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8942A - 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8942A
CN102628942A CN201210122184XA CN201210122184A CN102628942A CN 102628942 A CN102628942 A CN 102628942A CN 201210122184X A CN201210122184X A CN 201210122184XA CN 201210122184 A CN201210122184 A CN 201210122184A CN 102628942 A CN102628942 A CN 102628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ar
image
folded
oblique distance
cov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21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8942B (zh
Inventor
邵芸
张风丽
万紫
王国军
刘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of CAS
Priority to CN 20121012218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89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8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8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8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89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包括:利用雷达卫星升轨与降轨准同步获取山体两坡的数据,实现对山体两坡的双视向成像;利用基于SAR影像模拟的正射校正方法对双视向的SAR影像分别进行正射校正,生成双视像两幅影像的叠掩和阴影掩模影像;利用基于RD定位模型和投影角因子的方法对双视向的正射校正SAR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修正透视收缩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失真;基于地理坐标将双视向的SAR影像进行配准叠加,用双视像两幅影像其中一幅影像上对应正常区域的像元值来补偿另外一幅影像上发生叠掩和阴影的区域。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补偿一幅图像由于地形引起叠掩阴影等信息损失问题,解决了透视收缩现象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失真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和对某些地物具有一定的穿透性等特点,在海洋、大气、陆地、冰雪、空间探测及军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于我国西南地形复杂区域的地形测绘以及我国南方多云多雨地区的地形图快速更新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问题,SAR甚至是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然而,由于SAR的斜距成像特点,SAR影像上会出现和光学遥感影像显著不同的几何畸变特征,包括透视收缩、叠掩和阴影。这些几何畸变阻碍了人们对SAR影像特征的理解和专题信息的提取,因此必须通过正射校正处理去除SAR影像固有的几何畸变。
正射校正是SAR影像处理中的重要处理步骤,而且只有将SAR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生成一幅处于地面坐标系下的正射SAR影像,才能将SAR影像与其他已经具有地理参考坐标信息的多源遥感数据进行综合应用。但是与光学图像不同,SAR传感器接收的只是地面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在经历一个包括脉冲压缩、徙动校正等复杂的成像处理之后,接收信号才能变为可视的图像。因此,在SAR影像中没有光学影像中那样明确的像点物点对应关系。SAR复杂的成像机制造成了人们对SAR影像中空间关系理解的困难,也使得多年来SAR影像的几何校正问题成为制约SAR广泛应用的一个瓶颈。特别TerraSAR-X和COSMO-SkyMed的成功发射,空间分辨率达到米级,对SAR影像几何精校正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和发展通用性好的星载高分辨率SAR影像正射校正方法对于SAR影像的应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同时也会给SAR影像的辐射特性带来很大影响。透视收缩会引起朝向雷达波束的坡面能量被压缩,背向雷达波束坡面的能量被拉伸,造成后向散射能量失真,SAR影像上叠掩和阴影区域的信息会丢失。地形引起的辐射方面的问题是多年来制约SAR数据应用的一个重要障碍。针对地形复杂地区SAR图像的几何和辐射畸变问题。
SAR影像几何校正和其他遥感影像几何校正一样,最重要的问题是确定描述SAR影像像点坐标与对应的地面点坐标之间数学关系的定位模型。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基于SAR影像模拟的正射校正方法。该方法是基于RD定位模型(Range Doppler Geo-Location Model)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生成一景纹理和真实SAR非常类似的模拟SAR影像,然后将模拟SAR影像与真实SAR影像进行配准,最后建立起真实SAR影像像点跟地面点的对应关系,完成SAR影像正射校正过程。该技术方法如图1所示。
该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从雷达数据文件中获得定位模型相关成像参数,这些参数包括轨道参数(卫星位置矢量Rsc、速度矢量Vsc)、分辨率δr、斜距R以及多普勒频率fd等;
第二步,结合成像参数和DEM数据,利用严格的SAR成像几何模型生成模拟SAR影像;在模拟之前,需要将DEM旋转和镜像处理到SAR图像方位向和距离向坐标空间,然后重采样到满足图像分辨率要求。最后通过公式(1)的RD定位模型和公式(2)的后向散射模型生成模拟SAR图像。
X t 2 + Y t 2 ( R e + H t ) 2 + Z t 2 R p 2 = 1 R = R ( i , j ) f d = - 2 dR λ . dt 公式
(1)
σ 0 = 0.0133 cos φ T ( sin φ T + 0.1 cos φ T ) 3 公式(2)
