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8460B - 用于通信网络的双重传输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通信网络的双重传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8460B
CN102668460B CN201080053454.5A CN201080053454A CN102668460B CN 102668460 B CN102668460 B CN 102668460B CN 201080053454 A CN201080053454 A CN 201080053454A CN 102668460 B CN102668460 B CN 1026684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om
communication link
transceiver
physic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34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8460A (zh
Inventor
A·J·德林德范威杰加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68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8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4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91Access to open networks; Ingress point selection, e.g. ISP selection
    • H04L12/5692Selection among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acting on aggregated flows o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Abstract

一种双重传输网络,可以使用混合架构,在该混合架构中两种类型的链路(如无线链路和固定链路)以并行的方式进行运作以便传送控制信息和数据。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装置(110)包括至少两个本地收发器(130、140)和一个控制器(120)。控制器(120)被连接为控制两个本地收发器(130、140),并且被配置为经由本地收发器(130、140)中的至少一个建立与远程终端(150)的并行的第一和第二通信链路。第一通信链路使用第一物理层通信协议,第二通信链路使用第二物理层通信协议。第二物理层通信协议可以不同于第一物理层通信协议,或者第一和第二收发器可以被配置为在不同频率上操作。

Description

用于通信网络的双重传输
背景技术
通信网络,具体而言回程、边缘和接入网络由诸如铜线网络、同轴线缆和光网络之类的固定线路网络以及无线接入网络组成。固定线路网络提供通常具有高带宽的点对点连接。这种连接非常不容易受到信道波动的影响。无线接入网络提供点对多点连接,并且它们通常需要较少的基础设施并且更易于部署。这种连接通常更容易受到信道波动的影响。
新通信网络技术的开发和标准化目前关注于增加带宽、提高服务质量(QoS)以及降低延时,以更好地支持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高清电视、在线游戏和实时视频。
固定和无线网络都被广泛部署。固定网络通常提供核心网与固定远程终端(RT)之间的通信。无线局域网络通常提供建筑物内的连接性。其他无线网络技术,如IEEE801.16(WiMAX),可以在数百码或者甚至数英里的范围内提供无线连接性。因此,通常以串行的方式连接固定和无线网络。
例如,通常将终止数字用户线(DSL)线路的RT连接到用于室内通信的无线路由器。其他无线网络(例如蜂窝网络)独立于固定的宽带接入网络而操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至少一种双重传输网络。双重传输网络可以包括多个本地收发器并且可以使用混合架构,在该混合架构中两种类型的链路(如无线链路和固定链路)以并行的方式进行运作以便传送控制信息和数据。固定和无线接入点的混合架构利用固定和无线接入技术的组合优势来减少链路初始化时间、处理瞬时带宽要求,从而提高容错能力并且增强总体性能。
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针对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本地收发器和控制器。该控制器被连接为控制两个本地收发器,并且被配置为经由至少一个本地收发器来建立与远程终端的并行的第一和第二通信链路。第一通信链路使用第一物理层通信协议,该第二通信链路使用第二物理层通信协议。第二物理层通信协议可以不同于第一物理层通信协议,或者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可以被配置为在不同频率上操作。
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用于操作一对本地收发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该对本地收发器向远程终端发送信息,以分别使用第一物理层通信协议和第二物理层通信协议来建立并行的第一和第二物理层通信链路。第二物理层通信协议可以不同于第一物理层通信协议,或者该对本地收发器可以被配置为在不同频率上操作。该方法还包括在该对本地收发器处从该远程终端接收信息。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至8表示如本文所述的非限制性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本地多收发器单元;
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与远程终端建立通信链路的本地多收发器单元;
图3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混合双重介质网络;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操作一对收发器的方法;
图5A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响应于将要向远程终端发送的信息而操作一对收发器的方法;
图5B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响应于从远程终端接收到信息而操作一对收发器的方法;
图6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响应于传输请求而操作一对收发器的方法;
图7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响应于信道性能的变化而操作一对收发器的方法;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激活和去激活收发器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更完整地描述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在附图中示出了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可能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
因此,虽然示例性实施方式可能有各种修改和可替换的形式,但是在附图中仅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它们的实施方式,并且在本文中将详细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不意图将示例性实施方式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而是相反,示例性实施方式要覆盖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中的所有修改、等同方式和替换。在整个附图的描述中相同的数字指代相同的元件。
要理解虽然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诸如此类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使元件彼此区分。例如,可以将第一元件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元件称为第一元件,而不会脱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罗列项的任何以及所有组合。应当理解,当元件被称为“连接”或“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时,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合到其他元件,或者可能存在中介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时,则不存在中介元件。应该以类似方式解释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例如“之间”对“直接之间”,“相邻”对“直接相邻”等)。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还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外指示。还要理解,当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中使用时,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该注意到在一些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功能/动作可以不按照附图中所示的次序发生。例如,实际上,连续示出的两幅图可以大体上同时地执行,或者有时候可以相反的次序执行,这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示例性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要理解,应当将术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词典中所定义的那些术语)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环境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当在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上对其进行解释,除非本文明确地如此定义。
借助软件或算法以及对计算机存储器中的数据比特进行的操作的符号表示,给出部分示例性实施方式以及对应的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描述和表示来向本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有效地传达他们的工作的实质。如本文所使用的,以及如通常所使用的,术语算法被设想为是一种导致所希望的结果的自洽的步骤序列。该步骤是需要物理量的物理操作的步骤。这些物理量通常但并非必须采取能够存储、传递、组合、比较以及其他操作的光、电、磁信号的形式。已证明有时主要由于习惯用法的原因将这些信号称为比特、值、元素、符号、字符、项、数量等是方便的。
在下文的描述中,将参考可以被实现为程序模块或功能过程的操作的动作以及符号表示(例如以流程图的形式)来描述说明性的实施方式,其中程序模块或功能过程包括用于执行具体任务或实现具体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并且可以使用现有硬件在现有网络元件或控制节点(例如位于基站或节点B处的调度器)上实现。这种现有硬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计算机等。
