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7784A - 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7784A
CN102647784A CN2012101191789A CN201210119178A CN102647784A CN 102647784 A CN102647784 A CN 102647784A CN 2012101191789 A CN2012101191789 A CN 2012101191789A CN 201210119178 A CN201210119178 A CN 201210119178A CN 102647784 A CN102647784 A CN 102647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 data
path position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thresholding
seg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91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7784B (zh
Inventor
方晓波
王新雨
刘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oxin Shitong Technology Co ltd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191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477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47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7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7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7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及装置,其中,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包括:在上行同步控制的一个外环同步控制周期内,获取对应的内环同步控制周期计算出的首、尾径位置数据;统计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循环导频CP上的归一化分布,其中,所述每段CP为所述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CP从长度上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划分为多段后的每一段;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所述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通过本发明,提高了上行同步控制的精准度和效率。

Description

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LTE TDD无线通信系统中,UE(用户终端)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与基站建立上行初始同步后,需要利用同步控制模块对上行用户信道进行定时控制,完成用户上行信号发射时间的调整。
这是因为,小区中不同UE到达eNodeB距离不尽相同,因此上行信号到达eNodeB的传输时延不同,为了避免ISI(符号间干扰)及ICI(子载波间干扰),保持上行的正交性,UE在随机接入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时提前量(TA)的调整,以保证所有UE到达eNodeB的时间一致。
然而,在随机接入之后UE的移动又会破坏UE到eNodeB的距离,使上行信号往返时间发生变化,不同UE的上行信号将不再同时到达eNodeB,导致产生ISI和/或ICI,从而影响通信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LTE采用上行同步控制技术定时调整UE的定时提前量(TA),以定时弥补UE带来的定时误差,保证通信质量。
目前,上行同步控制主要采用内、外环同步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内环同步控制完成当前内环计数周期内主/首/尾径位置的平滑,并且在满足条件时输出TA值;外环同步控制完成下一调整周期内用户目标主径位置的周期更新,该值在内环同步控制过程中计算TA时作为目标主径位置使用。
一种内环同步控制的基本过程如下:步骤A,计算SRS(探听参考信号)(or DMRS(或解调参考信号))的CIR(信道冲激响应);步骤B,通过Theta(内环同步控制用于判断首、尾、主径的门限)找出信道首径、尾径的位置;步骤C,多次平滑首、主和尾径位置,使其更加精准;步骤D,将估计出的主径与目标主径比较,在保证首、尾径落在CP(循环导频)内的原则下进行TA调整,调整的时间间隔即调整周期。而外环同步控制主要通过首、尾和主径统计判断目标主径是否需要调整,判断方法不一,但随机性较大,一般通过参考CP起始端和末端的首、尾径情况进行调整,目的都是为内环提供一个准确的目标主径位置。
可见,目标主径位置的选取直接影响着系统接收性能,尤其是在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1x不进行信道估计(如采用联合非相干检测算法)的情况下,对定时的偏移非常敏感,而现有外环同步控制的目标主径调整随机性较大,给出的目标主径位置不够准确,从而使得TA估计不够准确,造成上行同步控制效率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外环同步控制给出的目标主径位置不够准确,从而使得TA估计不够准确,造成上行同步控制效率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包括:在上行同步控制的一个外环同步控制周期内,获取对应的内环同步控制周期计算出的首、尾径位置数据;统计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循环导频CP上的归一化分布,其中,所述每段CP为所述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CP从长度上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划分为多段后的每一段;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所述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
优选地,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所述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调整目标主径的位置,并将调整后的所述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使所述内环同步控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定时提前量TA调整;和/或,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中的使用门限进行调整。
优选地,统计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统计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统计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统计从所述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是否存在所述首径位置数据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以及,当存在时,所述首径位置数据首次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的分段次序;统计所述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CP的最后一个分段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门限。
优选地,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所述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上调所述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CP的最后一个分段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则上调所述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CP的最后一个分段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则将目标主径向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方向调整一个设定步长Target_unit,并将调整后的所述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使所述内环同步控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TA调整,其中,所述Target_unit小于所述分段间隔;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从所述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不存在所述首径位置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则下调所述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从所述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存在所述首径位置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则将所述目标主径向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方向调整(X-1)×Target_unit个符号,并将调整后的所述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使所述内环同步控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TA调整,其中,X表示所述首径位置数据首次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的分段次序,Target_unit表示所述设定步长。
