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8679A - 无线网络协议共存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络协议共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8679A
CN102668679A CN2010800428372A CN201080042837A CN102668679A CN 102668679 A CN102668679 A CN 102668679A CN 2010800428372 A CN2010800428372 A CN 2010800428372A CN 201080042837 A CN201080042837 A CN 201080042837A CN 102668679 A CN102668679 A CN 102668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network
equipment
perio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28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亚历山大·图凯迪德斯
迪安·阿姆斯特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 filed Critical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68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6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包括被配置为使用若干个无线联网协议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协议传输信号,以指示无线网络上的设备不能在第一时段进行传输,然后,在第一时段利用第二协议传输或接收信号。

Description

无线网络协议共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改善多个共置的无线协议收发器共存的技术。
更具体地,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改善用作接入点(AP)的IEEE802.11(或Wi-Fi)收发器与共置的蓝牙收发器之间的共存。这是通过操纵IEEE 802.11收发器中的网络分配矢量机制来实现的,从而避免了设备上IEEE 802.11和蓝牙收发器同时运行和相互干扰。
背景技术
网络领域中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问题就是采用共享传输介质存在节点之间传输冲突的难题。包括共享传输介质和通过该共享传输介质彼此通信的多个节点的网络通常要求严格的协议,该协议规定各节点何时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信息以及何时被限制于仅进行接收。如果两个节点均试图通过共享传输介质同时进行传输,那么就会由于交叉干扰而导致双方的传输都失败。
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方法是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协议。该协议是节点在进行传输之前确认共享传输介质未被任何其它节点使用的多路访问方法。在CSMA中,节点进行检查以确定在共享传输介质上是否存在载波信号。如果检测到载波信号,则节点判定共享传输介质正在使用中。一旦不再检测到载波信号,则节点就开始其自己的传输。
CSMA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检测到在发送过程中发生冲突时的发送节点的状态(behavior)。物理共享传输介质(例如:以太网电缆网络)中使用的一种CSMA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该协议要求传输节点一旦检测到冲突就必须停止传输并在试图重试传输前等待随机时间间隔。随机时间延迟减少了发生重复冲突的可能性。
在共享传输介质是无线网络的网络中,会引入额外的难题。收发器通常在经由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时不能进行接收。因此,收发器在进行传输时不能检测是否有冲突发生。存在依靠“载波侦听”功能解决这些问题的CSMA协议的另一变形。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描述了这样一种协议,其中要进行传输的收发器首先进入接收模式,从而检测来自其他收发器的任何传输能量。如果侦听到共享传输介质正在使用中,则节点将传输延迟“随机”时间间隔以避免发生冲突。
实际上,这样降低了在网络上发生冲突的机率,这是因为各个节点进行的传输不再那么有侵略性。
无线网络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隐藏节点”的问题。一些无线网络会被设立为,使一些远端节点处于距网络上某些其它节点的传输范围之外,然而,中间节点能够接收来自两个远端节点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远端节点会难以确定其是否与另一远端节点发生冲突。IEEE 802.11-2007标准定义了被称为网络分配矢量(NAV)的虚拟载波侦听机制。虚拟载波侦听机制是载波侦听机制的逻辑抽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经由网络接收到的帧具有包含帧持续时间字段的头。帧持续时间字段指定完成当前帧交换序列所需的时间,其中帧传输的持续时间不计算在内。例如,单播数据帧的持续时间值为短帧间间隔(SIFS)加上传输一个确认(ACK)帧所需的时间。然后,远端节点可使用帧持续时间字段内接收到的信息来相应地更新NAV。然后,当节点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时,其能够参考物理载波侦听和NAV来确定共享传输介质是否在使用中并相应地调整其传输时间。
许多现代的通信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包含两个收发器;一个被配置为使用IEEE 802.11协议进行发送和接收,另一个被配置为使用蓝牙协议进行发送和接收。紧紧邻近的IEEE 802.11收发器和蓝牙收发器同时运行会干扰彼此的运行。当这两个收发器共置在同一设备内时,即使两个收发器运行在彼此不重叠的频率时,通常也不能够达到足够的隔离而使得能够在一个收发器进行传输时另一个收发器进行接收。此外,当在两个收发器之间切换单个天线时,只能在一个收发器上进行接收/发送。
已经开发了用于缓解这些问题并且对于用作基础架构接入点(AP)的客户端的IEEE 802.11设备达到可接受的性能的共存技术。用于解决蓝牙和2.4GHz IEEE 802.11之间共存的初步尝试依赖于具有共置收发器的设备的MAC层之间的每个包的仲裁——共置收发器的活动会产生冲突时,拒绝运行其中一个收发器。一种方法(尽管不是详细的实施方式)已经被标准化为IEEE 802.15.2第6款的包传输仲裁(PTA)。
更先进的方案试图通过控制对等IEEE 802.11设备的传输定时来省去对仲裁的需要。在设备具有蓝牙收发器并作为基础架构基本服务集(BSS)内运行的IEEE 802.11非接入点站的情况下,则由该标准定义的省电模式能够提供用于防止相互干扰的机制,尤其是蓝牙活动是间歇性时。但是,由于设置于接入点上用于管理无线网络的额外职责(包括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并传输周期信标),因此这些省电技术并不适用。