但是必须谨记,所有这些以及类似的术语将要与合适的物理量相关联,并且仅仅是应用于这些量的便捷标记。除非另外具体声明,或根据讨论是显然的,诸如“处理”、“计算”、“算”、“确定”或“显示”之类的术语涉及计算机系统或类似的电子计算设备的动作和处理,其中计算机系统或类似的电子计算设备操作被表示为计算机系统的寄存器和存储器中的物理、电子量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转换为被类似地表示为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寄存器或其他这种信息存储、传输或显示设备中的物理量的其他数据。
还应注意,通常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软件实现的方面编码到一些形式的程序存储介质上或实现在一些类型的传输介质上。程序存储介质可以是磁的(例如软盘或硬盘驱动器)或光的(例如压缩盘只读存储器或“CDROM”),并且可以是只读的或随机访问的。类似地,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对、同轴线缆、光纤或本领域已知的一些其他合适的传输介质。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受任何给定实现方式的这些方面的限制。
示例性实施方式针对包括双重传输网络的通信网络。至少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包括双重传输介质的双重传输网络(混合双重介质网络)。混合双重介质网络使用一种混合架构,在该混合架构中两种类型的链路(如无线链路和固定链路)以并行的方式进行运作以便传送控制信息和数据。固定和无线接入点的混合架构利用固定和无线接入技术的组合优势来减少链路初始化时间、处理瞬时带宽要求,从而提高容错能力并且增强总体性能。这是通过用于并行地操作固定和无线信道的联合混合介质控制器实现的。
图1示出了在网络中使用的本地多收发器单元(LMTU)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所示,LMTU110被包括在网络100中。LMTU110可以是如在2006年2月SeriesG:TransmissionSystemsandMedia,DigitalSystemsandNetworks中的ITUG.993.2“Veryhighspeeddigitalsubscriberlinetransceivers2(VDSL2)”中所定义的接入节点或接入节点的一部分。如下文所更详细地描述的,LMTU110被配置为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COM-LINK-2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与远程多收发器单元(MTU)150(远程终端)通信。
LMTU110包括混合介质控制器120以及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混合介质控制器120连接到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如图1中所示,可以向混合介质控制器120输入和从混合介质控制器120输出数据,但是应该理解可以直接向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输入和从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输出数据。应该理解,LMTU110可以包括多于两个收发器,并且可以并行地操作这些收发器。
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包括第一接口132和第一本地控制器135。虽然将第一本地控制器135示出为独立于第一接口132,但是应该理解可以将第一本地控制器135实现在第一接口132中。并且可以将本文所描述的混合介质控制器120的至少一些功能实现在第一本地控制器135中。
第一接口132可以基于分层架构。该分层架构的结构可以基于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众所周知,OSI模型从下至上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取决于传输介质和协议,每个层可以具有多个子层。
如图所示,第一接口132包括物理层PHY-1、数据链路层LINK-1以及网络层NETWORK-1。数据链路层LINK-1包括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虽然仅示出了3个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第一接口132中可以采用多于3个层。物理层PHY-1基于用于建立与远程MTU150的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的第一物理层通信协议。例如,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可以是点对点通信中的固定链路。
第二本地收发器140包括第二接口142和第二本地控制器145。虽然将第二本地控制器145示出为独立于第二接口142,但是应该理解可以将第二本地控制器145实现在第二接口142中。并且可以将本文所描述的混合介质控制器120的至少一些功能实现在第二本地控制器145中。
第二接口142也可以基于分层架构。如图所示,第二接口142包括物理层PHY-2、数据链路层LINK-2以及网络层NETWORK-2。数据链路层LINK-2包括第二MAC子层。虽然仅示出了3个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第二接口142中可以采用多于3个层。物理层PHY-2基于用于建立与远程MTU150的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的第二物理层通信协议。例如,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可以是点对点通信中的固定链路。但是应该理解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可以是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通信链路。因此,网络100可以使用固定和无线通信链路、两个固定通信链路或两个无线通信链路。
每个物理层PHY-1和PHY-2在信道上提供通信。每个数据链路层LINK-1和LINK-2提供用于传递数据的功能性和程序性装置。每个网络层NETWORK-1和NETWORK-2的任务在于从源向目的地传递数据序列。例如,诸如因特网协议(IP)的协议可以操作在网络层。
第二物理层通信协议可以与第一物理层通信协议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一物理层通信协议可以是用于无线通信的协议,第二物理层通信协议可以是光或有线通信协议。因此,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将是无线收发器,第二本地收发器140将是光或有线通信收发器。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物理层通信协议和第二物理层通信协议两者都可以用于无线链路,但是操作在不同频率上。因此,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两者都将会是无线收发器,并且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将会是无线通信链路。
混合介质控制器120被配置为使得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分别通过第一本地控制器1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145在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之间共享并且转发低层控制信息。第一本地控制器1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145分别提供到第一接口132和第二接口142的内部寄存器和存储器区域的读取和受控访问。
应该理解,混合介质控制器120还可以被配置为在附加的本地收发器之间共享并且转发低层控制信息。虽然混合介质控制器120被示为与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独立的方框,但是应该理解可以将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实现在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的至少一个中。并且,可以将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实现在第一本地控制器1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145的至少一个中,并且分别包括第一接口132和第二接口142的一些功能。如果仅将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实现在第一本地收发器和第二本地收发器的一个中,则应该理解不包括混合介质控制器120的本地收发器可能不包括本地收发器的本地控制器。
在将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实现在第一本地控制器1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145两者中的示例中,第一本地控制器1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145可以按照主从的配置进行操作。
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观察到较低层的大部分内部状态,以及通过第一本地控制器1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145的大部分信令。例如,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的其中之一的初始化可以包括用于建立链路的初始信令(例如符号同步、帧同步、信道质量测量以及(瞬时)信道状态信息)。该信息通常对于较高通信层是隐藏的,通过本地控制器135和145使得该信息对于混合介质控制器是可用的。在正常操作期间,混合介质控制器120观察到检测器和分组解码器的输出以及状态。如果采用了重传(例如使用自动重传请求(ARQ)方案),或者采用了如在混合(ARQ)中的增量冗余,则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决定使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中的哪一个。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决定使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两者。
如果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中的一个通信链路中存在突发性传输问题(例如微创(micro-cut)、强脉冲噪声、深度衰减),则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例如在通信暂时丢失的情况中)使用另一个通信链路来观察发生了什么,辅助重传并且同时接管通信,以及辅助重建通信链路。取决于第一接口132和第二接口142的通信栈,共享的低层控制信息可能变化。取决于协议,低层控制信息可以是物理层控制信息和/或数据链路层控制信息。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通过第一本地控制器1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145直接访问接口132和142的通信栈的层处的内部状态和参数。因此,在混合介质控制器120与接口132和142之间可以存在主从配置
物理层控制信息的示例包括关于设备类型、功率要求、信号星座信息、帧格式、帧参数、前向纠错控制(FEC)设置的信息以及链路质量测量(例如信噪比(SNR))、FEC状态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RQ应答和否定应答)循环冗余校验状态信息以及误比特和误分组率。