优选地,所述CP通过以下方式从长度上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划分为多段:
按照所述设定的分段间隔,将所述CP划分为
Figure BDA0000155597120000041
段,其中,N表示分段的数量,CP_length表示所述CP的长度,delta表示所述设定的分段间隔,表示向下取整。
优选地,所述分段间隔设定为整除所述CP长度的长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上行同步控制的一个外环同步控制周期内,获取对应的内环同步控制周期计算出的首、尾径位置数据;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循环导频CP上的归一化分布,其中,所述每段CP为所述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CP从长度上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划分为多段后的每一段;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所述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调整目标主径的位置,并将调整后的所述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使所述内环同步控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定时提前量TA调整;和/或,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中的使用门限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统计模块统计的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从所述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是否存在所述首径位置数据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以及,当存在时,所述首径位置数据首次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的分段次序;所述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CP的最后一个分段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门限。
优选地,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内环同步控制调整: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上调所述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CP的最后一个分段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则上调所述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CP的最后一个分段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则将目标主径向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方向调整一个设定步长Target_unit,并将调整后的所述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使所述内环同步控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TA调整,其中,所述Target_unit小于所述分段间隔;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从所述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不存在所述首径位置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则下调所述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从所述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存在所述首径位置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则将所述目标主径向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方向调整(X-1)×Target_unit个符号,并将调整后的所述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使所述内环同步控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TA调整,其中,X表示所述首径位置数据首次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的分段次序,Target_unit表示所述设定步长。
优选地,所述CP通过以下方式从长度上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划分为多段:
按照所述设定的分段间隔,将所述CP划分为
Figure BDA0000155597120000051
段,其中,N表示分段的数量,CP_length表示所述CP的长度,delta表示所述设定的分段间隔,表示向下取整。
优选地,所述分段间隔设定为整除所述CP长度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在一个上行同步控制的外环同步控制周期内,通过统计相应的内环同步控制周期的首、尾径位置数据在分段后的CP的每一段中的归一化分布,能够准确地获知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中的分布情况,进而根据该分布情况对内环同步控制做出调整,如调整目标主径位置和/或调整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内环同步控制中用于判决首尾径使用的门限)等。因为对CP的每一分段上的首、尾径位置数据都进行统计,而不只局限于整个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和最后一个符号位置,因而能够全面考虑首、尾径位置数据在CP上的分布情况,进而能够更为准确地调整并确定目标主径的位置,以及更为准确地调整并确定内环同步控制中使用的参数,如使用门限等。然后,根据确定的情况对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使得通过内环同步控制给出的TA估计更为准确,也使得基站接收端OFDM开窗时更为精确,对接收到的信号的解调性能更好。此外,现有外环同步控制中,目标主径的调整没有倾向性,使得OFDM符号开窗位置偏离理想值较多,增加了均衡和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信道解调的难度,通过本申请,更有针对性地调整目标主径的位置,使得OFDM符号开窗位置更接近理想值,减轻了均衡和PUCCH信道解调的难度。总之,通过本申请,有效解决了现有外环同步控制给出的目标主径位置不够准确,使得TA估计不够准确,造成上行同步控制效率较差的问题,提高了上行同步控制的精准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中进行调整判断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四的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多个实施例中的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案只针对上行同步控制的一个外环同步控制周期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了,上行同步控制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或每一个外环同步控制周期均可根据本申请的同步控制调整方案进行调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在上行同步控制的一个外环同步控制周期内,获取对应的内环同步控制周期计算出的首、尾径位置数据。
外环同步控制的目的之一是调整用户的目标主径位置,以保证信道冲激响应在预测窗内。在每个外环同步控制周期,都会生成新的目标主径位置,并且输出供内环同步控制使用。每一个外环同步控制周期都有系统规定的内环同步控制周期与其相对应,本步骤中,系统首先获取与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相对应的内环同步控制计算出的首、尾径位置数据。
步骤S104:统计首、尾径位置数据在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
其中,每段CP为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CP从长度上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划分为多段后的每一段。
