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5552A - 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5552A
CN102645552A CN2012101170443A CN201210117044A CN102645552A CN 102645552 A CN102645552 A CN 102645552A CN 2012101170443 A CN2012101170443 A CN 2012101170443A CN 201210117044 A CN201210117044 A CN 201210117044A CN 102645552 A CN102645552 A CN 102645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t time
downstream
sensor
disturbing signal
up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70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5552B (zh
Inventor
徐立军
曹章
刘雨佳
张玉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170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455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45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5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5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55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根据工况情况预测速度值vp,计算预估渡越时间τp=l/vp,其中l为上下游传感器间距;(2)从某时刻t1开始,利用上游传感器以采样率f采集长度为L的上游扰动信号;从t1p时刻开始,利用下游传感器以采样率f采集长度为L的下游扰动信号;(3)对得到的上游扰动信号及下游扰动信号做互相关运算确定剩余渡越时间τr,进而计算相关渡越时间τc=τpr;(4)计算相关速度vc=l/τc;(5)用τc赋值τp,即τp=τc;(6)若需要继续测量则重复步骤(2)至(5),否则结束。采用所述自适应相关算法避免了传统算法计算相关函数时由于信号相关系数低引起的函数波峰位置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渡越时间的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属于互相关测速领域。
【背景技术】
移动对象的运动速度直接关系到工业过程的安全和稳定,比如冶金行业需要对热轧板材运动速度进行测量、石油化工领域需要对气/液两相流流速进行测量、能源领域需要对气力输送管线中固体颗粒输送速度进行测量等。因此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对移动对象的速度进行实时监测,对提高各行业的安全生产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电力生产领域的气固两相流为例。燃煤电站的煤粉输送管道中的煤粉速度必须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以实现最佳输送条件。当煤粉速度过高时,会造成管道的损耗和颗粒的分解,导致能耗的增加;当煤粉速度低于最小安全值时,又会导致管道内颗粒沉积,甚至造成管道堵塞。同时,为了维持炉膛内燃煤高效稳定的燃烧,需要根据锅炉的负荷在线调整给煤量及风量,这就需要精确测量一次风管中煤粉的输送速度。因而,目前对于气固两相流流速的精确测量已经成为制约生产过程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颗粒输送速度、钢板移动速度等的实时测量,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测量方法是互相关方法。相关测量技术的数学基础是随机过程理论,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流动或运动噪声信号的分析,将速度测量转化为时间间隔测量。互相关测量是基于来自两个传感器的数据间的互相关函数的测量,将移动对象的运动速度测量问题转化为移动对象依次通过相隔一定距离的两截面的时间测量问题。
实际的互相关测速系统中,常将两个特性完全相同的传感器相隔一定距离安装固定在移动对象运动装置的上游和下游,两个传感器分别提取被测移动物体经过相应测量区域时所产生的扰动信号。该扰动信号是移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某种物理特性的随机变化,它的大小、频谱特性及其物理意义与所采用的传感器工作原理、结构特性以及被测物体的移动状态等有关。如果两个传感器相距的距离足够小,物体在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之间移动时其随机扰动特性的变化足够小,则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采集到的两路扰动信号将基本相同或足够相似,只是在两路信号之间存在一个时间上的滞后。对这两路扰动信号做互相关运算,可以得到互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峰值位置所对应的时刻到坐标原点的时间间隔就是下游扰动信号滞后于上游扰动信号的时间,称为扰动信号的渡越时间,即经过待测上游传感器的扰动信号传递到下游传感器处所需要的时间。再由渡越时间及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即可计算出移动对象的移动速度。
传统互相关算法的计算过程如下:
设x(t)和y(t)分别为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采集的扰动信号,令Rxy(τ)为x(t)和y(t)的互相关函数,则
R xy ( τ ) = lim T → ∞ 1 T ∫ 0 T x ( t ) y ( t + τ ) dt - - - ( 1 )
将(1)式离散化后得:
Figure BDA0000155147940000022
(2)式中Δ是采样间隔时间,x(iΔ)和y(iΔ+jΔ)分别是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获得的扰动信号x(t)和y(t)的采样值。
计算时将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在同一时刻获取的扰动信号直接进行互相关运算,得到互相关函数,检测函数波峰位置对应的时刻到坐标原点的时间间隔即得到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获取的两路扰动信号之间的渡越时间τ,测量得到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的间距l,则移动对象的相关速度v=l/τ。
