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6025A - 一种川贝母的中低海拔半保护育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川贝母的中低海拔半保护育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6025A
CN102626025A CN2012100984444A CN201210098444A CN102626025A CN 102626025 A CN102626025 A CN 102626025A CN 2012100984444 A CN2012100984444 A CN 2012100984444A CN 201210098444 A CN201210098444 A CN 201210098444A CN 102626025 A CN102626025 A CN 102626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lbus fritillariae
fritillariae cirrhosae
seedling cultivation
temperature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84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6025B (zh
Inventor
叶萌
唐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21009844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6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6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6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6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60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川贝母的中低海拔半保护育苗方法》技术方案应用于川贝母的优质种苗培育技术领域。本技术方案重点解决了川贝母在中、低海拔地区育苗的管理技术问题以及解决了川贝母在中、低海拔地区育苗的气候不适应问题。本发明以川贝母种子为对象,利用中、低海拔地区冬无严寒,下午酷暑的气候条件,创造适度可控的环境条件进行半保护育苗,满足种子萌发温度,实现顺利出苗,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达到规模化育苗的目的。川贝母采用了中低海拔半保护育苗降低了育苗费用,其成本较高原大棚育苗减少30%以上;通过本技术,川贝母在中低海拔地区出苗率较高,出苗整齐,存活率得到保障,打破川贝母栽植和育苗都在高原的限制,使育苗的区域扩展,有效促进川贝母的产业化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川贝母的中低海拔半保护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川贝母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的川贝母F.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delavaviFranch.、太白贝母F.taipaiensisP.Y.Li或瓦布贝母F.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Var.wabuensis(S.Y.TangetS.C.Yue)Z.D.Liu.S.WangetS.C.chen的干燥鳞茎。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西部、云南迪庆州、丽江地区;甘肃陇南地区,西藏东北部及南部及青海局部。川贝母是治疗外感风热咳嗽、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的良药。四川是川贝母的道地产区,优质川贝母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海拔3500-4500m高山高原地带,该区气候寒冷,以藏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川贝母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由于其疗效卓著,药用需求量大,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价格逐年上升。人工栽培川贝母周期较长,技术难度大,尚未进入商品生产阶段,其中困难之一就是规模化培育种苗难度较大。在高原进行种子直播,当年出苗率低、秋季保存率更低,不到20%。因此,如何规模化提供川贝母商品生产的优质种苗已成为制约川贝母产业发展的首要瓶颈。该技术方案应用于川贝母的优质种苗培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关川贝母的发明专利(申请)主要包括:(1)、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赤霉素并结合低温沙藏层积处理方法,使川贝母种子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生理和形态上的后熟;再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对已完成后熟作用的川贝母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导处理,培育出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川贝母多倍体新品种。