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CP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导频,本步骤中,将其长度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划分为多段,然后,统计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一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
归一化是一种无量纲处理手段,使物理系统数值的绝对值变成某种相对值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每段CP上的首、尾径位置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归一化处理方式,如函数转换方式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对每段CP上的首、尾径位置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统计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
步骤S106:根据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
内环同步控制将主径尽量调整到目标主径位置,这就需要外环同步控制给出一个较为准确的目标主径,目标主径给出的原则是尽量让主径位置靠近CP起始位置,同时又要保证首径尽可能都处于CP范围内。
本步骤中,在获得了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情况后,可以根据该情况对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较为准确地调整,如为内环同步控制提供更为准确的目标主径位置,使内环同步控制根据该目标主径位置调整TA,和/或,调整内环同步控制中使用的门限(内环同步控制中用于判决首尾径使用的门限)等等。
通过本实施例,在一个上行同步控制的外环同步控制周期内,统计相应的内环同步控制周期的首、尾径位置数据在分段后的CP的每一段中的归一化分布,能够准确地获知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中的分布情况,进而根据该分布情况对内环同步控制做出调整,如调整目标主径位置和/或调整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等。因为对CP的每一分段上的首、尾径位置数据都进行统计,而不只局限于整个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和最后一个符号位置,因而能够全面考虑首、尾径位置数据在CP上的分布情况,进而能够更为准确地调整并确定目标主径的位置,以及更为准确地调整并确定内环同步控制中使用的参数,如使用门限等。然后,根据确定的情况对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使得通过内环同步控制给出的TA估计更为准确,也使得基站接收端OFDM开窗时更为精确,对接收到的信号的解调性能更好。此外,现有外环同步控制中,目标主径的调整没有倾向性,使得OFDM符号开窗位置偏离理想值较多,增加了均衡和PUCCH信道解调的难度,通过本实施例,更有针对性地调整目标主径的位置,使得OFDM符号开窗位置更接近理想值,减轻了均衡和PUCCH信道解调的难度。总之,本实施例有效解决了现有外环同步控制给出的目标主径位置不够准确,使得TA估计不够准确,造成上行同步控制效率较差的问题,提高了上行同步控制的精准度和效率。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在上行同步控制的一个外环同步控制周期内,获取对应的内环同步控制周期计算出的首、尾径位置数据。
步骤S204:将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CP的CP_length(CP符号长度)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分为多段。
其中,分段间隔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设置,如,可以设置为经验值,也可以根据仿真实验适当设置,在设置时,可以从分段间隔的设定值对UE的解调性能、吞吐量、误码率,以及对信道影响(能量损失)等方面考虑,选取能使UE解调性能最好的分段间隔。此外,也可以考虑分段间隔对查找统计首、尾径位置数据的时间影响,若设置较小的分段间隔,则查找统计时间长,但查找统计结果更为精确;若设置较大的分段间隔,则查找统计时间相对较短,但查找统计结果在精准度方面则稍差,因此,设置的分段间隔需要兼顾这两方面。当然,不限于此,其它分段间隔设置方式同样可应用于本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中,步骤S202和步骤S204的执行可以不分先后顺序。
步骤S206:统计首、尾径位置数据在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
优选地,可以统计以下一个或多个:统计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整个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统计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整个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统计从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是否存在首径位置数据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以及,当存在时,首径位置数据首次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的分段次序;统计尾径位置数据在CP的最后一个分段是否大于第一门限。其中,第一门限为用于判断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上的分布情况的门限值,通过比较首/尾径位置数据与第一门限的关系,确定是否对首/尾径位置数据做相应的处理。第一门限的值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设置,如根据经验值或根据仿真试验结果设置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通过统计上述内容,能够准确地获知首、尾径位置数据在CP上的分布情况,为内环同步控制的调整提供依据。
步骤S208: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调整目标主径的位置。
外环同步控制根据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获取准确的目标主径位置,进而将该目标主径位置传递给内环同步控制,供内环同步控制根据该目标主径位置进行TA(定时提前量)调整。
如,若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第二门限,且尾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CP的最后一个分段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则将目标主径向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方向调整一个设定步长Target_unit,其中,Target_unit小于分段间隔;若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从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存在首径位置数据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则将目标主径向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方向调整(X-1)×Target_unit个符号,其中,X表示首径位置数据首次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的分段次序,Target_unit表示所述设定步长。上述过程中,第二门限用于判断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起始端(即第一个符号位置)、尾径位置数据位于CP末端(即最后一个符号位置)情况的门限值,通过比较首/尾径位置数据与第二门限的关系,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目标主径位置和/或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本实施例中,通过比较首/尾径位置数据与第二门限的关系,进一步确定了是否需要调整目标主径位置。第二门限的值和表示设定步长的Target_unit的值均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设置,如根据经验值或根据仿真试验结果设置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通过上述调整,能够获得更为准确的目标主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只统计本实施例的统计指标中的一种或多种,而通过其它方式获取其它相关数据,进而进行目标主径调整。例如,统计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整个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而根据其它方式(如现有方式)获取尾径的相关数据,进而调整目标主径的位置等等。依此类推,即使只统计本实施例的统计指标中的一种或多种,也能获得优于现有外环同步控制的目标主径调整结果。
步骤S210:将调整后的目标主径位置发送给内环同步控制,使内环同步控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主径位置进行TA调整。
在获得了准确的目标主径位置后,内环同步控制可以将估计出的主径与该目标主径比较,在保证首、尾径落在CP内的原则下进行更为准确的TA调整。