IEEE 802.11网络能够以两种模式运行。在“基础架构模式”下,IEEE802.11网络需要接入点(AP)。接入点设备为分布式系统(例如:以太网)提供接口,该分布式系统能够使无线用户使用共同的服务器和互联网应用程序。由位于其覆盖区域内的接入点设备和客户端设备形成的设备的集合被称为基础架构基本服务集(基础架构BSS)。AP管理无线网络,定期地发送出信标并中继关联站之间的数据。
在ad-hoc模式下,这些站在没有用于指示通信的接入点的情况下相互通信。不使用基站。这是通过使用独立基本服务集(IBSS)来实现的。
越来越需求支持AP功能的移动设备,该AP功能是—(通过蜂窝收发器的互联网连接)提供互联网连接的传统应用以及较新的“ad-hoc”联网应用(例如:英特尔的My Wi-Fi以及Wi-Fi联盟的点到点)。这些设备的用户期望AP功能在有蓝牙的同时继续工作,正如非AP应用那样。然而,包仲裁技术自身不足以在用作AP的设备上实现足够的性能。在没有更好的技术的情况下,当在提供(hosting)AP的设备正使用蓝牙时,试图进行到AP的传输的设备将会出现高的包错误率。这是由于蓝牙发送器的干扰造成AP不能接收传输,或者是由于包仲裁造成不能传输所需响应。在使用共享资源(例如:切换天线)的系统中,在用于接收传输的资源不可利用的时刻,接收器不可能接收到传输。这些丢包的原因会导致“死螺旋”,这样,相关设备(而不是AP)由于感知到差的信道质量而降低其数据速率,并且,由于它们冲突的机会增加,而使得最终的越长的包会发生越高的错误率。最终结果是不能接受的低吞吐量,或者,在严重的情况下,设备认为AP不再是可用的。
如上所述,关于仲裁技术的一项改进已经试图协调蓝牙收发器和IEEE 802.11收发器的活动,以避免同时运行——至少对于某一关键的通信。由于蓝牙(特别是对于SCO/eSCO和监听(sniff))的固定包定时,通常,这些方法集中在符合蓝牙活动周围的IEEE 802.11通信。对于大部分,这些技术限制在非AP设备上使用。这是因为结合有蓝牙和IEEE 802.11的设备通常不支持用作AP,并且它们不能依赖于对等IEEE 802.11设备中的任何共存支持。通常,在AP的客户端解决共存的问题还较简单,这是因为IEEE 802.11标准要求AP一直处在活动状态下,以接收任何时候发送至其的数据。
用于解决AP上的共存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使用由IEEE 802.15.2第5款定义的交替无线介质访问(AMWA)。这为每个收发器协议的单独运行分配IEEE 802.11信标周期的不同部分。理论上,不管BSS中的哪个设备共置有蓝牙(包括在AP),这都可以被应用。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不是很实用,因为其要求BSS中所有的设备都支持AWMA。目前,即便有也是很少的设备采用这样的方式。此外,其定时粒度太粗略,以致不支持蓝牙语音链接,这是因为在每个信标间隔内只允许单个蓝牙活动周期。蓝牙语音链接需要保持频繁的低等待时间传输,以提供低等待时间语音链接。
最后,IEEE 802.11v修正草案引入了被称为共置干扰报告的机制,从而能够使设备发现其对等设备是否由于共置的收发器而被干扰。这旨在通过非共置设备(可以是AP或非AP设备)支持传输调度,从而使干扰最小。但是,目前没有能支持其的设备,并且,对于预计将有多少新设备(如果有的话)或者这些新设备将考虑的成本是多少,也太早了。因此,目前来说,这项技术并不实用。
发明内容
需要一种用于改善根据不同协议运行的共置收发器的共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协议与第一无线网络进行通信,以及通过第二协议与第二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第二协议响应于预定格式的信号,规定第二网络上的设备至少在一个时段内不能经由第二网络进行传输,通信设备被配置为根据第二协议传输信号,以指示第二网络上的设备在第一时段内不能进行传输,然后在上述传输步骤之后,在第一时段内通过第一协议发送或接收信号。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
图1示出了由同一设备控制的共置蓝牙和IEEE 802.11网络。
图2示出了可采用本发明的收发器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与蓝牙HV3传输相比,IEEE 802.11网络的传输调度。该图的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通过使用CTS帧来设置NAV。
图4示出了与蓝牙的呼吸时刻(sniff instant)相比,IEEE 802.11网络中信标的传输调度。该图的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通过使用静止元素来设置NAV。
图5示出了与蓝牙成批数据传输相比,IEEE 802.11网络中信标的传输调度。具体地,该图示出了DTIM周期为3的AP。该图的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通过使用PCF的无竞争周期来设置NAV。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改善用作接入点(AP)的IEEE 802.11收发器(包括:IEEE 802.11b、802.11g和802.11n)和共置的蓝牙收发器之间的共存。当与AP相关联的其他IEEE 802.11收发器试图进行传输时,其通过影响来实现上述目的,使得这些传输(以及任何需要的响应)都不大可能与蓝牙通信重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使具有用作AP的2.4GHz IEEE802.11收发器的设备2能够与共置的蓝牙收发器共存,与通过仅使用包传输仲裁(PTA)方法相比,性能将会更好。设备2使用蓝牙协议与设备3通信,而使用IEEE 802.11协议与设备4通信。该设备2还可以使用蜂窝联网协议与基站1通信。在这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与现有的IEEE 802.11实施方案能被共同使用。在本发明的该方面的典型实施中,无需对同一网络中运行的非共置的IEEE 802.11和蓝牙收发器设备作任何改变。本发明的一些方面需要使用IEEE 802.11协议中某些可选的特性,从而实现增强的性能。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使用IEEE 802.11协议的强制特性。
在主要实施方式中,防止BSS内的IEEE 802.11设备在关键的蓝牙活动期间进行到AP的传输。优选地,AP的IEEE 802.11收发器可在这些时段关掉,从而降低耗电量。可替换地,这些时段可用于不会干扰蓝牙运行的活动,例如,收发器的校准或运行在另一频带上的不同BSS内的运行。
尽管NAV的目的用在为IEEE 802.11收发器的运行进行介质预留中,但是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属于使用NAV来保护蓝牙收发器的运行。“设置NAV定义”被定义为:使用IEEE 802.11协议提供的功能,AP进行到无线网络的传输,该传输导致每个客户端设备的NAV被设置为在AP设置的时段阻止客户端设备的传输。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AP设备将基础服务集(BSS)内所有设备的NAV设置为覆盖期望蓝牙的活动受到保护的时间。这允许AP设备上共置的蓝牙收发器可在由AP设置的时段期间进行蓝牙通信的传输和接收,而不受置于AP上的IEEE 802.11收发器或使用同一信道的任何其他IEEE 802.11收发器的干扰。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描述了一种通信设备,被配置为与第一无线网络(例如:蓝牙网络)进行通信以及与第二无线网络(例如:IEEE 802.11网络)进行通信。该通信设备被配置为根据第二网络的协议发送信号,以指示第二网络上的设备在特定时段内不能进行传输,然后,在该特定的时段内将通信传输到第一网络或从第一网络接收通信。本发明的优选方面通过使用包传输仲裁或更高层协议方式,与用于限制大部分蓝牙活动出现在受保护时段内的机制一起被使用。