本发明具有处理时间短、有效成分含量高、植株适应外界能力强等优点[1]。(2)、一种以川贝母植株叶为外植体的鳞茎快速增殖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川贝母植株叶为外植体的鳞茎快速增殖方法,该方法包括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小鳞茎、以及小鳞茎生长各步骤[2]。(3)、川贝母的种植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贝的种植方法,包括场地选取和平整、播种和田间管理等过程;本发明的方法在播种时将种子与火灰按一定比例混合,播种后再用一定细腐殖土进行覆盖,更好的促进了川贝种子的胚分化,同时,本发明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控制施肥量和各种培育参数,使川贝母植株可以获得最佳的生长条件;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的川贝母种植,其种子用量少,植株存活率高,川贝母的产量高,种植成本低[3]。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海拔条件在1600-2300m,温度条件在-5-20℃的地区。(4)、一种川贝母高原保护地育苗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的高原保护地育苗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地选择、设施建设(包括大棚或中棚、育苗床、育苗架、育苗盘等的建设)及育苗基质准备、种子选择、播种、管理、出圃等环节;选择在原产地或道地产区,实行就地育苗,可有效提高川贝母的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存活率、秋季鳞茎率和返苗率(次年出苗率)等,大大提高川贝母的繁殖系数,培育的种苗生长整齐,健壮,达到标准化操作,可大规模提供川贝母优质种苗[4]。(5)、川贝种植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贝种植方法,只是也是选择海拔高度1500~5000m的沙土整平,做畦;再种植消毒;太白贝母倒苗后及时覆上;播种后第三年的采挖;本发明增加太白贝母生长期内的生物量,降低太白贝母鳞茎的病虫害,增加其单位面积产量。解决了野生太白贝母的驯化种植中的瓶颈;种植中步骤简便,成本低,同时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5]。(6)、川贝母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涉及川贝母的栽培方法,包括川贝母种子采收、后熟处理、整畦及播种、搭建荫棚,其中,后熟处理采用低温流水方法处理。本发明采收、处理种子及播种方法可大大提高秋季大田播种的出芽率,解决了川贝母人工种植有性繁殖种子萌发率较低的技术难题,是易行且具有实用性的技术[6]。只是此方法也是运用在海拔2700-3000m的地区。(7)、一种川贝母的育秧盘或育秧袋式有性繁殖栽培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川贝母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它是采用育秧盘或育秧袋式栽培方法,播种季节可采取秋播与春播,并通过合理密植、育秧盘或育秧袋式栽培、集中多层叠放等方法实现川贝母在幼苗期的快速高效率繁育。本发明可大大降低川贝母幼苗期的管理成本,有效控制病、虫、草和鼠害对川贝母(幼苗期)的传播和危害,提高种子萌发率及幼苗保苗率,降低翻挖工作量,明显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具有实川性的技术[7]。(8)、一种川贝母在一年内完成两个生长周期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涉及川贝母在一年内完成两个生长周期的栽培方法,包括川贝母的有性繁殖栽培技术和无性繁殖栽培技术。本发明可大大提高川贝母人工种植的生长速度、缩短种植周期,从而明显提高川贝母商品栽培的经济效益,是具有实用性的技术[8]。此专利中也未解决在低海拔地区进行种植的有效方法(9)、处理川贝母秋播种子的方法。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川贝母的秋播种子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当年收获的饱满种子,将处理后的种子用土混匀,置于避光湿润条件下储藏3-15周;b、取出种子,用浓度为10-80ppm赤霉素溶液浸泡;c、将浸泡后的中子晾干,播种。使用本发明方法可使秋播川贝母出苗率达88%以上,一年保苗率达75%以上,幼苗生长健壮[9]。(10)、一种川贝母的春播种子处理方法。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川贝母的春播种子处理方法。本发明方法克服了现有的川贝母的人工栽培方法都要求在当年秋季的冻土期到来之前完成种子的播种的重大缺陷,使当年不能及时播种的种子也能在次年春季萌发,并且出苗率高,齐苗时间短,幼苗健壮,存活率高[10]。(11)、川贝母及川贝母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贝母的栽培方法,它是依据川贝母的来源植物生物学特征及生活习性,模拟其原始生态环境,采用间作、轮作的人工栽培方法[11]。这种方法也是仅限于海拔2800-4700m的地区,对于大范围地推广栽培具有局限性。
