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6703B - 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36703B CN102636703B CN201210131475.5A CN201210131475A CN102636703B CN 102636703 B CN102636703 B CN 102636703B CN 201210131475 A CN201210131475 A CN 201210131475A CN 102636703 B CN102636703 B CN 1026367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common
- mode
- line
- test c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处理单元以及通过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信号传输线连接的测试单元;其中,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减小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测试单元的差模信号,以及传输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测试单元的共模信号分量;测试单元用于检测信号处理单元传输的共模信号分量,并根据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确定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根据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试共模信号时存在差模信号的问题,能够根据确定出共模信号分量确定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从而提高了共模辐射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通讯领域用于传输信号的线缆,需要根据信号的特征进行选择以及设计,具体地,根据设备与设备之间传输的信号的需要,可能会设置成对的传输线缆作为信号传输线,以支持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方式,例如以太网交换机传输的差分信号,需要成对的信号传输线进行差分信号的传输。一般用于传输该类信号的两条传输线缆(即成对的传输线缆)之间的距离比较小,且该两条传输线缆的长度一般一致,以保证传输的信号的完整。
实际应用中,若信号的信号质量要求比较高,上述用于传输信号的成对传输线缆可以采用屏蔽线进行传输,以屏蔽线缆外的干扰信号,但该成对的线缆之间还存在辐射干扰,为了减少线缆之间的辐射干扰,通常采用两条信号线组成的信号传输线作为信号的传输介质,例如,双绞线。通过双绞线进行信号传输时,一方面,能够减少外部干扰信号对传输的信号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能减少自身传输的信号对外部有用信号的干扰,即减少自身产生的辐射干扰。
双绞线为将一对彼此绝缘的金属导线进行绞合后构成的传输介质,例如,考虑信号传输的需要以及应用环境,可以采用22-26号的绝缘铜导线制作双绞线,具体地,在进行双绞线的制作时,可以将两根彼此绝缘的铜导线按照设定方式绞合在一起,其中,将两根彼此绝缘的铜导线按照设定方式绞合在一起,具体可以是将两根彼此绝缘的铜导线按照设定密度以及设定方向(如逆时针方向)绞合在一起,通常将组成双绞线的导线称为信号线。进一步地,还可以将多对双绞线包装在一起组成线缆,例如,将4对双绞线包装在绝缘电缆套管中组成线缆,包装的双绞线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中信号传输的需要进行设置。
双绞线可以通过两个信号线绞合的方式减少干扰信号产生的辐射(如电磁波辐射),进而减少两个信号对彼此的辐射干扰以及对双绞线外部信号的辐射干扰,但不可避免地,进入双绞线的信号可能还是会包括干扰信号。具体地,在双绞线的两个信号线之间的干扰包括差模电流产生的差模辐射以及共模电流产生的共模辐射,其中,两根信号线上产生的差模辐射的幅值的大小相同,但方向(即极性)相反;共模辐射为共模电流相对地产生的辐射干扰,两根信号线上分别产生的共模辐射的幅度的大小以及极性相同。基于两根信号线上产生的差模辐射的幅度大小相同、极性相反的特征,在较远的距离看,双绞线能够使两根信号线上的差模电流产生的部分差模干扰互相抵消,但目前,双绞线还不能消除共模辐射产生的影响,因此,双绞线上存在的辐射主要为共模辐射。
实际应用中,基于双绞线中存在的辐射干扰对所在系统中传输的信号的稳定性的影响,一般采用测量双绞线中传输信号产生的辐射干扰的方式,确定出辐射干扰的功率以及频率等信息,进而采取相应的处理辐射干扰的措施。例如,在采用双绞线进行信号传输介质的以太网交换机中,以太网交换机传输的一般为差模信号,该差模信号为有用信号(有可能存在部分作为干扰信号的差模信号),基于双绞线对差模信号产生的差模辐射的消除作用,差模信号产生的差模辐射的功率很小,但用于实现以太网交换机功能而采用的元器件以及传输的信号会产生电磁场,使传输中的信号与电磁场感应产生共模电流,并携带该共模电流进入双绞线。共模电流在双绞线中进行传输时产生共模辐射的辐射干扰,而双绞线不能够消除该共模辐射。因此,测量以太网交换机中双绞线传输的信号产生的辐射干扰的目的,主要是测量出共模电流产生的共模辐射。
针对共模辐射的测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方式一,采用一种由线圈组成的近场探头以及用于分析信号频域的频谱仪进行共模辐射的测量,具体地,可以采用探头对线缆(由双绞线构成的线缆)附近的共模辐射进行扫描,以获取共模辐射的信息并传输至频谱仪进行分析。探头在线缆附近扫描共模辐射时,并不能够区分共模辐射以及差模辐射,因此,探头扫描的辐射骚扰一般是由共模辐射以及差模辐射构成的辐射干扰,即获取的并非共模辐射的信息,而是共模辐射与差模辐射构成的辐射干扰的信息,进一步,频谱仪分析出的共模辐射的频率、功率等信息包括差模辐射以及共模辐射共同产生的辐射干扰的信息,并且,实际应用中,在共模辐射的测量中,可能每次测试的位置有所变化进而导致每次测量出的共模辐射的信息有所差别。
方式二,采用扫描电磁辐射状态的设备对双绞线传输的信号产生共模辐射进行测量,该方式与上述方式一样,测量结果包括差模辐射以及共模辐射共同产生的辐射干扰的信息。
综上所述,上述的测量共模辐射的方式,存在共模辐射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用于提高共模辐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包括信号处理单元以及通过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信号传输线连接的测试单元;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减小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所述测试单元的差模信号;以及传输所述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所述测试单元的共模信号分量;