其中,地物点空间直角坐标Rtc=(Xt,Yt,Zt)T,Re为地球椭球赤道半径,Ht为地物点高程,Rp=(1-f)(Re+Ht),f为扁率;R为斜距,(i,j)分别为像元坐标行号和列号,fd是雷达波束通过地面目标时产生的多普勒频移,λ为雷达波长。
第三步,将真实SAR图像与模拟SAR图像直接进行全自动匹配,自动选取数量足够多的控制点,建立真实SAR图像与模拟SAR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可以由公式(3)得到。
ir=a0+a1.is+a2.js+a3.is.js
jr=d0+d1.is+b2.js+d3.is.js    公式
(3)
由于DEM上每一点的投影直角坐标所对应的模拟SAR影像坐标是已知的,具体计算如公式(4)。
公式(4)
综合公式(3)和公式(4),就可以将模拟SAR影像作为媒介,把物方坐标系和真实SAR影像坐标系之间联系起来,得到DEM投影直角坐标与真实SAR影像坐标之间的关系,如公式(5所示)。最后基于关系模型将真实SAR图像隐射到DEM坐标空间从而完成正射校正。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042
公式(5)
其中,ir和jr是真实SAR影像行列号,is和js是模拟SAR影像行列号,(反N,h)DEM为DEM数据中三维坐标值。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基于SAR影像模拟的正射校正方法存在如下的问题:无法解决透视收缩现象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失真问题;并且,山区地形起伏较大,SAR影像上的叠掩和阴影区域无法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此种方法不能祛除叠掩、阴影的影响,这是限制SAR在山区应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解决透视收缩现象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失真问题以及无法祛除叠掩、阴影影响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该方法包括:
利用雷达卫星升轨与降轨准同步获取山体两坡的数据,实现对山体两坡的双视向成像;
利用基于SAR影像模拟的正射校正方法对双视向的SAR影像分别进行正射校正,生成双视像两幅影像的叠掩和阴影掩模影像;
利用基于RD定位模型和投影角因子的方法对双视向的正射校正SAR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修正透视收缩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失真;
基于地理坐标将双视向的SAR影像进行配准叠加,用双视像两幅影像其中一幅影像上对应正常区域的像元值来补偿另外一幅影像上发生叠掩和阴影的区域。
所述利用雷达卫星升轨与降轨准同步获取山体两坡的数据,实现对山体两坡的双视向成像,包括:
分析山区域DEM数据来确定获取图像时最佳的入射角参数;
根据最佳入射角参数,基于信息损失最少的原则,选择利用雷达卫星升轨与降轨准同步获取山体东西两坡的数据。
所述生成双视像两幅影像的叠掩区域,包括:
在距离向上,将离星下点最近的地面点作为起始点,记下其对应的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051
标志起始点的雷达视角为当前雷达视角;
沿距离向逐点比较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的大小,如果下一点的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053
大于当前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054
则将下一点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055
作为新的当前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056
当下一点的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057
小于当前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058
则标志下一点为阴影区域的开始;
直到下一个点的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061
大于当前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062
标志该阴影区域的结束。
所述生成双视像两幅影像的阴影区域,包括:
在距离向上,将离星下点最近的地面点作为起始点,记下其对应的斜距R,标志起始点的斜距为当前斜距;
沿距离向逐点比较斜距的大小,如果下一点的斜距大于当前斜距,则将下一点斜距作为新的当前斜距,当下一点的斜距小于当前斜距,则标志下一点为叠掩区域的开始;
直到下一个点的斜距大于当前斜距,标志该叠掩区域的结束;
在距离向上,将离星下点最远的地面点作为起始点,记下相应的斜距R,标志起始点的斜距为当前斜距;
沿距离向逐点比较斜距的大小,如果下一点的斜距小于当前斜距,则将下一点斜距作为新的当前斜距,当下一点的斜距大于当前斜距,则标志下一点为叠掩区域的开始;
直到下一个点的斜距小于当前斜距,标志该叠掩区域的结束;
将得到的叠掩区域结果取并集,就得到所有叠掩区域的范围;将得到的叠掩区域结果取交集,得到主动叠掩区域的范围。
所述利用基于RD定位模型和投影角因子的方法对双视向的正射校正SAR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包括:
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063
进行地形辐射校正;其中,β0是雷达亮度,φ是雷达入射角,σ0是通过定标系数得到的后向散射系数,σ0′是地形辐射校正后的后向散射系数,ψ是投影角。
所述投影角ψ通过公式计算;其中,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072
是地面目标T处的表面法线矢量;Rtc为地面目标T处位置矢量;Rts为根据SAR传感器位置矢量Rsc以及Rtc确认的位置矢量。
所述基于地理坐标将双视向的SAR影像进行配准叠加,包括:
选取叠掩阴影像元总数较少的SAR影像作为主影像,将另一幅SAR影像作为副影像对主影像进行配准叠加。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配准叠加通过选取控制点利用低阶多项式进行匹配的方法完成的,配准精度控制在1个像元以内。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设定M(i,j)为主影像上重叠区域内的任意一个像元,AS为根据主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主影像阴影区域范围,AL为根据主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主影像叠掩区域范围,AN为主影像上正常区域的范围;S(i′,j′)为副影像对应地理位置上的像元,BS为根据副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副影像阴影区域范围,BL为根据副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副影像叠掩区域范围,BN为副影像上正常区域的范围,R(i,j)为补偿后主影像上该像元的像元值,则双视向信息补偿过程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073
