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4215A - 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的能量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的能量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84215A CN102684215A CN2012100838772A CN201210083877A CN102684215A CN 102684215 A CN102684215 A CN 102684215A CN 2012100838772 A CN2012100838772 A CN 2012100838772A CN 201210083877 A CN201210083877 A CN 201210083877A CN 102684215 A CN102684215 A CN 1026842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 load
- microgrid system
- plant area
- sce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977 unit op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32 reaction spe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4—District level solutions, i.e. local energy network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2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using renewable energy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的技术领域,提供了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的能量管理系统,微网系统通过变流系统连接至交流母线,与大电网相连,厂区负荷也连接在大电网上。风光储微网系统由至少一台风力发电机组、至少一台光伏发电机组、至少一台储能装置组成。微网能量管理系统控制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对风光储各单元进行启、停、功率控制,使风光储各单元安全稳定运行,只向厂区负荷供电,不向大电网送电;本发明通过风光储微网系统的能量管理,可以使风光储各单元能够安全并网运行,当厂区负荷变化时,能量管理系统对风光储各单元进行启、停、功率控制,使风光储各单元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只向厂区负荷供电,不向大电网送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的技术领域,涉及风光储微网系统在并网模式下运行的能量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常规能源的逐渐衰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世界各国日益关注分布式发电技术(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分布式发电一般是指发电功率在数千瓦至数兆瓦的模块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为用户供电的连接到配电系统的小型发电系统,将分布式发电系统以微网的形式接入大电网并网运行,与大电网互为支撑,是发挥分布式发电系统效能的最有效方式。微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变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微网是分布式发电的重要形式之一,微网既可以通过配电网与大型电力网并联运行,形成一个大型电网与小型电网的联合运行系统,也可以独立地为当地负荷提供电力需求。微网通过单点接入电网,可以减少大量小功率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对传统电力系统的影响,微网将分散的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组合起来供电,能够使小型电源获得更高的利用效率。
与传统的发电设备相比,微网中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波动性,能源分配中的双向流动性(如微网与电网之间的双向能量流动、储能单元上双向能量流动等) ,各分布式电源的跟随反应速度差别,从毫秒级(如燃料电池、电储能单元) 、秒级(如微型燃气轮机、机械储能单元) ,分钟级(如光伏、风力发电)。这些特性增加了微网系统自动化管理尤其是优化调度的复杂性。国内外对微网系统并网运行能量管理进行多年的研究,其目标为:实现传统电力系统与微网中各种分布式电源、储能单元和负荷之间的最佳匹配,最大效率的利用微网中各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以及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控制特性来改善大电网的稳定性。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102361328A,公开日为2012年02月22日,发明名称为一种利用风能、光能互补并与市电综合利用的分布式微网系统,该系统包含分布式的风光能源微系统、用户负荷、双向功率表、交流母线、高低压变电器、电网、上层调度管理系统、微气象交互、时钟交互和开关组成。其中,分布式的风光能源微系统和用户负荷通过双向功率表连接到交流母线,经过高低压变电器接入常规电网,其中开关表示隔离开关和断路器。上层调度管理系统与检测风光能源微系统的状态,根据气象微预测交互、时钟交互、储能装置状态和用户负荷状态决定风光能源微系统的发电/供电状态,决定风光能源微系统与电网的交互状态。本发明既能独立对用户负荷供电,又能根据城市微气象交互信息的处理结果与电网并网发电,同时支撑分时电价,满足用户供电需求并降低成本,提高发电效益,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电网可靠性。
