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1175A - 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 - Google Patents

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1175A
CN102681175A CN2011100656337A CN201110065633A CN102681175A CN 102681175 A CN102681175 A CN 102681175A CN 2011100656337 A CN2011100656337 A CN 2011100656337A CN 201110065633 A CN201110065633 A CN 201110065633A CN 102681175 A CN102681175 A CN 102681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nesa coating
optical grating
switching display
grating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56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裕洲
王昭懿
罗文志
宋启贤
叶宗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 Touch Corp
E Tou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 Tou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 Touch Corp filed Critical E Touch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0656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11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1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11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一透明导电膜;一第二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导电膜,间隔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的一侧,使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之间具有一电位差;一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设于该二透明导电膜之间;由无机材料制成的一阻隔元件,其设于该第二透明导电膜的一面;及一导线层,设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或该第二透明导电膜的一侧面周缘。据此,该导线层经通电后,由于该导线层具有低阻抗的特性而加快电流传导速度,进而增加变色时的效率及均匀度。

Description

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
技术领域
本案属于显示装置的领域,特别是关于利用金属导线而制成的边框,以加速透明导电膜的电流传导速度,以提升变色时的效率及均匀度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立体影像显示技术的原理利用双眼视差(Binoculardisparity),经左、右眼分别接收不同影像,最后在大脑融合成一立体影像。针对裸眼立体显示技术而言,其结构大致可分为柱状透镜(Lenticular)及光屏障式(Barrier)两种,都利用电致变色材料达到光屏障(Barrier)的效果,而作为切换显示立体影像或平面影像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
如中国台湾省新型专利第M368088号的「整合式电变色2D/3D显示器」、第M371902号的「切换2D平面影像/3D立体影像显示画面的显示装置」、发明专利第I296723号的「用于可成立体影像的液晶面板的彩色滤光片及其制造法」及美国专利第2006087499号的「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thereof」等专利,皆是利用一种电致变色材料(Electrochromism,简称EC)作为切换显示立体影像的视差屏障装置。该种电致变色材料利用电流或电场的作用进而发生光吸收或光散射等现象,导致该电致变色材料的颜色发生可逆性变化。
这种电致变色材料经过适当的结合后,而形成一切换2D/3D显示的光栅结构。请参照第1图,是一般光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该光栅结构1包括一第一基板11、一第二基板12、一电致变色层13及一电解质层14。其中该第一基板11的上表面设有一第一透明导电薄膜111,该第二基板12的下表面设有一第二透明导电薄膜121,该电致变色层13及该电解质层14夹设于该第一基板11及该第二基板12之间。其中该电致变色层13的材料采用如过渡元素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或其衍生物而制成的无机固态薄膜,或者是该无机固态薄膜与有机化合物/电解质材料混合制成的复合材料,如:WO3、Ni(OH)2、普鲁士蓝等,而该电解质层14的材质大致上分为固态电解质、液态电解质及凝胶态电解质。其运作时,藉由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111及/或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121提供电子,并由该电解质层14提供离子予该电致变色层13,使离子进入晶格中而造成变色的效果。
但是,其中该第M368088及M371902号专利案的结构又有共同的缺陷,皆因缺乏电致变色材料所需的必要电解质层,而缺乏能提供离子给该电致变色层13的该电解质层14,使该电致变色层13无法顺利产生氧化或还原的可逆反应,导致该电致变色层13无法顺利完成着色或去色等变化,该等专利于实际施行时应不可行。另外,该光栅结构1作为视差屏障装置时,由于该等透明的透明导电薄膜111、121及该电致变色层13皆呈栅栏图案,利用分层涂布、溅镀或蚀刻等工序而制成,乃至于进行各层的层叠时又必须准确对位,使每一栅栏及栅栏之间会形成一中空区域,进而影响整体光线穿透、折射或反射等光学效果,因此,制程上相当地复杂。而且应用于一般2D显示时,也有可能影响到影像品质,造成色差或亮度不均等问题。再者,习知电致变色材料需要较大的驱动电压,变色效率亦不佳。另外,该电致变色层13通电后,邻近于接电处的变色效果会较快,而离接电处较远的位置的变色效果会相对比较慢,故于使用时有变色不均匀的缺陷。
是故,本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缺失而提出一种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采用了一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及利用无机材料而制成的一阻隔元件分隔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后所形成的光栅结构,加上创新设计的导线层设计,大幅提升该电致变色材料的着/退色(意即变色)速率及变色均匀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俾利用环设于其中一透明导电膜外侧的导线层,加速电流的传导速率,而增加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变色时的效率及均匀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俾能提高该导线层设置于透明导电薄膜时的披覆性,据而避免在使用时的脱落现象。