然而,这种传统算法精度较低。由于物体在移动的过程中,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从相同的时刻开始采集数据,渡越时间的存在造成两路信号的重叠度降低,进而引起两路信号相关程度降低,使得计算出的渡越时间存在较大的误差。尤其在一些系统中,由于几何尺寸不易精确测量,要求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的间距较大,从相同的时刻开始采集的两路信号重叠度通常较低。因此,将两路信号直接进行互相关运算得到的互相关系数通常较低,波峰位置确定不准确,进而检测得到的渡越时间精确度低,最终导致计算得到的物体移动速度存在较大误差。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传统互相关算法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包括极性相关法、二分法寻峰相关法、插值相关法等等,以提高算法的实时性能及寻峰精度。极性相关法将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处理,再将两路信号进行互相关运算。该算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小传统互相关算法的计算量,提高运算的实时性,但是互相关运算的精度并没有得到提高。采用二分法寻峰相关法对128个采集点的信号序列进行互相关计算,先对序号为8,16,24,...,120的相关函数值进行扫描,计算出15个相关值,从中确定最大值R=Rm1;然后计算R=Rm1-4,R=Rm1+4,判定最大值R,此时R=Rm2;再计算互相关函数值R=Rm2-2,R=Rm2+2,算出最大值R=Rm3;最后计算互相关函数值R=Rm3-1,R=Rm3+1,算出最大值R,得到互相关的最终结果。这种算法的目的仍然在于减小运算量,提高运算速度,对于互相关运算的精确度没有提高。第三种算法插值相关法,主要针对极性相关法进行改进。做法是:在每相邻的两个点之间补充n个0,对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再对两路信号进行互相关运算。该方法相当于提高了系统的采样频率,目的在于提高系统的时间分辨率。但是由于参与运算的信号的重叠性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对于互相关运算的互相关系数无法得到提高,从而无法从本质上提高对于渡越时间的检测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这种算法可以通过预估渡越时间改变传感器采集信号的起始时刻,提高进行运算的两路扰动信号的重叠度,由此提高互相关函数的互相关系数,使得波峰位置的确定更加准确。本方法自动校准传统算法渡越时间计算中由于两路扰动信号重叠度低造成的误差,更加准确地得到所需移动物体的速度。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经验预测移动物体的速度值vp,计算预估渡越时间τp=l/vp,其中l为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步骤二、利用上游传感器采集上游扰动信号,设信号采集的起始时刻为t1,采样率为f,采样长度为L;从t1p时刻开始,利用下游传感器以采样率f采集采样长度仍为L的下游扰动信号;
步骤三、对得到的上游传感器的扰动信号和下游传感器的扰动信号做互相关运算,检测互相关函数波峰所对应的时刻到坐标原点的时间间隔确定剩余渡越时间τr,利用τc=τpr,计算相关渡越时间τc
步骤四、计算移动物体的相关速度vc=l/τc,同时输出τc、vc
步骤五、将τc赋值给τp,即τp=τc
步骤六、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测量,若需继续测量,则重复步骤二至五,否则测量结束;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其优点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所述自适应算法,先根据经验速度值计算出预估渡越时间,将下游传感器采集信号的起始时刻相对上游传感器采集信号的起始时刻后移该预估渡越时间后,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分别以相同的采样率采集相同采样长度的信号,将两路扰动信号做互相关运算得到互相关函数,检测函数波峰位置所对应的时刻到坐标原点的时间间隔得到剩余渡越时间。进而将剩余渡越时间与之前得到的预估渡越时间相加得到相关渡越时间。当系统需要进行连续测量时,将得到的相关渡越时间作为新的预估渡越时间,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测量过程结束。本方法由预估渡越时间改变传感器采集信号的起始时刻,实现了上游传感器信号和下游传感器信号中重叠度较大的信号段的自适应寻找,由此极大地提高了进行计算的两路扰动信号的互相关系数。与传统算法的计算结果相比,此算法可以得到互相关系数更高的互相关函数,波峰位置的确定更为准确,得到的渡越时间的精度也更高,从而使移动物体速度的计算精确度得到很大提高。
【说明书附图】
图1所示为渡越时间测量装置示意图
图2所示为渡越时间测量原理示意图
图3所示为渡越时间测量流程图
图4所示为上、下游传感器采集信号波形图
图5所示为自适应算法与传统算法计算相关函数波形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包括下列步骤:
参见附图1,附图1为粉体颗粒在管道中输送的示例图。上游传感器3和下游传感器4均固定在粉体输送管道1的外壁,粉体颗粒2在管道1中运动。粉体颗粒2在输送过程中,先后经过固定在管道1上的上游传感器3和下游传感器4。根据经验预测粉体颗粒输送速度vp,计算预估渡越时间τp=l/vp,其中l为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利用上游传感器3以采样率f和采样长度L采集上游扰动信号,定义利用上游传感器3进行信号采集的起始时刻为t1。在t1p时刻利用下游传感器4以采样率f和采样长度L采集下游扰动信号。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采集的扰动信号经信号调理电路6,由AD模块7采集并送入相关器8进行相关计算。
参见附图2,粉体颗粒2先后通过间距为l的上游传感器3和下游传感器4,得到两路扰动信号分别为9和10,对两路扰动信号9和10进行互相关运算,得到互相关函数11。
参见附图3:
步骤一、根据经验预测粉体颗粒的输送速度vp,测量固定在输送管道上的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之间的距离l,计算预估渡越时间τp=l /vp
步骤二、利用上游传感器3采集上游扰动信号9,将上游传感器进行信号采集的起始时刻设为t1,采样率为f,采样长度为L;从t1p时刻开始,利用下游传感器4以采样率f采集采样长度为L的下游扰动信号10;
步骤三、对得到的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的扰动信号进行互相关运算,得到互相关函数11,检测互相关函数的波峰位置所对应的时刻到坐标原点的时间间隔确定剩余渡越时间τr,利用τc=τpr计算相关渡越时间;
步骤四、计算相关速度vc=l/τc
步骤五、将τc赋值给τp,即τp=τc
步骤六、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连续测量粉体颗粒的输送速度,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测量,若需要继续测量则重复步骤二至五,否则测量结束。