在2006年2月系列G:TransmissionSystemsandMedia,DigitalSystemsandNetworks中的ITUG.993.2“Veryhighspeeddigitalsubscriberlinetransceivers2(VDSL2)”和2007年2月系列G:TransmissionSystemsandMedia,DigitalSystemsandNetworks中的ITUG.994.1“Handshakeproceduresfordigitalsubscriberline(DSL)transceivers”中提供了低层控制信息的其他示例。无线通信中的低层控制信息的示例可以是用于无线局域网通信的IEEE802.11系列标准和用于无线宽带接入的IEEE802.16系列标准中所提供的。无源光网络中的低层控制信息的示例可以是用于定义有线以太网的物理层和链路层的IEEE802.3系列标准、用于无源光网络的ITU-T建议G.984.1/2/3以及用于同轴线缆的ITU-T建议J.222.2/2/3中所提供的。
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被配置为共享控制信息,并且因此从用户角度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发送器-接收器对。例如,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被用户视为一个逻辑链路。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在各层连接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例如,可以从第一本地收发器130中的芯片组向第二本地收发器140中的芯片组提供接口/总线,从而创建物理层PHY-1与PHY-2的物理层连接。
也可以将低层控制信息封装在帧中并且通过通信栈向上发送。低层控制信息的格式和表示可以与协议内部所使用的表示相同或类似。例如,可以将在第一本地收发器130中接收到的低层控制信息封装在帧中,并且通过网络层NETWORK-1向上发送到混合介质控制器120。然后可以向网络层NETWORK-2发送该低层控制信息,并且沿第二接口142的通信栈将该低层控制信息向下发送到物理层PHY-2。也可以在混合介质控制器120与数据链路层LINK-1和LINK-2之间直接传递该低层控制信息。
由于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访问低层控制信息,所以混合介质控制器120被配置为并行地建立与远程MTU150的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此外,虽然将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中的每一个示为单独的链路,但是应该理解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可以包括来自LMTU110和远程MTU150的多个节点(例如网络上的节点)和协议。
图2示出了用于建立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例如,当正在建立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时,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和远程MTU150通过第一本地收发器130以及远程MTU150的对应的第一远程收发器170来交换低层控制信息。更具体而言,将低层控制信息从第二本地收发器140转发到混合介质控制器120。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将低层控制信息与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共享,以在已与远程MTU150建立的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上发送低层控制信息。当第一远程收发器170接收到低层控制信息时,第一远程收发器170向第二混合介质控制器160转发该低层控制信息,第二混合介质控制器160然后向第二远程收发器180转发该低层控制信息。然后,第二远程收发器18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可以使用低层控制信息来建立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
因此,当正在建立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时,可以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上交换低层控制信息以针对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提高其上的速度、降低其上的延时并且/或者节省其上的带宽。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的可用性使得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快速建立,这是因为通常在初始化期间交换的低层控制信息不需要超鲁棒(只要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提供了可靠的通信)。第二混合介质控制器160可以与混合介质控制器120相同。因此,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将省略对第二混合介质控制160的描述。
因此,可以使用低层控制信息来控制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上的通信会话。例如,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将低层控制信息用于初始化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之上的通信会话,辅助更新通信参数,并且选择性地将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之间的信息传输调度到对应的第一远程收发器170和第二远程收发器180。
由于共享控制信息,可以减少通信会话的初始化时间。例如,当正在建立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时,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向第一本地收发器130提供低层控制信息。由于可以在已经建立的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上发送低层控制信息,所以当建立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时可以简化初始化程序的一部分(例如握手)。
例如,可以使用如IUT-T建议G.994.1(02/2007)“Handshakeproceduresfordigitalsubscriberline(DSL)transceivers”中所规定的用于DSL收发器的握手过程来实现网络100。在线路的每个末端处的xDSL收发器(例如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一远程收发器170)包括握手收发器单元(HSTU)(未显示),其代表一个或多个xDSL终端单元来协商操作模式。规定了一种具体信令方案,该信令方案使用与具体xDSL操作模式相关联的强制载波集合。用于上行流和下行流方向的强制载波集合通常由2到3个具有规定的最大功率级别的音调组成。另外,符号率和载波频率的容限被快速紧缩。如果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不可用,则如所定义的执行常规协议。但是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快得多并且可靠得多地传递初始交换的通信参数。
根据G.994.1,只有G.994.1中所规定的载波集合可用于信令传输,并且规定使用差分编码二进制相移键控(DPSK)用相同的数据比特来同时地调制载波集合中的所有音调。由此,数据速率低,例如每秒每载波集合大约500-800比特,包括大量的开销。正在交换的信息可以包括容量列表、模式请求、模式选择、模式提议、各种类型的应答信号、否定应答信号以及消息请求信号。音调非常少(即2-3个音调)的载波集合以及符号率和载波频率要求的使用使得系统容易出现故障,特别是当在载波集合中使用的音调受到例如由于射频干扰、串扰或脉冲噪声而导致的过多噪声的影响时。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可以非常高的速率并且以非常高的可靠性立即交换相关信息,并且还加速并且有效地简化复杂的应答方案。
通过使用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上发送的低层控制信息来建立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使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或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来交换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将另外占用通信会话中的带宽或者抑制过多的延时。例如,可以建立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上的第一通信会话。可以由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在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上建立第二通信会话,以交换或更新关于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的通信参数,例如信道特性/要求信息、传输差错和应答的处理。
再者,低层控制信息的共享可以减轻低层传输问题和连接性问题。例如当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上的通信会话经历性能改变时(例如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故障),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使用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来向远程MTU150通知该通信会话出现了故障并且需要修复。因此,可以由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在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上发送被混合介质控制器120用于建立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的低层控制信息,以恢复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通信会话。此外,可以通过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发送状态请求以确定问题。在信道错误的情况中,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可以减轻吞吐量减少的影响并且快速传送ARQ消息。
混合介质控制器120还使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以通过提供更广范围的调度选项和分集来改善数据传递。例如,如果正在LMTU110与远程MTU150之间传递的数据量低(例如高于性能门限),则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选择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中的一个来建立通信会话。但是当要发送大的数据突发(例如当前通信容量低于性能门限)时,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中的未被选择的通信链路上建立第二通信会话。此外,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基于正在传递的信息类型的延时要求和服务质量来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上建立通信会话。因此,混合介质控制器120通过使用低层控制信息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上建立通信会话来管理带宽和/或延时要求。