进行;其中,∈表示像元属于图像范围,∨、∧和→分别表示或、且和蕴含运算。
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补偿一幅图像由于地形引起叠掩阴影等信息损失问题,能够提高SAR数据在陆地特别是山区的利用水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引入了基于严格的RD定位模型和投影角的方法对SAR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透视收缩现象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失真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基于SAR影像模拟的正射校正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原理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ECR坐标系中投影角与SAR卫星和地面目标之间的几何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主要思想在于针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在SAR图像上叠掩、透视收缩和阴影等效应导致图像上信息的畸变和损失,发展了一种新的SAR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解决了透视收缩会造成的后向散射能量失真问题,叠掩和阴影区域的信息会丢失问题,提高SAR数据在地形复杂地区的利用率。
本发明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利用雷达卫星升轨与降轨准同步获取山体东西两坡的数据,实现对山体两坡的双视向成像;第二步是利用基于SAR影像模拟的正射校正方法对两个视向的SAR影像分别进行正射校正,祛除地形引起的各种几何变形,并且生成两幅图像的叠掩和阴影掩模影像;第三步是利用基于RD定位模型和投影角因子的方法对两个视向的正射校正SAR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修正透视收缩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失真;第四步是基于地理坐标将两个视向的SAR影像进行配准叠加,利用其中一幅SAR影像上的叠掩和阴影区域在另一幅影像上往往不是叠掩或阴影区域的特点,用其中一幅影像上对应正常区域的像元值来补偿另外一幅影像上发生叠掩和阴影的区域。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原理流程图,其中,
步骤10,利用雷达卫星升轨与降轨准同步获取山体两坡的数据,实现对山体两坡的双视向成像。
一般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可以通过卫星升轨与降轨准同步获取山体两坡的数据,例如,可以获取山体东西两坡的数据,或者南北两坡的数据。获取山体两坡数据的目的在于通过两坡数据来互相补偿。这就需要将山体两坡的数据生成双视像的成像,得到山体两坡双视像成像。
其主要的方法,可以是分析山区域DEM数据来确定获取图像时最佳的入射角参数;根据最佳入射角参数,基于信息损失最少的原则,选择利用雷达卫星升轨与降轨准同步获取山体东西两坡的数据。
步骤20,利用基于SAR影像模拟的正射校正方法对双视向的SAR影像分别进行正射校正,生成双视像两幅影像的叠掩和阴影掩模影像。
基于SAR影像模拟的正射校正方法,可以是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直接采用该方法来进行正射校正。
由于叠掩和阴影的产生与地形和入射角有关,所以利用DEM和成像参数(入射角)生成叠掩和阴影掩模影像,具体步骤如下:
阴影区域的识别方法:在距离向上,将离星下点最近的地面点作为起始点,记下其对应的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101
),标志起始点的雷达视角为当前雷达视角。沿距离向逐点比较雷达视角的大小,如果下一点的雷达视角大于当前雷达视角,则将下一点雷达视角作为新的当前雷达视角,当下一点的雷达视角小于当前雷达视角,则标志下一点为阴影区的开始。直到下一个点的雷达视角大于当前雷达视角,标志该阴影区的结束,然后继续判断,最后就可以得到主动阴影区和被动阴影区的范围。
叠掩区域的识别方法与阴影类似,但是由于近距被动叠掩区域发生在主动叠掩区之前,因此需要两次判断才能识别出所有叠掩区域,其具体过程如下:
在距离向上,将离星下点最近的地面点作为起始点,记下其对应的斜距R,标志起始点的斜距为当前斜距。沿距离向逐点比较斜距的大小,如果下一点的斜距大于当前斜距,则将下一点斜距作为新的当前斜距,当下一点的斜距小于当前斜距,则标志下一点为叠掩区的开始。直到下一个点的斜距大于当前斜距,标志该叠掩区的结束,然后继续判断,直到该距离向上的所有地面点被遍历。完成这一步骤,可以得到主动叠掩区和发生在主动叠掩区后的远距被动叠掩区的范围。
在距离向上,将离星下点最远的地面点作为起始点,记下相应的斜距R,标志起始点的斜距为当前斜距。沿距离向逐点比较斜距的大小,如果下一点的斜距小于当前斜距,则将下一点斜距作为新的当前斜距,当下一点的斜距大于当前斜距,则标志下一点为叠掩区的开始。直到下一个点的斜距小于当前斜距,标志该叠掩区的结束,然后继续判断,直到该距离向上的所有地面点被遍历。这一步可以得到主动叠掩区和近距被动叠掩区的范围。将其与上个步骤得到的结果取并集,就可以得到所有叠掩区的范围;将其取交集,就可以得到主动叠掩区的范围。
步骤30,利用基于RD定位模型和投影角因子的方法对双视向的正射校正SAR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修正透视收缩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失真。
针对透视收缩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失真,采用建立在严格RD定位模型下的投影角因子进行地形辐射校正,其校正方法如公式(6)所示.
σ 0 ′ = β 0 cos ψ = σ 0 sin φ cos ψ 公式(6)
其中,β0是雷达亮度,φ是雷达入射角,σ0是通过定标系数得到的后向散射系数,σ0′是地形辐射校正后的后向散射系数,ψ是投影角,投影角与SAR卫星和地面目标之间的几何关系如图3所示。
在ECR坐标系中,S表示SAR传感器,其位置和速度矢量分别为Rsc、Vsc。T为地球表面上的一点,其位置矢量用Rtc表示。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112