以上技术方法分别涉及到了川贝母的栽培与繁育的方法,从繁殖方式、种子处理、育苗选地、育苗环境调控、育苗方式上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川贝母的生产水平。但是从川贝母的生产实践及目前的市场需求量上来考虑,就现有的技术还未达到理想效果。在自然条件下,川贝母从种子萌发到形成商品见母需要5年以上,且野生环境中,种子的出苗率很低,极易受到春季冰雪危害死亡,或被动物取食,到秋季保存率不到5%,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则可达到20%-40%。种子出苗率及出苗后的保存率是制约川贝母生产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实现高出苗率及出苗后保存率需要科学的人工栽培技术。另外,川贝母的生长环境都处于高海拔地区(3000m以上),就目前可查资料看,目前都是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培育,均未能解决高海拔的局限性问题。如气候恶劣、管理不便,成本较高(材料成本、管理成本等)等,对于实现川贝母产业化极为不利。
参考资料:
[1]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10164338
[2]一种以川贝母植株叶为外植体的鳞茎快速增殖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10164337
[3]川贝母的种植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10104379
[4]一种川贝母高原保护地育苗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10058544
[5]川贝种植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810237101
[6]川贝母的栽培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710303973
[7]一种川贝母的育秧盘或育秧袋式有性繁殖栽培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810103294
[8]一种川贝母在一年内完成两个生长周期的栽培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810103298
[9]处理川贝母秋播种子的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610172188
[10]一种川贝母的春播种子处理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610020864
[11]川贝母及川贝母的栽培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610172189
发明内容
由于川贝母为高原约材,在自然生长情况下分布于海拔3000-4500m高山高原,因此目前的川贝母人工栽培局限在高海拔地区。然而高海拔地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技术落后,不利于川贝母的产业开发,而在中低海拔地区却又不符合川贝母的自然生长条件,因此本发明以川贝母种子为对象,利用中、低海拔地区冬无严寒,创造适度可控的环境条件进行半保护育苗,满足种子萌发温度,实现顺利出苗,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达到规模化育苗的目的。
川贝母采用了低海拔半保护育苗,其有益效果如下:
(1)大大降低育苗费用
从育苗成本看,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和管理费用,在中、低海拔地区育苗,其成本较高原大棚育苗减少30%以上。
(2)从技术层面看,通过本技术,川贝母在低海拔地区的出苗率较高,出苗整齐,存活率也得到了保障,打破了以前川贝母裁植和育苗都在高原的限制,使育苗的区域极大的扩展,可有效促进川贝母的产业化推广。
本发明重点解决:(1)解决川贝母在中、低海拔地区育苗的管理技术问题;(2)解决川贝母在中、低海拔地区育苗的气候不适应问题。
一种川贝母的低海拔半保扩育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育苗设施的建设、育苗基质选择及处理、种子的选择及处理、播种、出苗管理及覆盖的调整等步骤。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海拔选择
海拔选择在1000-1400m,或500-1000m的向阳地块(中低海拔)。
(2)育苗设施与基质
育苗设施为日光大棚或是小拱棚,育苗床或者育苗盘。
本发明采用的日光大棚可是钢架式大棚或竹木结构的简易大棚,棚宽4-6m,棚长根据地形可长可短,从15-25m均可。棚两头开门,下部棚膜设计为可揭开式,顶上安装遮阳网,棚内安装喷淋装置。小拱棚可因地制宜采用竹片搭拱架,拱棚宽120-150cm,高50-70cm,长度可根据地势8-15m。棚膜可采用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普通材料或长寿膜。保温材料用草苫或聚乙烯发泡材料。