通过现有的微网系统研究可知,微网系统有并网、孤岛两种运行模式,但根据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分散式小容量微网系统接入大电网还有很多技术标准和规划需要研究,短时间内较难实现;大容量微网系统接入大电网近期出现了较大规模脱网现象,给大电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大容量微网系统接入大电网技术也需进一步研究;一种适用于大型工厂的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的能量管理系统,能够使风光储微网系统的并网输出功率被厂区负荷消耗,不向大电网送电,不改变厂区与大电网间的功率流向,减小厂区用电成本,是一种近期可以全面推广的微网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结合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型工厂的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的能量管理系统,能够使风光储微网系统的并网输出功率被厂区负荷消耗,不向大电网送电,不改变厂区与大电网间的功率流向,减小厂区用电成本,同时满足风光储微网系统的长期稳定并网运行。
为此,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的能量管理系统,所述风光储微网系统包括有至少一台风力发电机组、至少一台光伏发电机组、至少一台锂电池的储能装置,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光伏发电机组、储能装置通过变流系统连接至交流母线,与大电网相连,同时,大电网上还连接有厂区负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光伏发电机组、储能装置均连接至微网能量管理系统,所述微网能量管理系统控制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的基本方式为:设定厂区负荷功率的最小值为Pload-min,检测厂区负荷功率Pload,通过比较Pload和Pload-min的大小来判断是否投入风光储微网系统;当负荷功率达到一定值时,如果Pload>Pload-min,风光储微网系统可以并网运行,让光伏机组运行在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模式;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有固定并网模式和动态并网模式:当风光储微网系统处于测试阶段时,则让风光储微网系统在固定并网模式下运行,将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设定为固定值;当风光储微网系统处于测试合格后的投入使用阶段时,则让风光储微网系统在动态并网模式下运行,从而最大效率的利用可再生能源。
同时,储能装置运行在波动平抑工作模式,通过储能装置的充放电来改变风电机组、光伏机组的输出功率,剔除输出功率中的高频分量,减小输出功率的波动,使输出功率较为平滑,从而实现实时功率的平滑。
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时,微网能量管理系统对风光储各单元进行启、停、功率控制,使风光储各单元安全稳定运行,只向厂区负荷供电,不向大电网送电;为了确保风光储微网系统不向大电网送电,在厂区负荷与大电网连接处安装逆功率保护器,并设置逆功率保护器的保护功率阈值为Pmin,当大电网给厂区负荷送电功率小于Pmin时,逆功率保护器动作,切除整个风光储微网系统,只有大电网给厂区负荷供电。
所述风光储微网系统配置有M台风电机组,N台光伏机组,包括有1台锂电池的储能装置时,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PPVe为所有光伏机组额定输出功率,PPVn为单台光伏机组额定输出功率,PPVe=N*PPVn,则光伏机组输出功率在0~PPVe范围内;PWe为所有风电机组额定输出功率,PWn为单台风电机组额定输出功率,PWe=M*PWn,则风电机组输出功率在0~PWe范围内。
当风光储微网系统工作于固定并网模式时:首先检测厂区负荷功率,并确定厂区负荷功率Pload,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为Pall,为了保证风光储微网系统的发出功率不大于厂区负荷功率Pload,不向大电网送电,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小于厂区负荷功率有效值的1/K(K为大于1的正数),即 ,在固定并网模式下,Pall为固定值,当厂区负荷变化时,一般情况下K=2,并设置厂区负荷功率最小值Pload-min,其中Pload-min>PPVe。
当厂区负荷功率Pload≤Pload-min时,风光储微网系统不运行。
当厂区负荷功率Pload>Pload-min时,设定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根据风光储微网系统总输出功率上限Pall,从而设定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限。首先投入光伏机组,由于光伏机组容量较小,投入的光伏机组均运行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模式,所有光伏机组均投入运行,则其额定输出功率为PPVe=N*PPVn;风电、光伏机组的功率分配有如下:1.若,则设定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限为;2.若,则设定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限为;3.若,则风电机组不运行,微网中仅光伏机组运行;由于光伏机组容量较小,微网大部分运行在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限为。储能装置运行在波动平抑工作模式,实现实时功率的平滑,通过储能装置充放电来改变风电、光伏机组的输出功率,剔除输出功率中的高频分量,减小输出功率的波动,使输出功率较为平滑。
风光储微网系统工作于动态并网模式时:首先检测厂区负荷功率,并确定厂区负荷功率Pload,风光储微网系统总输出功率上限为Pall,为了保证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不大于厂区负荷、不向大电网送电,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小于厂区负荷功率有效值的1/K(K为大于1的正数),即,在动态并网模式下,根据厂区负荷的变化,Pall也是变化的,在启动时一般设置K=2,并设置厂区负荷功率最小值Pload-min,其中Pload-min>PPVe。