采用上述自适应相关算法,先根据经验预测粉体颗粒的输送速度计算得到预估渡越时间,再将下游传感器信号采集的起始时刻相对上游传感器信号采集的起始时刻后移该预估渡越时间,对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信号以相同采样率采集相同采样长度信号,做互相关运算得到剩余渡越时间,将剩余渡越时间与预估渡越时间相加作为相关渡越时间。这种方法使得系统可以由预估渡越时间自适应地延迟下游传感器采集信号的起始时刻,随着测量过程的连续进行,可以使上游传感器所采集信号和下游传感器所采集信号的重叠度极大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两路扰动信号的互相关系数,因此函数波峰位置的确定更为准确。自适应算法避免了传统算法中由于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从同一起始时刻开始采集信号,获取的两路扰动信号的重叠度较低造成两路扰动信号的互相关系数较低,进而引起互相关函数波峰位置确定不准确的缺点。利用本发明所述算法测得的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信号之间的渡越时间比传统算法更为准确,极大提高了计算被测物体移动速度的精确度。
参见附图4,附图4所示为一种测速装置上获得的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的扰动信号的波形图。系统采样频率为20kHz,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间距50mm。
传统互相关算法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从同一起始时刻开始采集2000个采集点,对获得的上游及下游两路扰动信号进行互相关运算,得到图5中实线所示的波形。从图中可以得到,函数最大值点的横坐标即渡越时间为16.40ms,最大值点的纵坐标即互相关系数为0.78。采用改进的自适应相关算法,首先根据经验预测被测物体的移动速度为4.00m/s,可得预估渡越时间为12.50ms,进而将下游传感器采集信号的起始时刻比上游传感器采集信号的起始时刻后移12.50ms,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均采集2000个采样点。将获得的上游及下游两路扰动信号进行互相关运算,得到图5虚线所示的互相关函数波形。从图中可以得到,函数最大值点的横坐标即剩余渡越时间为3.55ms,最大值点的纵坐标即互相关系数为0.96,则自适应相关算法计算得到的渡越时间为16.05ms。
由实验装置设定得到的参考渡越时间为15.90ms。自适应相关算法和传统相关算法的互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78,两种相关算法计算得到的相关渡越时间分别为16.05ms和16.40ms。可见,自适应相关算法的互相关系数比传统相关算法提高了0.18;通过与参考渡越时间相比较,采用自适应相关算法测量渡越时间的相对误差比传统相关算法减小了2.20%。
可以看出,由于信号采集起始时刻的改变使得参与互相关运算的两路扰动信号的重叠度提高,自适应相关算法的互相关系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相关函数的波峰位置的确定更为准确,渡越时间的检测精度更高,因此对于被测物体移动速度的计算精确度能够得到很大提高。

Claims (1)

1.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经验预测被测对象的移动速度vp,并根据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之间的距离l计算出预估渡越时间τp=l/vp
步骤二、利用上游传感器采集上游扰动信号,设信号采集起始时刻为t1,采样率为f,采样长度为L;从t1p时刻开始,利用下游传感器以采样率f采集采样长度为L的下游扰动信号;
步骤三、对得到的上游传感器的扰动信号及下游传感器的扰动信号进行互相关运算,通过检测互相关函数波峰所在位置确定剩余渡越时间τr,进而利用τc=τpr计算相关渡越时间τc
步骤四、计算相关速度vc=l/τc
步骤五、将τc赋值给τp,即τp=τc
步骤六、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测量,若需继续测量,则重复步骤二至五,否则测量结束。
CN201210117044.3A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 Active CN1026455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7044.3A CN102645552B (zh)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7044.3A CN102645552B (zh)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5552A true CN102645552A (zh) 2012-08-22
CN102645552B CN102645552B (zh) 2014-06-25

Family

ID=46658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7044.3A Active CN102645552B (zh)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4555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0175A (zh) * 2013-12-16 2014-03-12 云南大学 一种三级环形柔性链状相关急流测流装置
CN107219376A (zh) * 2017-05-27 2017-09-29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适应对象运动特性的互相关测速方法
CN110400360A (zh) * 2019-07-25 2019-11-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声波渡越时间检测方法
CN110531333A (zh) * 2019-08-22 2019-12-0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宽带雷达孔径渡越效应自适应补偿方法
CN111024218A (zh) * 2019-12-27 2020-04-17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自动跟踪的超声波相关检测方法
CN111693732A (zh) * 2020-06-24 2020-09-22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滑动参考波形的超声波渡越时间互相关计算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1300A (zh) * 2008-02-04 2008-07-30 浙江大学 基于电容和互相关法的微管气液两相流速测量装置与方法
CN101235714A (zh) * 2007-12-20 2008-08-06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于注入井流量测量的电导示踪相关方法
