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7234B - 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及防治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及防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7234B
CN102657234B CN2012101490403A CN201210149040A CN102657234B CN 102657234 B CN102657234 B CN 102657234B CN 2012101490403 A CN2012101490403 A CN 2012101490403A CN 201210149040 A CN201210149040 A CN 201210149040A CN 102657234 B CN102657234 B CN 1026572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ament
rice
pymetrozine
bacillus subtilis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90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7234A (zh
Inventor
徐德进
顾中言
徐广春
许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2101490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572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57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7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7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72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及防治方法,属于农药高效应用技术领域。该配方由防治病害药剂“纹曲宁”与杀虫药剂多杀霉素、吡蚜酮或多杀霉素和吡蚜酮的组合物混合而成。本发明中,杀虫药剂与防治病害药剂之间互不影响药效,且多杀霉素和吡蚜酮复配后具有增效作用,可兼治虫害和病害,可提高农药利用率和使用者的劳动效率;使用者可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农药配方,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

Description

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及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及防治方法,尤其针对田间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及稻飞虱混合发作,属于农药高效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稻米的生产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水稻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直接影响水稻高产、稳产,降低稻米品质,减少稻农的经济收益。现阶段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仍主要依赖农药,但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往往会导致农药残留超标、植物药害及环境污染。特别是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及稻飞虱混合发生,生产上普遍是将针对不同防治对象的商品化药剂品种,根据田间推荐剂量进行简单粗放的累加式桶混,以期能够为水稻提供全面的保护。由于所选择的一些药剂品种本身就是复配制剂,使得一次施药少则包括3~4种,多则包括7~8种有效成分。这种桶混施药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忽视了不同制剂间的相容性,导致药剂的理化性能,如乳化性、分散性、湿润性,发生变化而产生药害或增加了对人畜及其它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二是不同药剂组分间的互作效应不清楚,不确定是增效作用、拮抗作用或相加作用;三是导致农药超量使用,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还使得更多的农药流入到环境中,造成更大的危害。
据申请人所知,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No.0808菌株菌含量大于等于2×1010cfu/ml、芽孢含量大于等于菌量90%的发酵液和井冈霉素复配而成的药剂(商品名“纹曲宁”,见授权公告号为CN1188040C的中国发明专利),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平均为61.5%-81.7%,对稻曲病防治效果平均为72.1%-83.6%,是生产绿色无公害稻米的理想生物杀菌剂;多杀霉素又名多杀菌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无公害高效生物杀虫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安全,对天敌影响较小;吡蚜酮是新型吡啶杂环类物质,可用于防治大部分同翅目害虫,在吡虫啉抗性突增及氟虫腈禁用后,吡蚜酮成为防治飞虱类害虫的主要药剂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及防治方法,杀虫药剂与防治病害药剂之间互不影响药效,可兼治虫害和病害,可提高农药利用率和使用者的劳动效率;使用者可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农药配方,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
本发明技术构思如下:经系统性试验研究,申请人从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多种药剂中筛选出复配药剂“纹曲宁”,从防治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如二化螟、三化螟)的多种药剂中筛选出多杀霉素,从防治稻飞虱的多种药剂中筛选出吡蚜酮,“纹曲宁”与多杀霉素、吡蚜酮及它们的组合物之间互不影响药效,可以同时使用;此外,多杀霉素和吡蚜酮复配后具有增效作用,可提升杀虫效果。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申请人进一步从多种剂型中筛选出各药剂剂型的组合,保证桶混后制剂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其特征是,由第一、第二、第三药剂混合而成,所述第一药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井冈霉素复配而成,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No.0808菌株的发酵液;所述第一药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菌量为至少1×1010cfu/ml、且芽孢含量为菌量的至少0.9倍;所述第一药剂中井冈霉素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5%;所述第二药剂的活性成分是多杀霉素,所述第三药剂的活性成分是吡蚜酮。
优选的,所述多杀霉素、吡蚜酮、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50)∶(1-50)∶(2.5-25)。
优选的,所述多杀霉素和吡蚜酮的重量比为50∶1~1∶50(优选10∶1~1∶10,更优选1∶1~1∶5)。