当厂区负荷功率Pload≤Pload-min时,风光储微网系统不运行。
当厂区负荷功率Pload>Pload-min时,设定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根据风光储微网系统总输出功率上限Pall,对风电、光伏机组的进行功率分配,在微网启动时,K=2,按照固定并网模式的参数运行,等风光储微网系统稳定运行后,Pall根据厂区负荷变化而改变:
1.当检测厂区负荷功率增加时,,其中为步长功率,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是按照P1依次增加,(初步可以设定P1为20kW),风电、光伏机组的功率分配按照固定并网模式来运行,储能装置运行在波动平抑工作模式,实现实时功率的平滑;但最终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仍然要满足;
2.当检测厂区负荷功率减小时,,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是按照P1(P1=20kW)依次减小,,风电机组、光伏机组的功率分配按照固定并网模式来运行,储能装置运行在波动平抑工作模式,实现实时功率的平滑;当厂区负荷功率Pload≤Pload-min时,风光储微网系统停止运行;
3.当厂区负荷较大,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占整个负荷功率比例较小时,可通过增加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来提高风光储微网系统的利用率,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小于厂区负荷功率有效值的1/K(K为大于1的正数),K可以依次减小,,从而增加风光储微网系统总输出功率上限;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最大值为,确保厂区负荷变化时,给风光储微网系统预留一定裕度;风电、光伏机组的功率分配按照固定并网模式来运行,储能装置运行在波动平抑工作模式,实现实时功率的平滑。
所述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时,对储能装置的锂电池充放电电流、端电压、锂电池的剩余电量SOC(State of Charge)、限制电池的充放电斜率这四个指标进行检测,并设定这四个指标的上限值。
在本发明中,所述储能装置的锂电池的电池电荷状态SOC最佳维持在30%-70%设定范围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风光储微网系统的能量管理,可以使风光储各单元能够安全并网运行,当厂区负荷变化时,能量管理系统对风光储各单元进行启、停、功率控制,风光储各单元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只向厂区负荷供电,不向大电网送电;具体的是通过设定风力发电机组、光伏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限Pw-max、Ppv-max,实现不向大电网送电;同时由于风力发电机组、光伏发电机组有一定的发电下限,通过设定的风力发电机组、光伏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下限Pw-min、Ppv-mi,可以使风电、光伏机组发电功率稳定;
本发明在固定并网模式下工作时,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设定为固定值,当厂区负荷变化较为频繁时,风光储微网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本发明在动态并网模式下工作时,将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的上限值根据厂区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更能充分利用风光储微网系统的发电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风光储微网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风光储微网系统在固定并网模式下控制流程图
图3是风光储微网系统在动态并网模式下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提出的风光储微网系统由一台或多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一台或多台光伏发电机组、锂电池储能装置以及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组成。风电机组、光伏机组、储能装置均是通过变流系统连接至交流母线,与大电网相连。本发明是通过风光储微网系统的能量管理,使风光储各单元能够安全并网运行,当厂区负荷变化时,能量管理系统对风光储各单元进行启、停、功率控制,风光储各单元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只向厂区负荷供电,不向大电网送电。
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的基本方式为:首先检测负荷功率,通过负荷功率大小判断是否投入风光储微网系统;当负荷达到一定值时,Pload>Pload-min,微网可以并网运行,首先让光伏机组运行在MPPT模式;当微网运行在固定并网模式时,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限是固定值;当微网运行在动态并网模式时,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限根据负荷的改变而动态变化的,从而最大效率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储能装置运行在波动平抑工作模式,实现实时功率的平滑,通过其充放电来改变风电、光伏机组的输出功率,剔除输出功率中的高频分量,减小输出功率的波动,使输出功率较为平滑;微网能量管理系统对风光储各单元进行启、停、功率控制,使风光储各单元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只向厂区负荷供电,不向大电网送电。