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俾能提高该光栅结构的阻隔元件耐有机溶剂的特性,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一透明导电膜,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表面;一第二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导电膜,设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侧表面,并间隔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的一侧,使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之间具有一电位差;一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设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之间,依据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的电气导通而产生颜色变化;一阻隔元件,设于该第二透明导电膜的一面,该阻隔元件由无机材料而制成,使该阻隔元件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之间,供以分隔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及一导线层,设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或该第二透明导电膜的一侧面周缘,该导线层经通电后而与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产生电气导通,由于该导线层具有阻抗低的特性,不但可加速电流传导速度,利用该导线层设置于周缘,且由周缘向中央放电而距离变短,进而增加变色效率及使变色效果更加均匀。
其中,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为至少一种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与至少一种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混合溶入溶剂中所制成。且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以过渡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氢氧化物等无机衍生物。且该过渡元素选自钪副族(IIIB)、钛副族(VB)、铬副族(VIB)、锰副族(VIIB)、铁系(VIII)、铜副族(IB)、锌副族(IIB)或铂系(VIII)材料及群组其中之一所制成。且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以卤族(VIIA)、氧族(VIA)、氮族(VA)、碳族(IVA)、硼族(IIIA)、碱土族(IIA)、碱金族(IA)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氢氧化物等无机衍生物其中之一。且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是氯化亚铁(FeCl2)、三氯化铁(FeCl3)、三氯化钛(TiCl3)、四氯化钛(TiCl4)、氯化铋(BiCl3)或氯化铜(CuCl2)或溴化锂(LiBr)其中之一。且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氧化还原指示剂、pH指示剂或其他有机化合物。或该溶剂的材质选自如二甲基亚砜[(CH3)2SO]、碳酸丙烯酯(C4H6O3)、水(H2O)、γ-丁内酯、乙腈、丙腈、苯腈、戊二腈、甲基戊二腈、3,3’-氧二丙腈、羟基丙腈、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啶酮、环丁砜、3-甲基环丁砜或其群组其中之一。
其中,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亦可为一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溶于一溶剂中所制成,且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紫精。
其中,该阻隔元件是二氧化硅(SiO2)。
其中,该导线层的材质为金属导线,或由第一披覆层、导电层、第二披覆层所组成的叠层导线层。
据此,本发明使用时,是利用环设于其中一或二透明导电膜外侧(或内侧)的导线层,该导线层具有低阻抗的特性而加速该二透明导电膜之间的电流传导速率,并可自周缘朝中央平均放电,故能够大幅提升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变色时的效率及均匀度。再者,本发明并利用了该导线层的该第一披覆层增加与该等透明导电膜之间的披覆性,且该导电层亦容易附着于该第一披覆层上,最后再利用该第二披覆层包覆该导电层,使该导线层整体更容易附着于该等透明导电膜上而不易脱落,避免发生该导线层时使用时的脱落现象。
另外,为了增加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或该第二透明导电膜的导电气,于该第一透明基板及/或该第二透明基板上,进一步具有一透明导电金属薄膜,该透明导电金属薄膜包覆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或该第二透明导电膜,且该透明导电金属薄膜是纳米金属材料而制成的薄膜状结构体,该纳米金属材料是选自如纳米铜、纳米银或纳米银管其中之一。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般光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态样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态样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光栅结构;11-第一基板;111-第-透明导电薄膜;12-第二基板;121-第二透明导电薄膜;13-电致变色层;14-电解质层;2-栅结构;21-第-透明基板;211-第一透明导电膜;22-第二透明基板;221-第二透明导电膜;23-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4-阻隔元件;25-导线层;251-第一披覆层;252-导电层;253-第二披覆层;26-透明导电金属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发明的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
请参阅图2、图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其组装后的剖视图。如图中所示,本发明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2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21、一第一透明导电膜211、一第二透明基板22、一第二透明导电膜221、一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一阻隔元件24及一导线层25。
