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5284B - 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5284B
CN102625284B CN201210126207.4A CN201210126207A CN102625284B CN 102625284 B CN102625284 B CN 102625284B CN 201210126207 A CN201210126207 A CN 201210126207A CN 102625284 B CN102625284 B CN 1026252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local
configuration file
mobile terminal
characterisitic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62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5284A (zh
Inventor
张开兵
朱光泽
孙泽辉
水新朝
赵学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262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52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5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5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5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5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具体为移动终端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包括本地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将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所述本地特性以及所述本地特性参数上报,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和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根据所述一致特性参数将所述本地的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移动终端只需要升级独立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就能达到修改移动终端的特性或特性集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对移动终端的升级成功率,同时减小了升级带来的风险。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空口协议也处于一个不断的演进过程中,比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升级到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升级到码分多址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CDMA2000)等。在现有的网络系统中,无线移动终端经常会出现以下的情况。
由于系统侧的空口特性已经进行了升级,但是终端侧(移动终端)特性还未升级,而且并不知晓系统侧已经进行了升级,就会造成该旧版本的移动终端无法配合新升级的系统侧。这时,该移动终端被迫需要进行升级才能配合新升级的系统侧的使用。
另外,如果旧版本的移动终端的某些特性支持出现问题时,导致系统侧无法打开这些特性而引起使用移动终端的客户的不满,而且当这些客户要求打开或关闭旧版本的移动终端的某些特性时,该移动终端必须要进行版本升级。
现有技术的移动终端特性升级的方法是采用远程方式,因为移动终端无法与网络侧对特性进行协商,所以只能由网络侧对移动终端的整个文件包进行升级,而升级文件包通常都会比较大,一般在10M左右,而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如此大的升级包的远程升级会使得升级失败率很高,而且升级风险也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远程方式对终端的整个文件包进行升级所带来的升级失败率高和升级风险大的问题,利用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使得对终端的升级更加高效、安全和快速,还大大提高了升级成功率。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包括移动终端的本地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将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所述本地特性以及所述本地特性参数上报;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和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根据所述一致特性参数将所述本地的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加载单元,用于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包括移动终端的本地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所述本地特性以及所述本地特性参数上报;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和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一致特性参数将所述本地的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和装置,终端只需要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并将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本地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上报,然后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和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并根据一致特性参数将本地的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了修改终端的特性或特性集的目的。该方法和装置使得对终端的升级更加高效、安全和快速,大大提高了升级成功率,减小了升级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和装置,利用现有的无线终端远程管理协议,比如广域网终端管理协议TR069或开放移动联盟-终端管理(Open Mobile Alliance-Device Management,OMA-DM)协议等,配合移动终端的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的网络系统中因为打开或关闭移动终端的某些特性而升级整个文件包所带来的风险。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包括移动终端的本地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其中,该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定义了终端能够支持的所有特性集,即本地的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
步骤102,将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所述本地特性以及所述本地特性参数上报。其中,可以将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所有的本地特性上报给网络侧,也可以将需要与网络侧进行协商的本地特性上报给网络侧。
步骤103,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和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
步骤103和步骤104是终端与网络侧进行能力协商,能力协商的目的是通过能力协商来确定终端与网络侧之间的特性和特性参数的交集。步骤103是终端将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本地特性和本地特性参数上报给网络侧,当网络侧接收到终端侧的本地特性和本地特性参数时,则将终端侧与网络侧的特性和特性参数进行对比,取得终端侧与网络侧的特性和特性参数交集,并将终端侧与网络侧的特性交集为最终协商特性以及将终端侧与网络侧的特性参数交集为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并将最终协商特性和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下发给终端。