原外环同步控制中,目标主径的位置调整没有倾向性,平等的在CP_length内调整。通过本实施例,实现了在尽量保证首径落到CP内的前提下,目标主径位置尽量接近理想采样位置(即CP的起始点),在所有多径都落在CP内和主径尽量靠近CP起始端中权衡处理。本实施例的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可以将目标主径位置尽量向首径方向移动,这样基站接收端OFDM开窗时更为精确,也减少了均衡算法的复杂度。
实施例三
以下,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在上行同步控制的一个外环同步控制周期内,提取内环同步控制计算得到的首、尾径位置数据。
步骤S304: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将CP的长度分段。
将CP_length分段,设分段间隔为delta,则CP可分为
Figure BDA0000155597120000111
段,并标记为分段1,2,3...N。其中,N表示分段的数量,CP_length表示所述CP的长度,delta表示所述设定的分段间隔,表示向下取整。
优选地,在设定分段间隔delta时,可以设定为整除CP_length的长度。如,设CP_length为144,则分段间隔delta可以设定为8,12或者16等,使CP_length能够被整除。更优选地,分段间隔delta可以设定为12。将分段间隔delta设定为整除CP_length的长度,使得CP_length能够被等分,则每一段CP上的首、尾径位置数据将更为准确,且不会出现尾段CP上尾径数据统计的偏差,进而为内环同步控制提供更为准确的目标主径位置和/或使用门限值。
当然,不限于此,不能整除CP_length的长度的分段间隔同样可应用于本实施例,只是CP分段中的最后一段的长度可能不同于其它分段,造成该段上归一化分布的统计略失偏差,但并不影响本申请的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案的整体功能和效果。
步骤S306:统计首、尾径位置数据在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
包括:在外环同步控制周期内统计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情况,以及,同时统计首径位于CP起始端(即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尾径位于CP末端(即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具体地,包括:统计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统计尾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统计从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是否存在首径位置数据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以及,当存在时,首径位置数据首次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的分段次序;统计尾径位置数据在CP的最后一个分段是否大于第一门限。
本实施例中,对首、尾径位置数据在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的统计包括上述全部统计指标,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了,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只统计上述统计指标中的一种或多种,而通过其它方式获取相应的其它相关数据,进而对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
步骤S308:根据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
包括:根据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调整目标主径的位置,并将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内环同步控制,使内环同步控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TA调整;以及,根据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内环同步控制中的使用门限进行调整。
其中,设Theta1(第一门限)为判断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分段CP上的分布情况的门限值;设Theta2(第二门限)为用于判断首、尾径位置数据位于CP起始端、末端情况的门限值;设目标主径调整单位为Target_unit(其中,Target_unit<delta)。
那么,对内环同步控制的调整具体包括:
(1)若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第二门限,且尾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第二门限,则上调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其中,上调步长可以根据基站统计的多个UE的情况进行设定,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经验值或仿真试验结果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2)若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第二门限,且尾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尾径位置数据在CP的最后一个分段大于第一门限,则上调所述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其中,上调步长可以根据基站统计的多个UE的情况进行设定,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经验值或仿真试验结果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3)若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第二门限,且尾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尾径位置数据在CP的最后一个分段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则将目标主径向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方向调整一个设定步长Target_unit,并将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内环同步控制,使内环同步控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TA调整,其中,Target_unit小于分段间隔;
(4)若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从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不存在首径位置数据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则下调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其中,下调步长可以根据基站统计的多个UE的情况进行设定,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经验值或仿真试验结果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5)若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从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存在首径位置数据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则将目标主径向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方向调整(X-1)×Target_unit个符号,并将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内环同步控制,使内环同步控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TA调整,其中,X表示首径位置数据首次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的分段次序,Target_unit表示所述设定步长。
为便于理解,以附图形式简要说明如下。
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进行调整判断的流程图,其中,
Case 1:表示首径(即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起始端个数大于Theta2;
Case 2:表示尾径(即尾径位置数据)位于CP末端的个数大于Theta2;
Case 3:表示从分段1(即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首径第一个大于Theta1的分段X;
Case 4:表示尾径在分段N(即CP的最后一个分段)大于门限Theta1;
Action 1:表示基站考虑调整内环同步控制使用门限Theta(内环同步控制用于判断首、尾径的门限);
Action 2:表示目标主径位置向左(CP起始端方向)调整
(X-1)×Target_unit个符号,在CP起始部分预留一个Target_unit的间隔,用于避免首径超出CP;
Action 3:表示目标主径位置向右调整Target_unit个符号;
此外,符号“Y”表示是,符号“N”表示否。
则,判断流程包括:
步骤S3082:判断首径位于CP起始端个数是否大于Theta2(Case1),若是,则执行步骤S3084;若否,则执行步骤S3088。
步骤S3084:判断尾径位于CP末端的个数是否大于Theta2(Case2),若是,则调整(上调)内环同步控制使用门限Theta(Action 1),然后执行步骤S30810;若否,则执行步骤S3086。