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其特征是,由第一、第二药剂混合而成,或者由第一、第三药剂混合而成;所述第一药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井冈霉素复配而成,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No.0808菌株的发酵液;所述第一药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菌量为至少1×1010cfu/ml、且芽孢含量为菌量的至少0.9倍;所述第一药剂中井冈霉素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5%;所述第二药剂的活性成分是多杀霉素,所述第三药剂的活性成分是吡蚜酮。
优选的,所述多杀霉素与井冈霉素、或者吡蚜酮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50)∶(2.5-25)。
优选的,所述第一药剂剂型为水剂;所述第二药剂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第三药剂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更优选的,所述第一药剂由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与质量浓度5%井冈霉素溶液按体积比1∶1复配而成;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芽孢含量为至少1×1010/ml。
上述配方中,杀虫药剂与防治病害药剂之间互不影响药效,可兼治虫害和病害,从而提高农药利用率和使用者的劳动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采用田间桶混农药配方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田间病虫害情况选择田间桶混农药配方:
当田间病虫害情况以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以及稻曲病为主时,所述田间桶混农药配方由第一、第二药剂混合而成;所述第一药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井冈霉素复配而成;所述第二药剂的活性成分是多杀霉素;
当田间病虫害情况以稻飞虱、水稻纹枯病以及稻曲病为主时,所述田间桶混农药配方由第一、第三药剂混合而成;所述第一药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井冈霉素复配而成;所述第三药剂的活性成分是吡蚜酮;
当田间病虫害情况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以及稻曲病为主时,所述田间桶混农药配方由第一、第二、第三药剂混合而成;所述第一药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井冈霉素复配而成;所述第二药剂的活性成分是多杀霉素,所述第三药剂的活性成分是吡蚜酮;
其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No.0808菌株的发酵液;所述第一药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菌量为至少1×1010cfu/ml、且芽孢含量为菌量的至少0.9倍;所述第一药剂中井冈霉素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5%;
第二步、按第一步选定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混合药剂。
采用上述方法后,使用者可以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农药配方,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用药剂如下:
(1)第一药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井冈霉素复配而成的药剂,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No.0808菌株的发酵液;该药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菌量为至少1×1010cfu/ml、且芽孢含量为菌量的至少0.9倍;该药剂中井冈霉素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5%。
第一药剂优选由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与质量浓度5%井冈霉素溶液按体积比1∶1复配而成;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芽孢含量优选至少1×1010/ml。
简便起见,以下将第一药剂称为“纹曲宁”。
“纹曲宁”的剂型为水剂(AS)。
(2)第二药剂:活性成分是多杀霉素的药剂。该药剂剂型为水分散粒剂(WDG)或悬浮剂(SC)。
(3)第三药剂:活性成分是吡蚜酮的药剂。该药剂剂型为可湿性粉剂(WP)或水分散粒剂(WDG)。
本实施方式举出以下实施例,以支持发明内容所述的各技术方案。
实施例1多杀霉素和吡蚜酮不同配比对褐飞虱、灰飞虱、二化螟的增效作用
利用室内饲养的褐飞虱、灰飞虱和二化螟1龄若虫或幼虫,分别采用稻秆浸渍法和稻芽浸渍法测定吡蚜酮、多杀霉素及其不同混配比例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均采用原药制备供试药液)。根据孙云沛共毒系数法,共毒系数大大超过100为增效作用;接近100为相加作用;明显低于100(80以下),为拮抗作用。
试验结果见表1至表3,从中可以看出,多杀霉素和吡蚜酮按重量比50∶1~1∶50比例复配,对水稻褐飞虱、灰飞虱和二化螟均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多杀霉素和吡蚜酮的重量比优选10∶1~1∶10,更优选1∶1~1∶5。
表1 多杀霉素和吡蚜酮不同配比(重量比)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
Figure BDA00001635124500061
表2 多杀霉素和吡蚜酮不同配比(重量比)对灰飞虱的增效作用
Figure BDA00001635124500062
表3 多杀霉素和吡蚜酮不同配比(重量比)对二化螟的增效作用
Figure BDA00001635124500072
实施例2“纹曲宁”对多杀霉素、吡蚜酮及它们的组合物杀虫活性的影响
在室内评价添加“纹曲宁”对多杀霉素、吡蚜酮及它们的组合物杀虫活性的影响。本实施例选用的“纹曲宁”中枯草芽孢杆菌菌量为1×1010cfu/ml、芽孢含量为1×1010/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由于“纹曲宁”在施用时需以水稀释100至200倍,因此以上述“纹曲宁”100倍、200倍稀释液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多杀霉素、吡蚜酮或它们的组合物药液(采用多杀霉素、吡蚜酮的原药配制),测定对褐飞虱、灰飞虱和二化螟的毒力,并与清水配制的药液进行比较。结果见表4至表6,从中可以看出,“纹曲宁”对多杀霉素、吡蚜酮及它们的组合物的杀虫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表4“纹曲宁”100倍、200倍稀释液对多杀霉素、吡蚜酮及它们的组合物杀虫活性的影响——褐飞虱
Figure BDA00001635124500073
Figure BDA00001635124500081
表5“纹曲宁”100倍、200倍稀释液对多杀霉素、吡蚜酮及它们的组合物杀虫活性的影响——灰飞虱
Figure BDA00001635124500082
表6“纹曲宁”100倍、200倍稀释液对多杀霉素、吡蚜酮及它们的组合物杀虫活性的影响——二化螟
Figure BDA00001635124500092
实施例3多杀霉素、吡蚜酮及它们的组合物对“纹曲宁”抑菌活性的影响
在室内评价添加多杀霉素、吡蚜酮及它们的组合物对“纹曲宁”抑制水稻纹枯病菌和稻曲病菌活性的影响。本实施例选用总浓度为500mg/L、1000mg/L的多杀霉素、吡蚜酮或它们的组合物药液(采用原药配制);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菌量为1×1010cfu/ml、芽孢含量为1×1010/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1%的“纹曲宁”。将多杀霉素、吡蚜酮或它们的组合物药液分别与“纹曲宁”混合后再以水稀释100倍、200倍,然后检测其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见表7。从中可以看出,多杀霉素、吡蚜酮及它们的组合物对“纹曲宁”的抑菌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