微网能量管理系统中采用多种限制条件满足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需求,保证微网不向大电网送电,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最大效率的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方法主要为:
(2) 防止储能电池的过充与过放。由于过充、过放、大充、大放等对电池的损伤较大,对电池的充放电电流、端电压、电池的剩余电量SOC(State of Charge)以及电池的充放电斜率进行检测,并设定上限值。充电电流限制在以内,放电电流不能超过,锂电池的工作电压设定在,SOC最佳维持在30%~70%设定范围内。
(3) 风电、光伏机组的投切。风机的频繁启停会对风机造成机械磨损、影响寿命,因此,要尽量减小风机在一天内的启停次数,而光伏机组不存在机械磨损问题,在本发明中,优先采用投切光伏机组的控制方法,对其进行启停操作,来满足功率需求;
(4) 设定风电、光伏机组输出功率的上下限。为了不向大电网送电,分别设定风电、光伏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限Pw-max、Ppv-max;由于大型的风电、光伏机组有一定的输出功率下限,为了使风电、光伏机组输出功率稳定,分别设定风电、光伏机组的输出功率下限Pw-min、Ppv-min;
(5) 采用微网系统能量管理系统,通过能量管理系统与分布式电源的实时通讯,检测风电、光伏机组的输出功率、负荷功率以及储能装置的荷电状态,对风光储各单元进行启、停、功率控制,使风光储各单元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只向厂区负荷供电,不向大电网送电。
下面结合附图2,对微网系统在固定并网模式下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1) 紧急停机、安全停机后,系统重新上电,微网控制器初始化,判断是否到手动操作;正常停机后,系统重启待机,判断是否到手动操作;
(2) 在并网模式运行下,厂区是否禁止启动风光储微网系统,不禁止,初始化风光储各单元控制器;
(3) 在并网运行模式下,首先检测厂区负荷功率,确定厂区负荷功率Pload(Pload 可以为厂区负荷半个小时内的平均值),微网系统总输出功率上限为Pall,并设置厂区负荷功率最小值Pload-min(Pload-min>PPVe),当厂区负荷功率Pload≤Pload-min时,风光储微网系统不运行,进入安全停机;
(5) 设定光伏机组运行在MPPT模式,等待光伏并网条件,满足条件,闭合光伏机组并网开关;
(6) 根据光伏的输出功率来设定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限,当,则设定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限为;当,则设定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限为;当若,则风电机组不运行;等待风电机组并网条件,满足条件,闭合风电机组并网开关;
(7) 设定储能装置运行在波动平抑工作模式,实现实时功率的平滑,通过其充放电来改变风电、光伏机组的输出功率,剔除输出功率中的高频分量,减小输出功率的波动,使输出功率较为平滑;
(8) 等待储能装置的并网条件(充放电电流、端电压以及SOC 这三个量在限值以内),满足条件,闭合储能装置并网开关;
(9) 重新检测厂区负荷功率,从步骤(3)开始;
风电机组并网条件:风速>切入风度(3 m/s),风电机组系统正常;当风速小于切入风速时,风电机组停机不工作。储能并网条件:风电机组或光伏并网发电,储能装置正常,充放电电流、端电压以及SOC 这三个量在限值以内。光伏并网条件:光伏直流母线电压大于470V,光伏系统正常。
安全停机是依次断开储能装置、光伏机组、风电机组并网开关,然后再断开微网系统并网开关;紧急停机是首先断开微网系统并网开关,然后依次断开储能装置、光伏机组、风电机组并网开关。
下面结合附图3,对微网系统在动态并网模式下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1) 紧急停机、安全停机后,系统重新上电,微网控制器初始化,判断是否到手动操作,正常停机后,系统重启待机,判断是否到手动操作;
(2) 在并网模式运行下,厂区是否禁止启动风光储系统,不禁止,初始化风光储各单元控制器;
(4) 在并网运行模式下,检测厂区负荷功率,确定厂区负荷功率Pload(Pload 可以为厂区负荷半个小时内的平均值),微网系统总输出功率上限为Pall,并设置厂区负荷功率最小值Pload-min(Pload-min>PPVe),当厂区负荷功率Pload≤Pload-min时,风光储微网系统不运行,进入安全停机;
(5) 当厂区负荷功率Pload>Pload-min时,闭合微网系统的并网开关;
(6) 通过判断负荷功率变化来改变微网系统总输出功率上限为Pall,当负荷功率增加时,,微网系统总输出功率上限Pall按照P1依次增加,;当负荷功率减小,且负荷功率大于厂区负荷功率最小值Pload-min与P1之和,,微网系统总输出功率上限Pall按照P1依次减小,;
(9) 设定光伏机组运行在MPPT模式,等待光伏并网条件,满足条件,闭合光伏机组并网开关;
(10) 根据光伏的输出功率来设定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限,当,则设定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限为;当,则设定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限为;当若,则风电机组不运行;等待风电机组并网条件,满足条件,闭合风电机组并网开关;
(11) 设定储能装置运行在波动平抑工作模式,实现实时功率的平滑,通过其充放电来改变风电、光伏机组的输出功率,剔除输出功率中的高频分量,减小输出功率的波动,使输出功率较为平滑;
(12) 等待储能装置的并网条件(充放电电流、端电压以及SOC 这三个量在限值以内),满足条件,闭合储能装置并网开关;
(13) 重新检测厂区负荷功率,从步骤(4)开始;
风电机组并网条件:风速>切入风度(3 m/s),风电机组系统正常;当风速小于切入风速时,风电机组停机不工作。储能并网条件:风电机组或光伏并网发电,储能装置正常,充放电电流、端电压以及SOC 这三个量在限值以内;光伏并网条件:光伏直流母线电压大于470V,光伏系统正常。
安全停机是依次断开储能装置、光伏机组、风电机组并网开关,然后再断开微网系统并网开关;紧急停机是首先断开微网系统并网开关,然后依次断开储能装置、光伏机组、风电机组并网开关。