装置的说明
图2示出了用于实现本发明的设备的实施方式,包括:收发器2a,用于根据第一协议与运行在网络上的设备3进行通信;以及收发器2b,用于根据第二协议与运行在网络上的设备4进行通信。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协议为蓝牙,第二协议为IEEE 802.11,同时收发器2b为IEEE 802.11网络的接入点。收发器2a和收发器2b共置于设备2内。在该实施方式中,各收发器2a和2b均具有天线。在可替换实施方式中,收发器2a和收发器2b共用公共天线。在该实施方式中,收发器2a和收发器2b为不同的硬件组件,并且各硬件组件被配置为根据特定的协议运行。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该系统包括能根据多个协议进行传输和接收的单个收发器。这种收发器的示例可包括全数字化收发器。在这些实施方式的一些中,可根据收发器的运行模式选择所使用的协议。
设备2包括控制逻辑6。控制逻辑6能够向收发器2a和2b发送信号并从收发器2a和2b接收信号。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逻辑6被配置为从收发器2a接收关于收发器2a何时根据第一协议发送或接收信号的指示。该信号可以是一次性临近信号或未来信号或周期信号。响应于这种指示,控制逻辑6被配置为控制收发器2b根据第二协议传输信号,以指示第二网络上的设备不能在收发器2a已经指示其欲根据第一协议发送或接收信号的时段内进行传输。在该实施方式中,该信号包括用于设置第二网络上各个其他设备的NAV的方式。收发器2a被配置为随后在指示的时段内根据第一协议传输或接收通信。
在本发明的可替换实施方式中,控制逻辑6被配置为利用NAV保护期(尤其是诸如调度灵活性小的无竞争周期的保护周期)的知识,控制收发器2a的使用。在优选的方面,收发器2a可被控制为在NAV保护周期进行传输和/接收,并在其他的时间拒绝大部分活动。这可根据PTA规则来实施。可替换地,在使用收发器2a用作蓝牙收发器的实施方式中,蓝牙收发器内的蓝牙低电模式的参数可被适宜地调整为,与第二网络上的通信同步活动。控制器可选择或修改蓝牙呼吸/停等调度参数,以与IEEE802.11NAV保护时段一致,或者,如果呼吸/停等低电模式未在使用中,则控制器可在NAV保护间的时间期间调用保持(Hold)。
IEEE 802.11协议中有三种特性专门用于设置NAV,从而与蓝牙收发器共存:包报头内的持续时间字段、静止间隔和点协调功能(PCF)。下面将依次对他们进行讨论。
持续时间字段
所有的IEEE 802.11帧在其头中包含持续时间/ID字段。该字段通常包含持续时间值(只有省电轮询(PS-Poll)帧和无竞争周期(CFP)内的帧不包含持续时间值)。除了指示的接收器之外,IEEE 802.11标准要求接收这种帧的所有设备更新其NAV以防止规定持续时间的传输,从而实现虚拟载波侦听机制。通常,这是用来保护正在进行的帧交换序列。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持续时间字段用于允许IEEE 802.11和蓝牙的共存。AP可在蓝牙收发器开始进行传输或接收前,立即传输包含持续时间值的合适帧,从而为要保护的持续时间(长达32.767ms)预留NAV。
几乎任何合法帧类型都可以用来设置NAV。图3示出了其中使用供给AP的清除发送(CTS)帧(简称自清除发送)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AP发送包含合适持续时间值的CTS帧。然后,在客户端1和2上设置NAV,以防止这些客户端在由持续时间值定义的时段期间内进行传输。NAV预留通过将IEEE 802.11通信推迟到蓝牙活动之后而保护其,蓝牙通信的保护是次生效应。然后,蓝牙收发器在受保护时段期间进行传输和接收。使用“自清除发送(CTS-to-self)”是有利的,这是因为设置NAV来保护其他通信是其唯一目的。可替换地,供给网络中不存在节点的CTS帧可由AP发送,其中,可设置持续时间字段。在另一实施方式中,AP使用信标帧。与CTS帧一样,为持续时间字段赋值来设置NAV。由于许多IEEE 802.11设备仅在接收信标帧时处在活动状态,因此处于省电模式的设备更有可能看见信标帧。
通常,帧需要竞争才能访问介质,因此其传输可能会有一定的延迟。因此,在使用非信标帧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蓝牙通信需要受到保护的时间之前,调度含有持续时间值的非信标帧以进行传输。
使用持续时间字段来设置NAV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其是IEEE 802.11标准的强制部分,因此可被认为是被所有的IEEE 802.11实施都支持。因此,这种机制是通用的,从而为其他更高级的方法提供了备选方案。其缺点在于,其他设备必须接收用于设置NAV的帧,即,这些设备必须在帧被发送时启动其自己的接收器。对于处在省电模式的设备来说,就不一定是这种情形了。
静止间隔
IEEE 802.11h介绍了静止间隔的概念。这些静止间隔用来给出其可试图检测雷达的存在所在的AP静止时段。如果检测到雷达,则必须停止该信道上的操作。AP可包括其信标内的静止元素指示和通知何时会出现静止间隔的调度的探测响应帧;这些可能是一次性事件或以成倍信标间隔周期性重复发生。BSS内的每个设备需要在每个静止间隔开始时设置其NAV,从而防止进行传输直到静止间隔结束为止。
当在雷达存在的情况下运行时,静止间隔不是用来直接降低干扰;而是用于给出试图检测雷达的存在的AP静止时段。如果检测到雷达,则必须停止该信道上的操作。起初添加静止间隔仅用于雷达也可使用的一定5GHz频带。静止间隔并不是用在2.4GHz的频带内,但是,这也是可能的。
相对具有偏移的TBTT和时间单元(TU)中规定的持续时间,规定静止间隔的定时,这使得静止间隔不适合针对频繁的短期活动(例如:蓝牙语音链接)保护IEEE 802.11通信。包括整数个蓝牙时隙(每个625μs)和TU(1024μs)的最短间隔为0.64秒,因此,理想的情况是,IEEE 802.11信标间隔将被选择成其精确的约数,从而使得周期性活动能够被精确地规定。在HV3SCO链接的情况下,则最短重复时间可以是1.92秒,需要512个独立的静止元素,是只持续一个TU的静止间隔间的间隙的一半。这样使信标帧比允许的最大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长,并且尽管有差不多67%未被HV3链接使用,但也将IEEE 802.11的运行限制到少于时间的41%。
蓝牙时钟将不可避免地相对IEEE 802.11定时同步功能(TSF)漂移,因此静止间隔的调度也将需要被定期修订;时钟频率的250ppm差异将造成在仅4秒内就有1个TU移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在TSF或蓝牙时钟精确性内引入故意的错误,使得它们相互跟踪。
基于这些原因,优选地,静止间隔方法用来保护那些发生频率不高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诸如蓝牙呼吸时刻或扫描的蓝牙通信。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覆盖这些信号活动的静止间隔被设置为比蓝牙活动的实际持续时间稍长,从而允许不可避免的定时错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AP可调度静止间隔来防止与预先已充分知悉的任何蓝牙活动发生冲突。图4示出了AP调度静止间隔来保护处于呼吸低电模式下的共置蓝牙收发器的活动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AP包括被周期性传输的信标帧内的一个或多个静止元素,其中信标帧定义静止间隔距目标信标传输时间(TBTT)的合适偏移,使得客户端1和2分别设置其NAV来防止其在蓝牙呼吸活动时段进行传输。