混合介质控制器120选择性地调度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上的信息传输。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处于多个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其中该多个阶段包括: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上没有活动的通信会话;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其中之一上有活动的通信会话;以及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两者上都有活动的通信会话。应该理解,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控制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使得活动的收发器(例如,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的其中之一)可以处于休眠状态(例如不发送信息或发送很少的信息)并且可以在被激活时快速传递信息,而无需对活动的收发器进行初始化。
例如,如果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两者都不活动和/或关闭,则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选择激活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140中的哪一个,以建立与远程MTU150的通信链路。如果选择第二本地收发器140并且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上的通信会话上的业务量高(例如通信容量低于性能门限),则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激活第一本地收发器130。可以在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上发送低层控制信息以建立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被初始化之后,可以建立第二通信会话。如果正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上的通信会话之上传递的业务量低(例如通信容量高于性能门限),则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决定终止其中一个通信会话并且使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中的一个通信链路处于休眠模式。
可以在低层控制信息中提供MAC数据(作为数据链路层LINK-1或LINK-2的一部分)。通过获得MAC数据,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得知进入数据的详细的、实时的使用统计,诸如延迟、要求的延时和服务质量。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可以使用性能门限的集合以及不同的成本函数来选择合适的信道,并且复制穿过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的一些数据,以确保质量和低延迟。基于该详细的、实时的使用统计,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决定应该使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和/或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处于休眠/备用模式还是活动模式。
图3示出了包括LMTU的混合双重介质网络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混合双重介质网络300包括LMTU310,LMTU310通过无线通信链路COM-LINK-1A和固定介质通信链路COM-LINK-2A被连接到至少一个远程MTU350。混合双重介质网络300可以是基于DSL的网络,例如超高速DSL(VSDL)。但是混合双重介质网络300可以基于其他接入技术。
LMTU310可以包括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通过其他通信链路将LMTU310连接到多于一个远程MTU350。
LMTU310包括耦合在第一本地收发器330与第二本地收发器340之间的混合介质控制器320。第一本地收发器3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340分别包括无线接口332和固定接入物理接口342。第一本地收发器3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340还分别包括第一本地控制器3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345。第一本地控制器3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345分别提供到无线接口332和固定接入物理接口342的内部寄存器和存储区域的读取和受控访问。远程MTU350包括耦合在第一远程收发器370和第二远程收发器380之间的混合介质控制器360。第一远程收发器370和第二远程收发器380分别包括无线接口372和固定接入物理接口382。第一远程收发器370和第二远程收发器380还分别包括第一远程控制器375和第二远程控制器385。第一远程控制器375和第二远程控制器385分别提供到无线接口372和固定接入物理接口382的内部寄存器和存储区域的读取和受控访问。
混合介质控制器320和360被配置为分别通过第一本地控制器3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345以及第一远程控制器375和第二远程控制器385执行如上所述的混合介质控制器120的功能。因此为了简洁和清楚起见,将仅描述混合介质控制器320和360的附加特征。此外,本地收发器330、340和远程收发器370、380被配置为执行如上所述的本地收发器130和140的功能。因此为了简洁和清楚起见,将仅描述本地收发器330、340和远程收发器370、380的附加特征。
如图3中所示的,向混合介质控制器320和360输入并且从混合介质控制器320和360输出数据,但是应该理解可以直接向收发器330、340、370和380输入并且从收发器330、340、370和380输出数据。
第一本地收发器330和第一远程收发器370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链路COM-LINK-1A上通信。第二本地收发器340和第二远程收发器380被配置为通过固定介质(例如铜线、同轴线缆或光纤)在固定介质通信链路COM-LINK-2A上通信。
如图3中所示的,接口332、342、372和382中的每一个包括物理层PHY-1L、PHY-2L、PHY-1R和PHY-2R,链路层LINK-1L、LINK-2L、LINK-1R和LINK-2R,以及网络层NETWORK-1L、NETWORK-2L、NETWORK-1R和NETWORK-2R。
每个链路层LINK-1L、LINK-2L、LINK-1R和LINK-2R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接口332、342、372和382可以包括其他层,例如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0SI)模型中的其他层。
每个物理层PHY-1L、PHY-2L、PHY-1R和PHY-2R在链路上提供通信。例如,无线接口332和372的物理层PHY-1L和PHY-1R使得LMTU310和远程MTU350能够在无线通信链路COM-LINK-1A上进行通信。每个链路层LINK-1L、LINK-2L、LINK-1R和LINK-2R提供用于传递数据的功能性和程序性装置。每个网络层NETWORK-1L、NETWORK-2L、NETWORK-1R和NETWORK-2R的任务在于从源向目的地传递数据序列。例如,因特网协议(IP)可以操作在网络层。
可以在无线通信链路COM-LINK-1A和固定介质通信链路COM-LINK-2A上建立混合双重介质网络300中的混合介质控制器320与360之间的通信会话。例如,可以使用混合介质控制器320和360在第二本地收发器340与第二远程收发器380之间以及在第一本地收发器330与第一远程收发器370之间建立通信会话。
包括在每个物理层PHY-1L、PHY-2L、PHY-1R和PHY-2R中的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负责符号定时的生成和恢复、编码和解码,以及调制和解调。PMD还包括回波抵消和线路均衡。
物理层PHY-1L、PHY-2L、PHY-1R和PHY-2R中的下一个较高子层是物理媒体特定传输汇聚(PMS-TC)子层,其提供组帧和帧同步功能,以及前向纠错、检错、交织和解交织、加扰和解扰功能。PMS-TC还提供开销信道以交换控制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在2006年2月系列G:TransmissionSystemsandMedia,DigitalSystemsandNetworks中的ITUG.993.2“Veryhighspeeddigitalsubscriberlinetransceivers2(VDSL2)”中定义了用于在双绞铜缆上通信的数字用户线系统的PMD和PMS-TC。其他固定接入系统具有类似的PMD和PMS-TC结构。因此,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将不对PMD和PMS-TC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初始化过程包括混合介质控制器320与360之间的握手过程,其后接着信道发现阶段、训练阶段以及信道分析和交换阶段。例如混合介质控制器320可以指示第二本地收发器340建立与第二远程收发器380的固定介质通信链路COM-LINK-2A。在该过程期间,交换低层控制信息。
无线通信链路COM-LINK-1A的可用性缩短了在建立固定介质通信链路COM-LINK-2A时混合介质控制器320与360之间的初始化过程。例如,如果固定介质通信链路COM-LINK-2A是独立的链路,则混合介质控制器320将在固定介质通信链路COM-LINK-2A上在第二本地收发器340与第二远程收发器380之间传送初始化数据,虽然固定介质通信链路COM-LINK-2A仍然在建立之中。通常使用非常鲁棒的、低速率技术来传送该数据。但是,由于无线通信链路COM-LINK-1A可能是可用的,所以可以在无线通信链路COM-LINK-1A上交换第二本地收发器340与第二远程收发器380之间的初始化数据,当固定接入通信链路COM-LINK-2A正在建立时,该无线通信链路COM-LINK-1A已经建立。
此外,无线通信链路COM-LINK-1A可以作为用于同步目的以及用于交换训练测量和参数的可靠的回传信道。例如,当混合介质控制器320与360正在固定接入通信链路COM-LINK-2A(或无线通信链路COM-LINK-1A)之上的通信会话中交换信息时,由于低层控制信息对于混合介质控制器320与360是可用的,所以可以将用于无线通信链路COM-LINK-1A(或固定接入通信链路COM-LINK-2A)的启动协议简捷化。可以在混合双重介质网络300中采用无线反馈来加速信道获取过程,以测量活动线路之间的串扰并且向串扰估计模块传递该测量。