Claims (9)
1.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的能量管理系统,所述风光储微网系统包括有至少一台风力发电机组、至少一台光伏发电机组、至少一台锂电池的储能装置,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光伏发电机组、锂电池储能装置通过变流系统连接至交流母线,与大电网相连,同时,大电网上还连接有厂区负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光伏发电机组、锂电池储能装置均连接至微网能量管理系统,所述微网能量管理系统控制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的基本方式为:设定厂区负荷功率的最小值为Pload-min,检测厂区负荷功率Pload,通过比较Pload和Pload-min的大小来判断是否投入风光储微网系统;当负荷功率达到一定值时,如果Pload>Pload-min,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让光伏机组运行在最大功率点跟踪模式;当风光储微网系统处于测试阶段时,则让风光储微网系统在固定并网模式下运行,将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设定为固定值;当风光储微网系统处于测试合格后的投入使用阶段时,则让风光储微网系统在动态并网模式下运行,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根据负荷的改变而动态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运行在波动平抑工作模式,通过储能装置的充放电来改变风电机组、光伏机组的输出功率,剔除输出功率中的高频分量,减小输出功率的波动,使输出功率较为平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时,对风光储各单元进行启、停、功率控制,使风光储各单元安全稳定运行,只向厂区负荷供电,不向大电网送电;在厂区负荷与大电网连接处安装逆功率保护器,并设置逆功率保护器的保护功率阈值为Pmin,当大电网给厂区负荷送电功率小于Pmin时,逆功率保护器动作,切除整个风光储微网系统,只有大电网给厂区负荷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光储微网系统配置有M台风电机组,N台光伏机组,包括有1台锂电池的储能装置时,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PPVe为所有光伏机组额定输出功率,PPVn为单台光伏机组额定输出功率,PPVe=N*PPVn,则光伏机组输出功率在0~PPVe范围内;PWe为所有风电机组额定输出功率,PWn为单台风电机组额定输出功率,PWe=M*PWn,则风电机组输出功率在0~PWe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风光储微网系统工作于固定并网模式时:首先检测厂区负荷功率,并确定厂区负荷功率Pload,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为Pall,为了保证风光储微网系统的发出功率不大于厂区负荷功率Pload,不向大电网送电,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小于厂区负荷功率有效值的1/K,K为大于1的正数,即 ,在固定并网模式下,Pall为固定值,当厂区负荷变化时,K=2,并设置厂区负荷功率最小值Pload-min,其中Pload-min>PPVe;
当厂区负荷功率Pload≤Pload-min时,风光储微网系统不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风光储微网系统工作于动态并网模式时:首先检测厂区负荷功率,并确定厂区负荷功率Pload,风光储微网系统总输出功率上限为Pall,为了保证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不大于厂区负荷、风光储微网系统不向大电网送电,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小于厂区负荷功率有效值的1/K,K为大于1的正数,即,在动态并网模式下,根据厂区负荷的变化,Pall也是变化的,在启动时设置K=2,并设置厂区负荷功率最小值Pload-min,其中Pload-min>PPVe;
当厂区负荷功率Pload≤Pload-min时,风光储微网系统不运行;
当厂区负荷功率Pload>Pload-min时,设定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根据风光储微网系统总输出功率上限Pall,对风电、光伏机组的进行功率分配,在风光储微网系统启动时,K=2,按照固定并网模式的参数运行,等风光储微网系统稳定运行后,Pall根据负荷变化而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Pall根据厂区负荷变化而改变的过程如下:
A.当检测厂区负荷功率增加时,,其中为步长功率,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是按照P1依次增加,风电、光伏机组的功率分配按照固定并网模式来运行,储能装置运行在波动平抑工作模式,实现实时功率的平滑;但最终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仍然要满足;
B.当检测厂区负荷功率减小时,,风光储微网系统的总输出功率上限是按照P1依次减小,,风电机组、光伏机组的功率分配按照固定并网模式来运行,储能装置运行在波动平抑工作模式,实现实时功率的平滑;当厂区负荷功率Pload≤Pload-min时,风光储微网系统停止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时,对储能装置的锂电池充放电电流、端电压、锂电池的剩余电量SOC、限制电池的充放电斜率这四个指标进行检测,并设定这四个指标的上限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中,所述储能装置的锂电池的电池电荷状态SOC最佳维持在30%-70%设定范围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83877.2A CN102684215B (zh) | 2012-03-27 | 2012-03-27 | 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的能量管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83877.2A CN102684215B (zh) | 2012-03-27 | 2012-03-27 | 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的能量管理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84215A true CN102684215A (zh) | 2012-09-19 |