是地面目标T处的表面法线矢量。则投影角ψ定义为表面法线矢量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121
与成像面法线矢量的夹角,成像面法线矢量垂直于矢量Rts和Raz所确定的平面,Raz与矢量Rts和Rsc所确定的平面相垂直。则投影角ψ的余弦可以由公式(7)求出。
cos ψ = n ^ . ( R ts × ( R ts × R tc ) ) | n ^ | . | R ts × ( R ts × R tc ) | 公式(7)
步骤40,基于地理坐标将双视向的SAR影像进行配准叠加,用双视像两幅影像其中一幅影像上对应正常区域的像元值来补偿另外一幅影像上发生叠掩和阴影的区域。
由于两个视向的SAR影像是单独进行正射校正的,在地理位置上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还需要进行配准以保证地理位置的一致性。在配准时,首先根据叠掩阴影像元总数较少的SAR影像作为主影像,将另一幅SAR影像也就是副影像对主影像进行配准。配准工作可以人工(或自动)选取控制点利用低阶多项式进行匹配的方法完成的,配准精度控制在1个像元以内。然后,假设M(i,j)为主影像上重叠区域内的任意一个像元,AS为根据主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主影像阴影区域范围,AL为根据主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主影像叠掩区域范围,AN为主影像上正常区域的范围;S(i′,j′)为副影像对应地理位置上的像元,BS为根据副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副影像阴影区域范围,BL为根据副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副影像叠掩区域范围,BN为副影像上正常区域的范围。R(i,j)为补偿后主影像上该像元的像元值,则双视向信息补偿过程可以用公式(8)表示。
Figure BDA0000156501460000131
公式
(8)
其中∈表示像元属于图像范围,∨、∧和→分别表示或、且和蕴含运算。按照公式(8)进行处理,遍历主图像上每一个像元,从而完成SAR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针对SAR影像存在的叠掩、阴影问题,发展了一种新的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透视收缩、叠掩和阴影引起的信息失真和缺失的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中,利用贵州某地TerraSAR-X升轨和降轨两个视向的数据进行了双视向补偿实验,补偿前主影像在重叠区域内发生叠掩的像元9959828个,阴影像元217383个。在双视向补偿时,被成功补偿的叠掩像元数为7624131个,叠掩补偿比例为76.55%;被成功补偿的阴影像元数为50393个,阴影补偿比例为23.19%。总的叠掩阴影补偿比例为75.41%,主影像上绝大多数的发生叠掩、阴影现象的区域的丢失信息得到了成功补偿。说明本发明提出的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确实可以有效消除叠掩、阴影的影响,而这个问题是传统的基于单幅SAR影像的方法所无法解决的,该方法为提高SAR数据在陆地特别是在山区的利用率提供一种重要手段。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信息补偿方法,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
现有技术方法无法祛除叠掩、阴影的导致的信息损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SAR在山区中应用。本发明提出的新的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可以有效地补偿一幅图像由于地形引起叠掩阴影等信息损失问题,为提高SAR数据在陆地特别是山区的利用水平。现有技术方法仅仅纠正了SAR图像的几何畸变特征,对透视收缩引起的后巷散射系数失真问题进行解决。本发明在几何校正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严格的RD定位模型和投影角的方法对SAR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透视收缩现象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失真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利用雷达卫星升轨与降轨准同步获取山体两坡的数据,实现对山体两坡的双视向成像;
利用基于SAR影像模拟的正射校正方法对双视向的SAR影像分别进行正射校正,生成双视像两幅影像的叠掩和阴影掩模影像;
利用基于RD定位模型和投影角因子的方法对双视向的正射校正SAR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修正透视收缩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失真;
基于地理坐标将双视向的SAR影像进行配准叠加,用双视像两幅影像其中一幅影像上对应正常区域的像元值来补偿另外一幅影像上发生叠掩和阴影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雷达卫星升轨与降轨准同步获取山体两坡的数据,实现对山体两坡的双视向成像,包括:
分析山区域DEM数据来确定获取图像时最佳的入射角参数;
根据最佳入射角参数,基于信息损失最少的原则,选择利用雷达卫星升轨与降轨准同步获取山体东西两坡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双视像两幅影像的叠掩区域,包括:
在距离向上,将离星下点最近的地面点作为起始点,记下其对应的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FDA0000156501450000011
标志起始点的雷达视角为当前雷达视角;
沿距离向逐点比较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FDA0000156501450000012
的大小,如果下一点的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大于当前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FDA0000156501450000022
则将下一点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FDA0000156501450000023
作为新的当前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FDA0000156501450000024
