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2648B - 棘轮扳手本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棘轮扳手本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2648B
CN102672648B CN201110063074.6A CN201110063074A CN102672648B CN 102672648 B CN102672648 B CN 102672648B CN 201110063074 A CN201110063074 A CN 201110063074A CN 102672648 B CN102672648 B CN 1026726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bedding hole
room
groove
main body
groove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30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2648A (zh
Inventor
黄平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0630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726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72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2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2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2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棘轮扳手本体及其制造方法,本体包含握柄及头部,头部贯穿一穿孔容置棘轮,且具有控制室容置掣动块,一槽室位在控制室的一侧且与穿孔的轴向正交,以容置弹性件及顶掣件,头部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分别与槽室之间具有至少一嵌孔,各嵌孔于铸模拔模时由滑块抽离而形成,各嵌孔由一侧穿入而不贯穿另一侧,且各嵌孔小于槽室内容置的弹性件及顶掣件,槽室由各嵌孔朝槽室内延伸且邻面重叠所占的体积加总而构成,借此构成本发明。

Description

棘轮扳手本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棘轮扳手,尤指一种棘轮扳手的本体结构及本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9~10所示,为两种公知的棘轮扳手本体8、9,分别于一端具有一可供容设棘轮的穿孔80、90,且邻近于此穿孔80、90具有一可供容置掣动块的容室81、91,并于此容室81、91之内侧深入一可供容置顶掣件及弹性件的槽室82、92。
第一种公知的棘轮扳手本体8,于该槽室82的成型如图9所示,利用钻孔的方式将钻头83由棘轮扳手本体8的一端以水平方向钻入而形成,惟此加工方式会在棘轮扳手本体8的一端留下一孔84,此孔84不但于加工之后须将其填补,且棘轮扳手本体8在此孔形成之时已于结构上造成破坏,使得棘轮扳手本体8具有结构强度降低的问题。
第二种公知的棘轮扳手本体9,如图10所示,其成型槽室92将钻头93以倾斜的方式由该穿孔90置入,并钻出该槽室92,此槽室92相对于棘轮扳手本体9而言则为倾斜,此加工方式虽然不需要在棘轮扳手本体8上留下破坏结构的孔,惟以倾斜方式钻孔在加工上具有难度,且当棘轮扳手本体8的厚度较薄时更显出钻孔的困难,且因容置顶掣件及弹性件的槽室92为倾斜,故顶掣件受弹性件抵顶时亦倾斜地顶掣在掣动块上,易使顶掣件的顶掣力量不足,造成顶掣件难以被拨动的问题。
上述二棘轮扳手本体8、9的槽室82、92在上述的方式成型后,由于加工过程容易有杂质残留在槽室82、92之中,且槽室82、92的位置较为隐蔽,此时若槽室82、92中有杂质未清除即装设弹性件及顶掣件者,则容易因杂质的影响而令被顶掣的掣动块发生拨动不顺畅的情形,此时若欲清洗槽室82、92内的杂质即无法清洗。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公知棘轮扳手本体的问题者,即为本发明的重点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棘轮扳手本体及其制造方法,于槽室成型过程不破坏棘轮扳手本身的结构,借以维持棘轮扳手的结构强度,且槽室于棘轮扳手上以水平方向成型,故于槽室中容置的弹性件及顶掣件于向外顶掣时,可达到受力平均的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可利用棘轮扳手上成形的嵌孔以便于朝该槽室中直接冲洗,而可将杂质冲出槽室之外。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棘轮扳手本体,此本体包含棘轮扳手的握柄以及位于握柄端部的头部,所述的头部于相异的二扁平面分别为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一穿孔贯穿此头部,此穿孔两端分别于该第一面及第二面透空而可供棘轮容置,头部在第一面及第二面之间具有一控制室可供掣动棘轮的掣动块容置,此控制室与该穿孔有握柄的一侧连通,此控制室并与一槽室相通,该槽室则位在该控制室异于该穿孔的另一侧且与该穿孔的轴向正交,而可供顶掣掣动块的弹性件及顶掣件容置,该第一面及第二面分别与该槽室之间具有至少一嵌孔,各嵌孔由一侧穿入而不贯穿另一侧,各嵌孔沿该槽室纵向并列分布,且各嵌孔小于槽室内容置的弹性件及顶掣件,该槽室由各嵌孔朝该槽室内延伸且邻面重叠所占的体积加总而构成。
