh) * 2003-06-12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服务器群的方法
JP3803669B2 (ja) * 2003-11-07 2006-08-02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1688A (zh) * 2013-02-01 2014-08-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数据采集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03971688B (zh) * 2013-02-01 2016-05-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数据采集服务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4962B (zh)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9698B (zh) 通信代理的方法及装置及系统
ES2905115T3 (es) Método y sistema para establecer una ruta de servicio en una red de comunicaciones
US8155114B2 (en) Access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ster shelf and slave shelf
US8073330B2 (en)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 optical network unit, optical line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1056032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network node,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erver
CN101075962B (zh) 在二层网络交换设备中实现dhcp中继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2812676B (zh) 用于订户因特网协议主机路由的可缩放分布式用户平面分区两级转发信息库查找
WO2006124505A2 (en)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network devices for network services
CN106921437B (zh) 一种在光接入网中建立虚拟接入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EP3107241A1 (en) Optical network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thod
CN101242370B (zh) 实现以太网与帧中继互联的方法与协议转换设备
CA2815402C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diffusing pseudowire route
CN103516760B (zh) 一种虚拟网络系统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88241A (zh) 基于SDN的IPv4/IPv6双栈转换方法和系统
CN101309207A (zh) 通信代理的方法及装置及系统
CN1859722B (zh) 用户驻地设备配置功能获取终端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5164973A (zh) 光纤到分配点设备及其通信方法
CN102684962B (zh) 通信代理的方法及装置及系统
CN101931831B (zh) 光网络单元和光网络单元的ip管理方法
CN106789921A (zh) 一种支持vlan内成员端口隔离的交换方法及交换机
CN212627917U (zh) 一种分布式家庭基站及光纤网络系统
CN111835879A (zh) 一种基于dhcp relay协议的报文处理方法及中继设备
CN104660446A (zh) N:1保护场景下dhcp中继实现系统及方法
KR102207290B1 (ko) 소프트웨어 정의 네트워크에서 vlan을 지원하는 방법
CN114979076A (zh) 一种面向跨主机容器的扁平化通讯网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