步骤104,根据所述一致特性参数将所述本地的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特性协商的方法,通过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并将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本地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上报,然后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和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并根据一致特性参数将本地的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了修改终端的特性或特性集的目的。另外,该方法使得对终端的升级更加高效、安全和快速,大大提高了升级成功率,减小了升级风险。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移动终端上电,启动引导文件boot、操作系统及高层。
步骤202,移动终端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包括移动终端的本地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
具体地,该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定义了移动终端能够支持的所有特性集,即本地的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另外,该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无需与代码进行编译,而是一个独立模块并以配置文件的形式存放。其中,该配置文件的存放形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法。
例如:第一种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实现形式为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配置文件形式。其具体实现为:
<WiMAX>
<HarqFunction Harq-Tx=″1″/>
<HarqFuncti0n Harq-Rx=″1″/>
<ArqFunction Arq=″Enable″/>
<MimoFunction Mimo=″Enable″/>
<Antenna AntennaState=″0″/>
</WiMAX>
上述的XML配置文件形式定义了特征:终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功能、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功能、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 put,MIMO)功能及外接天线功能在“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另外,该XML配置文件也定义了上述特征的特征参数。
第二种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实现形式为文本文档TXT配置文件形式。其具体实现为:
APPS_SET_HARQ_TX=1
APPS_SET_HARQ_RX=1
APPS_SET_ARQ=Enable
APPS_SET_MIMO=Enable
APPS_SET_ANTENNASTATE=0
同样,上述的TXT配置文件形式定义了特征:终端HARQ功能、ARQ功能、MIMO功能及外接天线功能在“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另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同样的,该XML配置文件也定义了上述特征的特征参数。
同理,因为“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是一个软件模块,所以还可以有其他的实现方法,具体需要哪种实现方法,可以根据无线通信类上网设备在入网的协商环节中使用的系统,如操作系统,文件系统等综合考虑,其目的就是可基于该“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来管理和配置终端特性的目的即可。
步骤203,移动终端开始入网,即终端开始下行同步、上行同步、时偏、频偏、功偏调整等过程。
步骤204,移动终端将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本地特性上报给网络侧。
具体地,移动终端将本地特性上报给网络侧的时候,是通过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定义的特性来进行上报。该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定义了移动终端能够支持的所有的本地特性。移动终端可以将所有的本地特性上报给网络侧,也可以将需要与网络侧进行协商的本地特性上报给网络侧。
特别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特性是可以关闭和开启的。例如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可以通过宏开关或全局变量来控制移动终端侧的每个需要与系统侧进行协商的特性,移动终端就可以通过改变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某个或某些特性参数值来打开或关闭移动终端侧与系统侧进行协商的某个或某些特性。
值得指出的是,当移动终端认为不希望与网络侧对某个或者某些特性进行协商的时候,通过宏开关或全局变量将这些不需要协商的特性进行关闭,因此在移动终端向网络侧上报移动终端本地特性的时候就不将上述不希望协商的特性上报了。
而当移动终端认为有些关闭的特性又希望与网络侧协商时,通过宏开关或全局变量将这些需要协商的特性进行开启,因此在移动终端向网络侧上报移动终端本地特性的时候就将上述希望协商的特性进行上报。
步骤205,移动终端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
步骤204和步骤205是移动终端与网络侧进行能力协商,能力协商的目的是通过能力协商来确定移动终端与网络侧之间的特性交集,步骤204是移动终端将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本地特性上报给网络侧,当网络侧接收到移动终端侧的本地特性时,则将移动终端侧与网络侧的特性进行对比,取得移动终端侧与网络侧的特性交集为最终协商特性并将最终协商特性下发给移动终端。
步骤206,根据所述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将本地的本地特性进行相应的调整。
具体地,根据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移动终端通过宏开关或全局变量的形式将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最终协商特性进行开启。由于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定义了移动终端能够支持的所有的本地特性,所以移动终端根据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将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最终协商特性以外的其他特性通过宏开关或全局变量的形式进行关闭。
步骤207,将本地的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上报;
本步骤是在对终端认证、注册以及业务流下发阶段进行的,具体的,最终协商特征可以是指终端的HARQ功能、ARQ功能、MIMO功能以及外接天线功能;而本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定义了移动终端能够支持的所有特性集,即本地的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所以,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是指,将最终商特征在本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查询该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
步骤208,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
步骤207和步骤208是确定移动终端与网络侧之间的最终协商特性的特性参数交集,步骤207是将本地的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上报。当网络侧接收到移动终端侧上报的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时,则将移动终端侧与网络侧的最终协商特性的特性参数进行对比,取得移动终端侧与网络侧的最终协商特性的特性参数交集为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同时将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下发给移动终端侧。