所述的棘轮扳手本体,各该嵌孔的孔宽分别由该第一面及第二面朝该槽室内渐缩,以供各嵌孔于槽室中延伸的邻面以斜面重叠。
所述的棘轮扳手本体,该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其中一者与该槽室之间具有二嵌孔,此二嵌孔相对于该槽室分别位于外侧,且于此二嵌孔之间具有一间隔部,而另一者则与该槽室之间具有一嵌孔,此嵌孔相对于该槽室位于内侧。
所述的棘轮扳手本体,该第一面及第二面分别与该槽室之间具有一嵌孔,此二嵌孔相对于该槽室分别位于两侧。
所述的棘轮扳手本体,此本体可应用于单向驱动型态的棘轮扳手,也可应用于双向切换驱动型态的棘轮扳手。
所述的棘轮扳手本体,该控制室可供三角钢型态的掣动块容置。
所述的棘轮扳手本体,该握柄与头部可为一体成型,亦可为头部与握柄可枢摆地枢接组成。
一种上述棘轮扳手本体成型该槽室的方法,所述的棘轮扳手本体是以铸造成型,所使用的铸模于该槽室成型之前,于形成各嵌孔的对应位置预设滑块,而当铸料于铸模之中成型后,滑块随铸模拔模而抽离,以形成棘轮扳手上的槽室以及各个嵌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棘轮扳手本体及其制造方法,于槽室成型的过程中,在棘轮扳手铸造成型的过程即使其槽室及嵌孔成型,而非在棘轮扳手成型之后以破坏的方式成型槽室及嵌孔,故棘轮扳手可维持其预设的结构强度;而槽室与该穿孔的轴向正交,故槽室于棘轮扳手上以水平方向成型,且令嵌孔小于槽室内容置的弹性件及顶掣件,并配合该二嵌孔之间的间隔部阻挡,而使弹性件及顶掣件能被限制在槽室中,故不论棘轮扳手的型态为槽室中所容置的顶掣件被弹性件顶推而对棘轮直接顶掣,或者对掣动块顶掣再控制棘轮转向者,均可令棘轮或掣动块在被顶掣件顶推时达到受力平均的功效。
2、如图6所示,成型该槽室后的棘轮扳手,若于成型时或已装设弹性件及顶掣件时,发现于槽室之中残留加工或使用过程落入的杂质者,即可利用油液或清水直接经由嵌孔对棘轮扳手的槽室中冲洗,除了可直接冲洗而便于将槽室之中的杂质冲出之外,并可便于由嵌孔向槽室内观察杂质残留的情形,以确实保持该槽室中的空间无杂质,防止因槽室中所残留的杂质造成弹性件与掣动件于掣动时不顺畅的情形发生。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
当然,本发明在某些另件上,或另件的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的实施例,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造。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棘轮扳手外观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棘轮扳手本体之外观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棘轮扳手于头部之剖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槽室部位剖视之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槽室成型之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的槽室冲洗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的槽室部位剖视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的槽室成型之示意图。
图9为公知棘轮扳手结构及钻设槽室的图示。
图10为另一公知棘轮扳手结构及钻设槽室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图中所示为本发明所选用的实施例1结构,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棘轮扳手本体的结构,此棘轮扳手本体的结构可应用于单向驱动型态的棘轮扳手,亦可应用于双向切换驱动型态的棘轮扳手,而于本实施例中以双向驱动型态的棘轮扳手为例,即如图1所示,棘轮扳手包含一握柄1,于此握柄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头部2,所述的握柄1以及二头部2构成的棘轮扳手一体而成且呈一字型,且本实施例的二头部2内分别设有一由双向扳动的掣动块5驱动的套筒6。
如图2~3所示,该头部2于相异的二扁平面分别为一第一面20及一第二面21,于此头部2并以一穿孔23贯穿,此穿孔23的两端分别于该第一面20及第二面21透空,此穿孔23可供棘轮(图中未示)容置,该棘轮可供带动一驱动结构,借此驱动结构以驱动螺栓或螺帽等被驱动件,于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结构为套筒6。
该头部2在第一面20及第二面21之间具有一控制室24,此控制室24可供该掣动块5容置,以此容置的掣动块5可掣动于穿孔23中之棘轮,而本实施例的控制室24可供容置的掣动块5概呈三角型态。此控制室24连通该穿孔23于面向握柄1的一侧,控制室24并与一槽室3相通,该槽室3则位在该控制室24异于该穿孔23的另一侧,且槽室3与该穿孔之轴向正交,以此槽室3可供顶掣掣动块5的弹性件及顶掣件(于图中未示)容置。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于该第一面20与该槽室3之间具有二嵌孔30,此二嵌孔30相对于该槽室3分别位于外侧,而第二面21与该槽室3之间具有一嵌孔31,此嵌孔31相对于该槽室3位于内侧,且于该二嵌孔30之间具有一间隔部32。