CN102684215B CN102684215B (zh) | 2014-08-27 |
Family
ID=46815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83877.2A Active CN102684215B (zh) | 2012-03-27 | 2012-03-27 | 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的能量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84215B (zh)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68181A (zh) * | 2012-09-27 | 2013-01-09 |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并网发电系统防逆流方法和装置 |
CN102983593A (zh) * | 2012-12-25 | 2013-03-20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智能开关的微网无缝切换控制方法 |
CN104052159A (zh) * | 2014-06-25 | 2014-09-17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风光储微网系统的能量管理控制器 |
CN104734146A (zh) * | 2013-12-24 | 2015-06-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分布式储能的供电调度方法和系统 |
CN105162172A (zh) * | 2015-08-13 | 2015-12-16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并网光伏发电站功率自动控制系统 |
CN105896598A (zh) * | 2016-04-21 | 2016-08-24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远礁海岛独立型预装式一体化微电网系统 |
CN106100002A (zh) * | 2016-07-28 | 2016-11-09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网的优化运行方法 |
CN107017659A (zh) * | 2017-03-29 | 2017-08-04 |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区域保护系统进行柔性发电的方法 |
CN108736496A (zh) * | 2018-05-02 | 2018-11-0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面向配电网汇聚应用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补充性规划方法及系统 |
CN108988389A (zh) * | 2018-08-06 | 2018-12-11 | 浙江浙能龙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的耦合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2736980A (zh) * | 2021-01-14 | 2021-04-30 | 北京动科瑞利文科技有限公司 | 不同型号的发电机组的并网管理系统和方法 |
CN112838608A (zh) * | 2021-03-16 | 2021-05-25 | 阳光三星(合肥)储能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系统 |
CN112928765A (zh) * | 2019-12-06 | 2021-06-08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风光储变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622136A (zh) * | 2022-12-16 | 2023-01-17 | 济钢防务技术有限公司 | 多模态智能控制器 |
CN115632443A (zh) * | 2022-11-09 | 2023-01-20 | 淮阴工学院 | 一种基于黑寡妇算法的能源监测与优化调控系统与方法 |
CN117977588A (zh) * | 2024-04-02 | 2024-05-03 | 杭州微慕科技有限公司 | 微电网的能量分配方法、控制装置及能量分配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74016A (zh) * | 2018-12-19 | 2019-03-15 | 北京工业大学 | 房车/户用风光电互补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系统与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74952A (zh) * | 2010-12-03 | 2011-05-25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一种独立微电网系统 |
CN102103720A (zh) * | 2011-01-31 | 2011-06-2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风险的微电网分布式发电备用优化配置方法 |
CN102157961A (zh) * | 2011-03-02 | 2011-08-17 |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微网控制装置 |