所述测试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传输的共模信号分量,并根据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确定所述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用于测量信号传输线上的共模辐射的信号处理单元以及测试单元中,信号处理单元能够减小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测试单元的差模信号,以及传输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测试单元的共模信号分量,则测试单元能够检测信号处理单元传输的共模信号分量,并根据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确定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根据本技术方案,信号处理单元能够减小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测试单元的差模信号,并将需要测试的共模信号分量传输至测试单元,由测试单元根据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确定出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试共模信号时存在差模信号的问题,能够根据确定出共模信号分量确定双绞线的共模辐射,从而提高了共模辐射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测量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测量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测量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的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测量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给出提高共模辐射的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实现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确定出传输信号的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即能够确定成对的传输介质的共模辐射,该信号传输线包括两条信号线。实际应用中,信号传输线可以包括独立的两根信号线(或称为传输线缆),该两根信号线之间的距离一般比较小,并且该独立的两根信号线的长度一致,例如,用于输出信号的接口距离相对比较大,则可以选择独立的两根线缆进行信号的传输,考虑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干扰信号的情况,一般采用具有屏蔽作用的线缆作为信号传输线包括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此外,该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也可以分别对应信号传输线中的两根线缆。并且,本申请提供的测量共模辐射的技术方案,能够应用在由两条信号线组成的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的测量,例如,该信号传输线可以为双绞线。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该系统能够用于测量成对的信号传输介质的共模辐射,采用本方案测量成对的信号传输介质上的共模辐射,能够提高成对的传输介质上共模辐射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如图1所示,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中,包括信号处理单元101、测试单元102以及信号传输线103,测试单元102通过信号处理单元101与信号传输线103连接,其中:
信号处理单元101,在信号传输线103中存在传输的信号时,该信号处理单元101能够减小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信号,具体地,该信号处理单元101可以根据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信号处理单元101的差模信号流的方向,将信号传输线103的第一信号线103A传输至自身的差模信号传输至第二信号线103B,或将信号传输线103的第二信号线103B传输至自身的差模信号传输至第一信号线103A,使自身相对信号传输线103输入以及输出的差模电流(差模信号对应的差模电流)的电流量基本相同,从而减小了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电流,进而,也减小了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电压(差模信号对应的差模电压),即信号处理单元101减小了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信号。可以理解,该部分是根据能量守恒的原则,在信号处理单元101从信号传输线103(例如第一信号线103A)接收的差模信号等同于自身传输至信号传输线103(例如第二信号线103B)的差模信号时,该信号处理电路101是不会将差模信号传输到测试单元102的,从而减小了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信号。以上为本方案给出的减小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测试单元的差模信号的优选实施方式,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电路适应的环境,采用其他方式减小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测试单元的差模信号,此处不再赘述。
信号处理单元101一方面用于减小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信号外,另一方面,还能够传输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共模信号分量,该共模信号分量为信号传输线103中传输的共模信号包括的部分共模信号,该部分共模信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信号传输线103与信号处理单元101以及测试单元102构成的电路的实际情况决定。