步骤209,根据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将本地的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具体地,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网络侧下发的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对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将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不具有一致特性参数的最终协商特性关闭,只有具有一致特性参数的最终协商特性开启。这样网络侧就可以顺利对终端侧的移动终端进行通信了,同时不会出现网络侧无法打开移动终端的某些特性而引起使用移动终端的客户的不满。
步骤210:当上述过程的移动终端与网络侧的协商结束以后,移动终端入网。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特性协商的方法还包括了对特性配置文件模块直接更新的过程,当网络侧对特性进行更新以后,将更新后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发送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利用所述更新后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将本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升级。
具体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远端升级方式,比如TR068、OMA-DM等,或者近端升级方式接收更新后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并将本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升级。其中,本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比较小,一般只有10K多,若修改移动终端的能力特性参数,无需重新编译版本,只需要升级独立的本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装置具体包括:加载单元31、上报单元32、接收单元33和调整单元。
加载单元31用于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包括本地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
上报单元32用于将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所述本地特性以及所述本地特性参数上报。
接收单元33用于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和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
调整单元34用于根据所述一致特性参数将所述本地的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特性协商的方法,通过加载单元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上报单元将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本地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上报,接收单元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和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最后由调整单元根据一致特性参数将本地的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了修改终端的特性或特性集的目的。另外,利用该装置可以使得对终端的升级更加高效、安全和快速,大大提高了升级成功率,减小了升级风险。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装置具体包括:加载单元41、第一上报单元42、第一接收单元43、第一调整单元44,第二上报单元45、第二接收单元46和第二调整单元47。
加载单元41用于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包括移动终端的本地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第一上报单元42用于将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所述本地特性上报;第一接收单元43用于接收网络侧下发的可协商特性;第一调整单元44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将本地的本地特性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二上报单元45用于将本地的所述可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上报;第二接收单元46用于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所述可协商特性的网络侧特性参数;第二调整单元47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侧特性参数将本地的可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进行升级。
另外,本实施例还包括升级单元,用于接收更新后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利用所述更新后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将本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进行相应的调整。
具体地,加载单元41中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定义了移动终端能够支持的所有特性集,即本地的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另外,该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无需与代码进行编译,而是一个独立模块并以配置文件的形式存放。其中,该配置文件的存放形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法。
第一上报单元42和第一接收单元43中移动终端与网络侧进行能力协商,能力协商的目的是通过能力协商来确定移动终端与网络侧之间的特性交集;移动终端将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本地特性上报给网络侧,当网络侧接收到移动终端侧的本地特性时,则将移动终端侧与网络侧的特性进行对比,取得移动终端侧与网络侧的特性交集为最终协商特性并将最终协商特性下发给移动终端。
第一调整单元44中根据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移动终端通过宏开关或全局变量的形式将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最终协商特性进行开启。由于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定义了移动终端能够支持的所有的本地特性,所以移动终端根据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将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最终协商特性以外的其他特性通过宏开关或全局变量的形式进行关闭。
第二上报单元45和第二接收单元46确定移动终端与网络侧之间的最终协商特性的特性参数交集。当网络侧接收到移动终端侧上报的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时,则将移动终端侧与网络侧的最终协商特性的特性参数进行对比,取得移动终端侧与网络侧的最终协商特性的特性参数交集为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同时将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下发给移动终端侧。
第二调整单元47中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网络侧下发的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对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将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不具有一致特性参数的最终协商特性关闭,只有具有一致特性参数的最终协商特性开启。这样网络侧就可以顺利对终端侧的移动终端进行通信了,同时不会出现网络侧无法打开移动终端的某些特性而引起使用移动终端的客户的不满.