EP2485361A1 (en) * | 2009-09-29 | 2012-08-0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
-
2012
- 2012-03-27 CN CN201210083877.2A patent/CN1026842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485361A1 (en) * | 2009-09-29 | 2012-08-0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
CN102074952A (zh) * | 2010-12-03 | 2011-05-25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一种独立微电网系统 |
CN102103720A (zh) * | 2011-01-31 | 2011-06-2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风险的微电网分布式发电备用优化配置方法 |
CN102157961A (zh) * | 2011-03-02 | 2011-08-17 |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微网控制装置 |
Cited B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68181A (zh) * | 2012-09-27 | 2013-01-09 |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并网发电系统防逆流方法和装置 |
CN102983593A (zh) * | 2012-12-25 | 2013-03-20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智能开关的微网无缝切换控制方法 |
CN102983593B (zh) * | 2012-12-25 | 2015-02-04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智能开关的微网无缝切换控制方法 |
CN104734146A (zh) * | 2013-12-24 | 2015-06-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分布式储能的供电调度方法和系统 |
CN104734146B (zh) * | 2013-12-24 | 2019-07-2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分布式储能的供电调度方法和系统 |
CN104052159A (zh) * | 2014-06-25 | 2014-09-17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风光储微网系统的能量管理控制器 |
CN105162172A (zh) * | 2015-08-13 | 2015-12-16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并网光伏发电站功率自动控制系统 |
CN105162172B (zh) * | 2015-08-13 | 2018-07-20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并网光伏发电站功率自动控制系统 |
CN105896598A (zh) * | 2016-04-21 | 2016-08-24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远礁海岛独立型预装式一体化微电网系统 |
CN106100002A (zh) * | 2016-07-28 | 2016-11-09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网的优化运行方法 |
CN107017659B (zh) * | 2017-03-29 | 2019-07-12 |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区域保护系统进行柔性发电的方法 |
CN107017659A (zh) * | 2017-03-29 | 2017-08-04 |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区域保护系统进行柔性发电的方法 |
CN108736496B (zh) * | 2018-05-02 | 2021-07-23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储能系统的补充性规划方法及系统 |
CN108736496A (zh) * | 2018-05-02 | 2018-11-0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面向配电网汇聚应用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补充性规划方法及系统 |
CN108988389A (zh) * | 2018-08-06 | 2018-12-11 | 浙江浙能龙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的耦合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2928765B (zh) * | 2019-12-06 | 2024-05-14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风光储变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928765A (zh) * | 2019-12-06 | 2021-06-08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风光储变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736980A (zh) * | 2021-01-14 | 2021-04-30 | 北京动科瑞利文科技有限公司 | 不同型号的发电机组的并网管理系统和方法 |
CN112736980B (zh) * | 2021-01-14 | 2024-05-24 | 北京动科瑞利文科技有限公司 | 不同型号的发电机组的并网管理系统和方法 |