步骤S3086:判断尾径在分段N是否大于门限Theta1(Case4),若是,则调整(上调)内环同步控制使用门限Theta(Action 1),然后执行步骤S30810;若否,则将目标主径位置向右调整Target_unit个符号(Action3),然后执行步骤S30810。
步骤S3088:判断是否存在从分段1开始,首径第一个大于Theta1的分段X(Case 3),若否,则调整(下调)内环同步控制使用门限Theta(Action1),然后执行步骤S30810;若是,则将目标主径位置向左调整(X-1)×Target_unit个符号(Action2),然后执行步骤S30810。
步骤S30810:将调整后的数据传递给内环同步控制。
经过上述判断调整过程,可以为内环同步控制提供准确的目标主径位置和首、尾径的判决门限值(Theta)。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不但实现了对目标主径位置的调整,也实现了对内环同步控制使用门限的调整,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了,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只选择上述调整中的一种或多种,即可实现优于现有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案的调整。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将目标主径位置尽量向首径方向移动,这样基站接收端OFDM开窗时更为精确,减少均衡算法的复杂度;同时,灵活地调整内环同步控制使用的Theta值,使TA估计更加准确。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外环同步控制给出的目标主径位置不够准确,使得TA估计不够准确,造成上行同步控制效率较差的问题,提高了上行同步控制的精准度和效率。
实施例四
参照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四的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
本实施例的上行同步控制调整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02,用于在上行同步控制的一个外环同步控制周期内,获取对应的内环同步控制周期计算出的首、尾径位置数据;统计模块404,用于统计首、尾径位置数据在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其中,每段CP为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CP从长度上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划分为多段后的每一段;调整模块406,用于根据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
优选地,调整模块406,用于根据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调整目标主径的位置,并将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内环同步控制,使内环同步控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TA调整;和/或,根据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内环同步控制中的使用门限进行调整。
优选地,统计模块404统计的首、尾径位置数据在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从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是否存在首径位置数据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以及,当存在时,首径位置数据首次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的分段次序;尾径位置数据在CP的最后一个分段是否大于第一门限。
优选地,调整模块406用于根据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内环同步控制调整:若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第二门限,且尾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第二门限,则上调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若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第二门限,且尾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尾径位置数据在CP的最后一个分段大于第一门限,则上整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若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第二门限,且尾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尾径位置数据在CP的最后一个分段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则将目标主径向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方向调整一个设定步长Target_unit,并将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内环同步控制,使内环同步控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TA调整,其中,Target_unit小于分段间隔;若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从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不存在首径位置数据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则下调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若首径位置数据位于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从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存在首径位置数据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则将目标主径向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方向调整(X-1)×Target_unit个符号,并将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内环同步控制,使内环同步控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TA调整,其中,X表示首径位置数据首次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的分段次序,Target_unit表示所述设定步长。
优选地,CP通过以下方式从长度上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划分为多段: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将CP划分为
Figure BDA0000155597120000171
段,其中,N表示分段的数量,CP_length表示CP的长度,delta表示设定的分段间隔,
Figure BDA0000155597120000172
表示向下取整。
优选地,所述分段间隔设定为整除CP长度的长度。
本实施例的上行同步控制调整装置用于实现前述多个方法实施例中相应的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并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上行同步控制的一个外环同步控制周期内,获取对应的内环同步控制周期计算出的首、尾径位置数据;
统计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循环导频CP上的归一化分布,其中,所述每段CP为所述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CP从长度上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划分为多段后的每一段;
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所述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所述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调整目标主径的位置,并将调整后的所述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使所述内环同步控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定时提前量TA调整;
和/或,
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中的使用门限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统计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统计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
统计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
统计从所述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是否存在所述首径位置数据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以及,当存在时,所述首径位置数据首次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的分段次序;