目前对静止间隔的支持相对较少,因此,这种方法优选结合上述持续时间字段方法使用。有利地,信标帧内的调度通知确保BSS内的所有设备知悉这种情况,即使是使用省电模式的设备。为了使丢失的信标帧的影响最小化,可在整个信标周期前公布调度。
点协调功能
点协调功能(PCF)为原IEEE 802.11标准中的一个特性,旨在支持规定的投递传输指示消息(DTIM)信标之后的无竞争运行周期。这并未受到广泛地支持,而是仍需要所有的IEEE 802.11设备考虑IEEE 802.11协议的无竞争周期(CFP)部分。CFP的详细信息通过信标内的无竞争(CF)参数设置元素和探测响应帧公布。在CFP的开始,所有BSS内的非AP设备都需要设置其NAV来保护CFP的最大持续时间(其可能比信标间隔长)。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AP可使用这个特性来提供单独蓝牙运行的时段。这可用作上述实施方式的可替换方案,上述实施方式需要AP内的蓝牙组件提供其何时要进行传输或接收的指示。在该实施方式中,AP可简单地将蓝牙访问大部分限制在CFP周期内。
图5示出了通过DTIM目标信标传输时间(TBTT)指定CFP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AP定期地发送用于定义CFP的信标帧,以使IEEE 802.11通信不受蓝牙通信的影响。然后,在客户端1和2上设置NAV,以防止客户端1和2在该时段内进行传输。然后,蓝牙收发器在受保护的时段内传输和接收成批通信。
一个CFP的最大值存在每个DTIM,这样在蓝牙和IEEE 802.11之间提供非常粗略的调度机制。显而易见的是,这并不适用于通过任一收发器支持低等待时间传输,但是为成批数据传输(例如:文件下载)提供了共享介质的有效方法。
组合使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在共置的IEEE 802.11收发器和蓝牙收发器之间提供共存的接入点应当优选:
●如果试图通过蓝牙传输成批数据并且对IEEE 802.1通信没有等待时间限制,则包括:信标内的CF参数设置元素和探测响应帧,以创建周期性的CFP,
●包括:信标内的静止元素和探测响应帧,以保护可预先预知较远的蓝牙活动,例如:呼吸时刻和页面/查询扫描。对于周期性的静止间隔,可根据需要修订调度以跟踪蓝牙时钟和IEEE 802.11TSF之间的漂移。
●在所有预计的蓝牙活动之前传输帧,该帧内设置有持续时间字段以进行保护直到该活动预计结束为止。对于所有的活动完成上述操作,包括CF参数设置元素或静止元素已经指示的活动,这是因为不是所有的设备都支持其他的机制。通常,这种情况应使用自清除发送帧,但是,对于TBTT后立即开始的保护时段,可使用信标帧来代替。
这些技术的任一个可单独使用,但是利用它们的组合将达到最好的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PTA技术也会用来处理在没有首先保护经由IEEE 802.11NAV的活动的情况下蓝牙试图运行的情况,例如:非周期性蓝牙信号活动。如在不使用呼吸时的数据传输。此外,仲裁机制也可用于补充上述技术——防止在受保护时段AP进行不适当传输。AP将不会由于传输帧(而不是为了静止间隔),而自动设置其NAV,这就是为什么PAT技术可用于防止其传输。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AP设置其自己的NAV来防止冲突,或在受保护时段将其收发器完全断开。
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共存技术可用于与蓝牙之外的技术共置的IEEE 802.11收发器,其中,一个或两个收发器会发生与另外一个运行的干扰。这可能是由于不能充分阻止另一个收发器的传输或以其他方式防止同时运行的实施方式的局限性造成的。后者通常为在收发器之间共享组件的情况,例如:在它们之间切换的天线或使用一次只能支持一种协议的软件限定的收发器架构。
在另一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共存技术还可用于独立基础服务集(IBSS)ad-hoc网络,并且所受限制如下:静止间隔由创建IBSS的设备规定并且以后不能更改,信标帧的传输在设备之间是伪随机分布的,并且CTS帧不能在跟随每个信标之后的ATIM窗口内发送。但是,当这些技术用于ad-hoc网络时,相对于基础架构网络的共存技术,上述优点基本上仍然适用。具体地,图3同样适用于IBSS场景,在该场景中,AP设备为与蓝牙收发器共置的IBSS STA,客户端1和2为IBSS的其他组件。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用于改善相异的但在足够的范围内基本共置的设备从而在相同频带上进行传输时会引起相互干扰的多个无线协议收发器的共存,其中相同频带具有可选的通信路径(诸如,因特网)。例如,当非AP设备与IEEE 802.11网络和蓝牙网络连接时,可使用上述一些技术。当非AP设备在其被调度来传输或接收蓝牙通信时想阻止一些IEEE802.11通信时,其可将蓝牙调度信息发送到AP设备。AP设备可使用该调度信息来根据上述技术设置BSS的NAV,从而防止IEEE 802.11通信和蓝牙通信之间的一些相互的干扰。
申请人这里单独公开了本文中所述的各个特征以及两个以上这些特征的任意组合,使这些特征或组合能在不考虑这些特征或组合是否解决本文中所述的任何问题以及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所掌握的知识基于本说明书全文达到执行的程度。申请人说明了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由任意这种单个特征或其组合组成。鉴于上述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30)

1.一种通信设备,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协议与第一无线网络进行通信以及通过第二协议与第二无线网络进行通信,所述第二协议响应于预定格式的信号,规定所述第二网络上的设备在至少一个时段内不应经由所述第二网络进行传输,
所述通信设备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二协议传输一信号,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上的设备在第一时段内不应进行传输,以及
在上述传输步骤之后,在所述第一时段内通过所述第一协议发送或接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协议和所述第二协议被设置为使用所述第一协议和所述第二协议进行的传输相互干扰。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和所述第二无线网络占用重叠的频带。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为蓝牙无线网络。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网络为IEEE 802.11无线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网络为基础架构模式网络,并且所述通信设备为符合IEEE 802.11协议的基础架构模式网络接入点。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协议传输一信号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上的设备在第一时段内不应进行传输的步骤,是在确定所述通信设备将与所述第一网络进行通信后进行的。