如图4所示,上述的嵌孔30由第一面20的一侧穿入而不贯穿另一侧的第二面21,且嵌孔31则由第二面21的一侧穿入而不贯穿另一侧的第一面20,各嵌孔30、31小于槽室3内容置的弹性件及顶掣件,且各该嵌孔30、31的孔宽分别由该第一面20及第二面21朝该槽室3内渐缩。
如图5所示,上述棘轮扳手本体成型该槽室3的方法中,由于棘轮扳手本体以铸造成型,所使用的铸模于该槽室3成型之前,于形成各嵌孔30、31的对应位置预设滑块4,而当铸料于铸模之中成型后,滑块4随铸模拔模而抽离,以形成棘轮扳手上的槽室3以及各个嵌孔30、31。
又如图4所示,该槽室3之中绘制出二虚拟的线段L,此二线段L即表示各嵌孔30、31朝该槽室3内延伸的相邻面,即如图5中的滑块4相互抵靠的型态示意,此二虚线L沿着该嵌孔30内侧边以及嵌孔31的两边朝该槽室内延伸,可知各嵌孔30、31于槽室3中延伸的侧边以斜面为邻面而重叠,通过滑块4相互抵靠而使铸料无法进入成型槽室的空间内,故由邻面重叠所占的体积加总,即可令该槽室3的空间成型。
由上述的说明不难发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棘轮扳手本体及其制造方法,于槽室成型的过程中,在棘轮扳手铸造成型的过程即使其槽室3及嵌孔30、31成型,而非在棘轮扳手成型之后以破坏的方式成型槽室3及嵌孔30、31,故棘轮扳手可维持其预设的结构强度;而槽室与该穿孔的轴向正交,故槽室于棘轮扳手上以水平方向成型,且令嵌孔30、31小于槽室3内容置的弹性件及顶掣件,并配合该二嵌孔30之间的间隔部32阻挡,而使弹性件及顶掣件能被限制在槽室3中,故不论棘轮扳手的型态为槽室3中所容置的顶掣件被弹性件顶推而对棘轮直接顶掣,或者对掣动块5顶掣再控制棘轮转向者,均可令棘轮或掣动块5在被顶掣件顶推时达到受力平均的功效。
2、如图6所示,成型该槽室3后的棘轮扳手,若于成型时或已装设弹性件及顶掣件时,发现于槽室3之中残留加工或使用过程落入的杂质者,即可利用油液或清水直接经由嵌孔30、31对棘轮扳手的槽室3中冲洗,除了可直接冲洗而便于将槽室3之中的杂质冲出之外,并可便于由嵌孔30、31向槽室3内观察杂质残留的情形,以确实保持该槽室3中的空间无杂质,防止因槽室3中所残留的杂质造成弹性件与掣动件于掣动时不顺畅的情形发生。
当然,本发明仍存在许多例子,其间仅细节上之变化。请参阅图7,其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其中该第一面20与该槽室3之间仅具有一嵌孔33,而该第二面21与该槽室3之间则同样具有一嵌孔34,此二嵌孔33、34如图中所示相对于该槽室3而分别位于两侧。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成型该槽室3的示意图,于此则利用二滑块4分别置于该槽室3的预设位置,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铸模拔模时,滑块4随铸模抽离,而在棘轮扳手的第一面20及第二面21形成嵌孔33、34、并于嵌孔33、34之中成型该槽室3,借此同样能达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功效。
此外,本发明的棘轮扳手本体可有不同的实施态样,例如棘轮扳手的头部与握柄以枢接组成,而头部可相对于握柄枢摆。

Claims (7)

1.一种棘轮扳手本体,其特征在于:此本体包含棘轮扳手的握柄以及位于握柄端部的头部,所述的头部于相异的二扁平面分别为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一穿孔贯穿此头部,此穿孔两端分别于该第一面及第二面透空而可供棘轮容置,头部在第一面及第二面之间具有一控制室可供掣动棘轮的掣动块容置,此控制室与该穿孔有握柄的一侧连通,此控制室并与一槽室相通,该槽室则位在该控制室异于该穿孔的另一侧且与该穿孔的轴向正交,而可供顶掣掣动块的弹性件及顶掣件容置,该第一面及第二面分别与该槽室之间具有至少一嵌孔,各嵌孔由一侧穿入而不贯穿另一侧,各嵌孔沿该槽室纵向并列分布,且各嵌孔小于槽室内容置的弹性件及顶掣件,该槽室由各嵌孔朝该槽室内延伸且邻面重叠所占的体积加总而构成;各该嵌孔的孔宽分别由该第一面及第二面朝该槽室内渐缩,以供各嵌孔于槽室中延伸的邻面以斜面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其中一者与该槽室之间具有二嵌孔,此二嵌孔相对于该槽室分别位于外侧,且于此二嵌孔之间具有一间隔部,而另一者则与该槽室之间具有一嵌孔,此嵌孔相对于该槽室位于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面及第二面分别与该槽室之间具有一嵌孔,此二嵌孔相对于该槽室分别位于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本体,其特征在于:此本体可应用于单向驱动型态的棘轮扳手,也可应用于双向切换驱动型态的棘轮扳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室可供三角钢型态的掣动块容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握柄与头部可为一体成型,亦可为头部与握柄可枢摆地枢接组成。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棘轮扳手本体成型该槽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轮扳手本体是以铸造成型,所使用的铸模于该槽室成型之前,于形成各嵌孔的对应位置预设滑块,而当铸料于铸模之中成型后,滑块随铸模拔模而抽离,以形成棘轮扳手上的槽室以及各个嵌孔。