测试单元102在检测到信号处理单元101传输的共模信号分量后,能够根据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确定出信号传输线103的共模辐射。
对应图1所示的测量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的电路图,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方式能够应用在图2所示的测量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的电路图中,具体地,图2所示的电路图,包括:
信号处理单元101包括第一电容101A以及第二电容101B,其中,第一电容101A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点与信号传输线103的第一信号线103A连接,第二电容101B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点与信号传输线103的第二信号线103B连接,并且,信号处理单元101包括的第一电容101A的第二端以及第二电容101B的第二端分别通过设定连接点与测试单元102连接。
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对信号处理单元101处理差模信号的效果的要求进行第一连接点以及第二连接点的设置,例如,为了使信息处理单元101能够达到减小甚至消除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信号的目的,可以选择设置第一连接点(即第一电容连接第一信号线的位置)与第一信号线103A的信号输入节点的距离,和第二连接点(即第二电容连接第二信号线的位置)与第二信号线103B的信号输入节点的距离一致,若对信号处理单元101处理差模信号的效果的要求一般,可以较灵活的设置第一连接点以及第二连接点,例如,只要能够减小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信号,可以设置第一连接点与第一信号线103A的信号输入节点的距离,和第二连接点与第二信号线103B的信号输入节点的距离间的差值在设定范围内即可。
进一步地,为了使信号处理单元101能够减少甚至消除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信号的效果更好,可以设置第一电容101A以及第二电容101B的电容值的大小一致,即信号处理单元101包括电容值相同的第一电容101A以及第二电容101B,并且,实际应用中,基于信号的频率以及信号的其他参数的影响,一般选择pf级的电容,进一步地,一般最小选择10pf的电容,最大可以选用几百pf的电容,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此外,若对信号处理单元101消除差模信号的效果的要求一般,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的电容值可以不必一致,该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的电容值的选择,以能够使信号处理单元101减少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信号为前提,若能够达到减少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信号,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的电容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设置,若需要减少甚至消除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信号,可以选择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的电容值一致。
实际应用中,为便于检测到信号处理单元101传输的共模信号分量,以及实现测试单元102与信号处理单元101的连接,一般会采用一根线缆(即线缆104)实现信号处理单元101以及测试单元102的连接,例如,信号处理单元101中的设定连接点通过屏蔽线104与测试单元102连接,实际应用中,为减少信号在线缆中传输时的干扰信号,一般采用屏蔽线,若希望提高线缆中传输的信号的质量,可以优选抗干扰性能更好的同轴线缆。实际应用中,基于信号传输的波形以及频率等多方面因素,一般会将设定连接点设置在第一电容101A与第二电容101B连接的中心位置,具体地,即第一电容101A的第二端以及第二电容101B的第二端分别与设定连接点的距离相等,以达到减少甚至消除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信号的目的,实际应用中,基于信号传输线103所在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考虑,若对信号处理单元101减少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信号的要求一般,可以在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的连接线路上任意选择一点,与上述屏蔽线连接。
图2所示的实现测量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的电路图,为本方案提供的一种实现测量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的优选实施方案,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进行相应的电路设置,例如通过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分别于其他电路元器件的连接,进一步完善电路信号处理单元101的信号处理功能。