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协议传输一信号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上的设备在第一时段内不应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紧邻所述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之间的通信开始之前,将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设备将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的时段的帧发送到所述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帧确定所述第二网络上被允许在所述第一时段根据所述第二协议经由所述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帧将所述通信设备确定为被允许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经由所述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帧将未连接至所述第二网络的设备确定为被允许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经由所述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帧为IEEE 802.11协议定义的清除发送(CTS)帧。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协议传输一信号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上的设备在第一时段内不应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将含有所述通信设备将会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通信的至少一个时段的指示的帧发送到所述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帧为周期性传输的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帧为IEEE 802.11协议定义的信标或探测响应帧。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信标帧或所述探测响应帧内所包含的至少一个时段的指示是IEEE 802.11协议定义的静止元素。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向所述第二网络上的设备发送信令以指示所述设备不应在第一时段内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向所述设备发送包含紧跟在所述通信设备将会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通信的所述帧之后的一个时段的指示的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帧为周期性传输的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帧为IEEE 802.11协议定义的信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信标帧内包含的至少一个时段的指示为IEEE 802.11协议定义的CF参数设置信息元素。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以下标准中的至少两个被用来确定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上的设备在第一至少一个时段内不应进行传输的信号:
当即将开始通过所述第一协议传输信号时,所述信号为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
当预先知道通过所述第一协议传输信号时,所述信号为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号,以及
当通过所述第一协议传输信号包括成批数据传输并且对所述第二网络没有等待时间限制时,所述信号为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号。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包括:被配置为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协议或所述第二协议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无线电天线。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被配置为只在所述第一时段内利用所述天线通过所述第一协议传输或接收信号。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协议和所述第二协议传输信号时所使用的至少一个共享收发器资源,其中,所述通信设备一次只能仅根据所述第一协议或仅根据所述第二协议通过所述共享收发器资源来传输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根据所述第一协议传输的信号与根据所述第二协议同时进行的传输或接收发生干扰。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协议传输的信号与根据所述第一协议同时进行的传输或接收发生干扰。
27.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6时的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协议传输一信号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上的设备不应在所述第一时段内进行传输的步骤,使得所述第二网络上的各个设备的NAV被设置以规定所述设备不应在所述第一时段进行传输。
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被配置为仅在所述第一时段内通过所述第一协议传输或接收信号。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时段可包括多个时段。
30.一种通过第一协议与第一无线网络进行通信以及通过第二协议与第二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所述第二协议响应于预定格式的信号,规定所述第二网络上的设备在至少一个时段内不应经由所述第二网络进行传输,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协议传输一信号,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上的设备在第一时段期间内不应进行传输,以及
在上述传输步骤之后,在所述第一时段内通过所述第一协议发送或接收信号。
CN2010800428372A 2009-07-27 2010-07-22 无线网络协议共存 Pending CN1026686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913046.9 2009-07-27
GB0913046A GB2465650B (en) 2009-07-27 2009-07-27 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 coexistence