当下一点的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FDA0000156501450000025
小于当前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FDA0000156501450000026
则标志下一点为阴影区域的开始;
直到下一个点的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FDA0000156501450000027
大于当前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Figure FDA0000156501450000028
标志该阴影区域的结束。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双视像两幅影像的阴影区域,包括:
在距离向上,将离星下点最近的地面点作为起始点,记下其对应的斜距R,标志起始点的斜距为当前斜距;
沿距离向逐点比较斜距的大小,如果下一点的斜距大于当前斜距,则将下一点斜距作为新的当前斜距,当下一点的斜距小于当前斜距,则标志下一点为叠掩区域的开始;
直到下一个点的斜距大于当前斜距,标志该叠掩区域的结束;
在距离向上,将离星下点最远的地面点作为起始点,记下相应的斜距R,标志起始点的斜距为当前斜距;
沿距离向逐点比较斜距的大小,如果下一点的斜距小于当前斜距,则将下一点斜距作为新的当前斜距,当下一点的斜距大于当前斜距,则标志下一点为叠掩区域的开始;
直到下一个点的斜距小于当前斜距,标志该叠掩区域的结束;
将得到的叠掩区域结果取并集,就得到所有叠掩区域的范围;将得到的叠掩区域结果取交集,得到主动叠掩区域的范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基于RD定位模型和投影角因子的方法对双视向的正射校正SAR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包括:
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0156501450000031
进行地形辐射校正;其中,β0是雷达亮度,φ是雷达入射角,σ0是通过定标系数得到的后向散射系数,σ0′是地形辐射校正后的后向散射系数,ψ是投影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角ψ通过公式
Figure FDA0000156501450000032
计算;其中,
Figure FDA0000156501450000033
是地面目标T处的表面法线矢量;Rtc为地面目标T处位置矢量;Rts为根据SAR传感器位置矢量Rsc以及Rtc确认的位置矢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地理坐标将双视向的SAR影像进行配准叠加,包括:
选取叠掩阴影像元总数较少的SAR影像作为主影像,将另一幅SAR影像作为副影像对主影像进行配准叠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配准叠加通过选取控制点利用低阶多项式进行匹配的方法完成的,配准精度控制在1个像元以内。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设定M(i,j)为主影像上重叠区域内的任意一个像元,AS为根据主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主影像阴影区域范围,AL为根据主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主影像叠掩区域范围,AN为主影像上正常区域的范围;S(i′,j′)为副影像对应地理位置上的像元,BS为根据副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副影像阴影区域范围,BL为根据副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副影像叠掩区域范围,BN为副影像上正常区域的范围,R(i,j)为补偿后主影像上该像元的像元值,则双视向信息补偿过程通过公式
Figure FDA0000156501450000041
进行;其中,∈表示像元属于图像范围,∨、∧和→分别表示或、且和蕴含运算。
CN 201210122184 2012-04-24 2012-04-24 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28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22184 CN102628942B (zh) 2012-04-24 2012-04-24 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22184 CN102628942B (zh) 2012-04-24 2012-04-24 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8942A true CN102628942A (zh) 2012-08-08
CN102628942B CN102628942B (zh) 2013-10-23

Family

ID=46587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12218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28942B (zh) 2012-04-24 2012-04-24 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8942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8780A (zh) * 2013-03-27 2013-07-24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基于逆rd定位模型的无控星载sar图像正射校正方法
CN109166084A (zh) * 2018-09-11 2019-01-08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邻近点梯度关系的sar几何畸变定量模拟方法
CN109345776A (zh) * 2018-09-26 2019-02-15 安徽磐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雷达的山体落石实时监控系统
CN111239737A (zh) * 2020-03-20 2020-06-05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升降轨数据的区域sar影像叠掩补偿方法
CN112257515A (zh) * 2020-09-29 2021-01-22 河南大学 一种基于复杂地形的sar图像地物分类方法及装置
CN112433213A (zh) * 2020-10-21 2021-03-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sar干涉测量结果与光学影像位置偏移综合纠正方法