表7 多杀霉素、吡蚜酮及它们的组合物对“纹曲宁”抑菌活性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635124500101
实施例4 吡蚜酮、“纹曲宁”不同桶混比例对田间稻飞虱(含褐飞虱和灰飞虱)、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田间病虫害情况以稻飞虱(含褐飞虱和灰飞虱)、水稻纹枯病以及稻曲病为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较轻,达不到防治指标,可不用药防治。因此,采用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由第一药剂和第三药剂混合而成,用以防治稻飞虱、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第一药剂为“纹曲宁”,第三药剂的活性成分是吡蚜酮。
具体配方如下:
(1)“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1×1010cfu/ml,芽孢含量9×109/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375ml/亩,重量比25%吡蚜酮WP 6g/亩,即吡蚜酮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2.5。
(2)“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1×1010cfu/ml,芽孢含量1×1010/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5%)AS 750ml/亩,重量比25%吡蚜酮WP 6g/亩,即吡蚜酮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25。
(3)“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2×1010cfu/ml,芽孢含量2×1010/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100ml/亩,重量比50%吡蚜酮WDG 40g/亩,即吡蚜酮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50∶2.5。
(4)“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5×1010cfu/ml,芽孢含量5×1010/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250ml/亩,重量比25%吡蚜酮WP 20g/亩,即吡蚜酮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50∶25。
(5)“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8×1010cfu/ml,芽孢含量8×1010/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3%)AS 375ml/亩,重量比50%吡蚜酮WDG 15g/亩,即吡蚜酮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0∶15。
(6)“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1×1011cfu/ml,芽孢含量1×1011/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375ml/亩,重量比25%吡蚜酮WP 30g/亩,即吡蚜酮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20∶10。
(7)“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1×1012cfu/ml,芽孢含量1×1012/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200ml/亩,重量比50%吡蚜酮WDG 24g/亩,即吡蚜酮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30∶5。
按以上配方混合后分别兑水50kg喷雾。
由表8可知,本桶混农药配方兼治田间稻飞虱、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能提高农药利用率和使用者的劳动效率。
表8吡蚜酮和“纹曲宁”桶混,对稻飞虱和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实施例5 多杀霉素、“纹曲宁”不同桶混比例对田间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田间病虫害情况以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主要为二化螟)、水稻纹枯病以及稻曲病为主,稻飞虱发生较轻,达不到防治指标,可不用药防治。因此,采用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由第一药剂和第二药剂混合而成,用以防治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第一药剂为“纹曲宁”,第二药剂的活性成分是多杀霉素。具体配方如下:
(1)“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1×1010cfu/ml,芽孢含量9×109/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312.5ml/亩,质量浓度2.5%多杀霉素SC 50ml/亩,即多杀霉素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2.5。
(2)“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1×1010cfu/ml,芽孢含量1×1010/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5%)AS 500ml/亩,重量比20%多杀霉素WDG 5g/亩,即多杀霉素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25。
(3)“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2×1010cfu/ml,芽孢含量2×1010/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30ml/亩,重量比20%多杀霉素WDG 30g/亩,即多杀霉素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50∶2.5。
(4)“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5×1010cfu/ml,芽孢含量5×1010/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150ml/亩,质量浓度2.5%多杀霉素SC 120ml/亩,即多杀霉素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50∶25。
(5)“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8×1010cfu/ml,芽孢含量8×1010/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2%)AS 225ml/亩,重量比20%多杀霉素WDG 15g/亩,即多杀霉素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0∶15。
(6)“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1×1011cfu/ml,芽孢含量1×1011/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200ml/亩,质量浓度2.5%多杀霉素SC 160ml/亩,即多杀霉素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20∶10。