PCT/EP2010/060620 WO2011012528A1 (en) 2009-07-27 2010-07-22 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 coexisten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8679A true CN102668679A (zh) 2012-09-12

Family

ID=41066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28372A Pending CN102668679A (zh) 2009-07-27 2010-07-22 无线网络协议共存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82976A1 (zh)
EP (1) EP2468058B1 (zh)
CN (1) CN102668679A (zh)
GB (1) GB2465650B (zh)
WO (1) WO201101252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9885A (zh) * 2013-09-12 2015-03-2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方法及相关电子装置
CN104661281A (zh) * 2013-11-25 2015-05-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5282785A (zh) * 2014-06-19 2016-01-2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媒介配置时间的方法与其无线传输系统
CN105723800A (zh) * 2013-11-11 2016-06-2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封包传输保护以及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的装置
CN106465463A (zh) * 2014-05-15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
CN106688258A (zh) * 2014-09-04 2017-05-1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nan的无线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551456C2 (ru) * 2010-09-28 2015-05-27 Фудзицу Лимитед Способ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активации режима совместной работы
US8792459B2 (en) * 2010-10-06 2014-07-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joint scheduling of peer-to-peer links and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links in cellular networks
EP2679039A1 (en) * 2011-02-23 2014-01-01 DSP Group Ltd.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a first modem (e.g. dect) located in proximity to a radio modem operating in a tdm mode (e.g.. gsm)
US8830872B2 (en) * 2011-04-08 2014-09-0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Network configuration for devices with constrained resources
US8743751B2 (en) * 2011-04-22 2014-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system
US9332517B2 (en) * 2011-05-01 2016-05-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3034149A (ja) * 2011-08-03 2013-02-14 Sony Corp 端末装置、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398529B2 (en) * 2011-12-15 2016-07-19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low power devices
US20140071959A1 (en) * 2012-09-07 2014-03-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existence of wireless networks
US20150256323A1 (en) * 2012-09-27 2015-09-10 Telefonica, S.A.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two independent wireless networks with an access point
US9241370B2 (en) 2013-06-14 2016-01-19 Netgea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homogeneous radios and traffic management therein
US9426749B2 (en) * 2014-05-05 2016-08-23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uetooth-based Wi-Fi synchronization
US20150373703A1 (en) * 2014-06-18 2015-12-24 Mediatek Inc. Method of Aligning Frame Transmission to Deterministic Time and Related Wireless Device
US10129878B2 (en) 2015-02-02 2018-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band switching
US10470058B2 (en) 2016-05-07 2019-11-0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ingle radio serving multiple wireless links
US10517001B2 (en) * 2016-05-07 2019-12-2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ingle radio switching between multiple wireless links
US10506622B1 (en) 2018-06-27 2019-12-10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Traffic coexistence for collocated transceivers including bluetooth transceivers