根据以上描述,显然,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用于测试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的位置是设置在信号传输线的固定位置的,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测试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时,测试信号传输线的位置不固定导致的测量结果存在差异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图2所示的系统,本实施例一针对信号处理单元减小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测试单元的差模信号的方式,提供了在图2所示电路中实现信号处理单元减小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测试单元的差模信号的优选实施方式,具体地,如图3所示的电路图,在信号传输线103的第一信号线103A将差模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单元101时,信号处理单元101又将该差模信号传输至第二信号线103B,从而进入设定连接点的差模电流在该设定连接点流向第二电容101B,即第二信号线103B的方向,即输入与输出该设定连接点的差模电流的电流量相同,没有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电流,相应的,该设定连接点处的差模电压的电压值为零,没有传输至测量电路102的差模电压。实际应用中,若信号处理单元101接收第二信号线103B传输的差模信号后,同样会将接收的差模信号传输至第一信号线103A,以减小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信号,若图2所示电路所在的工作环境对该电路的影响比较小,且该电路的工作状态比较稳定时,进一步地,信号处理单元101能够消除信号传输线103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差模信号。
基于图2所示的系统,测试单元102在检测到共模信号分量后,能够根据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流分量,确定出信号传输线103传输的共模电流,进而,根据确定出的共模电流确定信号传输线103的共模辐射。具体地,测试单元102根据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流分量,确定出信号传输线103传输的共模电流时,可以根据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流分量,以及共模电流分量和共模电流的等效系数,确定信号传输线103上传输的共模电流。以下本方案提供了基于图4提供的电路图进行信号传输线上的共模电流的确定的优选实施方式。
具体地,如图4所示,信号传输线103的第一信号线103A以及第二信号线103B通过信号处理单元101将传输至测试单元102的共模电流分量传输至设定连接点,基于第一电容101A以及第二电容101B的电容值的大小一致的情况,经过第一电容101A以及第二电容101B的共模电流的电流量相同。在实际应用中,设定连接点的共模电压分量(即测试单元102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压分量)可以根据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的共模电压值与共模电流分量经过电容后产生的压降的差值确定出,例如,Vcom0=Vcom1-Icom2/jωC,其中,Vcom0为设定连接点处的共模电压分量,Vcom1为第一电容101A的第一端与第一信号线103A的第一连接点处的共模电压,同时,第二电容101B与第二信号线103B的第二连接点处的共模电压也为Vcom1,Icom2为经过第一电容101A以及电容101B的共模电流分量,jωC为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的容抗,ω为共模电流分量的频率,C为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的电容值,j为虚数。
测试单元102在检测到设定连接点的共模电压分量时,会在检验到共模电压分量的同时检测基于该共模电压分量以及自身内部电阻(即等效内阻)存在的共模电流分量(即测试单元102检测到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流分量),进而根据该共模电流分量以及等效系数,确定出信号传输线103上的共模电流,以根据该确定出的共模电流确定出信号传输线103的共模辐射。其中,等效系数为预先设置出的数值,具体地,该等效系数为信号传输线103上的共模电流与测试单元102检测共模电流分量的比值,实际应用中,该比值可以基于图2所示的电路图得到的,即根据信号处理单元101中经第一电容101A以及第二电容101B传输的电流、信号传输线103上的电压以及共模电流、经信号传输线103的第一对地分布电容传输的电流、经测试单元102的第二对地分布电容传输的电流、经测试单元102的等效内阻传输的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流分量、以及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压分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出的比值。具体地,如图5所示的对应图2的等效电路图的电路图,其中:
Icom为信号传输线103上的共模电流,Vcom为信号传输线103相对地的共模电压,Cp为信号传输线103相对地的第一对地分布电容,Icom1为经过Cp的共模电流分量,Icom2为分别经过第一电容101A以及第二电容101B的共模电流分量(经过第一电容101A以及第二电容101B的共模电流分量相同),Vcom0为设定连接点上的共模电压分量,Cr为测试单元102的第二对地分布电容,Z为测试单元102的等效内阻,Icomt为经过Z的共模电流分量,测试单元102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包括共模电流分量Icomt以及共模电压分量Vcom0。其中,Cp可以根据信号传输线103相对地每一百米存在的电容值以及信号传输线103与地的实际距离确定出信号传输线103的Cp,例如,若信号传输线103的对地电容最大为330pf/100米,可以将信号传输线103与地的实际距离乘以330pf/100得到的电容值,作为Cp的电容值;Z以及Cr可以根据测试单元102采用的测试仪器或数据采集仪器的仪器使用手册提供的数据获取。
根据图5所示的等效电路图,依据欧姆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原则,能够得到以下关系式:
Vcom=Icom1/jωCp;
Vcom=Icom2/jωC+Vcom0;
从而能够得到:
Vcom=Icom1/jωCp=Icom2/jωC+Vcom0 式(1)
其中,ω为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传输的共模信号分量对应的角频率,并且,ω=2×π×f,f为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传输的共模信号分量的频率,该频率与测试单元102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的频率相同,即该频率f能够在测试单元102检测共模信号分量时获取到,进而根据ω=2×π×f,确定出ω;Vcom=Icom2/jωC+Vcom0表征设定连接点处的电压Vcom0与第一电容(或第二电容)上的电压的和为信号传输线103上的电压Vcom0。
进一步地,分析设定连接点处的共模信号分量:
Vcom0=Icomt×Z;
Vcom0=(2×Icom2-Icomt)/jωCr;
从而能够得到:
Vcom0=Icomt×Z=(2×Icom2-Icomt)/jωCr 式(2)
其中,2×Icom2-Icomt,表征经过第一电容101A以及第二电容101B的共模电流分量(即2×Icom2)有一部分共模电流分量流向了Cr,即2×Icom2-Icomt;有一部分共模电流分量流向了Z,即Icomt,该Icomt为测试单元102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流分量,ω可以参考上述描述式(1)时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式(1)以及式(2),可以得到信号传输线103上的共模电流与测试单元102测试到的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流分量的关系:
Icom=Icomt×((1+j×ω×Cr×Z)×(1+Cp/2Cp)+Z×j×ω×Cp) 式(3)
根据该式(3),将(1+Cp/2Cp)中的Cp/2Cp的Cp消除,最终得到:
Icom=Icomt×(3(1+j×ω×Cr×Z)/2)+Z×j×ω×Cp) 式(4)
其中,(3(1+j×ω×Cr×Z)/2+Z×j×ω×Cp)为信号传输线103上的共模电流与测试单元102测试到的共模信号分量的等效系数,该比值中的Cr、Cp以及Z可以预先确定出相应的值,ω能够根据ω=2×π×f得到,f测试单元102能够在检测共模信号分量时检测到,进而可以得到ω。
依据式(4)以及测试单元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流分量,可以确定出信号传输线102上传输的共模电流。以上基于本方案中图2所示的电路图的等效电路图得到的式(4),以及测试单元102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流分量,确定信号传输线103上传输的共模电流。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信号处理单元以及测试单元的实际电路图,确定出相应的等效电路图,进而确定出信号传输线上传输的共模电流与测试单元检测到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流分量的关系,以在检测到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流分量后,确定出信号传输线上传输的共模电流。
在根据确定出的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流分量以及等效系数确定出信号传输线103上的共模电流后,进而可以依据表征共模电流与共模辐射关系的公式,根据确定出的信号传输线103上的共模电流确定信号传输线103的共模辐射。具体地,如下所示:
E=377×Icom×L×f/(2×c×D)V/m (5)
其中,E用于表征共模辐射的大小,单位为V/m;Icom是根据公(4)得到的共模电流;L为信号传输线103的长度;f为测试单元102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的频率;c为共模辐射对应的电磁波的速度,该电磁波的速度根据传输该电磁波的介质确定,例如,在空气中,电磁波的传输速度为3×108米/秒;D为待测共模辐射的位置与信号传输线103之间的距离,一般选择测量距离信号传输线3m或10m的位置进行共模辐射的,即采用公式(5)确定距离双绞线3m或10m的位置的共模辐射,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与双绞线存在任意距离的位置的共模辐射。此外,若信号传输线103为成对、且独立的传输介质,则D为两个传输介质之间的中心位置与待测共模辐射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应,可以选择测量与两个传输介质之间的中心位置存在设定距离的位置的共模辐射。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处理单元以及通过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信号传输线连接的测试单元;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减小所述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所述测试单元的差模信号;以及传输所述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所述测试单元的共模信号分量;
所述测试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传输的共模信号分量,并根据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确定所述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
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传输线的第一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传输线的第二信号线连接;并且,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的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及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分别通过同一设定连接点与所述测试单元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值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信号输入节点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位置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信号输入节点之间的距离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差模信号流的方向,将所述第一信号线传输至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差模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信号线,或将所述第二信号线传输至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差模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信号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连接点具体通过屏蔽线与所述测试单元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设定连接点的距离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流分量,确定所述信号传输线上传输的共模电流,并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共模电流,确定所述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共模电流分量,以及共模电流分量和共模电流的等效系数,确定所述信号传输线上传输的共模电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单元,具体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信号传输线上传输的共模电流:
Icom=Icomt×((1+j×ω×Cr×Z)×(1+Cp/2Cp)+Z×j×ω×Cp);其中:
Icom为信号传输线的共模电流,Icomt为所述测试单元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包括的共模电流分量,((1+j×ω×Cr×Z)×(1+Cp/2Cp)+Z×j×ω×Cp)为等效系数,Cr为所述测试单元的对地分布电容,Cp为所述信号传输线的对地分布电容,Z为所述测试单元的等效内阻,ω为所述测试单元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的角频率。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单元,具体用于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
E=377×Icom×L×f/(2×c×D);其中:
E为所述信号传输线的共模辐射,L为所述信号传输线的长度,f为所述测试单元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分量的频率,c为电磁辐射对应的电磁波的速度,D为所述信号传输线与待测共模辐射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31475.5A CN102636703B (zh) | 2012-04-28 | 2012-04-28 | 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31475.5A CN102636703B (zh) | 2012-04-28 | 2012-04-28 | 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36703A CN102636703A (zh) | 2012-08-15 |
CN102636703B true CN102636703B (zh) | 2014-06-04 |
Family
ID=46621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31475.5A Active CN102636703B (zh) | 2012-04-28 | 2012-04-28 | 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3670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13203B (zh) * | 2014-07-17 | 2016-06-08 |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快速定位开关电源emi噪声的方法 |
CN109884407B (zh) * | 2019-03-28 | 2021-02-23 |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 电磁屏蔽效能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
CN113325258B (zh) * | 2021-06-02 | 2023-02-24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传导电磁干扰测试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18690A (zh) * | 2006-02-06 | 2006-08-16 | 中国矿业大学 | 电磁兼容中传导性噪声的控制设备与方法 |
CN101383554A (zh) * | 2008-10-27 | 2009-03-11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共模/差模电磁干扰噪声分离网络 |
CN101533049A (zh) * | 2008-12-10 | 2009-09-1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测量线缆的电流辐射发射装置 |
CN101820303A (zh) * | 2010-01-25 | 2010-09-01 | 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电力线通信网络的辐射噪声测试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95303A1 (en) * | 2008-02-04 | 2009-08-06 | William Joseph Bowhers | Method of Reducing Common Mode Current Noise in Power Conversion Applications |
-
2012
- 2012-04-28 CN CN201210131475.5A patent/CN1026367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18690A (zh) * | 2006-02-06 | 2006-08-16 | 中国矿业大学 | 电磁兼容中传导性噪声的控制设备与方法 |
CN101383554A (zh) * | 2008-10-27 | 2009-03-11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共模/差模电磁干扰噪声分离网络 |
CN101533049A (zh) * | 2008-12-10 | 2009-09-1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测量线缆的电流辐射发射装置 |
CN101820303A (zh) * | 2010-01-25 | 2010-09-01 | 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电力线通信网络的辐射噪声测试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David M.Hockanson等.Investigation of Fundamental EMI Souce Mechanisms Driving Common-Mode Radiation from Printed Circuit Boards with Attached Cables.《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1996,第38卷(第4期),第557-566. |