混合介质控制器360、第一远程收发器370和第二远程收发器380按照与混合介质控制器320、第一本地收发器3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340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因此为了简洁和清楚起见,将不对混合介质控制器360、第一远程收发器370和第二远程收发器380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虽然将混合介质控制器320示出为在第一本地收发器3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340之外,但是应该理解可以将混合介质控制器320实现在第一本地收发器330和第二本地收发器340的至少一个中。并且,虽然将混合介质控制器360示出为在第一远程收发器370和第二远程收发器380之外,但是应该理解可以将混合介质控制器360实现在第一远程收发器370和第二远程收发器380的至少一个中。
例如,可以将混合介质控制器320实现在第二本地收发器340的第二本地控制器345中。如果已建立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A,则可以从固定接入物理接口342,通过第二本地控制器345,通过第一本地收发器330并且在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A上,向第一远程收发器370重路由意图通过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A传输的消息。在该示例中,将混合介质控制器360实现在第二远程控制器385中,以允许到固定接入物理接口382的内部寄存器的访问。因此,第二远程控制器385可以从固定接入物理接口382的协议栈提取信息并且向固定接入物理接口382的协议栈注入信息。因此,在该示例中,可以将第一本地收发器330和第一远程收发器370实现为标准收发器并且不包括它们各自的本地控制器335和375。
在将混合介质控制器320实现在第一本地控制器3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345两者中的示例中,第一本地控制器3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345可以在主从配置下操作。在将混合介质控制器360实现在第一远程控制器375和第二远程控制器385两者中的示例中,第一远程控制器375和第二远程控制器385可以在主从配置下操作。
图4至8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操作一对本地收发器的方法。可以由包括混合介质控制器(如混合介质控制器120、160、320和360中的一个)的LMTU来实现图4至8的方法。虽然图4是从LMTU的角度实现的,但是应该理解可以由远程终端执行相同的方法,该远程终端可以与以上参考图1至3描述的远程终端中的任何一个相同。因此,应该将以下参考图4至8描述的混合介质控制器理解为至少具有混合介质控制器120、160、320和360的功能。图4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操作一对本地收发器的方法400。在步骤410,混合介质控制器经由并行的第一和第二物理层链路使用相应的第一协议和第二协议发送来自一对本地收发器的信息(控制和数据两者)。在步骤420,混合介质控制器处理在该对本地收发器处接收到的来自远程终端的信息。下文参考图5至8更详细地讨论在步骤410和420中执行的操作的说明性示例。
图5A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步骤41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更具体而言,图5A示出了响应于第一本地收发器内部的传输请求来操作该对本地收发器的方法500。该传输请求可以涉及发送信息,例如内部控制信息、用户数据或由本地或远程混合介质控制器所请求的信息。在步骤505中,混合介质控制器确定第一本地收发器是否具有要向第一远程收发器发送的信息。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该方法前进到步骤515,在步骤515中检查信息的传输要求,并且基于用于可用信道的可用性能指示符来选择最合适的通信链路。
性能指示符可以是由信道条件驱动和/或基于信道条件的数据。本地收发器以及连接到混合介质控制器的第二本地收发器的本地控制器(例如第一本地控制器3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345)可以提供到常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两者的接入。这些信道中的每个信道可以具有不同的链路性能指示符,例如不同的鲁棒性、数据速率、可靠性(如误比特率)和/或延时。
如果通过第一通信链路之上的信道的通信将要完成,则方法前进到步骤520,并且使用第一本地收发器来发送信息。如果使用第二通信链路,则方法前进到步骤530,在步骤530中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将信息嵌入分组中并且添加标记以便识别例如信息的来源、信息类型、优先级和要求的保护。然后通过使用第二本地收发器以使用合适的优先级和保护来发送包括该信息的分组,该方法前进到步骤540。
图5B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步骤42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更具体而言,图5B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响应于接收到来自远程终端的信息而操作该对本地收发器的方法550。在步骤555中,该对本地收发器的接收收发器确定是否存在来自远程终端的任何进入信息。如果是这种情况,则该方法前进到步骤565,在步骤565中检查接收到的信息以确定目的地。该检查还可以包括确定信息的类型。如果该信息意图发往本地接收收发器,则该方法前进到步骤570,并且在本地接收收发器中处理该信息。如果该信息并非意图发往本地接收收发器,则该方法前进到步骤580,并且通过混合介质控制器将该信息转发到意图发往的本地收发器。在步骤590中,在意图发往的本地收发器中处理该信息。
图6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步骤41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更具体而言,图6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响应于传输请求而操作该对收发器的方法600。在步骤610中,该对本地收发器监视可用信道的性能指示符以及该对本地收发器中至少一个正在处理的业务量。可用信道包括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两者。
如上所述,该性能指示符可以是由信道条件驱动和/或基于信道条件的数据。本地收发器以及连接到混合介质控制器的第二本地收发器的本地控制器(例如第一本地控制器3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345)可以提供到常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两者的接入。这些信道中的每个信道可以具有不同的链路性能指示符,例如不同的鲁棒性、数据速率、可靠性(例如误比特率)和/或延时。
混合介质控制器监视本地收发器的内部状态以及使用混合介质控制器的内部性能测量。对于不活动信道,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保持具有收发器性能特征以及历史信道特征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可用于确定是否响应于给定传输请求而激活收发器。LMTU还可以周期性地探查信道以确定信道可用性和信道特征。
在步骤620中,该对本地收发器检查对于到远程终端的通信的传输请求。如果这种传输请求被做出,则混合介质控制器通过基于用于传输请求的性能门限集合来选择信道而前进到步骤630。
该性能门限集合是基于性能指示符的。性能指示符可用于确定是否不满足对应的性能门限集合中的任何门限,以及是否(预期的)性能高于/低于门限。可以使用例如延时、可靠性、快速差错恢复以及性能指示符的任何组合。例如,如果性能低于性能门限(例如高业务量需求),则可以由混合介质控制器选择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两者的信道。在另一个示例中,如果性能高于性能门限(例如低业务量需求),则可以选择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其中之一的信道。
传输请求可以是外部传输请求,例如由到达的用户数据提示的,或者是内部传输请求,例如,由对于向远程终端传送(控制)信息的内部请求或者由对于在应答超时之后或者在远程终端的请求之后重传信息的内部请求提示的。由传输请求提示后,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决定通过分配更多的资源(如果可用)来增强当前活动信道,或者激活链路。
在步骤640,混合介质控制器基于至少一个性能指示符,评估是否提高信道性能、增加信道容量和/或在适当时激活信道,在此之后返回到步骤610。这可以涉及各种新传输请求和重复。
在评估是否增加信道容量和/或在适当时激活信道时可能存在预期组件。例如,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知道正被使用的应用(例如用户在观看高清频道),并且随后可以将正被使用的应用作为因素纳入正被使用的性能门限集合和成本确定中。因此,当用户决定执行快速信道改变时,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提供几乎即时的带宽增加(通过建立或扩展第二通信链路,如下所述),因为包括旧的流的缓冲器变成没有用的并且起初在该缓冲器中通常不存在足够的数据以从(压缩)数据创建新的流。如果不存在传输请求,则混合介质控制器从步骤620前进到步骤650,混合介质控制器基于至少一个性能指示符,评估是否维持当前性能,降低信道容量和/或在适当时去激活信道,在此之后返回到步骤610。例如,如果不存在传输请求,则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决定去激活活动信道。
图7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步骤41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更具体而言,图7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响应于信道性能的改变来操作该对本地收发器的方法700。在步骤710中,该对本地收发器监视可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性能指示符以及该对本地收发器正处理的业务量。上文已参考图5A和图6描述了性能指示符。因此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这里不提供对于性能指示符的描述。
在步骤720,该对本地收发器检查一个或多个性能指示符(例如信道质量、吞吐量和/或由于错误突发、衰减、干扰和/或脉冲噪声而导致的延时)的(突发性)改变。混合介质控制器至少可以观察是否存在大量传输错误或者是否完全没有任何信号。如果活动信道出故障,则混合介质控制器在未出故障的信道上向远程终端传送控制信息(例如低层控制信息)。
如果发生这种改变,则混合介质控制器通过经由可用信道请求状态信息而前进到步骤730,以确定受影响的信道的收发器的状态。例如,如果第一通信链路出故障,则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使用第二通信链路来确定第一本地收发器和第一远程收发器以及受影响信道的状态。
该方法然后通过使用可用信道来辅助修复受影响信道或者减轻受影响信道的性能改变的影响和/或在适当时(去)激活信道而前进到步骤740。该方法然后前进到步骤710,以监视性能信息和该对本地收发器正处理的业务量。
如果在信道中没有观察到改变,则该方法从步骤720前进到步骤750,在步骤750中混合介质控制器评估是否维持用于当前的(和预期的)业务量的当前性能,调整该性能和/或在适当时激活或去激活信道,在此之后该方法返回到步骤710。
图8示出了根据图4的实施方式激活和去激活该对本地收发器中的收发器的方法800。
在步骤810,混合介质控制器选择第一收发器以使用第一物理层通信协议来(重新)建立与远程终端的第一通信链路。向远程终端传送低层控制信息,以建立第一通信链路并且初始化通信会话。