US11595972B2 (en) * 2019-01-16 2023-02-28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optimization using transmission slot availability mask
US20210195658A1 (en) * 2019-12-20 2021-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abling coexistence betwee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networks and unlicense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11937301B2 (en) * 2021-06-24 2024-03-19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existence managem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91137A (en) * 2002-07-19 2004-01-28 Synad Technologies Ltd A dual mode access point using different wireless LAN standards
CN1835411A (zh) * 2005-03-16 2006-09-20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用于避免通信干扰的通信装置
US20090137206A1 (en) * 2007-11-23 2009-05-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oexistence using a single antenna in a collocated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95255B1 (en) * 2000-10-20 2005-05-17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Dual mod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US8107882B2 (en) * 2003-07-30 2012-01-31 Intellectual Ventures I Llc Intelligent downstream traffic delivery to multi-protocol stations
US20060171304A1 (en) * 2005-02-03 2006-08-03 Hill David R WLAN background scanning
ATE384375T1 (de) 2005-03-16 2008-02-15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Dualmodus-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mit zwei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modulen, die das selbe frequenzband teilen
US20060239223A1 (en) * 2005-04-21 2006-10-26 Itay Sherma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oexistence
US8169980B2 (en) * 2005-07-11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nterworking
WO2007091245A2 (en) * 2006-02-09 2007-08-16 Altair Semiconductor Ltd. Dual-function wireless data terminal
US7899396B2 (en) * 2006-06-02 2011-03-01 Qula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operation for co-located WLAN and Bluetooth
US8654773B2 (en) * 2006-11-30 2014-02-18 Conexant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existence of WLAN and bluetooth networks
ATE518391T1 (de) * 2006-12-21 2011-08-15 Nxp Bv Dienstgüte für wlan- und bluetooth-kombinationen
US8428002B2 (en) * 2007-04-18 2013-04-23 Broadcom Corporation Cooperative transceiving between wireless interface devices of a host device
US20080318630A1 (en) * 2007-06-25 2008-1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aceful coexistence for multiple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US8019280B2 (en) * 2007-07-10 2011-09-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in a dual-signal device
US8072913B2 (en) * 2008-02-03 2011-12-06 Broadcom Corporation Collaborative coexistence of co-located mobile WiMAX, wireless LAN, and/or bluetooth radios
US8154443B2 (en) * 2008-03-10 2012-04-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NSS coexisten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91137A (en) * 2002-07-19 2004-01-28 Synad Technologies Ltd A dual mode access point using different wireless LAN standards
CN1835411A (zh) * 2005-03-16 2006-09-20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用于避免通信干扰的通信装置
US20090137206A1 (en) * 2007-11-23 2009-05-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oexistence using a single antenna in a collocated device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9885A (zh) * 2013-09-12 2015-03-2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方法及相关电子装置
CN105723800A (zh) * 2013-11-11 2016-06-2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封包传输保护以及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的装置