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膜211、该第二透明导电膜221,结合于该第一透明基材21与该第二透明基材22使用,而该第二透明导电膜221间隔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211的一侧,使该第一透明导电膜211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221之间具有一电位差。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膜21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22的材质为选自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锌铝(Al-dopedZnO,AZO)及氧化锡锑(Antimony Tin Oxide,ATO)所组成的参杂氧化物(Impurity-Doped Oxides)群组的其中之一或为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等导电高分子材质。其中又以使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为佳,因其具有高透光性及高导电气而可作为本发明的二导电电极。其中,该第一透明基材21与该第二透明基材22的材质为塑胶、高分子塑胶、玻璃或为选自树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PC)、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PVC)、聚丙烯(Poly 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 Styrene,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与其混合物的塑胶聚合物其中之一
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填充设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211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221之间,依据该第一透明导电膜211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221的电气导通而产生颜色变化。再者,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为至少一种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与至少一种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混合溶入溶剂中所制成;其中,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是过渡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氢氧化物等无机衍生物,而该过渡元素是选自铜副族(IB)、锌副族(IIB)、钪副族(IIIB)、钛副族(IVB)、钒副族(VB)、铬副族(VIB)、锰副族(VIIB)、铁系(VIIIB)与铂系(第五、六周期VIIIB)材料及群组其中之一所制成;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是以卤族(VIIA)、氧族(VIA)、氮族(VA)、碳族(IVA)、硼族(IIIA)、碱土族(IIA)、碱金族(IA)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氢氧化物等无机衍生物其中之一,或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是氯化亚铁(FeCl2)、三氯化铁(FeCl3)、三氯化钛(TiCl3)、四氯化钛(TiCl4)、氯化铋(BiCl3)或氯化铜(CuCl2)或溴化锂(LiBr)其中之一;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氧化还原指示剂、pH指示剂或其他有机化合物,且该氧化还原指示剂是亚甲蓝(Methylene blue,C16H18ClN3S·3H2O)、紫精(Viologen)、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C13H11NO2)、二苯胺磺酸钠(C12H10NNaO3S)、二氯酚靛酚钠(C12H6C12NNaO2)或N,N′-二苯基联苯胺(C20H20N2)其中之一。该pH指示剂为凡拉明蓝盐B(Variamine Blue B Diazonium salt,C13H12ClN3O),或该有机化合物是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7,7,8,8-Tetracyanoquinodimethane)或二茂铁[Fe(C5H5)2]其中之一,调制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的该溶剂的材质是选自如二甲基亚砜[(CH3)2SO]、碳酸丙烯酯(C4H6O3)、水(H2O)、γ-丁内酯、乙腈、丙腈、苯腈、戊二腈、甲基戊二腈、3,3’-氧二丙腈、羟基丙腈、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啶酮、环丁砜、3-甲基环丁砜或其群组其中之一。因此,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是利用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与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互补的效应,使其本身即同时具有氧化与还原反应的特性,该透明导电元件提供电子,藉由电子的转移与传递,使电致变色材料中离子价数转变而变色,此种驱动方式,可较习知的电致变色材料是电子与离子的同时迁入与迁出达成变色机制,具有快速、均匀、驱动电压小及寿命高的特点。为清楚解释液态电致变色元件的变色原理,举例而言,以铁系(VIIIB)中二氯化铁(FeCl2)以及亚甲蓝为例,溶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形成互补体系的电致变色溶液。二氯化铁晶体颗粒颜色为蓝色(Fe2+),表面氧化会形成红褐色(Fe3+为淡黄色)。若将二氯化铁溶于溶剂中,会因为氧化而从Fe2+变成Fe3+,使溶剂成为淡黄色。藉由该第一透明导电膜211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221提供电子,当接近透明导电膜的亚甲蓝分子因获得电子而产生还原反应,使得亚甲蓝变成自由基,而当外电压去除时,Fe3+与亚甲蓝自由基的电势能不同,即亚甲蓝自由基的电势能低于Fe3+,电子会自发的从亚甲蓝自由基传递到Fe3+,使淡黄色Fe3+被还原成蓝色Fe2+,使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因还原导致价数变化的关系,从淡黄色变成蓝色,达到颜色变深的效果,而形成视差光栅。当该第一透明导电膜211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221中的电子因电子短路或反向电压卸载后,使得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因氧化导致价数变化的关系,从蓝色变成淡黄色,达到去色的效果。
另外,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亦可为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溶于溶剂中所制成。
其中,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若为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溶于溶剂中,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一较佳实施例是紫精(Viologen),而该紫精的R取代基的碳炼长度或者结构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颜色,其R取代基可为Methyl、Ethyl、Propyl、Butyl、Pentyl、Hexyl、Heptyl、Octyl、Iso-pentyl、或Benzyl其中之一,则该紫精较常见的可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鎓盐二氯化物水合物(1,1′-Dimethyl-4,4′-bipyridiniumDichloride Hydrate,MV)、二溴化-1,1′-二庚基-4,4′-联吡啶鎓(1,1′-Diheptyl-4,4′-bipyridinium Dibromide,HV)、1,1′-二苄基-4,4′-二吡啶嗡二氯化物水合物(1,1′-Dibenzyl-4,4′-bipyridinium Dichloride Hydrate,BV)、1,1′-双(2,4-二硝基苯基)-4,4′-二氯化联吡啶(1,1′-Bis(2,4-dinitrophenyl)-4,4′-bipyridinium Dichloride)、1,1′-二正辛基-4,4′-联吡啶嗡二溴化物(1,1′-Di-n-octyl-4,4′-bipyridinium Dibromide,Octyl)、1,1′-二苯基-4,4′-联吡啶鎓二氯化(1,1′-Diphenyl-4,4′-bipyridinium Dichloride)、4,4′-联吡啶(4,4′-Bipyridyl)等。