为了建立第一通信链路,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基于例如应用和数据流特征来评估哪个可用链路最好地支持当前(以及(不久的)将来)的请求。在一个示例中,安全监视系统向混合介质控制器发送“心跳”或者智能电表向混合介质控制器发送“状态信息”请求。该混合介质控制器将确定哪个链路以及相关联的本地收发器能够处理这种光、突发业务量,并且在使用了所确定的本地收发器之后,使所确定的本地收发器进入备用/休眠模式。
但是如果发起了现场软件更新,或者LMTU发送或接收大量数据,则将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可以使用第二通信链路。此外,通过另一个链路(例如第二通信链路)可以更快速地解决链路的突发性问题,其中该另一个链路并不直接是“大量数据”的触发器。例如,在VDSL2中,脉冲噪声保护可能使得本地收发器由于它们的内部交织器的总长度而具有严重的延迟。对于要求低延时的一些数据,该延迟可以触发另一个通信链路的使用。如果唯一的应用是在夜晚期间的某个时刻“下载长的高清视频”,没有任何延时和吞吐量约束,则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选择“最便宜的链路”或者“最绿色的链路”,或者使用性能指示符的加权组合(例如延时和吞吐量约束)来决定激活哪个(些)链路。
在图8中所示的方法中,最初选择第一通信链路。但是图8不应限于此,并且应该理解混合介质控制器最初可以选择两个通信链路。或者最初可以选择第二通信链路。
在选择第二通信链路的情况下,第二通信链路将是图8中所示的第一通信链路。基于下文的描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如果第二通信链路被选择时如何实现该方法,因为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的功能将会交换。
在第一通信链路上建立了通信会话之后,则在本地收发器与远程终端之间传递信息。
在步骤815中,混合介质控制器评估第二通信链路是否可用于以比单独地使用第一通信链路时更低的成本来辅助(重新)建立第一通信链路。混合介质控制器使用例如性能门限集合以及基于性能指示符的各种成本函数来执行调度操作。
本地收发器以及连接到混合介质控制器的第二本地收发器的本地控制器(例如第一本地控制器335和第二本地控制器345)可以提供到常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两者的接入。已参考图5A和图6描述了性能指示符,因此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将不对性能指示符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基于至少一个成本函数,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决定是否使用第二通信链路来辅助(重新)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如果可以更低的成本使用第二通信链路,则该方法前进到步骤830,在步骤830使用第二通信链路来在第一本地收发器和第一远程收发器之间交换信息(例如低层控制信息),以辅助(重新)建立第一通信链路。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将信息嵌入分组中并且添加标记,以便识别例如信息的来源、信息类型、优先级和要求的保护,并且向第二本地收发器转发该信息,以便在第二通信链路上向远程终端转发。例如,可以在第二通信链路上发送用于第一通信链路的低层控制信息,并且混合介质控制器使用该用于第一通信链路的低层控制信息来辅助更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通信会话的通信参数,并且选择性地调度第一和第二本地收发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如果使用第二通信链路的成本更高,则在步骤820第一本地收发器和第一远程收发器继续(重新)建立第一通信链路,而没有来自第二本地收发器和第二远程收发器的辅助。在使用第一收发器来(重新)建立第一通信链路并且在第一通信链路上进行通信之后,在步骤845,混合介质控制器确定第一通信链路是否用于维持性能。下文更详细地描述步骤845。
在步骤830和845之后,在步骤835,混合介质控制器基于性能指示符,确定第二通信链路是否可用于辅助操作第一通信链路,并且确定性能指示符是否超过了性能门限。混合介质控制器基于可以周期性地更新的各种性能指示符来监视第一通信链路上的通信性能。
如果使用第一和第二本地收发器在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上进行通信的成本更低(例如当前通信容量高于性能门限),则在步骤840,混合介质控制器在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两者上调度信息传输。
例如,如果正被传递的数据量低(例如通信容量低于性能门限),则在步骤840,混合介质控制器选择第二本地收发器以使用与远程终端的第二通信链路。第二通信链路辅助操作第一通信链路。第二通信链路使用第二物理层协议,第二物理层协议可以与第一物理层协议不同,或者第二物理层协议可以与第一物理层协议相同但是操作在不同频率上。
应该理解数据量仅仅是可用于确定(预期的)性能是否高于性能门限的一个性能指示符。可以使用例如延时、可靠性、快速差错恢复和性能指示符的任何组合。
如图6中的描述所述的,在确定性能是否将高于性能门限时可能存在预期组件。例如混合介质控制器可能知道正被使用的应用(例如用户在观看高清电视频道),并且随后可以将正被使用的应用作为因素纳入正被使用的性能门限集合以及成本确定中。因此,当用户决定执行快速(电视)频道改变时,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提供几乎即时的带宽增加(通过建立或扩展第二通信链路,如下所述),因为包括旧的流的缓冲器变成没有用的并且起初在缓冲器中通常不存在足够的数据以从(压缩)数据创建新的流。
在第一和第二收发器用于进行通信之后,在步骤845,混合介质控制器确定第一通信链路是否正用于维持性能。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使用该性能门限集合以及基于性能指示符的各种成本函数来确定第一通信链路是否正用于维持性能。例如,如果要传递的数据量高(例如当前通信容量低于性能门限),则混合介质控制器继续监视并且控制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
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与如上参考图3中所示的混合介质控制器320和360或者参考图1中所示的混合介质控制器120和160所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基于低层控制信息来控制通信链路。因此,为了简洁起见,将不重复基于低层控制信息来控制通信链路的描述。
如果第一通信链路没有正用于维持性能,则在步骤850,混合介质控制器使第一收发器进入备用/休眠模式。例如,如果数据量低(例如当前容量远高于性能门限),则混合介质控制器可以使第一收发器进入备用/休眠模式。
如果第一通信链路正用于维持性能,则混合介质控制器前进到步骤835。
在混合介质控制器将第一收发器置为备用/休眠模式之后,在步骤855,混合介质控制器基于性能指示符监视是否应该使用第一通信链路来满足性能。如果在步骤855应该使用第一通信链路,则混合介质控制器前进到步骤815。
虽然没有说明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的全部可能状态,但是从图8的以上描述应该理解可能的状态。例如,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两者都可以处于备用/休眠模式。
尽管如此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很显然可以用多种方式来改变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例如,固定接入网络可以作为无线网络的高速骨干网来操作,并且安装在RT处的无线接入点可以用作无线网络中的中继。固定接入网络可以形成星形网络,而无线网络叠加在星形网络之上并且还提供RT之间的额外连接。
此外,可以在OSI栈中的中级层上传递低层控制信息。例如,接口可以向它自己的收发器栈中的更高层提供低层控制信息或数据,并且可以向无线接口中的更高层传递该数据或低层控制信息。然后将相应地在接口(例如接口132和142)中执行本地控制器(例如本地控制器135和145)的功能。
不应将这种变化视为脱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精神和范围,并且由于所有这种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明显的,从而意图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装置(110),包括:
至少两个本地收发器(130、140);以及
控制器(120),所述控制器被连接为控制所述两个本地收发器(130、140),并且被配置为经由所述两个本地收发器(130、140)中的至少一个建立与远程终端(150)的并行的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1、COM-LINK-2),以使得所述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使用第一物理层通信协议并且所述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使用第二物理层通信协议,所述第二物理层通信协议不同于所述第一物理层通信协议,或者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130、140)被配置为在不同频率上操作,其中所述控制器(120)被配置为使得所述两个本地收发器(130、140)在所述第一通信链路(COM-LINK-1)上向所述远程终端(150)仅传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上的通信会话时使用,所述控制信息是功率要求、信号星座信息、帧参数、纠错控制和链路质量测量中的至少一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10),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在初始化所述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上的通信会话时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10),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在更新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链路(COM-LINK-2)上的通信会话的参数时使用。
4.一种操作一对本地收发器(130、140)的方法,包括:
从所述一对本地收发器(130、140)向远程终端(150)发送信息(410),以分别使用第一物理层协议和第二物理层协议来建立并行的第一物理层通信链路和第二物理层通信链路(COM-LINK-1、COM-LINK-2),所述第二物理层通信协议不同于所述第一物理层通信协议,或者所述一对本地收发器(130、140)被配置为在不同频率上操作,所述发送(410)包括:
第一收发器仅发送控制信息,以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物理层通信链路(COM-LINK-2)上的通信会话时使用;以及
通过所述一对本地收发器(130、140)接收来自所述远程终端(150)的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功率要求、信号星座信息、帧参数、纠错控制和链路质量测量中的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410)包括:
在所述第一物理层通信链路(COM-LINK-1)上发送源于所述第二物理层链路(COM-LINK-2)的所述控制信息,以用于在建立所述第二物理层通信链路(COM-LINK-2)时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410)包括:
发送所述控制信息,以用于在更新所述第二物理层通信链路(COM-LINK-2)上的通信会话的参数时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410)包括:
基于将要向所述远程终端(150)发送的信息量,在所述第一物理层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物理层通信链路(COM-LINK-1、COM-LINK-2)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上发送所述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410)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物理层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物理层通信链路(COM-LINK-1、COM-LINK-2)其中之一上的差错率,在所述第一物理层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物理层通信链路(COM-LINK-1、COM-LINK-2)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上发送所述信息。
CN201080053454.5A 2009-11-25 2010-11-17 用于通信网络的双重传输 Active CN1026684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591,653 US8750266B2 (en) 2009-11-25 2009-11-25 Dual transmission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2/591,653 2009-11-25
PCT/US2010/056925 WO2011066146A1 (en) 2009-11-25 2010-11-17 Dual transmission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8460A CN102668460A (zh) 2012-09-12
CN102668460B true CN102668460B (zh) 2016-06-01

Family

ID=43332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3454.5A Active CN102668460B (zh) 2009-11-25 2010-11-17 用于通信网络的双重传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50266B2 (zh)
EP (1) EP2504954A1 (zh)
JP (1) JP5602870B2 (zh)
KR (1) KR101419283B1 (zh)
CN (1) CN102668460B (zh)
WO (1) WO20110661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84779B2 (en) * 2011-07-22 2015-11-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ynamic medium switch in co-located PLC and RF networks
US8787285B2 (en) * 2011-10-28 2014-07-22 Broadcom Corporation Dual association local area network transceiver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8767554B2 (en) 2011-11-21 2014-07-01 Maxlinea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bandwidth utilization in an in-home network
US8787283B2 (en) 2011-11-21 2014-07-22 Maxlinea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reduced bandwidth acquisition latency
US10110307B2 (en) 2012-03-02 2018-10-23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Optical network units (ONUs) for high bandwidth connectivity, and rel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s
US9036629B2 (en) * 2012-04-27 2015-05-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witch module
RS54464B1 (en) * 2012-05-30 2016-06-30 Jovan Hranisavljević BARLEY MOLD CORNIC AUTOLYSIS FOR USE IN MODULATION OF SPORTS METABOLISM DURING SPORTS ACTIVITIES
US8989024B2 (en) * 2012-06-18 2015-03-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ong term evolution network dynamic overload management
EP2888920B1 (en) * 2012-08-22 2018-09-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Handling radio link failure
CN105636236A (zh) * 2014-11-28 2016-06-0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系统的连接方法及通信装置
FR3030992B1 (fr) * 2014-12-23 2016-12-23 Thales Sa Systeme et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utilisant conjointement une liaison terrestre et une liaison satellitaire
US9787400B2 (en) * 2015-04-08 2017-10-10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Fiber-wireless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implified and flexible FTTX deployment and installation
WO2016184526A1 (en) * 2015-05-21 2016-1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ler arran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US10243646B2 (en) 2015-08-17 2019-03-26 The Mitre Corporation Performance-based link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s
JP7140681B2 (ja) * 2016-02-03 2022-09-21 トレリスウェア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異種リンクを用いた通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17183244A1 (ja) * 2016-04-19 2017-10-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10735838B2 (en) 2016-11-14 2020-08-04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Transparent wireless bridges for optical fiber-wireless network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US10791436B2 (en) * 2017-10-11 2020-09-29 Uatc,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vehicle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CN108254694B (zh) * 2017-12-27 2020-12-25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工作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0474A (ja) * 1996-11-20 1998-06-0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通信端末装置
CN1477829A (zh) * 2002-08-21 2004-02-25 ��ʿ������ɽ�����ԽӲ�����޹�˾ 双模无线局域网模块及其射频前端电路
CN1595376A (zh) * 2003-09-13 2005-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接口上传输信息的方法
CN1649301A (zh) * 2005-01-27 2005-08-03 浙江大学 一种控制器局域网总线物理中继器
CN1729652A (zh) * 2002-12-18 2006-02-0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735273A (zh) * 2004-08-13 2006-02-15 美国博通公司 通信系统中执行通信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756383A (zh) * 2004-08-13 2006-04-05 美国博通公司 利用多通道通信接收和传递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JP2007104054A (ja) * 2005-09-30 2007-04-1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通信装置、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データ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01427518A (zh) * 2006-03-30 2009-05-06 英特尔公司 在多个收发器之间进行协调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3234A (en) * 1994-10-28 1997-03-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eceive filter using frequency translation for or in cellular telephony base station
JP3206460B2 (ja) * 1996-11-20 2001-09-10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システム