CN112767454A (zh) * 2020-12-25 2021-05-07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基于多视角观测sar数据采样分析的叠掩信息补偿方法
TWI734648B (zh) * 2020-11-23 2021-07-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雷達校正系統和方法
CN113505764A (zh) * 2021-09-09 2021-10-15 成都理工大学 顾及局部入射角的高山峡谷区sar几何畸变识别方法
CN116299459A (zh) * 2023-04-06 2023-06-23 星视域(佛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形和信号反射强度的InSAR掩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32283A4 (en) * 2014-04-14 2017-11-15 Vricon Systems AB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ndering a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3243A (ja) * 1999-09-13 2001-03-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干渉型合成開口レーダによる地形の3次元情報抽出装置
CN101482616A (zh) * 2008-08-13 2009-07-15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地形测量方法
CN101770026A (zh) * 2009-01-07 2010-07-07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估计地形的方法及其软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3243A (ja) * 1999-09-13 2001-03-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干渉型合成開口レーダによる地形の3次元情報抽出装置
CN101482616A (zh) * 2008-08-13 2009-07-15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地形测量方法
CN101770026A (zh) * 2009-01-07 2010-07-07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估计地形的方法及其软件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ARS M. H. ULANDER: "Radiometric Slope Correction of Synthetic-Aperture Radar Images",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vol. 34, no. 5, 30 September 1996 (1996-09-30), pages 1115 - 1122 *
万紫等: "基于RADARSAT-2数据的 SAR 图像双视向几何校正方法研究",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vol. 30, no. 2, 30 April 2011 (2011-04-30), pages 167 - 172 *
万紫等: "高分辨率雷达图像双视向几何纠正方法研究", 《国土资源遥感》, no. 2, 15 June 2010 (2010-06-15)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8780A (zh) * 2013-03-27 2013-07-24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基于逆rd定位模型的无控星载sar图像正射校正方法
CN109166084B (zh) * 2018-09-11 2022-04-22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邻近点梯度关系的sar几何畸变定量模拟方法
CN109166084A (zh) * 2018-09-11 2019-01-08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邻近点梯度关系的sar几何畸变定量模拟方法
CN109345776A (zh) * 2018-09-26 2019-02-15 安徽磐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雷达的山体落石实时监控系统
CN111239737A (zh) * 2020-03-20 2020-06-05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升降轨数据的区域sar影像叠掩补偿方法
CN112257515A (zh) * 2020-09-29 2021-01-22 河南大学 一种基于复杂地形的sar图像地物分类方法及装置
CN112257515B (zh) * 2020-09-29 2022-09-23 河南大学 一种基于复杂地形的sar图像地物分类方法及装置
CN112433213A (zh) * 2020-10-21 2021-03-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sar干涉测量结果与光学影像位置偏移综合纠正方法
CN112433213B (zh) * 2020-10-21 2023-05-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sar干涉测量结果与光学影像位置偏移综合纠正方法
TWI734648B (zh) * 2020-11-23 2021-07-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雷達校正系統和方法
CN112767454A (zh) * 2020-12-25 2021-05-07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基于多视角观测sar数据采样分析的叠掩信息补偿方法
CN112767454B (zh) * 2020-12-25 2022-11-29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基于多视角观测sar数据采样分析的叠掩信息补偿方法
CN113505764A (zh) * 2021-09-09 2021-10-15 成都理工大学 顾及局部入射角的高山峡谷区sar几何畸变识别方法
CN116299459A (zh) * 2023-04-06 2023-06-23 星视域(佛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形和信号反射强度的InSAR掩膜方法