该阻隔元件24设于该第二透明导电膜221的一面并制成栅栏图案,一般如光阻等材料所制成的阻隔元件,在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中,因光阻为有机材料易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而减损其使用寿命,本发明的阻隔元件24采用无机材料所制成,而一最佳实施例采用二氧化硅(SiO2),该阻隔元件24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211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221之间,供以分隔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使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容置填充于该阻隔元件24的栅栏图案的间隙内,当通电后,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会发生着色或去色等变化效果,而使得该阻隔元件24及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形成切换2D/3D显示影像效果的视差屏障(Barrier)。
该导线层25设于该第二透明基板22的一侧面周缘,如图中所示,该第二透明基板22的周缘先环设有一导线层25,之后再于该第二透明基板22表面铺设一第二透明导电膜221,且该第二透明导电膜221覆盖该导线层25表面,另外,该导线层25是一金属或合金材质,如铝(Al)、银(Ag)、铜(Cu)、金(Au)、铂(Pt)及其合金,再者,该导线层25亦可由一第一披覆层251、一导电层252及一第二披覆层253叠置而组成,该导线层25的该第一披覆层251及该第二披覆层252的材质选自如钼(Mo)、钛(Ti)、钴(Co)、铬(Cr)及其合金等披覆性佳的金属材质其中之一,利用该第一披覆层251提升对该第二透明基板22的附着效果,亦可利用该第二披覆层253增加对该导电层252的披覆性及保护性,以避免发生使用时的脱落现象,而该导电层252则是选自如铝(Al)、银(Ag)、铜(Cu)、金(Au)、铂(Pt)及其合金等导电气佳的金属材质其中之一,故该导线层25具有远较该等透明导电膜低的阻抗值,而能够提高电流传导速率,达到增加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变色时的速率及均匀度的功效,该导线层25的具体较佳实施例是Cr/Al/Cr或Mo/Al/Mo等排列方式。
再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态样。如图中所示,其结构与前一实施例相类似,仅于该第一透明基板21的一侧的周缘同样设置有一导线层25,且该导线层25同样由金属或其合金材质所制成,或者由一第一披覆层251、一导电层252及一第二披覆层253叠置而组成,其制程如同上述,先于第一透明基板21上环设有该导线层25,最后再于该第一透明基板21表面铺设有一第一透明导电膜211并覆盖该导线层25表面,如此相较于上述实施例,能更快的传导电流至第一、第二透明导电膜211、221表面,以大幅提升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的变色效率,以达到快速切换2D/3D显示效果的目的,并使其变色时更为均匀。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实施态样,如图所示,相较于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不同之处在于,该导线层25的制程顺序与第二透明导电膜221置换,即先于第二透明基板22表面设有第二透明导电膜221,再于该第二透明导电膜221表面周缘,环设该导线层25,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该导线层25可为单纯的金属材质或合金材质所制成,或者,由一第一披覆层251、一导电层252及一第二披覆层253叠置而组成。
再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实施态样,该实施例于第三实施例的态样中,在第一透明基板21的表面更有一导线层25,于该第一透明基板21的一侧面,先设有一第一透明导电膜211,再于该透明导电膜211上环设有一导线层25,使第一、第二透明导电薄膜211、221的电流传导速度,因该等导线层25的设置而大幅提升。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为了增加该第一透明导电膜211的导电效果,于该第一透明基板21的一侧表面进一步具有一透明导电金属薄膜26,该透明导电金属薄膜是纳米金属材料而制成的薄膜状结构体,且该透明导电金属薄膜26的纳米金属材料是以网状或最大乱度的均匀分布于薄膜层中,应注意的是,该纳米金属材料是选自如纳米铜、纳米银或纳米银管其中之一,且该透明导电金属薄膜26为厚度控制在350nm以下的一透明薄膜,因而具有金属的导电特性却不影响其透光度,且相较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态样,具有该透明导电金属薄膜26则可使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211的电流传导速度更为迅速。
再请参阅图8,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是于该第二透明基板22的一侧表面亦具有一透明导电金属薄膜26,其材质、厚度及其功能同于上述,于此不再加以赘述。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及第四较佳实施例同样的可于该第一透明基板21及/或该第二透明基板22的表面分别具有一透明导电金属薄膜26(图中未显示),利用该第一透明导电膜211及/或该第二透明导电膜221而具有更佳的导电效果,应注意的是,该导线层25、透明导电金属薄膜26及第一透明导电膜211(或第二透明导电膜221)的叠层关系并非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而可任意互换其叠构位置,本创作主要是藉由该导线层25及该透明导电金属薄膜26来提升整体电荷传导速度及传导均匀度。
综上,本发明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2在使用时,是利用环设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211及/或该第二透明导电膜221外侧(或内侧)的导线层25或利用该透明导电金属薄膜26,以大幅提升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23的变色效率,以达到快速切换2D/3D显示效果的目的。再者,该导线层25的该第一披覆层251增加与该第一透明基板21、第一透明导电膜211或第二透明基板22、第二透明导电膜221的披覆性,且该导电层252更容易附着于该第一披覆层251上,最后再利用该第二披覆层252包覆该导电层253,使该导线层25整体更容易附着于该等透明基板21、22或该等透明导电膜211、221上而不易脱落,避免发生该导线层25时使用时的脱落现象。
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其他如:该等透明导电膜的材质、尺寸或形状等,或是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的调配方式或配方比例等转变方式,亦皆在本案的范畴之中;因此,该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或是熟习此技术所作出等效或轻易的变化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一透明基板;