另外,升级单元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远端升级方式,比如TR068、OMA-DM等,或者近端升级方式接收更新后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并将本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升级。其中,本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比较小,一般只有10K多,若修改移动终端的能力特性参数,无需重新编译版本,只需要升级独立的本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
因此,本发明公开的特性协商的方法和装置,利用对特性配置文件模块的升级可以达到高效、安全、和快速修改移动终端的能力特性参数的目的,又因为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比较小,从而提高了对移动终端特性升级的成功率并且减小了升级风险,完全具备了商用可行性。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包括移动终端的本地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
将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所述本地特性以及所述本地特性参数上报;
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和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其中,所述最终协商特性为所述移动终端侧的本地特性与所述网络侧的特性的交集;
根据所述一致特性参数将所述本地的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所述加载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通过宏开关或全局变量来打开或者关闭本地特性;
所述配置文件模块包括可扩展标记语言配置文件和文本文档配置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所述本地特性以及所述本地特性参数上报和所述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和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具体为:将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所述本地特性上报;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根据所述最终协商特性将所述本地特性进行相应的调整;将本地的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上报;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所述本地特性是指终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功能、自动重传请求功能、多入多出功能及外接天线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更新后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利用所述更新后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将本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升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更新后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具体包括,利用远端升级方式或近端升级方式接收更新后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
6.一种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加载单元,用于加载特性配置文件模块,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包括本地特性,以及本地特性参数;
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所述本地特性以及所述本地特性参数上报;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和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其中,所述最终协商特性为所述移动终端侧的本地特性与所述网络侧的特性的交集;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一致特性参数将所述本地的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所述加载单元中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通过宏开关或全局变量来打开或者关闭本地特性;
所述配置文件模块包括可扩展标记语言配置文件和文本文档配置文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单元和所述接收单元具体为:第一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的所述本地特性上报;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最终协商特性;第一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终协商特性将所述本地特性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二上报单元,用于将本地的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本地特性参数上报;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下发的所述最终协商特性的一致特性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中所述本地特性是指终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功能、自动重传请求功能、多入多出功能及外接天线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升级单元,用于接收更新后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利用所述更新后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将本地特性配置文件模块进行相应的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级单元具体用于利用远端升级方式或近端升级方式接收更新后的特性配置文件模块。
CN201210126207.4A 2012-04-26 2012-04-26 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6252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6207.4A CN102625284B (zh) 2012-04-26 2012-04-26 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6207.4A CN102625284B (zh) 2012-04-26 2012-04-26 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5284A CN102625284A (zh) 2012-08-01
CN102625284B true CN102625284B (zh) 2015-08-26

Family

ID=46564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6207.4A Active CN102625284B (zh) 2012-04-26 2012-04-26 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52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9683B (zh) * 2016-10-21 2019-04-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应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916A (zh) * 2009-11-24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链接优选漫游列表的方法及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2215480A (zh) * 2011-06-25 2011-10-12 北京播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差分空中软件升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81931B1 (ko) * 2007-04-06 2013-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트랩 mo의 디바이스 관리 보안 시스템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916A (zh) * 2009-11-24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链接优选漫游列表的方法及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2215480A (zh) * 2011-06-25 2011-10-12 北京播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差分空中软件升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5284A (zh)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9823B2 (en) Adaptive envelope tracking threshold
CN105720926B (zh) 选择性功率放大器
US9107167B2 (en) Envelope tracking signal bandwidth control
CN106464280B (zh) 用于控制无线电传输的方法和无线电节点
CN103858396A (zh) 将现有接收机重用于反馈的自适应发射机预畸变
CN101981883B (zh) 多级傅立叶变换装置、方法和制品
CN101965070B (zh) 多模基站、射频单元及其实现方法
CN101321357B (zh) 一种长期演进网络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2474295A (zh) 动态地改变发射机用于数模转换器(dac)的采样频率以减少来自dac镜像的干扰
US11368133B2 (en) Adaptive envelope tracking threshold
CN106464275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377506A (zh) 一种多频基站配置方法
KR20140130625A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주파수 호핑 변조 방식과 광대역과 동적 주파수 시스템의 하드웨어 가속을 위한 파고율 감소 장치 및 방법
CN104106218B (zh) 减小发射机中的小毛刺
CN102625284B (zh) 移动终端特性的协商方法和装置
CN105230079A (zh) 使用多个网络信令值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92128A1 (en) Output power control for rf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CN104601313B (zh) 选择成份载波的方法、基站、终端和通信系统
US20140155117A1 (en) Shaping Table Reconfiguration At Communication Event Boundaries
CN105554731A (zh) 一种ota升级方法和设备
CN102511156A (zh) 一种设备软件升级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15370A (zh) 一种多芯片移动终端及其设备管理实现方法
CN101296088A (zh) 用于微波接入全球互通系统的网卡
US20230308928A1 (en) Cloud-based management of hardware compliance data for access point devices
CN102413084A (zh) 数字预失真系统和数字预失真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1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5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