统计所述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CP的最后一个分段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门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所述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上调所述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
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CP的最后一个分段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则上调所述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
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CP的最后一个分段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则将目标主径向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方向调整一个设定步长Target_unit,并将调整后的所述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使所述内环同步控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TA调整,其中,所述Target_unit小于所述分段间隔;
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从所述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不存在所述首径位置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则下调所述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
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从所述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存在所述首径位置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则将所述目标主径向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方向调整(X-1)×Target_unit个符号,并将调整后的所述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使所述内环同步控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TA调整,其中,X表示所述首径位置数据首次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的分段次序,Target_unit表示所述设定步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通过以下方式从长度上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划分为多段:
按照所述设定的分段间隔,将所述CP划分为
Figure FDA0000155597110000031
段,其中,N表示分段的数量,CP_length表示所述CP的长度,delta表示所述设定的分段间隔,
Figure FDA0000155597110000032
表示向下取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间隔设定为整除所述CP长度的长度。
7.一种上行同步控制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上行同步控制的一个外环同步控制周期内,获取对应的内环同步控制周期计算出的首、尾径位置数据;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循环导频CP上的归一化分布,其中,所述每段CP为所述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CP从长度上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划分为多段后的每一段;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所述内环同步控制进行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调整目标主径的位置,并将调整后的所述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使所述内环同步控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定时提前量TA调整;和/或,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对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中的使用门限进行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模块统计的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外环同步控制周期的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
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
从所述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是否存在所述首径位置数据大于第一门限的分段;以及,当存在时,所述首径位置数据首次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的分段次序;
所述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CP的最后一个分段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门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首、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每段CP上的归一化分布,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内环同步控制调整:
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上调所述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
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CP的最后一个分段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则上调所述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
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尾径位置数据在所述CP的最后一个分段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则将目标主径向所述CP的最后一个符号位置的方向调整一个设定步长Target_unit,并将调整后的所述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使所述内环同步控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TA调整,其中,所述Target_unit小于所述分段间隔;
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从所述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不存在所述首径位置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则下调所述内环同步控制的使用门限;
若所述首径位置数据位于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从所述CP的第一个分段开始,存在所述首径位置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则将所述目标主径向所述CP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的方向调整(X-1)×Target_unit个符号,并将调整后的所述目标主径的位置发送给所述内环同步控制,使所述内环同步控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主径的位置进行TA调整,其中,X表示所述首径位置数据首次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的分段的分段次序,Target_unit表示所述设定步长。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通过以下方式从长度上按照设定的分段间隔划分为多段:
按照所述设定的分段间隔,将所述CP划分为
Figure FDA0000155597110000051
段,其中,N表示分段的数量,CP_length表示所述CP的长度,delta表示所述设定的分段间隔,
Figure FDA0000155597110000052
表示向下取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间隔设定为整除所述CP长度的长度。