CN112838608A (zh) * | 2021-03-16 | 2021-05-25 | 阳光三星(合肥)储能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系统 |
CN112838608B (zh) * | 2021-03-16 | 2024-05-28 | 阳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系统 |
CN115632443A (zh) * | 2022-11-09 | 2023-01-20 | 淮阴工学院 | 一种基于黑寡妇算法的能源监测与优化调控系统与方法 |
CN115622136A (zh) * | 2022-12-16 | 2023-01-17 | 济钢防务技术有限公司 | 多模态智能控制器 |
CN117977588A (zh) * | 2024-04-02 | 2024-05-03 | 杭州微慕科技有限公司 | 微电网的能量分配方法、控制装置及能量分配设备 |
CN117977588B (zh) * | 2024-04-02 | 2024-06-21 | 杭州微慕科技有限公司 | 微电网的能量分配方法、控制装置及能量分配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84215B (zh) | 2014-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84215B (zh) | 风光储微网系统并网运行的能量管理系统 | |
KR101277185B1 (ko) | Dc 마이크로그리드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ac 및 dc 복합 마이크로그리드 시스템 | |
CN102361328B (zh) | 一种利用风能、光能互补并与市电综合利用的分布式微网系统 | |
EP3206276B1 (en) |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 |
CN102496965B (zh) | 基于孤岛电网的柴油发电机供电与电池储能协调控制方法 | |
CN103457514B (zh) | 双模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 |
Li et al. | Study on microgrid operation control and black start | |
CN103337900A (zh) | 基于网电互补的离网风力供电系统 | |
CN103703648A (zh) | 电力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
CN105207341A (zh) | 一种并离网型光伏储能充电桩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 |
Zhang et al. | Hierarchical coordinated control of DC microgrid with wind turbines | |
Allahvirdizadeh et al.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ergy control strategies for a standalone PV/WT/FC hybrid renewable system | |
CN105047966A (zh) | 液流电池多模式运行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 |
KR102222560B1 (ko) |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 |
CN103107579A (zh) | 一种兼顾能量型与功率型的电池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5790255A (zh) | 多微电网供电系统与控制方法 | |
Sassi et al. | Energy management of PV/wind/battery hybrid energy system based on batteries utilization optimization | |
Hu et al. |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of smart microgrids | |
Qi | Coordinated control for independent wind-solar hybrid power system | |
Hamdaoui et al. | Smart islanding in smart grids | |
Wen et al. | Hierarchical coordinated control for DC microgrid with crowbar and load shedding control | |
Neves et al. | Advantages of grid-tied DC microgrid | |
Jiang et al. | Power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microgrid with energy storage system | |
Yeting et al. | Application of island microgrid based on hybrid batteries storage | |
Pozo et al. |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a hybrid generation system grid connected using fuzzy controlle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6 Address after: 610000 18 West core road, hi-tech West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Dongfang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36 Shu Han Road, Jinni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No. 333 Patentee before: Dongfang Electric Corporation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