(7)“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1×1012cfu/ml,芽孢含量1×1012/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70ml/亩,重量比20%多杀霉素WDG 21g/亩,即多杀霉素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30∶5。
按以上配方混合后分别兑水50kg喷雾。
由表9可知,本桶混农药配方兼治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能提高农药利用率和使用者的劳动效率。
表9多杀霉素和“纹曲宁”桶混,对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及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Figure BDA00001635124500141
实施例6多杀霉素、吡蚜酮、“纹曲宁”不同桶混比例对田间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飞虱(含褐飞虱和灰飞虱)、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田间病虫害情况以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主要为二化螟)、稻飞虱(含褐飞虱和灰飞虱)、水稻纹枯病以及稻曲病为主,均达到防治指标,需要用药防治。因此,采用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由第一、第二、第三药剂混合而成,用以防治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飞虱、水稻纹枯病以及稻曲病,第一药剂为“纹曲宁”,第二、第三药剂的活性成分分别为多杀霉素和吡蚜酮。
具体配方如下:
(1)“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1×1010cfu/ml,芽孢含量9×109/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312.5ml/亩,质量浓度2.5%多杀霉素SC 50ml/亩,重量比25%吡蚜酮WP 5g/亩,即多杀霉素、吡蚜酮、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1∶2.5。
(2)“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1×1010cfu/ml,芽孢含量1×1010/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5%)AS 600ml/亩,重量比20%多杀霉素WDG 6g/亩,重量比50%吡蚜酮WDG 2.4g/亩,即多杀霉素、吡蚜酮、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1∶25。
(3)“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2×1010cfu/ml,芽孢含量2×1010/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30ml/亩,重量比20%多杀霉素WDG 30g/亩,重量比25%吡蚜酮WP 24g/亩,即多杀霉素、吡蚜酮、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50∶50∶2.5。
(4)“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5×1010cfu/ml,芽孢含量5×1010/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150ml/亩,质量浓度2.5%多杀霉素SC 120ml/亩,重量比50%吡蚜酮WDG 6g/亩,即多杀霉素、吡蚜酮、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50∶50∶25。
(5)“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8×1010cfu/ml,芽孢含量8×1010/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125ml/亩,重量比20%多杀霉素WDG 2.5g/亩,重量比50%吡蚜酮WDG 50g/亩,即多杀霉素、吡蚜酮、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50∶2.5。
(6)“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1×1011cfu/ml,芽孢含量1×1011/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4%)AS 312.5ml/亩,重量比20%多杀霉素WDG 2.5g/亩,重量比50%吡蚜酮WDG 50g/亩,即多杀霉素、吡蚜酮、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50∶25。
(7)“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1×1012cfu/ml,芽孢含量1×1012/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30ml/亩,重量比20%多杀霉素WDG 30g/亩,重量比25%吡蚜酮WP 0.48g/亩,即多杀霉素、吡蚜酮、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50∶1∶2.5。
(8)“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1×1013cfu/ml,芽孢含量1×1013/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1%)AS 300ml/亩,质量浓度2.5%多杀霉素SC 240ml/亩,重量比25%吡蚜酮WP 0.48g/亩,即多杀霉素、吡蚜酮、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50∶1∶25。
(9)“纹曲宁”(枯草芽孢杆菌菌量1×1014cfu/ml,芽孢含量1×1014/ml,井冈霉素质量浓度2%)AS 225ml/亩,质量浓度2.5%多杀霉素SC 120ml/亩,重量比25%吡蚜酮WP 24g/亩,即多杀霉素、吡蚜酮、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0∶20∶15。
按以上配方混合后兑水50kg喷雾。
由表10可知,本桶混农药配方兼治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飞虱、以及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能提高农药利用率和使用者的劳动效率。
表10多杀霉素、吡蚜酮和“纹曲宁”桶混,对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及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Figure BDA00001635124500161
表11多杀霉素、吡蚜酮和“纹曲宁”桶混,对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Figure BDA00001635124500162
Figure BDA00001635124500171
实施例7“纹曲宁”与多杀霉素、吡蚜酮或它们的组合物混合后制剂稳定性
将三种药剂按不同剂型组合分别混合,然后观察其稳定性,结果如表12所示,从中可看出“纹曲宁”与多杀霉素、吡蚜酮或它们的组合物按本实施例选定剂型混合后稳定性良好。
表12“纹曲宁”与多杀霉素、吡蚜酮或它们的组合物混合后制剂稳定性
Figure BDA00001635124500181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采用田间桶混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田间病虫害情况选择田间桶混农药: 
当田间病虫害情况以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以及稻曲病为主时,所述田间桶混农药由第一、第二药剂混合而成;所述第一药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井冈霉素复配而成;所述第二药剂的活性成分是多杀霉素;所述多杀霉素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50:2.5-25; 