苗床可采用固定式苗床或移动式苗床,固定式苗床用砖垒砌,宽1m,高10-15cm,长度10-15m;育苗盘为普通平盘或穴盘(穴孔1×1cm)。
育苗基质为腐殖上,铺设厚度5-7cm。
(3)播种
将经过后熟处理的川贝母的种子按照1.0-1.5万粒/m2撒播于苗床或育苗平盘,穴盘每穴(1×1cm)播种2粒,播种后覆盖腐殖土至不露出种子为度。播种时间:11-12月。播种后浇透水。
(4)播种后出苗前管理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温度,在自然条件下,500-1400m中低海拔地区11-12月气温较低,不能达到种子萌发温度。采用塑料大棚或小拱棚,上午9-10时,去掉覆盖的保温材料,利用日光增温,下午16-17时,覆盖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以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
(5)出苗后管理
播种后30-50天,开始出苗,管理同(4)。当春季气温开始上升,棚内温度控制不超过25℃,若温度过高采用两头通风,覆盖遮阳网进行降温。
待出苗50%以上,气温逐渐升高,主要管理为降温(棚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浇水。大棚及小拱棚降温管理:大棚两侧棚膜从基部向上卷至距地面70-100cm,覆盖遮阳网;小拱棚则将四周棚膜从基部向上卷至距地面30-50cm,覆盖遮阳网。
当气温稳定在15℃后,大棚和小拱棚去掉塑料薄膜,保留遮阳网。如果大棚的棚膜为固定式不能拆卸,则要进行棚外喷淋水降温。
根据气温和基质水分情况进行每天或者每隔2-5天浇水,以浇透基质为度。
日常管理要点:以光、水、热为主。棚内温度保持在10-20℃;避免太阳直射进棚,晴天高温时及时用风机、棚外喷雾等水帘等疏热。
防病、施肥可参照《一种川贝母的高原保护地育苗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0910058544)。防病:当幼苗出齐后,用浓度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录可湿性粉剂兑水600-900倍,喷洒23次,间隔10-15天。施肥:肥料以氮磷钾的混合溶液喷洒,随浇水施入,间隔10-15天施肥一次。氮磷钾的混合溶液配比:尿素1%-3%和磷酸二氢钾0.3%-0.5%(质量百分比浓度,下同)的混合溶液。
具体实施方式
试验地1:成都市温江区,海拔550m,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日光大棚。
试验点3:天全县,海拔1300m,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小拱棚。
试验地2(对照):康定县新都桥川贝母基地,海拔3500m,温带气候。日光大棚。
1材料与方法
1.1种子来源
种子取自康定川贝母基地,已经过后熟处理。
1.2播种
基质:腐殖土,穴盘基质厚度4-5cm,苗床基质厚度6-7cm。
育苗穴盘:穴盘规格为1×1cm穴孔,每盘128格,将种子按照每穴1粒点播与穴内,共20个育苗盘。
育苗平盘(长×宽×高=57×25×6):按照1万粒/m2的播种密度将种子撒播于穴(平)盘上。
苗床按照1万粒/m2的播种密度将种子撒播。
播种时间:12月下旬。
1.3管理
棚内悬挂温度计,在早上8时、中午13时以及下午17时,测定棚内温度。管理要点:在水分满足条件下,冬季管理主要是为升温,春夏季管理为降温。
育苗盘放于日光大棚内。棚内温度:播种至次年1月棚内温度大于4℃,晴天可达到9-12℃。
当幼苗全部出齐后,在3月中旬,气温上升到15℃后将育苗盘移出大棚放于室外稀疏灌木从中。
同期在康定县川贝母基地(海拔3500m)日光大棚内进行播种以及在天全(海拔1300m)小拱棚内播种,基质与水分管理与温江试验点相同。
根据基质水分情况进行浇水,冬季大棚每7-15天浇水,小拱棚每15-30天浇水;春夏季1-7天浇水。
当棚温达到25℃时,将塑料大棚或小拱棚采用两头通风或将四周塑料薄膜揭开15-30cm(距地面高度)降温。
当气温上升到15℃后,将塑料大棚或小拱棚四周揭开大于50cm(距地面高度)或者去掉棚膜,棚顶覆盖遮阳网。
1.4鳞茎鲜重测定
倒苗后随机抽样5个,样方10×10cm,取出样方内的全部小鳞茎,用清水洗净附着的基质和根,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称重。计算单粒鳞茎鲜重。
单粒鳞茎鲜重(g)=样方鳞茎总重/样方总鳞茎数
1.5大棚成本
对康定大棚、温江大棚以及天全小拱棚的棚架、薄膜等材料进行成本核算。
2结果
2.1生长期
从表1可知,已经后熟的川贝母种子,在低海拔(温江,海拔550m)和中海拔(天全1200m)以及高海拔(康定3500m)在保护地条件下,于冬季12月播种。表现为低海拔出苗时间较早,倒苗时间较早,幼苗生长期110-120天;中海拔出苗时间较晚,倒苗相对较迟,生长期120-130天,出苗时间随海拔增高而延迟,低海拔幼苗生长期略短于高、中海拔。而高海拔播种后再3月因高温气候变化过大,昼夜温差过大,晚上可在零下10℃,白天可达30℃,导致幼苗出苗后死亡。表明在冬季12月播种,中低海拔可行,高海拔尚有难度。
2.2鳞茎重量
鳞茎鲜重是种苗质量的重要指标。三个不同海拔点在倒苗后测定鳞茎鲜重,从表1可知,低海拔、中海拔单粒鳞茎鲜重分别为0.010-0.014g、0.012-0.019g,低海拔生产的鳞茎重量略低于中海拔(表1)。
2.3浇水
高原冬季属于冻土期,很少降水,气温低至-18℃,从12月到次年3月,喷淋管道均被冻住,需要人工浇水,增加人工成本,且人工浇水均匀程度不如喷淋系统,可能造成局部水分亏缺,本试验局部发黄就是因为局部缺水加上高温所致。而在温江平原地区,冬季无严冬,气温少有在零度以下,大棚输水管道不需要特别保护即可正常使用;在四川盆地和周边山地,冬季常有降水,小拱棚因为冬季自然降雨,水分可缓慢渗透到苗床,因此冬季很少浇水。