CN116299459B (zh) * 2023-04-06 2023-10-31 星视域(佛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形和信号反射强度的InSAR掩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8942B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8942B (zh) 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
Fahnestock et al. Rapid large-area mapping of ice flow using Landsat 8
Li Potential of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 for national mapping products
Stumpf et al.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landslide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s with Pléiades satellite images
US20030154060A1 (en) Fusion of data from differing mathematical models
CN102968631A (zh) 山区多光谱遥感卫星影像的自动几何纠正与正射校正方法
CN102927934A (zh) 一种利用单个InSAR干涉对获取矿区地表三维形变场的方法
Di et al. Coastal mapping and change detection using high-resolution IKONOS satellite imagery
Khlopenkov et al. Achieving subpixel georeferencing accuracy in the Canadian AVHRR processing system
Aati et al. A new approach for 2-D and 3-D precise measurements of ground deformation from optimized registration and correlation of optical images and ICA-based filtering of image geometry artifacts
Bertin et al. Geomorphic change detection using cost-effective structure-from-motion photogrammetry: Evaluation of direct georeferencing from consumer-grade UAS at Orewa beach (New Zealand)
CN103513247B (zh)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和光学图像同名点匹配的方法
Liu et al. Correction of positional errors and geometric distortions in topographic maps and DEMs using a rigorous SAR simulation technique
Tao et al. On-orbit geometric calibration of the panchromatic/multispectral camera of the ZY-1 02C satellite based on public geographic data
Goncalves et al. Accuracy analysis of DEMs derived from ASTER imagery
Whitehead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determining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atterns of surface change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for a polythermal arctic glacier
Jaud et al. Method for orthorectification of terrestrial radar maps
Krishna et al. DEM generation from high resolution multi-view data product
Liu et al. Comparison of DEM accuracies generated from different stereo pairs over a plateau mountainous area
Toutin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ic correction of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 data
Sohn et al. Shadow-effect correction in aerial color imagery
Ka et al. Digital elevation map generation using SAR stereo technique with Radarsat Images over Seoul area
Jaud et al. Correcting topography effects on terrestrial radar maps
Lee et al. Accuracy improvement of KOMPSAT-3 DEM using previous DEMs without ground control points
Jacobsen et al. Analysis and bias improvement of height models based on satellite ima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12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Andingmen Datun Road No. 20 North

Applicant after: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100012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Andingmen Datun Road No. 20 North

Applicant before: Inst.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INST.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O: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