Hand-Assembled Cable Bundle Modeling for Crosstalk and Common-Mode Radiation Prediction;Shishuang Sun等;《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20070831;第49卷(第3期);第708-718页 * |
Investigation of Fundamental EMI Souce Mechanisms Driving Common-Mode Radiation from Printed Circuit Boards with Attached Cables;David M.Hockanson等;《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19961130;第38卷(第4期);第557-566页 * |
Shishuang Sun等.Hand-Assembled Cable Bundle Modeling for Crosstalk and Common-Mode Radiation Predic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2007,第49卷(第3期),第708-718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626.16-2007》.2007,全文. * |
孔保根等.局域网非屏蔽双绞线的电磁泄漏测试分析.《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第5卷(第6期),第53-55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36703A (zh) | 2012-08-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643553U (zh) | 一种电缆故障定位及绝缘老化测试装置 | |
CN202661585U (zh) | 一种绝缘铜管母线的绝缘状态测试系统 | |
CN102636703B (zh) | 一种测量共模辐射的系统 | |
CN105973940B (zh) | 一种用于气液两相流探测的四电导探针测量信号处理系统 | |
CN107656226B (zh) | 基于传输系数的hfct电气参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
CN108562623A (zh) | 一种适合于频域频率步进体制测量土壤介电特性的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3805101B (zh) | 一种电缆交叉互联系统连接状态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 |
CN107561368B (zh) | 一种大型电力设备宽频阻抗特性的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 |
CN116859163A (zh) | 一种基于定向感应探测器的电网传导干扰测量方法与系统 | |
CN117538679A (zh) | 矿用井下电缆探伤系统及方法 | |
CN102608425A (zh) | 一种宽频阻抗测量系统及宽频阻抗测量方法 | |
CN111487452A (zh) | 一种超快电流探测装置及脉冲测试系统 | |
CN104678339B (zh) | 一种用于探针式微波电压测量系统的校准装置、系统及方法 | |
CN207148223U (zh) | 一种大型电力设备宽频阻抗特性的测量系统 | |
CN204832088U (zh) | 一种基于驻波率原理的快速测量湿型砂含水量的装置 | |
CN104865423B (zh) | 用于逻辑分析仪的主动式探棒 | |
CN103543316B (zh) | 变压器绕组的暂态电压测量系统与方法 | |
Sheri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a power line cable for channel frequency response—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 |
CN113820536A (zh) | 基于无线同步电流测量技术的氧化锌避雷器带电检测方法 | |
CN209231387U (zh) | 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系统和用于变形检测的信号线 | |
JP6182122B2 (ja) | 妨害波伝達特性測定システムおよび測定方法 | |
CN111537936A (zh) | 一种高频局部放电信号重构方法及系统 | |
Tokgöz et al. | Mode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artially inser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aults | |
Hashmi et al. | Comparing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V XLPE cable and covered-conductor overhead line using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echnique | |
CN105629069B (zh) | 一种长链路阻抗上扬幅度预算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Cangshan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2 Jinshan Road No. 618 Garden State Industrial Park 19 floor Patentee after: RUIJIE NETWORKS Co.,Ltd. Address before: Cangshan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2 Jinshan Road No. 618 Garden State Industrial Park 19 floor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tar-Net Ruijie Networks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