CN105723800B (zh) * 2013-11-11 2020-07-1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封包传输保护以及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的装置
CN104661281A (zh) * 2013-11-25 2015-05-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6465463A (zh) * 2014-05-15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
CN106465463B (zh) * 2014-05-15 2018-06-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
CN105282785A (zh) * 2014-06-19 2016-01-2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媒介配置时间的方法与其无线传输系统
CN105282785B (zh) * 2014-06-19 2018-10-2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媒介配置时间的方法与其无线传输系统
CN106688258A (zh) * 2014-09-04 2017-05-1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nan的无线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US10499408B2 (en) 2014-09-04 2019-12-03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NAN
CN106688258B (zh) * 2014-09-04 2020-05-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nan的无线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68058A1 (en) 2012-06-27
WO2011012528A4 (en) 2011-04-07
GB2465650A (en) 2010-06-02
US20120182976A1 (en) 2012-07-19
EP2468058B1 (en) 2013-09-04
WO2011012528A1 (en) 2011-02-03
GB0913046D0 (en) 2009-09-02
GB2465650B (en) 201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8679A (zh) 无线网络协议共存
US11089652B2 (en) Inter-AP coordin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with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05698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bitrat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ignals for collocated wireless transceiver modules operating based on diffe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EP1902551B1 (en) Coordinating communication for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co-located in a single electronic device
US9949141B2 (en) Clustering management in mmWave wireless systems
EP2739106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ignaling for sectorized beam ope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A2771881C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channel access
US9107221B2 (en) Configurable contention-based period in mmWave wireless systems
US778743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including timed beacon transmission control
CN105898853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控制多个无线通信站的无线通讯的方法
US20120163349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implemented by a node and corresponding reception method
CN105636233A (zh) 一种laa系统中同时考虑上下行链路的lbt机制
KR20220106745A (ko) 조정된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통신들
WO201216287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s
CN107113918A (zh) Wi‑fi p2p及lte数据流量的协调
US1002171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radio
CN101784130A (zh) 无线通信终端
US11968714B2 (en)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CCA) enabled narrowband (NB) communications
US20240137980A1 (en) Coordinated spatial reuse (c-sr) framework for ultra-high reliability (uhr)
US20240114346A1 (en) Citizen broadcast radio spectrum (cbrs) operations
TW202418863A (zh) 用於超高可靠性(uhr)的協調空間重用(c-sr)框架
WO2023091234A1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for coordinated restricted target wake time (r-twt) operation
CN118251940A (zh) 协调的受限目标唤醒时间(r-twt)操作的时间同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ambridge

Applicant after: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

Address before: cambridge

Applicant before: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