CN201110063074.6A 2011-03-16 2011-03-16 棘轮扳手本体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6726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63074.6A CN102672648B (zh) 2011-03-16 2011-03-16 棘轮扳手本体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63074.6A CN102672648B (zh) 2011-03-16 2011-03-16 棘轮扳手本体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2648A CN102672648A (zh) 2012-09-19
CN102672648B true CN102672648B (zh) 2015-01-14

Family

ID=46805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3074.6A Active CN102672648B (zh) 2011-03-16 2011-03-16 棘轮扳手本体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7264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14975Y (zh) * 2001-12-03 2002-10-09 庞列坚 转轮式梅花扳手
CN1605436A (zh) * 2003-10-09 2005-04-13 陈泰佐 换向驱动旋转扳手
US20050235782A1 (en) * 2004-04-21 2005-10-27 Stanley Chiro International, Ltd. Ratchet wrench having exact limit effect
DE202005014086U1 (de) * 2005-09-05 2005-11-10 Hsieh, Chih-Ching, Fengyuan Meßeinrichtung eines Handwerkzeuges
CN1781671A (zh) * 2004-11-29 2006-06-07 胡厚飞 三段式棘轮扳手
US20100275737A1 (en) * 2009-05-01 2010-11-04 Lin Chien-Yueh Bi-directional ratchet wrench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14975Y (zh) * 2001-12-03 2002-10-09 庞列坚 转轮式梅花扳手
CN1605436A (zh) * 2003-10-09 2005-04-13 陈泰佐 换向驱动旋转扳手
US20050235782A1 (en) * 2004-04-21 2005-10-27 Stanley Chiro International, Ltd. Ratchet wrench having exact limit effect
CN1781671A (zh) * 2004-11-29 2006-06-07 胡厚飞 三段式棘轮扳手
DE202005014086U1 (de) * 2005-09-05 2005-11-10 Hsieh, Chih-Ching, Fengyuan Meßeinrichtung eines Handwerkzeuges
US20100275737A1 (en) * 2009-05-01 2010-11-04 Lin Chien-Yueh Bi-directional ratchet wren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2648A (zh) 2012-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78676U (zh) 圆管内壁除锈、除尘装置
CN109372874A (zh) 一种偏轴式开槽法兰螺母
CN102672648B (zh) 棘轮扳手本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5703904U (zh) 一种狭窄空间内螺栓紧固传动装置
CA2722113C (en) Reversible open end wrench having retaining property
CN206972167U (zh) 一种水利施工钻杆维养装置
US8857296B2 (en) Ratchet wrench bod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1067874Y (zh) 多扳孔棘轮梅花扳手
CN205166785U (zh) 油田外六角扳手
CN204122869U (zh) 一种复合丝锥
CN202241030U (zh) 一种安装辅助工具
CN206297014U (zh) 一种建筑装饰专用的防噪音的墙壁钻孔机
CN202560755U (zh) 螺栓
CN218254879U (zh) 一种能够稳定把持grommet螺母的航空装配用扳手
CN202292661U (zh) 方形螺钉取出器
CN212866886U (zh) 一种狭窄及转角空间模板施工拔钉工具
CN201165727Y (zh) 钢筋直螺纹连接套筒
TW201236820A (en) Ratchet spanner bod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4314308A (zh) 墙体阳角模板锁具
CN107355460A (zh) 一种易拆除且可重复利用膨胀螺栓
CN202090832U (zh) 不破坏墙面的冲击钻配件
CN203996862U (zh) 一种中间转舵管
CN220591667U (zh) 一种防折断的加长麻花钻
CN210484328U (zh) 倒划眼锁紧螺母
CN219910768U (zh) 破碎刀盘改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