CN201210119178.9A 2012-04-20 2012-04-20 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6477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9178.9A CN102647784B (zh) 2012-04-20 2012-04-20 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9178.9A CN102647784B (zh) 2012-04-20 2012-04-20 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7784A true CN102647784A (zh) 2012-08-22
CN102647784B CN102647784B (zh) 2014-10-15

Family

ID=46660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9178.9A Active CN102647784B (zh) 2012-04-20 2012-04-20 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4778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9286A (zh) * 2014-07-08 2014-11-19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geo卫星lte系统上行时间同步的方法
CN105302867A (zh) * 2015-09-28 2016-02-03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搜索引擎查询方法及装置
WO2020001585A1 (zh) * 2018-06-28 2020-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462A (zh) * 1995-02-06 1998-04-29 Adc长途电讯有限公司 多点到点通信系统
CN101162937A (zh) * 2006-10-10 2008-04-16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 一种实现时分cdma系统上行同步控制的方法和基站
EP2432286A1 (en) * 2009-05-11 2012-03-21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462A (zh) * 1995-02-06 1998-04-29 Adc长途电讯有限公司 多点到点通信系统
CN101162937A (zh) * 2006-10-10 2008-04-16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 一种实现时分cdma系统上行同步控制的方法和基站
EP2432286A1 (en) * 2009-05-11 2012-03-21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9286A (zh) * 2014-07-08 2014-11-19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geo卫星lte系统上行时间同步的方法
CN105302867A (zh) * 2015-09-28 2016-02-03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搜索引擎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05302867B (zh) * 2015-09-28 2019-06-11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搜索引擎查询方法及装置
WO2020001585A1 (zh) * 2018-06-28 2020-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7784B (zh) 2014-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5804B (zh) 時間提前量指示方法、基地台、終端及電腦可讀存儲介質
CN102984112B (zh) 高速移动ofdm系统的同步方法
FI3665844T3 (fi) Järjestelmä ja menetelmä seurannan viitesignaalin ja synkronointisignaalilohkon multipleksointia varten
CN103079227B (zh) 一种用于lte系统的随机接入检测方法和系统
AU2019248674B2 (en) Delay red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14034812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10097339B1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using timestamp exchanges
WO2018126756A1 (zh) 一种信息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2647784B (zh) 上行同步控制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4270333B (zh) 产生ofdm同步训练序列的方法及ofdm同步方法
CN105530081B (zh) 一种lte系统中pss定时调整的方法
CN114025382B (zh) 一种新空口系统中物理资源块数量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188198A (zh)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ofdm符号定时和频偏估计方法
CN110140418A (zh) 用于促进不连续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CN111342919A (zh) 一种信道的频域信道相关值估计的方法及设备
CN104683275A (zh) 一种前导序列生成方法、定时同步方法和设备
CN106998248A (zh)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432226B2 (en) Channel equal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eceiver
CN106160921B (zh) 实现高铁通信系统中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161324A (zh) 一种信噪比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2421184A (zh) 一种确定时间提前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7333283B (zh) 一种随机接入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729107A (zh) 一种dpch的下行功率控制方法
TW202215877A (zh) 處理基於空間重用的傳輸的裝置及方法
CN104092640B (zh) 一种ofdm系统下定时误差估计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CHUANGYI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5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09

Address after: 100084 Beijing Qinghua East Road, No. 1, Tsinghua Science Par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block A, No. 801,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Innofidei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INNOFIDEI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100084 Beijing Qinghua East Road, No. 1, Tsinghua Science Par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block A, No. 801,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Innofidei Technology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16

Address after: 100080, Beijing, Zhongguancun Haidian District Street 11, 100 million world wealth center, block A, 12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XIN SHITONG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Innofidei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INNOFIDEI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100084 Beijing Qinghua East Road, No. 1, Tsinghua Science Par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block A, No. 801,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Innofidei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INNOFIDEI TECHNOLOGIES Inc.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3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