表1各试验点川贝母幼苗生长情况
Figure BSA00000696453400061
Figure BSA00000696453400071
2.3大棚成本核算
由于高原冬季气温低,常有大雪,以及紫外线强烈,加之路途遥远,且无竹木生长。因此高原日光大棚要承受大雪积压、猛烈的大风和强烈紫外线照射,不可用竹木结构建造大棚,只能用钢架,而普通农膜抗紫外线能力差,需用高原适用的抗紫外线塑料薄膜;且由于高原气温太低,风大雪大,也不适宜用小拱棚。
经多年实践,测算在高原上建立8m宽、25m长的日光钢架大棚,配防紫外线棚膜等,其成本约在2.0-2.5万元/个,在平原地区钢架大棚的抗压性不需太高,也不需要抗紫外线棚膜,其成本在1.2-1.7万元/个,亦可采用竹木结构的简易大棚,成本不超过1万;如果采用小拱棚,成本更低。因此,平原地区日光大棚成本较高原低30%以上
除了修建成本外,高原上大棚维修成本以及育苗人工成本也大大高于盆地。

Claims (4)

1.川贝母育苗地海拔选择,其特征在于海拔高度选在500-1400m。
2.川贝母种子播种时间,其特征在于在大棚或小拱棚的保护条件下,于当年年底(11-12月)播种。
3.播种后出苗前管理,其特征在于满足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温度,中低海拔地区11-12月气温较低,不能达到种子萌发最佳条件,本发明采用白天利用日光增温,晚上利用覆盖材料保温,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保证种子的萌发与出苗。
4.出苗后管理,其特征在于根据川贝母幼苗不能耐受中低海拔地区的高温(高于25℃),主要采用在出苗后根据棚温或气温进行调整棚膜开放程度,并用遮阳网降温:棚内温度控制在25℃以内,若温度过高采用棚膜两头通风,或小栱棚将四周塑料薄膜揭开15~50cm(距地面高度),大棚则将两侧棚膜从基部向上卷至距地面70~100cm降温;当气温稳定在15℃后,大棚和小栱棚去掉塑料薄膜,保留遮阳网。如果大棚的棚膜为固定式不能拆卸,则要进行棚外喷水降温。
CN 201210098444 2012-04-06 2012-04-06 一种川贝母的中低海拔半保护育苗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26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98444 CN102626025B (zh) 2012-04-06 2012-04-06 一种川贝母的中低海拔半保护育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98444 CN102626025B (zh) 2012-04-06 2012-04-06 一种川贝母的中低海拔半保护育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6025A true CN102626025A (zh) 2012-08-08
CN102626025B CN102626025B (zh) 2013-10-09

Family

ID=46584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09844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26025B (zh) 2012-04-06 2012-04-06 一种川贝母的中低海拔半保护育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6025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0076A (zh) * 2013-07-08 2013-10-09 薛刚 一种川贝母的大棚栽培方法
CN103601593A (zh) * 2013-11-21 2014-02-26 薛刚 一种用于川贝母种植的腐殖土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3828558A (zh) * 2012-11-22 2014-06-04 青海绿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川贝母的设施育苗方法
CN105917922A (zh) * 2016-05-03 2016-09-07 重庆市神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白贝母温室大棚繁育方法
CN109699422A (zh) * 2019-03-14 2019-05-03 四川康养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繁育方法
CN112020933A (zh) * 2020-09-18 2020-12-04 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的方法
CN113367017A (zh) * 2021-07-02 2021-09-10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高海拔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1191A (zh) * 2009-03-09 2009-07-29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川贝母的高原保护地育苗技术