US20090084177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Ao Xiaolei S Thermal flow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84177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Ao Xiaolei S Thermal flow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1235714A (zh) * 2007-12-20 2008-08-06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于注入井流量测量的电导示踪相关方法
CN101231300A (zh) * 2008-02-04 2008-07-30 浙江大学 基于电容和互相关法的微管气液两相流速测量装置与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伟: "基于相关测速法的热轧材速度测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vol. 30, no. 6, 31 December 2004 (2004-12-31), pages 79 - 91 *
谢尚然等: "《长距离双M-Z干涉型振动传感器实时定位算法研究》", 《光电子.激光》, vol. 20, no. 8, 31 August 2009 (2009-08-31), pages 1020 - 1024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0175A (zh) * 2013-12-16 2014-03-12 云南大学 一种三级环形柔性链状相关急流测流装置
CN103630175B (zh) * 2013-12-16 2016-04-20 云南大学 一种三级环形柔性链状相关急流测流装置
CN107219376A (zh) * 2017-05-27 2017-09-29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适应对象运动特性的互相关测速方法
CN110400360A (zh) * 2019-07-25 2019-11-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声波渡越时间检测方法
CN110531333A (zh) * 2019-08-22 2019-12-0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宽带雷达孔径渡越效应自适应补偿方法
CN110531333B (zh) * 2019-08-22 2021-08-1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宽带雷达孔径渡越效应自适应补偿方法
CN111024218A (zh) * 2019-12-27 2020-04-17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自动跟踪的超声波相关检测方法
CN111024218B (zh) * 2019-12-27 2021-11-26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自动跟踪的超声波相关检测方法
CN111693732A (zh) * 2020-06-24 2020-09-22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滑动参考波形的超声波渡越时间互相关计算方法
CN111693732B (zh) * 2020-06-24 2021-12-24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滑动参考波形的超声波渡越时间互相关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5552B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5552B (zh) 一种用于渡越时间测量的自适应相关算法
CN100392360C (zh) 分析双相流体流动的方法和系统
CN100567794C (zh) 基于定向负压波识别技术的油气管道泄漏在线检测方法
CN105067061A (zh) 一种基于静电与电容传感器阵列的粉体质量流量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0456010C (zh) 基于压力信号拐点检测油气管道泄漏的方法
CN101832472A (zh) 利用次声波实现管道泄漏检测的系统
CN111351540B (zh) 一种气力输送过程中颗粒质量流率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2183274B (zh) 宽量程双涡街流量计
Hii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generat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from the flow of particulate solids in pipelines
CN102853870A (zh) 一种煤粉输送过程中煤粉质量流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048164B (zh) 一种管道内检测器里程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4965023A (zh) 多模态导波工业管道诊断方法
CN101776212A (zh) 一种管道温度检测和异常温度数据剔除的方法和系统
CN104316720A (zh) 自适应流速变化的电荷感应在线粉尘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09283255B (zh) 一种气力输送过程中输送流型的检测方法
CN110186521B (zh) 基于小波脊特征提取的涡街湿气过读补偿与流量测量方法
EP3164680B1 (en) Method of measuring time of flight of an ultrasound pulse
CN101526460A (zh) 微电荷颗粒物感应仪器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及电路
Kim et al. 3D boiler tube leak detection technique using acoustic emission signals for power plant structure health monitoring
CN101281115B (zh) 密间隔腐蚀检测中检测信号的相关分析识别方法
CN107389972B (zh) 一种用于锅炉管道风粉流动参数在线测量的分析仪
CN115979571A (zh) 一种飞行器壁面微尺度气膜厚度风洞实验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6093187B (zh) 一种柱塞流输送颗粒回落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490132A (zh) 一种基于比对差值法氨逃逸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2269608B (zh) 微电荷颗粒物感应仪器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及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