当田间病虫害情况以稻飞虱、水稻纹枯病以及稻曲病为主时,所述田间桶混农药由第一、第三药剂混合而成;所述第一药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井冈霉素复配而成;所述第三药剂的活性成分是吡蚜酮;所述吡蚜酮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50:2.5-25; 
当田间病虫害情况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以及稻曲病为主时,所述田间桶混农药由第一、第二、第三药剂混合而成;所述第一药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井冈霉素复配而成;所述第二药剂的活性成分是多杀霉素,所述第三药剂的活性成分是吡蚜酮;所述多杀霉素、吡蚜酮、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50:1-50:2.5-25; 
其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No.0808菌株的发酵液;所述第一药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菌量为至少1×1010cfu/mL、且芽孢含量为菌量的至少0.9倍;所述第一药剂中井冈霉素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5%;所述第一药剂剂型为水剂;所述第二药剂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第三药剂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第二步、按第一步选定的田间桶混农药混合药剂。 
CN2012101490403A 2012-05-14 2012-05-14 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及防治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7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90403A CN102657234B (zh) 2012-05-14 2012-05-14 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及防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90403A CN102657234B (zh) 2012-05-14 2012-05-14 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及防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7234A CN102657234A (zh) 2012-09-12
CN102657234B true CN102657234B (zh) 2013-10-16

Family

ID=46766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904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7234B (zh) 2012-05-14 2012-05-14 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及防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72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9132A (zh) * 2018-07-31 2018-11-23 桂东县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 一种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CN110432272A (zh) * 2019-08-29 2019-11-12 山东碧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树木病虫害防治用微生物农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8040C (zh) * 2002-09-30 2005-02-09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微生物复配农药
PL2427062T3 (pl) * 2009-05-06 2019-07-31 Bayer Cropscience Lp Sposób zwiększania plonu roślin uprawnych pod zasadniczo nieistniejącą presją patogenu
CN101708000B (zh) * 2009-12-23 2013-01-09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7234A (zh) 2012-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3516B (zh) 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5875613B (zh) 一种杀虫防病的悬浮种衣剂
CN102626110B (zh) 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
CN103918696A (zh) 一种含四氯虫酰胺与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3918685A (zh) 一种含四氯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6614677A (zh) 一种含乙唑螨腈的杀虫农药组合物
CN103636634A (zh) 一种含唑螨酯的超低容量液剂
CN102657234B (zh) 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桶混农药配方及防治方法
CN102415400A (zh) 一种含呋虫胺和阿维菌素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259338A (zh) 一种含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的农药组合物
CN101380004B (zh) 含多杀霉素和虱螨脲的增效杀虫组合物
CN105794859B (zh) 一种含块状耳霉与生物源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2907454A (zh) 防治水稻害虫的组合杀虫剂
CN101524080A (zh) 茚虫威与吡蚜酮杀虫组合物
CN104542616A (zh) 含有吡蚜酮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CN105475339B (zh) 一种含炔螨特与乙氰菊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746523B (zh)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CN102669152A (zh) 一种含七氟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7372547A (zh) 一种含有丁烯氟虫腈的杀虫组合物
CN106376598A (zh) 含有短稳杆菌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CN104542651A (zh) 含有吡蚜酮和杀螟丹的杀虫组合物
CN105707096B (zh) 农用杀虫组合物
CN102696659A (zh) 一种含七氟菊酯与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2599178B (zh) 异丙威和依维菌素复配农药
CN105248421B (zh) 一种含螺甲螨酯与双酰肼类的农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