CN101611680A (zh) * 2009-07-17 2009-12-30 巫溪县瑞雪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 川贝的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1191A (zh) * 2009-03-09 2009-07-29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川贝母的高原保护地育苗技术
CN101611680A (zh) * 2009-07-17 2009-12-30 巫溪县瑞雪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 川贝的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锡全: "《贝母的栽培》", 《云南林业》 *
马晓匡: "《川贝母降低海拔栽培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8558A (zh) * 2012-11-22 2014-06-04 青海绿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川贝母的设施育苗方法
CN103828558B (zh) * 2012-11-22 2015-05-20 青海绿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川贝母的设施育苗方法
CN103340076A (zh) * 2013-07-08 2013-10-09 薛刚 一种川贝母的大棚栽培方法
CN103340076B (zh) * 2013-07-08 2015-02-25 薛刚 一种川贝母的大棚栽培方法
CN103601593A (zh) * 2013-11-21 2014-02-26 薛刚 一种用于川贝母种植的腐殖土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3601593B (zh) * 2013-11-21 2015-01-21 薛刚 一种用于川贝母种植的腐殖土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5917922A (zh) * 2016-05-03 2016-09-07 重庆市神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白贝母温室大棚繁育方法
CN109699422A (zh) * 2019-03-14 2019-05-03 四川康养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繁育方法
CN112020933A (zh) * 2020-09-18 2020-12-04 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的方法
CN113367017A (zh) * 2021-07-02 2021-09-10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高海拔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方法
CN113367017B (zh) * 2021-07-02 2023-12-1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高海拔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6025B (zh) 2013-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6025B (zh) 一种川贝母的中低海拔半保护育苗方法
CN103004445B (zh) 塑料大棚直播石斛实生苗的方法
CN101491191B (zh) 一种川贝母的高原保护地育苗方法
CN103039262B (zh) 一种大棚营养块人参栽培方法
CN106688848B (zh) 一种白及组培苗的高效炼苗技术
CN102823408B (zh) 一种金线莲大棚土壤种植方法
CN103597996B (zh) 一种大黄快速育苗方法
CN104335810A (zh) 一种白及有性繁殖方法
CN105875138A (zh) 石斛种子自然播种繁殖直播苗方法
CN103828558A (zh) 一种川贝母的设施育苗方法
CN105325158B (zh) 一种韭黄种植方法及其专用散光降温热辐射调控膜
CN102726203A (zh) 三叶青地下药用块茎的繁殖方法
CN105210647A (zh) 一种滇重楼种苗的规模化培育方法
CN116671411B (zh) 一种角蒿属植物繁育至开花的方法
CN112673946B (zh) 一种南方高寒山区朝天椒酿热增温育苗的方法
CN106358664A (zh) 一种模拟自然条件规模化有性繁育白芨种苗的方法
CN103988667B (zh) 鸭儿芹引种栽培方法
CN104620798B (zh) 一种蒙古黄芪温室育苗方法
CN106258461A (zh) 一种大棚营养土人参栽培方法
CN110073956B (zh) 一种基于大棚的黄精种子育苗方法
CN104303966B (zh) 一种野生金线莲的栽培方法
CN102511332A (zh) 果菜类蔬菜冬春季育苗方法
CN105248082A (zh) 一种快速培育蛇鞭菊种球的方法
CN105981554A (zh) 一种大棚原生态种植铁皮石斛的方法
CN108651074A (zh) 一种耐寒台湾含笑种质的容器育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