一第一透明导电膜,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表面;
一第二透明基板;
一第二透明导电膜,设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侧表面,并间隔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的一侧,使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之间具有一电位差;
一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设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之间,依据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的电气导通而产生颜色变化;
一阻隔元件,设于该第二透明导电膜的一面,该阻隔元件由无机材料而制成,使该阻隔元件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之间,供以分隔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及
一导线层,设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或该第二透明导电膜的一侧面周缘,该导线层经通电后而与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产生电气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的材质为选自以下材质中至少一种: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铝、氧化锡锑;或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该第二透明导电膜的材质为纳米碳管或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为至少一种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与至少一种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混合溶入一溶剂中所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是以过渡元素的氧化物、过渡元素的硫化物、过渡元素的氯化物或过渡元素的氢氧化物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过渡元素是选自以下材料中至少一种:钪副族、钛副族、铬副族、锰副族、铁系、铜副族、锌副族或铂系材料。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是以以下无机衍生物中至少一种制成:卤族、氧族、氮族、碳族、硼族、碱土族、碱金族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氢氧化物。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是氯化亚铁、三氯化铁、三氯化钛、四氯化钛、氯化铋、氯化铜或溴化锂。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氧化还原指示剂或pH指示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氧化还原指示剂是亚甲蓝、紫精、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二苯胺磺酸钠、二氯酚靛酚钠或N,N′-二苯基联苯胺。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pH指示剂为凡拉明蓝盐B。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化合物是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或二茂铁。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溶剂的材质是选自以下材质中至少一种:二甲基亚砜、碳酸丙烯酯、水、γ-丁内酯、乙腈、丙腈、苯腈、戊二腈、甲基戊二腈、3,3’-氧二丙腈、羟基丙腈、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啶酮、环丁砜、3-甲基环丁砜。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为一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溶于一溶剂中所制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紫精。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阻隔元件是二氧化硅。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线层是金属材质或合金材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线层是由一第一披覆层、一导电层及一第二披覆层叠置而组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披覆层及该第二披覆层的材质是选自以下金属材质中至少一种:钼、钛、钴、铬、钼合金、钛合金、钴合金、铬合金。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是选自以下金属材质中至少一种:铝、银、铜、金、铂、钼合金、钛合金、钴合金、铬合金。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基板及/或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侧表面,进一步具有一透明导电金属薄膜,该透明导电金属薄膜包覆该第一透明导电膜及/或该第二透明导电膜。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电金属薄膜是以纳米金属材料制成的薄膜状结构体。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纳米金属材料选自如纳米铜、纳米银或纳米银管。
CN2011100656337A 2011-03-18 2011-03-18 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 Pending CN1026811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656337A CN102681175A (zh) 2011-03-18 2011-03-18 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656337A CN102681175A (zh) 2011-03-18 2011-03-18 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1175A true CN102681175A (zh) 2012-09-19

Family

ID=46813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56337A Pending CN102681175A (zh) 2011-03-18 2011-03-18 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117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1692A (zh) * 2012-12-26 2014-07-02 立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结构
US9715119B2 (en) 2014-07-09 2017-07-2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Electrochromic grating,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3D display device