US6057949A (en) * 1997-08-07 2000-05-02 The Boeing Company Bi-directional infrar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650630B1 (en) * 1999-06-25 2003-1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control in time-division-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01028614A (ja) * 1999-07-14 2001-01-30 Ntt Docomo Inc 情報処理装置用通信補助装置、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US6473467B1 (en) * 2000-03-22 2002-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high efficiency, high performance communications system
GB0019534D0 (en) * 2000-08-10 2000-09-27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020821B2 (en) * 2001-02-22 2006-03-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edundant packet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using minimum hamming distances to construct a final estimate of a original codeword
RU2221335C2 (ru) * 2001-11-01 2004-01-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Алгоритм"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локальной сети
US20050198257A1 (en) * 2003-12-29 2005-09-08 Gupta Ajay G. Power conservation in wireless devices
US8467377B2 (en) * 2005-08-24 2013-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leaving VoIP/VIP transmission in multiple sessions to increase quality of service in mobile devices having multiple interfaces
JP5005223B2 (ja) * 2006-01-19 2012-08-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20070218846A1 (en) * 2006-03-15 2007-09-20 Timothy Neill Radio comprising multiple transceivers
US7804800B2 (en) * 2006-03-31 2010-09-28 Intel Corporation Efficient training schemes for MIMO based wireless networks
US8090401B2 (en) * 2006-05-19 2012-01-03 Agere Systems Inc. Virtual gateway node for dual-mode wireless phones
US20070274271A1 (en) * 2006-05-25 2007-11-29 Motorol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dual transceivers for network pairing with another device
US7835389B2 (en) * 2006-09-20 2010-11-1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extended range Ethernet line code using 4B/3B mapping
US8223688B2 (en) 2007-03-07 2012-07-17 Wi-Lan, Inc. Channel aggregation
US8130699B2 (en) * 2007-03-07 2012-03-06 Wi-Lan, Inc. Multi-band channel aggregation
US7894830B2 (en) * 2007-04-28 2011-02-22 Broadcom Corporation Motion adaptiv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use therewith
US8019280B2 (en) * 2007-07-10 2011-09-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in a dual-signal device
US20090047016A1 (en) 2007-08-13 2009-02-19 Tellabs Vienna, Inc. Multi-access network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service-providing method, and revenue-receiving method
US7856047B2 (en) * 2007-09-21 2010-12-2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current frequency hopping of radio communications
US9185601B2 (en) * 2007-12-18 2015-11-10 At&T Mobility Ii Llc Optimal utilization of multiple transceivers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US8050289B1 (en) * 2008-02-01 2011-11-01 Zenverge, Inc. Media transmission using aggregated bandwidth of disparat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8045858B2 (en) * 2008-07-24 2011-10-25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full avionics data services over a single fibe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0474A (ja) * 1996-11-20 1998-06-0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通信端末装置
CN1477829A (zh) * 2002-08-21 2004-02-25 ��ʿ������ɽ�����ԽӲ�����޹�˾ 双模无线局域网模块及其射频前端电路
CN1729652A (zh) * 2002-12-18 2006-02-0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595376A (zh) * 2003-09-13 2005-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接口上传输信息的方法
CN1735273A (zh) * 2004-08-13 2006-02-15 美国博通公司 通信系统中执行通信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756383A (zh) * 2004-08-13 2006-04-05 美国博通公司 利用多通道通信接收和传递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649301A (zh) * 2005-01-27 2005-08-03 浙江大学 一种控制器局域网总线物理中继器
JP2007104054A (ja) * 2005-09-30 2007-04-1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通信装置、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データ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01427518A (zh) * 2006-03-30 2009-05-06 英特尔公司 在多个收发器之间进行协调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8460A (zh) 2012-09-12
US8750266B2 (en) 2014-06-10
EP2504954A1 (en) 2012-10-03
US20110122854A1 (en) 2011-05-26
WO2011066146A1 (en) 2011-06-03
KR20120091382A (ko) 2012-08-17
JP5602870B2 (ja) 2014-10-08
KR101419283B1 (ko) 2014-07-17
JP2013512618A (ja) 201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8460B (zh) 用于通信网络的双重传输
US1188201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of a communication link
US9258411B2 (en) Forensic diagnostic capability including G.inp
US7177325B2 (en)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cket switched data networks
US7085238B2 (en) Smartjack for fault-testing network segments on Ethernet and other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 architectures
US821348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US20130235730A1 (en) Path selection for routing traffic in a network
WO1999013609A2 (en) 10/100 mbps automatic protocol selection mechanism for lan network
CN1398472A (zh) 在多种物理层中建立家庭网络的方法
CN101617510A (zh) 网桥及操作该网桥的方法
EP2661009B1 (en) Dynamic update of transmission settings and robust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6546046B1 (en) DSL pre-synchronization auto baud
Uryvsky et al. Efficiency analysis of signal-code sequences selection algorithms on IEEE 802.11 equipment
WO2003094452A2 (en) Partition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EP288212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ynamically configuring either FEC or ARQ as impulse noise protection on a communication line
JP2009130624A (ja) 無線装置およびそれにおける通信方法
Chen et al. A novel rate adaptation algorithm in IEEE 802.11 wireless LANs
Ke et al. Optimizing relay control in Wireless 1394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