CN110045559A (zh) * 2018-01-16 2019-07-23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平坦嵌装玻璃单元的多层安排与可切换嵌装玻璃单元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0216A (ja) * 1983-12-27 1985-07-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ツク表示素子
JPH10197904A (ja) * 1997-01-06 1998-07-31 Sony Corp 光学素子
TWM368088U (en) * 2009-04-07 2009-11-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Integrated electro chromic 2D/3D display device
TWM371902U (en) * 2009-04-27 2010-01-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2D/3D display device
CN102621759A (zh) * 2011-01-26 2012-08-01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0216A (ja) * 1983-12-27 1985-07-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ツク表示素子
JPH10197904A (ja) * 1997-01-06 1998-07-31 Sony Corp 光学素子
TWM368088U (en) * 2009-04-07 2009-11-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Integrated electro chromic 2D/3D display device
TWM371902U (en) * 2009-04-27 2010-01-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2D/3D display device
CN102621759A (zh) * 2011-01-26 2012-08-01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1692A (zh) * 2012-12-26 2014-07-02 立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结构
US9715119B2 (en) 2014-07-09 2017-07-2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Electrochromic grating,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3D display device
CN110045559A (zh) * 2018-01-16 2019-07-23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平坦嵌装玻璃单元的多层安排与可切换嵌装玻璃单元
US11161396B2 (en) 2018-01-16 2021-11-02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Multilayer arrangement for a flat switchable glazing unit, switchable glazing unit and vehicle
CN110045559B (zh) * 2018-01-16 2022-05-24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平坦嵌装玻璃单元的多层安排与可切换嵌装玻璃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224246A1 (en) Grating structure of 2d/3d switching display device
Oh et al. User-customized, multicolor, transparent electrochemical displays based on oxidatively tuned electrochromic ion gels
Tsuboi et al. Multicolor electrochromism showing three primary color states (cyan–magenta–yellow) based on size-and shape-controlled silver nanoparticles
JP5328219B2 (ja) カラー特性が向上した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70168369A1 (en) Electrode structures for electro-optic displays
CN104049432B (zh) 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和显示器件
JP5589801B2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540611B (zh) 电致变色显示元件,显示器以及信息装置
US8427734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chromic module thereof
JP5487709B2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装置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駆動方法
KR101212363B1 (ko)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전기변색 모듈
CN102608820B (zh) 触控式电致变色装置
CN102478739A (zh)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
US7158276B1 (en) Pressure sensitive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100057871A (ko) 일렉트로크로믹 표시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2346343A (zh) 电致变色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其驱动方法
JP2012078774A (ja) 電気変色モジュール及び該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立体結像表示装置
CN102621759A (zh)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
CN102385208A (zh) 电致变色模块及结合该电致变色模块的显示装置
KR102001611B1 (ko) 전기변색소자
JP2009048142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化合物、中間体化合物、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化合物を用いた光学装置
KR101250023B1 (ko) 3d 표시기의 회절격자장치의 제조방법
TW201227129A (en) Pixel unit of electrochromic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2681175A (zh) 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
JP4244569B2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